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车里到底需要几块屏幕?
前两天,Geekcar 的粉丝群里,名字叫 Mathslaw 的哥们儿抛出一个问题:「 在车内交互方面,「 一屏化」 与「 多屏化」 到底哪个是趋势? 然后,就引发了大家的热烈讨论,于是我们决定好好聊聊这话题。 什么是多屏融合?什么又是多屏化? 所谓「 多屏融合」,就是把车内的仪表盘、导航、多媒体功能等内容的显示设计在一个屏幕上,一个屏幕承担多种信息的显示功能。 目前多屏融合的设计理念已经体现在量产车中,比如标志 308S,它的空调信息显示集成在中控台屏幕上,调节也通过屏幕旁边的触摸按钮实现;奥迪新 TT 的多屏融合概念更为典型,取消了中控台屏幕,所有信息都通过仪表盘屏幕显示,而且空调信息显示屏集成在了空调调节旋钮上。 与之相反的就是多屏化,多屏化的概念就是把信息显示分布在不同的屏幕,屏幕的功能单一,各自为营。 本田思域将转速表与仪表盘剥离开来独自显示,加上仪表盘和中控台屏幕,车内有三个屏幕;奥迪的 Prologue 概念车将多屏化设计也做到了极致,仪表盘、中控、中控下、副驾驶、顶灯位置都设计成了屏幕。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用车习惯,不管是一屏还是多屏,都有不少的「 忠实拥趸」。 那么问题来了,屏幕到底应该多还是少? 这得从屏幕的功用说起,目前屏幕的作用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显示司机所需信息,另一类是通过屏幕的触摸功能来调节车内各种设备(比如收音机、空调、音乐等)。总之,屏幕在车内是作为「 人机交互」 的媒介存在的,让人和车之间交流信息。随着造车水平越来越高,现在消费者需求也越来越多,一些设计更多是为了吸引消费者,提升档次,说白了就是在「 人机交互」 之外还有「 面子」 上的因素。 我们在这里只讨论屏幕的「 人机交互」 属性。一屏好还是多屏好,其实取决于人机交互的设计原则。 对于汽车来说,安全是第一位的,汽车人机交互也应该追求安全,不能因为交互系统的设计影响到行车安全。其次就是操作方便,显示直观,司机在驾驶过程中注意力大部分放在路上,复杂的操作和显示只会影响驾驶。从这两个原则来看,问题的答案好像很显而易见。 不能忽视的 HUD 在多屏融合与多屏化这两个概念中,有一个很特殊的东西需要提一下,就是 HUD,这是会影响未来两者的走向的东西。(Geekcar 已经对一系列的后装 HUD 产品 进行了介绍)HUD 技术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面临诸多困难。随着技术的发展,HUD 的显示效果会更加自然、更符合人的用眼习惯,将来或许会担任仪表盘的职能。同时伴随着语音识别技术的发展,人只需动动嘴就可以控制车内设备,更多的控制功能会融合在一个屏幕上。 前装 HUD 产品一般都可以提供车辆信息显示、导航指引、多媒体以及通讯功能,这基本可以满足驾驶员「 信息获取」 的需求。而至于那些后装产品,也就是所谓的智能 HUD,除了提供信息显示之外,还提供了「 交互」 的功能。先不管语音、手势这样的交互方式是否靠谱,至少从趋势上来说,它抢了很多触摸屏的「 戏」。 回到我们的问题,从亲民车型到高端车型,多屏融合设计和多屏化设计都有,但哪个才是未来的趋势? 个人看来,未来车内屏幕数量将会逐渐减少,而当 HUD 技术成熟后,它的重要性会逐步显现,同时,人与屏幕的接触也将减少,屏幕主要还是显示信息,车内人员更多地通过语音来控制车内设备。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目前市面大多数车型还是仪表盘+中控显示屏的搭配,并且加入了越来越多的娱乐功能。这就面临着一个问题,就是厂商如何引导消费者来适应屏幕融合的设计。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对于大部分车型来说,仪表盘+中控显示屏依然是经典搭配,并且是厂商保守的策略。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同时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这家解决了车内社交的公司,又打起了后备箱的主意
