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YNK & CO:吉利的「新造车运动」
这礼拜,国内一部分汽车圈媒体在美国,乐视把他们带到那儿,看生态如何在北美落地;还有一部分媒体老师被拉到了瑞典哥德堡和德国柏林,他们被吉利集团邀请去见证 LYNK & CO 品牌的发布,然后在各大媒体自媒体上,我们就又看见了那句熟悉的设问: 这个世界上,还需要一个新的汽车品牌吗? 吉利把现场做成了潮牌发布会的感觉,这也是这个新的 L 品牌的调性,他们还顺便发布了两台概念车:其中那个叫做 01 的 SUV 已经非常趋近于量产,另一台概念跑车更多的意义在于展示设计理念。那辆 SUV,预计明年开始量产,明年底上市销售。 它属于吉利集团旗下,他们想用这个品牌来填补沃尔沃品牌和吉利品牌之间的细分市场。当然,这个品牌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虽然中国是最重要的市场,但是吉利可没想着让它只在国内玩玩,人家把 LYNK & CO 的对手定在了大众、丰田这种品牌身上。 以上,可能你已经从很多媒体文章里有所了解了。不过按照 GeekCar 的口味,我们得聊聊这个新品牌在汽车科技、未来出行方面都有什么打算。 还好他们是有的…… 并不是一个电动化品牌 LYNK & CO 并不是一个新能源品牌,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它「 新」 的并不彻底。第一款 SUV 车型预计将搭载的发动机是一台功率 132kW 的 1.5T 发动机,来自于沃尔沃。 L 品牌的产品会基于 CMA 模块化架构打造,吉利集团的 CEO 安聪慧说这个架构可以满足新能源车的需求,并且,L 品牌里也一定会有纯电动平台。 不过,不是现在。至少第一款产品还得在燃油车的市场里面的竞争。 而从我个人角度来说,我还是更愿意看到它从一开始就是一个新能源品牌。原因很简单,目前的国产电动车普遍缺少品质感,虽然和燃油车相比,这个市场要小很多,但是潜力一点儿都不小。LYNK & CO 的高端、品质定位,正好是国产电动车所缺少的。嗯,作为一个新能源车的拥护者,在这个问题上我是有「 私心」 的…… 所以,就看 L 愿意花多少精力在新能源车上面了。 不得不说的模式创新 其实,LYNK & CO 的官网能告诉大伙儿好多东西。看完之后我发现,这绝对算是一个非常有科技感的品牌。 从车子的科技配置层面来说,会带有全液晶仪表、十寸的中控屏、手机无线充电、语音控制系统,可能还会有类似 Volvo On Call 的人工呼叫后台,以及包括自适应巡航在内的高级驾驶辅助系统,这个受惠于沃尔沃。 再上升到一个宏观的层面,可以看出,吉利集团给这个品牌下的定义很潮,在他们看来这不仅仅是一台车,还是服务、平台,所以,很多现在流行的创新概念,都被他们加进来了。 最明显的一个例子是汽车共享。除了购买,未来他们还可能会提供长租、按需租用(分时租赁)的模式,而在「 共享」 这个维度,很有可能会引入 P2P 的模式,简单地说就是,你有一台 L 品牌的车,在你的车闲置不开的时候,你可以通过 App 把它租给其他有用车需求的人,获得收益。L 的官网上用 Airbnb 的模式做类比。 看个视频: 其中要涉及到「 数字钥匙」 的概念,如下图: 这相当于用手机 App 对车进行开关车门等控制,不算新鲜,不过基于它来做 P2P 共享用车,很多品牌也都有这个设想,比如前一阵上市的互联网汽车荣威 RX5,和厂家的人聊天,他们也提到了开发这种功能的可能性,但是,目前貌似还没有哪个品牌真正把它变成现实的。 对于奉行「 车和老婆概不外借」 的我朝人民来说,这种模式能否行得通还有待讨论。另外,这种模式如果要保证不错的用户体验,车辆的数量也是需要有所保证的。 不过,按照 LYNK & CO 的定位,他们做这事儿,至少调性上是挺契合的,这也是新品牌的优势:没有什么负担,可以一开始就从技术、模式上朝这个方向打磨产品。 实际上,在汽车共享方面,吉利集团已经有了尝试,比如和康迪合资在杭州做「 微公交」 分时租赁,搞网约车平台「 曹操专车」。这些平台的运营,应该给他们积累了一些做汽车共享的经验,对于 LYNK & CO 来说可能是个帮助。 对了,他们还提到了自行车的事儿: 只不过,不确定他们是想做一个和汽车配套的自行车,还是说打算做共享单车,但是似乎前者的可能性更大一些,总不会他们也要和摩拜单车、ofo 去抢生意吧?不过汽车品牌和共享单车平台进行合作,确实是可操作空间的。总之,4+2 出行的道理,LYNK 也是懂的。 