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S 2016」 时隔一年再次体验德尔福的自动驾驶,这次有什么不同?

· Jan 06, 2016

2016 年 CES 电子消费品展已经在赌城拉开序幕,今年各大汽车相关参展商最大的看点非自动驾驶莫属。这不禁让我回想到去年,GeekCar 作为第一批中国媒体在 2015 CES 上体验了德尔福真正在开放道路上的自动驾驶汽车(详情参看此前文章:《「CES2015 德尔福自动驾驶初体验》),这次「 未来之旅」 现在对我来说还是记忆犹新。 而今年,德尔福在 2016 CES 又拿来了自己的「 看家本领」——两台崭新的自动驾驶奥迪 SQ5。经历了一年横贯北美的自动驾驶车路试,这帮极客对那台奥迪 SQ5 动了什么手脚?又有哪些新花样?我们一扒便知。 「 假设你真的拥有一辆全自动驾驶汽车」 这句话是德尔福电子与安全事业部工程副总裁 Glen W.De Vos 跟我说的。其实今年的这台德尔福自动驾驶展车和去年相比,最大也是最容易看出来的变化之一就是:它是一台德尔福基于「 消费级」 产品考虑改进的自动驾驶车。和去年那台「 实验室级」 产品相比,车内凌乱复杂的传感器识别原始数据图变成了中控区域一块彩色大屏幕、以及新增的可以和车互联的 iPad 和 Apple Watch,以及后车窗的白色自动驾驶状态显示灯。 通过中控台彩色大屏,我们可以看到的信息包括:在启动时车辆的自我检测状态以及车主身份认证;驾驶状态切换;通过车辆的前摄像头采集到的实时影像;处于不同的道路和行驶状态时,屏幕上会在道路上显示不同的颜色;行车路线预览及导航信息;显示车辆是否减速或准备停车;路边行人预警;交通信号灯状态;变道信息;V2V 互联状态等。 在车里的 iPad 交互界面上,德尔福用最简单的方式展现了车辆附近推荐的兴趣点,可以通过 iPad 设定目的地,例如星巴克、麦当劳等等,然后就可以通过自动驾驶到达那里。这些 POI 都可以单独查看具体的信息。 此外,还有一项功能让我觉得德尔福脑洞够大:车辆会根据我们预定的路线来推送相关的搭车(拼车)信息。车主可以选择接受或者拒绝,如果接受,车辆就会前往搭车地点。这让我想到了未来的全自动驾驶 Uber 模式,也是未来无人驾驶改变城市人出行方式的一种可能。 硬件,以及硬件背后的革新 或许是以上「 看得见」 的内部交互界面让你觉得这是一辆新款德尔福全自动驾驶汽车,但如果你仔细看,会发现不只是内部,车的外观和去年相比也有一些变化。例如在前部进气格栅下方以及前防撞梁左右两个 45°角区域,德尔福改进了雷达和激光雷达和整车的集成度;还有车顶后部的一个小天线以及旁边两个通讯装置,德尔福增加了 V2E 模块,这也是为什么这辆车可以实现车与车通讯、车与行人通讯、车与信号灯通讯、盲角通讯、共乘通讯。事实上,V2E 也是他们这次重点宣传的点,E 代表 everything。 在开放道路试乘过程中,你可以看到,车辆可以和交通设施实时互联,当交通信号灯改变的同时,车内屏幕上接收到的交通信号指示灯也会随之立即改变;并且当我们前面一辆搭载了 V2V 模块的凯迪拉克紧急临时停车或减速时,这辆德尔福全自动驾驶车可以即时接收到前车减速信息,并实现自动变道;此外,当我们通过人行横道时,由于有了 V2E 功能,车辆可以和在人行道一端正在打电话的人通过手机实现通信。所以在我们看到这个人之前,车子就已经可以感知,并且留出足够的距离来确保行人安全。 其实除了这些硬件创新,德尔福这一年还做了很多「 幕后」 的努力。一方面,由于雷达和激光雷达集成度的改进,背后所涉及的算法也会有相应的改进,另一方面,由于积累了一年的自动驾驶路测数据,软件团队也改进了此前的算法,有些我们可以体验到,例如车辆在不同路况下的车道保持状态更加稳定、除了到路口转弯外增加的自动变道功能、起步停车时的加速和减速感知更加自然,还有更多我们看不到东西,例如极端或危险状况下车辆的反应,以及和地图更高度的集成等等。 梦想和现实之间的距离 或许未来自动驾驶留给我们每个人的想象空间都很大,所以这次我并没有对「 自动驾驶所带来的人机交互变革」 层面有更多的关注,反而是硬件和软件上的「 消费级」 概念让我有了一些感触。 对于一辆可以实现全自动驾驶的车来说,目前车内硬件成本最高的非激光雷达莫属,德尔福的这辆自动驾驶车搭载了最新的固态激光雷达,没有机械转动的限制,耐用性有增加,在未来大规模量产的情况下或许可以降低不少成本。当硬件已经到了一个相对成熟的阶段,其实拼的就是谁的软件和算法更加可靠、用户体验更好,然后这需要大量路测数据的积累和支持以及地图信息的集成,这也是自动驾驶目前最大的壁垒。 或许近几年全自动驾驶还不会立刻进入我们的生活,但我切实感受到未来已来。期待德尔福这帮极客们明年又会带来什么惊喜。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同时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CES 2016」骁龙 820A:高通在汽车领域的新武器

