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公司把「停车服务系统」卖给整车厂,还想让「停车场大爷」下岗
号称「互联网汽车」的荣威 RX5 里面有一个功能:可以通过车载大屏查询停车场信息,并且预约停车,到达停车场,车场的抬杆系统识别车牌照自动抬杆,同时离开停车场也可以自动抬杆并自动扣费。 虽然只是在某些合作停车场可以使用这个功能,但是在一辆车里把它做成前装,还是让人有一种「智能出行」的感觉。 别想歪了,这篇文章不是吹 RX5 和斑马系统的。事实上,在前几天高德举办的未来交通峰会上,我们意外的发现了上述功能的「幕后元凶」——一家叫「喜泊客」的公司。 停车服务供应商 喜泊客成立于 2009 年,他们把自己定位于停车服务的供应商以及数据提供者,他们的车载停车服务系统叫作「EZP2Car」,其中包括停车信息查询功能、车位预约功能、在线支付功能、室内导航功能等等。在现场他们用一个停车场的动态沙盘模型来展示这些概念。 现阶段他们主要与 B 端客户合作,其中室外导航功能使用的是就高德地图的技术。其实除了 RX5,斯巴鲁、观致、奔驰的部分车型也已经搭载了喜泊客的「EZP2Car」 停车服务系统,只不过,每个车型里所用到的功能模块可能有些差异。未来,他们还将把这套系统安装在沃尔沃的全系车型上。 除了可以搭载在车机上的停车服务系统之外,喜泊客还在线下运营智慧停车平台。他们主要通过 PPP 模式、产权收购模式、长短期的租赁运营模式对各类停车场进行投资,同时为每一个场地设计运营改造方案。停车场内部使用了车牌自动识别系统、移动支付系统以及 VMS 导向识别系统等等。 从沙盘模型的演示可以看到,用户可以在车内完成进出停车场动作,整个过程不需要工作人员的参与。目前,喜泊客已经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洲际酒店停车场、上海兴荣温德姆至尊豪庭酒店停车场(名字太高端了……)以及北京永利国际停车场(高大上的三里屯附近)三个地点开始运营他们的智慧停车平台。 停车数据提供商 除了提供停车服务之外,处理并分析停车大数据也是喜泊客的一项重点业务。通过这些停车大数据,现有的停车资源可以被更有效利用。同时,通过停车场的重新规划以及错峰停车、路边停车等解决方案的实施,车位的使用效率也在提高。从另一个角度分析,这也算缓解了停车难的问题。 喜泊客 CEO 俞铮说,他们的目标就是让停车这件事由车辆本身完成而不是人。甚至他们还和一些汽车厂商、供应商共同组建了无人驾驶停车方案实验室,希望未来车辆可以在无人驾驶情况下完成停车。不过遗憾的是,他们并没有透露具体合作伙伴是哪家车厂或者供应商。 目前,喜泊客在上海近 20 个场/库部署了传感器,未来他们还将加大传感器的部署数量,与车进行实时通讯并产生大量数据,随后在处理数据的同时尽快让车辆取代人类完成停车。 其实在两三年之前,我们就关注过当时特别火爆的那波停车创业潮。经过当年的热闹,有的公司退出,有的公司活了下来并且迅速开疆拓土。 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智能停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比如,不好找商业模式,有很多线上线下问题要解决,但是趋势就在那儿摆着,而且痛点足够痛,需求足够强,市场足够大。 事实上,你可以把「停车位」在本质上看做是一个使用率很高的「共享产品」,它直接决定了驾车用户的出行体验质量。在这种情况下,更换停车场的运营模式,让它变得更「智能」,似乎也就顺理成章了。而把智能停车的种种功能集合进车载大屏里,或许也是未来的重要方向之一。 至于「停车场管理员」这个职业,恐怕真的会在未来的某一天彻底消失。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博世在中国投 7.7 亿元建基地,就是为了生产这个零件…
2017 年 8 月 1 日,博世亚太地区首个智能化助力器生产基地在南京破土动工。这个总投资金额达 7.7 亿元(1 亿欧元)的全新生产基地,占地面积约为 22,000 平方米,计划于 2019 年正式投入生产。 智能化助力器是什么? 博世要在华生产的智能化助力器名叫 iBooster,他的作用本质上是辅助驾驶员进行刹车的。 可能你不知道,当我们驾驶过程中踩刹车时,踏板并不全是依靠我们脚上的力量下压的,因为单纯靠人的力量是根本不足以提供足够强的下压力来帮助快速刹车的。 在传统的内燃机车当中,刹车踏板后面会有一个「 真空助力器」 辅助驾驶员踩刹车。它的原理其实十分简单,真空室分左右两个空间,左边的空间直接与内燃机相连接,从而保证此空间一直真空。而右边的空间带有一个气门与踏板相连,当驾驶员踩下踏板时,气门打开让车内的空气进入右边的空间,从而使其与左边的真空空间产生压力差,这个压力就将帮助驾驶员一同下压刹车踏板所连接的制动活塞。 然而现代内燃机由于排量的减小,不能为传统的真空制动助力器提供足够的真空度。