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珍惜那些烧机油的车,因为有些德国人真的准备死磕电动车了
上周有消息说,出于达到节能减排目标的考虑,德国政府官方计划在 2030 年禁止内燃机汽车上市销售。想必最近几天,你也已经通过国内媒体的搬运,知道了这个新闻。 鉴于可能有些同学对此还云里雾里,所以有必要还原一下这个新闻,我把汽车之家的文章做个引用: 为了实现 2050 年让全国二氧化碳排放削减 80-95%的目标,德国可能会考虑在 2030 年将禁止出售传统的内燃机汽车,从当年开始注册的新车必须是零排放的车型。 此前德国政府曾承诺到 2050 年,全国二氧化碳排放削减 80-95%。然而,以目前进程来看,国家已经落后于这一目标。德国经济部副部长 Rainer Baake 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为了达到该目标,到 2030 年,德国将可能会禁止出售传统内燃机汽车。Baake 认为,车辆通常有 20 年寿命,通过采取 2030 年前切断销售传统内燃机车的办法,2050 年德国交通体系中的排放源将大大减少。 看明白了吧? 去年 9 月,挪威也出台过类似的措施,具体包括:2015 年所有政府公用车辆使用电动车;2020 年所有公共交通不再使用化石燃料;2022 年所有出租车实现零排放;2025 年该国销售所有新车将实现零排放。 除了政府层面,整车厂方面也对「 禁止燃油车」 有所表示,比如丰田。去年 10 月,丰田就宣布,计划到 2050 年停止销售汽油或者柴油车,逐渐推广混动、燃料电池以及纯电动车。 挪威政府和丰田说说也就说说,但是德国政府也做了类似的表态,感觉就不一样了,人家毕竟是汽车圈里的传统强队,造车历史悠久,现在,居然下定决心自我革命了? 一条被误读的新闻 事情当然没这么简单,因为媒体在处理这条新闻的时候,有一些关键信息并没有交待清楚。 首先,这不是既成事实,而只是一个类似议案性质的东西。这个提议是由德国国家环保署的秘书长提出的,提议内容也确实是到 2030 年禁售燃油车,2050 年禁止上路行驶,但是,在它成为既成事实之前,还需要经过太多环节的「 考验」,比如,能不能获得议会的批准?说白了,目前这还只是一个「 想法」 而已。 其实以上引用的新闻里,也用到了「 可能」、「 考虑」 这样的词,但是按照我们的阅读习惯,很容易选择性忽略。于是,大家都认为德国又搞出了一个大新闻…… 最先报道这件事的 Bloomberg 是这么写的: 中国的网友怎么看? 我关注了一下网友对这个新闻的评论,大致有这么几类意见: 1. 事不关己型:主要论调是,就算是真的,也是 2030 年才要发生的事,作为一个普通人现在想这些有什么用?到时候有什么车就买什么车。 2. 不敢相信+质疑型:比如有人说,真的假的,德国人是不是再也玩不出不烧机油的发动机,于是投降了?还有人在想,德国人会同意吗?这么早宣布这样的政策,到时候会不会改? 3. 抵制型:持这个观点的人,一般有两种观点,一是觉得电动车并不是未来理想的替代方案,因为对电池技术、充电条件等等持悲观态度,持另一种观点的人大多是对电动车不感冒,又对汽油车有深厚感情的人,比如:不知道辛辛苦苦研发内燃机的工程师什么想法,他们之前的努力全都白费了,替他们悲哀…… 这些评论可能能代表不少人的想法,在消费者层面,不管是德国还是中国,恐怕很少有人能第一时间就接受这样的消息。而不管是挪威的 2025、德国的 2030 甚至是丰田的 2050,这些时间节点其实在消费端距离现在还是挺远的。 汽车厂商的转型 不过,有这样的新闻产生,证明德国人真的已经开始在考虑这么做,而德国的整车厂其实已经有所行动了。也就是在最近,奔驰和大众针对电动车,都发布了自己的新计划。 奔驰说他们正在研发一个名为 EVA(Electric Vehicle Architecture)的模块化电动车平台。这个平台借鉴了目前奔驰 MRA 纵置后驱模块化平台的部分设计。EVA 平台可以灵活的设计电池组容量,并且通过控制电机数量来区分驱动形式。 外媒甚至给出了先期产品的一些参数细节:例如,电池组重量约为 400 公斤,这比特斯拉 Model S 要轻。先期推出的轿车,尺寸会介于 C 级和 E 级之间,后续的跨界车型,尺寸介于 GLC 和 GLE 之间,这两款车的轴距可能会在 2.7 米左右。后轮会由 300kW 的电机驱动,四驱版本车型的前电机功率可能是 90 或 150kW。