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导航总是定位不准?朋友,你听说过「高精度定位」吗?

· Oct 14, 2016

很多人可能都遇到过这样的场景:当你到了某个陌生的地方或某个不够开阔的地方,想要使用手机进行导航,但是定位经常会出现「 飘来飘去」 的情况,一会儿显示在东边,一会儿显示在西边;再比如,想去一个路口的东南角,结果导航给你导到了西北角……除非方向感特别强,否则迷路几乎是妥妥的。 为什么会定位不准? 我们以手机导航为例来解释这个问题。 一旦定位不准,很多人肯定会怪手机不好、质量差。不过,这其实不全是手机质量的锅。在手机里,主要负责定位功能的模块,是卫星信号接收部分,也就是很多人常说的 GPS 信号接收模块。 首先普及一个常识(如果你知道的话可以忽略,容我装个 X):GPS(全球定位系统)其实只是美国卫星定位系统的简称,而不是卫星定位系统的全称。 事实上,目前全球主要有四套定位卫星系统,分别是中国的北斗、美国的 GPS、俄罗斯的 Glonass 和欧洲的伽利略卫星定位系统。考虑到卫星数量、精度和目前的应用场景数量,又以前三个定位系统比较主流。 要知道卫星定位为什么不准,先要知道卫星定位的原理: 当你有定位需求的时候,打开地图软件,手机里的定位模块就会搜索天上的卫星。以最常见的 GPS 系统为例,天上共有 24 颗卫星。当手机里的定位模块搜索到 4 颗或以上卫星时,就能够完成对当前位置的定位。另外当你能够搜索到的卫星数量越多,那么定位精度也会更高。 但问题是,在实际体验中,卫星的信号会受到很多因素影响。比如城市高楼、地下室等等建筑,就会影响、遮挡 GPS 信号,最后影响定位的精度。 虽然现在还能依靠手机网络以及 Wi-Fi 信号强弱来进行辅助定位,但最大的问题还是「 精度」,而决定定位精度最根本的因素是卫星定位系统。 更高精度的定位 事实上,为了解决定位不准、精度不高的问题,有公司一直在进行相关方面的努力,并且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 今天说的这家公司名叫千寻位置,GeekCar 之前也有过介绍。千寻位置成立于 2015 年 8 月 18 日,虽然名字陌生,但是背景「 吓人」:它由阿里巴巴集团和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各出资 10 亿共同成立。 简单的说,这家公司做的事情就是「 高精度定位」。当然,它的客户不是普通消费者,而是作为技术、服务供应商,向需要高精度定位的公司和产品提供技术和服务。也就是我们所谓的「to B」,帮助合作伙伴把高精度定位应用的范围覆盖到更广、也更贴近用户的场景。 定位精度变高了,都有哪些用?开头提到的提升导航准确度可能是最贴近我们平时生活的,但是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你想到或想不到的应用场景。 比如自动驾驶、无人驾驶。我们总说,高精度地图是无人驾驶的必要条件,但是有了它其实并不够,还需要高精度的定位能力,让车子更精确的感知它所处的位置,比如「 现在到底行驶在哪条车道上」,在无人驾驶里,这个非常非常重要,如果是要精确到车道线,可能需要 5cm 左右的定位精度。