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内释放情绪,车外延展快乐,深蓝 S05 带你走进人车交互新时代

· Sep 19, 2024 333

9 月 13 日,「 以交互,链未来——深蓝 S05 交互设计体验」 直播活动圆满落幕,全网粉丝云端共品深蓝 S05 从车内到车外,释放个性情绪,玩转多彩世界的交互魅力。得益于共生美学、星际飞翼灵感以及多项行业领先的技术加持,深蓝 S05 不仅是一款颜值超高、型趣兼具的社交新物种,可以陪伴用户自在探趣未来,还以「 交互」 为引,刷新想象上限,驱动汽车行业人车交互进一步升级迭代。 共生美学融合星际飞翼灵感 内外兼修型趣兼具 为进一步链接新时代年轻用户,深蓝 S05 全面围绕「 交互」 展开设计,从沿袭共生美学家族化设计语言,到以星际飞翼为灵感,在灵动流畅的造型上将小飞机 icon 贯穿始终,尽显无拘无束,随时记录分享,随时与世界互联的态度。依托 0.842 高宽比和 0.623 极致轴长比,深蓝 S05 拥有接近黄金分割比例的最佳车身体态,配合飞影前脸、流体动感双腰线设计,极具运动张力与科技美感。灵感源于飞行机翼的智慧飞翼大灯,与荧能环形灯、能量之翼高位刹车灯遥相呼应,犹如飞行器掠影天际的姿态,既兼顾低风阻设计,更体现科技的高级感。 深蓝 S05 的智慧飞行舱环抱式设计与外观设计一脉相承,内外呼应美学延续,翼动环绕之间,尽显对科技的向往。多功能摇杆方向盘采用未来飞行器的摇杆设计,搭配机翼门板造型、飞行器拨杆式车窗按键,犹如坐在飞行器驾驶舱自在飞驰,透过 1.9㎡超大揽星全景天幕,更可随心仰望,自在想象,充分感受放松、愉悦、舒展。 智趣 联动从车内到车外 社交新物种刷新交互想象 万物互联时代,人与车的交互,不再局限于车内,而是逐渐向外延展,深蓝 S05 依托 DEEPAL 百万像素智趣光影大灯和 DEEPAL 4K 智趣云台相机赋能,成功打破车内外交互边界,为用户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智趣交互体验,让车外交互更多彩,也更具仪式感与趣玩创新体验。 深蓝 S05 在 30 万内行业内首发搭载的 DEEPAL 百万像素智趣光影大灯,拥有 HUAWEI XPIXEL 技术加持、130 万像素和 120 寸超大投影画幅,突破交互边界,充分链接车内驾驶与车外安全多重场景,「 投」 你所好。户外露营时,光影大灯可变身「 娱乐担当」,随需解锁户外 KTV、光影游戏厅、星空电影院、光绘涂鸦墙等场景,拓享户外精彩无界。除了增强交互属性,光影大灯更是从安全出发,拥有窄路示宽、远光增强、转向辅助、礼让提醒、智驾提示、双闪加强等 6 种灯光辅助功能,照亮旅途高效通行,让驾乘更安全,行人也更安全。 深蓝 S05 首发搭载的 DEEPAL 4K 智趣云台相机,拥有 4800 万超高清像素、120°运动旋转角度和 180°拍摄视野,并自带电子防抖,相当于第三只眼,可以实时发现、随时记录,想拍就拍!为了方便驾驶员行车中使用,深蓝 S05 在方向盘上设有自定义按键,只要提前定义了云台拍照功能,无论是独自旅行还是与朋友同行,一键冷启动,2s 即可极速抓拍,这也是目前行业最快速度,可轻松记录旅途的每一个精彩瞬间。除此,还有预约延时摄影、Vlog 创意拍摄、一键剪辑成片,让每个人都能成为生活的导演,旅行生活即拍即分享。 懂你所懂想你所想,重塑智慧座舱交互体验 以科技赋能更多元的驾乘感受,深蓝 S05 集高性能品质硬件配置与潮玩智趣科技于一身,全面提升用户驾乘感官体验与智控操作,不仅让每一段旅途都能感受到愉悦与舒适,更以更懂你的智慧情感,将浪漫情绪拉满。 深蓝 S05 全球首发泡泡玛特联名智慧语音助手——AZURA,拥有专属语音包、13 款定制车机形象盲盒,懂你所懂、想你所想,支持多模免唤醒,跨领域 4 个指令一句话搞定,开车窗、调空调、放音乐,一气呵成。而 4 音区识别,又让全车人员均可独立调用语音,交互无死角,需求畅快直说。 此外,为了进一步提升用户操控感,深蓝 S05 还拥有超级自定义 3D 实况桌面,可自定义桌面背景,基于全新 3D 引擎,将时间、天气、车辆状态实时映射至车机屏幕,同时根据功能使用场景对车模的角度和背景进行动态变化,打造出独一无二的专属车模。 伴随用户需求的进一步细化,汽车已不仅是出行载具,更是情绪价值所依。深蓝 S05 以独特的智趣交互理念,打破了传统汽车与用户的界限,让驾驶者能够真正享受到智能出行带来的无限可能。其不仅仅是一款车,更是一个能够陪伴「 生活大玩家」 探索世界、享受生活的智能伙伴。在未来的智能出行领域,深蓝 S05 无疑将以「 智趣兼具交互第一车」 的身份,重新定义人车交互标准,加速人车交互升级。

