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丑闻买单,大众 CEO 文德恩正式辞职
在排放门丑闻连续发酵几天之后,大众 CEO 马丁·文德恩于北京时间 23 日晚正式宣布辞职。 虽然 2015 年还剩 3 个月才结束,但是文德恩辞去大众 CEO 的新闻,应该已经锁定了今年汽车圈的头条。不过,恐怕谁也没想到,大众高层的权力斗争,竟是以这种方式收场。 而很多人也认为,这是大众汽车历史上最大的一次震荡。丑闻之后,大众何去何从,是最大的悬念。而这件事对于整个汽车行业的影响,肯定不仅仅是一个人事变动这么简单。 文德恩宣布辞职之后,大众连跌的股票终于迎来上涨。 business is bloody business。 以下为文德恩辞职声明全文: 「 对于这几天发生的事情,我感到十分的震惊。我无法相信大众集团会犯下如此大的一个错误。 虽然我认为在整个事件当中我并没有做错什么,但是作为 CEO,我愿意承担这次柴油发动机排放违规事件的责任。因此,我在此正式请求大众集团董事会同意终止我的 CEO 职务。 大众需要一个新的开端,从我个人角度来说,我的离职正好为新的开始敞开了道路。 一直以来,为大众集团服务的热切愿望一直驱动着我不断努力,我们的顾客和员工更是我们最重要的服务对象。对于我来说,大众集团曾是且一直会是我的生命。 对于此次事件的调查与澄清必须要继续,因为这是我们赢回信任的唯一方法。我坚信大众集团和其团队一定能够顺利地度过此次危机。」 英文原文: 「I am shocked by the events of the past few days. Above all, I am stunned that misconduct on such a scale was possible in the Volkswagen Group. As CEO I accept responsibility for the irregularities that have been found in diesel engines and have therefore requested the Supervisory Board to agree on terminating my function as CEO of the Volkswagen Group. I am doing this in the interests of the company even though I am not aware of any wrong doing on my part. Volkswagen needs a fresh start – also in terms of personnel. I am clearing the way for … 继续阅读
「优步同行」开始测试,Uber 这是要跟滴滴「死磕」?
今天,Uber 中国正式宣布在成都开始测试顺风车项目——「 优步同行」(UberCommute)。 Uber 车主可在每次出发前,在司机端选择预设的路线或手动输入目的地,之后发出拼车申请,Uber 会通过算法进行智能匹配,推荐最合适的一位顺路乘客,费用则按照路程计算,双方分摊。 对于乘客来说,不会在 App 中看到任何变化,叫车过程还是和之前一样,通过「 人民优步+」 入口输入目的地,然后预约就可以。这样的做法降低了用户对于产品变化的感知和学习成本,用最小的变化提升了用户体验。 Uber 中国区负责人柳甄表示,「 优步同行」 是 Uber 针对中国市场「 定制」,首次在美国以外地区首发的功能,灵感也来自于中国。虽然目前「 优步同行」 只在成都进行测试,未来会在全国范围推广(当然还有海外地区)。 在这之前,我们能够接触到的拼车软件,无论是滴滴顺风车,嘀嗒拼车等等,他们的产品逻辑都需要乘客提前预约,然后司机查看路线进行「 选单」。这种模式最直接的问题在于,用户是否被搭载受很多因素影响,例如男司机会更倾向搭乘女乘客,女司机也会更倾向搭载女乘客或好看的男性乘客(别问我是怎么知道的),司机其实更多的占据了主动权。 因此我觉得「 优步同行」 最大的优势在于算法,即「 即时+派单+同路匹配」 的模式。派单模式对于乘客可以说是提升拼车体验的「 杀手级」 功能,至少我觉得不用担心因为个人因素影响拼车成功率了。虽然现在很多拼车软件都在强调出行的「 社交属性」,但还是有部份人(比如我)只是想搭个车,「 优步同行」 目的性相对更纯粹。 对于 Uber 的司机群体,其中有不少人是利用空闲时间兼职拉活。由于 Uber 派单算法的不确定性,他们往往会去到很远的地方,等到要回程时很难找到刚好顺路的乘客。为此他们大多会「 顺便」 注册一个顺风车,用于分摊回程的成本。当然,这样的问题也同样存在于专职司机,不过以后可能就不需要这么做了。 单从产品来看,我觉得 Uber 的产品逻辑是优于滴滴顺风车的,毕竟 Uber 在算法上的优势很明显,滴滴也一直在模仿(「 人民优步+」 的多人拼车概念最近就出现在了滴滴快车选项中),只不过这回变成了 Uber 模仿滴滴。 当然,目前「 优步同行」 还处于测试阶段,我也只是针对产品逻辑进行推测,实际拼车的成功率还是得经过体验之后才能确定,不排除被打脸的可能。 在拼车这件事上,决定双方胜负的关键还是如何吸(za)引(qian)更多的司机。 在国内市场,滴滴和 Uber 中国的竞争已经进入了白热化阶段,双方在最近都完成了最新的融资,新一轮竞(bu)争(tie)在所难免。从全球范围来看,滴滴投资了 Uber 在美国的竞争对手 Lyft,局势之错综复杂简直令人发指。Uber 选择在这个时间发布拼车产品,到底想干什么也就不用多说了。 不过我最后还有一个疑问,「 优步同行」 上线了,你们有谁考虑过主打拼车概念的「 人民优步」 的感受?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同时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V2V:汽车之间的即时通讯,为什么成了「突破性创新技术」?
