淘宝的野心:他们终于进军汽车后市场 O2O 了
11 月 3 号,淘宝宣布进入汽车后市场 O2O 服务领域。这个消息虽然算不上十分爆炸,但也给过几天的「 双 11」 加了不少猛料。 在我们收到的新闻稿里是这么写的:「 淘宝联手北京、上海等 200 余城市线下超过 3 万汽修服务网点,进入「 汽车后服务」 市场,为国内 6000 万私家车主提供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汽车维修到日常保养。届时,车主可直接在线购买各种汽车配件,并直接预约线下就近汽修服务点的相关服务。」 把它说的简单点,就是淘宝要打造一个「 线上购买」+「 线下服务」 的闭环。比如说,我想在淘宝上买桶机油,搜索想要的商品时,可以看一下是否有「 支持安装」 的字样,在这样的商品链接里,除了拍下机油本身,还可以拍下「 安装服务」,就是说,在页面上选择离自己比较近的汽修实体店,收到机油之后,带着它到这个店铺进行换油。根据施工内容的不同,这个线下汽修店的服务价格被控制在几块到一百多块之间,比如换机油服务,一般收费就是 30 元。 所以,整个订单实际上会拆分成实物订单和服务订单两个。实物订单以物流形式发给车主,和以前完全一样;而服务订单用电子凭证的方式发给车主,车主预约后上门接受服务。 据淘宝方面介绍,目前支持的服务项目包括换机油、贴膜、改装导航一体机、换刹车片、改装车灯、换电瓶、换三滤等。 击中痛点? 好了,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下面让我们来看看,车主在淘宝网购配件之后,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在我看来,最大的问题是不知道去哪进行施工,不知道施工需要多少费用,这两件事总结起来就是「 不知道哪个汽修店靠谱」。 其实这个困惑不是网购人群独有的,事实上,它是整个汽车后市场中的一个大问题,也是很多后市场项目想要解决的问题,难道说,淘宝想通过这种方式给众多的线下服务店「 立规矩」? 并不是,至少在现阶段来说不是。我想,淘宝之所以打通线上和线下,主要的用意还是为了消除网购者的后顾之忧,让更多的人在淘宝上进行汽车后市场产品的选购。 京东和亚马逊这些大的电商平台都建立了自己的汽车后市场服务品牌,在那里选购例如轮胎这类的产品,可以到各自认证的线下服务店进行安装,这种一条龙服务放在淘宝上来看的话,还只是商家的个别行为,没有上升到「 平台」 级别。所以,淘宝推出这项举措,有助于提升自己平台的竞争力,同时对于车主来说,确实是有积极作用的。 这些服务店是怎么来的? 首先要纠正新闻稿里的一个错误,里面说淘宝联手的是「 三万家汽修服务网点」,但是在淘宝网站汽车 O2O 的相关介绍页面里,这个数量却是 5000。这个,算是泡沫吗?两个数字比较的话,我认为 5000 是相对靠谱和真实的。 想成为淘宝推荐的线下服务店,需要先在淘宝上发布项目为「 工时费」 的商品,在工时商品里插入网点信息。第二步,需要在招商页面里进行「 服务商入驻申请」,这时需要缴纳一定的保证金(5 个网点以内保证金 3000 元;5 个以上 10000 元)。 入驻成功之后,车主在购买商品的时候,就可以在页面的「 安装服务提供商」 位置选择这个服务店。 截止到目前,打开那个入驻申请页面可以看到,已经有 54 个「 网点 5 个以内含 5 个」 的服务商提交了申请,另外有 21 家拥有 5 个以上网点的服务商提交申请。 我选择了几个商品进行实验,分别是机油、车载 DVD 导航、空气滤清器。根据不同的商品类型,淘宝会给我推荐不一样的备选商家,这应该是由服务店入驻时发布的「 工时” 商品类别决定的。淘宝将你正在浏览的商品类别和服务提供类别相匹配,然后给出你附近可以提供相应服务的线下店。 不过,或许是服务刚刚上线的缘故,并不是每次都可以顺利打开服务店列表,经常在弹出的窗口里呈现出白屏,而且地图加载也很不顺利。 另外一个发现是,在我选择的这几个商品里,给我推荐出的附近线下服务商都是一个叫做「 快修先生」 的连锁店,不仅是在北京,把范围选到天津也是如此。 经过查询发现,这个「 快修先生」,实际上也是一个把不同的汽车服务店集合起来的平台,这些店铺都有自己的名字和经营内容,但是可以看做是「 快修先生」 这个平台的加盟商或者说「 授权店」。显然,「 快修先生」 属于淘宝定义的「 拥有 5 家以上网点」 的那种服务商,但是这些网点并不是「 快修先生」 直营的。 