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ekCar 叨逼叨.fm「VOL.4」姑娘你好,姑娘再见
GeekCar 想要的从来都不是阳春白雪,我们的各位小伙伴一直致力于把最新鲜的观点和最好玩儿的视角呈现给你,叨逼叨.fm 就是我们的新尝试。如果你觉得我们之前太矜持太严肃,那从现在开始,戴上你的耳机,听听我们怎么说。 本期叨逼叨: 现如今,交通方式也变成了一种社交方式。 很多人把拼车当成了新的交友方式,而这种现象的背后,是几种司机与乘客不同的性别组合,带来的差异化交流。 一般情况下,男司机与女乘客的组合形态,最容易让双方开始轻松的交流。并且,如果其中一方颜值超越普通水准,这种交流会达到白热化的程度,从而引发拼车之后的进一步交流。而一般男乘客与男司机坐在一起,基本不太会聊天,更不会一路欢声笑语。所谓「 男女搭配干活不累」,或许就在这里体现的最为明显吧。女乘客更在乎男司机的颜值和行为举止是否得当,而男乘客更关心自己今天叫到的车是什么样儿的,以及司机能不能很快找到要去的地儿。 所以,用户的需求不同,在乘车上的体验,也就处于不同的两个维度,没什么可比性了。 当姑娘有姑娘的好,但爷们儿一个人坐车起码不会被打,都别羡慕,都挺好。 本期人物介绍: 伟姐——GeekCar 最强幕后行政官。萌萌哒少女心十足,活跃气氛的一把好手,乐呵呵的把 GeekCar 的一切打理的井井有条。记住:猫爷可以洗劫她得桌子,但你估计没能力弄乱她的地盘儿。 大白——GeekCar 最没节操的内容官。这是一只活生生的段子手,热爱科技但绝不乏味,五大三粗还常常害羞脸红。记住:千万别跟他聊天,小心你的节操被他说没了,这你找谁说理儿去! 大尧——GeekCar 最具洞察力的运营官。北京土著外加 UK 留学背景,专业性极强又超接地气,一个能顶俩!记住:跟他聊什么都行,但就是千万别提吃饭的事儿,谁提谁 S*B! 刘能叔叔——GeekCar 最不正经的铲屎官。虽然是个妹子,但非得给自己起个叔叔的艺名儿,而且自打公司来了三位猫爷,就变成了专注的铲屎官。记住:惹她可以,别说猫不好!别说! GeekCar 有话说: GeekCar 叨逼叨是我们一次新的尝试,有任何意见和建议都可以直接留言告诉我们!你也可以表达你的观点你的态度,让你的声音也出现在我们的节目当中~欢迎吐槽欢迎么么哒~
有了「家长监督」功能,妈妈们对青少年驾驶员的担心会少点吗?
青少年是典型的马路杀手。据统计数据,车祸是青少年意外事故的首要原因,因此,任何能够避免车祸发生的措施都值得我们去思考。而这也是雪佛兰当初引入「 未成年司机」 这一保姆模式到新款迈锐宝的初衷。 但或许最一劳永逸的方式就是根本不要让他们再开车。但如今的孩纸们早在青春期结束前就见识了全自动汽车,因此想断绝他们和汽车的关系估计和禁烟禁酒一样困难。于是退一步考虑,最恰当的方或许就是「 家长监督」 了。如今,卡耐基梅隆大学的研究学者已经通过 抽样 1000 名美国公民来调查 并讨论哪种「 家长监督」 手段最有效。 研究结果表明,84%的被调查者认为限速、宵禁、载人数量限制这些方法应该比较有效。并且交叉对比 18-24 岁年轻司机们的看法,竟然发现其中 81%是赞成以上观点的。同时 61%的被调查者都反映限制汽车可到达的目的地范围也应该非常有益。 同时学者们得到结论,在限速和限目的地范围的观点上,年龄层越大的人越赞同这两项措施。而当被问及设置让家长可以随时通过汽车向司机传递信息这一功能时,却是截然相反的情况:近 70%的 18-24 年轻司机们赞同,而 1000 名被调查者(包含许多年长者)中仅有不到六成的人觉的有效。 