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场可持续发展论坛上,他们针对「出行方式」都聊了什么?

· Oct 14, 2015

13 号,沃尔沃与 FT 中文网举办了「 迈向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领袖论坛。在这个论坛里,来自交通各领域的专家和大佬聊了聊各自领域正在发生的事。话题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新能源汽车,二是智能交通。 专家怎么看充电问题? 充电问题一直是所有新能源汽车无法回避的,也是很多潜在电动车车主不买账的原因。来自国家电网能源研究院电网发展综合研究所的李立理工程师,就从专业角度说了说关于充电的那些事。 首先,充电站属于一种基础设施,就如同高铁的建设一样,不是一蹴而就的,建设需要大量的金钱和时间,而经营模式又和普通的基建不一样。从商业层面来看,相对于氢燃料电池来说,电动车的优势很明显。氢燃料电池汽车需要加氢站,这和传统加油站类似,不利于社会资本的进入,不太可能会出现新的商业模式。 其次,电动车的续航决定了车辆需要频繁光顾充电站,而充电又消耗了很多时间,这就是用户体验很不好的一点。但技术是在发展的,电动车续航里程和充电速度在不断提升,电池成本还在不断下降,这一点有望提升充电体验。 第三,目前国内的充电标准、充电协议尚未统一,不断建设的充电桩并不能给所有的电动车车主服务。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又要与各方面沟通,受限制的条件很多。 据他估算,在 2020 年,充电业务服务费的规模可能会达到 12 亿,但这个数字还是无法支撑起一个行业,很难盈利,仍然需要寻找新的商业模式。 中国国际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魏建国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往往大多数人「 看到」 才会「 相信」,但有的人「 相信」 才会「 看到」。只有少数人正在寻找新的游戏规则。对于新生事物来说,正是如此。 智能交通领域的有趣尝试 在智能交通方面,关于乘用车之前我们已经说了很多了,这次沃尔沃带来了商用车的案例。 在公共交通领域,他们提出了一种概念叫做「 列队行驶」,即汽车编队行驶。每辆汽车之间拥有很小的间隙,这种行驶方式借助了雷达、无线通信、车载电脑来实现。已经证明,列队行驶可以节省 10-20%的燃油,原因是列队可以减少空气阻力和避免不必要的加速。在这种行驶模式中,只需要排在队伍最前面的司机驾驶,后面的汽车就可以进入半自动驾驶状态,解放司机。 对于长途驾驶来说,这还算一种比较舒适的方案,私家车也可以选择加入车队。个人觉得,领头车挺重要的… 目前沃尔沃已经在欧盟、美国和日本展示了这项技术。 除了沃尔沃,「 汇通天下」 在智能交通领域也做得不错,可能很少人知道,他们所面向的主要是卡车市场,服务对象是物流公司。通过将卡车实时数据接入网络,可以让业主实时监测卡车动态,做到司机与业主的信息对称,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减少卡车司机的不文明驾驶行为。 同样,靠数据解决问题的还有 Uber,这些数据除了为 Uber 服务外,还可以为政府提供基础设施、道路建设方面的建议。Uber 中国大数据专家江天博士透露了非常有意思的一点,就是使用 Uber 服务的高峰期不在上下班时间,而是凌晨 2 点到 4 点之间… 在这次的论坛中,沃尔沃还发布了「 可持续交通白皮书」,在这份文件里,沃尔沃在基建和交通方面陈列了大量的解决方案。沃尔沃官方也提到,是想成为「 可持续交通运输解决方案的全球领导者」。 其实我们也可以从中看到,越来越多的汽车公司,已经不再只想生产出一辆好车,而是在用各种方式解决和改善人们的出行问题。不过,整个社会的出行方式变革并不是一家汽车公司所能解决的,这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同时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二手车市场肆意烧钱:这钱最终烧给了谁?