而在 ADAS 高级驾驶辅助系统里,高精度定位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需要的精度就要相对低一些。 再比如,如果要检测一个危房是否有倒塌危险,要怎么做?总不能派人天天去观测。但是通过毫米级的定位,就可以精确的检测危楼的实时状态(三维层面),如果波动超出一定的范围,可能就意味着这个楼会有危险。 再举个例子:如果想让无人机自动进行农药喷洒作业,也需要无人机具有高精度的位置感知能力,才可以完成路线规划,精确避障等要求。 这些高精度定位的需求怎么解决? 在 10 月 14 号的杭州云栖大会上,「 千寻位置」 举办了一场「 千寻位置峰会」,发布了名叫 FindNow 的定位产品。它能做的就是缩短定位时间,并且提高卫星定位的精度。 能够实现快速、精确的定位,这是因为 FindNow 除了支持 A-GPS / A-GLONASS 这两个卫星系统之外,还是全球第一个支持 A- BDS(北斗)定位的产品。 相比较 GPS 和 GLONASS 单纯依靠卫星信号来定位不同,北斗定位系统主要依靠北斗卫星加地面通信基站的方式进行定位。手机通过最近的地面通信基站把位置上报给平台,之后就能找到该位置能接收的卫星信号。 在实际演示中,FindNow 的定位时间只需要 3~5 秒,而传统的卫星定位需要大概 30 秒左右。目前为止,千寻位置已在全国建设了大约 1200 个卫星导航地面基站,也是目前全球最大规模的分布式地基增强系统。 除了在定位速度上有优势,通过卫星加地面通信基站的定位模式,在精度上也比现在的 GPS 系统有优势。一般用户使用 GPS 定位精度在 5-10 米,而千寻的 FindNow 服务,能够根据需求不同,提供三种精度的服务,分别是:1. 跬步 FindM —— 亚米级高精度定位;2. 知寸 FindCM —— 厘米级高精度定位;3. 见微 FindMM —— 毫米级高精度定位。 不同的定位精度,满足不同的需求。 目前,他们已经和包括芯片商、智能硬件企业、软件服务商等企业有了很多合作。比如自动驾驶汽车、智能陪驾机器人、无人机、后视镜等产品都已经使用了他们的服务。之前上汽和阿里联合发布的互联网汽车荣威 RX5,就搭载了千寻的高精度定位服务。 虽然千寻位置是一家独立的公司,但背后依靠着阿里和兵器工业集团,显然有足够的底气和更大的野心。国家需要独立自主的定位服务,阿里的电商、物流、云计算也都需要很多包含定位信息的数据。因此,他们合作成立千寻位置也可以说是一件必然且必须的事情。从这个角度看,千寻位置的想象空间就很可观了。 写到这儿,我自己都觉得听起来像广告,但是不得不说,这种位置服务,完全是很多技术、服务得以实现的基础条件,就好像移动互联网之于大多数手机 App。 当然,他的定位服务是需要依赖合作伙伴的硬件来实现,这也是一种局限性。例如,当合作伙伴的硬件无法满足高精度定位的计算能力,那么千寻的定位服务也就无法很好地实现。因此,怎么样和合作伙伴一起,把软硬件结合起来、匹配特定应用场景,可能是他们最大的困难。毕竟需要定位服务的产品有很多,并且每家的需求都不一样。另外,基础设施的需求量也会随着服务范围的扩大而扩大,需要更大范围的实现覆盖。这里面的工作量其实不小。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直男硬汉也要玩科技感?

