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帝老爸」王超,究竟造了一辆什么车?
那个要做微型电动车的王超,终于拿出了自己的产品。 如果你还不知道王超是谁,那么先听我大概介绍一下。他是 CSG 中瑞德科工业设计公司的总经理,曾负责北京汽车 BJ40 的设计工作。在微博上,他因为给儿子打造了一辆价值百万的童车而获得了「 手工帝老爸」 的称号。这个外形看起来有些粗犷的男人,却在设计上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 而下面这辆车,就是他的最新作品。 萌宠? 从外观上看,这辆车并没有给我一种很好看、很惊艳的感觉,但是很有特色,从它的身上几乎找不到任何熟悉的元素。 全景天窗,圆润的整体造型,高挑的反光镜,简洁的内饰,用「 萌系」 来形容它的风格可能更合适一些。种种细节都透露出这辆小车是经过用心的设计才最终选择这样的外观。据王超透露,这不是量产版的最终外观,量产时的做工造型会比现在好很多。 从发布的参数来看,这辆小车可以乘坐三个人。标准续航里程 100 公里,最高时速 50km/h。由于采用了模块化设计,用户可以自己选择安装的电池模块数量来获得更多的续航里程。它的平均百公里能耗只有 2.8kWh,如果按照谷电的价格计算,百公里就是一两块钱的事情,真的是很便宜。对了,电池用的不是铅酸的,而是锂电。 说实话,这样的外观有点出乎我们的意料。细长的造型和我们传统的审美标准有点不相符,但是王超对此有自己的理解:如何用更小的单位投影面积来实现最大化的交通运输需求,是他重点考虑的。所以我们看到的是现在这种前后排的设计。而且,它真的很袖珍。 那么,它卖给谁?其实最初知道王超的这个微电车计划时,我们都以为他会把目标用户瞄准北京这种城市里的年轻人,但实际上,它的主销地域可能更多的是三四线城市甚至农村。 如果按照这个定位来看,这辆小车的竞品就应该是那些看起来有点儿山寨的低速电动车。两者对比的话,可能大部分都会有一个选择的答案。 据说它的预计售价在 1 万元左右。要知道,那些低速电动车虽然看起来 low,但是却一点不便宜,卖到两三万是很正常的事。这么看来,王超的这辆车在价格上会有很大的优势,并且最重要的是,看起来完全不 low。 阿里巴巴+力帆+CSG? 说到这儿,就得提一下它这次的展示场合。其实我们是在重庆力帆的活动上看到的它。 这次力帆发布会的主要目的就是宣告自己的新能源车计划,王超的这辆小车在这个场合出现,其实也可以看成是力帆这个计划中的一部分。 而从这辆车车身上的阿里、力帆、CSG 字样来看,它在销售以及推广方式上,可能并不简单。一个「 三方合作」 是很有可能的情况。想想之前的小牛电动,尽管车子做的不错,但是在商业模式上并没有突破,而阿里、力帆和这辆小车发生关系,也许在商业模式上,会带来一些不太一样的东西。当然,它的玩法甚至还不止于此。 不管是低速电动车市场还是小型交通工具市场,都需要一些不太一样、甚至看起来很另类的产品来扩大想象力。而相比于一款成功的产品,一个好的商业模式其实是这辆车能不能火的关键。
Welcome Back !Top Gear「三贱客」还会回归吗?
