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绿色出行,巴黎在行动

· Jun 30, 2015 333

时尚之都——巴黎,正准备给自己上层更实用的妆。 这个在燃油机发明之前就建立的 2 百万人的城市,终究也没能阻止汽车在其大街小巷的猖狂泛滥。当塞纳河的码头被高速公路所取代,当整个城市的边界都被主干道所标志,当汽车造成的排放问题已经变得过分严重,政府终于忍无可忍,一度勒令了当时一半的私人汽车上路。 在过去的数年中,法国政府一直在不断鼓励着所有与汽车无关的交通出行方式,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人行道和自行车系统。前一阵子,法国政府就刚搬出了一项电动小车共享计划,并且,还给予那些「 乡进城」 的人们更大的价格优惠。 而巴黎市政府也刚拨下 1.64 亿美元,希望能够将自行车使用率从 5%提高到 15%,其中包括增加自行车道和自行车停车位等等措施。并且,巴黎也正在酝酿着让塞纳河的右河岸重回到人行道的设置。 如今,巴黎政府又将视角转向了其七个主要道路交叉口。这些路口的上次设计还要追溯到 18 世纪七十年代奥斯曼男爵对其的重建。虽然,在 19 世纪时,这些路口还能够勉强应付的了当时的货运量,但放到今天来看,可就实在是说不过去了。在这些路口,总是有各型大卡车从各个方向开来,如果你开的不是一辆公交,可真是不敢随意往前冲。即便你在骑自行车,你也是被各种高速行驶的汽车和公交所包围,还要同时冒险穿越那些存在管理漏洞的道路。而如果你选择步行,可不会蠢到单枪匹马去横穿,你只能沿着它的外围绕出去,中间还要遇到没完没了的红绿灯。 简单的来说,即便有两边宏伟的历史建筑,怡人的卵石铺路,这些交叉口并不能完成其基本的交通枢纽任务。「 让公共空间的能更大程度的解放,重新定义人行道和非机动车交通系统的益处,进一步和大自然和谐共处,这就是我们未来的愿景。」 巴黎政府希望,能够真正做到将巴黎建造成一个「 仁和的,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 城市。 而这七个主要交叉道路口,也是许许多多游客们在游览巴黎时都会前去参观的地方。而即便是这些拥有着历史和旅游价值的地方,也被政府狠心的下达了改建的命令。但是,具体将会如何改建,我们还不清楚。环形十字路口的设计就在于,行车们可以不休止的东来西往,但缺点也很明显,就是行人无法穿越,只能沿着外围绕巨大的一圈。目前市政府就希望通过改建,重新规划一些适合于行人的交通线路。虽然毁掉重来是不现实的,但是我们可以在现有的结构上进一步优化。 目前,市政府还在面向所有公民进行建议搜集。虽然也有不少大胆的改造意见提出,但是更多地还是针对细节提出的,较实际的优化建议,比如更宽的行人道设置,更多桌椅、休憩点,将某些路段的卵石路铲平,给骑行人创高更安全的行车环境,安置更多公共洗手间,多种树,等等。 的确,这些都是非常具体,甚至很小的优化建议。但是,要让这座抵制四轮汽车的光之城市更加宜居,也更加环保,我们就应该从小做起,不是么?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同时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都要做智能后视镜,但谁考虑过用户真的需要吗?