· Oct 14, 2015 333

(转载自:钛媒体)历史总在轮回,新晋者也总是走上充当炮灰的路子…… 打车市场烧了几十个亿,最后合并了,垄断了;O2O 市场烧了上百亿,最后也是合并了,垄断了;当胜利者在塔尖插上自己小红旗的时候,放眼望去累累白骨上沾满投资人的血。 上上上上,上优信二手车,一分钟三千万,二手车市场已经到了癫狂的地步;买卖二手车,上瓜子二手车直卖网……我们的耳边被这样的广告洗脑,而这每一个分贝后面都充满了钱扔进火里噼噼啪啪的声音。 烧钱的背后,烧出了一个什么样的格局呢?易观智库近期发布的 2015 上半年二手车电商报告显示,紧随车易拍和优信拍之后的是车享拍和平安好车,分别占比 8.16%、7.32%,值得注意的是这两家在去年的报告里没有排名,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点,车享拍源自上汽,平安好车来自平安,都是通过集团资源变现来实现加速度,那么这是否意味着二手车电商格局即将生变呢? 综上,我们不难发问:到底烧了谁的钱,这钱又烧给了谁? 笔者在之前的两篇关于二手车市场的文章《墙内墙外:二手车市场的共产主义理想》、《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平安好车,其本质是为了服务自己的金融产业链》里对二手车市场做了深度的分析,这次,针对二手车行业的烧钱再加以论断。 烧钱意味着竞争加剧 也意味着死亡 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不完全统计,2014 年全年,国内二手车交易总额为 3675.65 亿元,同比增长 26.03%,二手车交易总数为 605.29 万辆,中国汽车市场指数研究所则预计,到 2020 年,中国二手车市场交易量有望达到 4000 万辆,交易额将会突破 1 万亿元。 那么再反观目前的二手车市场融资,从 2014 年开始,最低融资案例也超过千万美元,个案融资最多十几亿人民币,此外,互联网巨头也正杀入这块市场:几个典型的案例,2 月 9 日,车易拍 D 轮融资 1.1 亿美元,人人网领投;3 月 18 日,优信 C 轮融资 1.7 亿美元,百度等投资;8 月 3 日,人人车 C 轮融资 8500 万美元,腾讯领投;9 月 1 日,车猫网 B 轮融资 12 亿元,创始团队来自阿里。 但是加以目前行业发展的规律,便不难发现,一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为了满足投资人的欲望,通过砸钱、补贴等最简单粗暴的方式去扩张自己的版图成为最主流的竞争方式,而这样下去只有一个结果,就是烧钱烧到只剩一两家。 那么这个过程,无疑是踩在死亡的肩膀上,并且这个过程已经开始,最近,号称全国最大最领先的洗车平台 E 洗车终于告别这个响亮的名头,充当了首批炮灰,接下来更多的企业也将呈现出上两次头条的状态,融资与倒闭。 那么这些钱都拿去干嘛了? 拿了这么多的钱,必须花出去,才算是给投资人一个交待,怎么花呢?二手车市场很会玩,在打车领域,滴滴们玩的是补贴,营销创意,在二手车市场则更加疯狂,补贴加以疯狂营销。简单来说,打车、外卖市场烧钱转向二手车后,烧钱从 2C 变成 2VC,以博眼球为主。 