· Jan 06, 2016

高通在此次 CES 展上,带来了骁龙 820A 车载芯片,这款芯片可以看作是骁龙 602A 的升级版。(A 是 automotive 的意思)与 2014 年发布的 602A 相比,820A 更加强调安全性,计算能力更强大。此外,高通还发布了一款骁龙 820Am 芯片,与 820A 的不同之处在于整合了 X12 LTE 模块,上行速度可达 600Mbps,下行速度可达 150Mbps。 骁龙 820A 在性能方面和骁龙 820 相当,使用了 14nm FinFET 工艺,64 位 Kryo 四核 CPU 和 Adreno 530 GPU。与骁龙 602A 相比,骁龙 820A 可以支持接入更多数据,比如摄像头数据、传感器数据。骁龙 820A 还支持多屏显示,包括数字仪表盘、中控屏,以及后排乘客娱乐系统,甚至支持 4k 分辨率。 软件方面,骁龙 820A 支持 QNX,以及 CarPlay 和 Android Auto,车厂可以通过远程向车主发送最新固件。由于骁龙 820A 采用了模块化设计,所以对于车厂来说,这是件好事,采用了高通方案就意味着升级车载系统硬件的便利性。对于消费者来说,未来车载系统可能就像手机一样不断更新了。 骁龙 820A 支持高通 Zeroth 机器学习平台,可以通过神经网络以及云端,让汽车的 ADAS 以及导航系统更加智能,提高探测周围环境能力。 在机器学习方面,高通和英伟达的思路还是挺像的。 高通将会在第一季度向车厂出样,但是离上车还有点儿远。至于高通之前发布的骁龙 602A,奥迪将会在 2016 年末的新车中搭载。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同时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微租车:做分时租赁,本质还是为了大数据