一家做车内语音和路况硬件的公司做起了同城货运。相信你看到这句话的时候会和我一样,觉得有些不搭边。不过,看完这篇文章,你可能就不会这么想了。 这家叫做上海语镜汽车的公司,之前做了一套叫做 WeMe 的智能车载语音系统,主要满足用户开车时的社交需求,还能够实时上传数据,利用用户的力量,将路况等信息进行实时分享。 而今天他们今天发布的产品,叫做帮忙拉,号称滴滴快的货运版。 怎么帮忙拉? 既然号称滴滴快的货运版,我们通过这个词很容易可以明白,帮忙拉的产品逻辑在某些层面上,和滴滴快的模式有些类似。不过,客运和货运在本质上的区别,导致落在产品层面时,还是有些差别。 帮忙拉要解决的,其实是把在路上跑的车的后备箱利用起来,在顺路的情况下把东西捎过去。要这么做,最基础的属性就是顺路,即不给交通增加额外负担,这一点其实和拼车很类似。当然,出租车等运营车辆也是合适的运输载体。 先来看整个使用流程。 货主首先用 App 下单,然后等车主来运走货主、货物送达、确认收货、付款、最后评价。在主要流程上,两个产品其实很像。 帮忙拉想要从一些急需速运的产品入手,例如生鲜等产品来切入市场。 在帮忙拉的产品逻辑中,他们将产品的大小定义成了大、中、小三个尺寸。这其实挺不直观的,货物形状和大小其实不能完全划等号(例如细长条状物体)。 帮忙拉目前的收费模式比较简单,主要有三种选项:1 小时内 50 元、2 小时内 40 元、3 小时内 30 元。 如果超时送达,则每半个小时减少 10%的费用,但是车主会有保底 10 元的收入,这个是由帮忙拉进行进行补贴的。 当费用被扣完之后,车主就会被记一次警告,累计三次封号一个月;累计十次则永久封号。如果 24 小时以后,订单仍然没有完成,则双方各记一个严重警告(等于三次警告、直接封号一个月)。 这算是对于车主货主双方的一个监督措施。但是如果遇到一些突发情况,其实完全可以处理的更有弹性一些,这样简单粗暴的方式显得有些不够人性化。 货主在发货之前,可以选择只让微密认证车主接单,这类车主本身就是微密用户,除了基本的身份信息、车辆信息认证之外,还有利用微密硬件进行的轨迹认证。 目前在全国范围内,WeMe 的用户数达到了 20 万。在帮忙拉的产品逻辑中,这类车主属于核心的运输群体。在推广初期,如果这些人都能够利用起来,确实是不小的基数。这也是帮忙拉的先天优势,两个产品很好的结合了起来。 但是区分车主的行为,难免让我觉得有些绑架用户(不用 WeMe 就不值得信任了么)。货主在选择车主的时候,会优先选择认证车主,这样会影响其他车主的积极性,其实不利于推广。 产品还有些「 粗糙」 但是对于货运,如何保证用户的货物安全到达是才最根本的问题,这首先需要严谨的管理逻辑和完善车主货主的信用认证。 对于运输途中货物安全的保障,帮忙拉是这么做的。订单开始之后,App 会生成一个验证码。车主将货物送到之后,将收货人的验证码输入到 App 里,才能完成整个流程。 但这样的措施显然还是不够完善。路途中如果出现货物损坏的情况,帮忙拉目前还没有一套完整妥善的流程,更多的还是依靠双方的协商。怎样让用户放心的将货物通过帮忙拉来进行运输,这应该是他们目前急需解决的最大的一个问题。 同时,对于费用的计算,帮忙拉目前的规则是有些问题的。只按时间计费,对于路程远近却没有一个规则,这显然有些不够全面。 而且如果车主刚好能帮货主把货物 1 小时内送到,而货主却选择的是 3 小时内送达。这样很容易会让车主觉得有些「 吃亏」,这时候其实就需要平台进行一些鼓励用户的行为了(例如补差价)。 任何产品初期的推广,其实都是需要进行用户教育的。在目前的情况下,就是用补贴来吸引用户。在帮忙拉上,我看到的更多的是一些生硬的规则,有些规则甚至有些简单粗暴。想要用户多,补贴不能少啊。 巨头进入之前的机会 在发布会上,帮忙拉的产品负责人王旭东也谈到类似滴滴快的这样的巨头,也计划进入同城货运的事实。