以上探讨的部分「 家长监督」 功能目前已经搭载到新款迈锐宝上,并且随着汽车行业的愈发智能化,更多监督手段也一定会陆续进入汽车系统中。而在这一进程中,或许政府也会宏观调控并统一管理这些功能(推动或者限制某些敏感功能),让一个更加安全更加自动化的驾车时代到来。如果这个「 家长监督」 功能如果真的很有效果,那也算是送给操心「 熊孩子」 的妈妈一份母亲节大礼了。 不过如果车上真的有家长监督系统,我还是希望他们是可选启动的,谁也不希望开车出门 high 的时候还在爸妈的阴影下吧~(编译自 wired)
充电桩 App「Plugshare」—其实我们做的是数据
国家要大力推广电动车的发展就不得不扩充完善充电网络的建设,围绕「 充电」 有很多生意要做:有的做基础的充电设备、有的做充电桩的建设、还有的是经营充电网络。今天这篇文章骆枣要带大家「 体验」 一款统领美利坚和加拿大市场的 App-Plugshare。 让用户有更好的充电体验 一登入 App,Plugshare 便能自动定位用户周围的充电站。你会立马发现 Plugshare 的搜索的分类标准不太一样,比起国内 App 以充电站型号来分类,Plugshare 只有 4 种小旗标颜色同来分类,整体画面较简洁。公共充电站(绿色),公共快速充电站(黄色)私人充电站(蓝色)正在使用中的充电站(灰色)。 当然啦,如果你想要特定型号的充电站,可以在 Filter 里面再设置筛选。它还能根据用户所在位置推荐分数最高的充电站。在充完电后,用户可以通过手机来转账付款。 和国内 App 的很多功能一样,Plugshare 有充电站评分和充电站信息介绍。举个例子,用户在点击某个充电站后,能够浏览它的环境图片,Wi-Fi 信息和室内空调情况。(夏天的时候谁希望去一个没有空调的地方大汗淋漓的等着充电呢?)而且 Plugshare 还支持公开编辑,当用户发现充电站信息有误时,可以编辑改正。 社交功能板块也是一大亮点。用户可以向 Plugshare 里的车友,或者向其他应用(比如说 Facebook 或 Twitter)上分享自己喜爱的充电站。如果推荐的信息够多够实用的话,用户还有机会成为 Plugshare 的每月明星呢。 像知乎、穷游等问答型或者经验分享型社区一样,Plugshare 也要做电动车的社区网络。 电动车主们在社区里乐此不疲的分享今天的充电体验:「xxx 又增开了新的充电站」、「xxx 充电站是免费的」、「xxx 的充电桩已经损坏」…电动车主贡献的大量经验增强了他们对 Plugshare 的忠诚度,同时,这些 tips 也能更好的吸引新用户注册,来社区分享信息,形成良性循环。 要旅游?Plugshare 帮你搞定旅行规划! Plugshare 还能帮助用户进行「 旅行规划」。用户选择了出发地和目的地后,它会根据路线自动显示出路线附近(六公里范围内)的充电站。当你一个一个打开时,你能够看充电站的「 状态,插头类型,费用,最近纪录」 等等信息。另外,在 Filter 里,你还能通过选择「 快速」「 适当速度」「 支付方式」 来改变推荐的站点。 看上了就勾选上吧~不一会儿,你的私家路线就制定好了! 有了 Plugshare,在旅行前的充电点已经胸有成竹。 但遗憾的时,目前在 Filter 里暂没有「 充电站可靠度」 这一筛选项。因为充电桩可靠度参差不齐,有些公共电桩已经损坏但无人修理,有些电桩按键失灵…因此,选一个不靠谱的充电桩会浪费车主很多时间和精力。 希望以后 Plugshare 能够加入「 可靠度筛选」 这一功能。