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D 深度调查:揭开 Navdy 推迟发货的谜团
别问我 Navdy 是什么。「 有史以来最牛逼的 HUD 产品」、「 车上的 Google Glass 和 Kinect」、「HUD 界的苹果」…几乎在所有谈及 HUD 的话题中,Navdy 都是不得不提的一款「 现象级」 产品。 这款在众筹阶段就曾掀起「HUD 热潮」 的产品原本预计在今年一季度就要发货了,可是到现在,之前预定了 Navdy 的朋友们还是等不到任何消息,我们很好奇 Navdy 推迟发货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于是我们大胆猜测 Navdy 在量产时可能遇到了一些问题,并且预测它正式发货的日期可能要推迟到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下面就让我们梳理一下 Navdy 的发展轨迹,并尝试揭开它推迟发货的谜团。 HUD 抬头显示器在车上应用并非是一个新技术。这个行业一直比较小众不为人所知,直到这类产品在后装市场出现了两个公司的身影:Pioneer 和 Navdy。准确来说,Pioneer 应该算后装 HUD 市场的「 老前辈」。Pioneer 在 2010 年初就开始研究他们的激光 HUD 产品;2012 年 7 月 Pioneer 的 HUD 产品在日本上市;Navdy 成立于 2012 年 10 月;由于 Microvision 跟 Pioneer 合作问题,Pioneer 在 13 年 6 月发布了第二代基于 DLP 的 HUD 产品;同年 4 月,TI 的 Karl Guttag 作为创始人的角色加入了 Navdy,并成为他们的 CTO…… 之后的故事我们就都有所耳闻了:Navdy 在 2014 年 7 月份开启了预售,成绩骄人,短短几个月卖出了 1 万多台,最后实收 600 万美金现款。创始人毕业的学校斯坦福大学华人教授组建的丹华资本给了他们第一笔 650 万美金的融资。他们计划在 2015 年第一季度发售他们的产品,但好的开头未必能让好运气持续下去,他们故事的发展也并不那么顺利。 在市场上因为他们的影响,诞生了非常多跟随者的时候,他们的麻烦才刚刚开始。产品发布刚刚过去一个季度,他们的合伙人 CTO 就决定离开,原因未知。不过显然有着 Intel 硬件背景和机器学习算法背景的新 CTO Ali Rahimi 更适合未来的 Navdy。 在过去两年,所有的传统厂商都认为光学是一个最大的问题,Pioneer 出现的时候跟风 Pioneer,Navdy 出现的时候跟风 Navdy。实际上系统和背后的交互算法才是 Navdy 要解决的问题。Ali Rahimi 上位 3 个月后,Navdy 开始告知人们,有超过一半的用户是因为手势操作而喜欢上了这个产品,于是他们准备做更广泛的测试验证手势算法。如果足够细心,你会发现 Ali Rahimi 的上一份工作是 Koozoo 公司的人工智能总监。这让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 Navdy 将会走上 HUD 跟视觉结合的道路。 在硬件设计上他们进行了妥协,取消了 GPS 和几个硬件,给出的理由号称是手机已经有 GPS 了。但我们认为这个答案并不能让人满意。因为不同品牌手机的 GPS 精度差异非常大,统一标准的 GPS 模块应该是更好的选择。而妥协的原因更像是他们的设计出现了电磁干扰问题,导致需要放弃部分功能向生产进度妥协。 另外在供应链上,Navdy 可能也出现了一些难题。在地域上,Navdy 面临天然的短板,持续发展的 DLP 技术主要的供应商在中国,这导致沟通效率的低下和信息的不对称。基于以上原因,Navdy 决定选择分辨率低一档、工作效率差的光学部件。这意味着,等到 Navdy 真正上市的时候,他们的硬件规格可能已经落后于整个市场了。 … 继续阅读
GeekCar 叨逼叨.fm「VOL.11」CES 上的「爸爸」和「爷爷」
