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净净」——calm 智能车载空气净化器

· Jan 21, 2015

什么是【酷玩儿】: 当我们想让交通生活变得更美好的时候,我们发现我们无法仅仅寄希望于庞大的汽车公司。Geek 精神从来不是坐等生活变得更加美好,所以我们必须做点什么,比如,在这里给你推荐有趣的、好玩的、任何和交通有关的产品。 免责声明:看完之后心里长草、钱包变空,我们概不负责。 扯闲篇: 对于新时代媒体老师们来说,如何赢得更多的点击率是毕生追求的目标,除了扎实的文字功底、明确的态度,真实的报道,标题也是一篇文章的精髓所在。但是在这片大「 林子」 里,各种各样的「 鸟」 却本末倒置,不管文章如何,标题都是「 震撼心灵」 的,所以出现了越来越多的「 标题党」。其实不光媒体,标题党遍布于各个领域,广告、朋友圈、微博……只要有阅读的地方,就会有越来越没有底线的「 标题党」。但是忽然间我们发现了一个产品,首先,我喜欢他的广告词,同时我发现,它的产品远比广告更吸引人。 酷玩儿: 1 月 20 日,创意电商网站知趣网举办了一场微信新品发布会,正式发布了一款车载智能空气净化器,他们的广告语是:Keep Calm and Carry On(保持冷静 继续前行),这句话看着眼熟吗?这是 1939 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时,英国政府制作的海报标语。这幅海报原计划应对纳粹占领英国这一情况发生后,用以鼓舞民众的士气。随后进入潮流时尚圈并被周知。然后,他们这款产品就叫做「Calm」。 我们都知道,车载空气净化器已经「 烂」 大街了,京东众筹总计 40 个百万以上的项目中有 9 个是空气净化器。淘宝众筹 19 个百万以上项目有 5 个空气净化器。就连小米也发布了属于自己的空气净化器,这年头不发布个空气净化器简直对不起「 科技创新公司」 这个头衔。那这款叫卡默(Calm)的产品又有什么不一样呢? 从产品设计理念来说,在试用了国内国外七八个产品以后,他们认为室内空气净化器与车载使用场景不一致,不能单纯把家用产品移植到车上使用。所以通过 App 它可以选择多种模式。 车载模式下的卡默,可以智能感知车主接近,参考了汽车无钥匙进入的概念,只要感知到车主走近汽车,就提前启动。同样的,它也可以智能感知车主停车离开,自动进入待机状态节省电量。 在行车过程中,卡默会根据车内空气水平自动输出合适的净化功率。 在停车怠速或者在车内吸烟时,车内最大的空气危害是发动机不完全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以及烟气一氧化碳污染。卡默带有 CO 传感器,在一氧化碳浓度影响车内人体健康之前急促报警,提示用户通风或者离车。 它采用的是三层滤芯,第一层是一个 PET 织物网,用于过滤大颗粒和毛发等;第二层是一个 H11 级别的 HEPA 网;第三层是椰壳活性炭填充物,而这也是吸附化学污染物的主要处理层。这三层滤网用料差不多是 1:1:5。另外,卡默空净采用后向离心风机,配合具有设计专利的风道,在最大功率工作时噪音控制在 45db 之内。 卡默内置了一个小型臭氧机。一次 15 分钟左右的活氧杀菌处理,利用 O3 的强氧化性杀灭车内的微生物,并氧化掉已经释放在空气中的化学污染物和异味微粒。而活氧杀菌之后,卡默会回复到空气净化状态,利用滤网去除残余的臭氧。有异味的新车,经过一次活氧处理后视车型的不同差不多能维持一周到一个月的清新。 既然是车载,和其他同类产品最大的区别则是汽车内使用环境更加极端,为了保证安全,卡默的活氧杀菌功能是不能从机器上启动的,必须使用手机 App 启动,而且必须输入启动密码。在活氧杀菌启动时,卡默会发出急促的鸣笛报警声,提示车内如果有人须赶紧下车。而如果不能下车,触碰卡默的触控按钮会直接停止活氧杀菌。 它内置了一块 5000 毫安时的锂聚合物防爆电池。考虑到汽车有可能经历暴晒,车内高温有可能导致电池不安全,卡默的电池会在温度达到 70 摄氏度时自动断开 IC 电路。 如果真的发生严重交通事故,比如汽车倾覆,剧烈震动时,卡默会自动断电停机。 当然,至于外形,则是见仁见智,至少我觉得还好,不碍事,最好还能好看点,至少它都做到了。 有话说: 说实话,我一直不太看好车载空气净化器这类产品,总感觉噱头大于实际用途,直到我在北京的冬天得了支气管炎。就算没有 PM2.5,你也不喜欢每次打开车门,都知道头一天媳妇儿在车里吃了什么的感觉吧?尤其赶上媳妇儿爱吃臭豆腐……就算不吃臭豆腐,偷着在车里抽烟被发现也不是件好事儿。不说了,不想哭晕在厕所……(这句是编辑加的:厂家看到这篇文章之后能不能给我们发个产品做评测啊?)怎么买: 卡默智能空气净化器售价 1680 元,可以在知趣网官网、淘宝众筹、京东预售三个平台预订,春节之前有优惠价格 999。首批预定用户的产品可以在 2 月上旬或更早发货寄出。