· Jun 30, 2015

我们最初了解威仕特的时候,他还是一家主要做电子狗等产品的传统硬件厂商。不过,既然处在深圳这种硬件创业的天堂,如果不做点相关的智能硬件,怎么都会让人觉得有些格格不入。对于从传统硬件转向智能硬件的威仕特,我更倾向于把其定义成一家创业公司。 其实现在车内硬件已经有了很多的形式,而威仕特选择智能后视镜作为他们切入车联网的载体。 为什么是后视镜 威仕特总经理闻政是这么解释的:其实目前的各种后装车载硬件,都会破坏汽车内部的整体性。而后装车机虽然能够替换原有的车机,不破坏整体,但是硬件成本和安装成本都相对过高,不是一个最优的解决方案。而智能后视镜,刚好能在满足其他硬件类似功能的同时,尽可能降低对车内饰整体性的影响。 威仕特的智能后视镜,有两种安装方法:1. 将原有的后视镜拆下来进行替换。2. 用捆绑的方式,将智能后视镜把原有的后视镜覆盖。 这样的安装方案,在外观上是不会让人明显感觉到车里多些东西。不过这种产品逻辑,对「 处女座」 和强迫症的用户是不是关怀太多了一点?而且,内饰在被设计的时候,都是需要各个部分配合形成整体的视觉效果。替换原有后视镜的方案,你确定不会影响车内整体美观吗? 因此,这样的解释在我看来有些牵强,过分考虑用户的「 所谓」 需求,往往会使一家公司变得显得不那么客观。还是需要跟用户进行深度的交流,如果威仕特能给出一些令人信服的数据,可能我也就信了。 都是后视镜,为什么选你? 对于跟同类后视镜的竞争,闻政认为威仕特的产品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 语音交互。威仕特采用了思必驰的语音解决方案,对于语义的理解上,能够做到更加人性化,例如用户只需要说出:「 我饿了。」 之后,系统就会自动将附近的饭馆显示出来。 整个产品的核心还是围绕着用户体验来进行,这也是车内交互一直存在的最大问题。最近国内一批语音公司(主要有思必驰,出门问问,科大讯飞等等)在这方面的进展都相当迅速,也支撑起了这些硬件公司主打体验的产品策略。不过语音交互需要考虑方方面面的问题,降噪,远近场识别等等,这些都需要实际体验之后才能得出结论,在这里我先保持怀疑的态度。 2. 成本管理。这个成本的优势并不是说在售价上的绝对便宜,由于采用了车规级的芯片,硬件成本会比其他采用手机规格芯片的产品要贵一些。 在供应链的管理上的优势能够帮助威仕特将成本压到最低。这是因为威仕特在硬件领域已经有多年经验,比其他互联网创业的硬件公司有优势,不论是价格,还是品控等等。 3. 功能。目前主要有这么几个功能:导航,行车记录仪,电话,音乐以及附近。对于功能的选择,威仕特并没有将权限开放给用户,这也是为了保证基本的行车安全。现有功能基本上也能满足用户开车过程中的需求了。 传统硬件厂商的营销思维 在营销模式上,威仕特会采取线上线下同时进行的方式。两个模式销售的版本还不是完全相同,线上销售的版本会比线下稍便宜一些,但都是千元级的。 由于针对不同车款,如果选择替换的方案,需要根据车型选配不同的支架,同时还需要安装车后的摄像头,安装成本其实挺高的。如果用户选择捆绑式的安装方法,就可以自己进行安装。听起来就好麻烦啊… 这样的销售模式听起来挺复杂,至少对于我来说,能在线上完成的事情现在很少愿意去线下实体店。不过威仕特对此还是充满信心,据说在最近的一个展销会上,用户虽然还没有见到真机,就已经有数万台的定单了。不过对于这样的用户,是出于对品牌的信任,还是人傻钱多呢? 真的是好的选择吗? 市面上承载相同功能的硬件还有不少,最近特别火的 Hud 就是一个。可以这么说,这俩算是相同系统的不同载体。 不过双方在交互上有着截然不同的体验,后视镜的屏幕普遍很小,这样小的屏幕内需要承载太多的内容,就会对用户的体验造成很大的影响。 安放在视线前方的 Hud ,能满足用户在行车途中的导航需求,而不需要转移视线。且不说安装在车里之后对于逼格和未来感的提升,仅仅是用户体验的优势,我认为就足够击败后视镜了。 不过对于厂商来说,智能后视镜的优势可能还是技术壁垒较低,能够更容易的实现相同功能。但对于用户来说,可能真的不是一个好的选择。所以那些选择做智能后视镜的厂商,你们真的想清楚了吗? 威仕特计划在七月份正式发布这款智能后视镜,但是我始终认为这不是好的车机功能载体。不过我也等着这些厂家,能真的做出牛逼的产品来打我的脸。(图来源于网络,与产品无关)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同时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白富帅的人生,从不考虑自行车携带问题—TrunkMonkey,一键带走烦恼