· Oct 14, 2016

说到「 越野」 这两个字,估计很多直男硬汉们都会感到热血沸腾。梦想着自己有一天能够驾驶着一辆终极越野利器,挑战未知道路。 而当我参加完日产新途乐的发布会之后,对于越野文化也有了一个全新的理解。为了体现出途乐的越野基因,主办方还特意在场地内布置了以下场景:历代途乐都在翻越沙丘。只不过,通过每一代途乐的进化你就会发现,即便是一辆极限越野车,如今也要懂得合理利用科技。 好一个庞然大物 相比于老款车型,新途乐在外观方面并没有什么太大变化,只是在前脸造型方面进行了一部分微调。3 个镀铬横条取代了之前的蜂窝状黑色中网,LED 日间行车灯的造型也进行了一定修改。车身尺寸方面,5164mm×1999mm×1955mm 的长宽高再加上超过 3 米长的轴距,「 全尺寸」 这三个字可不是白叫的。 如果你感觉这还不够震撼,那么请你再想象一下 5.6L 的发动机以及 2788kg 的整车重量搭配在一起是什么感觉?当然,在油耗方面,就不要对这个庞然大物抱太大希望了。官方给出的综合工况油耗为百公里 14.4L,相信实际驾驶油耗数据可能会更夸张。 极限越野车也要玩科技感 这一次上市的新款途乐属于第 6 代车型的升级版本,相比于老款车型,新车使用了更多科技配置来提高整车的越野性能。其中一项叫作 「Pro-Drive「 的全领域越野科技系统还是值得好好分析一下,这套系统其实总共包括了全地形越野驾驶系统、HBMC 液压动态悬挂系统以及 ICC 全速段智能巡航系统等等。全地形越野驾驶系统可以在公路、沙地、雪地和岩石四种驱动模式下自由切换,车辆动态控制系统和牵引力控制系统也可以配合驱动模式随时进行调整。 悬挂系统对于应对复杂路况的重要性无需多言,新途乐使用的 HBMC 双液压动态悬挂前后均为双叉臂构造。双液压悬挂可以同时兼具减震器和稳定杆的功能,搭配上非承载式车身,整车的越野性能就有了最基本的保证。而新途乐上搭载的 ICC 全速段智能巡航系统,与我们之前介绍的其他车型相比基本也大同小异。速度设定范围为 0 到 145km/h,当前方车辆降速时,系统会保持预设车距,自动降低行驶速度。即使这项系统关闭时,车上的激光传感器也会继续监控车速,紧急情况下可以做到更快减速。 如果让我用一句话来描述一下新途乐,那就是:学会使用科技配置来提高越野性能。也许在节能减排体系日益严苛的今天,类似于新途乐这样的极限越野车生存空间将会越来越小。但是它的存在依然为那些直男硬汉们提供了一份情感寄托,喜欢极限越野的爷们永远也不会消失。 为了烘托出一种野性气氛,主办方特意将场地选在了一个复古工业园区内。整场发布会,在我上方就一直有一个起重机吊钩,也许这就是新途乐想要的硬汉气质吧。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微信号:GeekCar)& 极市(微信号:geeket)。

