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那个「纯电动汽车准入政策」,来听听发改委的解读

· Jul 16, 2015 333

(转载自第一电动网。关于《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geekcar 之前也进行过解读)7 月 10 日,我国《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正式开始实施,很多企业也开始卯足了劲要拿下这一准入资质。对此,发改委 7 月 13 日组织了《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咨询会,详细解读了《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的具体规定。其核心思想是,纯电动汽车生产资质确实是块儿「 大肥肉」, 但是也不是每个企业都能咬得动,大规模投资前还是应该看清「 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风险一,有退出机制,新建企业列入《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的纯电动乘用车产品有效期为 3 年,有效期届满前 30 日可提出延期申请,审查通过可 以延长有效期,每次延期不超过 3 年。想一次一劳永逸的企业最好别凑这个热闹,电动汽车技术升级速度这么快,虽然第一次可以多砸点钱搞个好彩头,三年之后技 术跟不上,一样要退出。 风险二,企业倒了仍然需要承担社会责任,新建企业要有履行保障消费者权益等社会责任的承诺和措施,并提供担保企业和经公证的担保期不低于 5 年 (以项目建成投产为起始点) 的担保合同。中汽协原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书林表示,有的新进企业刚开始做电动汽车,对于 5 年或 10 万公里的质保可以大胆承 诺,甚至还有 8 年或 15 万公里的。但有些企业坚持不到这么久怎么办?没关系,他们在签担保合同的时候还需要有担保企业,这些企业通常都是严格审查能够承担 这些质保责任的,万一新进企业做不下去了,就将由担保企业承担这部分责任。比如,新进企业在第四年卖出的电动汽车质保是 8 年,那么如果这企业做不下去了, 接下去的 8 年还要由担保企业继续承担质保责任。 风险三,很难浑水摸鱼了,发改委虽不是技术部门,但是为了这一管理办法专门建立了纯电动乘用车行业专家库,对投资项目申请企业提供的附件一和附 件二的真实性和符合性进行审查,并在 30 个工作日内出具评审意见。未来如果企业的具体产品达不到试制样车的技术水平,依然有被专家库揪出的可能。 风险四,上了这条道就没有别的选择了,张书林表示,这次的生产资质专门为纯电动汽车而设,也严格规定了准入企业的产品路线,想要打擦边球,先拿 到资质在向传统车看齐的想法肯定行不通。不仅如此,拿到这一资质的企业,未来也不能再生产不符合管理规定的电动车,比如低速电动车。 之所以要如此强调这些风险,是因为最后出台的《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取消了对新建企业投资项目的投资总额和生产规模的最低要求限制, 由投资主体自行决定。这意味着有些规模不算很大的企业,只要掌握了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就有可能在这次准入资质开放的机会中成为电动汽车企业。 对此,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处长吴卫解释,传统汽车追求规模经济效益,有必要设定投资总额和生产规模。目前,新能源汽车还处于艰难的爬坡期,有 些关键技术还处于探索阶段,追求规模经济效益和生产规模不是目前主要考虑方面。今后,新能源汽车技术和市场变得成熟了,规模经济效益的重要性才会凸显。 除了这些进入以后的风险外,发改委还要对申请企业的申请进行基本条件审核,比如样车的试制能力等,吴卫把这些审核比作是普通人结婚前的检查,只有知道了符不符合结婚条件,才能确保最后婚姻的合法性和生育健康的后代。 此次准入管理对试制样车的要求是 15 辆,之所以是 15 辆,因为纯电动汽车达到要求,必须经过很多试验。碰撞、安全等试验必须是全新的车辆。除此 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道路测试,以及企业自行开展的各种检测试验等等。另外,企业产品上市后还应该有一些车辆储备,以备在实际使用中发现问题,进一步进行 某些方面的检验,而且量产的汽车对一致性的要求也比较高,这些样车也必须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另外,张书林还总结了此次《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的目的,首先就是支持掌握纯电动乘用车核心技术并具有技术创新能力的企业和社会资本 参与纯电动车用车的研发生产。其次,也是希望发挥市场主体的作用,通过新企业的进入,引领新能源汽车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加快动力转型的步伐,尽快实现由 汽车生产大国向汽车生产强国的转变。另外,这次也是对《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的补充完善,防止低水平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促进纯电动乘用车产业的健康发展。

VOL.21:开不起 XC90 的,祝你们安全!