在上海举办的 CES Asia,今天正式落幕。 这个大展让媒体老湿们又开(ri)开(le)心(gou)心(le)的飞去了上海。作为 GeekCar 的内容官,大白和大尧也马不停蹄的飞奔而去。 他俩在一起,当然少不了吐槽。 大尧去奥迪的发布会之后,看透了「 奥迪爸爸」 的内心世界。R8 来了,但是真的是坑中国爹来的,因为 65km/h 以上,就得司机自己驾驶,这对于跑车而言,是真的很逗逼。 大白去了大众的展台之后,看到了「 大众爷爷」 展示的压箱底技术。他们带来了许多看起来很不错,但是落地需要时间,或是在本土很难实现的技术。手势操作,记忆式无人泊车等等,这些都让我们槽点颇多。 这些观点只代表我们每个人的个人意见,当然和 GeekCar 官方立场没什么关系。大家听听就好~ 本期人物介绍: 大尧——GeekCar 最具洞察力的运营官。北京土著外加 UK 留学背景,专业性极强又超接地气,一个能顶俩!记住:跟他聊什么都行,但就是千万别提吃饭的事儿,谁提谁 S*B! 大白——GeekCar 最没节操的内容官。这是一只活生生的段子手,热爱科技但绝不乏味,五大三粗还常常害羞脸红。记住:千万别跟他聊天,小心你的节操被他说没了,这你找谁说理儿去! 刘能叔叔——GeekCar 最不正经的铲屎官。虽然是个妹子,但非得给自己起个叔叔的艺名儿,而且自打公司来了三位猫爷,就变成了专注的铲屎官。记住:惹她可以,别说猫不好!别说! GeekCar 有话说: GeekCar 叨逼叨是我们一次新的尝试,有任何意见和建议都可以直接留言告诉我们!你也可以表达你的观点你的态度,让你的声音也出现在我们的节目当中~欢迎吐槽欢迎么么哒~
大哥,你慢点开门——Dent Bot 防刮蹭神器
什么是【酷玩儿】: 当我们想让交通生活变得更美好的时候,我们发现无法仅仅寄希望于庞大的汽车公司。Geek 精神从来不是坐等生活变得更加美好,所以我们必须做点什么,比如,在这里给你推荐有趣的、好玩的、任何和交通有关的产品。 免责声明:看完之后心里长草、钱包变空,我们概不负责。 扯闲篇: 从自行车到月票再到私家车,我们在享受时代进步的同时也承受着人口膨胀所带来的压力,每一个早高峰挤地铁的人都在畅想着,广告里开着私家车在路上的惬意。但是每一个开着私家车堵在二环上的车主都羡慕着骑自行车在路上奔驰着的电动自行车车主,除了可以直接骑到大门口,停车也是相当潇洒。所以,当你开着车,每一次在停车场见到一个空车位时,都想跪下来深深的吻一下上帝的大脚趾,以感谢对自己的恩惠。但是,就像当年被小公共司机骗上车说车上有大坐儿一样,并不是每一个车位都足够让你惬意的下车,同时你也没法确定停在隔壁的大哥,能把他的大路虎停正,下车不会给你的爱车干个坑。 要解决这个问题,爱尔兰人有一个看起来很酷的办法。 酷玩儿: 爱尔兰创业公司 Dent Bot 发明了一套防刮蹭装置,大体开来,这套系统更像是 SUV 常用的踏板,可以安装在汽车下方,行驶中,处于收回状态,几乎和原厂车里一毛一样,当你停好车时只要按下按钮,装置自动撑起来保护车辆,保护腰线与车门底侧部位。当然你不用担心,它最宽的地方也远远窄于后视镜边缘,所以不会让你的车变宽而带来不便。而且,就像所有的汽配城配件一样,不用重新开孔或者弄坏原厂车,任何车都能安装,包括牧马人等越野车。 有话说: 好了,我知道你要开始吐槽了,不过我的地盘我先来。我以为我大天朝的车主就够爱惜汽车了,我们的各种镀铬装饰条和各种「 犀牛皮」 就已经让我的审美开始嗨了!你们居然用了这么大一个架子来防磕碰。还要遥控!?想必爱尔兰人一定不用淘宝,否则他们一定知道,在淘宝上有一种贴在车门子上的防刮条,人民币 10 块钱!很难想象撞坏这么一个架子,得多少钱……看过这么多因为开车门引发的交通事故,我还是要说,可长点心吧,坐车的不懂,开车的也不懂?提醒一句,下车前看好了再开车门,多想想别人。 怎么买: 目前 Dent Bot 套系统尚处于早期原型阶段,可能会在 6 月份登陆 Kickstarter 进行众筹,我觉得有这技术,还是考虑看看有没有开门雷达提醒装置吧。
自动驾驶技术:玩家已经就位,但是游戏规则呢?