这样一来,用户就能挑选最可靠的充电站,更轻松的掌控充电行程了:)另外,网页版 Plugshare 可适用于车载屏幕,这是 Plugshare 特意为特斯拉 Model S 设计的~ Plugshare 最后一个特点是用户在 App 上可以分享自家的充电桩。这一功能整合了私人充电桩资源,有点和 Uber、 Airbnb 类似。私人桩主能够共享他们的充电桩,并可以收取一定的费用来降低边际成本。 但是这种模式成功与否也是尚待观察的。毕竟这是让陌生人到自己家中,而充一次电长的话可达 12 小时,这很有可能打扰到桩主的私人生活。而且,这与收费多少也有很大联系,车主将充电桩共享出来是希望捞回成本的,如果收费很低的话也许会打击桩主积极性。 让政府更好的管理公共设施 目前覆盖 3 万个充电站和 20 万浏览量,Plugshare 已经拥有了大量的充电站和用户的数据。 利用这些数据,上个月 27 日,Plugshare 推出了他们的新产品——《PlugShare Quarterly》。这个报告主要围绕「 电动车基础设施」 来做数据分析。比如「 国内充电站情况」「 东海岸充电站情况」「level 2 每年增长情况」「 不同标准的充电站年增长量比较」「POI 类充电站的地域分布」 等等这类信息。 那么谁会对这些数据感兴趣呢?当然是政府了。举个例子,利用这些「 充电站分布」 和「 充电站使用频率」 这类数据,政府能够更好的理解电动车车主的需求,知道哪些地区需求较强,哪些路线对电力需求较小,哪些地方需要更多的充电桩和电站。 因此,利用这些数据,政府将能更科学的对公共设施进行投资和管理。 让制造商更好的理解用户需求 利用 Plugshare 庞大的用户群和数据库,公司的另一产品 Pluginsight 向电动车制造商提供个性化的研究和咨询服务。 他们目前有 8000 个车主作为研究对象,可以帮助制造商做调研或者主题研究。形式很多样,包括问卷调研,小组采访,焦点小组采访。研究的内容也很丰富,比如「 不同地区的车主与不同类型电动车偏好的关系」「 不同地区车主的对不同类型车的态度」 等。 这些报告能够提供制造商较为准确的数据和分析结果。帮助制造商更好的了解不同消费者对不同车型的偏好,也可以了解消费者对电动车的期望和反馈等数据。 只有在更好的了解消费者之后,制造商才能做出更适合消费者胃口的电动车。 Plugshare VS 国内的一些充电 App 国内目前充电 App 产品主要有充电网科技和聚电的充电相关 App 产品。Plugshare 是单纯做数据,而充电网和聚电是「 数据+建桩」 结合。 基于北美「 充电站多,用户多」 的优势, Plugshare 有条件来单纯做数据。它并不自己建站,只相当于一个信息汇总平台。而这跟国内的第三方充电公司的业务模式不太一样。充电网科技是自己建站,然后供给车主用,类似于 B2C。而聚电是公司自己建站,也可以第三方投资来建站,B2C+C2C 的结合。 目前国内充电站少,数据少,用户带动只能靠公司。所以按照目前的情况看,充电网和聚电的「 建站+分享」 模式相比 Plugshare 的单纯「 分享」 模式更有合理性。 另外,除了业务模式之外,他们的发布的充电站地图也不太一样。 与 Plugshare 做的「 全类型」 充电站地图不同,充电网和聚电 App 主要仅提供自家电桩的充电地图。因此用户会发现,两家的充电地图大部分是不一样的。 虽然这会给消费者带来一定的困扰,但现在还算是电动车市场起步阶段,本来用户就少,所以两家 App 的矛盾还不太明显。 可是问题来了,随着市场的增大,新涌入的消费者是选择建充电网的电桩呢还是聚电桩的电桩呢?两家以后建站会不会像现在的滴滴和快滴一样,进行一场全国范围的烧钱大战呢? … 继续阅读
手握「微地图」王牌的泊泊停车,到底想要做什么?