据说奔驰的终极目标是每年每款型号卖出两万台,价格可能会是 10 万美元起,2018 年左右上市。 细节详细到这种程度,说明奔驰在纯电动车型产品研发上应该有了比较靠谱的进展。 相比奔驰,去年被排放门搞得元气大伤的大众集团,更需要洗心革面。他们在上周发布了 2025 新战略规划,其中,电动车被作为核心内容提及。 根据计划内容,大众准备到 2025 年推出 30 款全新电动车,电动车的年销量要达到 200-300 万辆,占总销量的 20%—25%。 事实上,不管是大众、奥迪还是保时捷品牌,目前都有不少新能源车,但是多为插电混动和普通混动车型,纯电动车型只有高尔夫电动版、e-up!和奥迪 R8 e-tron。个人认为,未来各款产品的插电混动版本应该是标配,而纯电动车将会是大众重点发力的对象。 在去年的法兰克福车展上,保时捷发布了 Mission E 概念车,奥迪发布了 e-tron quattro 概念车,今年的 CES 上,大众发布了 BUDD-e 概念车,虽然这是分属于三种不同车型的概念车,但他们的共同点在于都是纯电动车型,而且都采用类似特斯拉的底盘布置方式。 他们在去年就推出了专门的电动车平台,名为 MEB,这个平台的车型可以提供 250-500 公里的续航能力,BUDD-e 就是基于 MEB 研发的。基于电动车的特性,MEB … 继续阅读
为了训练人工智能,他们「建了」一座自动驾驶的虚拟城市
在谈自动驾驶的时候,人工智能是无法避免的重要部分,并且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提及。事实上,人工智能影响着自动驾驶中包括图像识别、处理决策等等核心环节。 但目前为止,依然有不少人认为人工智能处在比较初级的阶段,很多场景下依然不能像人类司机那样处理例如分辨人行道、红绿灯等任务。 在巴塞罗那的计算机视觉中心,科学家们研发了一个叫做 Synthia 的系统,能够改变这种现状及认知。Synthia 可以通过模拟真实的城市场景(类似于 VR),从而训练人工智能在驾驶环境中识别和处理各种情况。为了满足车厂等客户的一些特定要求,Synthia 还能提供包括斑马线、植被、自行车等等各种目标物的精确注释,高度模拟四季及雨雪的天气变化。 收集真实数据的困难 如果你相信特斯拉 CEO Elon Musk 的理论,那么你肯定相信自动驾驶车会在未来变得非常安全以至于取代人类驾驶。不过目前为止,即使特斯拉已经具备了不错的自动驾驶功能,但离你只需要在车里翘起二郎腿,等着 Model S 送你到公司还需要一段不短的时间。 神经网络(模拟大脑工作方式的计算机系统,被认为是自动驾驶人工智能的关键部分)目前正在进行大量自动驾驶的训练,利用图像和视频模拟真实世界中例如汽车、行人、路标等等不同目标物,锻炼它的识别能力。通过识别道路上的不同物体,软件希望车辆摄像头等传感器能对这些物体进行实时判断,根据具体情况做出刹车、转向、变道、打灯等对应动作。 不过,即使都是真实场景的数据,收集难度也会根据场景产生巨大的差别。 例如在高速等简单路况下,系统更容易收集数据;当遇到一些极端情况时就处理起来相对较难。当然,这些极端场景发生概率不高,典型的有车祸、救护车突然驶过、道路边停放的工程车等等。怎么让人工智能搞定这些特殊场景?事实上,这需要收集足够数量的真实样本,然后才能完成训练。 不过,在完成极端情况的数据样本收集之后,事情远没有到结束的阶段,因为采集的图像信息需要手动注释。这意味着, 必须要有人手动注释每张图像上的各个元素,并且按照像素级别区分道路上的人行道、行人以及指示灯(听起来就很痛苦和乏味)等不同元素。 在戴姆勒的 CityScapes 项目里,他们就手动注释了超过 20000 张图片,并且把不同物体区分成 30 种不同类别。ADAS 行业的领先者 Mobileye,他们雇用了 600 多人来完成手动注释的工作,并且这个团队会在年底前扩充到 1000 人。 显然,图像注释是一个很复杂、并且需要大量投入才能解决的问题。不过,这依然只能代表收集极端情况数据的一小部分问题。 用虚拟技术搞定图像 在计算机视觉中心,项目负责人 German Ros 和他的团队研发了一种自动图像注释的方法,还能够训练自动驾驶人工智能正确处理各种极端情况。 利用 Unity 引擎,研究人员模拟出包含城市及周边地区、行人、自行车、大巴以及复杂天气变化等等因素的真实环境。之后,他们只需要把虚拟汽车放入这个环境,给自动驾驶车里的传感器设置特定的位置和方向,之后车辆就开始在虚拟世界中行驶,通过摄像头来获取特定角度的图像和视频数据。 