· Jun 30, 2015

骑车的人都会遇到的问题:突然来了场大雨弄不回去,或者我 TMD 刚比完赛已经快骑累死了,可是这破车不骑回去又不行,怎么破? 于是你仰天长叹掩面哭泣,当初就应该买个折叠自行车!不行,拿个折叠车去骑马拉松也未免太 Low… 出来玩提前看好天气通!这天气预报也不是准到每分每秒啊,我活的要不要这么累… 以后干脆再也不骑车了!唉,说是这么说… 如今,又有设计帝给咱们带来一款新产品– 任何车型通用的自行车携带器,解决您的后顾之忧,让您不再哭泣。这款新式自行车携带器目前正在 kickstarter 上筹资,并且在距离筹资结束还有 23 天的当下,就已经拿到目标资金近两倍的支持。看来哭泣的人不在少数啊。 从结构上来看,整个携带器其实就是一个充气包和充气筒。用的时候,只要将充气筒连到点烟器上,两分钟内即可将充气包充满,和自行车一起固定到汽车后面就可以了。不管是什么型号的汽车,不管是什么型号的自行车,全球通用,一键解决兼容烦恼。不用的时候只要挂在自行车坐垫下面就行,重量也才不到 6 斤。要是你还嫌重,那充气筒就别带着了,人工充放气的方式也是支持的,还能顺便练练肺活量。 目前此款产品的市场定价在 150 刀(不到一千块人民币),赶紧去 kickstarter 上预定的话就只要 125 刀,价格还是相当划算的。只不过越看产品介绍就越让人想把它和优衣库的轻便羽绒服关联起来:同样走轻便路线,同样的筒状收纳,同样没事就挂着… 设计小哥你一定也买了这款衣服对不对~ 按照 TrunkMonkey 公司的时间线来看,资金到达目标后(按照目前的筹资状况自然是不成问题)就会开始运作批量生产,今年 8 月预购的孩子们就可以收到成品了。不过,Kyle 留到公司 CEO,也就是设计小哥的颜值和翘臀在介绍产品时简直难以忽略。如果承诺产品包裹里同时附上 CEO 的私人信箱,说不定会造成一轮火爆订购呢。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同时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谈谈博世的新加坡充电试点

· Jun 30, 2015 333

之前,GeekCar 对国内的部分充电桩相关企业进行过拜访,也组织了相关的 充电活动 。当时原本邀请博世来分享他们在电动车充电方面的技术经验,由于时间冲突作罢。在这篇文章里,我们以新加坡为例,看看博世在充电业务上都做了些什么。 博世在新加坡的电动车充电桩项目,准确的说是由新加坡政府牵头,为了电动车普及而进行的配套充电桩的试验验证项目。主要目的有三:验证在新加坡电动车能否使用、国家电力网络能否容纳、司机(市民)能否适应。概括说来,博世在其中主要提供充电相关的设备、软件等技术方案以及运营的支持。 经过几年的试点发展,目前新加坡已经有 100 个电动车充电接口,包含 64 个 AC(交流)充电桩以及 3 个 DC(直流)充电桩,这个数字会继续增加。(每个充电桩可有多个接口)因为国际上流行的主要标准有欧美主流的 CCS 和日本主导的 CHAdeMO,所以新加坡的这些充电桩能够兼容这两种标准,同时对于主流的电动车产品都兼容。 不过,在国内遇到的那些充电桩问题,博世在新加坡又是如何解决的呢? 目前国内的充电桩主要是建设在高速路服务区、园区、商城以及小区等场合,但是博世新加坡的项目经理 Nigel 告诉 GeekCar,由于在新加坡,在有注册公司的前提下才能申请电动汽车,所以相匹配的充电桩主要建设在和公司有关的公共区域,如写字楼、商场等,只有少部分位于富裕家庭的私宅里。 之前 GeekCar 采访国内的充电桩创业公司时(如聚电、电桩),他们谈到过,在充电桩在落地过程中,围绕土地、电力、后期设备维护方面会产生很多问题,而在新加坡,电动车车主、楼宇所有者(业主)、物业管理、停车管理公司四方会共同来协调充电桩的安装事宜,而物业会负责和电力提供商对接相关的电力问题。 在德国本土,博世从充电点 App 解决寻找充电桩的问题开始,还解决了用户在不同充电桩运营商之间的跨平台使用问题,大约 80%的充电桩可以在博世技术平台下实现付费使用。在新加坡,充电桩经营主要采取的是月费模式,当然也有一些即充即付的情况。博世自己有充电桩设备,也有解决充电的技术以及充电网运营络的智能管理软件方案,所以博世可以和充电桩相关的企业进行多种开放式的合作。当然,最主要的其实还是把自己的软硬件解决方案提供给合作伙伴,继续当好一个「 供应商」 的角色。 有两个技术方面的亮点值得一提:针对不同充电桩(博世自己或其他企业的设备)的接入,博世在 2010 年就已经有了较为底层的 TCP 协议,最近也融入了更为开放式的 OCPP 协议;针对不同系统、设备(这里主要是电桩和车以及移动设备)的交互,博世软件有多达 70 多种 adapter,可以与其他第三方系统快速方便的集成。未来,充电网络肯定会融合到大的物联网之中,在平台上产生的海量数据都将成为宝贵资产,博世目前也正在这方面有所行动。 新加坡的充电试点进行了几年,或许能给中国提供一些经验参考。其实,博世在两年前就「 默默的」 进入中国充电领域,主要是为合作伙伴提供充电软件服务平台,在稳定性和服务方面积累了经验。不过,博世什么时候才会把充电设备以及配套的软件服务引进国内呢?博世软件创新的王建国回应说,目前他们正在和国内潜在的合作伙伴和客户积极接洽,同时也在密切关注国内电动车和充电市场的发展动态。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同时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让卡车更省油?其实并不像想象中困难

