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总结」电动车充电行业:问题极多,但是前途光明
电动车充电市场的未来前景开始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政策、技术、资本等资源已经开始「涌入」充电桩领域。 昨晚(5 月 28 号)GeekCar 在 eico design 举办了「 充电局,谁做桩?」 的电动车充电主题分享沙龙。我们邀请了这个领域不同的参与者分享了各自对于充电技术、充电网络布局以及未来中国充电市场的分享和讨论。 台达电子:来自台湾的充电力量 台达集团作为全球电源管理等方面的领导者,进入电动车充电领域也取得了许多的成绩。在本周的 CES Asia 上面,福特宣布与台达合作,后者为他们提供智能型电动车充电解决方案。 台达电子中国区业务总监詹皓棋在 GeekCar 的活动上讲到,充电系统涵盖「 发电—传输—分配—能源管理」 整个流程,并且向大家介绍了台达的电动车充电解决方案:包括能源系统、充电站管理系统(SMS)、云端充电网络管理系统、电动车充电设备以及相应的软件工具。 在充电设备方面,台达推出的产品涵盖了小中大以及交流、直流等各种规格,目前接口能够兼容大多数主流产品,并且内置 RFID 卡可以实现用户识别和通讯功能,同时在安防等细节做到防水防尘和防破坏的设计。 值得一提的是台达的充电站管理系统(SMS),台达提供各种接口,基于 4G 网络能够实现充电状态、能源管理、充电设备构架、环境监测、充电站运营等等一系列的功能,技术集成度要求很高。 作为一家台湾的企业,目前台达除了在台湾,还在挪威、泰国、日本、香港、美国、瑞典等国家和地区有充电站落地。 聚电:抛开「 概念」 看充电 聚电 CEO 贾雪峰从清华毕业后一直从事着金融工作,如今进入电动车充电桩领域的他对于充电行业有着自己的理解。他总结 2015 年充电桩行业发展方向的特点:智能化、网络化、市场化。目前国家、地方都有不同层级的充电桩规划,不过目前还缺乏对于充电站运营的相关力量。 聚电的团队包含了硬件、互联网、金融等不同领域的人才,而产品包含了硬件、软件,以及软硬互联互通。聚电做充电桩,也做 App,二者配合来实现电动车的充电。同时,聚电也尝试了「 众筹」 建桩模式,普通消费者投入 1.2 万,就能在聚电的充电网络上成为「 桩主」。桩和云端后台结合,构成一个大的网络来实现充电网络的运营,这正是聚电想要达到的目标。 在对于商业模式的摸索上,有着金融背景的贾雪峰描绘的想象的空间很大。除了「 众筹」,还会用基金的运作方式来助力充电桩的建设和充电网络的运营。 对于聚电在充电桩金融支持方面的创新,我觉得很赞,不过回到充电桩落地这件事情上,一个桩一个桩的稳步布局固然重要,但是在这个互联网「 唯快不破」 的大风潮中,聚电或许也要考虑兼顾一下布局的速度。 贾雪峰在分享中还提到一个有趣的现象:他们在上海建设的充电站,原以为会有很多的宝马车主来充电,不过来得最多的却是比亚迪秦车主。一款混动车能够频繁充电,也说明用户对于充电的需求是多么的旺盛。 电桩:充电桩快速布局进行时 「 我们正在进行一个重大的会议…… 临时时间赶不上 GeekCar 的活动。」 电桩 CEO 先越在活动前 2 个小时发来了微信。电桩的副总张蕾先生来到现场和大家做了简单的分享和互动。电桩对于目前充电桩的发展很看好,不过他们的理解是要快速布下点,连点成网,这样才能达到一个有竞争力的充电运营网络。 