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S Asia」那个「科技公司」福特又来了,这次玩的是「生活方式」
A 老师:「 哎?你看见海尔的展台了吗?」 我:「 看见了啊,在福特展台。」 上面的对话是今天在上海举办的第一届 CES Asia 展厅里我和另一位媒体老师的对话。当然我是在开玩笑,但是我也没开玩笑。因为你确实能在第一届 CES Asia 的福特展台上找到海尔的 LOGO 以及他们的智能家电产品。除了我们熟知的海尔,还有稍显陌生的「 天合光能」 和「 台达集团」。 这是作为一家「 科技公司」 的福特今年在上海第一届 CES Asia 上玩儿的新花样,叫做「 福特智·能生活」 试点项目,目的是通过整合智能家电及电动汽车技术,全面减低中国家庭能源消耗、能源支出及二氧化碳排放量。这也是除了我们已经熟知的福特 SYNC 3.0 以及 Smart Mobility 实验项目外,福特首次在中国亮相的试验项目。 这个源自 2013 年乔治亚理工学院的试验项目已经在北美有上百家的家庭试点,简单来说就是福特与当地的太阳能板制造商、充电桩企业以及智能家居公司合作,为用户提供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太阳能动力设备以及智能家电一整套「 未来环保智能的生活方式」,而在中国,福特智·能生活的第一个试点家庭也正在北京的五环附近处于建设当中,福特根据能耗数据模型计算出这个试点项目预计每年能为中国家庭减少 63%的能源消耗与支出(约人民币 9400 元),以及 45%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约 6826 公斤)。 福特的这个 MyEnergi Lifestyle 让我很容易联想到了特斯拉和 Solar City,而福特汽车公司汽车电器化与基础设施全球总监 Mike Tinskey 在接受 GeekCar 采访时说到,福特和 Solar City 的切入点不同,Mike 认为中国以后的太阳能板的用途不一定是在工业上以及出口,而更多会用于民用,包括个人住宅和商用办公楼等。而目前全球电网在储能方面并没有好的解决方案,通过电动车电池进行储能是一种,还有一种是利用家庭中单独的蓄电池组储能,在风能、太阳能这种发电水平波动较大的情况下,更需要家庭储能设施和蓄电池来平衡电网的供电情况。这也是福特 MyEnergi Lifestyle 的模式以及突破口,在这方面福特在中国的合作伙伴,全球最大的光伏组件供应商和系统集成商天合光能能给他们更有力的支持。 在福特的展台,我恰巧碰到了福特 MyEnergi Lifestyle 的另一个合作伙伴,台达电子总经理张育铭博士,他向 GeekCar 表示他们和福特的合作最大的挑战就是充电协议的调整,以后的充电桩不仅仅是充放电的设备这么简单,而是可以连接车和用户,实现云端传输充电信息等,绑定充电桩和车辆等等功能。 从拉斯维加斯的「 智能城市」 到上海的「 智能家居」,福特作为第一个参展 CES 的汽车厂商,在如今已经被众多汽车厂商包围的 CES 电子消费展上,依然可以「 脱颖而出」,因为他们已经超越了「 汽车制造商」 的角色,把「 出行」 甚至「 生活方式」 这种听起来很「 虚」 的名词玩儿的像那么回事儿,在众多厂商还在汽车上「 较真」 的时候,福特已经把「 创新」 玩儿的更加得心应手。 这让我想起一句话:真正的创新有时并不仅仅局限于产品的创新,而是存在于商业模式以及组织结构的创新。 当我问到 Mike 福特 MyEnergi Lifestyle 背后的商业目的时,他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用目前中国的发电模式举例,仅仅从燃油车改成电动车并不能改善北京的空气质量。这点和我的想法一致,我想福特并不是为了通过这个项目推广某个具体的产品,而是想通过太阳能、插电混动汽车以及智能家居做试验,探讨未来生活的「 解决方案」。我有些后悔我问的这个问题,并且我决定以后采访福特的时候再也不问这个问题了,对于一个真正有意愿想要改变人们生活以及出行方式的汽车公司,我们应该用更极客的角度来重新考虑商业价值的问题。 而对于福特,我现在只有一个问题:你想好下次要「 玩儿」 什么了吗?
「CES Asia」科幻片中的未来?奥迪在 CES 上做了什么?