今年 2 月份,美国的麻省理工大学的「 科技观点」 做出预言:车间通信(Vehicle-to-Vehicle)技术将成为 2015 年最具有突破性的创新技术,并且在今后的 1~2 年内就可以实现应用。而今年还没过完,美国就已经开始在几座大城市进行相关的项目了。 首先是纽约的曼哈顿以及布鲁克林,当地政府正在建设用于车辆与基础设施间通讯(Vehicle-to-Infrastructure)使用的硬件设施。而在另一座城市佛罗里达州的坦帕 ,当地政府投资了一千七百万美元用于研发 V2V 技术,他们希望这项技术能够尽快走进到现实生活中,并且能够帮助缓解城市拥堵的交通情况。 车间通信 V2V 简单了说,就是不用驾驶员参与操作,车子就能自动的和周围的车辆「 聊」 一下各自的行驶状况。 车子通过短程无线电技术(DSRC)自动向附近几百米内发送自己的行驶信息,其中包括:GPS 位置、速度、方向盘角度(预测车辆前进轨迹)、刹车踏板位置等。周围的车辆利用接收到的信息,构建一个即时的动态地图。在地图中,车载电脑不仅能「 看」 到自己周围有没有车,还能预判其他车的行驶会不会影响自己的正常行驶,根据需要,提前向驾驶员发出碰撞预警,从而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虽然现在的很多汽车已经利用超声波雷达和摄像头等设备,实现了类似的功能,但是因为「 观察」 范围的局限性,使用雷达等设备的安全系统的有效范围只有车身周围的几平方米,而不像 V2V 技术那样,甚至可以实现超视距的信息沟通。 不过为什么一项车间通讯技术,能被美麻省理工大学选为 2015 年最具有突破性的创新技术呢?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局与密西根大学一起做的一项实验或许能说明其中的原因。 这两家单位在 2012~2014 年期间做了一项接近 3000 辆车的 V2V 通讯试验。参与试验的车辆以每秒 10 次的频率向周围发送自己的行驶信息,附近的车辆根据接收到的信息在发生危险前,对驾驶员做出预警。实验结果显示,这项技术每年可以阻止超过 50 万起交通事故的发生,从而挽救超过 1000 人的生命。这也是为什么美国这么着急把这项技术推广到实际生活中的原因。 通用公司计划在 2017 年在旗下的凯迪拉克 CTS 轿车上应用 V2V 技术,除了通用,其他一些汽车制造商,比如宝马,丰田,本田奥迪等也都有类似的 V2V 项目在进行。 在把 V2V 技术推广到实际生活中,除了通讯的技术壁垒之外,信息安全也是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如何在实现车间通讯的同时,不暴露过多的个人信息也是需要技术人员尽快解决的难题。因为安全,是一项技术被信任最基础的属性。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同时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GeekCar Daily」9.23: 传言大众 CEO 文德恩即将离职
1. 大众 CEO 文德恩将离职? 德国《镜报》9 月 22 日报道,大众汽车集团 CEO 马丁·文德恩(Martin Winterkorn)即将卸任,由保时捷现任 CEO 穆伦(Matthias Müeller)接替其职务。 该媒体援引大众汽车监事会方面消息称,本周三(9 月 23 日)大众汽车监事会将召开会议;现年 68 岁的文德恩将在本周五(9 月 25 日)被替换掉大众汽车集团 CEO 职务,而现年 59 岁的穆伦届时将成为新掌门人。 穆伦是谁?就是保时捷的 CEO。 2. 大众停止销售涉及舞弊事件的车型 近日,大众汽车在美国发布停止销售其使用 2.0 升柴油发动机汽车公告。此决定在美国环保署(EPA)指责汽车制造商通过使用软件故意规避联邦尾气排放标准之后几天发布。 这些车型包括:柴油动力的高尔夫、捷达、帕萨特、甲壳虫等。奥迪同样发布了停止销售声明,但仅限其一款车型,即 A3 TDI。 3. 特斯拉涨价了 在各大车企打价格战的时候,特斯拉却宣布涨价了。 特斯拉官方宣布,从即日起 Model S 在华起售价由过去最低 64.8 万元上调至 67.3 万元人民币,各种车型的售价提升幅度均约为 5%。对于涨价的原因,特斯拉表示本次调价是根据全球汇率进行的调整。如果人民币在今后迎来升值,特斯拉的价格也会向下调整。 在涨价之前,特斯拉的销量处于上升势头,8 月份销量比 7 月份销量增加了 45%。涨价会不会影响特斯拉的销量,还要拭目以待了。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同时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高德发布了「声音战略」,就能够打败「友商」了吗?