不过,他认为目前滴滴快的这样的巨头,都还在专车战场厮杀,暂时无法投入太大精力进来,这刚好是帮忙拉最好的发展机会。 对于这个观点,我是认同的。毕竟上半年的拼车市场,就是类似这样一个局面。不过,在巨头进入市场之前,帮忙拉还是要首先提升产品的体验,从而迅速推广并且增加用户基数,这真的不容易。 这次帮忙拉选择在河北邯郸进行产品首发,一开始我其实觉得挺诧异的。互联网思维的产品,你至少选在北上广发布啊~不过,当我在邯郸的出租车上,司机轻易听出我们正在讨论的 WeMe,并且讲的头头是道(经常在路上看见),这样的普及率也让我的疑问解开了。 在今天发布会之后,帮忙拉正式会开始运营。目前已经有不少主打货运 O2O 的企业完成了融资,进入这个市场了。互联网货运市场的「 血拼」,看来是要开始了。帮忙拉的优化空间很大,但是留给他们的时间不多了。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同时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人生从此自带 BGM,感觉自己棒棒哒——Sound Band 声波耳塞
什么是【酷玩儿】: 当我们想让交通生活变得更美好的时候,我们发现无法仅仅寄希望于庞大的汽车公司。Geek 精神从来不是坐等生活变得更加美好,所以我们必须做点什么,比如,在这里给你推荐有趣的、好玩的、任何和交通有关的产品。 免责声明:看完之后心里长草、钱包变空,我们概不负责。 扯闲篇: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用了 5 年的时间,才让大家慢慢脱离安全带插扣,也开始不再用水壶带欺骗警察了。大约用了 3 年的时间,大家开始了解儿童安全座椅的重要性,不再由坐副驾驶的人抱着孩子了。但是对于骑车(尤其是摩托或者电动车)需要戴头盔这件事,我相信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包括本人,自从骑上电动车我就打算买个酷酷的头盔,但是有个问题始终阻碍着我——戴了头盔没法带耳机。这件事并不是矫情,因为骑车人也需要打电话,尤其是一些业务犬们,你可能就得这样: 这样: 或者这样: 就算可以选择一款半盔,在这种密集车流中听不见其他声音,这是件多可怕的事儿。我也知道,这都是借口,还好有 Geek 们帮我们解决。 酷玩儿: Sound Band 帮我们设计了一款戴上头盔也可以接电话,还能时刻听到周围声音的耳机。这款耳机采用了原来军工上使用的骨传导技术,使声音不通过空气振动传递到耳膜,而是通过颅骨直接刺激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请脑补贝多芬口咬木棍顶在钢琴上谱曲的画面)。 这样一来,双耳处于开放状态,随时能听到外接传来的各种提示音。它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能够很好地贴合用户耳朵,即使戴久了也不会感到难受。两个发音传感器中间部分是一个银色的控制盒,用户可以通过这一盒子控制音量以及开关耳机等。 Sound Band 有两个类似耳挂的东西,在耳挂与耳机线连接的部分就是 Sound Band 的表面声波发音器。现在市面上能见到一部分骨传导耳机,但由于设计原理的限制,它们都必须对头部有一定的压力,才可能将声波传到头骨,所以产生一些压迫感是无法避免的。而这款耳机最大的好处,是通过外耳廓直接将震动传至听神经,使声音更加清晰。内置的 MaxxBass®技术,还能让低音更加强劲。由于采用蓝牙技术,所以它可以支持 iPhone、Android 等支持蓝牙技术的设备。 有话说: 从此以后,你的生活里到处都充斥着 BGM,而且再也不会让快餐店点餐阿姨讨厌了!也不会因为听歌入迷错过报站!连游泳都不那么枯燥了!总之,终于可以音乐和人生两不误! 怎么买: 在 kickstarter 上的众筹已经结束,官方网站正在升级改造。189 刀,确实有点贵了。不过看视频里城里人的玩儿法,通过一个塑料桶还可以当做音响用!想想也是挺值的···不过,钱包从此可能又要灰暗了···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同时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GeekCar Daily」07.24:滴滴又被约谈了,Uber 开始在国外卖小米