据先越透露,电桩方面目前正在接洽大的投资,背后应该是国内电动车相关领域很火的一支力量。不知道在消息正式公布的时候,会不会给国内充电桩市场带来一场大的搅动,我们拭目以待。 泰博英思:充电市场到底怎样?用调研数据来说话 泰博英思是新能源方面的专业咨询机构,这次来到 GeekCar 进行分享的是他们的行业分析师刘雄。 刘雄对于中国新能源车的未来是持十分积极的态度的,他从几个方面来做了解释。一是目前中国的电动车的数量以及增速,二是国家政策对于油耗和排放的紧逼,三是各地对于电动车的补贴政策。综合产业政策、消费者需求以及产品供应三者,未来 5 年新能源汽车市场会达到 100 多万辆的规模。在随之配套的充电领域,计划到 2020 年充电桩达到 450 万个,充电焦虑将得到大幅缓解。 目前充电难现状主要表现在「 数量少、标准乱、效率低」,所以做充电桩建设和运营的这些公司要围绕着这些症结让「 数量增加、标准统一、效率提升」。 很有意思的一点是,刘雄从消费者的角度调研分析了对于电动车以及充电的看法:约 82%的用户表示对于所购电动车满意,乘用车用户最常充电的地点是自家或者小区停车场(占比达到 72%),然后才是公共充电站。 用户对于选择慢充或者快充的调研结果让大部分人很是吃惊,充电快是我们通常的主要考虑因素,不过这些电动车用户多数倾向于选择慢充(倾向慢充的达到 49%,倾向快充的 35%,无所谓的占到 16%)。对于充电费用方面,大部分用户希望百公里耗电在 15 元以下(这里没有考虑到充电的服务费用,仅为能源使用费)。 从实际用户的角度出发,定量的分析对于充电桩的参与企业来说是一个较好参考,不过中国的区域性差异以及人群划分等因素在要融入到调研中,参考意义或许更大一些。 中联达通广:电动汽车电能补给应用领域的思考 中联达通广去年才成立,可以把他们理解为小体量的「 普天」。中联达通广总裁助理谷金鹏从目前充换电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领域、住宅社区领域、专有服务领域)三大板块给大家进行了分享。 公共服务领域的特点是公共性、完全开放,对应的形态则是充电站+充电桩群的结合。这个板块存在的问题是站级土地利用率以及站级服务效率(桩车比)都需要极大的提升。比较切实的解决方法是通过对于停车场、空地等的复合使用,同时把充电站(桩群)按照模块化的产品来打造,并且让充电集成其他功能,成为一个综合性的服务站。 住宅社区领域的特点是私人性、非开放,对应的形态则是慢速充电桩为主。这个板块存在的问题集中在私人社区停车资源紧张以及物业协调难度大。对此,谷金鹏提出了「 立体车库+充电模块」 的解决方案,一方面解决了小区停车的难题,同时还集成了充电的功能。 专有服务领域的特点是运行规律、服务车型单一,主要有物流车、公交车、租赁车(出租车除外),对应的形态是根据运行线路规划建站、建桩。出租车在专有服务领域里面又是一个特殊例子,因为其运行的特点是分散不确定的,所以谷金鹏提出需要引入「 换电模式」,出租车是换电模式最佳的应用领域。据谷金鹏透露,北汽九月份推出的一款出租车 D50 将会采取底盘换电形式来进行能力补给,整个换电过程约 3 分钟。 虽然每个嘉宾的分享角度不一样,但是大家一致认为,这个领域虽然目前问题极多,但未来绝对是「 繁荣」 的。(欢迎更多的电动车充电领域专家和我们 GeekCar 沟通或者投稿,联系邮箱:fred@geekcar.net)
GeekCar 叨逼叨.fm「VOL.12」「我们」是指你和你的右手吗?