“Vorsprung durch Technik” 奥迪的德文标语,翻译过来就是「 科技引导未来」。在这次奥迪 CES 上海发布会上,为了展现自己公司对创新与科技的重视,奥迪总部的日耳曼大佬们频繁的提到了这句口号,并且用四款车型与各种技术曝光来轰炸一众媒体老湿的眼球,信息量之大让我这个二把刀加临时充数的记者濒临崩溃(我会告诉你光是官方新闻稿就有十几篇么),但是仔细琢磨发现,其实真正能让人提起点兴致的也就下面这点儿玩意儿。 科幻片中的未来离我们还有多远? 奥迪用两辆概念车把整个发布会搞得充满了科幻片即视感。首先登场的是奥迪 RSQ 概念车,这货出自 2004 年的科幻电影”I, Robot”。没错,正是影片中大神威尔史密斯的座驾。奥迪将这辆「 古董级未来车」 重新拿出来的原因其实是在告诉大家:「 你们现在成天放在嘴边的自动驾驶和智能交通是爷爷我早在 2004 年就已经开始玩儿的概念了」。 在 RSQ 之后登场的是一台电动版的 R8 概念跑车——「R8 e-tron」,百公里加速 3.9 秒,最高时速 250km/h,纯电动续航里程 450 公里,充电时间小于 2 小时。最令人兴奋的是这辆 R8 与复联 2 中钢铁侠的座驾一样带有自动驾驶功能! 敢把这些科幻电影中的车直接搬上台面,奥迪是憋出什么划时代的黑科技了吗?科幻片中的世界马上就要成为现实了吗?带着这些疑问,我们来看看奥迪这次发布了哪些新技术。 抱大腿——本土化的信息互联系统 1. LTE 模块 奥迪抱了国内电信「 大佬」 华为的大腿,其成果就是搭载华为 LTE 技术的奥迪车将全面支持移动的 TD-LTE 以及联通和电信的 FDD-LTE 网络,换句话说,未来奥迪将是名符其实的「 双卡双待全网通」 汽车 2. Audi Tablet: 奥迪专门为车载应用设计的平板电脑,这次他们抱的大腿是 nvidia,Audi Tablet 将搭载由 nvidia 生产的 Tegra 40 中央处理器并运行安卓系统,与普通平板不同的是奥迪平板将通过 Wifi 与车内的 MMI 导航系统连接,从而实现操作广播、多媒体、导航和汽车菜单等功能。此外,这款平板将支持手势控制(Gesture Control),其核心价值就是要让操控者怎么舒服怎么来。 3. 智能手机交互系统: 不用我多说了,这个就是大名鼎鼎的百度「Car Life」。 说实话,上面这些不痛不痒的花样真的让我觉得自己白跑上海一趟了。好在奥迪在发布会后的媒体问答会上具体聊了聊他们的自动驾驶技术。 自动驾驶,R8 是逗你玩儿? 奥迪的自动驾驶无非还是宣传三件事:更敏锐的路况洞察,更精确的计算控制以及更安全的车身架构。比较特别的有下面两点: 1. zFAS 中央控制器 这块小小的主板其实就是奥迪自动驾驶系统的 CPU,所有的传感器获得的数据都将经过这块板子的计算然后在产生出相应的控制指令。喜人的是用户可以这块主板进行硬件模块的升级,这感觉就像给你自己的汽车加装「 内存条」。 2. 针对城市拥堵路况指定的驾驶权切换规则 很简单,车速 65 KM/h 以上是人开,65 KM/h 以下是车自己开。系统会在车速超过 65 KM 时要求驾驶者接管控制权,啥?你问我要是睡着了怎么办?德国人的解释是系统会给驾驶者 10 秒的缓冲时间,如果驾驶者没有反应,系统将竭尽所能「 搞」 醒驾驶员,如果这还没反应,系统将根据实时路况选择最安全的方式停车。 奥迪承诺上面这两个技术 10 年内将量产,这说明在德国人眼中这种中低速半自动驾驶将是未来长时间内的发展趋势。65KM 以上必须手动开?那就意味在北上广深这种大城市,R8 自动驾驶简直是一点意义都没有。针对自动驾驶技术本土化这个问题,我特意在问答会后采访了奥迪北京研发中心的总负责人 Saad 先生,他给出的回答是:自动驾驶技术目前还是由德国总部主导,北京研发中心在自动驾驶技术的中国化上还没有任何技术上的进展。换句话说,对于中国的消费者来说自动驾驶超跑还只是一个「 逗你玩儿」 的噱头。
「CES Asia」大众发布记忆式无人泊车,「女司机」的福音来了?
