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智能硬件大集合(1):酷炫的未来科技——HUD

· Jul 21, 2015

从 HUD 到行车记录仪再到后视镜,最近有不少团队都发布了自己的车载智能硬件。是时候来一波阶段性的总结了,我们从 HUD 开始。 什么是 HUD? 百科一下(已经了解的可以略过这段):HUD 全称抬头数字显示仪 (Heads Up Display),又叫平视显示系统。可以把重要的信息,映射在玻璃上,使驾驶员不必低头就能看清重要的信息,最早出现在军用战斗机。目前,一些高端豪华汽车上已经出现 HUD,也有一批后装的硬件厂商开始相关研发。 目前主流的 HUD 大多采用后装的形式。原因也简单,前装 HUD 主要还是出现在某些高端车型上,而一些中低端车型以及存量车都没有这样的配置,因此后装产品市场很大。 当然,能实现 HUD 功能的产品早就出现在了某宝上。连接 OBD 之后,就能够读取车辆的信息,显示固定的一些数据。不过这些产品功能比较单一,又不能连接手机进行功能的扩展,也就不能称为智能硬件。 要使用这些产品,你首先需要在挡风玻璃上贴一层镀膜(往车窗上贴膜你能忍?),然后利用强光把显示的数据打亮,投射到玻璃就能当做 HUD 进行使用。为了投射之后看起来是正向,正面看上去这些数据和字母都是反的。 这其实不能算是真的 HUD,最近一些手机软件也出现了这类功能(你敢把手机扔仪表台上不用吗?),挺让我费解的。 而且由于玻璃本身的厚度,还有可能出现重影,导致看不清,实际体验也不会很好。这也是我说真正的 HUD 投射必须是的虚像的原因。 这类产品本身设计大多都很不美观,完全破坏了我对 HUD 的想象(这段属于个人吐槽)。 智能 HUD 当然,我们今天要盘点的肯定不是刚才的那些伪 HUD,而是现在一些主打智能化,能够连接手机进行功能扩展的产品。 这类智能 HUD 主要有两种形式,分别是悬挂式和仪表台式,两种方式各有优劣。 悬挂式优势在于适配性强,直接安装在遮阳板上。不过缺点也明显,安装以后遮阳板功能就告别你了。当然你也可以选择后装遮阳板,但成本相对就很高了。而且当你目视前方,由于距离眼部很近,总会觉得眼前有东西挡着,还挺别扭的(不习惯戴眼镜的都知道)。 仪表台式:优势在于可视角度略低于视线的平视,对驾驶干扰较小,同时安装成本也很低。但是缺陷是,仪表台受到阳光直射的时间较长,散热问题很难解决(难倒一堆厂商),而用于成像的光机本身就是发热大户。因为仪表台的形状角度不同,可能出现适配问题。而由于挡风玻璃的角度不同,也存在空间不够的可能。 有必要普及的是,HUD 目前价格普遍较高,基本都在千元以上。最根本的原因在于采用的 DLP 光机成本很高,而光机直接影响成像效果,而成像是 HUD 的核心技术。有一些采用激光投影方案的,成本就更高了。 这类 HUD 的成像原理其实不复杂,就是利用光机把图像投射到反射膜,然后在反射到经过特殊镀膜的透明材质,形成虚像,就是人眼最后看到的图像。光机质量和成像效果成正比,当然发热也是成正比的。下面以悬挂式作为例子,原理是相同的。 由于投射的透明材质曲率及材质,目前主流的产品投射普遍在 1~2m,这和人眼的视觉最舒服的距离 2m 以上还有一些差距。同时,投射的面积也会影响到观感,既要能看清内容,又不能过度影响视线,找到这个平衡点还是很重要的。 主要有哪些? 先来看看市面上一些主流的智能 HUD 产品,包括已经发布的和对外披露尚未发布的(由于多数产品未发布上市,信息可能不全面,欢迎交流讨论)。 