电动车的电机更是本身无法辅助制造真空,只能通过搭载真空泵来解决, 制动效果差强人意。iBooster 解决方案能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一问题,这项技术通过制动踏板上的传感器识别司机踩刹车的力度,再通过一个 ECU 去控制单独的电机来驱动制动助力。 iBooster 除了替代了传统的真空助力之外,更关键的是通过传感器,ECU 和软件控制的方式来获得了更大的可定制化和精准控制空间。真空泵只能够依照驾驶员踩踏板的程度提供相对应的助力,而 iBooster 则可以通过软件来智能化的调节制动。这给车辆在燃油经济和驾驶辅助性上带来了更大的提升。 当 iBooster 与 ESP hev 协调工作时,可实现几乎 100%的制动能量回收,不但能使电动车辆的续航里程增加高达 20%,还能有效减少混动车的燃料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从而为改善城市空气质量作出贡献。 在驾驶员辅助和自动驾驶领域方面,iBooster 的高动态建压性能为自动紧急制动系统提供了显著的优势,能满足未来新车评价规程(NCAP)的要求。在紧急情况下,iBooster 能更快速地获得所需制动压力,从而显著缩短紧急自动制动时的制动距离,有效提高驾驶安全性。如果碰撞不可避免,也有助于降低冲击速度和伤害风险。结合 ESP®,iBooster 能够提供自动驾驶所需的冗余制动系统,这两种系统都能在制动器上直接进行机械推动,并可以在整个减速范围内独立制动车辆。 首先,iBooster 是节能减碳的好帮手。当 iBooster 与 ESP® hev 协调工作时,可实现几乎 100%的制动能量回收,不但能使电动车辆的续航里程增加高达 20%,还能有效减少混动车的燃料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从而为改善城市空气质量作出贡献。 其次,在驾驶员辅助和自动驾驶领域方面,iBooster 的高动态建压性能为自动紧急制动系统提供了显著的优势,能满足未来新车评价规程(NCAP)的要求。在紧急情况下,iBooster 能更快速地获得所需制动压力,从而显著缩短紧急自动制动时的制动距离,有效提高驾驶安全性。如果碰撞不可避免,也有助于降低冲击速度和伤害风险。结合 ESP®,iBooster 能够提供自动驾驶所需的冗余制动系统,这两种系统都能在制动器上直接进行机械推动,并可以在整个减速范围内独立制动车辆。 在中国建厂的意义 其实 iBooster 之前就已经在海外上市了,Tesla 的 Model S 就使用了这个解决方案。此次在中国建厂,博世应该是看中了国内混合动力及纯电动汽车市场的迅速发展。因为 iBooster 的主要应用对象主要还是混动和纯电动车。此次奠基仪式,也请到了蔚来汽车等电动车生产商的高管来捧场。 博世董事会成员 Dirk Hoheisel 也亲自从德国赶过来,足见对中国市场的重视。他表示:「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为了满足中国对电气化及自动化驾驶解决方案日益增长的需求,博世持续投资,并将我们最新的技术引入中国。通过将影响力扩大至南京,我们正不断提升在中国本土的竞争力,从而为中国客户提供定制化的产品和服务。」 此外,这次新建的工厂还加采用博世的工业 4.0 解决方案,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比如通过电子化生产控制系统,生产基地能快速响应市场波动和实时反映供应链库存状态。借助生产执行系统,各生产地的各设备间将实现互联,并完成大数据收集和分析,从而实现数字化的车间管理;同时,操作人员也能借助实时更新的数据完成日常的操作及维护工作,有效提升工作效率。此外,自动引导小车和智能窄巷道叉车负责完成搬运和仓储工作,进而提升物流效率。 这个工厂落成后,想必能够大大降低 iBooster 在国内的成本。这对众多发力新能源车的自主品牌来说,无疑是一个非常利好的消息。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同时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干货 | 听交互设计师聊特斯拉 Model 3「屏幕」那些事儿