· Jun 30, 2015 333

头图中沃尔玛的概念卡车是用碳纤维材料和混动系统构成的。而这一切都是为了表明传统的大卡车的确可以做到更有效率。 在过去的六年中,奥巴马政府花了大力气来降低我们正在造成的污染,同时要求公共交通和火车系统都达到提高燃油效率的目标。而现在,也轮到大卡车来减减肥了。 就在上周,EPA(美国环境保护局)和美国国家高速交通安全管理局,宣布了一项针对中型和重型机动卡车的燃油要求规定—从轻运货车到 UPS 电动卡车—目的就是在未来十年内能有效改善目前的燃油使用情况。 目前的这些要求规定是于 2011 年被提出的,今年刚刚落地,目标就是能将燃油耗量降低 20%。而新落地的「 第二阶段」 规定适用于所有 2021 年到 2027 年间生产出的卡车、面包车、轻运货车、大巴等等。而基于对 2018 的统计数据预测,有效地执行可以让他们降低油耗量的 24%。 这样一来,就给了整个卡车制造业 6 年的时间去达到节能减排的目标。而这一目标其实并不像看起来这么难。一位专攻物流和交通系统的经济学家 Noel Perry 就评价,「 其实这些规定非常容易达到。」 而我们也已经清楚知道了下一步的计划和手段。 必须做出改变: 交通系统占了美国整个国家 28%的碳排放量,仅次于占 31%的发电站系统。而不管以哪个角度来看,卡车业都对温室效应有着不可忽略的影响。即便他们只占了整个机动车系统的 4.3%,即便只占了全国汽车总行程数的 9.3%,却消耗了高达 25%的总燃油量。 据 EPA 计算,这项新法规的落地能够节省加油站 1700 亿美元,并减少十亿公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而这几乎等同于所有美国居民一年日常生活排放的温室气体总量。不过,从有 7000 亿美元经济效益的这样一个行业来看,有效地改善能取得这么大的效益也就不那么令人惊奇了。「 整个行业都对我们的经济至关重要,并且,我们短期内并没有任何方法取缔这样的交通/货运系统。」 布鲁金斯学会的一位成员 Adie Tomer 介绍说。 但好消息是,整个卡车行业的参与者并不多,因此不用在说服了制造商和经销商之后,还要没完没了的拜访其它大量成员。而更加利好的一面是,那些行业巨头诸如,戴姆勒,沃尔沃和马克卡车,都已开始朝着节能减排的目标共同努力。这背后有一个很简单的动机,就是:你烧了多少油,直接关乎你的成本,也就直接关乎你的盈利。因此,他们不仅仅是配合政策,并且已经率先达到了政策规定的燃油标准。(于是又引出一个问题,现在的法规标准是不是可以更加激进一些?这个后期我们再回头来详谈)其实非常简单的措施: 最简单的方法其实就是让卡车外形更加流线化。为什么?因为其实大部分燃油消耗都是为了抵御卡车在高速公路上所承受的空气阻力。而我们并不需要突破性的技术革新才能达到这一目标。 虽然,如今的卡车外形已经比过去流线了许多,但是还是有许多地方我们完全可以改进:更加圆滑的边角设计,更低的机头,更窄的机头机尾缝隙设置,等等。