这位「 先生」 有自己的 App,于是我下载并且注册了这个 App,打开之后,可以在地图上列出它的加盟店,主要提供「 带件安装」 的服务,当然,那些店铺也有自己的业务,比如洗车、养护等等。但是整个 App 体验极差,多次闪退。因此,我对这个连锁品牌实在称不上有什么好感。 不过,这种类似「 外包」 的模式,对于刚开始起步做 O2O 的淘宝来说,也不失为一种省时省力的方法。比如,车易安、好快省这种汽车后服务连锁品牌就成为淘宝首批的合作方。只是,经过淘宝、连锁品牌两个层级之后,才可以落地到线下店铺,如何保证相对统一并且较好的用户体验,是个大问题。好在用户可以像购买实物商品那样对店铺服务质量进行评价。 在淘宝给出的入驻商协议条款里,可以看到,如果有「 卖家每月遭受消费者投诉成功达到 5 次及以上」、「 在线下门店或网点低价推销消费者线上已购买的同类商品,同时劝导消费者线上退货」 这样的情况发生,淘宝可以「 单方面终止协议」。但愿这些严厉的约束可以起到作用。 淘宝将这次 O2O 举动冠以「 巅峰之作」 的名字,听上去很美。实际效果到底如何,现在谁也说不好。淘宝的优势是大数据能力以及平台号召力,但是,线下服务和线上商品相比,复杂程度更高,不确定性也更高。淘宝做汽车后市场的 O2O,是迟早要来的一步,但是对他们自己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对于线下的那些店铺来说,淘宝的进入以及评价制度的约束,或许是他们提升服务水平的一个契机。我想,一定会有很多商家想接入淘宝的平台,就像当年那些线下实物卖家一样。对车主来说,又多了一个比较不错的选择渠道,他们离 4S 店或许又远了一些。 O2O 是个大箩筐,什么都能往里装。汽车后市场线下服务的良莠不齐也是众所周知,淘宝靠一己之力改变这个现状并不容易,但是在后市场的众多山头里,他们的加入一定是一个强心针。
GeekCar 和杨永琦一起聊聊高德的新变化
上周三的 GeekCar 未来汽车碰撞实验室线下活动在三里屯知名地下电音夜店 Lantern Club 成功举办,在人头攒动的活动现场,一位重磅嘉宾的到来让此次活动更加备受瞩目,他就是高德软件执行副总裁杨永琦。在圈内被大家称作 「 老杨 」 的他,开着那辆志玲姐姐坐过的迈凯轮 MP4-12C 来到活动现场。就像主持人刘晓贝说的,自从被阿里巴巴集团收购以来,高德高管的每一次公开露面,都意味着圈里面有大事要发生。那么这次 「 老杨 」 光临 GeekCar,是要粗什么大事呢? 「 老杨」 是谁? 在粗大事儿前,先跟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此次活动的这位重磅嘉宾,他就是杨永琦。我们都知道目前高德集团的业务主要分为两部分,一个是面向用户的消费业务,另一部分是面向企业的车载等地图服务业务。此前负责消费业务的俞永福已经高调亮相过了,那另一位高德集团的重要人物就是出现在我们 GeekCar 此次活动的杨永琦。一向低调务实的他,很少在官方活动露面,而实际上,加入高德之前杨永琦曾在由软银投资的创业公司光芒国际担任技术副总裁。在此前,他还在微软工作近 10 年,并参与了 Windows CE 操作系统的开发,领导并推出了中国市场首个 Windows CE 产品——中文版掌上电脑。今天,这位拥有技术、管理、商业、运营等多个光环的他现身 GeekCar 的线下活动,我们马上来听听看老杨都跟我们聊了什么。 「 地图是互联网的核心资源,上地图是为了搜索信息和导航。」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互联网公司进军汽车行业已经是个不可逆的趋势。和 PC 时代不同,移动互联时代的特点是基于位置的衍生服务,而位置离不开地图,地图是互联网的核心资源,用户使用地图也是为了搜索信息和导航。 作为国内最大的图商之一,高德在被阿里巴巴收购之后,如何利用高德在位置数据方面的资源和优势,以及阿里在生态圈、信息娱乐、用户挖掘等方面的数据资源优势,把 App 整合到车里,解决用户出行方面的刚性、个性化需求,则是他们在互联网和汽车两个行业激烈碰撞的时代在思考的事情,以及未来主要的战略方向。其实早在 2011 年时候,高德就在思考,是不是可以把车载系统分成两部分?一半和车相关,一半和信息娱乐相关。信息娱乐可以用手机来承载。 在苹果 CarPlay 和 Android Auto 进军汽车互联领域后,其他中小型厂商在「 车机和移动端连接」 方面肯定不如它们有优势。高德在和车厂沟通的时候,发现车厂目前最大的特点和需求是「 个性化、定制化」。