来看看几个案例,问最近二手车市场最火的是什么?无疑是优信二手车在好声音总决赛洗脑鬼畜广告,时长 60 秒,费用 3000 万,这其中还不包含制作、推广费用,此外,优信二手车还签约 11 位明星为品牌代言人、在电视台综艺节目时段插播广告,甚至 1.8 亿买下《奔跑吧兄弟 3》冠名权。这种手段投资人(VC)一定能看到,但转换率呢?只能送上三个字:呵呵哒! 此外,据了解,「 优信拍」 每拍卖出一辆车不收取任何佣金,并补贴给 4S 店 3000 元;优信拍这是拿着投资人的钱做给投资人看。 还有更狠的,在「 赶集好车」 更名为「 瓜子二手车」 后,赶集更是将广告覆盖到广厦千万间,只要有屏幕的地方都不放过,杨浩涌表示,在该项目上,赶集用 2 个月的时间烧掉 2 亿元,未来一年将投入 10 亿人民币,啧啧,好大的手笔。 被逼的无奈与模仿 细细想来,谁又愿意在没赚钱的情况下肆意烧钱呢?不论是外卖、出行、还是上门 O2O,烧钱、补贴似乎已经成为了 O2O 行业的代名词,二手车电商平台似乎根本摆脱不掉整个 O2O 行业的这种基因。 烧钱的背后操纵者,容不得你不烧,从你的心思落在这个行业的那一刻起,烧钱已经成为注定,不然不会有任何生机。笔者分析出以下几个原因: 巨头误导,借刀杀人:世界上从来不会缺少放出一个烟雾弹后,盘腿而坐静观其变的野心家,外卖领域、出行领域无一例外,二手车也不会缺。 这些巨头,拿着大把的钞票,挥挥手扬言要进军某个市场后,某个市场一定会腥风血雨,平安好车释放出这样一个信号,只是以借刀方式,让别人用钱去教育这个市场,然后顺理成章的亮出整条金融产业链底牌。上汽旗下车享网同样,定位是封闭的「 买车卖车养车用车」 模式,一条完整的链条。 行业基因,不容变异:就如上文中所说的,O2O 行业烧钱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基因,谁都无法改变,每一个有钱的主都会去通过这种最简单粗暴的方式去效仿,后来者要加入这个阵列,不得不亮出同样的底牌,直到用完。 投资倒把,烧投资人:相比这一条更不用多说,紧跟风口做 VC 市场已经成为行业管理,创业就是为了融资,已经见怪不怪了,这类人根本不懂市场如何,玩概念与媒体顺风顺水,简单抄一个网站 APP,做一份完美的 PPT 上阵杀敌。 不得不讲的虚火与泡沫 但是烧钱的背后,又体现出一个什么样的市场呢?相信前段时间你的朋友圈一定被一篇关于刘强东吐槽一个二手车 APP 的新闻刷屏,估值 2 亿美金,只有两辆车交易,还是自己人。 瓜子二手车日前公布了业绩数据,称累计交易额达到 10 亿元,9 月单月交易额预计突破 4 亿,刷新了此前人人车 7 月份的交易额。这组数据一直被不断质疑,随后,虎嗅网曾曝出一张微信截图,聊天记录中显示,其中一个人称:「 各位广东车商的老板,有无需要通过我们赶集卖车,未过户也行,我们有补贴。」 当然,这只是一个例子,那么以砸钱最狠的优信二手车和瓜子二手车为例,我们来看看它们的模式,到底烧钱背后是一个什么样的真面目。 优信二手车,原本做 B2B 业务,现在狂砸广告为了吸引 C 端消费者。优信本身没有品牌与背书,那么 B 端意味着什么呢?即避不开 4S 店环节,要看他们的脸色,否则难以完成交易闭环。未来做 C … 继续阅读

