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头铁」扩张到效率优先,李斌如何打赢盈利突围战?

· Mar 15, 2025 333

2025 年 3 月 14 日,蔚来内部论坛的一封离职员工长文,将这家新势力车企推至舆论风口。文中直指公司「 务虚文化」「 低效投入」 等问题,而创始人李斌的回应却出人意料——他不仅将帖子置顶全员推送,更在评论区写下:「 提升全员经营意识,从我自己做起。」 这封长文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蔚来成立 11 年来最剧烈的自我革新:各个组织自我进行精简、供应链成本「 抠到小数点后四位」、3 年里没有收益的业务收缩……而这一切的终点,都指向李斌在内部会议上反复强调的「 生死之战」——「2025 年 Q4 必须单季度盈利」 与此同时,售价 78.8 万元起的行政旗舰 ET9 即将在 3 月中下旬开启用户试驾,月底交付。这款搭载自研芯片、天行底盘和全域 900V 架构的车型,既是蔚来技术实力的集大成者,也是蔚来 2025 年「 技术、产品、换电站建设、国际化」 四个大年战略中的关键内容。 从「 长期主义」 到「 全员算账」 「 每一分钱投入都要听到回响。」 李斌的这句话,成为蔚来 2025 年组织变革的核心逻辑。其推行的 CBU(基本经营单元)机制,将公司拆分为数百个独立核算单元,每个部门需明确投入产出比(ROI),甚至连打印纸用量都要换算成成本。某部门负责人以「 价值观驱动」 汇报年度规划时,被李斌当场打断:「 不要用价值观掩盖经营问题!」 这种「 算账思维」 已渗透至供应链的毛细血管。李斌亲自下场参与电池等核心零部件谈判,要求成本控制精确到「 小数点后四位」,部分采购价降幅达 15%。座椅骨架从单车型设计改为平台通用,成本下降 10%;车内接口从 200 种缩减至 50 种,单车节省 1000 元。知情人士透露,李斌甚至借鉴消费电子行业的「 百万倍成本思维」——「 一辆车省 100 元,乘以百万辆就是 1 亿利润」。 记得年初何小鹏在采访里特别提到:老板要亲自抓供应链。没想到,李斌竟然听劝了,还说:别人家的孩子都上大学了,咱还在这复读呢。可见蔚来内部改革的急迫性,难怪这次出手这么快。 值得注意的是,蔚来的这次改革,一手在于降本增效,就是要求各部门独立核算(CUB 机制),一切向经营目标看齐,为结果负责。在新机制下,每分钱投入都要听到回响。另一手就是强调提升销量,一个显著的变化就是门店销售端不再以「 打多少电话」 这种形式化的数据作为考核指标,而是以真实的成交量,把车卖出去才是王道。另外,销售流程大大简化,一切为销售让路。有网友反映,现在去门店,销售人员说的话能秒懂了。双管齐下,主打的就是提升效率,开源节流,给公司发展存更多子弹。 作为蔚来 NT3.0 平台的首款车型,ET9 承载着中国汽车品牌向上的使命。 2025 年被蔚来定义为「 技术、产品、换电站建设、国际化」 四个大年并行推进的关键节点,这既是其成立 11 年来最重要的战略聚焦。 蔚来试图通过自研芯片、智能底盘等核心技术构建护城河。旗舰车型 ET9 搭载的 5nm 自研芯片「 神玑 NX9031」,全域 900V 高压架构,天行底盘都在行业内外引发关注。 今年也是蔚来的产品大年,三大品牌矩阵同时发力,试图覆盖从高端到主流市场的全场景需求。蔚来品牌主攻高端市场;乐道品牌聚焦家用 SUV,计划年内推出两款大车;萤火虫品牌定位年轻化市场,首款车型将于二季度上市。 重资产换电模式也将迎来规模验证期以及全球化布局进入攻坚阶段,蔚来计划年内拓展至 25 个国家和地区。这可以说是蔚来的换电大年和国际化大年。 这场「 四线作战」 的背后,是蔚来从「 烧钱扩张」 向「 效率优先」 的基因重构。正如李斌在内部强调:「 不能创造用户价值的岗位和项目该停就停,每一分钱投入都要听到回响。」 能否在 2025 年底实现单季度盈利,将检验这场战略豪赌的成色。 背水一战:效率与理想的终极博弈 这场变革的本质,是蔚来从「 烧钱扩张」 到「 精细化运营」 的基因重塑。CBU 机制代表向内求效率的刀刃,ET9 象征向外要增量的长矛,但能否在 2025 年底实现单季度盈利,仍取决于能否打破组织惯性。 不过市场似乎已给出积极信号——变革消息发布后,蔚来美股单日涨幅超 11%,港股最高涨 15%。正如华为在《华为的冬天》中写道:「 活下去是最高纲领。」 蔚来的故事,恰是中国新势力车企的缩影——当资本红利消退,所有宏大叙事都必须回归单元经济模型。李斌的「 铁血改革」 正在证明:理想主义者的生存法则,不止于情怀,更在于每一分钱都能听到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