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能修 bug,「OTA 大法」还能开启汽车「内购」时代?
「听说你家特斯拉都是远程更新的?不去 4S 店就能升级听起来有点儿略牛逼啊小哥?!」如果你身边也有特斯拉车主,那有上面所说的这种心理活动的,肯定不只有我一个人。 在所有车企中,特斯拉应该是把 OTA 技术玩的最好的。然而 OTA 技术也不是什么新概念,一开始是在手机上出现,后来逐渐蔓延到汽车上。 OTA 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给汽车的销售和升级,开了一个新的脑洞。(注:OTA 的全称是 Over the Air Technology,即空中升级技术。OTA 最早出现在 2000 年的日本,当时为了解决智能机功能故障和召回问题,于是 OTA 技术诞生)通过 OTA 打补丁,是第一步 汽车的可升级模块技术,已经应用超过 25 年了。随着汽车越来越「 电子化」,升个级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并且「 软件升级」 也能解决部分机械问题,比如轴承震动等纯机械问题,也能通过发动机模块中的软件升级而得到改善。 OTA 的价值就在于,可以向车主推送升级包,打补丁,避免大规模召回的发生。(当然某些硬件缺陷,还是得召回)对于车厂来说,「 召回」 实在是一件令人头大的事,因为在车企内部要走非常复杂的评估流程,再向政府确认工作,对本公司的品牌也有很大影响。即使是车企开始发起召回,也并不是所有消费者都被通知到位,隐患会一直存在。 在 2014 年的时候,通用和特斯拉都发生了「 召回」 事件,两者都和火灾隐患有关。通用的皮卡存在发动机空转过热导致起火的隐患,受影响的 37 万车主得开车去经销商那升级,排除隐患。特斯拉当时存在的是充电起火隐患,当时特斯拉直接向车主推送了更新,新的补丁会监测充电过程,降低充电功率来避免起火。 通用和特斯拉都解决了 bug,但特斯拉更像是一次「 系统升级」,成本更低,对品牌负面影响很小,反而营造出一种科技感。 通过 OTA 技术来修正汽车电子系统的 bug,是 OTA 技术最基本的功能,其实还有「 进阶玩法」。 OTA 开启汽车「 内购」 时代? 经常玩手机游戏的同学,肯定知道「 内购」 这个词。所谓内购,就是游戏免费,但是游戏道具收费。主人公死了?没关系,花钱买个「 复活币」,再续一命… 如今,车上也出现了类似「 内购」 的模式,就是车企可以通过 OTA 给用户提供「 增值服务」。用 OTA 玩「 内购」,特斯拉是一个很好的案例。 在 2015 年 10 月,特斯拉推出了 7.0 固件,带有 Autopilot 系统,实现了一定程度上的自动驾驶功能。但是,用户要想解锁 Autopilot 得花 3000 美元。其实特斯拉早就想这么干,因为要想实现自动驾驶,硬件得提前布置到位。在 2014 年 9 月以后生产的车型上,特斯拉已经安装了实现自动驾驶所需的摄像头、车身雷达、处理芯片等硬件。 这是特斯拉尝试通过 OTA 技术来赚钱的第一步。 特斯拉推出收费的 Autopilot 之后,今年 4 月又想出了更丧心病狂的「30 天免费试用 Autopilot」 的营销方式。还是通过 OTA 技术,给用户免费的 30 天试用权限。30 天结束,Autopilot 功能关闭,当然你可以选择剁手买买买,代价是 3000 美元。 特斯拉推出 Autopilot「 先试后买」 之后,在上个月又开了个更大的脑洞。 特斯拉车型名称中的数字,一般代表该车型电池组容量,比如 Model S 85,就是 85kWh 电池组。但是 Model S 70 不太一样,70 车型实际上搭载的是 75kWh 电池组。 于是,特斯拉就告诉 70 车型的用户们:「 你们其实是是 Model S 75 啊!想要解开封印,获得额外 30 公里续航加成吗?快快升级你的系统吧!」 当然,30 公里额外续航是有代价的,还是 3000 美元,不知道升级了给不给送 75 标识的尾贴… 通过 OTA 技术,除了在 Autopilot 配置、续航方面做出改动外,特斯拉还能提升车辆性能。 特斯拉曾向 Model S P85D 车主推送固件更新,改变了变频器算法,把原来 0-60 英里/小时加速时间从 3.2 秒提高到了 3.1 … 继续阅读
