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就行了!电动就行了!——SitGo 可折叠电动自行车

· Oct 27, 2015 333

什么是【酷玩儿】: 当我们想让交通生活变得更美好的时候,我们发现无法仅仅寄希望于庞大的汽车公司。Geek 精神从来不是坐等生活变得更加美好,所以我们必须做点什么,比如,在这里给你推荐有趣的、好玩的、任何和交通有关的产品。 免责声明:看完之后心里长草、钱包变空,我们概不负责。 扯闲篇: 自打上班之后,觉得自己突然就变懒了。基本上能坐就绝不站着,能躺就绝不坐着,能坐车也就绝不走路······(那谁,体重的事儿我们先放一边不聊好吗?)可能很多人都跟我有同样的毛病,所以,出了地铁站到公司的最后一公里距离成了一种巨大的障碍;比起倒公交也更倾向于坐快车直达;周末连出门吃饭都免了,直接改叫外卖了。没错,这就是懒癌晚期没治了的症状。 酷玩儿: 香港有个团队想要帮我们这种懒癌晚期患者生活的更舒适,于是便设计出了这辆 SitGo 可折叠电动车。如果你看过我们之前写的 Burke 8 通勤自行车 ,并且认同那种把手放在屁股底下的骑车方式的话 ,这辆车可能无法获得你的青睐。因为用什么姿势骑车,对他们来说真的不重要! 正如我前面提到的,这车是为懒癌患者设计的,所以,驱动方式才是最重要的!苏格拉底曾说过:「 一切需要靠腿驱动的交通工具,都是耍流氓!」 所以,SitGo 必须是电动的! 它采用前轮驱动,最高时速可达 25km/h。内置 36V-8.8AH 锂离子蓄电池,3-5 小时充满电,可连续骑行 35-40 公里。你除了可以在家给它充电外,还可以把 12V 的车载充电器连接在点烟口上对它进行充电。当然,SitGo 自身还设有 USB 充电端口,方便你给手机充电。车把上配备了支持 360° 旋转的手机支架,可配合手机中的 App 查看位置或导航。如果作为懒癌患者的你要跟家人一起郊游,又不想多走路,就可以带着这辆小车飞驰在田野间了! SitGo 只需 3 步即可完成折叠。折叠后的车长仅有 64cm ,高 75cm。但是 20 kg 的重量,我觉得对于妹子而言,并不便携,不过考虑到它电动,想想还是不吐槽了。 为了骑行者的安全,SitGo 配备了高亮度 LED 车头灯车尾灯,支持三种照明模式,在把手上可以轻松进行切换。同时电量监测,小喇叭也都一应俱全,安全和方便算是都照顾到了。 有话说: 反正对于懒癌患者来说,电动就行了,不过,我想再问一句:骑这个还会屁股疼不? 怎么买: Kickstarter 上的众筹还有 10 天就要结束了,超级早鸟们可以用 649 刀的价格拿下它,并且还能获得一个大礼包~不过,当我默默地换算成人民币之后想了想,四千多人民币买个小车车,我还是先合上吧······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微信号:GeekCar)& 极市(微信号:geeket)。

上门试驾:用户体验先放一边,但是后面的事早就想好了?

