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便又快捷,德国将建自行车高速公路
在高速上骑自行车?这句话听起来就有一点扯,这不得累死么。不过,最近德国就计划在慕尼黑建设一个自行车高速公路网,让自行车也能上高速。 慕尼黑正计划把他们的高速公路系统延伸出来一部分,专门给自行车使用。这个听上去叼叼的计划希望在现有的供汽车通行的高速公路旁,再开辟出一条 13 英尺宽(3.96 米)的自行车快速路。这样一来,自行车骑行者们的出行可以更加高效。 慕尼黑政府也希望通过这种方式,鼓励大家多选择汽车之外的出行方式。 制定这个计划的原因也很简单,慕尼黑的出行高峰时间交通拥堵状况太过严重,城市的公共交通也已经处于接近饱和的状态了,自行车出行可以简单高效的缓解公共交通压力。 建好自行车快速路以后,因为没有了一个个迫使减速的路口和时刻有可能挡在前面的行人,骑行者的平均速度会明显提升,可以达到 20km/h。 也许从郊区到市中心骑行一个小时会显得稍微有点久,但是想到自行车更加环保、出行效率高并且对健康有益等优点,多花一点时间也没什么了(然而我并不是这么想的啊)。 其实自行车公路交通网计划最近非常流行,很多国家都开始规划相关的项目了。例如荷兰的「 长途骑行」 项目就是依据城市出行的实验结果规划的城市自行车专用车道项目,伦敦目前也正在规划类似的自行车专用车道。 不过,这个自行车快速路计划还没有最终确定下来,政府还在对这个项目的可行性进行调研。毕竟这要花掉一大笔费用,当地媒体预计每英里花费一百七十万美元。 自行车快速路计划的发起者 Kastrup 对此却很乐观。虽然这个计划确实有可能被搁置,但是他认为慕尼黑人口稠密,那些空地即使不用来建造自行车快速路,也会被其他的项目占用。所以,他也希望政府能够给除了汽车以外的交通工具一些空间。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同时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HERE 出售之后,高精度地图的竞争才刚开始
这是一篇关于 HERE 地图的「 流水账」。 终于卖出去了 在昨天,诺基亚官方终于宣布,德系三强最终收购 HERE 地图,收购价格大约为 28 亿欧元,整个交易大约会在明年一季度完成,诺基亚将从中获得约 25 亿欧元。 从四月份诺基亚宣布将要出售 HERE 地图业务,到八月初正式宣布出售,这四个月的时间内,诺基亚和 HERE 不断考验着那些心系最终结局的人(这当中也包括各种预测之后,被疯狂打脸的媒体老师们)。 诺基亚卖 HERE 的原因其实我们已经分析过了,不外乎这么几个:1. 需要现金买阿尔卡特朗讯(转型做电信设备运营商);2. 没有互联网行业运营思维(智能机时代的手机业务就是这么死的);3. 与其赔钱倒不如出手止损(没有手机业务盈利支撑)。 这期间不断有人加入或者退出竞购,这其中我们感受最深刻、直接的应该就是四维图新。从五月份停牌宣布竞购,到一个月后复牌,宣布退出,这直接导致了四维股价大跌,元气到现在都没有恢复。 前后主要有以下四个团队宣布过参与竞购: 1.Uber、百度和欧洲私募股权投资 Apax Partners 2. 腾讯、四维图新和瑞典私募基金 EQT Partners AB 3. 德系车厂,包括奥迪、宝马、戴姆勒 4. 微软和私募基金 Silver Lake Management 、Hellman &Friedman、Thoma Bravo 最终结果表明,诺基亚并没有选择出价更高(可能达到 40 亿美元)的一方,而最终选择了「 仅仅」 出价约 31 亿美元的德系三强。 这样选择的原因其实也简单,对于 HERE 来说,除了维持现有业务,例如车载导航、手机 App 、地图数据提供商之外,未来一大趋势就是需要高精度地图的自动驾驶或无人驾驶。 