当京沪两地停车创业进行的如火如荼的时候,一家暂时「 偏安一隅」 的停车创业公司正在低调地快速稳步发展着。 之前就听业内人士提起过「 泊泊停车」,对比 GeekCar 采访过的其他停车创业公司,我们发现在成都的「 泊泊停车」 亮点颇多,其中一些「 原创性」 的王牌甚至放在同类创业者面前也是极具竞争力的。这种感受就像每次朋友来成都玩,都会禁不住感叹居然在西南这边男男女女的打扮超「 洋气」,完全不输北上广。 五一假期前一天我去拜访了位于成都高新区的「 泊泊停车」,公司办公场所在四川移动 TMT 创新创业孵化基地里面。准确地说「 泊泊停车」 只是这家公司的 App 产品,这家公司全称是「 成都市微泊科技有限公司」(文中简称「 泊泊停车」)。那么这家略显低调的停车创业公司到底有哪些亮点,又到底想做什么呢? 微地图:搞定停车场内导航的难题 泊泊停车 App 的停车场数据目前覆盖成都市区及相关范围的 3000 多个停车场。软件除了能够实现进入停车场前的导航、停车场信息提供和比价外,还能提供车位空闲分享、车位预定、停车场内导航以及便捷支付这一套完成的流程。其中车位空闲分享和停车场内导航算是「 泊泊停车」 令人眼前一亮的功能,而后者的实现就基于「 泊泊停车」 团队户内车位微地图的技术优势。目前,「 泊泊停车」 已经有了万达、环球中心、阳光春天等几十个车场微地图数据。 打开泊泊停车的 App,地图上显示有 3 种颜色的停车图标:蓝色表示当前停车场可以精确导航到出入口、黑色表示网友分享的停车场(相当于 UGC 信息)、绿色图标表示的停车场配有「 微地图」。当用户点击停车场图标,会弹出一个包含这个停车场的图片、收费标准、车位数量等信息的窗口,可以选择预订车位和进行导航。如果是绿色图标的停车场,用户可以点击「 进入车场地图」,然后 App 界面就是现实停车场内部的微型三维地图。「 微地图」 能够清晰地显示停车场内部的出入口、具体的车位位置、内部道路及方向、主要的建筑墙面或者立柱(3 维)、楼梯、电梯、安全通道、卫生间等。更重要的是这个「 微地图」 并不是「 死」 的,它还能显示具体车位的可否预订的状态、并且能够在微地图上进行停车场内部的一个路径规划和导航。 停车场内导航一直是解决停车整个环节里面比较难啃的一块骨头,之前的一些解决方案主要是靠停车场内部安装信号灯等硬件设备来提示,在较为封闭的停车场内部信号很不稳定,且硬件维护成本也不低。泊泊停车的户内车位微地图结合移动 GIS 平台技术以及成都本地大量车场数据,让用户进入停车场内能够很方便清楚地找到通过规划路径找到车位以及进出车场。 智能地锁:泊泊停车意在「 车位错时停车分享平台」 实现对车位的精确管理是解决停车问题的最小单元。国外的相关停车创业企业如 Streetline 通过先进的传感器实现对单个车位的信息采集和管理,之前 GeekCar 采访过的丁丁停车则是从智能车位锁(地锁)的角度去实现对单个车位的控制。「 泊泊停车」 想要搭建车位错时停车分享平台,就需要对于独立的车位实现把控,他们选择了相比之下成本较低且较符合中国市场的地锁去帮助分享平台的建立。 泊泊停车的总经理熊运余透露,他们的智能地锁产品即将在成都的一些停车场和小区车位进行安装(选择和私家车位以及物业进行合作),他们采取的是地锁免费赠送的方式。有了这些地锁后,泊泊停车的分享车位业务就可以进行了。具体来说,就是车位的所有者在 App 上选择分享车位,设定分享的时间、价格等信息,提供给需要使用车位的用户。然后分享车位的运营收入由泊泊停车、物业、车位主按一定比例进行分成。 在地锁的控制上,泊泊停车抛弃了机械钥匙、遥控器,甚至也可以跳过手机 App。具体情况是:泊泊停车会随车锁提供给车位主一个可以和地锁实现蓝牙连接的小硬件。