众所周知 Top Gear 这档节目根据 BBC 的决定即将走向终结。根据英国 Telegraph 的报道,James May,Richard Hammond 和前主持 Jeremy Clarkson 已经完成了 Top Gear 最后一集的主持部分录制工作。 如果你是 Top gear 的忠实观众,一定会记得 Jeremy Clarkson 与 BBC 另一个员工 Oisin Tymon 之间的争斗,引起轩然大波。目前还不知道 Jeremy 在最后两集中的出镜时长是多少,但我们基本可以认为可以忽略不计了。 也许更有意思的问题就是 May 和 Hammond 是不是还会继续参与 Top gear 下一季的录制。根据最近的报道,BBC 为未来的主持搭档提供了可观的薪酬,并且以后会采取轮流主持的方式来完成拍摄。目前主持的候选人包括 Philip Glenister, Guy Martin 和 Jodie Kidd。Glenister 是 BBC 频道中最出名的演员之一,经常出演侦探角色;Guy Martin 是一位摩托车手,曾参加曼岛 TT 之类的比赛,同时也是 4 频道的主持人;Jodie Kidd 也是非常出名,是一名参加过玛莎拉蒂赛车比赛的超模,也是 5 频道 Classic Car Show 的主持人。 但据英国媒体发起的调查,有 55.9%的英国观众并不认为 BBC 所寻找的候选人适合 Top Gear;28%的观众表示不可置否。 我们不知道英国未来汽车媒体会发生什么,也不知道三位主持人将会在最后两集有怎样的表现。如果你是 Top Gear 的粉丝,那么就好好珍惜也许是最后两集 BBC TG 风格的节目吧。 另外,根据英国每日镜报的报道,Clarkson,May 和 Hammond 三位主持人,以及 Top Gear 制片人正在与 Netflix 合作,筹划一档节目叫做 House of Cars,参加此节目「明星廉价车」环节的第一个明星是 Kevin Spacey。 据调查,英国有 45.9%的观众会为了只看「三贱客」而订阅 Netflix 频道,有 44.4%的观众已经订阅了 Netflix 频道。可见,观众更加喜爱三位主持人的主持风格,而非节目本身。 目前看来,「三贱客」回归的可能性很大,观众对三人重聚的呼声很高,只是三贱客版的 Top Gear 或许不复存在,他们三人将在新的节目中继续贱客之旅。
无人驾驶:功能和供应商完全解析
平时常常听见「无人驾驶技术」这个概念。但是无人驾驶到底包含哪些技术,恐怕很多人都答不上来。今天 GeekCar 就具体来谈下无人驾驶技术的分级,各个功能,以及相关的供应商。「无人驾驶技术」分级 目前有两个机构在对「无人驾驶技术」分级。 第一个是根据美国机动工程师协会(SAE)的定义,「无人驾驶技术」共分为 0-5 级。下面的一张图,我们可以看出 SAE 对各个级别自动驾驶技术的定义。 SAE 的分类标准是按照司机从完全掌控驾驶到汽车完全自动驾驶,从无自动化到完全自动化展开的。 另一个是 NHTSa 的分级,「无人驾驶技术」共有 0-4 级。借用上汽的一张图,我们可以使用两个维度来思考目前市场上所有的技术:一个是 TFC (见图左侧纵轴),即 Time For Collision,也就是汽车距离 (假设会) 发生碰撞需要的时间,和在发生碰撞前这一段时间的安全措施;另一个就是碰撞之后的安全措施,最简单的例子是安全带。现在业界的研究方向是「 主动安全」,也就是在 TFC 这个阶段。 根据 NHTSa 的定义,0-4 级分级是这样区别的:如果是驾驶员控制,那么为零级;如果一辆车在行驶中只有纵向或侧向某一方面控制,为自动一级。如果同时具有纵向和侧向的自动控制,为自动二级。在此基础上,如果汽车对所有环境的感知,是由汽车视觉来完成,则是三级。在前三级的基础上,如果整个驾驶能够形成一个「 闭环」,完全自动驾驶,则是四级。 无人驾驶技术的 14 个功能 为了实现「 无人驾驶」 的理想,各大整车厂和供应商目前正在开发「 高级驾驶员辅助系统」(ADAS),随着 ADAS 慢慢被完善,车辆也在一步一步从 NHTSa 的 0 级过度到第 4 级,实现完全自动化。. ADAS 目前已开发出 14 个功能 1: 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 Adaptive Cruise Control(ACC)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是一种智能化的自动控制系统,它是在早已存在的巡航控制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安装在车辆前部的车距传感器(雷达)持续扫描车辆前方道路,同时轮速传感器采集车速信号。