无人驾驶汽车在美国是合法的。他们一直是合法的, 因为他们从来没有被取缔。因为这是在美国,如果没人跟你说「 不行」,那就意味着「 行」。 但是,随着整车厂以及其他一些人开始逐步将技术商品化,比如,在未来三到五年里,就会有很多具有自主功能的车子上路,所以开头提到的那种合法性,就越来越不能让人放心了。最终,政府将不得不想出规则对其进行约束。这样也好,因为游戏里的每个人都需要规则,这可以让他们在初始阶段就知道底线和标准是什么。如果你一开始开发了一套使用雷达和摄像头的系统,但是后来政府跟你说,系统里必须包括激光雷达,那就是你的运气问题了。 现在遇到的问题是,政策制定者缺少能力去监管自动驾驶汽车。自动驾驶本身就是一门新技术,不仅十分复杂,而且不同的公司的开发方向也相差很大。因此对于监管者来说,仅仅只是理解这项技术就很复杂,更别说怎样规范技术,并让它安全的应用了。 对于如何监管,虽然美国目前没有统一的国家政策,但有少数州已经通过立法来提前监管了。虽然说企业却不一定买账。一些公司采取的是「 先斩后奏」 的策略,先把技术推动起来再说,无视这些规定。有专家认为,现在非常难说什么样的法律监管才是真正具有合理性的。最后的监管办法肯定会基于最终流向市场的产品来决定。 换句话说,法律如何制定,也许就取决于谷歌、德尔福和奥迪这些公司的产品是怎么样的了。 目前并无统一的政策 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两年前就开始着手研究自动驾驶车辆的监管问题,他们目前正在研究到底是鼓励还是管制汽车防撞技术。NHTSA 暂时还未透露何时会宣布最终决定。 「 华盛顿不应该成为发展新技术的阻碍」,美国交通部长安东尼·福克斯说,「 我们想要鼓励当前的工作和未来的技术创新」。 与此同时,内华达州、加利福尼亚州、密歇根州、佛罗里达州和华盛顿特区已经立法来对无人驾驶技术的测试和销售进行监管。但是问题又来了:他们的法律是不一样的。举个例子,内华达州要求在本州销售的自动驾驶车辆必须具备特殊的驾照,并且还要注册登记。而佛罗里达的法律就没啥实质性内容,仅仅是「 我们对无人驾驶技术的测试和运行并不禁止或者是专门的监管」。 在加尼福尼亚州,无人驾驶技术仅仅能用于测试,还不能投入商业使用。据斯坦福大学互联网与社会研究中心的数据,至少有 14 个州正在筹备相关的法律监管,而其余的州已经投票否决了对自动驾驶技术的监管。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就算是这些州没有相关监管法律,他们也可以用其他手段来对付自动驾驶产业。比如,他们可以借用「 鲁莽驾驶审核」 的法律之名,对自动驾驶车辆撤销登记或不予登记。另一个例子,纽约有一条规定就是在驾驶时,所有司机必须保证有一只手放在方向盘上(包括自动驾驶时)。 比起东一块西一块的规定,汽车厂商更想要一个统一的标准。这个标准需要对「 安全的无人驾驶」 有准确的定义,以及量化的指标。「 我们希望监管部门能出台清楚具体的条例,来规范厂商对系统做技术测试」,奥迪的工程师丹尼尔·利平斯基说。戴姆勒的员工也表示,「 国家标准对于货运业是至关重要的,特别在创新性新技术方面。 三个原因 之前已经提过,社会上存在一些担心,怕监管机构不懂技术。如果他们太早干预,也许对技术有消极影响。奥迪发言人布拉德认为,目前还是试行驾驶的初始阶段,相关的监管法律根本起不了什么作用,并且这项法律还打击了企业的研究需求。