而车厂在这些竞争者中,业务贴合程度应该算是最高的。而且为了不在之后不断加剧的无人驾驶技术竞争中落后,投入大量资金发展相关地图技术是必然的。所以将 HERE 卖给车厂应该是道路最「 光明」 的选择。 出售之后 对于双方来说,将 HERE 出售之后的诺基亚可以算是彻底完成转型,将手头业务整合完成,成为世界最大的移动网络设备供应商。 HERE 则并不会作为一个部门被并入任何车厂,而是会继续以「 独立身份」 运营,所有之前的业务(包括面向 C 端的手机 App 业务)还是保持现状。这次并购并不会对普通消费者产生直接的影响。 反倒是涉及无人驾驶相关的高精度地图,会成为车厂加大力度投入研发的关键领域。毕竟,都要做无人驾驶,保持核心技术的领先地位是必须的。 无论是原有业务,还是代表未来趋势的无人驾驶高精度地图, HERE 最直接的竞争对手就是 TomTom。 之前双方都处于一个相对独立客观的位置,但收购之后情况却发生了改变,这一点可能会影响 HERE 的业务扩展,可以说是有利有弊。 原因也简单,虽然德系三强乐于将 HERE 地图开放给别的车厂使用,欢迎车企持股。但是 HERE 背后一旦出现直接的利益相关方,肯定会让其余车厂有所保留,毕竟地图和车的深度结合,车厂对于数据安全会很敏感。 反倒是作为比较「 独立、客观、第三方」 的 TomTom ,有机会给其余企业,包括传统车厂以及类似于 Apple、Uber 等科技公司提供无人驾驶相关的地图数据服务。 因此,全球范围内的无人驾驶领域,在未来一段时间可能会出现比较明显的站队行为。 TomTom 最近就传出和供应商博世进行合作的计划,为车厂在加州和德国的无人驾驶汽车道路测试提供地图服务。博世负责制定自动驾驶需要的地图标准,而 TomTom 负责根据该标准设计和制作地图。 而 HERE 也表示目前正在部分国家的公路进行高精度地图 (HD Map) 数据采集制作,目前已经覆盖了美国的硅谷地区和密歇根州、法国和德国的部分地区,年内还计划扩展至日本。目前已经有数十家车厂在谈及合作。 并购消息传出之后, TomTom 股价上涨了 5%,无人驾驶高精度地图的竞争才算刚刚开始。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同时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这辆电动越野车,长出了「四条腿」
法国的 Swincar 公司最初为行动不便的人群开发了一款电动代步车,结果发现,这款车子的越野性能强大到能作为全地形车使用了。这辆车的名字叫 Spider Electric,现在已经到了第二代。 到底有多 NB,看视频吧: 车子最大的亮点:,座舱和四个驱动轮与车架相连接的部分可以旋转,在转弯时座舱和车轮可以沿车辆转弯的方向倾斜,从而改变车辆重心的位置,使车辆自身可以保持过弯的稳定性。 车子的每个车轮上都有一台功率为 1kW 的无刷轮毂电机。四个车轮都采用独立悬挂设计,虽然车子的越野性能出色,但极速并不高,最快只能达到 40KM/h。 车身主体由铝管制成,车长 1.95 米,宽 1.2 米,高 1.3 米,空车重量为 140KG。车身最小离地间隙为 0.25 米。电池有 2kWh 和 4kWh 两款可供选择。因为电池的容量比较小,所以充电速度很快,2 小时就可以把电池充满。目前 Swincar 公司只推出了单人版车型,不过很快会有双人版本上市了。 网友评论:没有任何地形能难住它了。不过,这个轮胎在泥地里恐怕不好使。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同时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传统车企发展车联网,请跳出「互联网思维」