C2B C2B,C 指用户,B 指整车厂,意思就是说让用户参与到产品的设计、开发过程中(形式可以多样),由用户驱动产品,这和目前「 整车厂给什么,用户就买什么」 的模式截然不同,C2B 基本也算是目前各大汽车品牌的共识了。 LYNK & CO 提出了一个 CO:LAB 的概念。为了解释这件事,他们做了个不错的视频: 虽然名为 CO:LAB,但这和「C2B」 的模式是一样一样的。 你也可以从中看出「 众包」 的概念,提到这个,奇瑞旗下的凯翼汽车就是一个典型。也就是说,对于 LYNK & CO 的车子有任何的想法、建议和好的玩法,都可以参与进来,和厂家一起实现这些功能,当然,要哪个不要哪个,还得从汽车工程、成本等角度去综合思考。你可以把它看作是车厂想让产品更好的一个方式,也可以看成是品牌和用户互动的途径之一。 写了这么多,你可能发现了,LYNK & CO 的很多思路,和现在国内的很多新造车团队是没什么两样的,所以在我看来,这或许可以称为是吉利的一次「 新造车运动」,它的想法很新很前沿很「 互联网」,同时还有沃尔沃和吉利的技术、资金、工厂加持,看起来貌似很靠谱。 但是,就算模式、想法都对了,它能不能真的火起来,还得需要其他很多因素来决定,比如最重要的:车子本身到底怎么样? 不过至少这是中国品牌一个不错的尝试。舒服哥还是厉害的。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工程师们能在「车库」里造出任何东西,包括自动驾驶电动车
「 车库」 对于老外来说,一直是个神奇的存在,不少人都喜欢在自家车库里琢磨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现在世界上不少巨头公司,当年都诞生在创始人自家的车库里,比如谷歌、惠普、迪斯尼、亚马逊… 如今,一家电动车公司也在车库里诞生了,它叫做「Atticus Motors」。这家公司的创始人叫做 Paulo Camasmie,他是一名机械工程师。他还有另一家叫 Catrike 的公司,是做躺椅车的。 看来,做自行车已经满足不了他了。 Atticus Motors 公司的初衷是安全、可持续和共享,当然他们也提到了当前最火了自动驾驶技术。在他们看来,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未来技术会变得「 标准化」,所有公司共享,而不是各家公司展开技术竞赛的一个领域。 目前,他们已经打造出了一辆 Atticus 原型车,这台车花了他们两年的时间,已经具备部分自动驾驶功能,并且可以用语音控制。车壳还没制造出来,未来他们会和供应商一起来办这件事。未来的全自动驾驶功能,也是由供应商提供,并且已经进入研究阶段。官方表示,未来这套系统是「 共享的」。 再来看看他们造的车。 这辆车的电池安装在底盘中央部位,重 120 公斤,可以通过一个抽屉式的辊轴来实现热插拔。电池组安装在底盘之上的好处很明显,比如低重心能够提升驾驶感。 除了低重心之外,这台车的坐姿也很低,因为他们觉得较低的车身能够达到很好的空气动力学性能。(不过,这么低的坐姿,出街只能像开跑车一样仰视大家了)Atticus 的电机是后置的,设计图长这样: 关于这台原型车,他们给出了一些设计数据:长 4 米、总重 1 吨(包括电池)、续航里程 150 公里、百公里加速时间 7.5 秒、最高时速 110 公里/小时,并不快。 车架的设计是「 模块化」 的,可以兼容 2 座、卡车、性能车型或者 6 座迷你小公交。无人驾驶技术成熟后,6 座车型可以投入到汽车共享领域。为了在拥挤的市区保证车门开启方便,不占用便道,车门采用了鸥翼门设计。(这年头,新造的车不是模块化设计,就不好意思叫新车…)Atticus Motors 公司的设计理念,就是为了要提高效率,所以他们并未盲目扩大电池体积。在他们看来,更大的电池组可能会带来整车效率的下降,所以还不如每天晚上充电。 当然了,我们图中所看到的原型车,并不代表量产车型的工艺。量产之后,他们会采用合适的铝材和加工工艺,保证强度。下面是这款车的外形设计: 内饰方面,由于电池的存在和车架的设计,整台车的中央部位是凸起的。官方说这个地方能够用来放置胳膊或者用来安装娱乐系统,如果未来用于汽车共享,则可以把车分割成不同的空间,保证乘客的私密性。 至于量产, Atticus Motors 表示得等到 2020 年了,预计售价为 25000 美元(补贴前)。考虑到 Atticus Motors 可能会和 OEM、高校合作共同研发,所以这个时间节点可能会提前。他们还在官方特地加了一句:不接受任何来自公众的投资。(土豪不差钱的傲娇既视感)当年谷歌在车库里成立时,谁也不会想到他们会成为今天的谷歌,所以我们谁也无法预料 Atticus Motors 的未来。嗯,我现在有一个造电动车的点子,就差一个车库了…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微信号:GeekCar)& 极市(微信号:geeket)。
