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伦发布大众新战略:真的要发力电动车了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 辣笔小星」,作者 Xingwei 6 月 16 日,大众集团 CEO 穆伦在德国狼堡正式宣布了大众最新的长期战略 TOGETHER – Strategy 2025。如果按照直译的话这个战略的中文名字就是「 在一起」,因此小编今天就和大家侃侃这个大众新十年的「 在一起」 战略,分析分析后「 排放门」 的大众将何去何从。 所谓破而后立,「 排放门」 对于大众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品牌的可信度降低,同时面临召回和巨额赔偿。但此次事件又可看作是大众集团转型发展的重大机遇。很多大型企业倒在了转型过慢无法适应市场的现实面前,诺基亚就是个鲜明的例子。经过「 排放门」,大众集团的管理层进行了大换血。内部矛盾得以释放,全体一致对外共度难关。原本一直坚守的传统柴油技术也被清晰的认识到存在限制,痛苦但是必须的核心技术转型必将到来。这就是「 在一起」 战略发布的大背景。 如上图所示,大众「 在一起」 战略可以简单的概括为四个部分。 一、核心业务的转型 Transform core business 按照穆伦的演讲这部分核心业务转型包括两个关键方向。 1. 电动汽车相关业务 E-mobility 大众集团计划在 2025 年前推出 30 多款纯电动车型。预期至 2025 年全球将有四分之一的车型是纯电动车型,年销量将达到 2~3 百万台纯电动汽车。 其实大众集团新能源车型已逐渐按照平台化开发的理念基本完成了部署。横置 MQB 平台包括大众高尔夫 GTE、奥迪 A3etron。更小型的车型包括大众 Up!纯电动车型。如下图一、二,以上车型已悄然进入了工信部公布的第八批《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大众也成为了即宝马之后第二个以进口新能源汽车身份入选目录的车企。相信这是国家在看到了大众进行了大量新能源相关投资,以及更多大众新能源国产车型即将投产,而先期给出的政策优惠。 而更大尺寸的车型比如纵置 MLB 平台,则可以在今年北京车展上一见端倪。很可能成为下一代大众途锐的新能源概念车 T-Prime 在此次车展发布。从驱动平台上将与稍早发布的奥迪 Q7 插电混动车型共享平台。这预示着更多的 SUV 或者豪华车型也具备了切换新能源的技术条件,并将逐步推向市场。下图一、二为新能源概念车 T-Prime 在 2016 北京车展发布的照片和动力总成细节。下图三、四为奥迪 Q7 插电混动车型在 2015 上海车展发布的照片和动力总成细节。 2. 自动驾驶相关业务 autonomous driving 自动驾驶被认为是智能驾驶发展的必然趋势。大众集团的目标是在 10 年内建立起一个成熟可靠并且大众专属的自动驾驶系统 self-drivingsystem (SDS)。而这一点其实在近两年的 CES 消费电子展从展出的奥迪自动驾驶概念车 Audi Piloted Driving A7 Concept 和相关控制技术 zFAS 上可见一斑。如下图一为 2015 年 CES 展上展出的奥迪自动驾驶概念车 Jack。下图二为相关奥迪自动驾驶车型在中国进行展示,以及和同济大学合作进行相关路试。 二、构建移动方案相关业务 Build mobility solutions business 大众集团的高层曾多次表示在未来车企将不再是单纯的以出售汽车盈利,而是转型提供相关的汽车服务。具体的服务内容可能包括汽车共享、按需公共交通以及未来的自动驾驶出租车。而这些都需要配套的移动方案进行配套支持。这也是为什么车车互联以及互联网和手机应用开发备受重视的原因。其实除了自动驾驶出租车还有待技术更新,汽车共享和按需公共交通都有相应的互联网公司开始在中国市场进行尝试。