· Jan 06, 2016

汽车分时租赁的概念很火,不过由于相对较高的技术和资本门槛,能玩转的人也不是很多。去年我们见到了不少企业进入,其中很多目前来看玩得不错,不过也有像 CoCar 那样玩脱了的。 在刚接触到「 微租车」 的时候,我并没有意识到这和其他分时租赁项目有什么本质区别。不过在和微租车的 CEO 杨洋聊过之后,我才发现他要做的事有些不太一样。 分时租赁「 服务商」 选择分时租赁切入,杨洋表示这是因为相比于国外的租车市场,国内还处于初级阶段,可挖掘空间很大。但单纯做一个分时租赁项目,对于杨洋来说可能还不够。所以,微租车要做的是分时租赁的「 服务商」。 分时租赁的「 服务商」 怎么做?这个问题可以从运营逻辑说起。 首先,微租车本身不需要车辆资源,所有车辆都由合作伙伴提供。微租车负责提供相应的软硬件,也是其核心产品。其中硬件是一套安装在车内的控制模块,可以监测车辆数据情况,通过 CAN BUS 反向控制车辆 ECU 进行车辆的各项控制。软件则包括分时租赁所需的后台管理软件、用户 App 开放接口等服务。 在微租车的 App 里,我们可以看到各个分时租赁平台的车辆,这些都是微租车的合作伙伴。而微租车的合作伙伴也不仅局限于这些租车公司等,任何拥有车辆资源的企业都是他的潜在合作对象(包括政府、酒店等需要用车的机构部门)。 在合作时,微租车会把这套系统打包卖给合作伙伴(硬件成本大约在 950 元,这也是微租车所收取的唯一费用)。为了保证硬件质量,几乎所有零件都来自全球,在北京组装测试。 杨洋透露,这套软硬件的管理系统前后研发时间大约用了 3 年,投入超过 3000 万。很多人(也包括我)可能都会有这样的疑问,目前很多分时租赁的平台,研发的管理系统和硬件成本其实并不需要这么高。微租车这么做难道不是「 人傻钱多」? 杨洋把这个问题解释为「 可商用」 和「 可用」 的区别。微租车的系统目前可以适配市面上大多数电动车和燃油车,这也是这套软硬件能够大范围应用且商用的前提。 在合作伙伴运营时,微租车不会采取分成或其他模式去赚取利润。而只会要求合作的平台把接口接通到微租车 App 上(数据也要求共享)。这样一来,微租车就成了一个流量入口,在杨洋的想象中,未来所有分时租赁的入口都可以集中到微租车 App。 深度大数据开发 如果单纯只是卖硬件,这明显称不上是一种合理且长远的商业模式。而在创业之前,杨洋一直都在从事着大数据方面的工作(骨子里流淌着大数据的血液)。所以在进行商业模式探索时,他才会选择大数据作为盈利模式。 基于自己的软硬件平台,杨洋能够获取所有用户的驾驶数据。由于硬件和汽车的深度结合,收集的数据会比 OBD 等产品更加详细,可以做到针对用户每次租车时,不同车况、路况、天气、时间等各种维度参数得出风险指数。 基于这个指数,微租车可以调整用户租车的计费模式,这属于简单的应用。而进一步说,这样详细的参数在深度上会比目前很多企业的大数据更有价值。在杨洋看来,这类数据的开发价值想象空间就相当大了。 总得来说,微租车的商业模式就是通过做分时租赁平台,收集用户详细驾驶数据,然后进行大数据开发。只不过他在收集数据的手段、数据的深度上与之前的企业有所不同。 大数据的收集开发是个长期的过程。有了明确的路径,接下来就该看是不是真的能有听起来这么顺利了。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同时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变身吧!清洁小王子!——medentech 美丹泰克消毒泡腾片