当与前车之间的距离过小时,ACC 控制单元可以通过与制动防抱死系统、发动机控制系统协调动作,使车轮适当制动,并使发动机的输出功率下降,以使车辆与前方车辆始终保持安全距离。 2: 自动紧急制动 Autonomous Emergency Braking(AEB)AEB 是一种汽车主动安全技术,主要由 3 大模块构成,其中测距模块的核心包括微波雷达、激光雷达和视频系统等,它可以提供前方道路安全、准确、实时的图像和路况信息。 AEB 系统采用雷达测出与前车或者障碍物的距离,然后利用数据分析模块将测出的距离与警报距离、安全距离进行比较,小于警报距离时就进行警报提示,而小于安全距离时即使在驾驶员没有来得及踩制动踏板的情况下,AEB 系统也会启动,使汽车自动制动,从而为安全出行保驾护航 3: 智能大灯控制 Adaptive Front Lights (AFL) 这是一种可以安装在车上的技术,可以根据道路的形状来改变大灯的方向。另一些智能大灯控制系统能够根据车速和道路环境来改变大灯的的强度。 4: 盲点检测(Blind Spot Monitoring (BSM))盲点检测系统,通过车辆周围排布的防撞雷达、多普勒雷达、红外雷达等传感器、盲点探测器等设施。由计算机进行控制,在超车、倒车、换道、大雾、雨天等易发生危险的情况下随时以声、光(侧视镜上的小灯闪烁)形式向驾驶员提供汽车周围必要的信息,并可自动采取措施,有效防止事故发生。 5: 注意力检测系统(Driver Monitoring Systems (DMS))系统运用感应器来检测驾驶员的注意力。如果司机看向马路前方,并且在此同时有危机的情况被检测到了。系统就会用闪光,刺耳的声音来警示。如果司机没有做出任何回应,那么车辆就会自动刹车。 6: 前方碰撞预警系统 Forward Collision Warning (FCW) FCW 能够通过雷达系统和摄像头来时刻监测前方车辆,判断本车于前车之间的距离、方位及相对速度,当存在潜在碰撞危险时对驾驶者进行警告。FCW 系统本身不会采取任何制动措施去避免碰撞或控制车辆。 7: 抬头显示器(Heads-Up Display (HUD))该技术把汽车行驶过程中仪表显示的重要信息(如车速)投射到前风挡玻璃上,不仅能够帮助对速度判断缺乏经验的新手控制自己的车速,避免在许多的限速路段中因超速而违章,更重要的是它能够使驾驶员在大视野不转移的条件下瞬间读数,始终头脑清醒地保持最佳观察状态。 8: 智能车速控制 Intelligent Speed Adaptation (ISA) 智能车速控制系统。该系统能识别交通标识,并根据读取的最高限速信息控制油门,确保驾驶者在法定限速内行驶,有效避免驾驶者在无意识情况下的超速行为。 9: 车道偏离告警 Lane Departure Warning (LDW) 车道偏离预警系统主要由 HUD 抬头显示器、摄像头、控制器以及传感器组成,当车道偏离系统开启时,摄像头(一般安置在车身侧面或后视镜位置)会时刻采集行驶车道的标识线,通过图像处理获得汽车在当前车道中的位置参数,当检测到汽车偏离车道时,传感器会及时收集车辆数据和驾驶员的操作状态,之后由控制器发出警报信号,整个过程大约在 0.5 秒完成,为驾驶者提供更多的反应时间。而如果驾驶者打开转向灯,正常进行变线行驶,那么车道偏离预警系统不会做出任何提示。 10: 汽车夜视系统 Night Vision System(NVS)汽车夜视系统,利用红外线技术能将黑暗变得如同白昼,使驾驶员在黑夜里看得更远更清楚。夜视系统的结构由 2 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红外线摄像机,另一部分是挡风玻璃上的光显示系统。 11: 泊车辅助 Parking Assistance (PA) 泊车辅助系统通过安装在车身上的摄像头,超声波传感器,以及红外传感器,探测停车位置,绘制停车地图,并实时动态规划泊车路径,将汽车指引或者直接操控方向盘驶入停车位置。 … 继续阅读
WWDC 2015: 苹果 CarPlay 的妥协和进化