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末离说(IoV_DennisChen),作者陈铭军,出身 IT,专注车联网及汽车信息安全研究。 车联网发展不应过多参考互联网甚至手机端的发展模式,车企应当建立起「车联网思维」,不浮躁,打造终极移动端。 车联网发展不应过多参考互联网甚至手机端的发展模式,车企应当建立起「车联网思维」,不浮躁,打造终极移动端。 车联网的概念本源于物联网,虽提出的时间很早,且业内及 IT 领域对它的热情也从未消退,但却迟迟没有在整车上见到主流的实体产品,更不必说成为标配,除道路基础设施不够完整外,是由于通信技术没有办法实现,还是另有原因?这是个很值得我们 IT 人及汽车人反思的问题。但笔者是想借此文呼吁汽车人能抛开一些「 互联网经验」 带来的干扰。 「 互联网思维」 的绑架 近几年来,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不可否认的推动了我们的生活,继而移动端又在一定程度上打败 PC 端,人们离不开手机,这已经成为了这个时代的特征,「 快餐时代」 也由此打开。 不知是谁先提出了高效利用碎片化时间的概念,而且我们所有人都深信不疑。无论公交地铁等车等人,低头看手机,阅读各种推送成为常态。每天早上或是睡前花一段时间来看微信公众号上的文章成为了许多人的习惯。事实上,这是一种可怕的「 常态」,这样的方式会是让人们逐渐失去有效思考的能力。 花了这么长段文字来讲述「 碎片化时间」 有害论,看似与车联网推广不了毫无关系,但事实上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碎片化」 之所以为碎片化,是它给人以错觉,让我们觉得自己是在高效利用时间,事实是我们主动将整块整块的时间打碎,还冠冕堂皇地打了「 碎片化」 的幌子,去接收手机上的无关紧要的信息。「 碎片化」 的导致人们越来越依赖去互联网,并笃信互联网的强大,愈加变得浮躁,而更严重的便是人们开始被一些所谓的互联网思维绑架。 在与一些整车厂的项目负责人交流下来发现,确实存在着这种现象,我们的视野里充斥着来自互联网行业的各种噱头定义,如互联网思维等。笔者出身 IT,因而对互联网行业发展动向有着一定的把握,这些年互联网公司的攻城略地无疑是需要被肯定的,如 Uber 等产品的出现优化了整体市场以及社会的资源配置,并且赋予了传统行业以新的定义。小米的崛起更是给出了一个真实的答案,原来传统厂商也可以以互联网的思维去重新认知。于是乎各行各业的人开始思考号称拥有「 人类第三屏」 的汽车能否像小米那样,开创出一个新纪元?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 车联网」? 目前业内将车联网大致划分为五部分:车对云端信息交互,车对基础设施信息交互,车对车信息交互,车对人信息交互以及汽车的销售市场。 产业链之大令人咋舌,无关中国市场甚至全球范围,还有太多太多处女地。无论是各种车展及今年的 CES 电子展,各 IT 公司对这块大蛋糕都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中国最具代表性的 BAT 即在各方面都有所参与,如百度已经推出的车载应用 CarLife 和未来的无人驾驶汽车,阿里与上汽合作的互联网汽车以及不久前推出的「 车秒贷」,腾讯的” 路宝盒子」 等等。另外,整车厂也加急拉紧了战线。 但笔者认为整车厂长期以来对信息技术的忽视导致了如今确实表现得有些「 急功近利」,并已经开始影响到了整体的车联网良性发展,我们是否太过相信互联网的成功? 