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斯拉还牛的自动驾驶功能?新 A8 的黑科技远不止这个

· Jul 12, 2017 333

就在昨天,全新一代奥迪 A8 在巴塞罗那全球首发。作为奥迪品牌的旗舰车型,新 A8 当然吸引了全球的目光,无论是 L3 级别的自动驾驶还是全新的外观设计,毫无疑问都让这款车型站在了风口浪尖。其实仔细分析的话你会发现,全新奥迪 A8 上面的亮点远远不止这些…… 备受争议的外观 通常情况下,一款车型的外观设计直接决定了它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而全新 A8 的外观却引起了很多争议。部分用户认为新一代车型的外形设计并没有什么太大突破,同时与同级别车型相比,丢失了那么一点「 贵族气质」,显得不够「旗舰」。当然,还有一些人认为车尾部的连贯式尾灯很难接受。 只不过,我始终相信,一款车型的造型设计永远满足不了所有人的审美需求,毕竟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审美差异过大。抛开这些差异点来分析,全新奥迪 A8 的外形设计风格还是更加趋于年轻化,毕竟如今年轻人的购买力不断上升,奥迪不可能对这些潜在用户视而不见。另外,整车前脸的格栅面积进一步扩大,这种视觉冲击就有点类似于你换了一台屏占比更大的手机,绝对观感应该还是很具有冲击力的。 对于奥迪而言,既然提到了外形设计,肯定还离不开「 大灯」 这件事。全新 A8 的前大灯采用了 HD 矩阵式 LED 大灯与激光大灯搭配的组合方案,前者可以根据路况自动调整光场照射角度、范围,而照射距离更远的蓝色激光大灯也隐藏在头灯灯罩内。 至于尾灯,坦率的说,当那套矩阵式的 OLED 尾灯全部亮起时,视觉效果还是比较震撼的,一定程度上也算是提高了全新 A8 的外观辨识度。 L3 级别自动驾驶靠谱吗? 如果说全新奥迪 A8 上的哪一项配置最能引起大家的激烈探讨,答案无疑就是那个叫作「Audi AI」 的自动驾驶系统。与我们熟知的 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不同,奥迪的「AI」指的是 Autonomous Intelligence。根据奥迪的介绍,这套系统可以实现 L3 级别的自动驾驶,而全新 A8 也成为了全球首款可以实现 L3 级别自动驾驶的量产车型。当车辆行驶速度不高于 60km/h 时,按下「Audi AI」按钮,就可以激活自动驾驶系统。 根据美国汽车工程师学会(SAE)的定义,L3 级别的自动驾驶要求车辆驾驶员根据系统请求,提供适当的应答。而奥迪对于他们的自动驾驶功能给出的解释是:驾驶员可以在车辆自动驾驶状态下将手移出方向盘,同时不必将注意力集中在路面。一旦出现恶劣状况而自动驾驶系统无法处理时,奥迪将会留给用户 10 秒钟的时间用来接管车辆。 当然,至于奥迪的这套 L3 级别自动驾驶系统是否简化了驾驶流程还很难说,毕竟用户即便休息时心里也必须牢记:自己只有 10 秒钟的时间用来接管车辆。相信在这种状态下,大多数用户也很难安心休息吧。相比之下,我更认为 L3 级别的自动驾驶方案只是一个过渡,想要从本质层面改变用户驾驶体验,只有 L4 或者 L5 级别的自动驾驶车辆可以做到。 为了实现 L3 级别的自动驾驶,奥迪在全新 A8 上使用了德尔福开发的 zFAS 多域控制器方案,简单的说,这相当于电脑里的主板。这块板子上集成了英伟达 Tegra K1 处理器,另外还有 Mobileye 的 EyeQ3 芯片。其实早在 2015 年的 CES Asia 上,奥迪就将两辆搭载了 zFAS 方案的自动驾驶版本 A7 带到了上海,并且在上海市区道路上完成了测试。 从新 A8 之后,应该会有越来越多的新车(高端车)采用多域控制器的方案,这对于整车电子架构是一个不小的革新。 至于实现自动驾驶的传感器,车辆前风挡位置布置高清摄像头,用来识别车道线以及各种标识。另外,车辆前部还搭载了 ACC 自适应雷达以及法雷奥提供的激光扫描器,前者可以识别前车的速度、加速度以及本车与前车之间的距离,后者可以以每秒钟接近 10 万次红外脉冲的速度扫描前方 80 米范围内路况同时上传精确数据。激光扫描仪的出现,也是目前市面上量产车里的首例。 其实,这套 L3 级别的自动驾驶系统将会面临的一个最大障碍就是政策问题,因为它已经越过了大多数国家的法律框架。关于这个问题,奥迪给出的解释是,在德国全境以及美国部分州地区,全新 A8 上市就可以启动自动驾驶功能。至于其他国家地区,奥迪可能还需要逐步与监管部门进行沟通。这也就意味着,国内用户在购买了全新奥迪 A8 之后,很有可能暂时无法享用车上的自动驾驶功能。 48V 混动方案 全新奥迪 A8 基于大众的 MLB Evo 平台打造,其中包括 48V 弱混动力方案(MHEV)车型以及使用插电混合动力方案的 A8L e-tron quattro。48V 弱混动力方案使用皮带驱动启动机,发动机熄火状态下,车辆可以自由滑行。另外,启动机可以帮助全新 A8 提供 16 马力、60Nm 的额外动力输出。配合制动能量回收系统,新一代车型在老款车型基础上,百公里油耗将会下降 0.7L。 前期,奥迪将为全新 A8 配备两款 3.0T V6 发动机,其中一款为 210kW 的 … 继续阅读

从自建工厂到代工?你还期待贾跃亭造车吗?