这类硬件产品的智能化是一个不可逆大趋势,下面这些产品可能更加能够代表未来 HUD 的发展方向。 排名不分先后。 CarPlus 主要功能:导航、微信、电话 、行车记录仪 交互方式:语音、按钮 Halo 主要功能:导航、微信、电话、音乐、行车记录仪 交互方式:手势、语音、未来可能有人眼识别 Navdy 主要功能:导航、信息、电话 交互方式:手势、语音、手机设置 Carrobot(车萝卜)主要功能:导航、微信、音乐、电话 交互方式:语音、手势 京东众筹价:999~2499 元(正在众筹)先锋 SPX-HUD100 主要功能:导航 交互方式:遥控器 已上市:网购价 3200 元左右 哈德 主要功能:导航、电话、信息 交互方式:语音、手势 京东众筹价:1598~2598 元(目前已结束众筹)HUD PLAY 主要功能:导航、来电、短信、微信 交互方式:语音、手势 由于基本上 HUD 都安装在 OBD 接口上(供电和车辆数据读取),因此显示车况车速的功能都是有的。 在系统层面,这些 HUD 基本上都是采用 Andorid 系统,然后根据 HUD 的交互进行相应的软件调整。硬件基本都是手机规格的,可以说是把手机的外壳换了一个形式。为了方便连接手机,蓝牙模块,WiFi 也都是有的。 因此,这些产品在功能上重复程度很高,基本都是以导航为核心基础,然而辅助以通信(微信、电话)和娱乐(在线音频)功能。而一些附加行车记录仪的产品例如 CarPlus、Halo 等,由于安装位置角度的问题,我认为体验并不是很好。 大家的产品逻辑相差不大,差异化更多还是表现在交互体验。目前主要的交互有三种形式,语音、收拾、按键,其中以语音较为主流。不过对于按钮和手势作为辅助的侧重点不同,显示团队对于交互逻辑的思考,具体优劣还要经过实际体验才能得出结论。 目前,先锋 HUD 已经上市了,Carrobot 和哈德也已经在京东上众筹,预计在 8 月份开始发货。其余产品都还在研发或者测试阶段,还需要我们再等待一段时间,那些一直跳票的我就不提了(没错就是 Navdy)。 市场现状 先说说为什么最近有一堆团队「 井喷式」 的发布 HUD ,原因主要有两个: 1. 市场环境影响。由于消费者逐渐开始重视车内场景的一些体验,最近一段时间整个车载硬件市场迎来了大爆发。HUD 由于技术难度高,本身研发周期就长。大家其实开始项目的时间都差不多在去年,所以会出现集中在最近发布的现象。这个跟去年的 OBD 集中发布现象很相似,只是因为 OBD 的研发时间短,所以发布的就早。 2. 引导线索的出现。最直接的就是美国发布的 Navdy ,在外观和功能上都突破了人们对车载硬件固有的想象,引发了大家对这类产品的持续关注,这其中就包括了大量的硬件创业者。 目前的 HUD,或者说是承载相同功能的车载硬件,都想要优化用户在车内的导航体验,同时满足娱乐和通信等需求。很明显,他们都是针对的是原有车机,或者手机的导航等功能体验很差进行切入,算是有着共同的「 敌人」。 考虑到目前的存量车市场,这类硬件普及程度相对很低,教育用户还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同类产品间的竞争远没有到开始的时候。现在主要还是要把前装导航等产品「 干掉」,等普及之后才会是这些硬件之间的「 火拼」。 HUD 本身的特点还是交互,能够在不影响驾驶视线的情况下,完成一些车内必要的操作,这一点就是先天的优势。所以,我认为 … 继续阅读

