裹小脚的即视感——Vibram 包裹式运动鞋
什么是【酷玩儿】: 当我们想让交通生活变得更美好的时候,我们发现无法仅仅寄希望于庞大的汽车公司。Geek 精神从来不是坐等生活变得更加美好,所以我们必须做点什么,比如,在这里给你推荐有趣的、好玩的、任何和交通有关的产品。 免责声明:看完之后心里长草、钱包变空,我们概不负责。 扯闲篇: 上帝是公平的,他给你关上门的时候也会关上窗,怕你冻着。所以每个人都是独立而且不完美的。这对于做服装鞋帽的人来说是永远的痛,这也就是为什么会出现「 卖家秀」 和「 买家秀」 互相撕逼的现象。对于我这种高脚面、大足围的「 运动犬」 来说更是痛上加痛,因为看上的运动鞋永远压脚面,喜欢的篮球鞋永远磨脚。Geek 的存在就是让这种大家都「 痛」 的事情得到解决,所以今天我们发现了这个。 酷玩儿: Vibram 似乎和传统运动鞋「 有仇」(也许是 CEO 的脚根骨奇佳)从最早的的五指运动鞋开始,他们一直在追求一种「 脚上有鞋但是心中无鞋」 的境界,如今他们受到日本 Furoshiki(风吕敷:日本传统上用来包裹物体的正方形包袱布,不同尺寸的布料可以包裹各种大小的物件,而且还有各种花式打结法)的启发,发明了新的运动鞋——包裹式运动鞋。它没有鞋带、鞋舌头甚至鞋楦,通过两条完全展开的、高弹织物包裹及固定你的双脚,不但可以完全贴合你的脚型,而且特别容易清洗,产品线覆盖高腰矮腰及长靴等各种款式。同时涵盖 5 种特殊设计过的颜色搭配。鞋底则是由 Vibram 公司最为骄傲的 WaveGrip 化合物组成的,不但防水、回弹力好而且超轻,完全可以适应一般的水上运动。 有话说: 好吧,我得承认,外观设计确实有待讨论,一般情况下是模特怎么穿都好看。不过远远地看上去,好像足疗用的裹脚布……不过他是双运动鞋,在健身房或者瑜伽房里怎么穿都无所谓吧,不知道为什么,我始终认为这种没有设计的设计才是偷懒的最高境界。 怎么买: 在德国亚马逊上能找到这个鞋,99 欧的价格对于这种能解决很多人痛苦的鞋而言,是不是不算贵?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同时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一款不能净化 PM2.5 的车载空净,究竟在图什么?
先提个问题,如果一款车载空净产品不能对付 PM2.5,你会买吗? 相信跟我一样,很多人都会觉得这样的产品,完全不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空气污染成分的具体国情(不能净化 PM2.5 那我还买个锤子啊)。 不过还真有人这么干了,而且在和这款叫做 AirGuard 空净的创始人郁康锐聊完之后,我觉得他们的思路好像也挺有意思的。 要净化什么? 其实 AirGuard 已经是他们的第三代产品了,之前他们也做过能够过滤 PM2.5 的车载空净,但实际效果并不好(对过滤能力的要求导致产品体积太大,不适合车内使用),这让他们对这个命题有了新的思考。 思考之后,AirGuard 给出的答案变成了净化汽车本身散发的甲醛、细菌等有毒物质,这些作为产生车内异味的根本原因,危害性远大于 PM2.5。 不同场景下空净侧重应该有所不同,PM2.5 虽然是目前社会上最关注的主要污染源,但具体落到车内场景,很多人最在意的还是异味。这个情况在新车上最为严重,而且对于老车来说,只要车内温度超过 25 度,很多有害物质也会开始向外挥发(主要是甲醛)。 车主只要花上大概几十块钱(反正比买一般空净便宜),就能将空滤换成能够过滤 PM2.5 的。同时,开车途中的开关窗行为也会让过滤行为显得有些多余。而且对于目前比较火热的专车以及出租车等公共车辆,乘客最关注的还是车内环境的好坏。因此,一款能够净化车内异味、杀菌的产品还是有必要的。 产品怎样? AirGuard 主要由三个模块组成,分别代表三方面的功能: 1. 过滤模块:过滤车内挥发的甲醛、细菌、杀蚊、去异味等(是由化学反应进行,无需更换)2. 