一方面,汽车厂商希望 CarPlay 和 Android Auto 能够尽快进到车里面来,因为 iOS 和安卓系统有大量的移动端用户;而另一方面,车企也在考虑应该用什么方式做有自己「 独特基因」 的「 端到端」 互联解决方案。老杨认为,这两方面的博弈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车企在这一问题上也有分歧,有些车企认为手机未来可以完全取代传统车机,但其它车企却不这么认为。智能手机的普及和驾车人对 App 使用的需求,让汽车和手机的互联成为大势所趋。因此几乎所有的车企都会有相应的手机与车机连接的方案。更有甚者,有一些中低端品牌车企已经把手机看做未来整个汽车信息娱乐系统的核心,中高端品牌的车企则更愿把手机当成车载系统服务的延伸。老杨认为,单纯从导航需求的角度看,高德未来会把导航做得更加智能化,因为手机的迭代速度很快,而车机则由于硬件等原因,原装软件升级不如手机端便捷,手机就解决了这些问题,同时也解决了行车驾驶安全等的问题。 构建云和端的一体化解决方案 在老杨眼中,阿里巴巴的很多资源,通过手机端进入汽车的方式,是最快速有效整合资源的方式,所以构建「 云」 和「 端」 一体化的解决方案是高德首先要考虑的问题。高德一个方面利用自己在位置数据(LBS)方面的优势,做智能出行 ( 例如动态停车场、加油站等等愿景 ),解决出行方面的刚性和个性化需求;另一方面利用阿里在生态圈、信息娱乐、以及用户挖掘等方面的数据优势,做强高德的服务。就像杨永琦所说:「 高德的专注点不是在做如何连接手机与车机,而是在现有的连接基础上,如何把阿里巴巴的服务引入到其中去。」 高德的主要目的是通过 App 把阿里巴巴和高德的资源整合起来,利用其他厂商例如 A-link、mySPIN、MirrorLink 的连接方案,把服务推到车里,为车主提供相关的服务。目前高德已拥有一些类似高德导航、虾米音乐、天天动听等等 App,构成了较为完整的服务生态圈。 阿里巴巴和高德的结合,可以说是资源互补、各尽其能:高德拥有着丰富的汽车客户资源和地图数据资源,而阿里巴巴则在其中注入了更多的互联网基因。杨永琦也表示,他们最近会迅速地和一批自主品牌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阿里和高德的结合,对于实现车联网的商业模式也有很大帮助,如果内部结构可以合理地进行调整和匹配,那么相信他们的跨界融合会有更大的想象空间和可能性。 关于开源汽车和无人驾驶 杨永琦在最后的对话环节中还特意提到了 OpenCarLab 这样的开源汽车组织,他表示未来会有越来越多勇敢的 「 先锋 」 来尝试自己做汽车。如今高德接触的很多车厂还是处于很强势的地位,对自己在市场的地位也很有信心。当然在杨永琦眼里,他愿意看到有更多的人进来,让这个行业真正的 make change。 就像我们活动标语所说,如果遵循 PC 的发展速度,一辆汽车的价格会像一盒火柴。当然,现实没有这么夸张,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汽车作为商品的性价比应该会不断提高,同时我们也非常期待高德和阿里合作的互联网汽车项目,能够早日颠覆我们对于汽车的固有想法。 目前来看,BAT 和小米几乎都开始进入导航地图里面来,在无人驾驶方面未来存有无限的想象力。在说到互联网汽车、智能汽车时,杨永琦提到了做智能汽车的两种模式:汽车厂商做 「 智能汽车 」 更多是从主动安全角度来做,增加一个一个的模块,尽量让车主解放双手,是用实际的产品化方式来做。另一方面,像谷歌这种互联网公司,来实现汽车的智能驾驶。但这种方式到了其他城市,采集的成本非常高,短期内还没法做到大规模的应用。相比之下,汽车厂商是用比较实际方式来逐步推动智能汽车技术的发展。老杨认为,智能汽车的发展,也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高德的商业化之路:to B 还是 to C ? GeekCar 问老杨:「 高德给人的印象一直是 to B 的,但是互联网思维是 to C 的,关于此高德是怎么理解的呢……?」 杨永琦表示,过去高德一直主要是 B2B2C 的业务,就是高德做地图,然后把地图提供给其他软件商或是车企。同时,高德在过去几年内也在大力开发移动端的产品,目前在移动端,高德地图软件的市场占用率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相信大家都对俞永福提出的「 高德三年内不商业化」 这句话印象很深,大家都谈论这是高德要憋着什么大招吗?借这次机会,杨永琦给了大家一个比较明确的说法:在被阿里收购后,高德内部的两大业务变为:互联网业务(主要 to C)和汽车业务(主要 to B)。对互联网业务来说,俞永福的话也是围绕「 要把地图这个平台做好」 的核心来提出来的;杨永琦说他负责的汽车业务这块完全不存在所谓的「 在三年内不商业化」 这种说法。如此看来,高德不是单纯的 to B 还是 to C 了,这里倒是可以用胡阿姨的一句话来总结:「 不是 to B 也不是 to C,而是 to 『ALL』。」