零距离接触 Formula E:带你看看电视里不播的那些东西 | GeekCar Racing

· Oct 14, 2016

距离上周末的 Formula E 电动方程式香港站的比赛已经过去好几天了,承诺给大伙儿交一份观赛作业,现在终于来了。如假包换的「 零距离」。 出人意料的排位赛 10 月 9 号中午,在经过了早上的两次练习赛之后,Formula E 香港站的排位赛正式开始。 可以居高临下看到大直道的中环 IFC 苹果店里,早就挤满了人,这是整个街道赛道上能「 免费观赛」 的最好位置。 按照排位赛的规则,20 辆车要经过抽签,分成四组,分别上赛道做最快圈速。这个时候我的身份是「 摄影记者」,所以早就等在第一个掉头弯的护栏外,准备拍照。多亏了比赛之前搞定了摄影记者专用的绿马甲,才能沿着赛道边缘畅通无阻。 不过,凭一个人的能量基本不可能 cover 掉赛道上的所有摄影点,所以我和汽车之家的许云鹤、易车网的郭启临两位同学组了个「 摄影小分队」,每人负责几个点位。(这篇文章里的照片,大部分由我们三人拍摄)车子陆续开上赛道做圈速,我也从第一个弯开始,沿着护栏走到下一个拍摄点,边走边拍。护栏里边就是飞驰而过的赛车。虽然 FE 的赛车和 F1 相比要「 慢上很多」,但是在这么近的距离看,速度感还是特别强。因为看不到现场大屏幕上的转播信号,所以我还得一边走一边看手机里的微信群,我们观赛团的其他小伙伴在 eMotion 里看着直播信号,实时在这个群里同步比赛信息。 eMotion 相当于 F1 里面的「 围场」,有 eMotion 门票的人,可以使用篷房里的休息场所、自助餐,在篷房里或主看台看比赛,还能在规定时间参观车队维修间(P 房),不过这个门票价值不菲,据说这次香港站要价一万多(还是比 F1 便宜的)。在排位赛开始之前,我们一票人就集体到 P 房采访了 NextEV 的两个车手特维和小皮盖。而在比赛当天,除了 eMotion,还有一个 eVillage 的区域,相当于一个 Formula E 大公园,观众可以在这个区域里各种吃喝玩乐。 下面这个视频带你看看 Formula E 的维修区是什么样子: 街道赛的一大特点是事故频发,因为不像赛车场的赛道一样有大片的缓冲区,所以留给车手的犯错空间非常小,稍微有点失误就容易撞墙。 在排位赛里,果不其然有事故发生。在摄影记者通道里,还能看见被清理出来的赛车碎片: 其实,FE 比赛容易出事故还有赛车本身的原因:电动方程式赛车采用中置后驱的布局,再加上沉重的车身,对车手来说并不容易操控。而且赛道本身是普通街道,路面状况多变,甚至一个井盖、一个标线都会对车手产生影响。 更让人意外的是排位赛的结果:NextEV 的两台车居然位列前两名,占据了正赛发车位的第一排。这几乎超出所有人的意料。要知道,在赛季之前的英国测试里,NextEV 的成绩只是排在中游位置。 回来看别人分享的照片,包括蔚来汽车的创始人李斌在内,eMotion 里的蔚来观赛团集体高潮了。 排位赛结束之后,两个车手也到了 eMotion 里,于是大家抢着和他俩签名合影。感觉就像是已经得到了分站赛冠军。 这让我想起来比赛前一天晚上采访李斌时他说的话:「2014 年的车手总冠军,可以让我们拿来吹 100 年的牛了~」 包揽排位赛前两名,让人免不了对下午的正赛有所期待。 雷诺的实力 正赛在下午 4 点开始,之前的这段时间被 eVillage 里的各种活动占据,比如舞狮、车手签名等等,而这个时候,也是各种明星高频曝光的时间段,香港特首、黎明、王祖蓝、杨紫琼、温碧霞、郭富城……关于他们的照片不断的在微信群里蹦出来。 不过对于我们「 摄影小分队」 来说,简单吃点儿东西之后又得重新回到赛道上。我仍然是去发车之后的第一个弯,离正赛开始还有半小时,这个拍摄点的有利位置,就已经被十多个摄影记者瓜分了。 