sid 从 CES 上刚回来,但我们今天不聊 CES 了。我们聊聊 sid 买车摇不上号这事儿,其实这事儿我们也说过。那今天的主题其实源自于「 在北京买车需要提前准备好停车位」 这则消息。对于 sid 这样的土著,当然有不一样的意义。 同时,这期节目我们请来了隔壁的小潘潘,他和我们聊得也不是汽车圈儿的事儿。阿里电缆被挖断,携程数据库被清空,冰冰和李晨也都说着「 我们」 了,从技术宅的角度上来看这些事儿,又会是什么样儿的呢? 各位收听叨逼叨的小伙伴请注意,本期节目有奖问答开始啦! 只要你能够在听完节目之后,回答出我们提出的问题(在微信、微博、考拉、荔枝里留言即可),就能够获得 GeekCar 的小礼品,欢迎大家来领奖!!数量有限,先到先得!! 祝大家周末愉快! 本期人物介绍: 小潘潘——本期嘉宾,来自隔壁的技术宅,正直善良还容易害羞。虽然对汽车圈儿了解不多,但是还是一个能够带动节目气氛的好嘉宾!棒棒哒! 大白——GeekCar 最没节操的内容官。这是一只活生生的段子手,热爱科技但绝不乏味,五大三粗还常常害羞脸红。记住:千万别跟他聊天,小心你的节操被他说没了,这你找谁说理儿去! Sid——GeekCar 人气爆表的活动官。秒杀妹子的一枚利器,外形看起来 gaygay 的,但其实倍儿爷们儿。记住:他的副业是去夜店打碟,要是恰巧遇到了,请别问他要电话号码。 刘能叔叔——GeekCar 最不正经的铲屎官。虽然是个妹子,但非得给自己起个叔叔的艺名儿,而且自打公司来了三位猫爷,就变成了专注的铲屎官。记住:惹她可以,别说猫不好!别说! GeekCar 有话说: GeekCar 叨逼叨是我们一次新的尝试,有任何意见和建议都可以直接留言告诉我们!你也可以表达你的观点你的态度,让你的声音也出现在我们的节目当中~欢迎吐槽欢迎么么哒~
沃尔沃 S60L 插电混动版的试驾体验报告
还是那个熟悉的外表,但这次却有了一个不太一样的内心。 也许说「 平静的外表下有一颗不平静的心」 太过俗套,但这台刚刚上市、车尾带有「T6」 铭牌的插电混动版 S60L,确实拥有着 S60L 系列最强的动力输出和最好的能耗表现。之前我们分析过它的混动系统、政策优势等等,这次在上海,终于可以实际体验它了。 它搭配的 18 寸高性能轮胎显然不是为了好看才装的,0~100km/h 加速 5.6 秒的表现,虽不至于让它在同级别的竞争对手中「 孤独求败」,但快过同级别那些高功率版的 2.0T 还是绰绰有余。只要你舍得踩,在街上很难遇到对手。 与此同时,我们对这辆车进行了 100 多公里的试乘试驾体验,车内显示的百公里油耗仅仅是 5.2 升。 相对于普通汽油版本车型,插电混动版 S60L 的排挡杆前面多出来了三个按键,这才是这款车的精华所在。PURE、HYBRID、POWER,分别对应「 纯电」「 经济」「 性能」 三种模式。由此也造成了这辆车三种不同的性格。 纯电模式时是一辆后驱车 第一个按键 (PURE) 是以纯电力模式驱动。该模式下车辆的全部动力由安置在后轴上的一台电动机提供,电动机就近将动能传递给后轮,所以此时的 S60L 是一辆后驱车。 没有了汽油机的聒噪,纯电动模式下的 S60L 显得十分安静,连油门的回馈力度都变轻了不少。 当电量少于 15%的时候,发动机会自动启动,给电池充电。车子可以用纯电动的方式行驶一百多公里。不过前提是不要深踩油门,因为急加速的时候,发动机会自动介入,为车子提供更多的动力。 SAVE 键也是混动版本的特色之一。在电池电量不足时,可以手动按下这个键。选择这一模式时,即使车子停在原地,只要没有关闭发动机,汽油机依然会为电池进行充电,而在普通模式下是做不到这一点的。 官方提供的数据,电池容量 11.2kWh,纯电模式可以行使 53 公里。