· Oct 27, 2015

今年下半年,上门试驾好像突然火了起来。 我们之前报道的「 好车驾到」,就把上门试驾和汽车电商联系了起来。不过今天我写的两个试驾产品,看起来却好像「 单纯」 许多。这两款产品分别是「 滴滴试驾」 和「 我试试」,前者在 10 月 23 日上线,后者则已经运营了大约两个月的时间。 之前我就提过,上门试驾的关键在于用户体验,因此我模拟体验了整个预约流程。 先看用户体验 滴滴试驾: 用户打开滴滴出行 App 就能看见试驾的入口。选择试驾来到选择车型的页面,目前我们在可以找到 18 个品牌,86 种车型。点击任意品牌或直接搜索就能找到相应的车辆预约页面。 我们在页面上发现,每辆车型都会显示有多少人体验过,有些车型还会显示附近有 n 辆车。点进进入具体某辆车就能够看到车的基本情况。 在这步出现了一个问题,我们并不能选择车辆排量和配置,只有部分车型提供了手动自动挡的选项(这对于想要体验性能的用户来说就很受影响)。在页面下方,我们还能看见体验过的用户给出的评价,不过很多车型清一色的五星评分反倒是让我有些不敢相信。 服务价格:至于价格,根据车型不同,套餐内(30 分钟、10 公里)从 38~68 元不等,超过时间或里程限制则会分别收取里程费和时长费。 经过实际体验之后,我发现无论显示附近有车没车,我反正约不到车(不知道是不是 bug,在超出预约时间之后,App 依然显示正在预约而没有自动取消)。 这就说明了一个问题,目前滴滴试驾号称有 168 万注册车主,实际上分摊到所有地区之后,真实情况远没有我们想象中「 滴滴一下就能试驾」 那么美好。何况我一直都对于号称的 168 万车主持保留意见,说「 虚假繁荣」 也不过分。 而且考虑到滴滴试驾连接的是车主和有购车意愿者,因此车型更新方面会存在滞后性,这点算是硬伤。由于是私人性质车辆,用户对于车辆性能的体验也会受到局限(谁舍得自己的车被人虐呢)。所以这种试驾可能更多的是车主对于车辆体验、评价等主观驾驶感受的交流。 我试试: 新浪汽车推出的「 我试试」 上门试驾,主要利用的是租车公司的车辆资源,陪驾人员则由新浪负责培训。 目前我试试只在微信公众号进行运营,计划在年底推出 App。整个预约流程比较简单,但是微信的流畅度和精致程度相比 App 还是有一些差距。 我在「 我试试」 的官方微信号上找到大约 150 辆车,覆盖大约目前市面上 60%的常见品牌。不过实际上只有部分车辆显示可以预约,时间上也不能自由选择,而是由官方给出这辆车可以预约的合适时间。这种方式虽然灵活程度上不如滴滴试驾,但总体来说更能够保证预约成功率。 服务价格:目前我试试提供 1 小时或 30 公里(以先到为准)的套餐,价格从 10~30 元不等。 服务范围:五环内及通州、上地、回龙观、天通苑、大兴黄村的五环外区域,比滴滴试驾的自由度小。 所以从总体来看,滴滴在预约之前的体验较好,这也是由于 App 相较于微信的天生优势。但实际的预约成功率上,利用租赁车辆的我试试相对更高,新浪总编刘晓科透露目前已经达到 70%的成单率。再加上新浪本身在汽车内容方面的优势,所以单从导购来看,「 我试试」 可能相对更专业,而滴滴试驾则更贴地气。 试驾之后的想象空间 虽然单纯的试驾业务没有太多盈利点可挖掘,但却可以连接更多的商业模式。现在提供上门试驾服务的企业都是为了进行汽车销售等相关业务,当然不仅仅是局限于新车,甚至于二手车、保养、租车业务等等都有了很大的想象空间。 如果仔细想想,我们可以发现试驾和滴滴之前的所有业务有些不同。跟之前的出行类似,一旦滴滴在用户心目中形成了类似于「 要买车,上滴滴」 这样的印象,那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多了。换句话说,以前的业务只是解决了如何扩大用户入口,试驾业务则能够将用户量换成盈利,这从试驾业务和奔驰的合作就能看出一些苗头(跟车厂合作买车,风险小利润高)。 所以我们如果以后看到滴滴又出现了各种奇奇怪怪的业务也不用太吃惊。毕竟成为了「 超级」 用户入口的滴滴,是必须要考虑如何将用户流量转化成利润(不能一直单纯靠用户量换取资本)。 倒是对于新浪来说,他们之前就有类似于「 秒车」 的电商平台。因此试驾这件事本身就已经有了下一步的布局,或者可以说试驾把新浪汽车的导购和电商之间的空缺补上了。所以从商业模式完善程度上,「 我试试」 走的更远一些。但是如果考虑到滴滴的入口范围,长远来看还是滴滴的潜力更大。 回到试驾这件事本身,用户约得到车才是基础,否则就只能呵呵了。如果仅从这一点看,目前是滴滴输了。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同时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在上海,有人想给自动驾驶建一座「城」