为了无人驾驶,有人专门建了一座小镇

· Jul 21, 2015

在十字路口,司机担心碰瓷的老大爷,过马路的行人左顾右盼担心被车刮倒。有没有这样一个地方,所有的车都遵守交通规则,主动避让行人,司机也不用担心碰瓷问题?在美国密歇根的「Mcity 车辆试验场」你就可以切身体验到这样的高度文明社会,因为车里根本没司机! 就在昨天,Mcity 无人驾驶车辆试验场正式宣布开门营业,当地政府官员想要与硅谷抗衡,带来更多的无人驾驶汽车技术方面的就业机会,于是,这么一个试车场就诞生了。 Mcity 试验场是世界上第一座专门为无人驾驶汽车打造的试验场地,投入约 650 万美元,由高校、当地政府和 48 家相关汽车企业共同打造。前文说「开张营业」是因为,Mcity 目前是商业化运营,同时可容纳两家公司进行测试,在当天,有不少公司就拿出自己的产品来进行测试。 在这些公司中,本田展示了行人自动侦测系统,告知司机未发现的行人并有自动刹停功能;德尔福展示了能够依靠摄像头来判断司机注意力是否在道路上;一位密歇根大学的教授进行了 3D 打印的无人驾驶电动车测试。 为了更逼真地模拟出实际驾驶中的道路状况,Mcity 试验场的设计干脆就是一座真实的小镇,至于里面的小镇居民,就只能让工作人员自己扮演了。Mcity 可以让研究人员对车辆的无人驾驶性能做最详尽的测试,详尽到什么地步?举例来说,有的地方的路标被熊孩子涂鸦了,会影响无人驾驶车辆的识别功能,这一细节也会在 Mcity 中展现。 Mcity 占地约 13 公顷,拥有 8 公里的行车道,想要走完这 8 公里的路程,对于无人驾驶汽车来说不是那么容易。Mcity 的设计尽可能地包含了在真实环境中所有的状况,有交叉口、红绿灯、路牌、路边便道和长椅、模拟的建筑,甚至还有模拟的建筑工地。同时,主要的道路包括 304 米的直道,2 车道、3 车道、4 车道路况,转盘和隧道等等。 Mcity 项目的负责人 Jim Sayer 表示,「我们需要一个与真实环境一模一样的测试场地来重复地进行测试,在过去,我们很难找到一个路口来反复地进行测试,经常有公司在模拟的环境下进行试验,但是没有路牌标识。Mcity 试验场是第一个能够进行反复测试的真实场地。」这个无人驾驶城市的运营方叫做「MTC」,这个组织是由政府、高校和相关汽车厂商共同成立的。在 MTC 的创始成员中,有德尔福、通用、本田、丰田、高通等这样技术领先的公司。同时,还有一种是「 附属会员」,需要花钱入会,3 年 15 万美金。在这个名单中,我们发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就是「Changan Automobile」,长安汽车。这也是 MTC 组织里的唯一一个中国公司。让人误以为在无人驾驶方面「 默默无闻」 的长安,没想到也这么会玩。 在未来,这些公司将会受邀共同参加一些相关的技术活动。 前几天,谷歌的自动驾驶车又发生了事故,虽然是在等红灯的时候无辜地被后车追尾,但也让人捏了一把汗。现在,越来越多的无人驾驶和自动驾驶车辆开始路试,如果想让相关技术健康发展,甚至尽快商品化,各大公司就必须要解决在路试过程中的安全问题,Mcity 这样的地方或许会越来越「 供不应求」。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同时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海拉开发下一代充电器 充电效率或达 97%

· Jul 21, 2015 333

(图片来源网络,题图无关)近日,海拉与凯特林大学达成合作,双方将共同开发下一代电动车充电技术——Level-2 充电器。 目前市面上的 Level-2 充电器大多采用三阶段充电设计,即第一阶段「 恒流」,交流电电压转换为 400 伏直流电;第二阶段「 恒压」,反过来再将直流电转换为高频交流电并传至变压器;第三阶段「 浮充」,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对电池进行充电。 凯特林大学研究人员做出了以下假设:上述三个阶段中,每个阶段能造成 2%的电量损耗,那么整个过程中的充电效率大约为 94%。对于这个结果,研究人员显然还不太满意。 Kevin Bai 博士指出,同海拉合作开发的下一代充电器将采用两阶段充电设计,可以让充电效率进一步提升至 97%。 据悉,新一代充电技术将采用氮化镓器件,从而使充电器转换频率较普通充电器提升近一倍。 此外,其体积更小、重量更轻,是电动车充电的理想选择。 Kevin Bai 还表示,新型充电器原型项目预计将于 10 月份完成,目前已向美国专利商标局申请与之相关的部分专利。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GeekCar Daily」07.21:特斯拉 Model X 下月交付

