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把 Model 3 放一边,我们再来聊聊「快速迭代」的 Model S

· Feb 26, 2016 333

Model X、Model 3,在最近和特斯拉相关的新闻里,这两款车占据了非常大的曝光率,甚至昨天晚上坐滴滴顺风车时,同行的乘客在看见路上的 Model S 时,还主动说起「 特斯拉要造 30 万电动车」 的事儿。 可是 Model X 今年下半年才会进入中国,Model 3 甚至还没发布呢,特斯拉现在在国内仍然只有 Model S 这一款车。所以,在关注 X 和 3 的同时,Model S 仍然非常非常重要。实际上,最近这款车的变化也不少。 「 消失」 的 85kWh Model S 在型号上有一个很大的变化:目前在特斯拉官网上,已经没有了 85kWh 版本的车型,只能订到 70、70D、90D、P90D 这四款,85kWh 版本停产、成为历史。90D 和 P90D 的电池组容量增加了 5kWh,而以 85D 和 90D 的国内售价来对比,90D 比 85D 贵了不到三万块,不过续航里程相应的也增加了不少。 最开始,90kWh 的版本只能在 85kWh 版本基础上通过选配「 里程包」 来获得,现在特斯拉干脆取消了 85kWh 版本。之前 Elon Musk 曾经表示过,会把特斯拉电动车的续航里程每年提升 5%-10%。而在去年展示 P90D 车型时,他也提到,特斯拉在 90kWh 电池组的制造过程中,把制作负极的材料里加入了更多的硅,而不仅仅是用石墨做负极材料。这是一种让电池能量密度更高的方式。 可以预见的是,Model S 在保持当前售价区间的同时,续航里程仍然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加。其实如果对比当初早期版本的 Model S 和现在的版本,就会发现,在续航里程方面,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 从一个购买者的角度来看,如果你想买一辆 Model S,个人认为 90D 车型才是最有性价比的选择:既有 4.4 秒的百公里加速时间,也有四款车型里最长的续航里程。 百公里加速 3 秒的 P90D 再聊聊 P90D。上周,我终于在北京试驾到了这款车,路线从位于亦庄的特斯拉体验中心到京西门头沟的妙峰山,往返全程 200 多公里。 说说驾驶感受吧。这条路线比较有意思,一部分是市区环路,另一部分是标准的山路。在环路上其实没什么可说的,不管是开着 autopliot 自动驾驶轻松惬意的巡航,还是看谁不顺眼然后一脚「 电门」 让他看你尾灯,都是很好的选择,只要你开心就好。在体验上和之前的 Model S 车型并没有什么不同。 好玩的是山路。之前开了很多次 Model S,跑山还是第一次。妙峰山的情况是路窄、弯多,喜欢开山路的人都知道,这种路况适合小车发挥,Model S 这种身形的车,在这种路上开会比较吃亏。不过实际开下来,虽然笨是笨了点儿,但是 P90D 很低的重心以及储备丰富的动力,也算是带来了另外一种乐趣:没有变速箱不需要换挡,动力随叫随到,完全不会感到力不从心(毕竟 967Nm 的最大扭矩),而且底盘非常稳,不会让人觉察到重心的频繁转移。 试驾时比较遗憾的事儿是没能体验 P90D 从静止开始加速的感受,也就是在狂暴模式下 3 秒的百公里加速水平。不过之前开 P85D 的时候倒是试过,所以对于 P90D,倒是可以有个心理预期。只能说,这个最好在车里只有你一个人的时候尝试,1.1G 的重力加速度还是挺恐怖的。需要注意的是,3 秒的成绩是在狂暴模式下的结果,而这个狂暴模式,需要在普通版本 P90D 的基础上花 9.2 万选装。加入狂暴模式之后,整车的最低售价是 114 万。 至于硬件原理,在狂暴模式下,电池组输入的电流从之前的 1300 安培提升到了 1500 安培,另外,特斯拉把电池组外包装的材质由钢换成了镍铬钛合金,这么做是为了更好的给电池组降温。 需要承认的是,试驾当天我的身体状态不好,再加上长时间跑山,从山上下来就一路晕晕乎乎的,所以没有去精确的计算这一趟我们到底用掉了多少续航里程,不过,有一个情况是可以确定的:在北方的冬天开特斯拉,一定得给自己留够续航里程。P90D 在官网上的标称续航里程是 505 公里,比 P85D 多了 11 公里。 快速迭代 重新调整了产品型号,P90D 在国内开始陆续交车,推送 7.1、7.1.1 版本的固件更新加入遥控召唤功能,Model S 上市这么久之后,仍然在用这种方式提升着自己的产品力和性价比。对于那些想买特斯拉的人来说,在「 轿车」 这个选项里,Model … 继续阅读

