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月八号这天,英特尔给女神们普及了下自动驾驶
在某期叨逼叨中有提到过我是个不会开车的姑娘,不会开车主要是源自对开车的恐惧。但是在 3 月 8 号我参加了一场英特尔主题为「女大当「 驾」 无人车」的分享会,所以今天想和大家从女性的角度聊一聊自动驾驶。 「 女司机」 是一个被标签化的人群,大众普遍认为「 女司机」 驾驶存在很多问题,不时会在路上看到车窗里美艳如画的姑娘在等红灯的间隙涂上一层口红或者照照镜子、打电话发短信,更有甚者听到某友称有些女神可以在开车的时候完成一对逆天的眼线工程,这大概就是说美的事物总是危险的吧。 对开车的恐惧不仅源于这些行为,更是深知自己如果开车在被别人的喇叭催了后很可能会停在路中间不知该怎么办。 而随着自动驾驶日趋落地,人类驾驶行为的安全隐患将会被大大降低,对于像我这样的女性而言无疑是个福音,因为自动驾驶可以让计算机去模拟人类的驾驶行为,从而将女性从驾驶环境中解放出来。这个模拟的过程需要有强大的硬件平台以及软件算法支撑,而我们今天的主角英特尔就在做着相关的事情。 英特尔在自动驾驶领域做什么? 通俗的讲,一辆汽车要实现自动驾驶,需要具备几个关键环节:感知、决策、控制和地图。感知需要依靠各种传感器来收集周边驾驶环境的相关数据;决策和控制则是将 传感器收集到的数据与云端地图结合,并在计算平台用相应的算法进行数据加工,最终输出控制汽车的 CAN 总线语言的过程。国内现在常见的地图供应商有百度、四维图新等。而英特尔正是为决策和控制提供高速计算平台,并实现数据在汽车、网络、云端之间的高速传输通道。 能做到这一点,英特尔主要靠的是下面这两点: 1、计算速度 关于英特尔芯片的计算速度,相信使用过英特尔 CPU 的人都有所体会,熟悉计算机硬件的小伙伴应该都听说过英特尔酷睿处理器及英特尔至强处理器,他们能够实现高达每秒 100 兆次的高性能浮点运算,这样的的运算能力让 Intel 在桌面处理器领域占有相当大的市场份额。而在自动驾驶应用中,传感器收集来的大量数据以及高精度地图定位也需要英特尔的平台提供强大的计算能力。经过在英特尔计算平台上加工之后通过 5G 通信模块实现与数据中心之间的通信,实现深度学习以创建训练模型。 2、 5G 通信频段 经常关注我们的朋友应该看到过大白在 CES 期间的一篇文章:《CES 2017 | 为了搞定自动驾驶,Intel 在 CES 上掏出了什么「武器」?》,里边有提到英特尔关于 5G 频段的布局。我们上一点所提到的庞大数据量是无法直接存储在汽车当中的,这就需要通过网络将汽车与云端的数据中心进行链接并实时更新。因此,5G 所带来的更快的传输速度(我们可以把 5G 当作比 4G 网络快很多网络)将成为汽车与云端链接的关键。不过,现阶段 5G 仍然处于概念阶段,预计 2020 年后才会投入商用,因为 5G 不仅是网络速度的提升,更需要统一全球的标准,需要技术和政策的双支持。英特尔平台对 5G 的支持显示了其长远的规划,但是 5G 多久才会在自动驾驶领域普及?我们拭目以待。 Intel 在自动驾驶领域的布局 宝马、英特尔和 Mobileye 的联盟已经是行业内家喻户晓的大动作了, 今年的美国 CES 上,宝马、英特尔和 Mobileye 联合宣布,将有约 40 辆用于测试的无人驾驶汽于 2017 年下半年路测。在本次 CES 上,英特尔还发布了英特尔 GO 无人驾驶解决方案,英特尔 GO 解决方案为关键功能提供了可拓展的开发和计算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可以接入 Mobileye 的算法,实现自动驾驶复杂的计算决策。同时,这套方案还提供高性能处理器、英特尔 Arria 10 FPGAs、英特尔固态硬盘以及英特尔 Nervana 人工智能平台,这些基础设施保证了自动驾驶汽车收集到数据能够实时被处理以使汽车作出反应。在 3 月 8 号的活动现场,英特尔还请来了上汽大通与地平线的负责人来共同圆桌讨论,这也体现了他们对于合作伙伴的开放态度。 