· Jul 16, 2015 333

每周四、周日更新叨逼叨你们真的记住了吗?!!! 前两天,白老师参加了某创新者峰会。在这个峰会上,吉利董事长李书福原本 20 分钟的演讲时间,愣是被延长到了 50 分钟,而这不能怪他,完全是被在场听众给逼的···非不让人下台你说这咋整!讲呗!于是,书福哥用了大约 40 分钟时间,帮 XC90 做了个硬硬的广告,才终于喂饱了台下这群大爷们。 今天我们聊得就是新 XC90。沃尔沃这个品牌一直以来就被贴上了安全的标签,而这次的 XC90 毫无例外的延续着产品一贯的特性,同时也以豪华车的定位,打败了所有想要购买这辆车的消费者们。当然,我说的只是那些并不那么富裕的消费者···作为穷逼的代表,我们仨当然要对这车的价格议论纷纷了! 既然提到安全,就不得不说到最近频发的儿童被锁车内的安全事故了。义乌宝马女车主真的会那么狠心的不顾孩子的安危?而上海的那位爸爸,仅仅把车窗摇下一点儿,就把四个月大的孩子锁在车内,这样真的靠谱?这些孩子被锁车内的事儿我们看的已经够多了,在此我们只想说一句:爸爸妈妈们呐!长点儿心吧!! 密闭空间内的不安全,让我们也联想到被玩儿坏的优衣库。当然,错误的营销才是最让人觉得反感的。神州专车不适当的广告,引发了大家一致的质疑:你们就没有好点儿的文案狗了? 最后,我们想说,安全,很重要!重要的事情,说几百遍都有人不当回事儿,那我们就在我们的立场上多说一遍,祝你们都安全! 本期人物介绍: 大尧——GeekCar 最具洞察力的运营官。北京土著外加 UK 留学背景,专业性极强又超接地气,一个能顶俩!记住:跟他聊什么都行,但就是千万别提吃饭的事儿,谁提谁 S*B! 大白——GeekCar 最没节操的内容官。这是一只活生生的段子手,热爱科技但绝不乏味,五大三粗还常常害羞脸红。记住:千万别跟他聊天,小心你的节操被他说没了,这你找谁说理儿去! 刘能叔叔——GeekCar 最不正经的铲屎官。虽然是个妹子,但非得给自己起个叔叔的艺名儿,而且自打公司来了三位猫爷,就变成了专注的铲屎官。记住:惹她可以,别说猫不好!别说! GeekCar 有话说: GeekCar 叨逼叨是我们一次新的尝试,有任何意见和建议都可以直接留言告诉我们!你也可以表达你的观点你的态度,让你的声音也出现在我们的节目当中~欢迎吐槽欢迎么么哒~

这辆小车能够「颠覆」低速电动车行业吗?