「GeekCar daily」2.26:小米独轮平衡车发布

· Feb 26, 2016 333

小米独轮平衡车发布 小米发布了全新的九号单轮平衡车,车身重量 10.5kg,最高时速可达 18km/h,续航里程 15±3km(考虑路况、用户的不同情况),最大爬坡角度 15°。用户进行电池升级后,还能够获得 2km/h 的最高时速提升和 2 倍续航里程。支持手机 App 管理,可实现仪表盘、车况诊断、个性化设置、固件升级、新手教程、社交平台等功能。 九号单轮平衡车将在 3 月 1 日登陆京东众筹,售价 999 元。 年轻人终于有第一辆单轮平衡车了。 Uber 司机自主研发打车软件 由于 Uber 和 Lyft 在美国下调了打车价格,部分司机对此十分不满。其中来自纽约的抗议团体 Uber Drivers Network(Uber 司机网络)经过一年时间的开发,发布了一款叫做 Swift 的打车软件,想要取代 Uber 和 Lyft。 不过目前为止,我们还没了解 Swift 推出的具体时间和城市。 打车价格这件事,是不是也得考虑乘客的感受。 特斯拉推送 7.1.1 系统更新 在推送的 7.1 系统中,特斯拉增加了遥控泊车和召唤功能。仅仅过去了一个月,特斯拉又通过 OTA 推送了 7.1.1 版本系统更新,完善了手机 App 的遥控操作。 更新之后,特斯拉车主可以设置三种方式开启遥控功能。用户只需单击 App 中的开启键或长按车钥匙中键,车辆即可激活。第三种方式是车主在车内双击停车键,并在中控屏上选择「 前进/后退」,下车关上车门后即自动开始泊车。 接下来该期待遥控驾驶功能了。 打车 App Gett 融资 4 亿美元死磕 Uber 为了和 Uber 抗衡,以色列打车应用 Gett 计划募集 3~4 亿美元,完成融资后估值约为 20 亿美元。 Gett 创办于 2010 年,目前在包括纽约、伦敦、莫斯科和特拉维夫等全球 57 座城市开展业务。相比于 Uber ,Gett 仅提供高级轿车服务,并且没有采用类似 Uber 、滴滴等企业的的动态定价,而是在高峰时期也固定费率。 Uber 还是树大招风。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微信号:GeekCar)& 极市(微信号:geeket)。

使用「双目摄像头」,中科慧眼打算怎么做 ADAS?

· Feb 26, 2016

做 ADAS 的创业公司我们报道了很多,但这家叫「 中科慧眼」 的公司有点不一样,因为他们使用了「 双目摄像头」。 目前,国内的 ADAS 创业公司基本都是单目摄像头方案。至于国外厂商,Mobileye 的现款产品也是单目的,但多目摄像头技术已经在研发阶段,博世也有相应的双目摄像头技术。 中科慧眼的 ADAS 项目立项是在 2015 年 6 月,之前也一直在做图像和视频智能处理与分析的工作,团队有 20 人左右。关于中科慧眼的产品思路和商业逻辑,我们采访了他们的技术总监崔峰博士。 「 双目」 的两面性 双目摄像头测距更像一个数学问题,主要是依靠两个平行布置的摄像头产生的「 视差」。把同一个物体所有的点都找到,依赖精确的三角测距,就能够算出摄像头与前方障碍物距离。使用这种方案,需要两个摄像头有较高的同步率和采样率,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并不容易,特别是对于驾车场景来说。 双目摄像头是他们做 ADAS 之初就确定的方案,「 双目测距算法」 和「 实时计算效率」 正是中科慧眼的技术优势所在,也已经申请相关专利。但任何事物都讲究「 两面性」,这里的「 两面性」,是相对于单目摄像头方案来说的。 首先,来说说双目摄像头方案的优点。 由于单目摄像头方案很大程度上是依靠「 图像识别」,也就是把采集到的信息与标定信息进行比对、识别,所以需要依靠大量的数据训练。在这方面,Mobileye 有十多年的积累,在图像和算法上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而双目摄像头方案,本质上是对「 距离」 的探测。通过双目实时深度计算,可以计算出视野内障碍物每个点到摄像头的距离,然后可以快速划分出障碍物平面。如此一来,数据训练就显得不是那么重要了(相对于单目来说)。 另外一方面,对于一款后装 ADAS 产品来说,安装过程中的「 标定」 是很重要的。还是由于双目摄像头的特性,崔峰说他们的产品并不需要复杂的标定过程,只要在生产和安装的时候把摄像头光轴校准,以及确保成像质量和曝光即可。对于动手能力较强的用户,20 分钟就可以搞定,当然他们也可以提供线下安装服务。 同时,依靠两部摄像头的其中一部,也能实现单目方案中的车道线检测、车辆识别和行人识别等功能。 但是双目方案也有显而易见的缺点。一是同时处理两部摄像头采集到的数据,计算量很大;二是两部摄像头,成本肯定更高而且产品体积更大。 未来怎么走? 说完技术,我们再来看看他们是怎么看待未来的商业路线。 中科慧眼第一代产品使用商业芯片,镜头选型工作已完成。对于第一代产品,中科慧眼并不追求硬件盈利,而是为了确保功能落地,以及保证用户体验。另外,第一代产品还有第三个摄像头来实现行车记录仪功能,以满足消费者刚需,提升产品在车内的「 存在感」。但它并不能联网,因为他们觉得用户并不愿意为除了手机之外的数据流量买单。至于价格,第一代产品将会是「 亲民级」 的,目标用户是一线城市里的年轻驾驶者和女性驾驶者。 至于第二代产品,他们已经进入研发阶段,部分运算将会采用 FPGA 方案,以降低成本。 面对前装巨大的出货量,中科慧眼也不是没有想法。崔峰表示,之前他们也已经接触了几家主机厂。但对于创业公司来说,一款新产品进入主机厂采购目录,需要经过层层考验,资金回流周期很长,所以他们更青睐于前装路线。当产品成熟后,会逐渐进入前装市场。 无论是「 单目」 还是「 双目」,终究都只是 ADAS 系统的视觉感知部分。要确保良好的用户体验,算法也是必不可少的。有理想的 ADAS 创业团队都是性能对标 Mobileye,价格还亲民。但使用双目方案并不意味着「 捷径」,和单目方案一样,软硬件结合、落地速度、产品体验和价格,都是需要解决的。 (封面图片来源于网络,并不是中科慧眼产品)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微信号:GeekCar)& 极市(微信号:geek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