去年 9 月 23 号,俞永福发布了「 新高德」 战略,宣布「 专注用户需求,专注做最好的地图导航产品,专注地图导航产品的技术研发,三年内无商业目标。」 一年后的 9 月 22 号,高德又宣布把「 声音」 作为未来一年内的全新产品战略方向。 突然就自信了 不过在这次的发布会上,高德给我最直接的感受是变得有些「 嚣张」 了,之前嘴里的「 友商」 也变成了指名道姓的「 百度」。 那高德的自信是哪里来的呢?其实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说。 今天发布的「 声音」 战略就包含了三个方面的因素: 1. 明星导航增加用户黏度 在声音战略上,高德采取用「 明星语音包」 作为导航语音的方式推广。之前发布的林志玲「 性感语音」 使得高德地图下载量超过平日的 6 倍;郭德纲的「 段子语音」 则帮助高德地图的新增用户速率提升 230%,每日活跃用户增加了 36%,App Store 排名也提升到了 TOP 2。总的来说,高德地图 App 在用户端越来越火了。 尝到了明星效应的「 甜头之后」,他们今天又发布了全新的「 周星星」 语音包(石班瑜配音)。想要用更多的明星语音选择来吸引更多用户。 2. 语音功能强化 高德推出了「 脱屏导航」 功能,就可以让用户在公交、步行、自驾等使用地图的场景中,尽量摆脱用眼睛去看屏幕的状态,用听力完成整个导航。 还有景区语音导游功能,根据用户所在位置可以自动识别并播放相关景点的语音解说。 这么说吧,高德想要用声音让你尽可能的少看手机,这一点思路是对的。但怎么样把体验做好,我在这里还是先抱着怀疑的态度,毕竟这需要经过大量实际体验才能下结论。 3. 增加语义解析 这部分功能由高德和科大讯发联合开发完成,将语义分析整合进入语音搜索和控制功能中。 相比之前的语音功能,语义分析最大的提升就在于用户不需要精确说出关键词,识别能力增强了。例如在导航过程中,用户只需说出「 高德高德」 就能激活语音控制,说出类似于「 听不清」 这样的描述,高德就会自动将导航音量调高(Android 版已上线该功能,iOS 版还处于审核状态)。 这年头大家都在做智能语义分析,供应商也就那几家,所以技术门槛并不高(说白了大家都能做)。 所以对高德来说,真正能够影响用户的其实并不是技术原因,毕竟体验上的东西对于百度来说也并不难做,没有绝对的技术壁垒。反倒是「 明星语音包」 的概念已经成为了高德的「 特色」,能够更切近用户群体,体现产品差异性,这一点是成功的。 当然,高德在今年发布的「LBS+」 等战略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果,比较著名的新浪微博、大众点评、神舟专车等 App 都和高德合作了,与阿里的合并让高德不用担心资源的问题,这些都属于支撑高德这么「 自信」 的原因。 至于高德一直强调的数据层(百度没有自己的底层数据),这个已经说过太多次,再说就是疲劳轰炸了。 到底要争什么? 不过在我看来,未来地图导航厂商的竞争肯定不是局限在目前有些「 小打小闹」 的流量入口,导航软件 C 端用户使用率等指标(虽然很重要,但绝不是关键)。 高精度地图才是未来交通出行的基础。无人驾驶,智慧城市等等产品的落地都必须依靠高精度地图作为支撑。国外的图商 TomTom 和 HERE 都已经在研发相应的技术(很多都已经展示给外界了),国内百度的无人车计划也在稳步进行,最近发布的整个车联网平台战略是比高德领先的。 由于一些地图测绘数据关乎到国家安全,很难开放给国外厂商。所以对于高德、百度等国内图商来说,只有到那个时候谁能真正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才算是「 打败」 了对手(这一点没有底层数据的百度有先天劣势,但也不是没有机会)。 当我在写这篇稿子的时候,我不禁联想到也是同一天,魅族和小米发布会「 撞车」 的事情(真的是苦了保安大哥们)。类似于这样的竞争在现阶段真的有必要吗?嗯,还是和谐社会最重要。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同时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技术解析:大众「排放门」的根源到底是什么?