看见这个情况我是有点怂的,于是只能拿出大疆的 OSMO,等着直道上车子起步,然后拍下他们经过第一弯的小视频(一定要调小音量,因为这段爆音了): 虽然没有排气和发动机的声音,但是在不到十米之外的地方,20 辆车依次冲过弯道,电流声夹杂着刹车声,还是让人觉得热血沸腾,鼻子里全是轮胎橡胶味儿。 开始的几圈,NextEV 的两台车还是领跑,看得出来,他们的车队策略是一个人在前面拉开差距,另一个负责压制住后面的车。不过接下来,原本排在第二的特维开始被后车超过。 第 15 圈的时候,我正从一个连续弯的拍摄点往下一个拍摄点走,刚走出不到 20 米,忽然身后一声巨响。下意识的赶紧往回跑,附近的工作人员也聚集到那个弯角——DS 车队洛佩兹驾驶的车子直接撞到了缓冲墙上! 因此我有幸见证了一次真实的撞车善后:工作人员大声的朝他喊「Are you ok?」,过了一会儿,他自己爬出赛车,从我旁边的护栏开口跳出来,然后吊车从赛道外开了过来,工作人员把吊绳栓到赛车上,车子被缓慢吊起,移了出去。然后工作人员又非常吃力的挪动缓冲墙,试了几次非常艰难,只好不了了之,赶在大批赛车到达这个弯角之前撤出了赛道。很像一次快闪活动…… 这个碰撞成为了比赛的转折点。因为碰撞,领跑的小皮盖躲闪不及差点撞墙,失去了第一的位置。而后,雷诺的车手利用安全车出动的机会进站换车,终于开始领跑,并且把优势一直保持到了最后。 作为前两个赛季的车队冠军,雷诺在乱战里的车队策略和经验,保证了他们赢下比赛。不过话说回来,对于 FE 来说,仅仅是街道赛+进站换车这两项,就能让它的偶然性比 F1 大得多。 这场比赛里第一个退赛的是代表钛麒车队出场的中国车手马青骅,他在第一圈里追尾前车,赛车受损退赛…… 不仅仅是一项比赛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Formula E 电动方程式不仅仅是赛车比赛那么简单,就像最近几个大厂都表示要参加这项赛事,也不仅仅只是想去跑跑名次而已。 我这次跟的 NextEV 蔚来车队,就是一个例子。 李斌去鸟巢现场观看了 2014 年电动方程式的首战,那个时候,他已经决定要自己造车,但是蔚来汽车还刚刚处于萌芽阶段。后来,他和当时的中国队负责人谈进入 FE 的可能性,那个赛季的后半段,NextEV 正式进入 FE。再后来,这个新的造车公司,才正式浮出水面。 现在来看,在第一个赛季就加入,对于蔚来汽车来说,是一笔非常划算的「 买卖」,或者说,他们抓住了一个非常宝贵的窗口期。 首先是名额问题。比如最近,奔驰、宝马等品牌都说要加入,但是车队总名额目前只有 10 个。有消息说 FE 正在研究扩军到 12 支车队的事儿,但这不是重点。重点是,随着电动车越来越火热,某家厂商想拥有一个 FE 的车队,会变得越来越困难,或者换句话说,进入的成本越来越高。 其次,投入问题。据李斌所说,蔚来车队每年的投入大约在一两千万美元的量级,随着技术的更加开放以及可以预见的大品牌进入,各个车队在以后的投入肯定会水涨船高。 特别说明一下技术的事儿:之所以说前两个赛季相对「 省钱」,是因为各个车队统一使用雷诺研发的赛车,在车辆的很多研发方面不需要自己操心,第一个赛季甚至各个车队连动力总成都是一样的,在上个赛季才开始允许搭载不同的动力总成。接下来,随着技术的开放程度越来越高,需要车队自己搞定的事情也越来越多,不增加投入很难保证足够的竞争力。 如果把参加 FE 赛事作为品牌宣传的一部分来看,蔚来汽车显然是在前两年用一个相对低的投入,收获了不错的品牌效应(尤其是还抢到一个年度车手总冠军)。在面向民用的量产车没造出来之前,光靠参与赛事,蔚来汽车就获得了源源不断的话题和关注度。 而这次在香港,蔚来汽车组织的观赛团由媒体、大学生方程式比赛的代表以及铁杆粉丝组成,他们在这几天里都在不遗余力的通过自己的社交圈去传播蔚来品牌。如果没有之前两年比赛的积累,恐怕短时间内也很难做到这样。 所以,看到今年乐视这边的 Faraday Future 通过和龙之队合作的方式进入 Formula … 继续阅读