没错,小米手机是将移动终端推到了一个高峰,但这并不一定真的适用于汽车市场,首先资金链问题就不可一概而论。其次,汽车是一个需要保证极度安全的代步工具,确实手机的功能可以琳琅满目,但汽车会高速行驶,驾驶员在飞驰的情况下,其实并不需要目前很多公司提出的黑科技,科技再炫,不适用的话也只是个「 然并卵」。 「 互联网+」 的政策提出后,很多人都在网上宣传下一代的汽车号称是「 跑在四个轮子上的手机」,手机上的所有功能都会被悉数移植到汽车中控台上,听起来炫得炸天,似乎汽车行业一下子又要重新变成一个新兴的行业。于是各类的车载系统如雨后春笋般开始出现,概念车开始刷屏,顿时进入了一个「 全民造车」 的阶段。但是我们能不能沉下心来好好想想,这个时代这个社会,真正需要的车联网究竟是什么样的? 我认为车联网是不完全属于这个时代的构想,囿于技术或基础设施或人为以及法律法规,真正实现我们想象的「 人、车、路、云」 互联也许还要十五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这与当年 PC 刚出现时,乔布斯便提出平板电脑的情形很像,因为概念确实太前瞻,都是属于未来的。 只要整车厂以及汽车工程师不要被互联网行业绑架思维,能稳扎稳打逐步对信息技术重视起来,还是可以初步全面实现车联网雏形并缩短这个时间的。真正的车联网下的汽车并不是「 跑在四个轮子上的手机」,手机发展轨迹以及功能是可以参考,但不是照搬照抄。不管哪个方面,汽车都比手机复杂,而且汽车与手机的技术堡垒完全不一样,汽车要考虑到的安全性能要求也远比手机高。更何况汽车不需要那么炫技,要的只是脚踏实地,要得是更加保障安全的与行车相关的功能。例如中控台的输入方式,诸如奥迪,宝马在内的很多整车厂都在花心思怎么样的输入法可以让输入更简单,也许确实是被框在了手机的思维里无法跳出,试想一下,当你把速度加到 100 码以后,你还会腾出一只手,眼睛盯着中控台文字输入吗?不管怎样的输入法都是会有致命隐患的,更不必说现阶段的中控台反应程度还不如 iPad 那样流畅,反而比较起来,车联网方面的元老安吉星,看起来似乎用着最古老的人工语音方式,却能保障着乘客安全。因此笔者认为中控台输入方式中,语音输入是最为合适的(在真正的能实现人机无障碍交流的语音对话或人工智能发明之前),当然安吉星的费用也是一个很多驾驶员会考虑的问题。 整车厂和互联网公司的真正关系 但整车厂与互联网公司的合作也是必要的,近期频频传出车联网系统遭攻击的新闻,若系统安全系数过低,车联网的存在也就不符初衷了。中国的互联网技术在全球范围内超前很多国家,因此对安全技术的掌握也有发言权,新技术的存在必然是想改善人类的生活,而非产生更多的隐患,为了防止出现「 以交通事故掩盖谋杀」 的事件,必须提前有所防范。而这就需要两者各献所长,各取所需。 希望整车厂能建立自己的思维,跳出互联网设的思维圈,主动做一些脚踏实地的车联网开发,而不是什么都想尝试,但是却什么都做不精。大型整车厂的流程之繁琐也是一个会严重阻碍公司技术良性发展的障碍,希望相关的公司能予以重视并有所动作。之前有看到过一个 IT 产品评论家曾点评车联网,说车联网及互联网汽车发展趋势一定是整车厂沦为 IT 公司供应商,只能说也许他并没有真正接触过汽车的研发及生产过程。 笔者对中国车联网未来充满憧憬,相信终有一天,汽车行业能把握住物联网趋势的浪潮,重新定义汽车行业中的那些不合理,将车联网建设成为一个信息安全,并如今日互联网一样随处可及,但这需要整车厂能早日建立起自己的「 车联网思维」,并重视起信息科技及信息安全技术,脚踏实地造车,不急躁,这样势必会比 PPT 车更让人兴奋难耐。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库克参观宝马工厂学造车 似曾相识的情节?