1. 滴滴又被相关部门约谈 昨天,北京市运输管理局、执法总队、发改委、工商局等 8 部门约谈滴滴快的、优步等专车平台,并指出专车平台利用私家车、租赁车辆从事运营服务涉嫌非法运营、逃漏税、违规发垃圾短信、垃圾广告等 4 大「 罪状」。 滴滴连续两个月被相关部门叫去喝茶,已经成了家常便饭,未来专车平台如何发展,很大程度上还得看主管部门的脸色。 2.Uber 开始卖小米了 据路透社报道,Uber 昨日表示,将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为买家配送小米最新旗舰手机——小米 Note。此次与小米的合作显示出 Uber 向当日送达业务扩张的野心。 作为与小米在东南亚合作的一部分,Uber 用户将能够在 7 月 27 日通过 Uber 应用购买到新款小米 Note,比该手机在小米网站上开始销售提前了一天。此次手机购买将通过用户的 Uber 账户进行付费,随后不久将配送到用户指定地点。 3. 国家开始鼓励大家买柴油车了 近日,在工信部《中国制造 2025》详解版中,明确提出了「 推动柴油发动机在乘用车上的应用」。目前我国柴油乘用车销售占比 0.3%左右,远低于欧洲国家的 50%以上,韩国的 40%。当然,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但柴油机本身也具有很多优点,省油,扭矩大。 至于传统观念中的柴油机颗粒物排放和震动感,已经和现在的汽油机没有太大区别。 4. 北汽开始涉足光伏发电领域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与华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四川雄飞集团联合签署合作协议,正式启动了北京汽车厂区光伏资源开发项目。此次合作内容旨在利用北京汽车在全国的汽车工厂厂房和停车场等硬件设施开发光伏发电项目。项目中约 6000kW 的首期建设将在近期实现投产,预计投入运营后,北京汽车将成为目前国内光伏发电用以生产制造规模最大的企业。 北汽没能成为国产品牌汽车业内老大,开始玩起了光伏发电。 5.A3 Sportback e-tron 今日上市 进口奥迪将于今天在北京举办 A3 Sportback e-tron 的上市仪式,此款车型在欧洲售价为 3.79 万欧元,约合人民币 31 万元。搭载和普通版 A3 相同的 1.4TFSI 发动机,同时外加了一台插电式混合系统,两者综合最大功率可以达到 204 马力。该车在纯电动模式下可以行驶 50 公里,百公里平均油耗 1.5 升,0-100kM/h 加速时间为 7.53 秒。 对于这辆奥迪打造的精品欧洲小车,人们更加关注它在中国的售价。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同时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面对欧洲监管阻力,优步态度强硬
伦敦——叫车公司优步 (Uber) 与欧洲政策制定者之间的对峙一直持续,现在它也不会退让。 周一,优步欧洲政策负责人马克·麦克甘恩 (Mark MacGann) 对外界传达了以上的态度。他强调,该公司会继续通过法律途径,与试图禁止该公司部分服务的国家对抗。 「 如果我们认为政府的决定违反了欧洲法律,那我们当然必须要想,下一步该怎么做,」 麦克甘恩周一在被问及未来的司法行动时,对记者这样说。「 有些国家的法规是几十年前制定的,那时我们兜里都还没有装着智能手机。」 