除了与行业内的合作伙伴共同开发自动驾驶平台之外,英特尔自己还收购了一些相关领域的公司,包括 Nervana、Arynga、movidius、yogitech、Altera、itseez 等。 其中 Nervana 主攻半导体,软件和 AI 深度学习技术;Arynga 是互联网汽车领域领先的软件升级管理技术和服务提供商;Movidius 是一家计算机视觉创业公司,公司使命是「 为机器赋予视觉能力」;Yogitech,专注为机器人和无人驾驶汽车开发芯片,能够通过感应器和摄像头收集和处理无人驾驶汽车周围的环境信息,并用以指导无人驾驶汽车的行驶,防止发生可能的碰撞;Altera 是世界上「 可编程芯片系统」(SOPC)解决方案倡导者;而 Itseez 则是和 Movidius 有些类似,主攻计算机视觉。 从这些收购上就可以看出,英特尔不仅在加强自身计算平台的硬件优势,更是在积极填补其相对稍逊的算法决策,可见英特尔在布局自动驾驶领域的有着很大的野心。 讲真,我并不能够完全理解自动驾驶时如何模仿人类的驾驶行为,但是我对自动驾驶确有很高的期待。相比于男性追求刺激的体验以及优秀的性能,女性更偏向于更加安全的驾驶模式。而自动驾驶技术对于危险的识别以及应对在极大程度上满足了女性对于出行的需求。 英特尔在「 女神节」 当天提出「女大当「 驾」 无人车」的概念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醒了制定自动驾驶决策控制的企业多多考虑女性的需求,也许将来无人驾驶的模式会根据驾驶者的性别作出一些调整,比如增加画眼线行驶模式,让汽车行驶更加平稳(认真脸),使其更符合驾驶者的习惯以及需求。 嗯,写了这么多,其实我最关心的问题还是:我到底用不用考驾照?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又被这个世界宠幸了一次——一秒开合的背包 FLATPAC
什么是【酷玩儿】: 当我们想让交通生活变得更美好的时候,我们发现无法仅仅寄希望于庞大的汽车公司。Geek 精神从来不是坐等生活变得更加美好,所以我们必须做点什么,比如,在这里给你推荐有趣的、好玩的、任何和交通有关的产品。 免责声明:看完之后心里长草、钱包变空,我们概不负责。 扯闲篇: Geek 这个词被发明以来,最大的感触就是我们被这个世界惯坏了——通过「 阿里爸爸」,我们可以任意的在「 大码 X 装」 里遨游,理直气壮地跟客服说出自己的腰围和臀围,再也不用听服务员那句「 对不起没有你这么大号的」;有了外卖小哥,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地把自己爱吃的都点了,也再不用顶着周围人差异的眼光,一个人尴尬的吃完三人份的套餐;每当你孤独无助迷茫的时候,你就可以随时打开「 逼乎」,看看别人刚编的故事;最重要的是我们有了网约车,上车以后可以塞上耳机专心思考人生,再也不会被出租车司机大骂不分东南西北乱指路了。 今天,作为「 永远收拾不好背包」 星人,我又被这个世界宠幸了一次——一秒开合的背包 FLATPAC。 酷玩儿: 这群来自宝岛台湾的 Geek 设计这款逆天的背包是因为背包界的三大定律:1. 要找的东西永远在最底下一层,2. 最后放进去的东西永远会让背包拉不上拉锁,3. 不论放进去的东西多整齐,当你再拉开背包他们都搅在一起。 FLATPAC 完全展开时就是一个带夹层的布片,把需要放进包里的东西都放在布片上,然后将布片两个边的拉锁拉上,形成一个桶,最后拉紧两边的背包带,就这么简单!你包里所有的东西都能被轻松找到,再也不会为了一个「 该死的 U 盘」 把整个书包翻个底朝天了。 同时,如果你需要装更大的东西,把两个或者多个 FLATPAC 连接在一起就行了,别说拿换洗衣服了,搬家都行! 至于第三条定律,这个造型,想必也没人会想把东西整整齐齐放进去吧? 当然,这种「 布片」 本身并不简单。它使用了蜂窝状涤纶材料,不但防水防尘,而且有 8 个独立的口袋,再也不用担心你那双跑过 10 公里的袜子和你的三明治放在同一个包里了。 怎么买: 这款「 妈妈桑买菜包升级版」 目前正在 Kickstarter 上众筹,原价$35,早鸟价格只用$28,预计今年交货。 有话说: 连「 包袱皮」 都能卖这么贵的今天,你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GeekCar Daily」3.9:吉利帝豪 EV300 上市; 滴滴设立海外首家 AI 实验室