· Jul 12, 2017 333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还有无」~ 其实贾跃亭以及乐视最近遇到的种种变故,用《红楼梦》里的这句对联来形容,也不算不贴切。还有人说,钱没了,说什么都像假的。 而站在我们的角度所关心的,则是「乐视造车前景究竟如何?」当然,下面内容是建立在「贾跃亭真的要造车,这一切不是一场骗局」的前提下来聊的。 在一片给乐视送葬的声音里,贾跃亭去了美国,有人说贾总跑路了,贾总自己说他是带着给乐视汽车项目融资 10 亿美元的目的去的美国,确切的说,是给 Faraday Future 融资。一直以来,在公开场合,这家美国电动车初创公司都被称作是「贾跃亭投资的公司」,是乐视超级汽车的战略合作伙伴,但实际上,大家都想问的是,FF 和乐视汽车到底有什么区别? 贾跃亭辞去乐视网董事长,转而成为乐视汽车生态全球董事长,紧接着就去美国办 FF 的事儿,这就足以证明 FF 和乐视超级汽车的关系了。其实就像我们一直以来所认为的: FF 在很大程度上来说就是乐视汽车项目的具体化身。 但是 FF 这家公司和乐视很像的一点是,总是受到各种负面消息的困扰(怪谁呢?)。虽然组了豪华团队,在北拉斯维加斯拿了地准备建厂,而且在年初的 CES 上发布了首款产品 FF91,但是因为它和乐视的关系,做了这么多事还是给人不靠谱的感觉。 FF91 发布的情景还历历在目。 在年初 FF91 发布之前,Faraday Future 和乐视汽车实际上都已经在面临生死攸关的局面,负面消息层出不穷,资金也面临很大缺口,所以 FF91 的发布实际上就是 FF 和乐视汽车最重要的那根救命稻草。 车子发布之前,乐视找了不少媒体自媒体给 FF91 做有节奏的造势,还组织他们去美国报道这次发布会,并且把发布会现场最好的位置留给了中国媒体。 在现场看了整场发布会之后(但我们去美国的差旅并不是乐视承担的),我确定这是 FF 到目前为止最高光的时刻,现场观众给了 FF91 非常热烈的反馈。 这种反馈跟产品本身分不开,客观的说,FF91 在产品层面展现出了很高的水平,外观、内饰、功能等方面很有想法,相信每一个看到实车的人都会有类似的观点。当然,这也和 FF 所拥有的豪华研发团队分不开。 但是这辆炫酷的 FF91 能让 FF 和乐视汽车摆脱水深火热的状况么?其实并不容易。 第一,发布会上展示的 FF91 并不是量产版本,事实上,这辆车距离最终量产还有很多需要完成的工作。首先起码得做成可以量产的状态吧,然后还得经过小批量试制、测试等等必不可少的环节。这个过程意味着需要大量的时间和金钱。 第二,FF91 的定位问题。从它的设计、功能来看,这应该是一辆比特斯拉 Model X 定位更高、成本更高的车,即使最终量产,按照它的定位来看售价也绝对不低。这会是一个走量的车吗?基本不是。要知道人家当初展示加速能力的时候,可是拿几百万 RMB 的宾利添越做对比的。所以在我看来,FF91 是拿来提升品牌形象、打出知名度的,它更像是特斯拉 Roadster,而不是 Model 3,作为一家电动车初创公司,很难靠定位高端且小众的产品获得巨大的发展。所以对于 FF 来说,势必要研发新产品,然而钱呢? 其实这个逻辑很简单:发布 FF91——把它量产——凭借 FF91 获得更多融资——用这些钱支撑接下来的研发。 贾跃亭和 FF 需要做的就是尽快把它量产,这样才有后续融资的可能性。说到这儿,就不得不提到 FF 前两天发布的这条声明: 该怎么理解这个声明呢?按照原本的计划,FF 要在北拉斯维加斯建厂,然后在那儿生产 FF91,但是注意声明里的用词:「我们确定了全新的汽车制造厂址,这也将使产品量产得以更快实现。」或许是受制于资金不足,或许是等不到自建工厂然后再量产,或者是二者兼而有之,总之,FF91 不在北拉斯维加斯生产了。而「全新的制造厂址」,在我看来很有可能 FF91 要采取代工模式或是小批量生产模式来实现「量产」,因为只有这样才是最快的~ 而且,结合前面所说的「高端、小众」的定位,FF91 在前期也确实没必要大批量生产,因此也就没有必要再投入巨额资金来建设一个工厂。其实这也符合我们当初对于 FF91 量产方式的猜测。 不过,如果真的像很多人所说「贾跃亭是骗子」,那以上的种种分析也就算是瞎操心了……别说外人,乐视汽车以及 FF 的团队不分崩离析,就算是很好的结果了。 更新:据 7 月 13 日腾讯科技的报道,FF 内部人士对腾讯科技表示,公司已经准备需求和现有汽车装配工厂合作,以代工模式进行量产,新的代工厂将位于美国西海岸,距离洛杉矶的 FF 总部较近。 这段回应里的用词也值得玩味,文章用到的是「汽车装配工厂」的说法,也就是说,FF 并不会找其他汽车厂商给自己代工,而是找的专门的组装厂。这种「作坊」,在欧洲其实还是挺多的。 代工模式,这和很多国内新造车团队最初的想法很接近,但是当这些团队纷纷从代工策略转向自建工厂的时候,FF 却走了相反的路径……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同时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