本文转自:知乎专栏「 汽车 HMI 研究员」 作者:jovinht 这几天各大汽车科技网站都争相报道了 Model 3 的发布,各种相关分析报告也陆陆续续出来了。但是毕竟消息有限,针对 HMI 的分析还没有,在此结合我个人所能收集到的内容简单分解一下全新 Model 3 的 HMI 设计。 完全不同的体验 Model 3 的内饰对于现阶段的汽车行业来说可以算一次颠覆,车内除了方向盘上两个多维滚轮和方向盘后的两个挡杆,所有控制操作、信息展示都集成在了仪表台正中间的那个 15 寸大屏幕上。没有 HUD,没有传统仪表,配合上贯通式的空调出风口,整个内饰给人的感觉相当简洁。究其原因,应该有以下几点: 一、刻意营造的「 极简」 风格 仔细研究一下那块 15 寸屏幕的信息布局,不难发现这个界面的功能分区还是很「 传统」 的。整个屏幕被分为三块区域: 底部控制栏,负责常用的空调、座椅调节入口,以及车辆控制、多媒体等功能入口。 上部被分为左右两块区域,左侧承担了传统「 仪表屏」 的功能,显示车速相关所有信息,ADAS 相关信息,并且集成了后置摄像头、语音指令、充电设置甚至手动雨刮器的入口。 右侧则是多媒体信息显示的区域,包括音乐、电话等。 地图导航内容被定义成了一个活动的「 桌面」,符合最常见的驾驶场景。其他内容均以「 浮层」 的形式展现,相对于 Model S 和 X 上的那块中控屏,又往前走了一步。 可见,从功能上来说,目前 Model 3 的这块 15 寸屏幕承载的功能依旧是传统汽车上的那些内容。但同样是由于全车电气化的原因,这块屏幕的象征意义,其实是大于实际意义的。 二、成本控制 从去年 Model 3 谍照发布以来,大家都针对这个没有「 仪表屏」 的车进行了各种各样的猜测和吐槽,是不是会影响驾驶体验?什么都没有我要怎么操作?速度都要偏头看是不是反人类(实际上只要斜眼就好,不用偏头……)? 然后出现最多的猜测便是 HUD 的加持,「 肯定有 HUD,至少得显示个时速吧?」 直到 Elon Mask 在 twitter 上证实没有 HUD,观众们不淡定了,纷纷表示好期待这一个屏到底要怎么满足大家的使用需求。 在我看来,没有 HUD 除了各种各样之于造型美观、人机交互考量、设计突破等等的说法之外,不外乎一个字:钱。一套 HUD 系统那可是很贵的,我连仪表都给你省了,再给你加一个 HUD?想啥呢。 Model 3 在特斯拉的产品版图中,是定位最「 亲民」 的一款车型,是要走量的(虽然现在产能很尴尬),价格够低那是走量产品的关键之一,原件能省则省,价格能低则低,用一块 15 寸屏幕就可以满足的需求,为什么要加钱装别的东西? 好了,还是细说一下 HMI 吧。 整体布局 刚才简单说了一下,15 寸屏幕整体分成了三块区域:底部控制栏,左侧行车信息,右侧多媒体内容。下面来拆分一下: 底部控制栏 从官方发布的高清内饰图来看,底部除了常规的车辆设置入口、空调设置入口、除霜雾开关、座椅调节入口以外,还加入了多媒体、手机相关功能的入口,整个屏幕默认背景是导航地图,将导航功能提到了一个最高层级的优先级。 点击空调相关设置,会在屏幕下半部分展开半屏空调设置页,包括温度、风速、出风模式、循环模式等调节按钮。 其中,出风位置的调节相当有创意,右侧的面板,提供了触控拖动滑块调节出风位置的操作,左侧面板和右侧面板一样,但并不确定是否功能也与右侧一致。 点击除空调外的相关功能入口,会在屏幕右侧展开相应的页面,且作为浮层显示在地图上,右侧页面的展开根据不同功能会有全屏和半屏的区分。 方向盘上的两组多维滚轮可以用于调节方向盘的上下和前后位置,也可以用于调节车外左右侧后视镜。目前还不清楚这两组滚轮默认状态下的操作结果,猜测可能是与媒体相关,比如音量调节,上下曲切换等常规功能。 右侧展开的控制页面,区分左右侧内容列表,右侧为菜单,点击后屏幕中间部分内容切换,很常规的操作方式。 左侧行车信息 左侧顶部用做车速、档位、电量、指示灯、功率表等一些列传统仪表的信息显示区域。其中功率表只用了一根横线表示,极度简约。 左侧中部是 ADAS 相关信息区域,同时负责车辆状态的显示,包括雷达(未截图,启动时机不确定)、车门开闭状态、前后备箱和充电口开启等功能。 左侧底部默认是后置摄像头开关、充电(设置页还是开关未知,开关可能性大,视频中行驶状态下副驾驶点击后无反应)、语音助手,翻页后可以进行雨刮器的手动操作,猜测雨刮器应该是自动感应雨刷。 后置摄像头点击后,右侧屏幕显示图像,替换掉了地图,这和 Model S、X 的地图和后置摄像头优先级保持一致,均高于其他应用且相互替换。 右侧媒体区域 右侧默认地图,操作与功能同 Model S、X 一致,就不赘述了。 音乐媒体页面可以展开成全屏(未截图),操作也很简单,也不细说。 电话页面没有相关展示。 总结一下 Model 3 的 HMI 设计整个呈现出了一种高度一体化的概念,相比之前的两款车,更进了一步,然而所实现的功能依旧是常规的那些内容。 但是这样的设计未来的可能性会相当大,万一某一天方向盘也没有了,这块屏幕会不会和「 方向盘」 功能集合?需要驾驶的时候平移到驾驶者前方,用做方向盘?自动驾驶的时候再移动到中间?甚至移动到右侧,变成一辆右舵车?当屏幕上的内容可以通过全息投影凌空操作的时候,车内没有屏幕,整个「 车」 已经就是一个完完全全的移动「 空间」…… 要知道,自动驾驶的启用已经作为一个「 挡位」 出现在了怀挡上。 我对未来充满期待,你呢?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