今天的 WWDC 上,虽然苹果的手机车机互联系统 CarPlay 戏份很少,但是它也有了新变化。 主要有三个变化: 1. 可以支持不同分辨率的屏幕以及高 DPI。 2. 可以支持车厂开发的、能控制车内功能的 App。 3. 开始支持手机和汽车的无线连接。 具体分析一下这三个变化: 1. 如果把车厂看作是开发者,那么支持多分辨率意味着,车厂可以进一步减小适配的难度。另外,车厂在进行内饰设计时,可以不用考虑 CarPlay 屏幕的制约问题,因此获得更大的自由度,这对于 CarPlay 普及速度的提升是有好处的。 2. 车厂可以在 CarPlay 模式下开发自己的 App 来控制车内的空调、音响这样的功能,这或许可以吸引更多车厂来研发类似的 App,装有这些 App 的手机和车机连接后,当用户在车内使用 CarPlay 的时候,如果要对车内某些功能进行控制,可以不必退出 CarPlay 进行操作。 一方面,这可以保证用户体验的连续性,因为在以前,如果想对车内功能进行控制,必须从 CarPlay 切换回原本的车机界面。 而且,一直以来,很多人都在讨论的问题是,如果每家车厂都用上 CarPlay 或者 Android Auto,那么统一的 UI 让这些品牌看起来还有什么差异?这个新变化解释了这个问题。在 CarPlay 里控制车内功能,对于车厂来说,可以借此做出自己的个性,让各家的 CarPlay 看起来有所区别。 另一方面,这也是一个把手机和汽车进一步打通的办法,因为这些 App 必然会先安装到手机上。但是苹果会事先定义好相应的 API。另外,涉及到对于车内功能的控制,那不可避免的要牵扯到 CAN 总线这些东西,这相当于苹果和车厂的关系更「 深入」 了。随之而来的安全性问题,需要双方共同的努力。 原先,CarPlay 是车载系统里面的一个应用,现在的这个新变化表明,它反过来想把这些车载系统变成自己的一个应用。 3. 手机和车机的 Wi-Fi 连接,对于用户来说,是好事。但是在现阶段还实现不了。Wi-Fi 的稳定性、安全性等方面,还有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或许车厂也不太愿意很急迫的就在车里布置 Wi-Fi 模块。据说 Wi-Fi 模块大规模应用到国内车机上,需要等到 2017 年。 总的来说,CarPlay 变得不那么「 高冷」 了,它开始放下身段,去满足车厂、用户的某些需求。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因为苹果想增大 CarPlay 的普及速度。 从这些变化也可以看出,苹果开始学会从车厂的角度思考问题。不管是开放屏幕尺寸限制,还是允许车厂自己的 App 进入 CarPlay,可能带来的影响是,在陪 CarPlay 玩的游戏里,车厂的存在感比以前更强了。 如果说两年之前的 WWDC 上,iOS in the car 的概念是 CarPlay 的雏形,那标志着苹果进入汽车领域的决心,两年之后,CarPlay 的变化表明,苹果把游戏规则想得更明白了一些。面对 Android Auto 这样的对手,CarPlay 也不能一味的任性。
哪有自行车修理铺?看人家都是自助式的了
如果路边每隔几公里就有一个「 自行车修理桩」,免费提供工具,自助解决修复问题,是不是也挺好的呢?当然,这个工程不会来源于国内。前一阵子著名众筹网站 kickstarter 上就出现了这样一个提议,并且反响还相当不错。 上图即是自助修理桩的产品实物图。事情源自美国威斯康星州密尔沃基市的居民需求:当地拥有大概两万多居民,可是 4 平方英里的城市范围内却没有一家自行车修理铺,当你车骑着骑着掉链子了,还真是「 一铺难寻」 啊。但这不代表当地居民都不骑车,恰恰相反,骑行活动在当地举办的相当成功。因此,与其每个人家里都备一整套修理工具,这样的便民设施应运而生。 目前,产品已经确定从 Bike Fixation 公司采购。所有小工具都由可伸缩不锈钢缆绳悬挂在修理桩上,既能增加使用机动性,又可以防止工具被偷。整个修理套件包括:十字型螺丝刀,两个翘胎棒,大扳手(用于脚踏板等),8/10 毫米小扳手,9/11 毫米小扳手,一套六角螺丝刀组合。并且,只要用手机扫一扫桩上二维码,就可以获得详细工具使用说明。这样一套比较齐全的修理工具,加上详细的步骤说明,一般的小问题大家都可以直接在修理桩跟前自助修复了吧。 那我们又不禁要考虑:如果把这种模式引入中国呢?中国目前的修理铺,不论是自行车,还是衣服,还是配钥匙,大多掌管在一些年近古稀的老手艺人手中。他们分布在中低档小区的附近,一些很难寻找的地方,大多也没有招牌。学手艺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了,但我们的生活需求没有变,或许这样的公共设施也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过渡到未来「 一铺难寻」 的日子。 目前,Bike Milwaukie 项目已经成功于 6 月 3 日筹到其目标–2600 美金,并且仍旧有源源不断的人向此项目汇集资金。如果我们政府也能办个民意调查,或许大家也都很欢迎这样自助修理点的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