· Jan 06, 2016 333

什么是【酷玩儿】: 当我们想让交通生活变得更美好的时候,我们发现无法仅仅寄希望于庞大的汽车公司。Geek 精神从来不是坐等生活变得更加美好,所以我们必须做点什么,比如,在这里给你推荐有趣的、好玩的、任何和交通有关的产品。 免责声明:看完之后心里长草、钱包变空,我们概不负责。 扯闲篇: 如果按照《头脑特工队》里面描述的,人的大脑里有 5 个小人,那么女人头脑里应该是晚高峰时候的京通快速路,或者圣诞节时候的蓝色港湾。作为重度直男癌太晚期患者,我一直在抱怨女人有太多小情绪,导致活得一点都不潇洒。直到有一天我发现裤子大腿面上的污渍是因为上下车时在方向盘上蹭的,我的人生观就此崩塌了。 确实,在进行了内饰清洗以后,我确实觉得整个车里就我最脏,但是这个清洗的费用也足够清空我攒了个把月的小金库了。所以,我不但要警告车里每一个人,就算不是脆脆的东西,也不要吃!而且还需要稍微便宜一点又有效的办法,来对付洗车小哥用那个不知道多少年的抹布擦我的内饰! 酷玩儿: 你知道我说的肯定不是棒球棍,而是一种既能有效消毒,又不破坏内饰的清洁剂——medentech 美丹泰克消毒泡腾片。这是一个看起来比较大牌的消毒用品,由一种高效二氯异氰尿酸钠制备的泡腾片。 当然,它也确实是一款比较狠的产品,因为已经有:Medicine Sans Frontiers(无国界医生组织)、所有的英国医院、20% 俄罗斯市场、US EPA 美国环保署检测并批准,NASA 美国航空航天局使用。符合 EN(欧洲标准),通过 AOAC (美国分析化学家协会)、AFNOR(法国标准化协会)、GOST(俄罗斯国家标准)多个独立的、经认证的实验室测试,UNICEF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认证,WHO(世界卫生组织)、GMP Standard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等等这么多的牛 X 机构给他认证,为他背书。 但是不用担心,它使用起来并不需要专业资质要求,拿一个 250ML 小喷壶里放 1 片,喷洒或毛巾浸泡后擦拭,关车门 20-30 分钟后就 ok,4-7 天用 1 片这一盒可以用小半年,据说放矿泉水瓶里 30 分钟后的水可以直接饮用,完全无毒无残留! 有话说: 其实这种设计也确实省心,毕竟车后备箱里的东西够多了,而且带一堆可燃的易挥发的酒精或者清洁剂在车上,也确实不要不要的。要不是化学是体育老师教的,我一定会更加崇拜这个产品。 怎么买: 目前淘宝有售,原价 88 现价 55,已经入手,而且不但有车用的,还有各种各样的专用消毒剂,变身吧!清洁小王子!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微信号:GeekCar)& 极市(微信号:geeket)。

「CES 2016」宝马发布了一款带 HUD 功能的……摩托车头盔

· Jan 06, 2016

(作者:TP 牙膏膏)CES 上,宝马给摩托车爱好者带来了福利:他们发布了一款非常高科技的「 智能头盔」。 这款未来科技的智能头盔配备了 HUD 抬头显示功能,前后双摄像头,并采用了左手车把控制的操作方式(总比声控和眼神控制更让人能接受一点,试想一下你在大街上不断的大喊操作口令或者不断的飞眼是多么尴尬的一件事)。 这个头盔能为你提供当前的速度、燃料信息 ,并带有路标识别功能,还会配置 V2V 技术,它可以监测街上行驶的其他车辆的速度、位置等对其他驾驶员无法开放的「 隐藏」 数据,同时能够自动预测出在当前行驶车道的前方是否会有潜在的碰撞危险。 至于头盔上的两个摄像头,前置的那个可以作为行车记录仪使用,后置摄像头则为驾驶员提供了虚拟后视镜的功能。 尽管官方宣称的电池续航时间只有五小时,但它采用了可拆卸电池的设计,稍微解决了电池焦虑症患者的发病强度。 一切关于概念产品的文章的结尾总会用小字写着这只是个概念,如果你保持一个好身体也许会等到该产品量产的一天,但是这次德国人并没有让我们对着一个概念傻等,准备好 1499 美刀的小伙伴在姑娘们穿上裙子的时候就可以拿到属于自己的未来头盔了,当然也别高兴得太早,你能得到的只有头盔,还需要等到宝马心情好的时候再为你生产控制头盔的车把。 「 这回可不光是个概念呦,这可是会实现的呦」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宝马员工说。 也许看了下面的视频,你会对这个头盔有更清晰的了解: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同时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CES 2016」福特的新把戏:和亚马逊合作,让车子变成智能家居的一部分