还记得在 4 月份,大众监事会主席皮耶希辞职时,我在文章里写到:关于皮耶希和文德恩(大众 CEO)的矛盾,很多人认为辞职是这出「 宫斗大戏」 的落幕,但这才只是开始,以后大众的戏会更好看。 没想到仅仅过了不到半年,更好看的戏果然来了,戏的主角是大众和文德恩,地点发生的美国。 大众干了什么? 为了通过美国环保局的排放检测,大众给 2.0TDI 柴油机增加了一个「 失效保护器」,同时还给它设计了一套软件机制:如果该装置检测到当前是在实验室环境下,就会打开尾气净化装置,但如果检测到是在室外正常行驶,就会选择关闭尾气净化装置。系统进行判断的关键在于方向盘是否转动。一般来说进行检测的时候都只是车轮转,而方向盘保持静止。 检测的时候,检测设备连接到车内的 OBD 接口读取数据,只要保证输出的数据没有问题,就可以顺利通过考试。 看完这个,我对大众的工程师佩服的五体投地,这个技能一般人估计想不出来,他们给「 智能汽车」 增加了新的定义。而且,从 2009 年开始,他们就在美国这么玩了。 这么干的结果是,大众股票连续暴跌,市值大幅缩水,面临 180 亿美元的巨额罚款,而且传闻文德恩将要辞职。(到目前为止只是传闻,以官方宣布为准)捅了这么大的篓子,很多人不禁腹黑的猜测,难道是有幕后黑手要加害大众?有人说是皮耶希的复仇,甚至有人把它和苹果找代工厂造车联系到一起。 根源在柴油技术本身 不过在我们看来,这事没有所谓的幕后黑手,就怪大众的不诚实。阴谋论最不靠谱的地方在于,他们忘了如果大众挂了,损失的不仅是两大家族和投资者的利益,大众所在地下萨克森州政府和沃尔夫斯堡的财政也会受到影响,毕竟他们也是投资者,所以,肯定不会是自己人跟自己人过不去。 如果说这件事的根源,其实还得归结于技术本身。 众所周知,柴油机和汽油机的燃烧方式不同,柴油是压燃,不使用火花塞。如果在柴油机里没有足够的氧气来进行燃烧,就会排放出很多种粘稠物质,比如氮氧化物、没有充分引燃的燃料以及颗粒物。 然后,氮氧化物会在阳光照射下变成臭氧。二氧化氮和臭氧会引发哮喘、呼吸道疾病甚至死亡。 主机厂开始用一种叫做 SCR(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 选择性催化还原) 的技术来进行排放优化。 它的工作原理是:在一个蜂窝状容器里,清洗系统向柴油废气喷洒由 30%尿素和 70%水混合而成的液体,在化学反应下,它可以把氮氧化物转化为氮气、氧气、水以及少量的二氧化碳。这个技术可以降低 90%的碳氧化物排放,这样就可以满足排放法规了。 但是这东西有个缺点:成本高,并且需要加「 外挂」——一个用来盛放尿素溶液的液罐。所以,一般在中重度柴油机里采用。而轻型机采用的一般都是 EGR+DPF 技术,EGR 的全称是废气再循环技术,DPF 是颗粒捕捉器,后者基本上已经是现在柴油车的标配。 大众被检测出问题的 2.0TDI 发动机,就没采用 SCR 技术,而是用的 EGR+DPF。 所谓废气再循环,是把发动机燃烧后排出气体中的一部分分离出来,然后重新导入进气系统,二次燃烧。 对于柴油机来说,好的地方在于,再循环的废气含氧量少了,二次燃烧就变慢了,富氧燃烧的情况少了也就能降低氮氧化物产生。 但是不好的地方在于,富氧燃烧少了,燃烧压力低了,动力就肯定变弱了。 为了平衡这个矛盾,需要一个机制来控制动力和排放的关系。这个机制是 EGR 阀,由它来控制废气循环的量。EGR 全开,废气通过的最多,排放最好,但是动力最差。 包括氧传感器在内的一系列传感器,传递信息到 ECU,然后 ECU 控制 EGR 的开关。大众就是在 ECU 上做了手脚。 要「 尊重科学」 问题很清楚了。最关键的点在于,排放和动力,二者不能兼得。大众这次骗的不是 EPA,而是化学规律。其实在 2013 年,就有美国的非营利组织发现了大众 2.0TDI 车型的异常,说白了,他们早就被盯上了。 而据在德国的同事说,德国现在也是炸锅的状态,毕竟他们也是柴油车的主销地区。而供应商方面,博世也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如果博世也被法办,汽车行业的震动会更强烈,上下游因此都会或多或少受到影响。 还是那句话,传统能源要想兼顾环保和性能,太困难了。所以,你看法兰克福车展上那么多主机厂都在做插电混动和纯电动,也不是没有道理的。不过话说回来,柴油发动机的排放污染问题,也一定会经过这次事件,再一次成为大家关注和解决的重点。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同时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