「GeekCar Daily」10.21:小米车险平台正式上线;Uber 月活跃用户达到 4000 万
小米车险平台正式上线 今天,小米车险平台正式上线。小米车险平台上的产品主要由众安保险和平安产险共同提供,部分由众安、平安联合承保,部分由平安单独承保。理赔服务上,小米车险平台可以做到 5 万元以下赔款结案 60 秒到账。目前,小米车险平台共在 31 个省市地区上线,未来还将覆盖到全国。 年轻人的第一个车险,希望不用抢。 Travis Kalanick 透露 Uber 月活跃用户达到 4000 万 据外媒报道,Uber 的创始人 Travis Kalanick 最近在《名利场》新企业峰会上透露,Uber 的月活跃用户已经达到了 4000 万。上个月,Uber 司机创造的收入大约在 15 亿美元到 20 亿美元之间。此外, Travis Kalanick 还讲到,未来 Uber 的对手不仅有出租车公司,谷歌和传统的汽车巨头们也将成为 Uber 的竞争对手。 这是在赤裸裸的挑衅啊。 起亚将于 2020 年前在全球推出 14 款新能源车 最近,起亚首席运营官 Michael Cole 说,起亚将在 2020 年前在全球推出 14 款新能源车。这 14 款新能源车型将包括纯电动车、混合动力车以及燃料电池车,其中燃料电池车大约在 2020 年左右推出。Cole 认为,随着更多新车型的陆续推出,起亚很有可能在 2018 年实现欧洲市场年销量 50 万辆的目标。 起亚这自信心倒是够强的。 西雅特首款电动车将在 2019 年上市 据外媒报道,西雅特的首款电动车将于 2019 年正式上市,新车将使用大众电动车的动力方案。早在 2010 年,西雅特就推出过一款叫作 IBE 的纯电动概念车,这款概念车的最大输出为 75kW。西雅特这次推出的新款电动车很有可能就是 IBE 概念车的量产版本,此外也有人认为新款电动车将是 Ateca 或 Leon 的纯电动版本。 目测和中国车迷无缘了。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微信号:GeekCar)& 极市(微信号:geeket)。
Uber CEO 说,短时间之内自动驾驶汽车还无法取代人类驾驶员
随着自动驾驶汽车的逐渐火热,一些关于自动驾驶汽车可以取代人类驾驶员的言论也越来越多。只不过,最近 Uber CEO Travis Kalanick 却给这些言论泼了一盆冷水。 他在旧金山举办的一个会议上说,自从自动驾驶汽车诞生以来,许多经济学家就为此感到担心,他们害怕自动驾驶汽车将会夺走数以百万计的就业岗位。只不过,Travis Kalanick 认为,自动驾驶汽车短时间之内依然还无法取代人类驾驶员,经济学家们的担心完全是多余的。 今年 8 月份,Uber 收购了自动驾驶卡车公司 otto 并与沃尔沃达成了结盟,随后 otto 的自动驾驶卡车在美国高速公路上进行了上路测试。针对自动驾驶卡车的运营问题,Travis Kalanick 也在会议上做出了解释。他认为,短期之内,自动驾驶卡车不会正式开始运营。此外,自动驾驶卡车的行驶环境也会有很大的局限性,比如只能在一些特定公路上行驶。 未来,即便是自动驾驶卡车可以上路,可能也需要配备一名人类驾驶员在一旁看管。如今,在事故责任划分、后勤保障以及市场监管等方面,依然没有完善的解决方案。因此,距离自动驾驶汽车的正式普及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现阶段,Uber 已经在美国匹兹堡地区开始了自动驾驶汽车的测试工作。此外,Uber 还从卡内基梅隆大学招募了大量的机器人专家,并且建立了一座研发中心。Travis Kalanick 在会议上亲自证实,Uber 的地图数据收集车辆也已经在旧金山地区开始上路工作。 谈到 Uber 的商业模式时,Travis Kalanick 说,未来 10 到 15 年,Uber 很有可能会采用混编车队的运营模式。这也就意味着,自动驾驶汽车将与人类驾驶的传统汽车共同组成 Uber 的运营车队。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微信号:GeekCar)& 极市(微信号:geek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