在 CES 上,大众一口气首发了数十项全新的技术,其中包括了充电技术,车内交互,车联网,辅助驾驶等等功能,看得我眼花缭乱。但是,令我影响最深刻,或者说最可能让人直接受益的就是记忆式无人泊车了。 可能你会问,无人泊车我们听的多了,但是记忆式又是什么意思呢? 其实是这样的,所谓的记忆式就是在首次停车时,用户需要自己开车将整个停车轨迹录入到车内。之后再想要停车的时候,就可以将车开到你首次开始的地方,剩下要做的就是下车,锁车,然后利用手机或智能手表上的 App 遥控让车自动停入车位。当然,在停车的地方也需要安装一个类似于信号源的小方盒子。这样一来车辆就可以根据两个点的位置来确定自己的停车路线。 具体的原理:首先在第一次通过系统安装在后视镜底部的摄像头扫描进入停车位经常行驶的路径,之后车辆在计算机和传感器的控制下,就可以精准地自动驶入停车位。而这一切都可以在智能手表或者手机 App 的控制下实现。 当然,如果在自动泊车的过程中,有人不小心进入了车辆可能碰撞的区域,车也会自动停下来。同时停车的车速很低,基本上可以保证安全。 在跟技术人员的交谈当中,我了解到大众对于这项技术能够普及,最大的信心就源于落地成本很低,车身只需要安装数个 sensor 以及车前方的摄像头,就可以实现记忆泊车的功能。不像那些智能辅助驾驶车全身需要装满雷达传感器等等设备。大众的改造可以说是很轻量级,实现起来难度小。相比于一下子跃进自动驾驶,这样的过渡对于用户来说,可能接受的程度也会更高一些。 当看到现场演示之后,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对于像我这样停车基本靠运气的人来说,简直就是福音。不用再去一把两把三把四把的倒车,而是只需要一个按钮就可以轻轻松松把车停好。而且,当在小区和公司都有固定车位的时候,这个功能可以极大的节省时间。想想看,你晚上 12 点下班回家,最想做的事是什么?一定是想赶快趴到床上,而不是在小区里停好车,然后花上 5 分钟走回家。 不过,路面状况的突发性情况并没有在这次的演示中出现。例如停车路线被别的车占据,再例如,在车位空间很小的情况下,怎样像一些「 老司机」 一样把车停进去,这些问题都是会在使用中出现的。至少在北京,我觉得这个功能只限于那些有固定私人停车位,而且大家都不会乱停车的地区才有用。 对于这样的功能,我只能说,想法很好,但是还得更多的想想落地的问题。不过考虑到这次大众在 CES 发布的很多技术暂时都不对中国市场开放,这样的情况也是可以理解的。
送给重度电池焦虑症路痴的礼物——Project Hiking GPS 投影步行导航器
什么是【酷玩儿】: 当我们想让交通生活变得更美好的时候,我们发现无法仅仅寄希望于庞大的汽车公司。Geek 精神从来不是坐等生活变得更加美好,所以我们必须做点什么,比如,在这里给你推荐有趣的、好玩的、任何和交通有关的产品。 免责声明:看完之后心里长草、钱包变空,我们概不负责。 扯闲篇: 这世界存在太多分歧,大部分原因是因为无法理解。男人要理解女人,就像用鼻子闻出数字 9 的颜色,在路痴的世界里,同一条街正着走和反着走是两条路;白天走和晚上走是两条路;周二走和周六走是两条路;春天走和冬天走也是两条路,而且不用外出旅游,在北京三环里转转,看的都是新风景!还省钱!我就从来不担心和媳妇儿共享位置,当然主要我不做亏心事,也是因为就算给她地图,她也不知道我在哪儿。 现在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手机地图,不用知道哪儿是哪儿,只要跟着线走就行了。但是作为重度电池焦虑症患者,你看着 GPS 和 Wi-Fi 同时亮起难道不揪心吗? 酷玩儿: 当然了,路痴这种生物基本栖息于城里,实在不行还可以叫辆「 专车」,但是作为专业徒步份子,如果导航没电或者看不懂的话可能就要和大自然融为一体了,所以设计师 Erin Glaberson 设计了这款 Project Hiking GPS 投影步行导航器。这个投影导航可以投影到任何地方,不论是柏油路还是山路,石头,甚至树上。而且和一般投影玩具不同,由于可以自适应调整颜色,因此投影到哪里都可以看得清。所以在徒步过程中,只要轻按摁扭,大家就都可以读地图了,再也不用一堆人头顶头围在一起,算经纬度用尺子量了。而且设计相当讨喜,完全符合人体工程学,握起来相当舒服,防水防尘皮实耐用,不用再拿出板砖一样的 GPS 耍(zhuang) 酷 (b) 了,也不用再担心手机没电看不了地图了。 有话说: 不过仔细想想,给路痴一张地图,和送胖子一张健身卡是一个效果——不论多华丽多 Geek,他也不会用啊。给胖子一个披萨,给路痴一个男朋友才是正道。别问我为什么是男朋友。
均衡动力与效率 单缸排量 500mL 成主流?