这个硬件是一个点烟器用的小标签(和 ETC 类同),可以让车靠近远离配套地锁以达到地锁的升级,最大程度方便用户。当然,预订车位的订单用户仍然可以通过手机 App 来控制泊泊停车的智能地锁。 针对车场里面车位锁的数量的不同,泊泊停车在出入停车场道闸通关方式上也有相应的三种解决方案。当数量较少的时候,直接让车场(物业)方面 App 管理通关;当数量不太多的时候,让车主通过 App 扫描二维码自助通关;如果数量够大,那么泊泊停车会和车场合作整改车牌识别系统实现自动通关。 偏安一隅是好还是坏呢? 目前在成都的「 泊泊停车」 算是「 偏安一隅」,远离停车创业者集中聚集的北京、上海、深圳等地。那么「 泊泊停车」 在发展上因此会有什么特点呢? 之前谈到的停车创业区域划分极强的特点加上成都本身停车难的现实情况(2014 年成都私家车保有量达 336.1 万辆,排名全国主要城市第 3 位),让泊泊停车这样的停车创业能够在成都快速发展。目前,泊泊停车独占蓉城,二环以内全部覆盖,拥有多达 4000 个车场的静态信息,这是之前 GeekCar 采访过的停车创业公司难以做到的「 整城通吃」。同时在和地方政府的合作上,「 泊泊停车」 的优势也十分明显,已经与政府签订了成都市政停车场静态信息采集的合同,这让泊泊停车能够在政府支持下与更多的停车场进行谈判合作。 当然,不在一线城市,也有存在一些劣势。比如,北京的停车收费价格相比成都高然后带来的利润会大一些;同时资本的关注度相比北京上海也小得多,所以帝都魔都的那些投资者可以把目光往大西南看一下。 不过泊泊停车也不会安于现状就固守蓉城,他们将会在继续加强成都业务的同时,未来一两年内把触角伸到重庆、广州等城市。 其实对于停车,我在和这些停车创业者们的交流中,最常听到的是「 市场还需要培养,远没有到激烈竞争的地步……」。用泊泊停车熊运余的话说:「 我们虽然在西部,但对同行和资本市场是开放的,停车错时分享本来也是需要全社会呼吁倡导,促进合作共赢。」
从上海车展看奥迪奔驰宝马的新能源战略
(本文转载自汽车之家说客平台,作者王星炜 Steven)今年上海车展上,德国三强奔驰、宝马、奥迪分别带来了什么样的新能源车,他们的新能源汽车中国战略又是怎么样的呢? 首先我们来看看以操控著称的宝马。最酷炫的当然是电影里出现的 i8 和其小兄弟 i3,相信大家已经比较熟悉了。宝马 i8 和 i3 都是用了碳纤维车身,原因是碳纤维材料可以大幅减轻车身。但有个问题是碳纤维车身的 i8 和 i3 目前都只能在德国的宝马莱比锡工厂生产。这也注定了这两款车型目前只能进口形式进入中国。而目前如果要在中国市场拿到新能源汽车的政府补贴和购置税减免,那么必须满足以下 3 个条件: 1. 车型必须在国内的本地或者合资车厂生产 2. 如果为混合动力车型,其必须能够通过家用或者快速充电装置从电网对其充电,即必须是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 3. 如果是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其纯电行驶里程必须不少于 50km。 因此更加贴近中国市场的应该是此次上海车展上展示的宝马 X5 xdrive40e 和华晨宝马 530LE 车型。其中宝马 X5 xdrive40e 最早发布于几个月前的纽约车展。2.0T 的汽油发动机和一台集成在变速箱中的电动机一起配合,在保证车内空间的情况下实现了节油而同时又不牺牲性能。但其纯电行驶里程为 31km,还达不到之前提到的享受政府补贴的条件。因此在车型国产的时候还需要进行相应的更改,才能符合相应的政策条件。 但是这种更改其实已经有很好的成功案例。那就是华晨宝马的 530LE。这款车型甚至已经收录在了年初发布的工信部第三批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车型目录。