而其中一个轻而易举到可笑的改进就在于:将那些巨大的镜子换成微型摄像头,这样不仅较少了空气阻力,还能够给司机们更好的侧边和后边视角,保证他们的行车安全。而这样的技术早已成熟,唯一需要的只是政府督促推动它落地。 另一方面就是滚轮阻力,因此,新型轮胎也能给我们带来诸多裨益。这也是为什么米其林公司一直推动将现有的两个窄轮换成一个宽轮。据其官方消息称,其 X One 型款型轮胎就可以有效降低 10%的耗油量。 并且,引擎系统也还有改进空间。新的再生刹车系统可以让本来会在刹车时流失的热能,回收补充到卡车电池里,为诸如内置的录音机等电子设备充电。而未来更加智能的变速系统也会让那些不称职司机们达到相对最好的燃油利用效率。 在路上: 单单是这些简单的改进就应该可以完成 24%的政府目标了,但其实我们可以做到更多:而这一点在公共乘车中已经非常常见,那就是可替代能源系统。 长距离的场景需求的确并不能很好地匹配电池驱动系统,或者氢燃料电池。但递送货车实际上是于电动系统完美匹配的,因为他们每天趋于走固定的区域,固定的路线,并集中回到规定地点(这样就可以充电或休息)。Navigate 公司就发布研究报告称,虽然 2014 年纯电动汽车或混动汽车年销量还不到 16000 辆,但到 2023 年会增长到 160000 辆,超越十倍的增速。 液压混合动力卡车可以在刹车时储存能量,并置于高压蓄能器中,这样即便在引擎关闭后,卡车也能再坚持跑一段路程,达到节能的目的。而 UPS 公司作为这项技术头号粉丝,也正和许多其他混动汽车使用者朝这一方向一同努力着。 而对氢燃料电池来说,的确,它可以减少高速公路上的柴油消耗量,但是其不可克服的难点还让这项应用迟迟迈不开步伐:氢燃料非常的难以寻找,也难以运输,而其自身的生产就会产生难以忽略的温室气体排放。这些问题在氢燃料真正投入使用前,都必须得到有效解决。 视角再远些来看: 一项 2009 年的研究报告称,假若将卡车 8000 磅的重量上限上调到 10000 磅,即便单辆卡车会变得更重效率更低,也将会减少美国总共 20%的卡车行程数,同时节约下 2.21 亿加仑的柴油。我们或许也可以允许一个车头同时拖多个车尾,达到重量上限为 250000 磅。 另外,我们也可以采用连成排的方式行驶:一辆车领跑,其他车都以 25 英尺的间距在后跟跑。这样的主要优点在于大大见底了后面车辆所受到的风阻,进而如上述就可以降低耗油量。五辆车构成的连排就可以有效节省下 6%的燃油,据戴姆勒公司称。的确,这样的方式会对车子之间的沟通和自动驾驶的要求更高,但我们离这些技术的成熟已经不远了。 「 对于卡车系统的改进更会进一步降低我们的石油进口,」 奥巴马在去年的演讲中提到,「 同时又由于节能减排,我们的商用燃油成本就更低了,于是消费者们买油的价格也就更低了。所以,这样看来我们得到的不仅是双赢,而是三赢。」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同时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苹果公司在路上跑的旅行车并非自动驾驶