想要实现自动驾驶?首先你得有一张高精度地图

· Oct 14, 2015

20 年前,美国军方同意在全球范围内开放 GPS 系统。20 年之后,地图已经从简陋的单色地图变成了能够显示建筑物、天空和即时交通路况信息的 3D 立体地图。 不过即使在 2000 年,美国国防部宣布停止民用信号来减少干扰之后,GPS 对于下一代交通系统来说(即自动驾驶)还是不够精确。毕竟自动驾驶需要车辆在短时间内对外界作出反应,这需要更高精度的地图导航软件。 具体来说原因也简单,虽然自动驾驶汽车利用传感器(例如雷达、激光雷达、摄像头等)能够探测车辆周围情况,但对于整个空间环境的感知能力还是不够。你可以想象一只蚂蚁正在穿过草丛,却只能用触角接触一片片叶子从而记录路线(这不是抓瞎呢嘛)。如果这时候有高精度地图,那么就能知道这块草坪的每一条路线,并精确定位出里面的每块岩石、车轮开过的痕迹和小昆虫。 高精度地图是自动驾驶的关键 目前的普通地图导航能将车辆位置精确到数米之内,高清地图则可以精确到 10cm 的级别。 HERE 的高级副总裁 Vladimir Zhukov 表示,「 最开始我们想要将普通的标准地图转化成更真实的 3-D 地图,但我们发现这需要更要精度的地图数据作为支撑。」 在被 iPhone 击败之后, HERE 地图成了诺基亚唯一的全球范围领先的业务,一度占据超过 80%的汽车导航软件份额。在过去的 5 年中,HERE 一直致力于收集高清地图数据并且已经比竞争对手拥有更多的覆盖里程。 这也就是为什么奥迪、宝马、戴姆勒要联合起来花 31 亿美元购买诺基亚 HERE 地图的原因。最近政府已经批准了他们的交易,他们终于可以将这种高精度地图导航技术应用于研发下一代自动驾驶了。 在今年夏天,TomTom 宣布和博世合作研发无人驾驶技术。Uber 在 3 月份买下了一家位于加州的叫做 deCarta 的地图公司,为未来无人驾驶共享车做准备。谷歌利用改造的丰田汽车,也已经累积了超过 120 万英里无人驾驶里程。 我们可以发现,除了车厂之外,科技公司们也都意识到了高精度地图对于自动驾驶的重要性。 数据采集 虽然谷歌在自动驾驶上看起来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但在高精度地图领域却并不领先(累积了差不多 2000 英里的地图数据)。相比较而言,HERE 的 400 辆测绘车已经绘制了超过 1,800,000 英里的地图道路数据,并且依然在不断扩充数据。一个在芝加哥的叫做 Ken Liu 的工程师每年就能够单独绘制 100,000 英里的地图数据。 但是换个角度来看,绘制完成一条道路需要采集超过 14 亿个数据点:例如车道限制的精确高度、车道线的位置、下水道口、障碍物以及我们在日常道路上能看到的每一个细节都必须全部收集,这也对用于数据采集的测绘车辆有着很高的软硬件要求。 就像谷歌的测绘车一样,HERE 也是一次性采集一整个街区的数据。车顶安装的设备看起来也差不多:四个广角的 24 兆像素摄像头,旋转式的激光雷达(扫描周围 300 英尺范围内每个目标上的 700,000 个点)、陀螺仪(计算间距),当然也少不了 GPS 系统。车底部有一个 50 磅重的盒子,里面连接着一个 1TB 的硬盘用于储存数据,一台运行着分析软件的平板电脑,还有一组用于供电的 12V 电源。 逐步应用 「 当你正在试尝试一些超出传感器的感知范围的行为时,高精度地图的作用就凸显出来了。」Zhukov 表示,「 如果当你正在使用巡航模式跟着前车的时候,这通常是依靠车辆传感器完成。但如果你想要在高速行驶的状态下进行辅助巡航控制,这时就需要高精度地图的辅助(例如高速过弯时对于弯道之后路况的预测)。」 今年晚些时候,HERE 将会首次整合高精度地图应用在量产车上(应该是德产豪华车)。这部分车主可能会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成为「 测试员」。从数以千计「 测试」 车的传感器上传回的未经加工的数据将会由 HERE 验证其精确度。当所有验证完成之后,公司就能用 4G 网络将这些数据通过云端更新到每一辆车上了。你可以这么理解,高精度地图正在逐渐成为一种有着自我学习能力的系统,越多的车辆使用就能获得越多的反馈,自动驾驶的研发进程就越快,我们也就能越快适应这种改变。 高精度地图目前已经应用于一些特定的场景。宝马 2011 年的 3 系 Track Trainer,奥迪在 2014 年的 RS7 都利用高精度地图的技术在 Laguna Seca 和  Hockenheim 成功跑完了赛道,并且做到了像那些赛车手一样完美的过弯。另外,德尔福也在美国完成了东西海岸间的自动驾驶。 以上这些测试都是传感器配合着高精度地图共同实现的。不过当自动驾驶汽车的传感器被雾、灰尘等各种杂质阻隔,或者传感器受到意外损毁之后,又会发生什么呢? 所以在未来,万一我们的车辆失去了「 眼睛」,高精度地图可能是汽车依然能够准确到达目的地的最后保障。(本文图片、内容来自 Car and Driver)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同时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滚蛋吧,A 柱君!