从「BMW VISION NEXT 100」看宝马交互设计趋势:直觉很重要
在展望未来这件事上,车厂大多爱用概念车的方式实现。不过事实上,其中很多车的生命周期也只是停留在了概念阶段。 宝马不久前展出了「BMW VISION NEXT 100」概念车,更是号称代表了宝马未来 100 年的设计趋势。为此,我和宝马集团汽车设计总监哈比(Karim Habib)和客户体验设计总监韩霍格(Holger Hampf)聊了聊。 有意思的是,「 客户体验设计总监」 这个职位据说是宝马在不久前刚刚设立的。我们也能从中看出,宝马开始系统性的把用户体验提高到产品层面,而不是包含在某个体系之下。当然,这里的客户体验不单纯是驾驶场景下的体验,还包括了基于车辆衍生出的各种服务。 直觉交互 不过在采访中,我们讨论的话题更多还是概念车的细节出发。毕竟作为整车厂,我们也更关心宝马对于汽车用户体验的发展有怎样的看法。 虽然「BMW VISION NEXT 100」只是辆概念车,但车上的很多细节都已经体现了宝马的未来设计理念。 宝马汽车设计总监哈比(Karim Habib)从视觉上,我们看到最直观的肯定是布满车身,甚至有些「 密集恐惧」 的三角形方块。在前轮转向的时候,这些排列有序的方块甚至看上去有些像「 蛇」。宝马官方把这样的设计叫做「 灵动结构」,整车有 800 块不同形状的三角,每块都是可神作结构,由 3D 打印而成。 对于这样的设计语言,哈比从车内外两个方面进行了解释。在车身上覆盖的灵动结构,除了降低风阻(解决包裹轮胎后的转向问题)、可改变车身结构的原因之外,还承担向外界行人车辆传达信息的作用。比如转向时,灵动结构的缝隙会变成红色,提示行人。 在车内,「 灵动结构」 出现在了仪表台上面。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让驾驶员和乘客更直观的感受到车辆的当前状态。举例来说,当车辆右转的时候,这些三角就会进行从左向右波浪式提示,这比单纯数字或标识更本能直观;当前方有情况需要减速的时候,这些三角会像动物竖起皮毛一样,提示人集中注意力。不过灵动结构并不会完全取代数字提示信息,而会是一种信息传递的补充。仔细想想,这么一惊一乍有时候还挺吓人的… 这种更多依靠直觉(或者说本能)的设计理念还体现在车内的其他交互设计逻辑中。比如车内的按钮几乎消失了,原因是这样的操作需要用户投入更多精力,流程上相对复杂。韩霍格告诉 GeekCar,宝马在未来希望人们通过语音的方式进行操作,这样就能更好集中注意力。 客户体验设计总监韩霍格(Holger Hampf)所以很明显,宝马对于交互的设计理念就是弱化交互形式,减弱车内人员对间接信息的处理压力,而是以更符合人类直觉和本能的方式展现。 不过这种理论并非宝马首创。日本著名设计师深泽直人首次提出了类似的设计理念,叫做直觉设计或者无意识设计。意思就是将无意识的行动转化为可见之物。这个概念听起来有些抽象,简单理解就是尽量让人用更直觉、本能以及条件反射的方式去处理信息。 伞柄凹槽提示可挂东西而不需要特别说明 能够把这样的理念以概念产品的形式系统的展现,特别是和驾驶场景结合(需要处理大量信息),这需要深刻的理解和大量的实例积累。不过这也刚好是宝马本身的优势所在,这种整体性的设计理念或许不是一些刚进入造车行业的团队能够轻松实现的。 当然,从理念到产品要经过的阶段还很长。我们见过那么多酷炫的概念产品,但怎样保证落地产品在理念上的还原度,其实很多厂商都做的不理想。 保证人的主导地位 说完宝马对未来交互的理解,再来说这么做的原因。很多人都认为未来会是自动驾驶汽车的世界,人类只需要承担乘客的角色就可以。不过作为主机厂,宝马认为车辆的角色是辅助,决策者还是驾驶员。 也就是说,未来宝马的汽车都会有自动驾驶功能,但不会抛弃方向盘。用户可以决定车辆的驾驶模式,但在人工驾驶的时候,系统会尽可能去提高驾驶的体验。 除此之外,宝马也会推出不同版本来满足用户的需求。例如有的车会主打驾驶乐趣,但也会有主打乘坐舒适性的版本。不过这些车会有一个共同特点——零排放(并没有确定能源体系)。 由于需要强调人和驾驶行为的存在,这导致宝马必须更多考虑汽车驾驶场景中能提供什么形式、内容的辅助。这才使得宝马设计了这套由内到外的交互系统,而不是像谷歌一样去掉例如方向盘等传统部件,单纯设计座舱。 虽然都在朝着无人驾驶或自动驾驶方向发展,但用户的需求总是多样化的。我们需要谷歌这样的公司满足用户从 A 到 B 点的移动需求,但依然不能缺少宝马这类更强调驾驶体验的思路。 至于那种方式最优?还是得把选择权还给消费者。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微信号:GeekCar)& 极市(微信号:geeket)。