电动机的最大马力是 68 匹,最大扭矩 200 牛米。 四驱模式也能实现低油耗 第二个按键 (HYBRID) 是混动模式。该模式下汽油机与电动机共同工作,这样不仅实现了想要低油耗的愿望,还以这种方式实现了四轮驱动, 用于在路面湿滑的情况下,给车子提供更好的抓地力。 这款车的四驱方式非常有趣,它前后轮的动力是由不同的动力来源分别提供的。汽油机的动力仅提供给前轮,后轮也只由电动机提供动力。它们之间没有传动轴,连接它们的仅仅是一根电线。 「 躁」 起来的高性能模式 如果你想感受一下 S60L「 激烈」 的一面,那么你需要按下 POWER 键。这时 8AT 变速箱的换挡逻辑会变的更加激进,有时甚至会红线换挡。电动机和最大功率 238 匹的 2.0T 汽油机一起,可以为车子提供高达 550 牛/米的最大扭矩输出。5.6 秒破百的成绩,也是在两台 engine 一起工作的模式下取得的。 S60L 所处的级别本身就是竞争特别激烈的,补贴优惠以及高效低耗的特点,可能会让潜在买家们对它更多关注一些。而在它的 ABB 对手们都还在「 计划」 引入插电混动车型的时候,沃尔沃最先把自己的混动车型国产,也算是占了先机。 它最先会在上海开卖。虽然这辆 S60L 的售价是 50-55 万,但是由于在上海免牌照+补贴的优惠政策,或许会在销量上有意想不到的成绩。按照政策,这辆车的国家补贴是 3.15 万,上海市政府补贴 3 万,在嘉定和浦东还有 1.5 或 2 万块的地方补贴,再加上免购置税将近 4 万,最终的购买成本其实并不是非常过分。 在上海随处可见的比亚迪秦,会给沃尔沃很大的自信。
压倒修车大爷的最后一根稻草——RideAir 自行车用自动充气筒
什么是【酷玩儿】: 当我们想让交通生活变得更美好的时候,我们发现无法仅仅寄希望于庞大的汽车公司。Geek 精神从来不是坐等生活变得更加美好,所以我们必须做点什么,比如,在这里给你推荐有趣的、好玩的、任何和交通有关的产品。 免责声明:看完之后心里长草、钱包变空,我们概不负责。 扯闲篇: 随着科技的进步,在享受着方便快捷的同时,似乎陷入了一个悖论——最原始的运动的快乐和慵懒的身体的享受。一边在四个轮子上的滑行,一边在朋友圈炫耀步数。比如开着车去健身房跑步。所以在站在「 健身鄙视链」 顶端的「 骑行汪」 们一边愤愤不平司机们给空气带来的污染,一边也没法忍受传统骑行装备的不方便,尤其是苦逼呵呵的给车胎打气,越是便携的气筒越是辛苦,而且还要保持那种猥琐的动作。 酷玩儿: 来自美国的设计团队制作了名为 RideAir 的自动充气筒用来体现骑行者们的优雅,全自动的意思就是完全不用再做那种猥琐又累人的重复打气动作,你需要做的就是塞好气门芯,然后按下泵身的「 充气按钮」,等着就行了。 RideAir 充气筒采用铝制瓶身,重量只有 450g,和一个水壶差不多重,600ML 的桶身,可以放在自行车上的水壶架上。通过内置迷你的空气压缩机,每次给车胎充气只需要两秒钟的时间,最多充满 300psi 的气体,对于公路车来说可以充四次问题不大。当然瓶体可以重复使用,通过任意空气压缩机就能够轻松为其充气,RideAir 充气泵上还配有压力指针,能够实时显示泵内气压,能用几次一目了然,不用像和老婆在一起那样总是猜。 你还可以利用 RideAir 充气筒自带的金属电缆锁把它和自行车锁在一起,这样你就能把自行车和他一起丢了。 当然不光是自行车,一般的游泳圈、篮球、气球、气床甚至「 女朋友」 都可以用它,只要嘴能吹的他都可以。 有话说: Geek 团队就像个在沙丁鱼群中的鲨鱼,触及哪个圈子就会让这个圈子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不过要我说,如果可以让它自动侦测车胎气压变化并自动充气,那么我想我就又有的写了。好了,至今为止,修车大爷彻底退休了。 怎么买: 目前这款 RideAir 迷你便携式充气泵已经在 Kickstarter 圈钱中。目标是筹集到 37000 美元的资金用以进行产品量产,截止到目前为止已经筹得接近 25100 美元。早鸟价格是 60 美刀,希望量产以后,还能有个良心价出来。