麦克甘恩发表此番言论几天前,涉及该公司的低价叫车服务 UberPop 的一宗诉讼被提交至欧洲的最高法院欧洲法院 (European Court of Justice)。这场正在审理的诉讼,或许能扫除在欧洲地区困扰优步业务的一些不确定的法律因素。 虽然至少在未来的 18 个月内,法官都不会对这起诉讼做出判决,但它可能会为 28 个欧盟成员国里 UberPop 是否合法,提供一个涵盖整个欧洲的裁决——这个裁决有可能推翻几个国家和城市对于该服务的禁令。该案是上周由一个西班牙法官提交到欧洲法院的。 优步使驾驶员与潜在客户可以通过智能手机应用互相联系,该公司在许多欧盟国家都面临一些监管方面的障碍。 今年 6 月底,法国出租车司机针对 UberPop 的兴起,在许多城市发起了暴力抗议。优步公司后来同意暂停该项服务。 欧洲其他城市和国家的政府,如荷兰、德国、西班牙等一些国家,禁止了优步的一些服务,认为优步对出租车司机构成了不公平的竞争。 世界上许多政策制定者,也对当前估值 400 亿美元的优步持负面看法。最近,纽约政府提出,对于允许上路的优步车数量设置上限,以减轻交通拥堵状况。 除了等待欧洲法院的裁决,优步还就法国、德国、西班牙政府对其低价服务颁布的禁令发起了诉讼。该公司也要求欧盟行政机构欧盟委员会 (European Commission),就成员国政府是否有权禁止其业务发表意见。 麦克甘恩周一告诉记者,对于试图打压优步业务的政府,公司会考虑进一步采取法律行动。 「 在欧洲各地,官方使用过时的规定压制竞争,」 麦克甘恩说。「 优步完全支持监管,但监管规则需要建立在让消费者和司机受益的基础上,而非现有的出租车公司。」【转自 NYT 中国】同时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滴滴优步被北京 8 部门约谈:涉违法组织客运经营
滴滴快的又被约谈了,又被约谈了,又被约谈了!当然 Uber 也是被约谈对象。 事情就是这样,被约谈已经成了滴滴快的、Uber 的例行事宜。 昨天,「 滴滴快的」 和「 优步」 因涉嫌违法组织客运经营再被约谈,市交通委等 8 部门要求起停止发商业短信。 北京作为特大型城市,公交优先是城市交通发展的根本战略。出租汽车对道路资源的占用是普通车辆的 10 倍,只能作为交通方式的一种补充,需控制其总体比例。 近一时期各种网络「 专车」、「 快车」 等上线,并通过对司机和乘客双向补贴,虽然满足了部分市民的个性化出行需求,但给城市交通也带来了冲击,导致道路交通拥堵情况有所加剧。而且在北京从事「 专车」、「 快车」 运营的平台、车辆、驾驶员不具备相应经营资质,缺乏有效的服务监管,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市交通执法总队共查处非法运营私家车、租赁车 2147 辆,涉及滴滴「 专车」 平台从事非法运营车 1211 辆,涉及优步平台 170 辆。 今天,市交通委运输管理局、市交通执法总队、市公安局公交保卫总队、市发改委、市工商局、市国税局、市通信管理局、市网信办等 8 个部门共同约谈「 滴滴快的」、「 优步」 平台负责人,明确指出其组织私家车、租赁车从事客运服务的行为,涉嫌违法组织客运经营、逃漏税、违规发送商业性短信息 (垃圾短信) 和发布广告等。各部门要求其停止发送商业性短信息 (垃圾短信) 等行为并限期整改,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相关规定,依法合规经营。 「 滴滴快的」、「 优步」 负责人表示,将按照相关部门的要求进行自查整改,开展合法业务,接受政府部门的日常监管。 记者从市交通部门获悉,北京市将积极推进出租车行业改革发展,支持「 互联网+」 与交通运输的创新融合,提升出租车行业服务质量,促进并规范互联网平台依法合规运营,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多个性化服务。相关的措施正在加紧研究制定中。【转自法制晚报】同时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你的骑行装备这么装逼,你妈知道吗?