「GeekCar Daily」5.23: 宝马将为更多车型配备第四代 iDrive 系统
宝马为更多车型配备第四代 iDrive 从今年开始,宝马在欧洲市场将陆续为 1 系、2 系、3 系以及 4 系车型配备第四代 iDrive 系统,新系统还将配备无线充电以及 WLAN 热点功能。第四代 IDrive 系统将搭载全新的 UI 界面,系统分辨率相比于旧款也将有很大提升。唯一遗憾的是,与 7 系相比,1 系、2 系、3 系以及 4 系车型上搭载第四代 iDrive 系统不会配备手势感应系统。 花 1 系的钱,体验 7 系的技术。 比亚迪秦等车型进北京新能源车备案目录 北京市经信委官网发布了新一批新能源车备案目录,纯电动小客车方面共有 6 款车型入围:比亚迪秦 EV300、华泰路盛 E70、江淮 iEV6S、东风 E30L、华泰新圣达菲以及知豆 D2。未来,这几款车都可以在北京市完成上牌。目前,共有 15 家企业的 31 款车型入选备案目录。 北汽你慌不慌? 滴滴出行日订单量破千万 滴滴出行宣布,在刚刚过去的 5 月 20 日,滴滴专车的订单量首次突破一千万,这项数据相当于全美打车应用日订单量的 5 倍。滴滴专车于 2014 年 8 月正式上线,从第一单到日成交一千万单用了 21 个月。在过去的一年当中,滴滴专车占据了国内 88.4%的市场份额。 苹果肯定在偷笑。 首批 Uber ArtSTATION 落户北京 Uber 宣布全球首批优步艺术车站(Uber ArtSTATION)将在北京正式启动。同时,Uber 还将于 6 月初正式上线「UberLife」 功能。Uber 北京市场经理称,首批上线的 8 个 Uber ArtSTATION 将分别坐落于京城的各个热门商圈,每个车站都将展示一位青年艺术家的雕塑作品。 文艺青年的最爱。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微信号:GeekCar)& 极市(微信号:geeket)。
VOL.108:电动车辣么多,为啥你总是非小牛不可?
这期节目中我们的设备一直处于一种随时要 GG 的状态,所以请大家注意保护好自己的耳朵!别把声音开太大!别戴耳机啦! 很多人都痴迷于小牛的外型,同时也被他们的科技配置所打动。但是真的就像我们看到的那样,这个市场电动车那么多,真的就非得小牛不可吗? 其实说实话,论技术不一定谁比谁牛逼呢?但是小牛在这一局,偏偏就赢在了他们年轻的思维上!他们知道现在的年轻人希望骑什么样的车,并且花很多的功夫去迎合年轻人的喜好。单凭这一点,小牛就一定会赢得年轻消费者的心。可能很多成熟的电动车企业都非常不屑于小牛的小胜,但是不得不承认,小牛的高强度曝光也影响了传统电动车行业对于营销的固有态度。想知道这些企业都发生了哪些变化吗?仔细听节目吧! 记得点赞打赏和评论哦! 本期人物介绍: Jesse——GeekCar 最帅记者(这个称号当然是他自己起的!)。这个外表正经的小伙子,内心非常的傲娇。当然,他性格里那些阳光可爱积极向上等等赞美的词,就不用多说了···之所以这么赞美他,主要是怕说得不好被他打··· 大尧——GeekCar 最具洞察力的运营官。北京土著外加 UK 留学背景,专业性极强又超接地气,一个能顶俩!记住:跟他聊什么都行,但就是千万别提吃饭的事儿,谁提谁 S*B! 大白——GeekCar 最没节操的内容官。这是一只活生生的段子手,热爱科技但绝不乏味,五大三粗还常常害羞脸红。记住:千万别跟他聊天,小心你的节操被他说没了,这你找谁说理儿去! 刘能叔叔——GeekCar 最不正经的铲屎官。虽然是个妹子,但非得给自己起个叔叔的艺名儿,而且自打公司来了三位猫爷,就变成了专注的铲屎官。记住:惹她可以,别说猫不好!别说! GeekCar 有话说: GeekCar 叨逼叨是我们一次新的尝试,有任何意见和建议都可以直接留言告诉我们!你也可以表达你的观点你的态度,让你的声音也出现在我们的节目当中~欢迎吐槽欢迎么么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