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驾国产英菲尼迪 QX50:穿上马甲,照样认识你
作为一辆已经上市 7 年的老车型,先前的进口 QX50(曾用名:EX)看起来已经进入了一款车型的生命末期。最近,英菲尼迪给这个老人做了一番拉皮手术,而且进口变国产。那么,QX50 真的能焕发第二春吗?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来到丽江试了试这款车。 先来讲讲英菲是怎么给 QX50 做拉皮的。相比于进口版,这辆车的主要改动集中在这么几个地方:中网换成新的家族式设计风格,水滴形后尾灯,新增加了前后保险杠上的银色装饰,换上了 19 寸大脚,装了两根车顶行李架,最后就是对症下药,给车身加入了大量的车身镀铬装饰。变化主要集中在前脸,改的主要目的就是想把进口 QX50 上有些陈旧的前脸重新包装成如今的英菲尼迪家族脸谱,并且迎合国人喜好。不过,整车的设计看起来也就比进口版要复杂许多,给人的感觉也并没有那么简约。 至于加长的轴距,我们放后面说。 跟不上时代的科技感 其实进入这辆 QX50 的时候,我是拒绝的。这个时候你就能看出来什么叫拉皮,什么叫拉了外表但拉不了内心。这个内饰,仍然是几年之前英菲尼迪的设计语言。和进口版相比,这个设计基本没变,看起来很复杂。屏幕下面倾斜的平台上密密麻麻的排布着按键和旋钮。说实话,当我还小的时候,觉得这一坨东西甚是高大上,但是以 2015 年的眼光来看……真心过时。 这片区域里让人略感欣慰的是那套全景式监控影像系统(AVM)。它能通过车身四周的四个超广角摄像头侦测车辆周围情况,但稍低的屏幕分辨率有点儿拖累显示效果。 从人机交互来看,在驾驶途中,如果想要操作旋钮来进行一些操作,驾驶员就必须身体稍稍向前倾才能舒服的使用,但在实际驾驶的时候,这样的操作会使得安全性很难得到保障。如果可以把旋钮放在更方便接触到的地方,多多少少能提高行驶时的交互体验和安全性。 总体来说,这样的配置在目前的汽车交互中稍显落后,在这一点上来看,国产之后的 QX50 做的并不算成功。对比 Q50 和 Q50L,你就能明白什么叫迭代,什么叫进化。 国产之后,骨子里也还是豪华车 好了,批评了这么多,现在该说让人高兴的了。 虽然这辆车名字里不带「L」,但是它的轴距却实打实的加长了 8 厘米。有了这 8 厘米,它在和 Q5、GLK、XC60 这些竞品比参数的时候,才能不落下风。不过,当初英菲尼迪肯定是遇到了「 给你一个 8 厘米,你只能加在一个地方」 这样的选择题,所以它选择加给轴距,而不是身高。要知道,当初 2008 年 QX50 的前身 EX 系列进入国内的时候,定位更偏向是跨界车,这也就意味着,国产之后虽然长度够了,但是和其他几个车相比,它仍然算是矮的。 如果说加长之前的 QX50 严重「 偏科」 运动,那么国产之后,它的定位多多少少要从运动豪华转为舒适豪华。 这次试驾的路线是从酒店出发到达牦牛坪,之后是玉湖以及文海,总共设置有三个休息点。一路上的路况主要是有蜿蜒的山路,也有坑洼的碎石路段,中途还有一段是穿越乡村的狭窄平整小道。 当我坐在后排的时候,没有感受到明显的局促感,而且后排也可以放平之后作为储物空间。