车圈嘴替魏建军,揭了谁的老底?

· Sep 19, 2024 333

「现在很多车企并不是卷,而是恶意竞争,低于成本价卖车。」「并非汽车产业不好、电动车不好,而是行业内部内卷、存在恶意竞争。」「我们根本不相信他们的财务是真实的,靠资本造车,扰乱了我们这么一个好的电动车时代。」前不久,在央视采访中的魏建军又向汽车同行们「开炮」了。 果不其然,「开炮」后的魏建军受到了意料之中的嘲讽:「 消费者买到了便宜车,你凭什么反对?」 当然,也有意料之外的另一种声音:」 终于有人站出来说实话了」,「 你以为降价是怎么降的?」 这类留言的网友也留下了自己的「身份」:车企员工,或者是供应商员工。 如果说如今每家车企都打造 CEO IP,把自家 CEO 培养成面向 KOL;那魏建军俨然成了汽车产业链从业者们的 KOL,道出了大家不太敢倒的苦水。 魏建军怎么就成车圈「嘴替」了?成了车圈「嘴替」的魏建军,能带动长城么? 魏建军是谁的「嘴替」? 每当有人站出来反对如今汽车行业的「内卷」时,往往能得到网友的吐槽:卷不过,才反对。 反对过车圈「恶意内卷」的人不少,比如吉利的李书福、广汽的曾庆红、华晨宝马的戴鹤轩,以及这次的魏建军。这个队伍似乎更加深了大家的「刻板印象」: 是不是跟不上新能源内卷的步伐,没吃到蛋糕,所以才反对? 毕竟,2023 年中国汽车销量首次突破了 3000 万辆,今年上半年国内品牌的市场占有率超过了 56.23%。在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 站出来向行业开炮,多少有点「没吃到葡萄所以嫌葡萄酸」的感觉。 不过,央视主持人问出的一个问题,多少说出了如今汽车行业的残酷:「2023 年丰田的利润是 2400 亿,我们国家所有车企利润一共 600 多亿,为什么我们捆在一起还不到人家的零头?」这个问题有点儿扎心,特别是在如今汽车行业「按着合资打」的风头下,赚到钱包里的数字跟如今的局面有点儿相悖。其实不只是丰田,翻一下 2023 年全球几大汽车集团的财报数据,丰田、福特、通用,这些在中国新能源市场被「按着打」的车企,总账面上都赚的盆满钵满。 当然,这是国内汽车行业洗牌的必经环节,是大家为了实现规模效应以价换量的阵痛期。「亏钱只是暂时的,只要销量上去了,自然能赚钱」,这个前景就像根胡萝卜,吸引着大家咬着牙、想尽办法跟进,尽管最终能坚持到最后的赢家注定只有少数。 这还只是汽车产业链最顶层的主机厂们的境遇,在汽车这个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复杂产业链之下,供应商们的处境如何,冷暖自知。 都说如今的车企都患上了流量焦虑,更根本上是销量焦虑,或者说竞争焦虑。其实焦虑的不仅是激烈竞争中的车企,还有那些身处其中的汽车产业链上的打工人们。也难怪很多人质疑:「以前,中国的汽车产业不够发达,所以用市场换技术;如今,汽车产业发达了,怎么汽车人的日子反而更艰难了呢?」