捷豹路虎新安全技术:防止与自行车或者摩托车「亲吻」

· Jan 21, 2015

在英国,每年大概有 19000 人骑自行车或者摩托车与汽车发生事故,轻者受伤重者身亡,而在中国这个数字更大(你们懂得…)。最近捷豹路虎又开发了新的安全技术 ,用来帮助驾驶员防止汽车与自行车或摩托车发生碰撞。捷豹路虎说这套安全系统能够区分自行车和摩托车,并通过灯光和声音来提醒驾驶者。 这个被称为「Bike Sense」 的功能可以通过车内的颜色变化、声音以及振动来提醒驾驶者潜在的安全事故,比如那些处于盲区的自行车等等。驾驶舱内的 LED 灯发出的光会提醒驾驶员周围的自行车在那个位置;当很靠近一辆自行车或者摩托车时,车内音响也会发出声音来提醒车主。 当周围环境存在危险时,Bike Sense 的判断是有先后顺序的,会优先考虑周边的自行车,其次是摩托车,最后是行人。比如,当你车停好后准备开门下车时,刚好从后方来了一辆自行车,检测到可能发生的危险时,汽车门把手就会亮起并发出振动提示你注意安全。此外,当自行车或者摩托车被其他处于静止状态的车辆所遮挡时,这套安全系统也能够识别潜在的危险并会提醒驾驶者。 或者,当车主在等红绿灯时,车子前方有摩托车或者自行车、行人经过,如果因为疏忽而踩下油门,这个时候踏板就会通过振动来提醒你,并且油门在此时会处于无效状态,在危险解除后会恢复正常。 捷豹路虎方面说 :「 这套安全系统的提示方式(颜色变化、声音、振动)相比之前可以增强驾驶员的反应速度,因为这些是和本能联系起来的。 比如说,看到突然出现的红色光线,就肯定会被它吸引,然后就会去注意到周围的情况并快速采取措施。」 每隔一段时间,捷豹路虎就会拿出来一个安全技术来吸引人们的眼球,从透明引擎盖,到之前我们报道过的透明 A 柱。这个 Bike Sense 系统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想帮助驾驶员消除视野的盲区。 不过和透明 A 柱不同的是,它照顾的是车辆后方和侧方的盲区,而透明 A 柱负责的是车辆前方和侧前方。这两个技术搭配起来,基本就可以算是「 全方位」 了。 Bike Sense 可以看成是传统的后视镜盲区预警功能的升级。如果你观察了图片就会发现,这个 Bike Sense 也会用到 A 柱来显示提醒信息。以后在捷豹路虎车内,A 柱恐怕会很忙。另外,对于那些新手司机来说,突然看到车子内饰变红,保不准会更惊慌。 另外在 CES 上沃尔沃展出了自行车安全头盔,头盔可以和附近车辆进行通讯,提醒驾驶员和骑行者注意安全。不管是用什么方式进行提醒,总之,汽车和其他交通参与者的关系已经被越来越多厂商注意到了。

谷歌无人车,逃不出传统汽车生态圈?