(本文转载自汽车之家,作者夏志猛)最近在浏览国外网站时看到一篇讨论有关「 发动机将以单缸 500mL 为容积进行开发」 的文章,让他这么一说,我还真能一下数出很多这样的发动机。究竟是巧合还是有什么规律,我们一起看看这篇文章是怎么说的。按照这篇文章作者的意思,早在十几年前,德国科学家就已经得出这样的结论了。 那些以单缸 500mL 为基础进行开发的发动机: 原因一:燃油经济性好 因为这样的气缸容积结合长行程、小缸径的气缸结构,使得发动机在燃油经济性和动力性上达到尽可能的平衡。德系品牌奔驰、宝马及大众等纷纷认同了这样的结论,为了寻求更高的燃油效能,将单气缸 500mL 排量的长行程发动机纳入各自产品序列,并通过加入增压、直喷等技术,使发动机的燃油经济性进一步得到改善。随后,菲亚特和捷豹路虎等后来也开始生产了这样的发动机。 原因二:动力性能好 你也许听过木桶理论,就是说评价事物的好坏要看其综合的表现。同样,发动机的好坏也要看它的动力性是否均衡。从发动机的动力输出特性上来讲,就要看它能在什么样的转速下能输出最佳的动力,达到峰值扭矩和功率时的转速区间越宽广就说明它的性能越好,而仅仅在某一小的转速区间内性能优秀是不行的。 这种以 500mL 单缸排量、小缸径、长行程设计的发动机,结合增压技术,能在很宽广的转速区间内都能达到峰值扭矩和峰值功率。单从发动机结构上来讲,小缸径的设计缩短了点火后火焰的燃烧行程,并减少了火焰在气缸边缘部位的燃烧,从而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燃烧能效。另外,这种发动机的燃烧室空间较小,从而也更有利于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工作。 原因三:迎合排量税法规 另外,越来越多的车企开发这样的发动机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以 500mL 的单气缸排量为基础开发的发动机能更好地迎合全球范围的排量税法规。以中国为例,进口车征收的消费税按排量分级如下: 单缸排量 500mL 发动机的代表 目前为止,生产以 500mL 为单缸排量发动机的最典型的代表当属宝马公司。宝马在售的和即售的车型其发动机很多都是这样设计的,其中包括了三、四、六缸的汽油和柴油发动机。例如,宝马最新的 1.5L 双涡轮增压三缸汽油发动机被搭载在了 2015 款的 MINI COOPER 上,它的缸径×行程为 82mm×94.6mm,并采用了缸内直喷、可变气门正时及升程等技术。 这种发动机也更适用于模块化生产,例如宝马的这款发动机其 60%的零部件能在旗下三款汽油机中通用,30%~40%的零部件能在两款柴油机上共用。 虽然未来的汽车发展趋势是低油耗、低排放的混合动力和电动车领域,但是不断更新迭代的奥托循环发动机,在 139 年后的今天依旧代表着不可替代的中坚力量。 总结: 尽管文章里的结论看上去还挺有道理的,但显然你会通过列举很多不以 500mL 单缸排量为基础的新发动机进行反驳,事实上,效率问题姑且不谈,至少这样的设计十分符合模块化开发的理念。试想下,如果采用这样的方式进行发动机研发,那么,同一品牌下不同定位的产品对于动力的需求就可以通过增加和减少气缸予以满足,再通过结合增压技术及其它优化技术的加持,就可以在动力性和经济性间求得一个平衡。的确,宝马现在就是这么做的。
【活动预告】充电「局」,谁做「桩」?——电动车充电主题分享沙龙
电动车的好,大家都知道。它的不好,大家更知道。 电动车能否被用户接受,很大程度依赖于充电是否安全、方便、快速。如果充电问题不能解决好,再好的电动车也丧失了吸引力。 电动车充电市场的未来前景开始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政策、技术、资本等资源已经开始「涌入」充电桩领域。 但是,还有一系列的问题摆在我们的面前。充电桩的发展面临着哪些具体的困难?国内的充电桩产业布局又是怎样?充电桩以及充电网络需要调动哪些资源呢?国内充电网络和国外的差距又是怎样? …… 如果你也关心这些问题,那么就来 GeekCar 的沙龙和大家一起聊聊。我们希望通过互动,激发出充电桩相关的更多思想火花。 活动日期: 2015 年 5 月 28 日周四 活动流程: 签到:18:00——18:30 主题演讲:18:30——20:00 圆桌环节:20:00——20:30 自由交流:20:30——21:00 演讲嘉宾: 北京埃梅森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电桩) CEO 先越 深圳市聚电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聚电) CEO 贾雪峰 泰博英思(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汽车行业研究经理 刘雄 中联达通广(北京)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总裁助理 谷金鹏 台达电子企业管理(上海) 有限公司 中国区业务总监 詹皓棋 活动地点: eico design 公司会议室(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 170 号凯旋中心 C 座 311 室)报名方式: 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geekcar,然后在微信里留言:姓名+公司+联系方式 或给我们发邮件:contact@geekcar.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