未来的市场空间还是非常巨大的。 三、增强创新力量 Strengthen Innovation Power 为了有效支持前面提到的核心业务转型以及移动业务构建,重中之重是相关核心竞争力的储备。也就是这边提到的创新力量。大众集团计划出重资投资相关的人工智能 AI 技术以支撑相应的自动驾驶业务,同时投资电池技术以支撑相应的电动汽车业务。 并且针对车型的开发生产管理将仍然坚守平台化的理念,但是将进一步的精简平台数量。目前大众集团相关车型我们比较熟知的平台包括 MQB 和 MLB。其实目前一共有 12 个车型平台在大众集团中运行。未来这些车型平台将精简到 4 个用于支持经济车型 economy vehicles、中级(走量)车型 volume models、豪华车型 premium segment 和跑车车型 sports cars。 四、安全的资金及投资管理 SecureFunding 最后一点但同时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相应的资金及投资管理。钱到底如何花在刀刃上。除了上文提到的将为了核心竞争力的构建进行大量投资以外,中国作为大众集团最重要的市场也将是一个投资重要的方向。那么我们就用几张图来看看大众在中国的投资现状和未来计划。 如下图一所示,截止 2015 年 12 月大众集团的年产量在 2015 年达到了 340 万辆车,预期将在 2020 年达到 500 万辆车。目前在中国建立了 20 座生产基地,这个数量将在 2018 年增加到 22 个。在 2016 … 继续阅读
丰田大法版的「太阳能车顶」来了,可以提高 10%的燃油效率
关于往车顶上加太阳能电池板这件事,我们已经聊过不只一次了。在此之前,我们写过 汉能的太阳能汽车 ,还讨论过 汽车使用太阳能发电是不是「 伪命题」。 根据我们最初的分析,车顶太阳能电池板只适合给车内通通风,想用太阳能给车充电?有点天真了。然而最近丰田的一条新闻,让我感觉有点被打脸:丰田插电版新普锐斯加入了太阳能车顶,它能给车充电并且提高了 10%的燃油效率。 「 丰田大法」 版的太阳能车顶 虽然普锐斯的历史长达 19 年,但丰田似乎对插电技术不太感冒。截止到现在,插电版普锐斯才刚更新到第二代,并且第二代车型在今年年底才会在日本和美国上市。(这款车在日本地区被称为「 普锐斯 PHV」,以下简称「 普锐斯 PHV」)普锐斯 PHV 配备了 8.8kWh 的电池组,用日本 110V 的家庭电源可以在 5.5 小时内充满。如果使用 240V 电源充电,充电时间缩短一半。在纯电模式下,它的续航为 35 公里,极速是 135 公里/小时。另外,普锐斯 PHV 的油箱容量是 43L,充满电加满油可以最多跑 960 公里。 为了让普锐斯 PHV 更「 绿色」,丰田在车顶上加了一块太阳能电池板。其实早在 2009 年的时候,就有日本媒体报道说:「 丰田正在秘密研发太阳能技术,他们还计划花费 N 年的时间,研发出只依靠太阳能驱动的车。」 但当时丰田高层没有回应。 一辆背着太阳能电池板的普锐斯,让人感觉有点眼熟。因为丰田在第三代普锐斯上也有类似的配置,但当时技术水平有限,太阳能电池板发出的电,也是只能给车内通风。 但在普锐斯 PHV 车上的太阳能电池板,发电效率高了很多。它可以在车行驶的时候给车内很多电子器件供电,包括阅读灯、车窗和空调。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它可以在停车的时候给电池组充电。 按照普锐斯首席工程师 Toyoshima 的说法,装上了太阳能电池板后,最多可以提高 10%的燃效。(这个数字,估计是在太阳直射不阴天不雾霾的情况下算出来的。同时,由于第四代普锐斯油耗只有 2L,燃效提升体现在百分比上就比较大了)10%的燃效提升,有总比没有好。但是在美国地区这样的设计无法通过安全法规,因为太阳能电池板安装在强化玻璃上,发生事故时容易导致玻璃破碎。