最近自行车老火了! 「 发电花鼓」、「 芯片」、「 联网」、「 智能」 等关键词一个一个蹦出来——互联网圈造车的人都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称今年是「 新自行车元年」。 其实骑行的人从没有放弃过逼格,所以有了各式各样的骑行装备。 Cardo BK-1 自行车娱乐通讯系统 我们可以把它理解成一个相对智能的对讲机,骑行者可以直接按下上面的按钮,然后就可以和附近 500 米范围内的其他 BK-1 用户进行互联通话。这意味着在玩山路骑行时,你完全不必担心会因视线遮挡和骑友们「 失联」。而支持降噪功能的麦克风扬声器,也能确保通话质量。内置电池可以实现 7 小时以上的通话,而 IP67 级的防护能力,也注定了它不怕山雨和沙尘。 Garmin Edge1000 自行车骑行码表 这就是专门为骑行爱好者开发的行车记录仪,3 英寸的屏幕上可以显示专为自行车优化过的内置地图,导航能力自然更为出众。它还兼容了 Di2 电子变速系统,可以显示对应的档位。此外还能无线连接佳明出品的 Virb 运动摄像机、心率计、踏频计,拓展能力还是很棒的。除了导航之外,它还可以显示当前的速度、平均速度,或者是圈速。 LifeBEAM’s SMART 智能监测头盔 除了专业的骑手,极少有朋友愿意在胸口绑一台检测仪来测量心率,特别是在汗流浃背的时候。LifeBEAM’s 公司的一对设计师就突发奇想,利用公司的航空航天技术,把这个工作转移到了头盔上。它采用了安装在头盔前方内部的耐汗光传感器,可以精准探测到佩戴者的脉搏,并把数据传输到后方的处理单元中,而这套设备只会给头盔增重约 50 克重量。 Polar CS500+骑行心率表 Polar 给这个心率表标配了速度传感器和踏频传感器,这两个数据是大部分骑行者最为关心的。比起前款 CS500,这台设备有了小幅提升。超大尺寸的用户自定义屏幕,可以将数据呈现得更为清晰明确。而 W.I.N.D. 技术的加入,也能确保诸多数据的传输更为精准,不被干扰。除了对个人体能的测量外,它还可以检测记录外部环境变化,譬如海拔高度和气压。 Recon Jet 运动智能眼镜 在发布之初我们就已经知道,Recon Jet 是一款和谷歌眼镜比较接近的可穿戴设备。而它的不同之处在于,这款眼镜主要是面对诸多运动爱好者提供的,比如滑雪、跳伞和自行车。更大的镜片设计让它可以起到护目镜的作用,同时可以显示更多和运动相关的信息。在配备了 GPS 模块后,它可以在你面前呈现出天气、高度、时间等信息,其显示效果就像是从 1.5 米远处看一块 14 英寸的屏幕。 VANMOOF Electrified 智能通勤自行车 首先那复古到极点的造型,就可以帮它揽到一大批粉丝。但实际上,这台自行车的定位却相当智能,它是全球第一台自带 GPS 定位功能的自行车。除了 GPS 导航系统,智能动力控制系统外,横梁的最前端还有一个固定的照明手电。而贴心的助力系统利用一台 250 瓦的前置电机,可以实现最大等效于骑行者 80%的踩踏力度,这意味着你只需施两成力,就可以骑着它出发了。【转自联合早报,略有改动】 同时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