福特将公开上千项电动车专利 先进技术大起底
盖世汽车讯 5 月 28 日,福特汽车发布声明称,其手中上千项电动车专利和待审批专利将对外界有偿公开。这也是继特斯拉和丰田之后,车企再度向外界公开新能源车技术专利。 公开技术专利 福特表示,在电气化车辆技术领域(含纯电动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目前已经获得超过 650 项专利,另有 1,000 项待审批专利申请。仅仅 2014 年就提交了超过 400 项电气化车辆技术专利申请,占据当年专利申请总量(2,000 项)的 20%以上。2015 年,福特将雇佣 200 名电气化车辆工程师,强化在该领域研发投入。 上述技术专利和专利申请将对外公开,即便福特的竞争对手也将能够获取。福特电气化项目总监 Kevin Layden 表示:「 创新是我们的目标。提供最出色技术的途径就是持续的研发和进步。通过与其他公司共享我们的研究成果,福特将加速在电气化车辆汽车领域的进展,并向消费者提供更加卓越的产品。」 不过和特斯拉去年免费公开技术专利不同,福特此次为有偿公开技术专利。获得福特技术专利有两个途径:一是通过福特技术商业化和许可办公室(Technology commercialization and licensing office)办理手续;二是通过 AutoHarvest Foundation,后者是福特 2012 年创立的非盈利机构。之前福特经由 AutoHarvest 向其他车企和供应商提供了多项技术的许可,包括充气座椅安全带等。 福特目前没有给出所有专利的具体价格,一名发言人称,不同的专利价格各异,「 部分数百美元,部分要成千上万美元」。 福特电气化技术概览 目前福特在电气化车辆应用方面处于行业领先位置,已经有 6 款混动车或纯电动车在向市场供应:福特福克斯纯电动车、福特 Fusion 混动车、福特 Fusion Energi 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福特 C-MAX 混动车、福特 C-MAX Energi 插电式混合动力车以及林肯 MKZ 混动车。 福特此次还列出部分公开的专利。 电池充电平衡,专利编号 No. US5764027。该专利覆盖电池单元被动平衡领域,可通过一个电阻器降低荷电状态,与其他电池单元匹配。该创新延长了电池运行时间和整个生命周期,也是首项在任意时段实现电池平衡的发明,此前只能在充电状态下实现平衡。另外,该技术由来已久,甚至早于锂离子电池被汽车大规模应用。 电动车随温能量再生制动系统(Temperature Dependent Regenerative Brake System for Electric Vehicle),专利号 No. US6275763。在一定温度条件下制动,该技术改良了常规刹车系统与能量再生装置之间的相互作用效果,可以将能量再生制动所回收的能量最大化。 驾驶行为反馈界面(Driving Behavior Feedback Interface),专利号 No. US8880290。该专利包含一个系统和运行法则,能够监控司机操作行为,例如刹车和加速等,并且通过油耗等车辆参数评估驾驶行为。