目前,丰田正在想办法解决这一问题。所以你只能在欧洲和日本地区,买到带太阳能电池板的普锐斯 PHV。 10 年前就有人这么做了 其实在丰田并不是第一个给普锐斯加太阳能电池板的,因为早在 10 年前有一个叫 Steve Lapp 的加拿大工程师,改装了自己的第一代普锐斯。 他在车顶上加装了太阳能电池板,产生的电量储存在额外布置的铅蓄电池里。同时,铅蓄电池又和普锐斯原厂的镍氢电池连接。经过变压器升压,这套太阳能发电装置能以最大 2A 的电流给普锐斯原厂的电池充电。 由于这两块电池的连接点是在原厂电池的开关侧,所以只有在发动机运转给原厂电池充电时,铅蓄电池才能和原厂电池形成通路开始充电。这样的改动相比其他方案更简单,成本和复杂程度都较低。 虽然只是一套 DIY 的装置,但根据车主本人的说法,这辆车的百公里油耗为 4.0L,比原来的 4.5L 降低了约 10%。当然,车主自己 DIY 的这套装置,在稳定性和安全性方面肯定不如车规级产品。 从能源的角度来看,太阳能确实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这其中「 怎么用」 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太阳能汽车看上去很美好,但缺点很突出,就是效率较低并且太阳能装置本身的制造过程也会产生污染。本质上,这已经不是车企所能解决的了,而是整个光伏发电行业所面临的难题。 对于车企来说,使用太阳能技术一方面是为了提升企业形象,另一方面是为了给车增加卖点。但对于消费者来说,太阳能装置所带来的额外成本和所省下的油费,在很长时间内都是不太划算的。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同时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GeekCar Daily」6.20:观致 3 EV 明年上市
观致 3 EV 明年 9 月上市 在今年北京车展,观致发布了纯电概念车观致 3 Q-LECTRIQ。今天,观致官方表示这款车的量产版会在明年 9 月上市。在今年底,观致会先投放一批样车。观致 3 EV 续航里程计划达到 350 公里,百公里加速时间 8 秒左右,快充 1 个小时就能充满约 80% 的电量。 希望观致能坚持到明年。嗯,真心的。 NASA 测试混动飞机 X-57 NASA 昨天发布了代号 X-57 的混动飞机,它是 X-Planes 计划设计出的第一架飞机。它的翅膀很特别,上面总共装了 14 个电动机。跟我们平常的理解不同的是,大量的发动机不仅降低了能耗,还保证了飞行速度,它的速度可以达到 280 多公里/小时。NASA 一直都在试验各种能降低能耗的机翼新技术,他们还在不断地探索未来飞行的一些方式。 这么多电动机,肯定救活了不少电机供应商~ 特斯拉 Model S 可以在水中短暂漂浮 最近,战斗民族的特斯拉车主发布了一段开着 Model S 过积水的视频。特斯拉 CEO 马斯克在推特说,Model S 的电机和电池密封性还不错,依靠轮胎能在水中漂浮并且前进。不过,他还是不建议把 Model S 当成两栖车开。还有消息表示,特斯拉确实有计划造一辆能潜水的车,只是现在还没提上日程。 马斯克手头已经有了汽车、火箭、超级高铁,这么看来造潜艇也很合理嘛。 HERE 发布电动车充电信息地图 为了避免电动车车主找不着充电站,HERE 地图和德国充电服务公司 Hubject 决定合作来解决这个问题。他们把 HERE 地图和充电站信息结合,让车主更容易找到充电站。以后在 HERE 地图和导航里,可以查到充电站的位置、接口类型、功率以及停车位等的信息。 报告老板,我希望能公费去德国体验一下。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微信号:GeekCar)& 极市(微信号:geeket)。