但是由于后驱传动轴的存在,后排中间的隆起也会对中间的乘客有一些影响。在经过碎石路段的时候,QX50 基本上能过滤掉一些细小的颠簸,在车内的感受相对来说比较舒适。匀速在平路上行驶的时候也十分安静,基本听不到发动机和道路的噪音。 由于是在海拔 3000 米左右的高原试驾,对于 QX50 的这台 2.5 V6 自然吸气发动机,我刚开始是保持观望态度的。直到车子进入了盘山公路之后,我才对这款发动机的动力有了真切的感受。虽然没有涡轮增压那种瞬间的爆发力,但持续加速时发出的轰鸣和后背持续反馈给你的推力却能不断提供给你加速的快感。智能四驱系统最多能将 50%的动力分配给前轮,这样在过弯时的操控感也有了保障。说到四驱,这也是国产之后的变化之一,曾经进口车型高配独有的配置,现在下放到了全系标配。 和进口版相比,国产 QX50 35-45 万的价格区间从账面上看是便宜了很多,但是进口 QX50 停售之前,优惠力度就非常大。所以纵向来比的话,国产的价格只能说合理。但是,和竞品横向对比的话,这辆国产 QX50 又很有性价比,这和 Q50L 的情况大体类似。 而「 情怀」 再次成为英菲尼迪想要传达的点。这次试驾安排在丽江,或许也是为了契合 QX50「 探索爱,不等待」 的 slogan 和「 敢·爱」 的品牌精神。 不过,就算是兼具情怀和性价比,QX50 的前景也绝对不让人乐观。 在七年之痒的时候,国产之后的 QX50 从内在观感和硬件配置上,在骨子里保持了豪华品牌应该有的那种感觉,比如内饰的选材用料,比那几个对手都要好一些,在操控性和驾驶体验上也并不差,但是整车的人机交互看起来还停留在几年前的水准。这么说吧,如果以一辆传统汽车的角度来看的话,QX50 算是一辆好车,但现在已经逐渐进入车联网的时代,从这个角度来看,这次的国产可能还算不上是「 蜕变」。 如果你对外观和交互体验并不是那么挑剔,而是更喜欢享受驾驶时的操控感,那么这辆车可能会是你的菜。
用 48mm 征服中国市场,英菲君你做得到吗?
想用 48mm 征服个妹子?别做梦了。但是用 48mm 征服中国市场,英菲君你做的到吗?我想我的答案是,谁用谁知道。 和身边的很多爱车的朋友一样,之前一提到有「 中国特色」 的 L 加长款车型时,我就会莫名地感到反感,当然,这一点点反感并不影响各大汽车厂商数钱数到手抽筋,这也成为了他们打入中国市场或快速抢占市场占有率屡试不爽的手段之一。就在 「ABB」、沃尔沃、凯迪拉克等豪华品牌纷纷加长了之后,英菲尼迪也迫不及待地推出了他们的首款国产车型」 东风英菲尼迪 Q50L」。 在苏州的试车场上,我的面前同时摆放着进口 Q50 和国产 Q50L,我没带卷尺,不过除了屁股上东风英菲尼迪六个字和旁边的 L 字母,真的很难从视觉上分辨这两款车有什么不同之处,如果实在要玩儿「 大家来找茬」,或许我能找出的不同就是侧裙那条多出来的镀铬条吧。和其他品牌的 L 不同,这辆国产 Q50L,仅仅加长了 48mm,而且全都加在了后排。整体上并没有破坏 Q50 原本的车身比例,甚至可以说使得车身更加舒展,并不像其他品牌那样加长之后从「 运动」 变成了「 行政」,呵呵。 外观上延续了 Q50 的设计,与其说它的设计灵感来自海浪,不如说车身整体就像「 流水冲刷中的鹅卵石」,这也是英菲尼迪曲面造型的特征和灵魂所在。