其纯电续航里程达到了 58km。其实做出这样的更改工作量不可谓不大。宝马目前在欧洲推出的 5 系 active hybrid 车型并不是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因此只能靠汽油发动机充电而不能通过电网对电池充电。其纯电行驶里程也未达到 50km。因此 530LE 在引入中国市场的时候进行了大幅的优化,增大的电池容量。也因为增加电池容量,造成其后备箱相对普通的 5 系有明显的减少。虽然其价格高达 70 万人民币,但是 530LE 是宝马在中国市场迈出的重要一步,也是首个进入国家补贴名录的合资车厂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 那说到宝马的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就要提一下下面这个功臣。那就是集成了电动机的 8 速变速箱。众所周知,目前大部分宝马车型使用的变速箱都是来自 ZF 采埃孚的 8 速自动变速箱。为了宝马的新能源车型,ZF 也对应推出了集成电动机的 8 速变速箱型号。具体的结构图可以参考下图。 这个大功臣使得宝马可以将旗下几乎所有的纵置后驱车型或四驱更改成混合动力版本。那么 ZF 集成电机的 8 速变速箱是不是只造福了宝马呢?答案是否定的。其实它也在下面的这个主角这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那就是奥迪品牌。 奥迪在此次车展中展示了第二代的奥迪 Q7 并且包含其插电式混合动力版本 Q7 etron,以及在上海车展首发的 A6L etron。其实第二代奥迪 Q7 最早在年初的北美车展上首发,当时发布的版本是 3.0T 的柴油发动机配合电动机的插电式混合版本。而此次带来的是更加接近中国市场的 2.0T 汽油发动机和电动机配合的版本。关于车型的具体信息可以参考如下奥迪官方发布的结构图。 其实这并不是奥迪第一次使用 2.0T 发动机和 ZF 集成电机 8 速变速箱组合。如果大家熟悉的话一定记得目前在中国市场销售的 11 款奥迪 Q5 40hybrid 车型。2.0T 第三代 EA888 发动机配合集成电机的变速箱。但时隔 4 年以后发布的 Q7 明显电机功率更大,并且能够更好的和更大功率的发动机进行配合。那再次分析下中国市场的补贴政策,由于 Q7 etron 虽然是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但是其续航里程仅为 31km,不符合 50km 的补贴条件。那么显然奥迪在中国市场更加主推的是下面提到的奥迪 A6L etron。为了中国市场,可以说奥迪作出的努力不少于宝马。为符合中国补贴政策,基于如下图所示目前在售的 A6 40hybrid 车型增加的电网充电接口更改成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电池容量加大到了 14.1 千瓦时,使得其纯电行驶里程超过了 50km,因此非常有希望进入下一批的工信部补贴目录。 说到奥迪,那肯定要说几句大众集团。大众在年初的北美车展上发布了基于 MQB 发动机横置化平台的七座 SUV Cross Coupe GTE 插电混动车型。它也是目前大众品牌最大的 SUV,比途锐还要大一圈。 这次发布的车型在细节上相比之前发布的 Cross Coupe 概念车还是有些变化的。发动机从原来的 2.0T 升级成了现在的 3.6L V6 … 继续阅读
Uber 想花 30 亿美元买诺基亚的地图服务 Here?