作为男人,我把裤子脱了想给你看看这个——腰带扣便携工具套装
什么是【酷玩儿】: 当我们想让交通生活变得更美好的时候,我们发现无法仅仅寄希望于庞大的汽车公司。Geek 精神从来不是坐等生活变得更加美好,所以我们必须做点什么,比如,在这里给你推荐有趣的、好玩的、任何和交通有关的产品。 免责声明:看完之后心里长草、钱包变空,我们概不负责。 扯闲篇: 所有热爱极限运动的同学都会遇到一个问题:拆。无论是配件升级、改造,还是调整或者修理,都需要把爱车(板儿)大卸八块。 通常,爸爸能干的就找爸爸,爸爸不能干的就找哥们儿,哥们儿也不靠谱的话就只能找修车大爷了。技术层面还是小事儿,毕竟我们有度娘和论坛,最大的问题在于在有限的环境里,想弄一个跟老外电影里似的大车库,里边摆满工具,不太可能······而且谁也不是哆啦 A 梦,随时随地从兜里掏出大扳子。 所以,我们急切地需要一种设计,可以让我们轻松带着工具满街跑,毕竟,随手就能拿出来的一套工具和关键时刻有你在身旁的安全感,可以让你瞬间变身 Mr.Bond。 酷玩儿: 加利福尼亚绝对是极限运动爱好者的天堂,可能是爱好者太多,或者修车大爷太贵,衍生出一家名为 Fix Manufacturing 的初创公司,他们设计了一种全新的工具——腰带扣便携工具套装。这款套装最大的亮点就是可以将工具收纳起来和皮带扣融为一体,无论是爱好者聚会或者游街,一言不合分分钟解下腰带,亮出工具,成为整场的 Party Queen! 为了有针对性,他们设计了三种套装供人选择: Powder——专门针对滑雪运动的工具套装。套装包含:3 号十字螺丝刀、2 号十字螺丝刀、一字螺丝刀、4mm 扭力扳手、刀型挫、8mm 和 10mm 套筒扳手各一个。 Sword——针对滑板运动的工具套装。包含:1/2』』 扳手、9/16』』 扳手、3/8』』 扳手、2 号十字螺丝刀、一字螺丝刀、1/8mm 扭力扳手、一个圆锉以及一个安全刀片。 Wrench——这是针对自行车运动的工具套装。包含:2mm 和 6mm 的扭力扳手、t10 和 t25 的梅花头螺丝刀、2 号十字螺丝刀、一字螺丝刀、轮胎撬棒、8mm 和 10mm 套筒扳手各一个、15mm 开口扳手以及辐条扳手。 所以说,他们和一般的组合工具最大的区别在于,不光使用了坚固的材料,而且更加专业同时又有针对性,难怪冬季极限运动会金牌得主 Eero ettala、滑板传奇 Steve Caballero 以及 BMX 车手 Mike “Hucker” Clark 都是他们的忠实用户。当然,也有可能是因为 CEO 交际面比较广。 最新的消息说,他们正在设计一款「All Time Belt」 用于那些什么都玩儿,什么都喜欢的人。 有话说: 脑补了一个场景:拉着媳妇跑进屋里,然后疯狂的接下腰带······ 怎么买: 他们在 Kickstarter 上的众筹已经成功,滑雪套装 $25、自行车套装 $30、滑板套装 $35。预计今年九月交货,现在还可以在官网上进行预订。玩具适合男孩,工具适合男人,如果会用就更好了······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微信号:GeekCar)& 极市(微信号:geeket)。
我们体验了一款没有 App 和按钮的行车记录仪
最近,GeekCar 拿到了一款叫做 DOD ONE 的行车记录仪。和我们以往体验过的产品相比,这个行车记录仪给我最大的印象是简单。不夸张的说,DOD ONE 简单到甚至让我感到有些「 简陋」。 当然,这里的「 简陋」 不是贬义词。只是想突出 DOD ONE 在功能和设计上的极端简化,因为这款产品没有按钮、不能连接 App、甚至连 SD 卡槽都没有。 没有 App 和按钮的行车记录仪? DOD ONE 的产品负责人是这么跟我介绍目标用户的:主要针对「 数码恐惧症患者」 和接触数码产品比较少的中老年人群,并且有比较强的开车需求。这部分人有共同的特点,对于操作复杂的手机 App 和产品不适应,学习成本也较高。 