反馈数据可用于规范未来驾驶行为,从长期角度培养更加良好的驾驶习惯,并改善燃油经济性。该技术也可以用于非电动车,例如福特福克斯。 或形成技术专利公开浪潮? 特斯拉 2014 年宣布将公开所有电动车技术专利,而丰田则在 2015 年 1 月宣称在 2020 年之前开放氢燃料电池车技术专利。 丰田分享的 5,680 项专利中,约 1,970 项涉及燃料电池堆技术,290 项涉及高压氢罐技术,3,350 项燃油系统软件技术专利以及 70 项氢气生成和供应技术。丰田在其官方声明中表示,制造和销售燃料电池车的制造商、燃料电池零部件供应商以及建设及运营加氢站的能源公司均可免费使用其燃料电池专利,使用期限将持续到 2020 年。 当前新能源车在市场上普及程度并不高,车企希望加速技术与产品迭代,更开放的环境有利于提高速度。Kevin Layden 评论称:「 作为一个行业,车企应当联合起来,虽然我们仍然彼此之间相互竞争挑战。通过共享思想,公司间可以应对更大的挑战,并改善整个产业。」(转载自盖世汽车网)
果粉看过来:苹果的汽车最新进展都在这了
昨天,我们发现了有关苹果正秘密研发电动汽车的最明显证据。在 Re/code 科技大会上,面对「 苹果将寻找哪些新市场?」 这个问题,苹果运营高级副总裁杰夫·威廉姆斯 (Jeff Williams) 称:「 汽车可以说是终极移动设备。」 威廉姆斯只是对有关苹果车载媒体平台 Car Play 发表上述评论,因此这不能算是真正确认苹果正研发汽车技术。但是苹果在正式推出智能手表 Apple Watch 很久之前,也曾发表过有关「 手腕设备」 的模糊声明。在推出 Apple Pay 时,也以「 等同于钱包」 称之。 而在过去几个月中,已经有关于苹果汽车雄心的大量传闻、泄密以及各种陈述,美国主流网络媒体 BI 在此进行了总结概括: 1. 苹果电动汽车项目代号 Project Titan 最初有关苹果汽车项目比较靠谱的传闻之一来自《华尔街日报》2 月份的报道。当时该报援引「 知情人士」 提供的消息爆料称,苹果已经组织数百人正在研发电动汽车,此项目代号为 Project Titan。项目主管是苹果副总裁史蒂夫·扎德斯基 (Steve Zadesky),他曾效力于福特,帮助建造了首款 iPod。据说苹果电动汽车类似于小货车。 不久后,《金融时报》刊文给出更为详细的内容。他们报道称,扎德斯基正前往奥地利「 旅行」,目的可能是寻找制造商伙伴。《金融时报》援引消息人士的话称:「3 个月前我曾认为那是 CarPlay……今天我想其实际上是汽车。」 与此同时,路透社也暗示称,苹果汽车实际上是自动驾驶汽车。其消息人士宣称:「 这是一款软件游戏,都与自动驾驶有关。」 苹果公司一名员工也向 BI 透露,该公司正研究某种东西,并打算在这一领域「 赶超特斯拉」。 2. 苹果正在库比蒂诺和爱尔兰研发汽车 苹果据说正在其库比蒂诺总部的秘密设施中研发电动汽车。苹果内部人士也宣称,他们在苹果园区中发现秘密开发设施,包括「 汽车工作区」 以及「 修车库」。 此外,苹果还计划将汽车的至少一个部件在爱尔兰生产。苹果正向爱尔兰科克「 大举进军」,计划在那里建造新的大工厂。苹果科克办公室正招募管理人员,要求具备「 汽车行业」 工作经验。 3. 苹果最近招聘活动露端倪 苹果最近的招聘活动以及法律纠纷都已经暗示,其正在研发电动汽车。 5 月初,苹果与锂离子电池初创公司 A123 Systems 达成和解,后者状告苹果挖其墙角,挖走五名关键工程师加入苹果,帮助其研究电池技术。