· Jul 16, 2015 333

我们给这辆小车拍照的时候,不停的有人过来围观。我们知道这完全是冲着它怪异的造型来的——基本上没人在马路上见过类似的设计,包括我们自己。 所以,来试驾这辆车,对我们来说非常有吸引力。我们特别好奇的是,当坐在这辆车里的时候,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先说一下背景:车子叫 C2,定位是微型电动车,设计制造它的公司叫 CSG 中瑞德科,也就是我们多次报道的王超的公司。一个多月以前, 这辆车在重庆的力帆之夜上第一次公开露面 ,而这次我们的试驾是在 CSG 位于北京的公司进行。 先来看看我们拍的视频吧(基情戏完全是为了工作,我们缺妹子!!): 车子怎么样? 其实 C2 给人的感觉更像是一辆大玩具,三围尺寸:2 米 2 长,1 米宽,1 米 4 高。这个「 占地面积」 比一辆摩托车也大不了多少。座位采用的是前后排列的方式,整车有左前、右后两扇车门。 虽然车子很小,但是坐进车里完全没有压抑的感觉,在这一点上,全透明的车顶也起了很大作用。准确的说,整个车子的上半部分基本都是透明的。不过,在量产版本里我们就见不到这么酷炫的设计了。据王超说,量产之后,低配版会用普通车顶来代替;而高配版会装配半透明的太阳能板,用作空调供电,同时给电池组充电。 如果用一个字总结 C2,我认为是——轻。车身采用了高强度的纤维强化复合材料,整体的重量被控制在了 200kg 以内,最终版还有优化的空间。这让 C2 的百公里能耗只有 2.8kWh,它的标称续航能力是 100 公里。 之前这辆车在重庆亮相时,我们进行过报道,然后很多人觉得,这种瘦高的车身设计会在稳定性上有问题。这次试开我们重点体验了一下侧倾问题,至少 sid 同学的高速过弯没有难倒它。当然,车子的底盘很「 压分量」,据王超说,C2 的平衡倾角达到了 43 度。 车子的最高速度被限制在了 50km/h,因此低速时的主动碰撞安全性是能得到保证的。纤维强化复合材料本身的强度也比金属车身更高,所以王超的小车其实「 不怕撞」,在安全方面,并不需要过度担心。 不过说实话,由于我们开的是手工制造的样车,所以车子在装配、内饰、驾驶等方面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CSG 方面也说,量产版本和现在相比会有很大改善。 而从我们所看到的一些东西来说,这辆 C2 在细节上还是有很多亮点的,比如:类肤材质的方向盘,全车 LED 灯光,电子手刹,可电动伸出的电池舱,等等。 「 颠覆」 传统造车 和普通汽车不一样的是,这辆 C2 简化了很多传统生产工艺和流程。比如,由于采用了自带颜色的纤维复合塑料,所以传统汽车制造过程中,焊接、涂装这些最重资产的流程就被巧妙的避开了。同时,C2 也可以用更少的成本来选择不同的配色方案,迎合更多的用户。 王超也对整个生产流程进行了模块化的优化,因此 C2 的生产线被缩短到 200 米。单条完整的生产线产能可以达到每分钟生产 1 辆车,效率比传统的汽车生产线提高不少。这必须是要对制造业有着深刻理解的人才能想到的最合适的解决方案。 对 C2 的定位,王超认为两类人是他的目标用户:1. 作为日常代步工具,这类人群主要包括二三线城市及农村用户,还有大城市中的部分老年人;2. 单纯用作点到点的上下班工具,通勤族。 这样的定位更明确的贴近了用户使用需求和场景,和现在的低速电动车有本质区别。用他的话来说,这种渗透是毛细血管级的。 对于最关键的销售问题,王超并不担心。由于前期的铺货量很大,成本压缩空间也很大,价格战并不是问题。这辆小车的售价大约在 1 至 2 万元,相比现在动辄三四万的低速电动车,价格优势还是很明显的。 首批 15 万辆将会由重庆力帆生产,销售也由阿里巴巴等线上渠道进行销售,之后王超在河北的开云汽车也会配合提高产能。 车子背后的逻辑 车看起来很小,但王超想做的事情却很大。在他眼里,这不仅仅是一辆微电车,更像是大号手机,甚至是移动基站。C2 承载的也不仅仅是出行的功能,还有更多商业开发的计划。 C2 初期会先向二三线城市以及农村铺货,在城市的一些产业园也会试点共享用车。在购买时,用户能够选择进行签约,类似于手机的合约机。根据不同的条件,你甚至可以免费获得车辆的使用权,只需要每天给他干一些活,例如在上下班顺路的时候,给和王超合作的快递公司当一把「 快递小哥」。 由于电池采用了可换可充的锂电池设计,因此用户可以在便利店等换电网点直接更换电池,类似于台湾的 gogoro。由于能给这些合作网点带来客源,合作形式也有更多的可能。 这些布局如果都能实现,那么 C2 很有可能会是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载体。不过实现这个模式的前提是 C2 有足够多的保有量,初期铺货我认为还是有难度。 这可能也是王超将前期 15 万辆选择和力帆合作的原因,也算是一种「 精诚合作」。 从 C2 来看,王超在用一种更轻的方式造车,这是他的优势,既懂得用互联网来运营,又了解传统汽车制造业的「 内幕」。 C2 计划在国庆节前后量产,相信不用很久你就能在路上看见这辆拉风的小车了。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同时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一个关于赛车和科技理想的故事