· Jun 30, 2015 333

苹果说要造自动驾驶汽车,大家是相信的。但是苹果公司最近在路上「 狂跑」 的 minivan 却并非是一辆自动驾驶的汽车。 一辆改装过的道奇 Caravan 在车窗玻璃上贴着「Apple Maps」 两个单词以及「maps.apple.com」 的网址信息。车顶上附加了一些硬件,不过这些硬件和我们之前在看到的谷歌或者德尔福的无人驾驶测试车的车顶的装置差别还是挺大的,倒是和谷歌之前地图测绘的车辆有点类似。 其实苹果的自动驾驶汽车也正在悄悄地进行着,不过地图测绘方面苹果也同时在进行。所以上面提到的车就是下一代数字地图测绘的车辆,其实也算是为以后的自动驾驶技术服务。苹果自从决定不依赖谷歌地图,自己发展 Apple Map 后,就在进行大量的路测。 由此可以看到从生产电脑、手机以及其他电子产品的苹果对于「 汽车」 是多么的感兴趣,有了 CarPlay、还要做好 Apple Map,最后甚至要推出自动驾驶汽车。 目前苹果的地图测绘车辆(Apple Maps vehicle)正在全世界范围内进行数据收集,以提升苹果地图这一产品。下面 GeekCar 对这些地图测绘车辆(Apple Maps vehicle)的活动近况进行一个盘点。 6 月 15 到 6 月 30 号 英国 英格兰东部(埃塞克斯 、 赫特福德)、大伦敦地区、东南地区(肯特、萨里)西米德兰兹郡(伯明翰、达德利、桑德维尔、索利哈儿、史塔福郡、沃莎、沃里克郡、伍斯特郡)爱尔兰 都柏林 美国 亚利桑那(图森 Pima)、加州(奥克兰 Alameda、洛杉矶)、佛罗里达(奥兰多 Orange County)佐治亚(亚特兰大 Fulton)、夏威夷(瓦胡岛 Hawaii)、伊利诺斯(芝加哥 Cook)、麻州(波士顿 Suffolk)、密歇根(底特律 Wayne)、密苏里(圣特路易斯)、纽约州(纽约)、德州(达拉斯、沃斯堡 Tarrant)、犹他(盐湖城)、华盛顿(西雅图 King)7 月 1 到 7 月 14 号 英国 英格兰东部(埃塞克斯 、 赫特福德)、大伦敦地区、东南地区(肯特、萨里)西米德兰兹郡(伯明翰、达德利、桑德维尔、索利哈儿、史塔福郡、沃莎、沃里克郡、伍斯特郡)爱尔兰 都柏林 美国 加州(奥克兰 Alameda、旧金山、圣克拉拉、洛杉矶)、伊利诺斯(芝加哥 Cook)、路易斯安娜(新奥尔兰)、麻州(波士顿 Suffolk)、密歇根(底特律 Wayne)、密苏里(圣特路易斯)、纽约州(纽约)、德州(达拉斯、沃斯堡)、犹他(盐湖城)、华盛顿(西雅图 King)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同时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宝宝的安全,我们来呵护—Leg&Go「八合一」儿童自行车