这些工程师包括唐·达佛尔 (Don Dafoe)、迈克尔·埃里克森 (Michael Erickson)、因达吉特·斯洛特 (Indrajeet Thorat)、穆吉布·伊贾斯 (Mujeeb Ijaz) 以及王大鹏 (Depeng Wang)。其中,伊贾斯曾任 A123 Systems 公司的首席技术官,负责为方程式赛车生产电池。伊贾斯此前曾为福特公司效力 16 年。 苹果与特斯拉现在也展开人才大战。苹果向那些正在电动汽车工作的工程师提出 25 万美元签约奖金以及巨额加薪等优越条件。此外,苹果还在招募机器人工程师,建立「 独立开发团队」。 但是一些怀疑认识认为,苹果对建造汽车没有兴趣,它只会为汽车提供软件。但是近来苹果招募的很多人才都曾在汽车硬件领域摸爬滚打了数十年,苹果此举似乎意有所指。 知名科技媒体 9to5Mac 的专栏作家乔丹·科哈 (Jordan Kahn) 梳理了苹果最近招募的人才名单,发现很多人都拥有在汽车硬件和电池方面的经验。他们包括罗伯特·高夫(Robert Gough,曾负责汽车安全系统研发)、约翰·爱尔兰(John Ireland,曾效力于特斯拉,爱尔兰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研究员)、大卫·珀内尔(David Perner,福特前混合动力发动机工程师)。 科哈写道:「 通过这张长长的汽车专家名单,我们显然可以看出苹果的雄心,它不仅仅在开发基于 iOS 的 CarPlay 系统,也正超越软件进军硬件领域。」 4. 苹果汽车已经在野外被看到过 在过去几个月里,在美国很多地方,几乎都发现带有苹果标志的神秘汽车,车顶安装有不同寻常的照相设备。这些汽车并非苹果建造的,它们是道奇 Caravan 商务汽车。但是汽车顶部的相机却引人猜测。有些人认为,它只是在绘制地图,为苹果推出街景式产品做准备。但其他人认为,这可能是苹果在野外测试其自动驾驶汽车技术。 5. 业内专家讨论渐多 有关苹果 Project Titan,业内专家也各持己见。The Mac Observer 网站的布莱恩·查芬(Bryan Chaffin)表示,在特定的科技圈内,苹果汽车已经尽人皆知。他还称,硅谷许多高层人士认为,苹果的确正在研发汽车。菲亚特-克莱斯勒公司首席执行官近来透露,苹果 CEO 蒂姆·库克(Tim Cook)「 正对研发汽车感兴趣」。 6. 苹果高管的汽车情怀 苹果很多高管对汽车行业都非常感兴趣。苹果已故联合创始人兼任 CEO 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总是想要建造汽车,他在去世前曾告诉《纽约时报》:「 如果我还有更多力气,我很想为底特律增加苹果汽车。」 苹果首席设计师乔尼·艾维(Jony Ive)近来被晋升为苹果首席设计官,他曾对美国汽车抱怨多年。《纽约客》杂志透露,艾维有很多经典名车,但对即使最先进的汽车也感到失望不已。获得晋升后,艾维将做「 更多旅行」,他将有更多时间前往苹果设在爱尔兰的新制造工厂。 艾维的老朋友、传奇设计师马克·纽森(Marc Newson)同样对现代汽车「 不感冒」。纽森曾于去年秋季为福特设计概念汽车,最终加盟苹果。 去年接受采访时,苹果 CEO 库克表示:「 我们正致力于研发一些没人知道的产品……其中部分产品将被制造出来,其他的则可能被放弃。」 7. 几年内可能看不到苹果汽车 尽管传闻不断,但在未来几年内,我们可能无法看到苹果发布有关其汽车的官方声明。Project Titan 的研究设施直到去年才开始建造,我们据此才推测苹果决定研发电动汽车。显然,苹果汽车商业化过程还需要数年时间。(转载自腾讯科技 BI 中文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