· Jan 21, 2015 333

近日,谷歌公布了无人车关键技术合作伙伴的名单,以加快新一代的无人驾驶原型车开发。 在底特律的北美车展上,谷歌无人车项目负责人 Chris Urmson 宣布 Continental、Roush、Bosch、ZFLS、RCO、FRIMO、 Prefix\ LG 等作为无人车的合作公司,帮助制造谷歌无人车。目前,完全自动驾驶的原型车(没有传统的方向盘和踏板)已经在加州谷歌的秘密道路上进行测试,今年年底无人车还将在 NASA Ames 的道路上进行测试。 这次谷歌无人车的高调让我们有些惊讶,据悉目前无人车已经在伯克利的一家创业公司里面开始大规模制造。那么从 Urmson 宣布的合作公司来看,具体每家在无人车的制造中是扮演怎样的角色? Roush Enterprises:这是一家位于底特律的生产公司,专门组装小批量自定义车辆。目前它已经签了 100 辆无人驾驶汽车的合同,包括设计集成、最终组装。 LG:很有趣的是谷歌宣布 LG 来作为合作伙伴,估计是为无人车提供电池模块。最近通用的 Bolt 电动车的电池是 LG 提供的模块化锂离子电池。 Bosch(博世):此次和谷歌无人车的合作博世主要负责提供电动动力总成的主要零件,包括电力电子(即就是常说的 E-Machine),这套装置就像电机一样把电池的能量转换成机械动能驱动车辆,同时它还能在反馈制动的时候作为发电机来为电池充电。 博世同时还为谷歌的无人车提供远程雷达单元,博世将要收购一家德国转向系统的公司 ZFLS。不出意外,应该是由 ZFLS 来为谷歌无人车提供转向技术。 RCO Engineering:主要负责谷歌无人车的座椅的设计。 FRIMO:主要负责车内外的塑料和复合材料的零件提供。 Prefix:这是一家汽车设计和制造工艺的公司。 Continental:德国大陆集团的角色则不太好说,目前知道的是大陆将向谷歌无人车提供轮胎和其他一些电子器件和零件。 Nvidia:将会向谷歌提供超级处理器,来帮助谷歌无人车的物体识别软件对图像进行处理。 罗列到这里,问题来了——那个价值 6 到 7 万美刀的谷歌无人车激光雷达呢?之前谷歌无人车原型采用的是 Velodyne 的激光雷达装置,不过 Urmson 表示谷歌自己也在着手进行研发。未来量产的谷歌无人车到底采用哪家的激光雷达,Urmson 说了还得看成本降低的幅度能否让这款萌萌哒的无人车担负得起。 谷歌无人车项目上逐渐从封闭走向开放这一转变,其实对于汽车产业来说是个很好的信号:谷歌真无意直接收购一家汽车制造商来开始它的无人车制造梦,也无心重新自己搭建一个「 无人车」 产业,它选择的是集合这些很成熟的汽车产业内的相关企业。 虽然不知道最终谷歌是要成为无人车制造者还是无人车技术的提供者,但是至少看得出来它愿意在已经存在的 OEM 和供应商构建的生态里面「 玩」 了。

「二手车产融发展基金」,平安对二手车行业的示爱?