· Jan 06, 2016

(作者:赵逍遥)福特在 2016 年的 CES(消费者电器展)上表示,他们正在与亚马逊以及物联网平台 Wink 合作,开发新一代的高级用户体验技术,通过福特 SYNC 车载系统与亚马逊智能交互设备 echo 和智能助手 Alexa(类似苹果 Siri)的连接,实现家用智能设备和福特汽车的双向互联。相关的智能控制设备将由 Wink 平台提供。 Echo 是亚马逊推出的一个智能硬件设备,它首先是一个蓝牙音箱,但是在此基础之上,又具备智能属性,比如语音交互,并且可以作为智能家居的一部分存在,通过和它交互,来控制诸如电灯开关等。国内也有类似的产品,比如科大讯飞的叮咚智能音箱。 福特和亚马逊合作的意义在于,车主可以通过触控或者语音指令,在驾驶过程中命令智能助手 Alexa 对家里的各种设备进行控制,比如提前打开车库的门,在夜间打开走廊的灯光,把家里的恒温器调节到合适的温度;又或者车主在家中命令 Alexa 报告车子的续航里程,把车内空调提前打开,提前热车等等。总之,就是想让车主更加方便的对家庭和车辆进行管理。 福特的 CEO Mark Fields 在接受采访时说,他们正在尝试做出一个可以商业化的产品,问题的关键在于找到合适的软件协议来实现 SYNC 与 Echo 和 Alexa 的集成。福特的目标是尽快的将它推向市场。 在物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汽车企业需要通过满足客户对车与家庭互联的要求来赢得更多的消费者。宝马、大众都在这次 CES 发布了与之有关的内容。作为一个大号智能硬件,汽车越来越成为物联网里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当然,前提是车子本身得足够智能。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同时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CES 2016」为了自动驾驶地图,通用打起了用户车里摄像头的主意

· Jan 06, 2016

不久前,丰田传出要利用群众的力量,收集自动驾驶所需的高精度地图数据,具体会在 CES 上进行展示。有意思的是,除了丰田之外,通用也表示将要用类似方式收集高精度地图数据。 目前,通用正在和 Mobileye 合作有关 ADAS 技术的应用,这需要在车身四周安转摄像头、雷达等传感器。通用想要做的,就是将传感器中的影像部分和安吉星整合起来,形成一套从收集到上传的完整系统。 通过车身自带的摄像头,通用会收集周边地图数据。经过安吉星上传之后,通用再会用专门的地图数据处理手段,把这些粗糙的数据加工成可应用于自动驾驶的高精度地图。由于安吉星 4G 的逐渐普及,未来所有通用旗下的车型,都可以是地图数据的采集者。通用表示,今年晚些时候这套系统就会正式上线。 优劣互补 在硬件上,车辆自带的摄像头显然比测绘车的雷达在各方面质素上有差距,这是无法避免的硬伤。不过考虑到测绘车和民用车在数量级上的不可比性,因此整体差距并没有单体比较的那么大。 用户开车经过一个路段时,车辆每次都会将这个路段的数据不断上传。在车辆数量不大的情况下,这样的收集效率可能不高。但通用作为大车厂,这一点却是最不需要担心的。同时,由于车辆的不断更新,路况的变更也会很快上传到后台。这就比依靠测绘车去测量时效性更强。 当然,这么说也并不是否定测绘车辆存在的价值,测绘车在测量精度上的优势,是依靠普通摄像头的采集很难弥补的。因此双方只能算是各有优缺点,更多的是进行互补。如果说测绘车在特定路段的采集模式是一步到位,那么通用做的则是积少成多。 不过,通用的采集模式也存在一定问题。毕竟采集高精度地图数据的行为,本身需要测绘资质。并且由于地图数据必须受到政府等有关部门的管理,因此在很多地区的推广就存在困难。同时,如果不断上传用户的位置、周边环境等信息,那么也会带来用户的隐私问题。这些都是推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为了高精度地图 高精度地图是自动驾驶的关键,这句话我们已经听过很多遍了。 无论是车厂收购 HERE,还是博世和 TomTom 合作研发相关技术,我们能看到的都是自动驾驶领域对地图的重视程度,主机厂和供应商都想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在国内,为了研发无人驾驶技术,百度也专门收购了一家具有甲级测绘资质的企业「 道道通」,没有依靠四维图新。 在自动驾驶时代,谁能掌握高精度地图,那么在出行领域的竞争中就会有很大优势,这是共识。目前来看。通用并没有处于领先的位置,也难怪会采取这样有些「 激进」 的手段。 写到这里,我想起了一句话:「 称霸篮板的人就称霸整个篮球场」。放在这个场景好像也挺适用的。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同时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CES 2016」除了敞篷版 i8,宝马还带来了 AirTouch 手势控制系统,以及更多