· Jul 21, 2015 333

1. 特斯拉 Model X 将在 8~9 月份开始交车。 酝酿了好久的特斯拉 Model X 终于要上市了,这辆带着鸥翼门的酷炫 SUV,官方预计会在今年的 8~9 月份陆续交车。当然我说的是美国,你问国内?土豪你还是等明年吧~ 特斯拉也正在为 Model 3 研发全新标准电池。这款预计在 2017 年发布的新车型,预计会搭载全新的圆筒形电池,目前是特斯拉正在和松下进行联合研发,尺寸比现在的 18650 大一圈。电池,还是大的好啊~ 2. 两轮电动车凌云获得千万美元级 A 轮融资。 这个四人团队将在明年四月份发布他们的首款产品。如果路上都是两轮电动汽车,是不是就没那么堵了。 3. 别克在美国推行 24 小时的试车服务。 为了刺激销售(讲情怀),在菲尼克斯,用户可以随时试驾别克的相关车型,这个活动预计持续 90 天。或许当你加班结束之后,就可以去找辆别克试驾回家了~ 4. 丰田 Tacoma 标配 GoPro 底座。 在明年发布的 Tacoma 车型中,将会标配 GoPro 底座,将会在安装在后视镜的后方。这你让那些做行车记录仪的企业怎么办啊。 5. 谷歌无人车发生事故,首次出现人员受伤事故。 谷歌官方宣称是对方司机不小心撞上了无人车的尾部。我觉得也可能是想要碰瓷骗保费的吧,毕竟谷歌为这些无人车都投下了巨额保费(发家致富新路子)。 6. 奥迪开发新型无线充电系统。 与传统感应式无线充电不同的是,车辆开到送电器上方,送电线圈就会自动升起。可能离得越近充电就越快吧~ 7. 斯坦福大学和奥迪合作开发自动驾驶算法(又是奥迪)。 黑科技的学校和黑科技的企业又合作了。双方联合研发的自动驾驶算法,能够进行每秒钟 200 次的数据交换。如果你觉得抽象的话,你可以这么理解:通过这项算法,奥迪的自动驾驶技术在赛道上已经超过了很多赛车手。 8. 密歇根大学发布调查,多数人不信任无人驾驶。 密歇根大学交通运输研究所在最近的一项调查中,在调查了 505 人之后,发现将近一半的人不信任无人驾驶,而更愿意自己开车。我觉的根本原因还是因为自动驾驶落地程度还不够,可能当他们享受到在车内解放双手的快感时,就不会这么觉得了。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同时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特斯拉确认 未来 4 年将推出一款全新跑车

· Jul 21, 2015 333

特斯拉 CEO 伊隆·马斯克在上周五电话会议上已确认,这家公司将在未来四年时间推出一款全新跑车,这款汽车将搭载全新的平台,而不是对 2008 年时推出的 Roadster Tesla 的升级。 特斯拉表示,其全新入门级 Model 3 将提供多个车身风格,其中包括桥车,跨界 SUV,因此我们也可能看到跑车。 2011 年,特斯拉停产了 Roadster。特斯拉第一款车 Roadster 是在 Lotus 公司的 Elise 跑车基础上开发。后来,特斯拉公司将主要精力放在了更为主流的 Model S。现在 Roadster 将搭载全新平台再次回归。不过,在安全监管方面,Lotus 公司还无法在美国出售 Elise。 跑车并非特斯拉销量最高的车型,取而代之的是,它只能充当一种「 光环」 放在展示厅中供消费者展览。 事实上,特斯拉公司已经为 Model S 推出了 Ludicrous Mode 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可以用 2.9 秒加速至每小时 100 公里。因此,新款 Roadster 如果加入这种模式将给我们带来无限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