为了优先满足这部分最针对的目标用户,DOD ONE 在设计产品时做了很大程度的简化。在机身上,DOD ONE 只留下了电源触点(结合磁吸连接底座)、Micro USB 接口、HDMI 接口、1.5 寸液晶屏以及一些散热口,采用内置 eMMC 的存储方式,因此没有 SD 卡槽。 我们收到的测试版本内置了 8GB 空间,正式销售的版本为 16GB 及 32GB(目前,16GB 版本的网上售价是 399 元)。 在使用前,由于不能连手机和按钮等方式设置时间(对于行车记录仪来说,时间信息很重要),DOD ONE 需要通过一种有点「 反人类」 的方式校准时间。用户扫码关注 DOD 微信号,选择「 扫码校时」 之后会生成一个时间二维码;之后把机器左转 90° 静止 3s 开启扫码模式,扫描二维码之后就能校准时间。事实上,这项操作确实略复杂。 完成最复杂的校准时间之后,DOD ONE 的使用就相对太简单了,只要插电就开始录像。显然,在没有意外发生的前提下,DOD ONE 并不想和用户产生太多接触。 那么问题来了,除了连接电脑或通过 HDMI 输出视频之外,我们能对它做什么?事实上,DOD ONE 通过内置的 G-sensor(重力传感器)实现功能,当机器感应到几种状态时,分别会启动对应功能。 首先,倒置机器进入回看模式,左右摇晃切换视频(每段录像 3min);遮挡摄像头可以开启和关闭录音功能;检测到震动和碰撞自动锁定录像;接入保险丝可以开启停车安防功能,检测到碰撞和画面大面积变化时录像。DOD ONE 把录像内容分成循环录像和锁定录像,循环录像会被不断替换,而锁定的录像信息不会被擦除。 显示屏上的左右箭头提示已进入回看模式 一旦有情况发生,内置的电池供电支持取下之后的录像回看。友媒测试 DOD ONE 的断电续航是 40min 左右,足够等到交警来处理事故了。当然,内置电池的稳定和安全怎么样?我的个人观点:对任何采用内置电池方案的产品都持保留态度。 当然,DOD ONE 也有一些体验中出现的问题。例如,不附赠固定走线的卡扣,导致线材没法固定;点烟器电源考虑了稳定性和安全,但没有扩展 USB 接口;磁吸式的连接方式虽然能控制一部分抖动,但在测试中如果遇到瞬间碰撞导致的加速度变化(用手快速摇晃时突然停止),机身会从底座脱落。但实际使用场景中,行车记录仪就是为了预防这些碰撞等意外情况出现。 减法的产品思路满足目标用户 回归到使用体验本身,我不想在这篇文章中花太多时间和篇幅去讨论 DOD ONE 的画质等基本信息。毕竟从参数、配置等硬件以及我们的实际体验中,它都达到了日常的使用需求。1296P 的视频分辨率、150° 的摄像头广角等等参数转化成你听得懂的话就是:够用。所以,画质问题不用担心太多。 事实上,DOD ONE 给我的感受最深的还是产品思路。把数码恐惧者和中老年人作为目标用户,但例如校准时间等功能又相对复杂。所以对这群人而言, DOD ONE 还是需要别人帮忙设置,之后是极简的使用体验。 这也让我想到一个讨论过很多次的问题,行车记录仪到底需要什么功能? 从我们之前接触过的智能行车记录仪产品来看,很多都能通过手机 App Wi-Fi 直连之后控制机器、查看及分享视频到社区。我们还见到了类似百公里加速测试、运动相机、ADAS 等更多功能的加入。事实上,这些功能很多是为了增加产品差异性,并且满足用户更多的需求。至于是否是刚需,这其实很难界定。并且在未来,这样的趋势可能会更明显,也会有更多需求(或许很多会是意淫出来的伪需求)被发掘。 总的来看,我们见到更多的产品是加法的产品思路。而 DOD ONE 的做法是减法,那种减到不能再减的减法。所以 DOD ONE 或许不会是一款大家都喜欢的产品,但只要满足了目标用户的需求,我觉得就够了。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微信号:GeekCar)& 极市(微信号:geek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