吉利帝豪 EV300 上市 今天,吉利帝豪 EV300 车型上市,一共包括 3 款车型。帝豪 EV300 的续航里程为 300 公里,配备了 ITCS 电池控制系统。另外,这款车型还具备动力电池低温预热功能,可以实现零下 20℃快速充电,零下 30℃车辆仍可正常使用。帝豪 EV300 的售价为 19.48-21.58 万元,北京地区的补贴后售价为 12.88-14.98 万元。 又一辆续航 300 公里的电动车上市了…… 滴滴在加州设立 AI 实验室 据外媒报道,滴滴在加州山景城建立了一座人工智能实验室,这座实验室将专门针对智能驾驶系统和人工智能安全问题展开研究。同时,这也是滴滴出行在海外建立的第一个实验室。目前,他们已经聘请了来自谷歌和 Uber 的两名高级工程师。其中,Charlie Miller 来自 Uber,曾远程入侵过 JEEP。而另一名叫作贾兆寅的工程师此前曾在 Waymo 工作。 滴滴去别人家的地盘兴风作浪了。 HERE 地图将为马自达提供地图导航服务 据外媒报道,HERE 地图将与马自达展开合作。通过嵌入式的车载娱乐信息系统,HERE 地图可以为马自达旗下车型提供地图和路线规划导航服务。同时,马自达也将参与到「HERE MapCare」 项目当中,用户在购车后三年时间内,都能够享受到地图更新服务。目前,一共有 1500 万辆汽车都参与到了「HERE MapCare」 项目当中。 就是希望马自达的悦连系统能更好用一点儿…… PSA 将选择宁德时代和 LG 作为电池供应商 日前,PSA(标致雪铁龙)高管在日内瓦车展上接受采访时说,他们将会选择中国的宁德时代(CATL)以及韩国 LG 作为 PSA 的电池供应商。雪铁龙研发执行副总裁 Gilles Le Borgne 说,LG 化学将为 2019 年推出的 DS7 Crossback 混合动力汽车提供锂电池,而宁德时代也将参与到这个项目当中。 PSA,你们准备采购多少电池? 特斯拉将在夏威夷部署太能能发电站 日前,特斯拉开始在夏威夷考艾岛上部署太阳能发电站。另外,他们还将在岛上建设 272 座 Powerpack 2 储能站,用来储存太阳能电池板收集到的电能。由于太平洋上的许多岛屿没有天然气管道和铁路,因此很适合安装太阳能电池板。考艾岛上的电力公司认为,特斯拉每年可以帮助他们节约 160 万加仑的化石燃料。 有去夏威夷旅游的同学,别忘了参观一下。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造飞机的空客发布飞行汽车?事情的真相都在这篇文章里
日内瓦车展上,车企自然应该是参展主力,而那些设计公司、小众跑车公司也并不少见,但是,造飞机的也来参加车展,这绝对会超出一些人的意料之外。 这个造飞机的公司叫 AirBus,也就是大名鼎鼎的空客。他们这次和意大利设计公司 Italdesign 联合参展,发布了一个足够有创意的「交通工具」。 说它是「交通工具」,是因为我们并不能简单的以飞机或汽车的概念去形容它。这个名为 Pop.Up 的「四不像」,其实是一套模块化、全电动、零排放的概念交通工具系统。重点在「系统」二字。当然,它目前还只是概念。 先上个图: 从图上可以看到一辆外形比较概念的小车,小车头顶还有一个巨大的「无人机」。如果你每天都关注科技新闻,或许已经在国内一些媒体的报道里看到了它,有人把它称作是「空客发布的飞行汽车」,甚至有耸人听闻的,把它冠以「人类首个飞行汽车」之名。 事实上这两个说法都不准确。我们特意到 Italdesign 和空客的联合展台看了看,以下是一些第一手信息。 Pop.Up 这套交通系统,是基于「城市交通越来越拥堵」的大前提而设计的,为的就是提升出行效率。 总的来说,Pop.Up 系统由三层概念组成: 一是形状为胶囊的「座舱」,它的特点在于可以连接两个不同且独立的电力推进模块 (地面模块和空中模块)。其他公共交通工具 (如火车或超级高铁) 也能和 Pop.Up 胶囊整合在一起; 二是以用户为基础的运营平台。