跟在我后面的大哥,你快看看我!——激光后雾灯
什么是【酷玩儿】: 当我们想让交通生活变得更美好的时候,我们发现我们无法仅仅寄希望于庞大的汽车公司。Geek 精神从来不是坐等生活变得更加美好,所以我们必须做点什么,比如,在这里给你推荐有趣的、好玩的、任何和交通有关的产品。 免责声明:看完之后心里长草、钱包变空,我们概不负责。 扯闲篇: 作为常年在北京充当「 雾都孤儿」 的司机,我已经无力吐槽什么 PM2.5 了,在每一个雾霾红橙黄预警的天气里,我不但要关心我看不看得见前面的车,还要关心别人能不能看见我,我们不能一味的祈祷后车的大哥别刷微博或者聊微信,总要做点什么。 酷玩儿: 今天这个东西确实挺酷的:防追尾激光后雾灯。 它安装于于车尾部,可以依靠后雾灯电源供电,本质是由激光二极管组成;如果在能见度好的情况下,它向后面地面发出一道明亮、清晰的信号警示灯,告诉驾驶员保持一定安全距离;如果能见度不好的情况下,由于漫反射效应,当光束接触地面时,会形成扇型光束,警示后面车辆;警示线宽度取决于后车与前车的距离,比如:从 30 米远的距离看上去,线条将跟车型宽度相同,类似一条停止线,保持安全车距。 这种技术比传统雾灯更容易被发现,穿透力也更强,而且激光束以一定角度向下发射,也不会直接照射人眼。 其实这个技术是德国四环灯具厂(奥迪)首次提出来的,但是它还需要通过欧盟安全测试。不过,拜我大 X 宝所赐,你已经买到类似原理的产品自己安装了。 在搜索「 激光后雾灯」,我们找到了网友的作业帖,看看实拍的使用效果: 这个是晴天、没有雨雾情况下的效果: 下面这个是雨天、雾天使用效果,可以看出和上面很明显的区别: 从 X 宝上售卖的产品图片上来看,这种东西实际体积非常小,构造也非常简单,看外观是汽配城范儿,用起来却是浓浓的科技范儿。 有话说: 这类装置都有一个共性,就是尽可能吸引眼球,让后面的车及时注意到你(同样的还有我们之前推过的那个冷光源的摩托头盔),尽可能的减少事故的发生。 不过认真的讲,拜托那些一上车就打电话的司机,真有那么大买卖,您就雇个司机,您跟后座舒舒服服的打电话做您的买卖。没那么重要的事儿就放下电话,规规矩矩开车。再不济您也配一个蓝牙电话,车都买了,也不差那几十块钱吧?不光为自己,也想想别人。 怎么买: 又是在 X 宝可以搜到,几十元到上百元不等,但是如果不着急尝鲜,我建议再多观察一段时间,原因你懂的…… 求报道: 你们手里如果有什么好玩儿、好用、好败家的车载用品,或者一切和车、驾驶有关的硬件、软件愿意和大家分享,对于这种够酷、够极客的小伙伴,我只想说四个字:请联系我!!!!!! 联系方式:sid@geekcar.net
NFC:轻轻触碰,连接你的手机和汽车
几年后你买的汽车里面或许就有 NFC 功能了,那样就可以让你座驾旁边的设备能够互相连接。(苹果公司的 Apple Pay 大大推动了这一技术。)根据 Automotive News 报道,汽车厂商以及供应商正致力于找到一种可以让驾驶员利用 NFC 来轻松配对连接智能手机和汽车信息系统的方法。荷兰公司 NXP 半导体认为这项技术将在 2016 年得到应用。 NFC 的优势就是其简单性和稳定性。理论上,用户所需要做的只是把他的手机靠近信息系统, 触碰一下, 就能使硬件之间配对连接。除此之外,这项技术还可以应用到诸如设定气候控制、调节座椅以及启动发动机等功能。 NXP 不是唯一的把 NFC 功能带入到汽车的公司。早在去年,德国大陆集团就展示了运用 NFC 的数字汽车钥匙以及相应的手机 App,更早之前,现代曾开发出相似的解决方案。黑莓的 QNX 信息系统(如下图)同样能支持 NFC 功能。 当然这个功能必须得手机支持 NFC 才行,据估算, 2018 年前将会有 12 亿的智能手机配备 NFC 功能(到今年底这一数字是 4.6 亿)。到那时,NFC 连接方案将会使得蓝牙连接成为历史。 编译自 Auto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