「GeekCar Daily」10.14: 天才黑客 Geohot 首次来华;Hyperloop One 再获 5000 万美元融资

· Oct 14, 2016

天才黑客 Geohot 首次来华,将参加 GeekPwn 黑客大会 据报道,来自于美国的天才黑客 Geohot 将参加 10 月 24 日在上海举办的 GeekPwn 黑客大会。GeekPwn 今年的上海站和硅谷站将加入很多从未有过的内容和玩法,比如人工智能 Pwn 和机器人特工。目前,主办方尚未公布 Geohot 此行的具体行程,为粉丝们留下诸多悬念。 什么?你还不知道 Geohot?他可是世界上第一个破解 iPhone 的人。 超级高铁公司 Hyperloop One 再获 5000 万美元融资 据外媒报道,超级高铁公司 Hyperloop One 宣布,公司获得了 5000 万美元的新一轮融资,投资方为迪拜世界港口集团。 迪拜世界港口公司期望用超级高铁,连接迪拜阿里山港口到内陆的集装箱中转站,从而节约港口的地面空间。同时,Hyperloop One 公司还宣布,前 Uber 首席财务官 Brent Callinicos 担任公司全职顾问。 5000 万美元到手,下一次发布会还会远吗? 蔚来汽车获加州无人驾驶测试牌照 近日,蔚来汽车获得了由加州政府颁发的无人驾驶测试牌照。当地议员代表鲍勃・科夫斯基亲自到蔚来汽车北美办公室表示祝贺,并宣布蔚来汽车获得「 加州竞争税务免税计划」1000 万美金的税务抵免。蔚来汽车北美 CEO 伍丝丽表示:「 我们新获得的无人驾驶汽车测试牌照将帮助我们收集更多的数据,提升我们智能电动汽车的性能。」 坐等西方记者的蔚来无人车谍照。 丰田因驻车制动器问题,全球召回 34 万辆普锐斯 近日,丰田宣布在全球范围内召回 34 万辆普锐斯,涉及的销售地区包括日本、北美、欧洲和澳洲。召回原因是车辆的驻车制动器存在故障,如果汽车没有挂在 P 档上的话,车子有可能滑动。目前,丰田方面表示尚未收到因此故障导致的车祸和伤亡报告。在上个月,丰田曾因气囊存在隐患召回美国的 7600 辆普锐斯。 一个月内召回两次,求普锐斯车主心里阴影面积。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想去美国看纳斯卡?先过了新科鲁兹这关再说吧

· Oct 14, 2016 333

纳斯卡,在赛车领域一个无比响亮的名字,速度和激情的代名词。 在美国有无数的人被这个比赛所吸引,而纳斯卡本身也有它独特的魅力:在圆环形的赛道上长时间的高速驾驶,对于赛车和车手来说都是不小的挑战,某种程度上来说,它的难度不差于 F1。 纳斯卡的影响力有多大?来摆几组数据: 纳斯卡每年组织约 2000 场比赛。这些比赛分为十二个独立的系列,在全国的 100 多个赛场举行。纳斯卡的成员人数超过 50,000 人,其中包括一部分全世界最出色的车手、机械师和车队老板。每年超过 150,000,000 名观众观看比赛…… 正因如此,对于汽车品牌来说,纳斯卡实在是一个特别好的推广资源,一方面可以借力提升品牌形象,提升车子销量,一方面又可以组队参赛,争争好名次。 如果说纳斯卡让哪个品牌受益最大,雪佛兰应该是「 最大赢家」 了。通过十几年来对于纳斯卡比赛的持续参与,他们收获的赛事红利难以衡量。这些投入,又让普通消费者对于这个品牌的运动基因念念不忘。 所以,当雪佛兰把新科鲁兹的营销和纳斯卡相结合的时候,我一点儿也不意外。 9 月底的一个周末,在北京的枫花园汽车影院,我就参加了一次以「 直通纳斯卡」 为名的新科鲁兹「 挑战赛」。比赛很简单,尽可能用最短的时间开着新科鲁兹跑完一个临时搭建起的「 赛道」。成绩突出的同学,可以晋级全国比赛,如果再赢了,就可以去美国现场观看纳斯卡的比赛。 够有诱惑力吧?借着纳斯卡的光环,实际上是让大家体验新科鲁兹的动力、操控。这应该也算是「 体验式营销」 的一种了。当然,这么干的前提是,厂家对于车子的运动性能有足够的信心。事实上,新科鲁兹在操控、性能方面确实比前作有不少的提高,最突出的进化就是超过 100 公斤的大幅度减重。 当然,除此之外,一系列的科技互联配置,在它所处的这个级别里,也绝对算是够丰富,比如 CarPlay,4G LTE,Wi-Fi 热点等等。 对于我这个所谓的「 媒体老师」 来说,参加的活动也不少了,能在周末让我有这么大的兴趣参加一个披着「 比赛」 外衣的营销活动,开着新科鲁兹在三圈里拼命刷一个最好成绩出来,可以,这很雪佛兰!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微信号:GeekCar)& 极市(微信号:geek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