通信模块:连接 App 进行远程控制(提前开关机)、安防(检测到车辆异动向手机报警,检测熄火之后开启或 App 开启)3.OBD 模块:供电、读取车辆协议(简单的驾驶行为分析,之后考虑连接后市场)当然,一款好的空净要考虑的还是净化效果以及实际使用体验(例如功耗、噪音控制等)。郁康锐透露 AirGuard 的功率大概在 7~8W(功率小相对噪音也小),每小时能够循环的空气体积大约为 70~80L,换算下来大约 10min 就能将车内空气净化 5 遍。根据车内空气质量,AirGuard 还能自动控制净化的强度和开启状态。 也要做生态 他们计划在 9 月底推出 199 和 299 元两个版本的产品,价格差异主要体现在净化能力上,也会推出价格较高但功能上更多可选的产品(例如顶部屏幕可作为 HUD 映射,也能显示图像和人进行简单交互)。之后还计划结合行车记录仪、车机等智能硬件,最终想要打造一个车载智能硬件的生态。 不过做生态这件事,很多人都在说但是做起来还是挺有难度的。毕竟这需要考虑产品的覆盖率、用户黏度、硬件产品之间的配合等等情况,所以说当务之急还是先把空净这件事做好来得比较实际。 所以回到最初的问题,一款不能净化 PM2.5 的产品推广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虽然从国外市场来看,这类空净的普及程度很高,但是怎样教育市场,让用户重视还是目前最大的问题(国内市场普及率大约 1%)。 至少从字面意义上来看,不能净化 PM2.5 还是一个不小的硬伤。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同时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个人电动交通工具通勤日记(2)——Tsinova 轻客智慧电单车
北京单双号限行了,但是电动车除外。于是,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就找来了几辆电动车。一是为了解决限行期间的通勤问题,二是想看看,每天用他们代步到底是一种什么体验。 确切的说,我们找的这几辆车,应该叫「 电动个人交通工具」,三个主角分别是云马 X1 电动折叠车,小牛 N1 电动踏板车,以及 Tsinova(轻客)智慧电单车。 我司同事轮番「 临幸」 了他们,每个人都有话要说。昨天我们聊的是 云马 X1,今天要聊轻客 。 产品关键词:陈腾蛟,汽车设计师,电助力,App,GPS…… 在轻客完成 4000 万 A 轮融资的日子写测评,还真有点小激动。 创始人陈腾蛟的设计师背景,让我一点也不担心轻客的外观。的确,轻客的外观很讨好人,漆面、配色都很讲究。在我看来,轻客比较适合女生或者文艺男青年,像我这样总追求速度的人,就不太合适了。但本着评测的精神,我还是骑轻客通勤了几次。 首先要说明的是,轻客是电动助力车,不是纯电动车。这样人力+电动的混合动力,骑起来比同类型的车轻松不少。我们拿到的测试版轻客,它的助力介入时间和大小,还是靠内部芯片自动计算得出的,并没有档位可以调节。所以在起步的时候,会感受到比较突兀的助力介入。这也带来一个问题,就是在停车的时候,没捏刹车的话一不小心踏下踏板,助力就会介入,很容易摔倒(不要问我是怎么知道的,可以问问刘能叔叔)。 在高速骑行过程中,由于轻客齿比不算大,即使我的踏频已经很高了,但速度并没有明显提升。同时加上助力,有踏空的感觉。 对于轻客这样一款车,其实一个理由就可以让你买单了:颜值高。 作为一只短腿星人,看到自行车还是很亲切的。当然,我不是在说二八大杠!那么高的车我爬都爬不上去! 但是真要骑轻客,一开始我也是拒绝的。估量一下座位高度,即使是调整到最低,我还是得垫着脚尖才能坐上。前面也说过了,我是短腿星人兼胆小星人,这一个脚尖的距离也会让我产生不安全感。 因为垫着脚保持平衡,所以轻客的助力在我右脚蹬的第一个瞬间,还是吓到我了,车蹿出去了,我还没怎么反应过来。