· Jan 21, 2015 333

1 月 20 号,平安银行联合第一车网、质新二手车三家联合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会上宣布三家共同发起成立「 平安爱车二手车产融发展基金」。对于二手车行业而言,尤其是当下的中国二手车相关企业而言,现在可以说最美好又最煎熬的时间点了。大家都说了很多、听了很多「 未来几年中国二手车市场将迎来井喷发展」,「 二手车行业又是多么水深」……. 这个「 基金」 到底咋回事儿 二手车行业的金融支持桎梏困扰其发展已久,究其原因是二手市场本身的信息不对称、中国区域的市场割裂和发育不足、缺乏相关法规引导等导致二手车行业长期金融难以找到合适的体位进入。如何破,是一个复杂的多方协作过程,今天发布的的「 二手车产融基金」 只是一个小尝试。 那么一家与「 汽车」 纠缠很深的银行与一家二手车互联网平台、一家二手车经营实体之间推出的「 二手车产融发展基金」 到底是什么呢? 上述三家企业将会在第一阶段拿出 5000 万人民币的资金作为「 二手车产融发展基金」,主要目的不是投资盈利,不会直接投入到二手车经销商的运营相关上,而是为二手车经销商获得银行金融服务提供增信支持,基金的运作主要委托给「 安信资产管理集团」。 合作的三家企业在发布会上表示,这个基金是开放式的,不仅仅面对「 质新二手车」,也服务于所有优质的二手车经销商,同时他们表示也欢迎更多的经销商和第三方机构加入到基金中来,后续会扩大基金资金池。这个「 优质」 的标准和门槛,主要是由银行根据信用记录和评估以及第一车网平台上的经销商数据标准来制定。 在汽车金融领域平安可以说是先行者,在新车金融方面领跑这些年以后进入二手车领域我们毫不意外。当然选择和第一车网以及质新二手车联手合作,主要原因是基于第一车网在二手车互联网平台 10 多年的深耕所积累的资源和数据,尤其是后者在二手车电商、汽车保值率上的探索和研究;当然质新二手车作为二手车交易的实体平台参与其中,一方面因为是它和平安的「 血缘关系」(平安投资质新二手车),另一方面是它本身也是基金要面向的对象之一。 互联网金融的实质是一种高效的风控手段,从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各个环节对二手车市场提供助力。这次的「 产融基金」 算是探索二手车行业和金融领域的融合创新的新模式。对于二手车企业来说,提供了库存融资、零售贷款等金融服务。 轻重之争 刚刚过去的 2014 年,很多二手车平台都有了巨额的融资。在这场二手车电商狂潮下,围绕二手车的流通交易环节,各种模式的二手车企业都在布局:有偏于传统的实体二手车平台,也有类似于人人车这类 C2C 线上二手车平台,有介于两者中间模式的二手车公司,各种类型的二手车公司都在野蛮生长。   其实从高效地打通二手车的流通环节促成交易来说,C2C 去除了中间各种流转的时间和成本,是理想中最好的方式。就像美国的 Beepi、国内的人人车,它们就是抱着打通一辆车前后” 车主”、避免中间环节的目标,革二手车商的命。目前从全世界来看,C2C 的业务基本只是在美国和德国发展得特别好,深层的原因是这两个国家都有悠久的汽车历史,对于汽车的记录都能轻易追溯,同时相关配套的服务链条都很成熟。 然而前段时间,经过和相关二手车创业公司的交流和探访我们发现:偏 to C 的二手车公司线下展示空间(如二手车超市等)的租金和装修成本实际上对于创业公司来说是一笔很大的资金投入,目前阶段的二手车交易量不足以支撑这么大的支出。也许有人说,目前还是培养二手车交易的阶段。但是某些经营了一年多的公司已经明确透露要开始重视 B 端的二手车业务,因为二手车经销商所积累的资源在中国仍占有绝对的优势。 对于重资产和轻资产两种不同的模式来说,单纯地从互联网角度看感觉「 轻」 为好,但是要搅动二手车这块市场,没有线下的重资产的布局,可以说寸步难行。关于轻重资产之争,从成本结构(人力、场地、资金等)、拓展空间(发展)、二手车领域人对于互联网的思考等来看轻重本身都只是一种手段。 套用质新二手车 CEO 王安澜的一句话作为结尾「 卖车的选择是多样化的,在现在中国的二手车市场里,各种模式、各种业务都有生存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