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地平线获得了英特尔领投的融资,于是我去和他们聊了聊

· Oct 21, 2017 333

如果经常关注 GeekCar 自动驾驶相关文章的话,相信你对于地平线这家公司一定有所了解。就在昨天他们宣布,地平线获得了由英特尔、嘉实基金联合领投的 A+轮融资,其中晨兴资本、高瓴资本、双湖投资以及线性资本等机构进行了跟投。另外,他们还透露,英特尔全球副总裁 Dan McNamara 也将加入地平线董事会。 看到这条消息,大家可能想问,地平线与英特尔究竟是如何走到一起的,今后他们在战略方面又会进行哪些规划?针对这些问题,我与地平线联合创始人、算法副总裁黄畅以及智能驾驶研发总监余轶南进行了交流。 Intel 进行自动驾驶全球战略布局 其实对于地平线之前的动向简单梳理一下就会得知,英特尔投资地平线这件事或许已有先兆。理由非常简单,两家公司此前就有过合作。 今年年初的 CES 上,地平线联合英特尔推出了基于单目摄像头和 FPGA 平台的 ADAS 系统,它可以实现的功能包括行人/车辆/车道线以及可行驶区域的检测和识别。这套系统将主要用于前装市场。 至于英特尔为什么选择投资地平线,余轶南告诉我,英特尔这一次对地平线的投资更像是达成一种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这有别于传统的财务投资。年初的时候,英特尔以 153 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 Mobileye。而这一次通过对地平线的投资,他们可以继续增强在全球自动驾驶领域的核心竞争力。放大来看,不仅仅是自动驾驶,地平线之于英特尔更是他们全球 AI 战略里的一块重要拼图。 而对于地平线而言,英特尔这一次对他们的投资也有着重要意义,余轶南认为,在大部分跟信息相关的产业当中,英特尔的渠道和客户遍布全球,资源方面的倾斜也将为地平线提供大量客户渠道。从另一个角度上看,地平线也可以利用英特尔去与全球所有具备潜在合作关系的企业建立联系。在这里也可以提醒一下大家,英特尔的合作伙伴以及入股企业包括宝马、福特、长安、德尔福、HERE 地图、黑莓 QNX 等等,而这些资源对于地平线有多重要,相信不用我说大家也可以 get 到。 与 Mobileye 并不冲突 当然,提到了英特尔与自动驾驶,Mobileye 一定是绕不过的话题。大家可能会想,英特尔既收购了 Mobileye,同时又投资了地平线,而地平线如何看待这层关系?针对这一话题,我也与黄畅、余轶南进行了沟通。 黄畅告诉我,当初英特尔收购 Mobileye 时的确震惊了整个自动驾驶市场,但当地平线深入到整个行业中时,他们也看到了和 Mobileye 的差异化机会。地平线更愿意围绕国内道路场景去进行研究。相比于国外道路而言,国内的路况更加复杂,路牌差异更大,而地平线在这方面占据优势。另外,余轶南也补充到,地平线主要还是研究低速场景下的自动驾驶,与高速场景相比,低速场景下的自动驾驶技术还是有些差异的。他们则认为,低速场景更适合中国的道路驾驶环境。 为此,余轶南还特意举了一个例子,面对停车场这样的低速环境,他们需要了解建筑物结构,其中会有上下坡、螺旋道路、地下道路等等。而这类场景也就决定了地平线需要在技术方面完成很多额外的运作。 为何选择 FPGA 平台? 其实细心的人还能发现,今年年初地平线与英特尔联合推出的 ADAS 系统基于 FPGA 平台打造。至于为何选择这套平台,余轶南也给出了解答。 他告诉我,与在 GPU 上做软件算法工作不同,在 FPGA 平台上打造 ADAS 系统需要从底层硬件逻辑开始,这无疑更加困难一些。不过 FPGA 平台的稳定性、高效性更强,适用于神经网络同时更适用于汽车工况。打造汽车前装产品时, FPGA 平台也可以发挥它硬件协同、功耗低的优点,而这恰恰也是车规级标准所需要的特点。 而从我们的角度来看,FPGA 平台的确拥有以上优点,不过有一点不可否认,那就是相比于 CPU、GPU 平台,FPGA 平台的开发难度的确高出不少。从另一个方面来看,英特尔这一次选择投资地平线,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理解为自己补充 FPGA 平台的开发者生态。 技术方案进展以及战略规划 搞清楚了英特尔投资地平线这件事的始末缘由之后,咱们再来看看地平线技术方案的进展以及今后的战略规划。 之前他们也对外透露过自动驾驶解决方案路线图雨果平台,在谈到进展时黄畅告诉我,现阶段雨果 1.0 方案量产版本已经打造完成,今年年底之前将和一家 Tier 1 合作完成落地。适用于 L3 级别的雨果 2.0 方案已经接近研发尾声阶段,至于适用于 L4 级别的雨果 3.0 方案正在规划当中。 而在去年 3 月份时,地平线正式成立了「 盘古」 项目,负责研发用于智能驾驶以及智能摄像头的嵌入式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处理器。今年 6 月份时,项目已经进入到了最后的软硬件调试阶段,在这个过程当中,他们积累了大量算法,同时也包括部署移植的过程。(地平线创始人兼 CEO 余凯,在英特尔投资 CEO 会议上)至于未来战略规划,余轶南认为,地平线未来一段时间还是会与 OEM 厂商、Tier 1 加强合作。对于汽车行业而言,想要完成 Tier 1 的系统集成化工作,至少需要 10 万公里以上的测试,地平线自身并没有这样的能力去交付产品,因此与 Tier 1 合作才可以确保产品的可靠性。从 2018 年 9 月份开始,每 3-6 个月,地平线就会有一款产品落地。 对于公司的定位,地平线依然不变,他们既不想做芯片供应商也不想仅仅只是研究算法问题。嵌入式人工智能核心技术和系统级解决方案提供商依然是他们对于自己的定位。技术角度理解,简单结构化的道路感知、吸收驾驶行为是部分重点,而帮助芯片进行全方位的环境理解,包括视觉图像像素理解、 3D 语义理解等等也是他们所考虑的问题。 从企业战略层面分析,对于地平线的投资让英特尔进一步完成了自动驾驶全球战略布局,而地平线也由此获得了英特尔的渠道资源和客户。而从用户层面上分析,地平线的产品能够快速落地或许才是大多人最关心的事情,相信地平线自己也一定明白这一点。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