表面流动的神秘感加上肌肉感坚挺的内核,很好地结合了日本和西方不同的汽车设计理念。夜晚亮起的 Q50L 尾灯让我联想到了小时候每集必看的《火影忍者》,神似漫画中的「 写轮眼」,东瀛文化体现的淋漓尽致,同时车身整体设计又十分简洁凌厉,引擎盖上两条线给 A 柱增添了不少力量感。和它的前身英菲尼迪 G25 相比,Q50L 减少了一些臃肿,显得更加矫健和紧致。 和外观相比,内饰的设计就显得相对逊色了一些,在汽车内饰设计向「 横向」、「 悬浮」 发展的现在,Q50L 的内饰设计显得有些不那么合时宜。汽车内饰主题线在空间上并不是很讲究「 延续性」,虽然「 倒三角」 的中控区域整体轮廓设计非常抢眼,但两块屏幕的衔接以及整体内饰布局有些生硬,不够巧妙。但中控包含的皮革、木纹、金属、玻璃等不同的材料的确带来了很多不同的视觉以及触觉感受,各个元件也显得精致而有序,对于刚刚开上这辆车的新司机来说,学习成本并不高。需要表扬的是屏幕下方的三个快捷按键,把音乐、主菜单、温度调节三项最常用的功能在这里列出,使用者不用再纠结多层级菜单前进后退所带来的困扰。有关双屏幕更加详细的测评,大家可以点击观看我们之前的文章:《【极客评车】再聊一次 Q50,不过你们应该听听他怎么说》。 说到 Q50L 的加长,除了逼格,理性的人们可能更关注的是他的操控性和动力性能是否会受到影响,我负责任地告诉大家,并没有。Q50L 沿用了奔驰 C 260 L 的动力总成,不过与 C 260 L 在国内组装的方式不同,Q50L 采用了德国进口的方式,进行重新调教,使得发动机和变速箱的响应更为积极。2.0T、211hp(155kW)/5500rpm、发动机在 1250rpm 时达到 350N·m 的峰值扭矩输出,并持续到 3500rpm,0-100km/h 加速 7.8 秒,最高车速 245km/h,从参数上,Q50L 毫不逊色与同级别其他车型。而在一天的场地试驾中,除了在绕桩环节和进口短轴版 Q50 相比,悬挂调教方面稍微偏软一些,其他时候我并没有感觉到我在开着一辆国产的加长 Q50。 说到操控,不得不提 DAS 线控转向技术。这套来自飞机的转向技术我们之前已经提过很多次,这次的场地测试让我真正体验到了它的「 威力」。DAS 「 理性」 地过滤了来自路面的「 不合理」 颠簸,减少了方向盘修正次数,并且真正做到了过弯时「 指哪打哪」,转向清晰并且迅速。结合 ALC 主动车道控制系统以及车道偏离警告/修正系统,在下午的路试中我克服心理障碍,有意地不去控制方向盘、不踩刹车和油门,这辆 Q50L 几乎可以在高速上实现自动驾驶,甚至可以应付高速上的一些缓弯,这让我十分意外。 国产 Q50L 的配置相比进口 Q50 不降反升,这在国产车型中并不多见,这体现了英菲尼迪对 Q50L 这款车型的重视程度和对中国市场的诚意。在 Q50L 正式销售后,进口 2.0T 版本 Q50 将和我们告别,虽然 3.7L 排量的进口 Q50 如今降价幅度很大,但对于更多中国家庭和消费者来说,Q50L 也许是更实惠和理性的选择。那么问题来了,英菲尼迪多了「 东风」 俩字,你还「 敢爱」 吗?我的答案文章开头就有了,谁用谁知道。那你的呢?
英菲尼迪多了「东风」俩字,你还「敢爱」吗?
