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和长城终于走到了一起,国产电动 MINI 先了解一下
明天不是休息日,但是周五容易出大新闻的习惯在春节之后的第一个周末依然被应验了:此前传的沸沸扬扬的宝马和长城建合资公司生产电动车的消息,在今天被坐实。 先是宝马进行「官宣」: 宝马集团正在深入探讨有关在中国建立新合资公司的事宜,进一 步促进旗下品牌 MINI 的发展。考虑到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动车市场,实现 MINI 纯电动车型的本土化生产,成为 MINI 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性因素。为此, 宝马集团与中国本土汽车制造商长城汽车已签署「 合作意向书」。 接下来,双方将对合资公司的具体细节以及合作模式进行协商,并就相关事务,比如生产地点的选择和具体投资额度等进行阐明。目前已经确定的是, 宝马集团不会在中国现有的网络体系之外兴建新的销售和服务渠道。 也就是说,双方的合作已经确定了,但是具体细节还需要接着聊,工厂也没定好在哪儿建,但是将来你如果想买一辆电动 MINI,还得去目前这些 MINI 品牌 4S 店。 紧接着,另一个主角长城汽车也发布了上市公司公告宣布和宝马达成合作。他们的公告给我们提供了一些补充信息: 1. 股比:「双方拟通过双方和/或各自的关联方共同投资,以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形式开展合作。长城汽车或其关联方将是合资公司的多数股东,宝 马或其关联方将是合资公司的少数股东。」2. 合作进度:「在合作的现阶段,双方计划对于合资公司的合作模式与车型平台展开进一步探讨……双方将进一步决定投资规模,建立商业模式及完成项目可行性研究。」从去年开始,就有宝马将要和长城合资建厂的消息传出来,当时传得沸沸扬扬,后来又没了消息,甚至有报道说合作已经谈崩,就在我们都开始对这事儿不抱希望,欢欢乐乐过大年的时候,他们居然在春节之后的第二个工作日就把合作敲定并且对外公布了。 当然,具体怎么合资,在哪建厂,这些细节现在不得而知,不过有「上汽奥迪」的事情在先,宝马也很懂怎么安抚现有合作伙伴华晨的情绪,在公告里给足了华晨面子,同时还特别提到了和华晨在电动化方面的合作,比如华晨宝马在沈阳的动力电池中心。这也是第一个在国内建电池工厂的豪华品牌。 从有合作传闻曝出到如今成为实锤,在这段时间里想必宝马和长城、华晨谈得很不容易。 再来说说产品。这次宝马说的很明确,和长城的合资,就是针对 MINI 品牌的电动化。 在下面这张宝马电动化路线图里,MINI BEV,也就是纯电动版 MINI,处在 2019 年的时间线上,属于宝马电动化进程的第三阶段产品。而宝马去年在法兰克福车展上发布了 MINI Electric Concept 概念车,也很明确的提到它的量产时间节点是 2019 年。 这就是那台电动 MINI 概念车: 根据当时车展上的信息,电动 MINI 还是会采用目前 i3 电动车的动力总成。目前最新版本 i3 搭载的是 33kWh 的电池组,后置电机能输出 170 马力的动力,后驱,百公里加速 7.3 秒。关于续航里程,宝马中国官网给出的数据是 271 公里,美国官网给出的 EPA 工况下续航里程是 114 英里,也就是 198 公里。我们在去年对 33kWh 版本的 i3 进行了一周左右的试驾,实测跑出了 240 公里左右的续航。 电动版 MINI 量产时在细节参数上会不会有什么调整还说不好,但是从研发层面来说,和 i3 共享动力总成是最经济快捷的方案。 如果直接把 i3 的动力系统搬到 MINI 上,也就意味着电动版 MINI 将从前驱(不考虑 Countryman 的四驱)变为单电机后驱。如果你买 MINI 是看重了它的操控,那么恭喜你,一辆电动版 MINI 可能你真的可以考虑考虑了。 说说我前一阵为什么放弃购买一辆 2.0T 版本的三门版 MINI Cooper S(并不是因为穷):第一,我更想要一辆后驱车,第二,三门版 MINI Cooper S 用的还是一台 6AT,但是我更喜欢 ZF 的 8AT 变速箱。 如果有一辆电动 MINI 摆在我面前,这两个纠结可能就不存在了。而且,i3 的电池组是在底盘上平铺的结构,如果 MINI 照搬过来,对于整车重心的降低会特别有好处,这样的话电动 MINI 在操控上又会上一个台阶。 当然了,出于成本考虑,电动 MINI 绝对不可能像 i3 一样大量使用碳纤维结构来做减重了,事实上即使是 i3,它的下一代车型应该也会大幅度减少碳纤维用量。背了 30 多度电的 MINI 电动车,如果还沿用 i3 的 170 马力电机,百公里加速可能还是达不到目前 2.0T 的 Cooper … 继续阅读