可以说,如今的汽车行业是把降价留给了消费者,剩下的都得自己消化了。 在这种情况下,老魏对如今汽车行业「内卷」乱象的开炮,自然唤起了这些身处焦虑之中的车圈从业者们内心的共振。「嘴硬」的魏建军,带得动长城么?「长城汽车(销量)哪怕跌落前十也不怕。」在央视的采访中,魏建军除了对行业开炮,还说了这样一句话。这句话虽然说的硬气,但是在网友看来,多少有点儿「嘴硬」的成分。 如果从销量来看,网友的担心不无道理。 今年上半年,长城汽车卖出了新车 55.5 万辆,同比增长 6.95%;在国内市场以 46.74 万辆的成绩排在第七位。不过如果跟老对手比亚迪和吉利比,这个销量显然不算出彩(两者的销量分别是 161.3 万辆和 95.57 万辆)。如果再考虑新能源车型的占比,长城汽车的新能源车型的销量占比约 23.38%,跟如今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超过 50%的市场基准线相比,新能源转型的步伐实在算不上快。 不过,如果换个维度, 看一下各家的「赚钱」能力,那好像能理解魏建军的「嘴硬」了 :2024 年上半年,长城净利润率 7.7%,仅次于吉利的 9.9%,高于净利润率 4.5%的比亚迪。这三家,也是国内主要车企中赚钱能力最能打的三家。(图片来源:见水印)如果再细一点儿,看看每辆车能赚多少钱,那长城是国内汽车品牌中单车利润最高的一家。 赚钱的能力,意味着车企能够继续留在牌桌上的能力,以及未来投入到产品和研发上的能力。 当然,如果空有赚钱能力,显然无法支撑一家车企。一家想要走下去的车企,产品、技术、故事,缺一不可。或者说,得给大家提供点儿品牌独有的情绪价值。 今年年初,跟很多匆忙冲进直播间的车企 CEO 们一样,一直隐身幕后的魏建军也被推到了台前,开始了直播、站台、CEO 下场宣传的道路。不同于雷军的「爽文男主照进现实」路线,也不同于李斌的亲民路线,魏建军的风格则是维护汽车行业规则的「耿直」路线:比如,拒绝周鸿祎试驾、直斥友商产品的质量问题,对行业乱象直接开炮。 如果说,当汽车产业链从业者们的「嘴替」能受到不少同行们的认同,那走耿直路线能收获多少消费者的认可?这些认可中又有多少能转化成销量呢? 最后 如今的汽车行业要竞争到什么程度为止? 马斯克说,「未来全球定价的前十家车企,特斯拉排第一,余下九名都是中国车企。」雷军说,「干不到全球销量前五可能就生存不下去。」何小鹏说,「未来十年主流汽车品牌将剩 7 家。」不论他们谁的推测是正确答案,作为消费者希望最终在竞争中胜出的车企,不会是劣币驱逐良币的结果。这也许就是不少人会愿意站在价格战的对立面、认同魏建军的原因。毕竟只有不断地有人站出来揭开「内卷」的老底,汽车行业的竞争才会逐渐变得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