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客评车 | 当我们聊马自达昂克赛拉时,我们不太想聊操控
马自达的昂克赛拉是我一直都想试试的车,然而它上市多年,阴差阳错直到现在我们才拿了台 2017 款 2.0 两厢顶配的试驾车体验一周。 以前在租车公司租过一汽马自达的 CX-4,作为一辆跨界 SUV,那辆车的操控确实不错,可是换成同样轴距的昂克赛拉,又是什么感受呢?另外我还比较关注的一个点是,2017 款的昂克赛拉顶配车型加入了很多科技配置,这些东西用起来到底怎么样? 造型更像后驱车? 不过在说使用体验之前,还是得多说几句外观上的事儿。 我一直认为昂克赛拉是这个级别里设计最漂亮的车型之一,不管是两厢还是三厢(从我个人角度来说更偏爱两厢)。 有几个点值得一提: 1.2017 款的昂克赛拉并没有用到刚刚上市的新一代 CX-5 的水晶混动红颜色,还是普通的混动红,但是也已经足够摄人心魄了。 2.2017 款的 2.0 版本轮毂从之前的银色变成了枪灰色,好不好看因人而异,但是马自达坚持在自己的高配车型上用大尺寸轮毂,可以看出来马自达对于造型设计和车身侧面比例的不妥协。 3. 昂克赛拉为什么看起来漂亮呢?我觉得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侧面比例。虽然它是前驱车,但是从侧面来看,它的驾驶舱设计的更靠后,而这是后驱车的做法。美的代价是牺牲了一定的车内乘坐空间。 4.2017 款昂克赛拉的尾灯终于换成了此前海外版本使用的 LED 灯组,更有档次感和科技感了。 另外,LED 前大灯在全系 12 款车型上有 8 款是标配,这也是马自达的一个配置趋势。 科技配置好用吗? 顶配的昂克赛拉的科技配置不少,HUD、自适应巡航、盲点监测、并线辅助、刹车辅助、碰撞预警等等都带,不过后面提到的这些高级驾驶辅助功能主要还是作为选装包出现。 但是毕竟车子的级别和价格在那儿摆着,和豪华品牌相比,昂克赛拉的科技选装包不算贵。 比如: 科技安全包 A(4800 元):包括盲点监测、倒车预警、低速刹车辅助系统。 科技安全包 B(6800 元):包括中高速刹车辅助系统、前方碰撞预警系统、自适应巡航、大灯弯道辅助照明。 科技安全包 C:10800 元,包括 A+B。 不过如果你喜欢两厢,必须买顶配才能选装,而且只能是 C ,而在三厢版本上,2.0 顶配车型 A 是标配,B 可以选装,1.5 三厢顶配车型上只能选装 A。至于 HUD,分别在两厢和三厢 2.0 顶配车型上标配,其他配置不能选装。 带有自适应巡航功能的昂克赛拉,车头的马自达 logo 有点儿不一样,毫米波雷达就藏在车标后面: 不带自适应巡航的版本前车标是常规样式(图片来自汽车之家): 昂克赛拉的自适应巡航给我的最大感受是「平顺」——加速和刹车都不算突兀,不像有些车,开了自适应巡航就好像进入了「新手模式」一样急刹车急加速。昂克赛拉的平顺一方面可能是因为自吸的缘故,加速的时候不会突然爆发出很大扭矩,另一方面,我觉得工程师对于这套自适应巡航系统应该是做了更多的标定和测试工作,有意识的让它不那么神经质,而是尽量平顺的加速或刹车。