谷歌也有相似的反应,他们认为现在为这项技术制定法律太难了,毕竟这些技术是在未来才会应用的。因此, 监管者现在应该好好学习理解这些新技术,在理解它的实际应用后,再对相关的创新加以规范。 而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呢? 首先是因为政府并未准备充分 。美国运输部长 Foxx 也承认这很难,「 我们努力的想跟上这些快速的变化」,但是却陷入死循环,「 车辆如果没有对进行路面测试我们就不能衡量它们的安全性,但是我们也不想他们进行路线测试,因为我们不知道他们是否安全」。Foxx 把这个问题与无人机的监管做类比,他说美国政府不能太死磕,要给自动驾驶技术一些空间做公路测试。 除了很难跟上新的技术外, 第二个原因是自治州和联邦政府的管辖范围模糊 。目前的情况是,联邦政府管理自动驾驶技术,比如安全气囊和安全带。而各州则通过交通监管来规范自动驾驶车辆的运行。所以说, 现在连谁是政策制定者都不清楚,更别提该如何制定政策了。 第三个问题,NHTSA 本身就是一个被动的,不是主动的监管机构。「 从以往的情况看,监管机构面对新的技术时从来没有准备好」,史蒂夫,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交通专家,说道,「 只有当技术已经商业应用的时候,他们才会对此作出回应」。他们会首先确定这项技术是否安全,最后再想着怎么规范他们。 NHTSA 曾经尝试过提早的规范技术,但是结局并不是太好。在 70 年代初期,他们想要每辆车装上点火锁定装置,这样如果车辆没有系好安全带就不能启动。对此人们当然不买账,并且国会审议之后,也认为该规定是不合法的。但是 NHTSA 锲而不舍的想走在技术前面,他们目前正在研究如何规范 V2V 汽车通信技术来提高其安全性。也许他们以后也想对无人驾驶技术作出规范呢。 无论联邦或者各州的决定是什么样,自动驾驶车都会进入美国普通大众的生活。在未来几年,谷歌,奥迪,奔驰和日产都会推出采用自动驾驶技术的新车。特斯拉也计划下个月提供更多限量版的自动驾驶系统,该系统利用 OTA 空中下载技术来更新。 「 当其中一个公司有着一个实质性的计划,并落地的时候,政策才会有真正的变化」,沃克史密斯总结道。因为随着这些技术进入市场,监管机构才能够评估他们,确定他们是否安全,并作出相应的规定。(编译自 Wired)
奥迪研发新型柴油 这一次用植物做原料
目前,几乎所有的汽车厂商都在寻求可持续发展的汽车能源及对于环境更友好的汽车发展方向。而目前主流的新能源就是通过电能来取代传统的燃油,但是目前电动汽车依然还有许多发展制约因素,因此许多厂商并没有完全放弃传统的燃油汽车。而这也就是为什么包括奥迪在内的主流汽车厂商依然还在投资研发使用二氧化碳为燃料的新型柴油。而现在除了用二氧化碳作为燃料之外,就连植物也成为了奥迪新柴油的原料。 其实,这种新型燃料并不是用植物本身作为原料,而是通过特殊的工艺提取植物中的生物质糖,比如从玉米中提取的葡萄糖等。这些原料都可以通过发酵产生异丁烷气体燃料,可以用作多用途领域的燃料,当然也包括汽车。异丁烷气体可以通过高压转化成液态异辛烷燃料,然后通过提纯处理转化成辛烷值为 100 的汽油。 奥迪的这项新研究在法国与 Global Bioenergies 合作伙伴共同完成,可以说解决了当今汽车行业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远离石油燃料。