(转载自威锋网)日前,德国《经理人杂志》曝出,苹果 CEO 蒂姆·库克在去年就已拜访过宝马总部,而最近库克还参观了宝马在德国莱比锡的制造工厂。这里正是宝马 i3 电动车的出产地,据说库克对宝马 i3 的生产过程很感兴趣,尤其是宝马研发出的碳纤维车身。外媒由此猜测,苹果可能要跟宝马合作,基于宝马 i3 共同创造出苹果品牌的电动车。然而,事情真的那么简单吗? 谈判未果的原因 路透社今日曝光了更多关于此次参观会面的消息。路透社称,苹果和宝马的会面谈判并未达成任何交易或合作协议。一方面,宝马管理层最近几个月的重组对谈判有很大的影响;另一方面,宝马也不情愿与其他公司共享他们最深层的制造机密和发动机技术。而根据内幕人士透露,苹果方面也想探索开发自己的汽车。 今年 5 月,宝马刚刚进行了管理层的重组,原宝马的生产业务负责人哈拉尔德·克鲁格 (Harald Krüger) 接任 CEO。刚上任的哈拉尔德今年最集中的精力将放在公司的直接利益上,至于潜在的合作和交易则要暂时搁置。另外,宝马不愿共享机密技术是因为不希望仅仅做苹果的硬件供应商。 最直接的一样原因是,双方谈判的关键人物——宝马研发主管兼董事会成员赫伯特·迪艾斯(Herbert Diess)去年 12 月已离开宝马。他曾负责宝马 i 系的开发。 宝马回应称,双方目前确实没有关于合作或交易的谈判。苹果方面拒绝对此事置评。苹果和宝马的相关负责人可能还会再次会面进行谈判,但目前来看双方合作的意愿不是很强烈。 传统汽车业与硅谷的碰撞 苹果管理层参观莱比锡工厂时,向宝马董事会成员问到关于制造设备和生产过程的问题,而宝马的管理层也表示可以授权零件。据一名宝马管理层的人员透露,苹果对宝马摈弃传统制造工艺,采用全新的制造方式感叹不已,并称苹果也是遵循这样的作风。 赫伯特·迪艾斯认为,德国汽车制造业亟需从根本性的改变,因为未来消费者的需求是更智能的汽车。而且环保标准的愈加严格也要求更多低排量的电动和混合型汽车。 专家预测,到 2030 年将有两代汽车的推出,其中只有三分之一的汽车采用传统的烧油发动机。这就意味着,在接下来的两次汽车更新换代中,汽车制造商要关闭三分之二的传统制造生产线。汽车制造链也将从欧洲国家转移到亚洲,因为亚洲供应全球大部分的电动车电池。 汽车需要更智能,在智能软件技术方面最强的当然是美国。汽车技术的研发已经从欧洲转移到了美国硅谷,涉足这个领域的也不再是那些传统汽车制造商们,包括谷歌、特斯拉等硅谷科技企业或正在研发或已插足这个市场。宝马意识到,下一代汽车必须植入先进的通信和软件系统,这就不得不跟专长软件的硅谷企业合作。 今年初,新任宝马研发主管的卡洛斯·佛洛伊里茨(Klaus Froehlich)曾表示,宝马与苹果在很多方面都有共同点,包括非常注重品牌价值、注重产品的开发和对产品设计的审美观。 然而,当问到除了在车载系统兼容 iOS 设备外,宝马与苹果会否有进一步的合作时,卡洛斯·佛洛伊里茨的回答是,宝马不会考虑要求共享关键技术的合作。宝马不会共享自己的关键技术,但可以找到其他合作的方式。 宝马 Mini 品牌和数字服务的高管 Peter Schwarzenbauer 虽然不愿透露宝马与苹果之间的谈判,但他承认:「 两个世界正在碰撞。我们的世界专注硬件,在制造复杂产品的经验丰富;而另一个是信息技术的世界,并日渐侵入我们的世界。我们需要抛开非此即彼的观念。如果没有这些技术公司的帮助,我们无法给顾客提供一个完美的体验。」 参观或为了「 偷师」 当苹果参观你的工厂,你可要小心了。苹果坐拥 2028 亿美元的财富,完全可以自己研发出一款汽车,然后找汽车制造商代工量产。 苹果历来就有参观别人的实验室或工厂「 偷师」 的习惯,最终却创造出更先进的产品。在硅谷历史最著名的一段佳话就是乔布斯参观施乐公司位于帕洛奥图的研发中心时,看见他们刚刚发明的鼠标,他很快被吸引住了。回去后让苹果的设计师也仿造一个,而且要比施乐的鼠标更简洁。