不过,熟练之后,这种突兀感就减弱了,反而在起步的时候省了很多力。 可长时间骑行下来,有一个明显的感觉就是:助力怎么没了?速度上去之后,在平地上骑行也开始疲倦了,更不要说尝试上坡的动作了。这时候,它和一般的自行车也就没什么区别了。同时,也会让骑惯了电动车的人格外想念一切不需要人力的交通工具。 原本以为骑自行车不会摔跤的我,最后还是败给了轻客。以前骑自行车,总有一个习惯,是在停车的时候把脚放在脚蹬子上,时不时踩踩脚蹬子。这个动作放在传统自行车上,基本是不会让车往前运动的,但是轻客的助力太强悍,这个动作一出即被认定为起步,强助力下我也就毫无意外的倒下了。 轻客的外型其实是我喜欢的 ,而且相对来说轻巧可控制,不需要助力的时候关掉即可,所以就算摔跤,我还是觉得这小车会是我偏爱的一款,毕竟,我不需要追风啊! 我平时以汽车作为主要交通工具,所以绝对不是一个骑行爱好者,而几乎所有的骑自行车经历都来自于初中、高中时期。 而且,我属于对自行车不怎么感冒的人,也没见过什么高档自行车。后来听说陈腾蛟同学要创业,要做自行车,出于职业本能还是挺期待的。 之前发布会时第一次看见轻客的实车,虽然觉得外观有点怪,但是对于竹质车把、带光圈的电源按钮这些细节,还是特别喜欢,毕竟我是一个看重东西质感的人。 不过,骑轻客的时候,我是把它当普通自行车骑的。一方面是因为我手机里没下他们的 App,没办法体验定位、远程这些「 智能化」 的东西,另一方面,这辆车发电花鼓的助力时机,其实让我有点不太适应。从我家到公司,要过一个桥,在上桥这个最需要助力的地方,我没感觉出来它的助力……不知道是坡度太高,还是系统调校的问题。 之后的几天,每次骑车上下班,想到那个桥我就有种隐隐的痛。至于平路骑行,体验还好,车子确实骑起来比较轻快,我不知道是齿比还是花鼓的影响。其实对于日常骑行来说,这不重要,省力就好,为什么省力并不是人人都关心的。 我其实更想聊的是骑自行车时的状态、心情,因为和开车真的完全不一样。骑个自行车,能把注意力放在路边的各种店、各种人身上,这是开车做不到的。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看脸的时代,颜值代表一切。 当我把这辆轻客电单车的照片 po 到朋友圈后,从点赞和回复数就可以看出这辆车的超高人气,我想这要归功于它「 友好」 的外观。它给我的第一印象是「 清新」、「 小资」 和「 活力」,也是由于它独有的车架设计和色彩搭配,骑在街上回头率满格。 第一眼看上去,大家会觉得这辆轻客就是一辆很有设计感的城市单车,但挂在车架后部的电池包暴露了它的身份,除了颜值,这辆车的核心体现在它的电动助力。对于那些想要享受骑行乐趣,又不想满身大汗的姑娘小伙来说算是一大福利,但对于我来说,这辆样车的助力并没有达到预期。 起步阶段助力明显,可以节省一部分力气,但达到一定的骑行速度后,它的助力系统并不能帮助你骑得更快。由于齿比的设定没有那么大,所以我需要不停地蹬才会达到想要的速度,和我的公路自行车相比,这辆车的骑行速度会相对慢一些。但据说量产后,用户可以自行选择使用不同档位的助力强度,我想对于我来说,可能要一直用最强助力档骑行才会过瘾。这里还要夸一下皮带传动系统,减少了链条的噪音,避免了弄脏裤腿,同样骑起来也无比顺滑。 由于这辆样车使用的是高逼格的竹制车把,暂时还没有装配专业的把套,座垫也比较硬,所以在第一天骑行 18km 后,手臂和屁股感觉还是挺累的。所以如果你像我一样每天上下班需要骑行 30+公里,我想你还是需要更好的体力,但如果是 10-20km 左右的距离,这辆车会是一个好看又好用的选择。相比于上班来说,它更适合骑着去逛逛胡同。 最后一句话,千万别让你的女朋友看见这辆车!她会抢着去买菜的。(本期到此结束,明天,我们聊小牛 N1)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同时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凯翼汽车成立了「智能互联研究院」,他们想干什么?