· Oct 27, 2015

Mcity 位于美国密歇根,是专门为自动驾驶汽车打造的测试场地,里面像是一个模拟的城市一样。在今年 7 月份,工信部宣布我国首个「 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 将落户上海,功能与美国 Mcity 类似。昨天,上海国际汽车城创新港宣布正式开园,而「 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 正是其中的一部分(下称「 示范区」)。 这个汽车城已经入驻了很多企业,比如蔚来汽车、保时捷工程、上汽阿里、Auto Space 等等,这些大公司我们会后续进行报道。其实目前我们更感兴趣的是所谓的「 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 到底是怎么回事,他们想干什么? 为此,GeekCar 对上海国际汽车城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荣文伟、执行总经理徐健进行了专访。 示范区要解决「 通信标准」 问题 其实主机厂建一个测试场地是分分钟的事,但是以后不只是一家公司的车在路上跑。自动驾驶汽车除了智能驾驶(比如自适应巡航、车道偏离预警)外,还要「 联网」,这涉及到 V2X(车与车之间、车与基建之间)的通信标准问题。 虽然大家现在各有各的通信标准,可能谁的车也不听谁的,但「 统一标准」 是自动驾驶技术的一个趋势。通信标准统一,可以让更多的车建立联系,最大限度发挥 V2X 通信的功能。这就像现在面对的「 充电标准」 问题一样,标准越统一这块蛋糕就越大,也就能让更多的人享用。 如果通信标准逐渐被欧美厂商控制,一定程度上可能会限制我国汽车的出口。能够推动通信标准统一,也是上海这个「 示范区」 建立更深远的意义。 中国特色的道路状况,就意味着我们不能照搬欧美的技术和模式,比如 V2V 通信和 V2I 通信,我们应该把设备成本更多地分摊到 V(汽车)还是 I(基础设施)上?而且中国人多车多,还要解决交通「 效率」 的问题,这是我们和欧美国家很不同的一点。 荣文伟表示,在政府层面,工信部以及其他相关部门已经注意到自动驾驶所带来的问题,正在进行技术路线和产品路线的规划。 关于自动驾驶所涉及到的法律问题,荣文伟表示,目前自动驾驶还没有发展到要立法的阶段,但是相关部门、机构已经开始讨论,达成了一定的「 合约」。从「 鼓励创新」 来说,立法需要把握合适的时间节点,并不是越早越好,一切需要从问题导入开始,而不是提前假定会发生哪些问题。当「 合约」 已经不能解决问题的时候,自动驾驶比较发达了,再来用法律来约束各方的行为。 现场体验 V2X 技术 目前,很多主机厂、零部件厂商和通信公司都和该示范区有过接触,比如上汽、长安、华为和德尔福等公司。 在示范区内,有三个团队进行了 V2X 通信技术的演示,分别是清华大学团队、长安哈曼实验室、上汽同济团队。清华大学的测试车是由沃尔沃提供的 S60L,长安哈曼实验室用的是长安 CS35,上汽同济团队用的是荣威 E50。 这次我体验了上汽同济团队的 E50,目前可以实现与另一辆 E50 之间的 V2V 通信、与基建之间的 V2I 通信。 当后面一辆 E50 要超车时(可能是后车根据油门踏板位置和转向灯判断司机是否有超车意图,再向前车发送超车信号),前面一辆 E50 就会提示后方车辆要超车和后车的大致位置。除此之外,还有前方车辆急刹预警、告知与下一个红绿灯距离、告知前方有施工区域等功能。 关于不同研发团队的「 通信标准」 的问题,我也问了同济大学参与研发的研究生,他表示「 与清华大学相比,他们之间的通信的物理层和 MAC 层是一样的,但上层不太一样。」 自动驾驶技术还处于正在发展的阶段,但通过与业内人士的交流和实际体验,之前感觉很遥远的东西又离我们近了一点。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同时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继疯田之后,日产也疯了?