奥迪将其称之为 e-benzin,不仅仅是燃烧后不会出现硫化物和苯等有害元素,尾气排放非常干净,同时由于油品的更高品质而具有更高的压缩比。 当然,目前这一理论研究还需要奥迪进行更多的实际测试,并且奥迪已经开始在自己的测试车辆上进行实验。一旦证明新的研究成果有效,奥迪计划在德国建立一个全新的工厂,规模要比法国的实验工厂大上 10 倍,最早从明年年初开始生产 100 吨异辛烷和高纯度异丁烷燃料。 未来,奥迪希望通过生物能源逐渐取代现有的石油能源,同时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的影响。在理想情况下,这种新燃料只会产生水、氢和二氧化碳,另外还能将水作为可再生能源使用。(转载自腾讯数码 来源 slashgear)
福特版的「游戏方向盘」和「抢车位」是怎么回事?
福特作为第一个参展 CES 的汽车厂商,这么多年总在提出有关出行不同的新概念和新玩法,从年初的拉斯维加斯 CES,到之后的巴塞罗那 MWC,再到这次上海的 CES Asia,福特的 Smart Mobility 智能出行计划总能给我们带来不同的惊喜。 这次上海 CES Asia,福特对于未来个人移动出行模式的愿景及重新思考以技术主导的停车问题,展示了两个新的智能移动计划:一个是远程遥控定位试验,另外一个叫做停车位信息共享试验。这也是他们全球 25 个智能移动出行试验中的两个。 其中远程遥控定位试验选用了乔治亚理工学院开发的智能高尔夫球车,该球车能让位于远程位置的工作人员通过 LTE 系统读取实时录像信息,并操控高尔夫球车。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看到在福特展台会有一个类似电子游戏机的展示。工作人员就像玩游戏一样远程控制把车开走,可以避免让驾驶者在恶劣天气下被大雨淋湿。同样,这个试验让我想到国内很火的「 代泊」 服务,他们有类似点,这个试验可以利用技术手段对车辆进行重新定位,从而将车辆从前以为驾驶者停车的位置转移到另外的位置,有助于优化代客泊车服务。 福特与乔治亚理工学院进行的另一项移动出行试验——停车位信息共享试验,这个项目就是凭借福特汽车已配备的声纳及雷达技术,利用采集到的数据不断标记处可用的停车位。试验车辆以不高于 16 公里每小时的速度四处行驶并搜索可用停车位,然后将收集到的停车位相关信息上传到云端,以便于其他正在找停车位的驾驶者查询。但当我问到福特汽车的电子电器系统工程总监 Jim Buckowski 这个项目有没有针对中国特殊的停车位情况做优化时,他的回答是目前还是在试验阶段,并没有针对中国最特殊的改进。 CES Asia 上,福特的智能移动项目又有了两个新展示:远程遥控定位实验以及车位信息共享实验。它们到底是怎么回事?看我们的视频吧: 当我问到福特员工他们怎么看待智能出行计划时,他们的回答是,Smart Mobility 在福特内部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实验项目,它并不是福特内部的某一个部门某几个负责人在做的某个项目。似乎 Mobility 已经成为了福特的一种「 企业精神」,渗透到每一位员工内心。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能看到福特每次都能有新鲜的玩儿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