施乐的鼠标有三个按键,乔布斯要求苹果的鼠标只能有一个按键。 1979 年,乔布斯与施乐的风投部门做了一笔交易,接受施乐投资的条件是展示施乐的新技术。乔布斯仅仅通过观看施乐对其图形界面和位图显示技术的展示,回去就让团队研发出面向普通用户的带图形操作界面的 Macintosh。 苹果要涉足汽车领域,其他玩家怕了吗?似乎没有,至少表面上没有。福特 CEO 马克·菲尔德斯在刚刚过去的财报会议上表示,他非常欢迎苹果进入汽车市场。虽然他不知道苹果最终会推出怎样的产品,但对整个行业来说都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苹果将给这个行业带来革新。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德尔福/Tula 联研停缸技术 提升 17%燃效
德尔福近来在投资与收购方面动作连连,旨在提升其在自动驾驶和燃油经济性等领域的综合实力。Tula Technology 公司也成了德尔福的投资对象,双方将利用整合了数字信号处理与动力总成控制的先进技术来打造一种可变排量发动机。 动态跳转点火技术(DSF)允许发动机气缸在连续可变的基础上完成点火或跳转(停缸)操作。以八缸发动机为例,相比没有采用停缸技术的发动机,采用 DSF 发动机技术的汽车可以提升 17%的燃油经济性。 Tula Technology 公司表示,DSF 技术并不会依赖于固定的停缸技术或仅仅以固定形式切换。相反,其可以在任意时间连续不断地针对每个气缸做出动态点火决定,并通过调节气缸点火次数以及气缸载荷为汽车提供最合理的扭力。 Tula Technology 公司的工程师总结了 DSF 技术的两点优势: 第一,通过消除泵气损失和优化燃烧来提升燃油经济性。每个发动机转速都会对应一个最佳热效率值,最小化泵气损失可以提高节流型发动机的动力载荷。在燃烧过程中,发动机燃烧系统可能会得到优化以适应车辆运行状况。因此,一旦进气门/排气门调节合理,不活动的气缸便不会向发动机泵送空气,从而使三元催化剂技术充分地发挥作用。 第二,有效的控制振动和噪声。在常规发动机节流操作中,激发光谱与发动机转速息息相关,振动幅度也由节流决定。利用 DSF 技术可以改变车辆动力总成的扭矩,从而以灵活而系统的方式解决噪声、振动和声振粗糙度(NVH)问题。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菲亚特克莱斯勒召回事件可能只是冰山一角
由于部分车型的信息娱乐系统存在被入侵的风险,菲亚特克莱斯勒最近召回了旗下 140 辆道奇、Jeep 和克莱斯勒汽车。但根据国外媒体报道,此次事件可能只是冰山一角,因为安全监管机构已经开始扩大了调查范围,来查看其他汽车厂商的产品是否也存在类似风险。 根据此前的报道,菲亚特克莱斯勒旗下多款车型的 Uconnect 系统存在重大安全漏洞,可让黑客在汽车行驶过程当中控制仪表盘系统。虽然该漏洞已经被查明,但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现在又要求信息娱乐系统供应商哈曼卡顿提供更多的信息,预计另有 280 万部信息娱乐系统将接受安全检验。 NHTSA 并未说明哈曼卡顿可能存在问题的产品都提供给了哪些汽车厂商。他们在日前发布的声明中表示,此次调查意在确定提供给其他汽车厂商的其他信息娱乐系统产品(和已查明的菲亚特克莱斯勒车型)存在多大程度的相似。如果存在足够多的相似之处,调查将会检验哈曼卡顿的汽车产品是否也存在安全问题。 菲亚特克莱斯勒目前已经为受影响的 Uconnect 系统发布了修复补丁。在上个月发布的声明中,他们表示自己已经「 应用了网络级别的安全措施来防止(概念验证入侵中所展示的)那种远程操控」。与此同时,这家公司还向受影响的车型——包括 Jeep 大切诺基、道奇挑战者和克莱斯勒 300——提供了用于系统升级的 U 盘。 哈曼卡顿是一家知名的汽车配件供应商,他们的客户包括宝马、梅赛德斯奔驰、斯巴鲁、沃尔沃等。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GeekCar Daily」 8.4:德系三强收购诺基亚 HERE