· Jan 06, 2016

宝马看来要在车内人机交互上下大工夫了,在全新 7 系上搭载了手势控制功能之后,他们在 CES 上又带来了名为 AirTouch 的手势操控系统。 当然,如果你在 CES 上来到宝马的展台,可能首先会被那辆敞篷版的 i8(大名:BMW i Vision Future)所吸引,即使没了标志性的剪刀门设计,它仍然足够吸引眼球,不过相比于这个车,我们觉得它上面搭载的 AirTouch 系统更有看点。 AirTouch:进阶的手势操控 虽然都是三维手势操控(涵盖 x、y、z 三轴),但是它和新 7 系上的那个还不太一样。新 7 系上第一次用到了触摸屏,而这辆 i8 敞篷版概念车里的屏幕,却又是不能触摸的。 这意味着,它通过手势进行的交互要比 7 系上的「 花样」 多得多。 但是,完全用手势操作取代触摸屏,在现阶段还是不太现实。所以,宝马给这套系统加入了方向盘快捷控制功能,方向盘左手端有操作确认按钮,当你用手势操控锁定屏幕上的某些区域时,方向盘上的指示灯会亮起,然后通过确认按钮,可以完成诸如「 进入下一级菜单」 这样的动作。 配合 HUD 抬头显示系统,驾驶员的注意力可以得到极大的集中,基本不会因为操作娱乐、导航等功能而分太多心。 有意思的是,新 7 系的手势识别系统被安装在了车顶位置,这辆 i8 敞篷概念车因为没有车顶,相关的手势采集系统也换了位置。 副驾驶前面的 21 寸屏幕也挺吸引眼球的,它可以显示导航、娱乐、电话等等内容,驾驶员据此可以进行手势控制,而副驾驶通过门板附近也有确认按钮,同样可以实现控制。 另外,这辆概念车还带有自动驾驶模式,在方向盘上设有驾驶模式的选择滑钮,驾驶员可以在 Pure Drive(驾驶员自主驾驶)、Assist(辅助系统主动介入)和 Auto Mode(高度自动驾驶)三种模式之间快速切换。 从这套 AirTouch 系统来看,完全手势操控并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想法,要知道去年宝马在 CES 上展示了手势控制之后,在同年就应用在了量产版的全新 7 系上,而作为它的「 进阶版本」,我们完全有理由期待 AirTouch 在不远的将来搭载到量产车上。 而更长远来看,如果在方向盘上加入手部的更多操作,比如类似「 方向盘触控板」 的设计,和手势控制一起就可以实现更多样化的人机交互形式。 目前我们并没有实际体验到这套手势控制系统,在 CES 正式开幕之后,我们会在现场带来第一手的上手体验感受。 用云平台连接一切? 除了 AirTouch 和 BMW i Vision Future 概念车,宝马在 CES 还带来了其他东西,比如,一个开放的移动云平台。 基于这个云端,宝马想把很多设备和它联系起来。 不仅仅是手机、智能手表这样的智能硬件,还包括智能家居产品,你可以想象一下在车里通过中控屏幕控制你家电冰箱的感觉。另外,他们还想发展一些自己的「 硬件」,比如智能后视镜这样的产品。 为了让这些硬件和云平台更好的配合,宝马还发布了 BMW Connected,这可以理解为类似「 个人助手」 一样的软件,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设备上,都可以方便的进行互通互联。据宝马介绍,这套系统还具备机器学习以及大数据分析能力。 其实不仅仅是宝马,福特也在这次 CES 上提出了云平台的概念,这会是今年在自动驾驶之外的又一个关键词吗?至少从客观上来说,这是越来越被重视的东西。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同时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CES 2016」还记得那个玩「换电模式」的 Gogoro 吗?他们又搞起了「目的地充电」