8 月的最后一天,凯翼汽车在上海宣布成立” 凯翼智能互联研究院”,并且还推出了自己的智能互联品牌”icar”。前一阵「 众包造车平台」 刚刚起步,又紧接着成立互联研究院,凯翼在「 互联网化」 的路子上动作一个接一个。 在凯翼看来,icar 的初衷是通过互联网技术,来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他们把要做的事情分为「 情景智能」 和「 互联探索」 两个部分。前者为车主提供个性化的用车体验,比如分析心情变化、提供天气信息等等;后者则是为了将车主的智能硬件(手机、车机、智能穿戴设备等)与云端结合。 在整合资源方面,与凯翼合作的将会有:富士康、中国电信、科大讯飞、钛马车联网、凯立德,ITE 等公司。 说白了,凯翼成立智能互联研究院,发布「icar」 品牌,在产品层面最简单、最现实的表现,或许就是一个带有车联网系统的前装车机,以及和它搭配的手机 App,和很多其他品牌在车联网方面的产品类似。 回头看凯翼的众包造车计划,,它所起的作用,一方面是宣传,一方面就是收集消费者所提供的设计理念。但是,消费者所能提供的仅仅是理念,专业的事还得专业的人来干,「 研究院」 的成立就解决了自己未来众包汽车量产车型、以及未来两三年推出车型的智能化问题。 智能互联研究院才是凯翼汽车的「 本体」? 个人看来,在未来会成为凯翼汽车核心竞争力的不是众包造车,而是这个研究院。 互联网的风潮下,现在的新车型不能「 上网」 都不好意思上市,凯翼汽车现在成立正式的机构来研究车联网,不算早也不算晚。凯翼的车都是由奇瑞制造的,现在已经量产的车型也都是定位低端,其品牌形象要想在制造水平上加分,短期内不太可能。 凯翼要想有新的亮点,只能走别的路子,之前是打出「 众包造车」 大旗,现在是「 智能、互联」 这张牌,当然,也可以说这就是凯翼品牌成立时的发展初衷之一。 他们当初给自己的定位是「 致力于打造年轻人喜爱的智能互联汽车」,现在也在沿这条路一步步走。对于现在的大部分年轻人来说,有了「 智能、互联」 这块招牌,车的吸引力又大了一些。 凯翼汽车旗下的智能互联研究院更像是一个互联网创业团队,应该会用互联网公司的老套路:「 追求用户体验」 来做产品。但是,凯翼能在互联上做成什么样子,或者说的更直接一点,他们做的互联产品,能比国内的同类产品好多少,还是需要用时间来检验的。 目前,这个研究院拥有 125 人的规模。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同时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谷歌无人驾驶汽车将首次离开加州进行路测
(转载自网易科技)据国外媒体报道,未来几周里会美国德克萨斯州奥斯汀市将会迎来一批没有方向盘的谷歌无人驾驶汽车。这是该汽车原型首次离开加州地区进行路测。不过为了避免紧急情况发生,谷歌还是为每次无人驾驶汽车的路测配备了一名随测人员。 谷歌无人驾驶汽车在今年早些时候率先于公司总部大楼附近的公路上进行了实地测试。随后在今年夏天,谷歌又利用雷克萨斯 RX450h SUV 和自家无人驾驶系统对德克萨斯州奥斯汀市的路况进行了了解。谷歌认为,在不同的公路环境下测试将有助于提升公司无人驾驶系统,同时来自美国不同地区的居民意见也有助于改善产品体验。 谷歌在刚刚过去的周末于奥斯汀儿童博物馆展示了无人驾驶汽车原型。当地儿童对谷歌无人驾驶汽车的印象为看似一个电脑鼠标、一个橡皮软糖、一只臭虫或者「 充满未来感」。大多数参观者表示,在无人驾驶汽车释放了他们双手后,他们最想做的事情是在行驶中吃墨西哥卷饼和看书。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GeekCar Daily」 9.1: 无人驾驶出租车还有 5 年到来?
1. 无人驾驶出租车计划在东京奥运亮相 一家叫做 ZMP 的日本自动驾驶研发企业和日本的网络服务企业 DeNA 计划进行合作,双方将在 2020 年之前生产出 3000 辆无人驾驶出租车供东京奥运会和残奥会使用。这项计划主要将以丰田汽车的混合动力休旅车型 Estima Hybrid 为基础进行开发,预计每辆价格约 1000 万日元 (约合人民币 53.8 万元)。 无人驾驶出租车会不会便宜一点咯? 2. 凯翼发布智能互联品牌 icar 凯翼汽车宣布旗下智能互联研究院落户上海,同时还发布了智能互联品牌 icar ,计划在明年在凯翼 X3 和 V3 车型上搭载。「icar」 能夠整合手持移动设备、智能穿戴设备和车载系统,可以看做是凯翼向互联网迈出了全新的一步。 不过一般大家如果听到 icar,是不是首先会想到苹果汽车呢? 3.Uber 提供「Mad Max 特别版」 车型 这应该算是一则娱乐新闻。 为了庆祝将于 9 月 1 日发布的《疯狂麦克斯》(Mad Max)游戏,Uber 和华纳联合推出了限量的乘坐体验活动。在活动当天,用户可以通过 Uber 叫来这些特别涂装的车辆。这项活动将只会在西雅图上线 1 天的时间,不过是免费的。 很多年轻人喜欢用 Uber 叫车,真的可能是觉得它更洋气一些吧。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同时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