· Jul 16, 2015 333

这是一个关于赛车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前印地 (IndyCar) 赛车车手 Sam Schmidt。15 年前,一次严重的车祸让 Sam 大叔的第三和第四椎骨之间的骨髓遭到无可挽回的损伤。他自此终身瘫痪。 赛车手的意志远超常人。虽然下半生只能坐在轮椅上,Sam 大叔依旧创立了自己的车队和慈善基金会,生意做得是风生水起。不过总是有遗憾的。酷爱赛车的他,现在只能坐在轮椅上,看着赛车呼啸而过。 直到 2013 年,Arrow 公司的出现。 他们愿意和 Sam 的赛车队合作,一起研发一款仅仅用头部就能控制的赛车,帮助 Sam 大叔实现梦想。 他们的项目 SAM(Semi-Autonomous Motorcar),是将 2014 款 Corvette C7 Stingray 车型采用集成先进电子技术和人机界面进行了改装。一个具专业赛车手资格的四肢瘫痪驾驶者可以在专业赛道条件下,通过头部左右移动,吐气以及咬合来安全操控赛车。 技术之美 头部的左右转动控制赛车转向 Sam 大叔的帽子上嵌有 8 个红外线传感器,前挡风玻璃上安装 4 个红外线摄像机。当 Sam 左右转动头部时,摄像机可以捕捉到头部转动引起的反射光的变化(精确度达 0.1 毫米)。然后车载计算机分析得到的数据,作出指令来控制赛车向左或是向右转向。 吐气控制加速 Sam 大叔嘴巴含的是一个压力传感器,它对应的是油门。传感器能非常敏锐的捕捉到大叔吐出的气流,当大叔匀速吐气时,赛车平稳加速。当大叔猛地吐气时,赛车迅速加速。 通过咬合来刹车 要想刹车也简单,同样是嘴里的那个压力传感器。当 Sam 大叔下咬传感器时,对应的信号会传到刹车踏板,赛车安全刹车。 除了 Sam 大叔通过头部控制赛车之外,安装在车身的 GPS 每秒会进行多达 100 次的定位,当赛车偏离车道时,赛车会自动驾驶回到正常轨道。 2014 年 5 月,Sam 大叔终于重新回到了赛车场。终于他以 97 英里/小时的速度,在标志性的椭圆形赛道上驾驶了四个示范圈,成为了第 98 届印第安纳波利斯 500 大奖赛的一个合资格的驾驶者。 在印地 500 之后,他又驾驶了四圈,时速达到 107 英里/小时。Sam 成为了第一个在印第安纳波利斯站(IndyLights)高速驾驶的四肢瘫痪者,赢得了全球赞誉。 科技理想:让这个世界更美好 其实这并不仅仅是一个赛车的故事。 当身边的科技已经多到眼花缭乱的时候,我就在想,到底什么样的创新才是好的呢。 SAM 项目帮助一个残疾人拿回他曾经拥有的东西--开赛车的自由,追逐梦想的自由。这个技术未来还会帮助更多的 Sam 大叔们拿回自己的独立性,完成他们的心愿。 科技并不是为了炫酷,并不是为了装逼,并不是为了发朋友圈。让人们生活得更好,才是科技真正的意义。 希望有更多的科技能有自己的「 科技理想」,创造新的有趣的东西,让我们的社会更加美好。让每个人都能像 Sam 一样借助科技的力量,追逐自己想要的生活。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同时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美国 NRG 或推 100 千瓦直流快充