· Jan 06, 2016

去年的 CES 上,台湾的电动摩托产品 Gogoro 抢了不少的风头。大伙儿关注的点在于漂亮的外观,以及独特的换电模式。相信看过我们去年报道的人应该对那个白绿色调的换电站、设计拉风的电摩托都印象深刻。 在 CES 之后的这一年里,Gogoro 经历了产品上市、降价、推出低配版本等大大小小的事情。但总的来说,受限于高昂的售价和换电站数量,Gogoro 的发展并没有我们预期那么好。 今年 CES,Gogoro 没有发布新车,只是通过 OTA 升级,增加了手机或者智能手表设备的无钥匙启动、遥控开关锁功能。这些功能也将会成为 Gogoro 未来全系车型的标配。 显然,这样打补丁式的升级肯定不是重点,在充电这件事上,他们也有了一些新想法。他们发布了两个新产品:「GoCharger」 充电底座和「Gogoro OPEN」 开放充电平台。 首先,我们需要明白两者的关系:「GoCharger」 充电底座是实现「Gogoro OPEN」 开放充电平台的硬件基础。 Gogoro 把 GoCharger 认为是一种「 快速、智能、共享」 的充电模式。 GoCharger 拥有快慢充两个版本,慢充版本的标准电压为 110V,快充速度是慢充的两倍。GoCharger 的使用非常简单,只需要接上插座、连上 WiFi ,用户就能通过手机 App 查看每个 GoCharger 的充电速度和电量,Gogoro 后台也能实时管理充电进度、查看电池使用情况。 GoCharger 计划在今年夏天正式推出。 你可以这么理解, GoCharger 是迷你版 GoStation 换电站。它的所有者是那些和 Gogoro 合作的商户,而使用场景也容易想明白,比如,你去一个超市买东西,这地方正好有 GoCharger,那你就可以把自己车里的电池拿到这儿充些电,或者换一块满电的电池。 换电模式之外的「 权宜之计」 为什么要推出这样的产品?其实,你可以拿特斯拉的例子作为类比。 目前,Gogoro 有 140 个换电站(110 个在运营中,还有 30 个在建设中),分布在台北、新北、桃园、新竹市、新竹县这五个城市,服务超过 3000 辆车。不过实际上,考虑到换电的覆盖半径,可能出现的情况是,在热门地区换电站的电池供不应求,而在某些冷门地区,又因为没有布置换电站,可能会影响当地用户做出购买决策,进而影响销量。 这和特斯拉在中国遇到的问题是类似的,说到底,车子的销售是和充电站网点挂钩的。 对于现阶段的 Gogoro 来说,他们必须平衡成本和考虑资源利用率,那怎么办? 这么看,他们针对商户推出 Gogoro OPEN 计划,就有道理了,这实际上是帮助他们扩充充电网点。你也可以这么理解,GoStation 和 GoCharger,有点像特斯拉超级充电桩和目的地充电桩的逻辑关系,这是一个经过验证的模式。Gogoro 做这件事,也必然会对车辆推广有一定提升。   在 Gogoro 的计划里,用户还可以推荐自己常去的商家作为 GoCharger 的网点,而如果来自某一个区域内的申请足够多,Gogoro 还会把这个城市加入 GoStation 换电站的建设规划中。 围绕这个模式,可以有多种玩法,比如商家保持系统持续运营多久,就可以获得一定的补贴啥的。 说到底,Gogoro 推出这样的众包充电方案和小型化的充电底座,还是为了能够更好地渗透单个用户的换电服务。毕竟官方去建造一个换电站,时间和金钱成本都很高。而且如果换电站周围的车辆数不够多,运营维护成本相对会很高。 而利用用户的力量,Gogoro 还可以花费较少成本了解车主分布情况,之后再根据具体情况考虑建设 GoStation 的必要性和排布情况。这样一来,成本损耗就降低了。用户也不会因为没有换电站而影响购买。 不管是不是从特斯拉学到的经验,总之,经过一年不那么顺利的发展,Gogoro 变得更聪明了。 今年夏天,Gogoro 还计划进入荷兰阿姆斯特丹,投放美国市场的许可也正在洽谈中。当然,它进入国内,也并不是没有可能。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同时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