2014 年,英菲尼迪的品牌曝光几乎达到了疯狂的地步,通过一系列的电视赞助和营销,「 敢爱」 的口号深入人心。但是当你在街上多加观察就会发现,这个品牌的车子并不多见,出现的几乎绝大部分都是 SUV 车型,他们力推的入门级豪华车 Q50,几乎算得上是「 稀有车型」。除了「 敢爱」,英菲尼迪到底在做什么? 答案是,他们把 Q50 加了个」L「,身份从进口变成了国产。」 东风英菲尼迪「,这个拗口的名字会出现在新车的屁股上。空间更大了,价格更低了。 多了「L」,少了什么? 我喜欢 Q50,但是面对这台 Q50L,我却不太「 敢爱」。 原因嘛,我是一个标准的「 短轴爱好者」 和「 原汁原味爱好者」,至今对于 A4、宝马 3 系、奔驰 C 级的加长耿耿于怀,加长的空间对我来说没太大意义,但是不再「 原汁原味」,我对此特别介意,也正因为如此,Q50 的存在才让我觉得弥足珍贵。 但是现在,它也不可避免的加长了,而且是在它本来就已经够长的基础上。另外,身份也不再是「 原装进口」,出生地从日本枥木变成了中国湖北襄阳,这让我担心,质量靠谱吗?这种担心,在我看到襄阳工厂生产线的照片之后变得更加强烈。和 ABB 在中国的生产线相比,襄阳的生产环境和设备让你很难联想到「 豪华品牌」。 英菲尼迪显然早就预料到了这种顾虑,所以你在各大网站上都可以了解到关于襄阳工厂生产品质方面的信息。英菲尼迪想说的是,襄阳很靠谱,他们做了很多改变来保证车子质量,国产的英菲尼迪品质不输于原装进口版本。 好了,看过那些介绍,相信很多人可以打消顾虑,但是我觉得,介意屁股上「 东风英菲尼迪」 这几个字的,肯定不在少数。多的是六个中国字,少的是满满的逼格,这其中也包括我。声明,这绝不是崇洋媚外。 谁「 敢爱」 Q50L? 对于我们这群人来说,建议英菲尼迪还是不要争取了,我们的菜是进口的 3.7 排量版本以及混动版本。至于这辆 2.0T 的 Q50L,买它的会是什么样的人? 首先你得明白,它的竞争对手到底是谁。数数这个级别的车型吧:除了刚才说到的 ABB 那「 老三样」,别忘了还有 S60L、ATS-L ,竞争不可谓不激烈。 Q50L 想被人买走,必须要过这几关: 首先是品牌。很多人还是怕砸车的,在我给朋友推荐时,这个顾虑被好几个人提及。如果接受不了它是日本品牌的事实,那 Q50L 肯定就与其无缘了。 其次是性价比。Q50L 的价格相比 ABB 要便宜不少,它用的发动机变速箱和奔驰 C 260 L 一模一样,但是价格低了好几万。虽然在动力上还是不如 ATS-L,但面对同级别的其他几款 2.0T,已经足够有竞争力了。而且,它的配置并不低。 第三是外观。相比于滥了大街的 A4L,宝马 3 系,Q50L 占了新鲜这一点,并且在我看来,它其实足够漂亮。虽然外观好看与否是一个特别主观的事,但 Q50L 至少客观上不输于对手。 最后一点,还是品牌。我曾经假设过,面对我喜欢的奔驰 C 级和 Q50L,我到底该怎么选?要知道,在这个级别上,其实每个人都只有一次选择的机会,虽然东风英菲尼迪便宜,但是加几万就能买奔驰,这个矛盾点让我十分纠结。 以上四点总结起来,应该这么说:和沃尔沃、凯迪拉克的那两款车相比,Q50L 有足够的竞争力,但问题是,英菲尼迪的野心不止于此。建立合资公司、推进车型国产,他们的目标毫无疑问是要比肩 ABB。从 S60L、ATS-L 那里抢客户容易,但从 ABB 手里夺食,难度显然略大。 这时,在「 敢爱」 上扔出去的钱,就到了该听见回声的时候了。英菲尼迪前期辛辛苦苦做的品牌建设,不能不说是为国产车型铺路。现在,品牌影响力有了,更有竞争力的产品有了,销量再不见起色的话,之前砸的钱,就太让人心疼了。 其实对我来说,如果资金足够,如果它没有国产,我想我会买一辆 Q50,但是如今国产了,加长了,忽然觉得,即使还有进口版,我也不太想买。因为它真的有可能沦为「 街车」,在我心里,英菲尼迪之所以气质独特,「 小众」 二字是很重要的原因。对我来说这是爱好,对英菲尼迪来说这是生意,既然是生意,「 小众」 换不来利润。 于是,我现在的心情还是有些纠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