(多功能方向盘上的自适应巡航控制按键)但是它的自适应巡航系统有工作时速限制,速度过低时无法开启,同时也不能在刹停之后自动跟随前车起步。 在环路上按照限速上限来开,自适应巡航系统的最近跟车距离,大约 20 米左右。 再来说说 HUD。在同档次品牌里,马自达算是对于 HUD 这项配置比较热衷的,尤其是在 2017 年之后的各个改款车型(阿特兹、CX-4、CX-5、昂克赛拉等等),基本都能在顶配版本上发现 HUD 抬头显示器这个配置。或许是因为马自达和宝马都更看重车子的运动性,而 HUD 又能让驾驶者更好的专注于开车本身,尤其是在激烈驾驶时。巧的是,另一个对 HUD 十分热衷的也是崇尚驾驶的品牌——宝马。 马自达全系车型的 HUD 采用的都是反光板的投射方案,相比直接把影响投射到挡风玻璃上的方案,反光板方案成本更低一些,效果比前者略差。 宝马的前驱平台车型(包括 MINI)采用的也是反光板方案,而后驱车型用的都是投影到挡风玻璃的方案。 而马自达在大约 2017 年之后的车型上,也对 HUD 进行了升级,由此前的单色显示变为了彩色显示,同时显示内容更丰富了。具体到昂克赛拉上也是一样,2017 款车型的 HUD 和国外同步用上了升级版本。 这块 HUD 上的显示内容主要包括:车速、导航指引、驾驶辅助三大块。遗憾的是没有多媒体信息的显示。 车速没什么可说的,属于常规功能,导航指引没试出来,因为试驾车的导航系统是不可用状态,重点值得说的是驾驶辅助。在这方面的内容显示上,这块升级之后的 HUD ,在我看来表现甚至要好于一些豪华品牌。 结合图片讲讲它在 ADAS 方面能显示的内容:(注:开车拍照有危险,请勿模仿……)1. 自适应巡航显示 2. 跟车距离显示 3. 这个是我在其他品牌车型 HUD 里没发现的,它可以把后视镜上显示的车辆盲区预警信息也同步显示在 HUD 上。比如,左侧车道有车接近时,HUD 在画面左边就会显示预警图标,而这个时候当你不打转向灯向左并道时,原本白色的图标会变成橙色,并且伴随着声音警告。对于我这种老司机来说这个功能可有可无,但是我司的某位新手司机在开完它之后对这个功能赞不绝口(但同时他也认为 HUD 显示的文字和图标偏小,不方便看)。总之不管有没有用,至少你能感觉到这个细节是工程师走心设计出来的。当然我们也必须明白,ADAS 功能在 HUD 上的显示,是基于车辆选配了这些相关的功能。 说了这么多,一直没聊那块中控屏用起来怎么样。其实没什么可说的,中规中矩。7 寸屏有点儿小,悦联系统该有的功能基本都有,但是不带 CarPlay 功能很遗憾,毕竟阿特兹的那套悦联系统是有 CarPlay 的。 不过有一点必须得吐槽:马自达你能不能告诉我,屏幕旁边那么大的接缝,这个锅应该谁来背? 最后,说说操控…… 既然写昂克赛拉,那么操控就是绕不过去的话题,所以还是聊几句。这是昂克赛拉最大的卖点,但是特别「不幸」的是,我拿到这辆试驾车之前,刚好开了一周的阿尔法罗密欧 Giulia…… … 继续阅读
「帝亚一维」的秘密:又一家新能源车企横空出世,到底什么来头?