· Jul 16, 2015 333

美国 NRG 能源公司于 2011 年在德克萨斯州达拉斯公开了针对电动车的充电站网络「eVgo」,近日该公司宣布将建设更多电动车直流快速充电站,以应对未来电动车充电需求。 相比其它大多数直流快速充电站的 20 千瓦输出功率,目前 eVgo 充电站输出功率均达到或超过 44 千瓦。 NRG eVgo 负责人 Brendan Jones 在接受采访时指出,在不久的将​​来,快速充电站的输出功率将不会低于 50 千瓦。随着新的充电标准的建立以及充电技术的进步,该公司将提供 100 千瓦的直流快速充电站。 此前特斯拉已宣布将对美国和加拿大部分地区的超级充电站进行升级,使其输出功率达到 120 千瓦,从而让特斯拉电动车充电 20 分钟便能获得近 200 公里的续航里程。特斯拉首席技术官还表示,该公司计划将电动车的充电时间缩减至前所未有的 5—10 分钟。 NRG eVgo 充电站目前同时采用了日本的 CHAdeMO 充电标准以及欧美的联合充电标准 (CCS),适用的车型包括日产聆风、三菱 i-MiEV、起亚 Soul、特斯拉 Model 3 及雪佛兰 Bolt。 目前 NRG eVgo 充电站网络主要布局在市区,随着电动车续航里程提升,该公司计划将更多充电站覆盖至市区以外,从而让电动车充电更加方便。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独家」化身 Faraday Future,乐视汽车硅谷团队曝光

· Jul 16, 2015 333

今天,好几家美国媒体同时曝光了一家潜行已久的硅谷造车公司。 这家公司的名字有点模仿特斯拉,叫做 Faraday Future。Faraday,也就是法拉第,学过物理的都知道,这个人在世界上第一次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不过,他们更喜欢把自己的公司简称为「FF」。 事实上,这家公司并不是最近刚刚注册的,但是直到今天才被国外媒体曝光。2014 年,他们在加州某地成立,目前公司位于加州 Gardena 的日产研发中心附近。现有员工 200 人左右,并且在以每周 10 人的速度增长。 他们准备在 2017 年开始销售第一款车,不过,FF 目前还没确定把工厂建在哪。根据报道,他们很有可能采用的是在美国代工生产的模式,但一些主要部件可能会在其他国家生产。 在 Faraday Future 的官网上,列出了几个关于产品的关键词:环保、互联、智能、移动性(clean、connected、smart、mobility),听起来很有「 中国风味」,另外在官网上还有一张车尾的预告图,从图里能大概看出来,他们的产品外观比较前卫,可能会和溜背式 SUV 的造型类似,但是车身要更矮一些。 当然,它一定是纯电动车。关于车子所使用的电池,倒是有一些具体信息,比如,电池组可能会在 98kWh 左右,电芯或模块可以被单独替换,同样的电池组设计会被应用到全部车型里(只有容量不同)……Faraday Future 希望自己的车子在电池方面拥有比目前所有电动车都高的能量密度水平。 关于车子的性能,目前没有更多信息,同时也自动驾驶也没有被提到。 豪华团队? 国外媒体给出了一份 Faraday Future 核心团队的名单: Nick Sampson — 产品架构师,前特斯拉 Model S 的机械和底盘工程师 Richard Kim — 曾经领导过宝马 i8 和 i3 概念车的设计 Silva Hiti — 曾经负责过雪佛兰 Volt 的动力总成开发 Pontus Fontaeus — 曾经在法拉利、兰博基尼、路虎工作过的内饰设计师 Page Beermann — 外观设计师,前宝马的创意总监 Porter Harris — 负责电池方面的工作,来自 SpaceX Faraday Future 的员工主要来自通用、福特、克莱斯勒等等。另外,他们的财务总监是 David Wisnieski,在加入 Faraday Future 之前,他在观致负责财务工作。 原来这就是乐视汽车在硅谷的那个团队 这个团队构成,不免让人联想到李斌和李想的蔚来汽车,也是从全球各大车厂挖人,组建专业水平极高的研发团队。而从观致挖人这一点来看,这个公司应该有中国元素。 根据美国媒体的报道,这家公司的老板接受采访时说了一句:We’re not Tesla. But we’re not Fisker, either. We’re not fucking around. 这句话更让人觉得这家公司神秘了。一开始,我倒不觉得这家公司是第二个特斯拉,反而总是忍不住去把它和蔚来汽车做对比,比如 Faraday Future 的名字里也有「 未来」 的意思。不过当我们向蔚来汽车求证的时候,得到的是否定的答案。 假设这家公司有中国背景,那就有可能是国内造车公司的硅谷团队。除了蔚来汽车,现在有这个实力的,也就是乐视了。 那么到底是不是乐视呢?强烈的好奇心让我们又当了一次侦探。 还记得在今年一月份,乐视的蒋晓琳发过一条微博,大意是说贾跃亭正在和超级汽车团队的技术 VP 大咖开会,里面附带了几张图片。 接下来,我们又去 linkedin 看了看 Faraday Future 的团队成员都长啥样。结果就被 geekcar 破案了。 Nick Sampson,linkedin 里面显示他是 Faraday Future 的 VP,正面照片长这样: 这个发际线……不能是别人了吧。 好了,推测至此,事情终于搞明白了,至少 Faraday Future 是和乐视有关系的。至于具体是什么关系?最直接的猜测就是,Faraday Future 就是乐视超级汽车计划的硅谷团队。 所以,秘密潜行已久的超级汽车计划,终于有了实质性的消息。就在人们对乐视汽车开始慢慢「 退烧」,以为它只炒概念不做事的时候,它又重新回到了我们的视线里。 同时我们也可以推论出,在 2017 年,我们就能看到真正的乐视超级汽车了,它或许就是图片里的样子。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同时欢迎关注 … 继续阅读