· Oct 14, 2015

汽车的 A 柱,是指车前挡风玻璃和前车门之间的柱子。从碰撞安全角度来讲,A 柱是越强壮越好,而从驾驶者的视线和开阳度来讲 A 柱又是越小越好,甚至消失。 这篇文章,我们就来盘点一下,人们在汽车 A 柱处理上所做出的努力,以及对未来 A 柱的设想: 一、取消A柱三角窗 目前,汽车生产商最常用的一个处理方式是通过把后视镜紧贴A柱锻角或将后视镜装配在车门板上的方法来取消 A 柱三角窗,从而减小视眼死角,特别是在汽车转弯时更为明显,提高了安全系数。 二、倒「Y」 型A柱 PSA 集团下的高端品牌车型 DS 5 创造性的将A柱进行分叉设计,看起来像一个倒过来的英文字母「Y」,这样的倒「Y」 型的 A 柱由于底部一分为二,中间留出了一定的可视空间,A柱盲区比一般车型要小,也是一种值得肯定的处理方式。 三、透明A柱 捷豹路虎曾发布了一个新技术,叫做 360 Virtual Urban Windscreen(360 度城市虚拟风挡),该技术可在挡风玻璃上显示多种信息,此外在外部摄像头的帮助下,通过投影使汽车 A 柱盲区部分「 透明」,从而让驾驶者拥有更好的视线,可大大减少A柱盲区带来的不便,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 四、DIY「 透明 A 柱」 除了车厂的努力,还有很多人也想为消除这个视觉死角做点什么。实际上,在车内利用镜子的反射原理,也可以达到让 A 柱「 透明」 的目的,所需要的只不过是调整好角度的两片镜子而已。有视频为证: 五、未来技术展望 看过科幻小说《三体》的朋友,一定对一种叫「 飞刃」 的纳米丝印象深刻,一根比头发还细的纳米丝可以轻松吊起一辆大卡车,可以像切豆腐一样切割船体。 所以有人曾经预测,在 21 世纪纳米技术将成为超过网络技术和基因技术的「 决定性技术」,与传统材料相比,纳米材料具有高强度、高扩散性、高塑性等特点。用纳米技术制造的金属陶瓷已经应用在汽车刹车盘上。随着纳米技术的进一步基础应用化,不久的将来,我们或许会看到纳米丝构成的汽车框架,甚至出现高强度可塑性透明材料,留给汽车制造商无限的想象空间。到那时候,我们就可以对着天空高喊:滚蛋吧,A 柱君!(本文为投稿文章,作者沈力强,监狱人民警察一枚,医学理工男,日常工作是给犯人瞧病。如果你也想给我们投稿,请联系 jony@geekcar.net) 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同时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AutoBot「转型」做行车记录仪:一个 OBD 团队的车联网历程