在杭州举行的 2017 全球未来出行论坛暨国际展览会上,又有两个新造车团队参展,出现在我们视线里。其中一个是 上篇聊到的零跑汽车 ,这次我们来聊另一家——帝亚一维。 名字有点奇怪,这四个中文,实际上是 DIALEV 的音译。他们低调到什么程度呢?就连一直关注新造车领域的我们,也是在去杭州之前几天才知道他们的存在。 越低调就越神秘,在这次展会上,帝亚一维的发布会绝对算是最神秘的。和一般的车展展台不同,帝亚一维的展台是全封闭的,媒体进场之前手机摄像头就被遮挡起来,全程不允许使用相机拍照;会场布置格局略显奇怪,发言区域背后是一块被围挡围起来的区域,里面就藏着他们将要发布的首款电动车的 Beta 版。在发布会过后,到场嘉宾和媒体还需要排队等待,分批进入围挡之内才能看到车子的真面目。「想给你看,但是又要保持足够的神秘感」,这就是我对于这家公司的第一感受。而从公司传播角度来说,设置悬念、留有悬念,可能也是为了让传播效果最大化。 不过重点是,帝亚一维到底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他们准备怎么造车?带来的又是什么样的产品?好在他们这次的公开亮相,可以回答一部分问题。 这家公司的背景有点儿复杂,它的股东主要包括四家,分别是江苏悦达创投、IDG 资本、联动天翼,以及阿尔特汽车。 江苏悦达属于产业投融资本,著名的「东风悦达起亚」就是由他们和东风、韩国起亚共同组建的; IDG 不用说了,一家非常著名的风投,对于出行、新能源的关注很多,他们也是蔚来汽车的股东之一; 联动天翼成立于 2009 年 12 月,按照官方说法,他们「是以锂电应用为核心的新能源领域高新技术企业」,而帝亚一维方面着重提到了这家公司的松下背景。事实是,2016 年 10 月,松下电器中国公司和联动天翼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在当时的新闻里提到:「双方一致认为利用松下的产品、技术、品牌,利用联动天翼公司的良好的系统应用能力,在电池电芯开发、模组应用等方面可以一起开展更深层次的锂电应用合作。」至于阿尔特,这是一家汽车设计、开发公司,在行业内很有名,也帮助过不少车企尤其是新造车团队进行过产品设计开发。 除此之外,帝亚一维还重组了天津一家名为「华尚思坦德」的设计公司。资料显示,华尚思坦德是「以汽车整车、零部件、汽车高新技术及汽车平台技术的研发和设计为主的汽车高新技术企业,服务内容涵盖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汽车设计验证、样车试制及目标竞争车型 Benchmark 研究等各领域。 公司参与并主持过一汽轿车、长城汽车、北汽、奇瑞、华晨等多个汽车企业系列车型的开发工作。」在这个基础上,帝亚一维挖来了一汽、北汽、广汽等整车厂做新能源相关的员工。在现场展车旁负责讲解的研发工程师,就曾经供职于一汽。 几家性质、背景不同,但又和汽车行业有着很多联系的公司坐在一起搞出来这么一个新造车公司, 这种组合在此前的新造车运动非常少见。 因此,帝亚一维有一长串的合伙人名单。而最核心的管理层,基本都是汽车圈里的老人:总裁何坤,曾在广汽长丰汽车任副总经理;副总裁王敦明,曾先后任职于东风汽车公司销售部总经理助理、东风悦达起亚销售本部副本部长;副总裁蔡峰,曾经是海南一汽海马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 据此,帝亚一维自信的认为自己是新造车团队里非常「专业」的那家。 就在这次杭州亮相的几天以前,帝亚一维在陕西渭南的生产基地开工建设,初期产能五万台。而实际上这个项目早在一年以前的 2016 年 12 月就完成了签约。那个时候,帝亚一维这家公司还处于筹备期,没有正式创立。 他们的目标是在一年之后开始量产并销售第一款产品,也就是这次我们在展台看到的那台「秘密车型」。实际上这是一辆小型 SUV,但是整体造型和目前市面上的 SUV 风格不一样,实车很有概念车的感觉,比较偏年轻另类。虽然工作人员说展示的车辆已经 90%左右接近量产。 帝亚一维官方透露首款车的研发只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这个周期远远短于一款正向研发的全新车型的普遍开发周期。考虑到这家公司有阿尔特的背景,这辆车的研发应该在很大程度上有阿尔特的参与和支持,甚至是用了阿尔特的某个成熟方案。 帝亚一维给自己的产品定位是「 经济型新能源车」,但是跟他们交流后我发现,他们更想做的,可能是类似服装行业里的那种「 独立设计品牌」,这种品牌可能价格不算高,但有自己独特的品牌调性和产品设计、价值观。听到他们给我描绘的感觉,我首先想到的是北汽新能源的 ARCFOX 品牌,但是在他们看来,他们想做成的样子,和 ARCFOX 还是有些差异。我个人感觉,他们的第一款车或许会在 15-20 万的价格区间。 围绕这家公司,自然也会出现「 靠不靠谱」 的质疑,就像每个新造车团队都会遇到的一样。 短短一小时的发布会,不足以让我们看清这家公司的方方面面。但是就像我们一直说的,不管怎么样,最终还是要靠产品说话。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微信号:GeekCar)& 极市(微信号:geek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