· Jun 30, 2015 333

什么是【酷玩儿】: 当我们想让交通生活变得更美好的时候,我们发现无法仅仅寄希望于庞大的汽车公司。Geek 精神从来不是坐等生活变得更加美好,所以我们必须做点什么,比如,在这里给你推荐有趣的、好玩的、任何和交通有关的产品。 免责声明:看完之后心里长草、钱包变空,我们概不负责。 扯闲篇: 有时候真觉得养个孩子费劲,衣服换啊换,玩具扔啊扔,就连考虑给他买辆自行车吧,想着过两年就又不能骑了,很是浪费。想想咱父母那辈儿好歹还有几个兄弟姐妹,大的用过的东西小的还可以接着利用,现在都是独生子女「 重复利用」 的红利就木有了。 酷玩儿: 不过,如果一辆自行车承诺你让宝宝从八个月骑到 6 岁,还附加「 摇摇车」 属性,你心动么? 这不,本月又有一个新创团队 Leg&Go 就设计出了这样的产品原型:最大可达到「 八合一」 变形功能,坐骑高度、轮胎、刹车均可简单调节,简直是自行车界的大黄蜂啊。 因为是针对宝宝用的小自行车,于是从形象、设计、取材也都做到给人舒适环保,一脸无害的萌样。简单的零件拼接不仅实现了自行手动改装的便捷,弹性木材的采用也最大限度地达到抗震效果,让宝宝在颠簸的路段也不会硌伤光滑的小屁屁。 试验产品的初步检测也表明,即便是正常体重的成年男子没事在上面压啊压(总有一些熊家长),也不会对车子造成损坏。 目前,Leg&Go 对于生产厂家和时间线已经有了较为具体的规划:整个车子设计零部件将交由两个厂家分别生产,最后汇聚到自己团队跟前进行组装和售出。而时间线上,8 月前将完成产品的安全执照申请,并于年末前将所有预购单进行寄出。 有话说: 80、90 后们看到了难免会吐槽「 为什么当我们是宝宝的时候,这种牛逼轰轰的儿童自行车没有出现呢?」 我也只能说怪只怪咱生得不是时候。 不过淘气的年轻父母们给自己小宝宝买来后,也可以不顾小宝宝的哭闹抢过来骑一下。这也算是重拾童年乐趣了,顺带熊爸妈们还可以被抓狂哭闹的熊孩子给逗乐噢。(我想我以后肯定是个逗逼爹地,哈哈哈。)怎么买: 好了,宝宝喜欢,家长放心,那么问题来了:这车得刷我多少钱? 由于还在筹资阶段,所以 Leg&Go 公司特别推出了「 早起的鸟儿有折扣」 价格,前 100 名订购者,只要 179 刀(合一千出头人民币)就可以预购市场定价 325 刀的三合一平衡车型,可以满足骑车的基本结构需求。不过,就目前订购状况来看,估计这个价格已经被抢光了。但好消息是,公司还在 kickstarter 上还在筹资,所以 199 刀也可以正常预购,到今年九月公司结束筹资,正式投入大批量生产前,都接受以优惠价格的预定。 看着还是挺靠谱的,至少该想到的人家也都诚心想了并作了规划。或许哪位家长感兴趣去买一辆,年末到货的时候也牵来 GeekCar 给我们玩玩儿呗。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同时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无人驾驶技术的盛会:DARPA 超级挑战赛