特斯拉推出充电新模式「Workplace Charging」,想让在你上班的时候也能给车充电
作为电动车领域的领头羊,特斯拉的「 超级充电」 网络和「 目的地充电」 网络一直在不断扩张。目前为止已经有三种充电方案,分别是家庭充电、目的地充电和超级充电。 为了给车主提供更加便捷的充电服务,特斯拉在不断地扩展应用场景。最近,公司推出了一个新项目——「Workplace Charging」,主要目的是为上班族提供充电服务。 「Workplace Charging」 与目的地充电站类似,采用的是慢充充电桩。上班族可以把车开到办公场所的停车场里,利用上班的七八个小时来给车辆充电。 在特斯拉的充电方案中,家庭充电是特斯拉最主要、最方便的一种。每个 Model S 和 Model X 的车主都会获赠一个家用充电桩,车主可以像给手机充电一样,随时给车辆充电。平时,车主在晚上给车辆充上电,第二天清晨就可以满电出门。 但是,有的车主住在公寓里,不能满足安装家用充电桩的条件,为了给这些车主提供便利的充电服务,特斯拉非常聪明的提出了「Workplace Charging」 的充电方案。既然家庭充电是利用夜晚时间,那么这个项目就利用上班族白天的工作时间,早上开来充电,晚上满电回家。 这个新方案与目的地充电很相似。目的地充电站主要设置在商业中心、餐厅、娱乐场所等地方,车主在车辆充电时可以逛街、吃饭,同时给物业带来了不少的人流量。「Workplace Charging」 也是目的地充电思维,让人们在充电时有事可做。 同样,想要安装充电桩的物业可以通过网页向特斯拉提出申请,经评估后符合安装条件的物业,特斯拉会免费提供并协助安装壁挂式充电桩,商家或者企业要做的是承担电力成本。而超级充电站是由特斯拉决定安装地点。 与目的地充电站不同的是,「Workplace Charging」 不会显示在特斯拉的车载系统上。因为,特斯拉不想让这个项目针对太多车主,主要还是针对上班族。 当然,在特斯拉的充电方案中充电最快的还是超级充电,它采用的是直流充电,车辆在 30 分钟内就可以获得到下一个目的地需要的电量,主要设置在高速公路等地。这两年,目的地充电站在全球很多国家迅速的扩张,也足以证明它存在的意义。 目的地充电模式让更多的商家和企业参与到新能源事业中。特斯拉为这些物业带来了人流量,这些物业也自愿安装特斯拉充电桩并且提供充电的电力,双方通过合作来达到共赢。 有趣的是,特斯拉这次的新项目「Workplace Charging」 有时候甚至可以代替家庭充电桩,因为对于上班族来说,两种充电方式一样方便,只不过充电时间日夜颠倒了一下。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微信号:GeekCar)& 极市(微信号:geeket)。
洗车房,无人车的噩梦
文章来源:量子位 安妮 编译自 CNN Tech 抛弃人工洗车已多年,洗车房早就鸟枪换炮变成自动洗车了。 但是,无人车可能还需依赖最古老落后的人工洗车法保护车辆的零部件免受伤害。 目前地球上最先进的汽车却需要最落后的洗车方式! 娇滴滴的无人车 无人车有点脆,将它置于目前常见的自动洗车房中可能会产生诸多问题。 肥皂残留物或者水渍都可能让无人车「 变瞎」,洗车力度过大可能损坏车辆传感器,降低精度和准确性。更坏的情况是,价值 10 万美元的传感器可能因为一次洗车彻底坏掉。 不敢洗了?但不洗不行啊。 相比于普通车辆,无人车的外部需要更频繁的清洗保证传感器能正常检测路面障碍。灰尘、虫子、鸟粪或水渍都可会影响无人车的正常感知和行进。 掌管车队多年的安飞士租车公司曾经进行了一项测试,调查车辆的清洁度和燃料多少对 Waymo 无人车队的影响。 「 确实需要关注和呵护很多特殊的过程,你也需要更加频繁地清理汽车,」 安飞士的首席创新官 Arthur Orduna 在接受外媒 CNN 采访时表示,「 我们能够为它们提供先进的护理,但未必其他人能够提供。」 一块布,一杯水 虽然 Orduna 没有透露洗车的具体细节,但丰田、Aptiv、Drive.ai 和 Uber 等自动驾驶公司向 CNN 记者透露了自己家洗车的秘籍。 它们之中大部分在喷洒了酒精、水或者玻璃清洁剂后用超纤维布料进行日常的手工车辆护理。 在雨雪天气下,Uber 会让一个工人带着喷壶在摄像头处喷洒玻璃水,之后,开车时的气流会让水汽蒸发掉。 丰田的解决方案和 Uber 类似,一块布和一些酒精,足以让摄像头变干净,他们有时也会换用清洁巾。密歇根州安阿伯市的自动驾驶汽车公司 May Mobility 表示,整辆汽车的清洁工作都要靠布和水。 整车都需手洗?时代似乎都倒退了。 自动方案可行否? 在无人车洗车难的情况下,通用收购的自动驾驶公司 Cruise 正在建设车辆内置的传感器清洁装置,这获取会减轻无人车对人工清洗的需求。 初创公司 Seeva 也在开发类似的技术,用于清洁无人车的传感器。它提供了一个系统,可以将清洗剂加热到 160 摄氏度,之后将它喷洒在灰尘、污垢会冰雪表面。 但是,因为无人车可能有好几十个摄像头,Seeva 的 CEO Diane Lansinger 不认为这个装置能够清洁每一个摄像头、激光雷达或者雷达。 「 鉴于目前自动驾驶技术的规模,工程师每年支付不起 15 万美元的费用清洁无人车,」Lansinger 表示,「 我们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摆脱手工护理。」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微信号:GeekCar)& 极市(微信号:geeket)。