这个平台能管理复杂的出行方式,提供作为替代方案的使用场景,并且确保无缝对接的出行体验; 三是用户和交通工具之间的交互设计,包括胶囊座舱内的交互,以及用户和平台之间的交互。 首先我们要知道,这是一套以共享为诉求的交通工具系统。 从硬件层面来看,它的特点在于「模块化」。 从图片上看,是一辆车+一个无人机的组合,但事实上,「胶囊座舱」才是整套系统的核心。就像上面说到的,这个座舱既可以和无人机连接(空中模块),变成「载人飞机」,又可以和车辆底盘连接(地面模块),变成「电动汽车」。很多人看到图片会好奇那个无人机到底干什么用,实际上就是用来跟这个胶囊模块「合体」的。 这个胶囊长约 2.65 米,高约 1.41 米,宽 1.54 米,可以乘坐两人,空载质量 200 公斤,采用碳纤维制成。 地面模块长 3.115 米,高 0.68 米,宽约 1.9 米,它包括了一个 15kWh 的电池组(15 分钟充满电),两台总功率 60kW 的电动机,和胶囊「合体」之后,可以提供 130 公里的续航水平,最高车速 100km/h。 至于空中模块,它实际上是一个 5 米*4.4 米的巨型无人机,采用电力驱动,8 台电机总共可以输出 136kW 的总功率。 地面模块、胶囊以及空中模块内部全都配备了电池组,每个模块在进行连接时,电量高的模块将为电量低的模块自动充电。 胶囊模块可以分别和二者「合体」,所以这就给城市无缝交通提供了可能。可能每个人都有这种感受:当你堵车堵得特别烦躁的时候,就特别想直接飞到你的目的地。空客的这套系统,就完全符合这个应用场景的需求。 如果你是一个 Pop.Up 的用户,怎么用它呢? 首先,通过一个 App 来计划和预订旅程(也就是所谓的「叫车」)。运营平台系统会根据用户的特征、时间、交通拥堵状况、成本、乘坐需求等要素来自动给出最佳交通解决方案, 将空中模块、地面模块或其他交通工具连接至乘客的胶囊,同时兼顾乘客的偏好和需要。 当乘客到达目的地后,胶囊的空中模块和地面模块会自主返回特定的充电站,继续等待下一个用户。 另外,胶囊还能和其他公共交通工具相结合。 在整个过程中,用户乘坐的都是同一个胶囊,乘坐空间不变,变的只是运送这个胶囊的「介质」。在我们看来,这其实是整个系统里对用户来说最吸引人的一个特点。 而坐在胶囊里的乘客,也不用担心行程太无聊。从我们现场观察来看,胶囊里有一套基于大屏的人机交互系统,通过它,可以浏览视频、听音乐等,以此来打发时间。更有意思的是,它还配备了社交功能,通过屏幕,用户可以查看好友具体位置,并且直接发送约会请求。另外,诸如提前预定餐厅这样的功能在「Pop.Up」上也能看到。这也就是前面提到的第三层概念。这个概念要解决的问题其实和无人驾驶车是一样的,都是「用户在车里做什么」的问题。 另外,这块屏幕还可以显示导航路线、电池电量以及飞行/行驶速度等信息。 空客有一个名为「城市空中交通」(Urban Air Mobility)的部门,这个项目就由这个部门负责。总经理 Mathias Thomsen 告诉 GeekCar,实际上在他们之前,这种无缝交通的概念已经有不少人都提出过,但是空客相比他们更进了一步,把天空这个「第三维度」添加到了这个交通体系里。 他还提到,如果真的把这个概念变为现实,除了需要航天行业和汽车行业的通力配合之外,还需要地方政府的支持,建设基础设施,并且确立监管框架。 Italdesign 的 CEO Jörg Astalosch 也提到了第三维度的概念。在他看来,如果想要设计未来的城市车辆,传统汽车就不能单独作为大城市的交通解决方案,还必须考虑到可持续发展以及智能化的基础设施、App 应用程序电力系统、城市规划、社会层面等各个要素。 从理论上来说,Pop.Up 确实是一个非常有创意的想法,不过,如果真的把它变成现实,其实需要面临的挑战有很多很多。比如,最简单的,怎么确保无人机一直稳定靠谱?不管是在天上飞还是在地上跑,怎么确保对接状态下交通工具的安全性?如何设计运营系统后台?如何说服当地政府建设系统所需的基础设施?如果深入去想,类似的质疑还可以列出很多。 不过话说回来,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