如果苹果真的去做 Apple Car,会带来一辆怎样的车?

· Jul 16, 2015

(转载自好奇心日报)不管你信不信苹果真的要造车,反正汽车厂商是相信了。 最近,宝马汽车安全生产主管 Oliver Zipse 表示,宝马将对与 Google 和苹果保持开放态度,合作开发新型汽车。他还特意强调了「 我们处在一个合作共赢的时代」。 关于苹果造车最早的消息是今年 2 月。商业新闻网站 Business Insider 收到一封自称来自苹果汽车业务团队成员的电子邮件,称不少特斯拉员工跳槽到苹果,双方将发生直接竞争。 消息出来两天后,《华尔街日报》跟进披露了苹果的汽车项目,称有数百人为这个代号「 泰坦巨人」(Titan)的项目工作。这之后的消息也越来越像真的,最近 The Register 还有报道称,Apple Car 项目抽调了苹果内部太多其它部门的员工,引起了一些高管的抱怨。 但真正的重磅消息来自苹果自己。 正如此前报道所提及的,苹果未来的挑战是收入单一,基本全靠 iPhone。它需要找到下一个像 iPhone 那么大的生意,那会是什么呢? 当 Code 大会上有人这么问负责运营的苹果高级副总裁 Jeff Williams 时,他回答说:「 汽车是终极的移动设备,不是吗?」 苹果要做汽车,不少人会认为是异想天开,毕竟汽车那么大的东西,而 iPhone 才那么小。 做汽车当然很难,但很多人现在已经逐渐忘记的是,苹果当年做 iPod 同样是一件难以想象的事。乔布斯在 1990 年代末回归苹果时,这只是一个每年卖 300 万台 Mac 的小众个人电脑公司,针对的客户偏向工作群体。几后年,苹果便推出 iPod,成为一年卖掉五千万台 iPod 的大众消费电子公司。而仅去年一年,iPhone 卖了上亿部。 今天,特斯拉、Google 也都是从零制造汽车。对于手握近 2000 亿美元现金的苹果来说,造车并不是难以实现的挑战。 那么问题来了,当苹果做 Apple Car 的时候,它会做出一辆怎样的汽车呢? Apple Car 的软件和硬件都将被苹果牢牢控制,不会和宝马合作 2006 年,乔布斯在一次与苹果实习生的沟通会上谈到了他认为设计最糟糕的两个产品:手机和汽车。像是为了印证他所说的,一年后,全新设计的手机 iPhone 颠覆了整个产业,导致今天所有的智能手机都长得很像。 两个寓言中一个已经生效,那另一个呢? 要知道,在当年那次问答中,乔布斯对汽车设计的批评甚至更加激烈,他用糟糕透顶(terrible)来形容当年的汽车;并表示,如果有可能他会自己建立一家汽车公司,教教其它那些厂家怎么造出一辆对的汽车。 随着 2011 年乔布斯去世,我们不再可能看到一台由他主持制造的苹果汽车。但乔布斯颠覆汽车产业的野心却被继承下来。今年三月份,当 CNBC 的主持人询问苹果现任 CEO 库克什么是苹果未来的方向时,他提到了三个领域:健康医疗、智能家居和汽车。 而在这三个方向上苹果都有所布局,健康医疗领域有 HealthKit 和 Apple Watch;智能家居领域有 HomeKit 和 Apple TV。当然,苹果在汽车领域也推出了 CarPlay——一个车载苹果系统,宝马、菲亚福特、通用、现代、大众等诸多汽车巨头都是其合作伙伴。 不过在硬件为主的汽车产业里,苹果推出的这个智能终端并没有什么发言权。法拉利的 CarPlay 用了电阻触控屏。就像 iPhone 之前,需要配一支笔戳的那种触摸屏手机。而别家的 CarPlay 显示屏尺寸和反应速度往往也不统一。 最严重的问题是,CarPlay 并不能接触到汽车的核心数据,它只能接管导航和娱乐系统——本质上和你直接在车上架一部 iPhone 差别也不大。 苹果做软件,其它公司做硬件,在历史上有过失败的先例。CarPlay 目前的情况看上去像极了 2005 年的 Rokr。 iPhone 并不是第一个在苹果发布会上推出的手机。2005 年在旧金山的莫斯康尼中心,乔布斯同时发布了摩托罗拉 Rokr 和 iPod nano。按照约定,苹果负责 Rokr 里的音乐服务;而摩托罗拉则负责硬件和整个手机软件系统。   但是,这款融合了 iPod 的音乐手机并没有像 iPod 那样大受欢迎,无论是功能还是外观,它都太过老土,在当年的发布会上,更是被 iPod nano 抢尽了风头。苹果自己研发手机的决心也在与摩托罗拉的合作中坚定下来。最终,苹果在乔布斯的推动下独自研发出软硬一体的 iPhone,一个最初被称作有着 iPod 功能的手机。 而今天的 CarPlay 与当年 Rokr 上的 iTunes 又是多么的相似,苹果一方面需要忙于对不同汽车厂商的不同车型进行适配,以确保足够好的体验。另一方面,缺少硬件环节的支持,CarPlay 又没有办法从根本上改变用户的驾驶体验。 此外,苹果的 CarPlay 还面临来自汽车厂商自有车载系统以及 Google OAA(开放汽车联盟)的竞争,前者有宝马这种曾经投入巨资研发的 iDrive 车载系统。后者则是 … 继续阅读