1.HERE 地图最终被德系车厂收购 虽然上个月就已经传出 HERE 将被德系三强(戴姆勒、宝马、奥迪)收购的消息,但具体协议在昨天才正式达成。三大以 28 亿欧元的价格买下 HERE 地图,之后会平分股份共同持有 。对于诺基亚来说,这个价格没有之前的传出的那么高,但或许是最适合 HERE 的结果。摆脱了 HERE 之后,诺基亚也有精力专心的去当他的全球最大移动网络设备供应商了。 2.FCA 召回或许只是个开头 在经历了黑客事件之后,虽然菲亚特克莱斯勒已经提供了相应的系统升级,并召回了部分车型,但这已经成功引起了政府相关部门的注意。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就要求信息娱乐系统供应商哈曼卡顿,希望他们提供更多相关车载系统的信息,涉及车辆的数字预计达到 280 万。这应该算是一个黑客引发的「 血案」 了吧。 3. 滴滴快的推出滴滴车站计划 在上海,滴滴快的宣布推出一个全新的产品——滴滴车站计划。计划将在商场、社区以及医院等公共场所建立滴滴车站,用户通过 App 预约车辆之后,可以在这些站点预约专车或出租车,这些站点也可以作为固定的上车点。滴滴计划年底之前建成 500 座这样的车站。虽然目前的政策比较敏感,但滴滴发展的脚步却没有停下。 4. 特斯拉下月计划升级 7.0 版本自动驾驶 特斯拉 CEO Elon Musk 又发 Twitter 了,这次是关于特斯拉的半自动驾驶。此次 OTA 在线升级计划加入加入自动泊车和高速公路自动驾驶这两项半自动驾驶功能。目前,已经有测试车在美国进行测试,这个升级包计划在下个月进行推送。相比于一下子突然来到的自动驾驶时代,特斯拉的逐渐升级可能更容易让人接受。 5. 雪弗兰 2016 款 Volt 续航参数流出 虽然还没有得到官方的确认,但网上已经流传出关于 2016 款 Volt 的续航里程参数。纯电模式下续航能够达到 85km,综合百公里油耗 2.25 升,这个数据比上一代产品提升了大约 40%。通用想要 Volt 车主尽可能使用纯电模式来驾驶,他们计划将这个比例(纯电模式驾驶)从目前的 80% 提升到 2016 款的 90%。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同时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有人用大疆航拍了特斯拉工厂
在特斯拉工作了 5 年的前员工 Stephen Powelson 最近用大疆无人机精灵 3 航拍了特斯拉工厂,并且把 4K 视频放到了网上。 Stephen 表示,他已经与特斯拉的相关人员确认过,这段视频不会产生任何法律问题。 特斯拉的工厂位于加州的弗里蒙特(Fremont),视频非常直观的展现出了这个工厂到底有多大。事实上,这是目前特斯拉在全世界最大的生产工厂。不过,和内华达州在建的超级电池工厂比,它还是小了点儿。 视频中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点,就是在 1 分 44 秒时,特斯拉的 SUV 车型 Model X 也出镜了。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同时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