大众又一辆 I.D. 系列概念车「Vizzion」曝光:没方向盘、没踏板、全自动驾驶
大众即将在 3 月份的日内瓦车展上发布第四辆 I.D. 系列概念车了,它会被命名为「I.D. Vizzion」,是一辆纯电动轿车,内部没有方向盘和踏板,具备 Level5 级别的完全自动驾驶能力。 外观和内饰: I.D. Vizzion 是一辆外形长而低矮的轿车,从外观来说,它相比之前的几款大众经济型产品看起来更高端,也被赋予了更多「 酷」 的设计,特别是对开门设计的车门很显眼,让人想到了劳斯莱斯。 在内饰方面我们可以对照 2017 年大众发布的同系列车 I.D. Crozz。这款车基于 MEB 电动车平台打造,它的电池模块平整地装载在前后轮轴之间的底盘上,所以一方面它拥有堪比跑车的低重心设计,前后配重比为 48:52,另一方面增大了内部座舱空间。此外,I.D. Crozz 全车没有一组实体按键,车内动作都用触摸屏控制,传统仪表盘也被整合到了方向盘和前挡玻璃上。 动力系统 在 I.D. Vizzion 前大众已经发布了三款「I.D.」系概念车,分别是两厢掀背车「I.D.」、电动小巴「I.D. Buzz」,以及跨界 轿跑 SUV「I.D. Crozz」。下个月将要发布的「I.D. Vizzion」的动力系统和前三款车保持一致,搭载 111kWh 的电池组,可以提供 665 千米的续航能力(约合 413 英里),双电机可以输出 225kW 的动力(约 302 马力),最高车速 180km/h(约合 112mph)。 之前大众集团曾宣布要在 2030 年实现全面电动化(将旗下所有车型加入电机);在 2025 年前,仅是大众品牌就计划生产 20 款电动车。 但是目前来看,最有可能首先被量产的还是「I.D.」以及「I.D. Crozz」,时间则是在 2020 年左右。(图片来源: Motor Trend)人工智能 值得注意的创新点是,由于 I.D. Vizzion 是完全自动驾驶车,因此坐在驾驶席的司机不再需要关注车况,司机的行为也不再被严格要求,而是可以和乘客一样享受旅途的过程,随时用语音或者手势和车里的人工智能系统「virtual host」 交互。 根据大众的介绍来看,「virtual host」可以根据每个乘客的喜好提供对应的设置和服务,虽然大众没有透露具体细节,但是如果要给它找个功能上的参照物,CES 上拜腾发布的那台 Byton Concept 概念车应该是可以参考的例子。 Byton Concept 车内设置有可旋转的前排座椅,车子相当于是一个大号的「可穿戴设备」,可以通过不同的传感器来检测乘客的身体状态,同时还能通过账号体系来记住乘客的种种偏好。 而在 I.D. Vizzion 里,据说也会给每个乘客提供独立的交互系统,无论坐在哪个位置,车上的人都能控制屏幕进行温度控制等操作。(Byton Concept)自动驾驶 由于是 Level5 级别的自动驾驶,没有人为控制的方向盘和踏板,大众透露 I.D. Vizzion 是由一个「 智能司机」 来驾驶的。不过,他们没有说这辆车上搭载了哪种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目前,大众集团正在通过包括奥迪的部分品牌,来研究自己的自动驾驶技术;最近,他们还和自动驾驶技术公司 Aurora Innovations 达成了合作。 Aurora Innovations 成立于 2016 年,它的三位创始人分别是谷歌自动驾驶项目前任 CTO Chris Urmson 、前特斯拉 Autopilot 项目负责人 Sterling Anderson 及 Uber ATC (Advanced Technologies Center) 匹兹堡分部自动驾驶和感知负责人 Drew Bagnell。 不过,大众和 Aurora 的合作只限于把 Aurora 的技术应用在大众第一款全自动驾驶概念车 Sedric 和它的衍生系列上,和 I.D. 系列还没有明确关联。Sedric 的外形就像一台「 烤面包机」。大众的首席数据官 Johann Jungwirth 也澄清过,和 Aurora 的合作关注对象只包括 Sedric 系列的 urban pod …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