传言似乎一步步变成现实了。上月,有消息称 Uber 会是 诺基亚 Here 地图的潜在买家。而据《纽约时报》最新消息,Uber 已经提交了竞标申请,出价 30 亿美元。 早在今年 3 月,Uber 悄悄地收购了 deCarta,一家老掉牙的地图软件公司。也是蛮拼的。 Uber 所做的,就是通过车来实现城市内人与物的地理位置转移。但是 Uber 一直以来严重依赖谷歌地图。如果成功将 Here 收入囊中,不仅能摆脱对谷歌地图的依赖,还能更贴近「 车」—— 在全球车载地图市场,Here 占超 80% 的份额。 诺基亚每年在 Here 的更新上耗费数亿美元,雇佣超过 6000 名员工进行车载地图和相关车联服务的维护。技术研究公司 Ovum 的一位分析师表示,这种类型的地图数据非常难得,诺基亚是目前除 Google 以外的少数几家具备这种能力的公司之一。 Uber 若想抱得美人归,将要面临来自德国汽车巨头的竞争,宝马、奥迪、奔驰将联手百度参与竞标,都是些财大气粗的主。眼下,德国汽车巨头们将车载地图视为撬动未来的核心杠杆。如 IHS Automotive 一位分析师所说,「 地图数据是汽车行业非常重要的长期资产」。可以想见,汽车巨头们会使劲挤开情敌,抱走 Here ——毕竟,和 Google 无人驾驶汽车竞争,却还要依赖 Google 的地图服务,似乎有点尴尬。 德国汽车巨头们提交的竞标协议包括一项条件: Here 保持开放,其他企业也可以接入 Here 的服务。这样一来,Here 继续作为 Google Maps 的最大竞争对手,维持在全球车载地图市场的影响力。 预计本月底诺基亚会宣布 Here 花落谁家。(转载自 36Kr,作者胡卷卷)
特斯拉家用电池获近 4 万预订量
几天前,电动车制造商特斯拉公司启动业务多元化,推出了家用的「Powerwall」 储能电池(俗称「 储能墙壁」)。日前,特斯拉首席执行官马斯克透露,已经获得了 3.8 万个 Powerwall 电池组的预订,预订量之高令公司吃惊,而明年上半年的产量,已经提前售卖一空。 发布预订数据 在特斯拉公司的财报分析师电话会议上,马斯克激动表示:「 市场对于家用电池的反馈令人吃惊,简直是疯狂。」 马斯克表示,Powerwall 家用储能电池的预订量为 3.8 万个,而主要面向企业商用的 PowerPack 电池组的预订量为 2500 个订单,每个订单包括 10 个电池组,因此总计为 2.5 万个 PowerPack 产品。 马斯克表示,家用电池的市场需求令人震惊,看起来全世界的家用储能市场很庞大。 不过,过高的预订量意味着某些消费者需要等待很长时间,才能够拿到家用电池。马斯克透露,2016 年上半年的产量已经提前售卖一空。 带来价格突破 几天前,特斯拉对外发布了家用储能电池产品。其中的 Powerwall 实际上是一种「 储能墙」,可以安装在家中的墙壁上,存储家庭太阳能发电产生的电力。 特斯拉家用电池组在销售价格上实现了突破,其中 10 千瓦时的 Powerwall 售价仅为 3500 美元,7 千瓦时的产品售价仅为 3000 美元,和同业相比,价格十分低廉。 这是马斯克和特斯拉公司在能源领域的一个新动作。不过,马斯克早年创办了美国知名的太阳能光伏企业 SolarCity,主要生产太阳能电池板。 一般认为,太阳能光伏发电和储能市场,受到成本居高不下的制约,其普及遭遇障碍。马斯克的降价举措,将有助于刺激市场。 家庭购买经济吗? 马斯克虽然带来了太阳能储能设备的降价,但是对于消费者而言,是否经济呢? 根据美国彭博社的报道,目前储能电池的安装公司 SolarCity,暂时只提供 10 千瓦时的电池组,每年的充电次数设计为 50 次,意味着它仅仅是作为一个家庭备用电源,而不是 7 千瓦时版本的日常供电使用。 目前,SolarCity 提供了 9 年租赁价 5000 美元的方案,彭博社指出,对于消费者而言,使用特斯拉储能电池的成本,甚至比使用柴油发电机还高。 也有分析指出,特斯拉还需要对家用电池组进一步降价,才能提高消费者购买产品的经济性。 (转载自腾讯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