由于软件能够准确识别摄像头捕捉的虚拟画面,并且能生成大量真实、准确的已注释图像,因此研究者才把这个「 虚拟城市」 称为 Synthia,也就是城市场景图像注释集合的意思。 有了这些仿真的图像,这些数据就能被传输到神经网络用于训练。这能节省手动注释所需的大量时间和人力投入,甚至还能帮助软件识别一些他们原本需要大量时间训练的物体。 「 人工智能在识别例如行人和车辆的目标时,已经表现的越来越好了。」 Ros 说,「 然而,人行道边界和交通灯的识别依然还存在巨大挑战。例如人行道会随着路况、地区产生改变。不过由于 Synthia 的帮助,我们可以专注于这些极端场景,并且避免了实际采集的安全风险。」 目前,研究人员已经收集了超过 213,000 张的虚拟图像和视频场景,并试图验证人工智能能否在虚拟和现实的混合图像中提高软件识别能力。 Ros 说,他们使用混合图像中,只有 2% 的图像来自真实世界,剩下的都来自于 Synthia 的数据库。把基于 8 种不同算法的低分辨率图像(240*180)作为基础,研究团队发现增加手动注释的合成图像能大大提高软件的图像识别能力。 当尝试把这些图像中的区域分类为 11 种更细分的种类时,平均识别成功率从 45% 提高到了 55%。在已经商用的自动驾驶软件中,由于使用了更高分辨率的图像,所以识别准确率会更高。Ros 认为,图像分析才是 Synthia 的最显著优势。 为了获得使用反馈和平台的持续发展,计算机视觉中心的科学家们免费开放了 Synthia 的数据授权。Ros 说,Synthia 已经和车厂有相关商业合作,只是还处在保密阶段。 Synthia 的虚拟自动驾驶车也已经装备了符合车厂规格的摄像头等传感器。 总之,在高度自动驾驶时代到来之前,我们依然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资源来进行研究。Synthia 的应用能合理减少投入,并且不增加风险。对于这类技术,我只想说越多越好。(编译自 Gizmag)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微信号:GeekCar)& 极市(微信号:geeket)。
「GeekCar Daily」6.22:法拉第未来路测无人驾驶获得批准
法拉第未来获批在加州测试无人驾驶汽车 据外媒报道,法拉第未来获得了加州的批准,他们计划今年在加州的公路上测试电动无人驾驶原型车。在过去的一年里,法拉第未来一直在封闭道路上测试电动车。他们的自动驾驶总监简·贝克尔曾说,他们开发的驾驶辅助系统可以通过无线升级来实现完全自动驾驶。 自动驾驶生态,让我看见你的双手~ 宝马携 i3 电池组进军家用能源存储市场 宝马和德国 Beck Automation 共同打造了一套家用能源存储系统,这套系统使用的电池和宝马 i3 的电池组相同,它有 22kWh 和 33kWh 两种规格,可以满足一个家庭一天的用电需求。这套系统不仅能用新生产的电池,还可以用 i3 上换下来的旧电池。 所以,家用「 充电宝」 会是下一个行业风口? 三星、LG 的汽车电池认证遭到工信部拒绝 昨天,工信部发布了第四批《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也就是所谓的「 准入目录」,共有 32 家企业入选。不过这不是重点,重点是,此前申请入围的三星 SDI 和 LG 化学,再次双双落选。这两家公司,占据了全球汽车动力电池市场三分之一的份额。入围名单的企业,全部为中国公司。 下面由工信部给大家带来歌曲:《我的中国心》特斯拉收购太阳能公司 SolarCity 特斯拉今天宣布,他们准备收购可再生能源公司 SolarCity,预计这次交易的总价可以达到 28 亿美元。Elon Musk 是 SolarCity 的董事长,同时还是特斯拉的董事长兼 CEO。这次收购意味着,特斯拉要继续把自己打造成一个可持续能源公司,而不仅仅是一家汽车厂商。根据计划,收购成功之后, SolarCity 的产品会并入特斯拉品牌。 大概这件事就是:马斯克把左边口袋的钱,放进了自己的右边口袋…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微信号:GeekCar)& 极市(微信号:geeket)。