· Oct 27, 2015

提起日产品牌的车,可能你心里梦想的是这个: 但在经济实力范围之内,可能你买到的是这个: 而提起日产的蓝鸟车型,可能在你固有印象里是这个: 但是,现在的「 蓝鸟」,变成了这样: 估计没几个人能把这两个「 蓝鸟」 联系到一块儿,因为它们除了名字一样,其他哪哪都不一样。 这辆日产的新蓝鸟,昨天在北京正式上市,号称要卖给 90 后的年轻人。从车本身来说,1.6 升发动机,CVT 变速箱,一堆驾驶辅助配置,还带苹果的 CarPlay 功能,卖 10-14 万,价格其实还可以。 走了样的屁股 但是,每辆车都必有槽点,具体到这辆车身上,最让人纠结的地方肯定是外观。肯定好多人会问,日产究竟吃坏了什么东西,走这种外观路线了?还有人更直接的说:「 继疯田之后,日产也疯了」。 虽然从新奇骏、新楼兰这些车开始,激进的前脸、悬浮车顶这些元素就已经引入,而且海外的 Maxima Concept 也有和 Lannia 类似的风格,但是这辆 Lannia 蓝鸟,乍一看就是感觉不太协调,尤其是车尾。(不过,前脸的设计我很喜欢。另外,在发布会现场看实车,要比图片上感觉好一些)不过,关注日产的人会知道,这其实是一个典型的「 为量产妥协」 的案例。如果要往上追 Lannia 的设计源头,应该是这辆名为 Friend-Me 的概念车: 这个车的外观,你肯定会「 我擦」 一下吧?有点两厢半的感觉,掀背尾门。后来,Friend-Me 演变成了 Lannia Concept 概念车。这个时候,尾巴的处理依然不错: 而到了 Lannia 的量产版,就变成这样了: 不期待能有 Friend-Me 的效果,至少能把 Lannia Concept 的尾巴放在量产车上,也是好的嘛。就连这辆车的设计师张文宇都说,Friend-Me 的尾部设计没有保留下来,他非常遗憾。 结果就是,一个特别带感的前脸,配了一个不太协调的屁股,车尾的立体感差了不少。 日产这次挺大胆儿的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Lannia 的量产版还是保留了非常多 Lannia Concept 乃至 Friend-Me 的设计元素,在国内的量产车里,这其实并不多见。同时,这么一个设计能在日产的品牌下实现量产,也不容易。在总体设计偏「 温柔」 的产品阵营里加入这么一位长得有点怪的同学,这至少说明,日产还是想弄点不一样的东西出来。 这得回到车子的定位上。既然是一款面对 80、90 后的车,那外观就没必要像以前的日产车一样中规中矩。出格一点,甚至怪一点,并不是坏事。 以后越来越多的购车主力是 90 后,东风日产现有的产品,至少从外观上不太能满足这些人的需求。为了迎合未来的消费主力,也需要一拿出款外观有个性的车。事实上,东风日产把这辆蓝鸟看的还是非常重要的,这也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品牌调性的变化。从这个角度来看,日产并没「 疯」。 未来设计的方向在哪? 我把「 新蓝鸟好不好看」 这个问题抛到一个汽车设计微信群里,没想到大伙儿热烈讨论了一下午。一方面这应该是由于车子本身的话题性,另一方面,从这台车,其实也能折射出未来汽车设计的一个方向。 其中,一位同学的观点值得我们思考。他是这么说的:【车厂现在基本都捕捉到了年轻一代成长为主流消费人群的市场现实,但对设计实务中所谓「 个性化」 的下手轻重并没有统一认识。传统强势的凯越朗逸显然太保守,于是我们看到新卡罗拉也有了明显的锐化处理。 而这个潮流的实质恐怕还不仅仅是造型实务的问题,而是公司品牌重新定义产品生命周期,把设计快消化的问题。简言之,就是上来先用最潮最炫酷的造型让骚年车主们掏钱,后续产品生命周期用快速迭代的方式打补丁维护升级。这也暗合汽车行业整体节奏越来越快的基本面。】当然话说回来,90 后到底会不会为这种设计买账呢?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同时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GeekCar Daily」10.27:奔驰发布自动驾驶车概念图

· Oct 27, 2015 333

奔驰发布自动驾驶车概念图 在东京车展上,奔驰计划将发布一辆自动驾驶相关的概念车。为此,他们也向外界发布了一张侧视的概念图,真的只是一张概念图。不过考虑到之前的 F 015 和 IAA 概念车,我们对此还是抱有很高的期待。 玩概念我只认奔驰。(标致表示不服……)打车公司 Karhoo 融资 2.5 亿美元 打车公司 Karhoo 创立 10 个月,总共计划融资 10 亿美元,目前已融资超 2.5 亿美元。Karhoo 由英国企业家创立,将在明年 1 月推出打车应用,打车服务将率先登陆伦敦、纽约和新加‍‍坡等地区。 Karhoo 表示将会当地出租车及微型出租车公司达成合作,为其提供 20 万辆车。 我们真的需要这么多打车软件? e 代驾占据 76.5% 市场份额 艾瑞发布的《中国在线代驾行业 2015Q3 季度监测报告》显示,2015 第三季度代驾市场,e 代驾占据 76.5%的市场份额,仍保持巨大优势,滴滴代驾为 14.1%,其他代驾总计为 9.4%。 看来滴滴也不一定就是最厉害的。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同时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