· Oct 14, 2015

AutoBot 又发布新产品了,这次是行车记录仪。 这个一开始从 OBD 切入车载智能硬件的团队,看起来已经和 OBD 渐行渐远了。 从 OBD 到行车记录仪 要搞清楚他们的思路,我们或许可以从产品的研发历程(按时间顺序)入手看出一些趋势: 1.AutoBot Pro:具有 OBD 功能的「智能迹录仪」; 2.AutoBot mini:功能较前代简单,售价也更低的 OBD 产品; 3. 车车智能套件(包括手机支架和魔棒车充):手机支架和智能车充,可以记录轨迹,电子狗等功能; 4.AutoBot eye 行车记录仪 :行车记录仪,配合魔棒车充可以实现生成路书、停车安防、寻车等功能,后续还会发布利用太阳能供电的版本。行车记录仪将会用于用户的路况、行车轨迹分享,形成一个以内容为核心的用户社群(当然前提是用户量够大,算是后话)。 他们原本计划在行车记录仪中加入 ADAS 功能,由于目前的技术局限,不得不放弃,这也导致了行车记录仪整整研发了一年的时间。 具体原因主要是由于行车记录仪和 ADAS 对于硬件的要求有矛盾。行车记录仪需要拍摄尽可能宽的视角,但 ADAS 则需要对于车两边范围内的物体拍的尽量远,目前来看只有 4K 以上分辨率的摄像头才能较好的同时完成这两种不同需求。这对技术、成本、时间等因素的要求很高。 在和 AutoBot 的蔡亮聊天时他说,目前他们的重心是 3、4 这两个产品以及之后对于这条产品线的扩充,之前的 OBD 则逐渐将被弱化。也就是说,他们的产品重心正在逐渐转移,产品越来越贴近普通用户了。 这句话的意思并不是说 OBD 的功能有那么不接地气,只是实现形式实在是值得商榷。而利用智能车充,加上一个 App,现在的产品组合也能实现 OBD 的某些功能。至于那些需要读取车辆数据的功能,事实证明这只是「 被刚需」 了。 AutoBot 的产品逻辑 在豪华车上,上面提到的很多功能都已经实现了前装,但很多存量车以及中低端车却并没有类似行车记录、ADAS 等功能。AutoBot 的目标用户就是这群车主。 不过对于用户在车内的使用场景,AutoBot 和其他硬件团队的理解不太一样。他们认为 手机还是核心 ,硬件都是围绕手机产生价值。 在他们看来,虽然现在 HUD、后装车机甚至智能后视镜等硬件都想做车内交互中枢,但是用户体验仍然有很大不足,目前用户在车内使用最多的还是手机。所以,他们选择围绕手机进行硬件研发,实现更多功能。 他们的全部硬件产品,都可以通过和同一个 App 连接,来实现智能化的功能。同时,iBeacon 也被他们反复提及。通过这个近场通讯技术,这些硬件能够自动在一定范围内推送信息到用户手机上。 而在这个逻辑中,看起来很没有科技含量的支架成了让手机获得更好用户体验的一个载体或者说基础。所以,看他们的产品顺序就可以发现,在做了两款 OBD 之后,他们选择的下一个产品是让人有点意外的手机支架。 另外不能否认的是 AutoBot 对于设计的重视。客观的说,这几款产品在「 颜值」 上是要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至少好看是我买东西的首要条件),这也算是利用设计驱动因素增加竞争力的案例。 OBD 行业的转型? 从 OBD 到行车记录仪,AutoBot 其实最大的改变在于产品思路。 在去年,由腾讯路宝「 领衔」,国内很多硬件创业团队都选择从这个点切入市场,看起来是「 热火朝天」。时间证明,这并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对于 C 端用户, OBD 的「 鸡肋」 属性始终得不到改变。 而 AutoBot 的改变,其实也可以说明,整个 OBD 行业正在经历一个转型期。 除了类似于元征、速锐得等拥有稳定 B 端用户的 OBD「 巨头」 之外,很多主打 C 端用户的企业都选择了不同的玩法和模式。那些坚守 OBD 的团队,有些选择用类似于返利等模式,增加用户黏度,继续进行数据采集开发(个人并不看好);也有开始转型面向 B 端进行车队管理等业务扩展的。 大家都意识到了 OBD 的硬伤(单纯的提供车况检测,实现难度大并且存在感较低,属于低频需求),因此转型也是必然的。而像 AutoBot 这种转型做其他产品的,则有点「 战略放弃」 的意味。 但是,这也并不能说之前做 OBD 就是错的。在那个大潮里,入场者都获得了比别的领域高若干倍的关注度。试想一下,如果 AutoBot 在一开始就选择做行车记录仪,恐怕很难被广泛注意到。同样的,腾讯、博泰这样的公司,其实也都获得了 OBD 火热带来的关注度利好。 现在看来,OBD 更像是一个合理的切入点。在对它趋之若鹜之后,很多人都对「 车联网」 三个字有了更理性的认识。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同时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GeekCar Daily」10.14:汽车之家李想也要造电动车了

· Oct 14, 2015

李想第三次创业曝光:造电动车 汽车之家创始人李想昨天发布了一则招聘启事,「 暴露」 了自己的第三次创业项目。据他所说,这个项目已经开始 100 多天,创业方向是要做「 小而美的智能电动车」。他们所要招聘的职位包括总布置设计总管、底盘系统开发主管、整车控制器开发主管、电机电控开发主管等。公司邮箱后缀是 chehejia。 这真的不是蔚来汽车那个项目。 传闻滴滴成立三蹦子事业部 昨天,有媒体报道说,滴滴成立了一个新的事业部门——三蹦子事业部。报道文章分析了这个部门成立的种种理由,看起来有理有据,让人信服。滴滴的公关部门否认有这个部门的存在,但是滴滴的内部人士说,三蹦子事业部的确已经成立了。 不管事情是不是真的,至少柳青决定加盟滴滴,某种程度上是源于一次失败的三蹦子出行经历。 特斯拉在深圳获得新能源牌照 昨天,特斯拉中国官方消息,在今年 12 月 31 号之前,在深圳购买特斯拉,可以直接获得新能源牌照。这项利好源于深圳最近出台的一个政策:申请今年剩余电动汽车指标的单位个人,通过资格审查后,即可直接获得电动小汽车增量指标,无需摇号。 替广大深圳朋友问一句,明年是个啥政策? 搭载百度 CarLife 系统的新款起亚 K5 上市 昨天晚上,新款起亚 K5 上市,对于我们来说,这款车的亮点在于搭载了百度的 CarLife 车机手机互联系统。接连两天,比亚迪宋和起亚新 K5 的接连上市,使得目前市面上搭载 CarLife 的量产车达到三款。 其实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车厂对于接地气的车联网产品,还是有很大需求的。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同时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