以麦克斯韦之名,NASA 造了一架电动飞机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上了混动车,相比传统的内燃机,电动机的优势越来越明显。其实,不仅仅是汽车,天上飞的飞机,也在不断的进行关于新能源的探索。 在对未来航空出行的方式探索中,NASA(美国航天局)最近制定了一个名为「X-Planes」 的计划。 历史上,以 X 加数字命名的代号大都是给美国空军试验新技术和验证空气动力学概念使用的,例如我们知道的 F-35 战机就来自 X-32 的一些设计。 最近 NASA 发布了代号 X-57 的电动飞机,在它的机翼上,一共安装了 14 个电动机。这是一架以意大利 Tecnam P2006T 为基础打造的小型飞机。 NASA 给 X-57 起了「 麦克斯韦」 的昵称,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是经典电动力学的创始人。因为使用电动机推动,「 麦克斯韦」 飞的时候比普通飞机更加安静,燃料的效率也更高,并且性能也不输给它的原型机。P2006T 的最大航速是 287 公里/小时,而 X-57 可以达到 281 公里/小时。 这架飞机代表了 X-Planes 计划的设计理念——更安静、更高效、更环保。 「 麦克斯韦」 是 NASA 长达十年的「 新飞行器标准倡议」 的关键部分,它代表了飞行器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 NASA 负责相关领域研究的副署长 Jaiwon Shin 说:「 将来 X-Planes 还会出现几十种各种大小、形状和用途的飞机,它们将证明我们在世界航空和航天领域的领先地位。」 在完成 X-57 之前,NASA 还曾给洛克希德⋅马丁公司 2 亿美元用来开发 X-Plane 的超音速飞机。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自己买自己?特斯拉准备以 28 亿美元收购太阳能公司 SolarCity
特斯拉准备收购美国太阳能公司 SolarCity 了!昨天,特斯拉董事会向 SolarCity 的 CEO 发出了收购要约,报价 28 亿美元。 如果你熟悉这两家公司,看到这个消息可能会第一时间做出如下反应:怎么自己买自己? 众所周知,Elon Musk 是特斯拉的董事长兼 CEO,而他同时又是 SolarCity 的董事长。SolarCity 的业务主要是太阳能发电。 Elon Musk 拥有 SolarCity 22%的股份,拥有特斯拉 21%的股份,在这两家公司,他都是最大股东。 Elon Musk 在电话会议上说,这是他们考虑多年的事情,而现在的收购时机非常合适。他对记者说,「 这个世界已经不需要再多一个汽车公司了,但是却需要一个可持续能源公司」。 去年,特斯拉发布家用储能电池产品 PowerWall 的时候,我们在一篇文章里提到,汽车实际上只是特斯拉整个盘子里的一部分,他们真正想做的,是一家能源解决方案公司。如果按照这个思路去想,收购 SolarCity 虽然在意料之外,但是在战略层面,也是属于情理之中, 这会让他们向着这个目标更进一步。 按照 Elon Musk 的想法,完成收购之后,特斯拉和 SolarCity 将在品牌、产品线等层面进行整合,所有产品都将以特斯拉品牌落地。 不过,收购并不是 Elon Musk 一个人的意愿,收购决定是由特斯拉股东独立于 Elon Musk 之外进行投票做出的结果。而根据收购要约的描述,这个收购是否能够达成,需要双方股东进行投票表决,在这个投票表决里,Elon Musk 仍然没有投票权。 具体收购方案是这样:特斯拉提议按照特斯拉普通股的 0.122 倍到 0.131 倍的价格来换取 SolarCity 的普通股,相当于以每股 26.5 到 28.5 美元的价格收购 SolarCity 的全部流通股。 收购消息公布之后,SolarCity 股价大涨 22%,特斯拉股价跌幅则超过 10%。 有股票分析师评价说,这是一个非常奇怪的选择。太阳能在美国越来越廉价,以至于很难赚钱。去年,SolarCity 的股价跌幅超过 35%,在内华达和亚利桑那州,他们遇到了越来越多关于监管和商业模式方面的问题。 对于这次收购,我们会保持持续的关注。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微信号:GeekCar)& 极市(微信号:geek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