· Jun 30, 2015 333

DARPA 是美国国防部先进研究项目局 (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 机构名称的缩写,简单来说也就是美国黑科技研究所。 作为黑科技的引领者,DARPA 组织了一个无人驾驶技术业内顶级比赛,就是「DARPA Grand Challenge」,其在无人驾驶业内的地位如同运动员圈内的奥林匹克盛会。与此同时,它旗下的比赛「DARPA Robotics Challenge」,于今年 6 月份刚刚结束,冠军被韩国科学技术院 KAIST 的团队摘得,相关报道也经常见诸于国内媒体。但关于 DARPA Grand Challenge,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 DARPA Grand Challenge 是由美国 DARPA 部门出资赞助的无人驾驶技术大奖赛,美国国会授权 DARPA 部门可以出资支持赞助那些能够给军事应用带来革命性改变的技术。这项赛事一开始是为了促进在极限环境下无人驾驶车辆技术的发展。 DARPA Grand Challenge 的第一场比赛于 2004 年 3 月份举办,赛道设置在美国 Mojave 沙漠,全长 240 公里,没有一支参赛队伍完成了全程。第一名由卡内基梅隆大学获得,他们的参赛车辆是一辆改装悍马,在比赛中仅仅跑了 11.78 公里。主办方对这样的结果很失望,100 万美元的奖金无人赢得,于是计划在 2005 年举办第二场比赛。 在 2005 年 10 月,DARPA Grand Challenge 第二场比赛拉开帷幕,各参赛队伍吸取了经验教训,卷土重来。23 支进入决赛的队伍中有 22 支队伍超越了去年 11.78 公里的最好成绩,有 5 支队伍完成了比赛,那年的赛道难度更大,其中包含了 3 条狭窄的隧道,100 多个急转弯,还有很多的陡坡,山路等复杂的路况。最终冠军被斯坦福团队摘得,也拿下了 200 万美元的奖金,这辆车的名字叫做 Stanley。 Stanley 由斯坦福团队与大众电气研究实验室共同打造,原车由大众提供。Stanley 的车顶部安装了 5 颗 Sick AG LIDAR 公司提供的雷达单元,用于构建周围环境的三维模型,与 GPS 共同工作,还有一个摄像头用来探测周围汽车行驶状况,来确定是否有足够的超车距离。此外,在轮胎上还装有码表,用于更加精确地测定里程。车内使用了 Linux 系统,搭载 6 颗低功耗 1.6Ghz 的奔腾 M 处理器来处理数据。 2007 年的 DARPA Grand Challenge 也被称为 Urban Challenge,当时的赛道全长 96 公里,参赛车队需在 6 小时内完成比赛。为了更加接近未来无人驾驶应用在道路的实际状况,主办方还增加了许多看似简单但挑战性极高的规则,这样的要求也促进了无人驾驶技术向更好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参赛车辆必须遵守加州地区的交通法规; 参赛车辆必须完全自主驾驶,仅限使用其探测到的信息以及公共信号,如 GPS; 参赛车辆必须能够在雨天和雾天中 GPS 无信号的情况下行驶; 参赛车辆必须避免碰撞,如其他车辆,自行车,路障,电线杆等物体。 参赛车辆必须能够在停车场正常工作,并按情况进行 U 型弯转弯等。 最终,来自卡耐基梅隆大学的团队获得冠军,该团队的原型车是 07 款雪弗兰 Tahoe,全程的平均速度达到了 22.53km/h。 DARPA Grand Challenge 盛事无疑促进了全世界范围内无人驾驶技术的发展,从最近一段时间的新闻中我们也可以了解到各大厂商都在对自己的无人驾驶技术进行路试。从 2004 年无人完成比赛,到 2005 年几乎所有决赛团队都超越了 04 年的最好成绩,再到 2007 年更加苛刻的规则下依然有团队完成比赛,只用了 3 年的时间,从数据中我们就可以看出无人驾驶技术的发展之快,这还只是 8 年前的成绩。 无人驾驶车辆在路上的加速、减速以及转弯动作,或许只是人类的下意识动作,但对于机器来说,这代表了科技的最高水平。 … 继续阅读

Uber 宣布收购微软部分地图业务

· Jun 30, 2015 333

(转载自网易科技)据国外媒体报道,打车公司 Uber 将收购微软的数字导航技术与部分相关员工,加强对自身应用中地图功能的控制。 Uber 周一证实了该交易,称公司将收购微软必应地图服务上使用的、与街道地图与 3D 视图相关的资产。微软则表示交易后公司将不再采集地图图像。 「 在过去一年里,我们采取了很多措施,将精力放在公司的核心业务战略上。为了继续推行这些措施,公司将不再自行采集地图图像,而是会与优质内容与图像提供商合作,获取服务背后的数据,从而将我们的资源集中在核心用户体验上,」 微软在发往媒体的声明邮件中表示。 了解这一交易的消息人士表示,百名左右的微软员工将转至 Uber 工作。快速发展之中的 Uber 并不缺少资金。有报道称该公司允诺每年至少为这些跳槽的工程师开出总计 1000 万美元的薪水。 微软与 Uber 未披露交易协议的具体条款。 该交易可帮助 Uber 减少对谷歌与苹果的依赖——Uber 的打车应用使用了这两家公司的地图技术。考虑到自家业务正挺进快递服务与无人驾驶汽车领域,Uber 也在努力摆脱来自外部技术的支持。 为了充实自家的地图与自动驾驶汽车技术,Uber 近期还从卡耐基梅隆大学挖来了研究人员,收购了一家名为 deCarta 的地图行业创业公司,同时加入了竞购诺基亚 HERE 地图业务的行列。 Uber 发言人在周一表示,公司会继续与行业伙伴合作,同时也会继续投资开发自身的技术。 从微软方面看,公司首席执行官萨蒂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最近曾对员工表示,公司未来会面临「 艰难的选择」。这可能是指裁员或其他削减开支的战略。纳德拉曾多次表示,在对公司来说属于边缘领域的技术上,微软要停止浪费金钱与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