韩泰的这款概念轮胎免充气,并且自带轮毂

· Jul 16, 2015 333

在过去的一百年里,汽车的里里外外都不同程度的发生着变化,包括燃油效率、舒适性与安全性等等。但是,轮胎好像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变化。 也许你会说,轮胎所用的橡胶配方一直在改变啊。但是轮胎的基础形式并没有改变:一直是用橡胶包住空气的形式。 不过韩国厂商韩泰轮胎认为,关于轮胎我们还可以做更多。前两年,他们在韩国的工厂已经在研发一种非充气式轮胎,并且还把轮胎和轮辋集成在了一起。 现在,韩泰已经完成了这种非充气式轮胎的第五代产品测试。这个被称作 iFlex 的轮胎不需要任何气体的填充,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新的环保材料(韩泰没有给出材料的具体细节)。他们把这种材料以一定的形状填充在轮胎内,用来增强胎壁的支撑力。不过他们还是把轮胎设计成了传统的形状,以更好地的提高和市面上车辆的兼容性。 韩泰对 iFlex 和传统轮胎做了一系列对比测试,其中包括耐久性,强度,稳定性等等。他们的结论是,轮胎在性能方面已经能和传统的轮胎媲美了。 韩泰并不是唯一一家在做非充气式轮胎的公司。普利司通想把轮胎做的像一个万花筒的样子,而另一家叫做「 弹性科技」 的公司也在研究一款专门用于军事车辆的无充气轮胎。(扩展阅读:《「不怕炸」的轮胎, 太任性》)虽然韩泰还没有给出这种轮胎的上市日期和具体定价,但是总有一天它会量产并且上市。不过,我们真的准备好接受这样的「 轮胎」 了吗?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同时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