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日本汽车设计师,用「布」打造了一辆代步小车
汽车车身的制造都会用到什么材料?一般来说不过是金属,高端一些的车型会用到碳纤维。可是朋友,你听说过使用「 布料车身」 的 rimOnO 概念车吗? 在介绍 rimOnO 概念车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 rimOnO 设计师 Kota Nezu 的过往作品。他属于那种脑洞特别大的设计师,专门为丰田设计「 看起来永远不能量产」 的概念车。 看过 Nezu 君的作品之后,你就会觉得「 用布造车」 也不足为奇了。 脑洞大开的 Nezu 君 Nezu 君在丰田工作时曾设计了 Setsuna 概念车,这款车的传动部分和车身的原料都是木头。更为夸张的是,这辆车的木材用料还十分「 讲究」,比如它车身外表覆盖的是日本柳杉,地板用的是榆木,方向盘用的是丝柏木等等。 概念车毕竟是概念车,丰田也只是给大家展示一下自己的理念,从未打算让它合法上路,当时丰田对于这辆木头车是这样说的:「 我们设计这辆车就是为了收集用户反馈,这些用户包括那些优秀的设计师、普通用户等等,这些结果或许就会用到我们未来的车型研发中。」 除了 Setsuna 木头车之外,Nezu 君还为丰田设计过 Camatte 概念车,这辆车在 2012 年的东京国际玩具展上展出。 一辆汽车之所以能参加「 玩具展」,是因为从 Camatte 的设计初衷来看,它就是一个「 大玩具」。这辆车由 57 块轻量化的覆盖板组成,并且所有的覆盖板都用快拆螺钉固定在车上,只用手就能把它拆了。这辆车适合父母带着孩子一起玩,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拆车、改车,前一后二的座位布局也方便父母教孩子开车。 在 2014 年的东京国际玩具展上,丰田推出了第二代 Camatte。这一代产品在发动机盖上加了一个 LED 屏,父母可以把孩子的画扫描下来,然后显示在屏幕上。在 2016 年,丰田又参加了玩具展,带来了全新设计的 Camatte Capsule,用户可以通过 App 来选择自己喜欢的内饰,投影在车内的三面屏幕上。 其实 Nezu 君的成果不止于此… 他用布「 造」 了一辆车 无论是「 木头车」 还是「 玩具车」,它们都已经满足不了 Nezu 君了。于是,今年他又设计了一辆与自己公司同名的「rimOnO」 概念车,这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 用布造车」。为了这辆车,Nezu 君和他的同事们还召开了一场小型发布会。从图上看,应该是在路边开的发布会… rimOnO 是一款电动车,由一台 5kW 的电机驱动,电池组容量为 4kWh。它定位于短途出行的个人交通工具,最高时速为 45km/h,续航为 50km,重 320 公斤。这辆车的三围是 2.2 米 x1.0 米 x1.3 米,车里面有两个座椅,前面只能坐下一个成人,后面能坐下两个儿童。 从参数来看,rimOnO 就是一辆日本版的老年代步车。确实,rimOnO 在设计之初就是用来买菜和接孩子的,并且不适合在主路行驶。大家都知道电动车开起来没有声音,对于行人来说不太安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rimOnO 在不同速度下,会播放快慢节奏不同的音乐,来警告前方的行人。想一想都会觉得,开 rimOnO 是一件很拉风的事… 当然,这辆车最有意思的还是它的布料车身,这辆车的外表面由涤棉材料覆盖。这种布料一般也用来制作雨棚,所以兼具防水功能。从外观上来看,rimOnO 有点像是用布「 缝」 起来的一辆车。实际上,这辆样车的骨架、车门、挡泥板等主要部件还是钢板。 这辆车的设计是由 rimOnO 公司和 Dreams Design 公司合作完成,车身和座椅的缓冲材料由三井化学提供,车身表面布料由帝人 Frontier 公司提供。 根据 rimOnO 公司的介绍,他们可能会在 2017 年夏天把这辆车量产,未来的量产车型将会用树脂代替钢板,争取把车重减小到 200kg 以增加续航里程,并且会采用可换电池设计。 对于 rimOnO 这种车,就千万别用普通的用车观来审视它了,就是不知道它脏了好不好洗。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微信号:GeekCar)& 极市(微信号:geeket)。
丰田大法版的「太阳能车顶」来了,可以提高 10%的燃油效率
关于往车顶上加太阳能电池板这件事,我们已经聊过不只一次了。在此之前,我们写过 汉能的太阳能汽车 ,还讨论过 汽车使用太阳能发电是不是「 伪命题」。 根据我们最初的分析,车顶太阳能电池板只适合给车内通通风,想用太阳能给车充电?有点天真了。然而最近丰田的一条新闻,让我感觉有点被打脸:丰田插电版新普锐斯加入了太阳能车顶,它能给车充电并且提高了 10%的燃油效率。 「 丰田大法」 版的太阳能车顶 虽然普锐斯的历史长达 19 年,但丰田似乎对插电技术不太感冒。截止到现在,插电版普锐斯才刚更新到第二代,并且第二代车型在今年年底才会在日本和美国上市。(这款车在日本地区被称为「 普锐斯 PHV」,以下简称「 普锐斯 PHV」)普锐斯 PHV 配备了 8.8kWh 的电池组,用日本 110V 的家庭电源可以在 5.5 小时内充满。如果使用 240V 电源充电,充电时间缩短一半。在纯电模式下,它的续航为 35 公里,极速是 135 公里/小时。另外,普锐斯 PHV 的油箱容量是 43L,充满电加满油可以最多跑 960 公里。 为了让普锐斯 PHV 更「 绿色」,丰田在车顶上加了一块太阳能电池板。其实早在 2009 年的时候,就有日本媒体报道说:「 丰田正在秘密研发太阳能技术,他们还计划花费 N 年的时间,研发出只依靠太阳能驱动的车。」 但当时丰田高层没有回应。 一辆背着太阳能电池板的普锐斯,让人感觉有点眼熟。因为丰田在第三代普锐斯上也有类似的配置,但当时技术水平有限,太阳能电池板发出的电,也是只能给车内通风。 但在普锐斯 PHV 车上的太阳能电池板,发电效率高了很多。它可以在车行驶的时候给车内很多电子器件供电,包括阅读灯、车窗和空调。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它可以在停车的时候给电池组充电。 按照普锐斯首席工程师 Toyoshima 的说法,装上了太阳能电池板后,最多可以提高 10%的燃效。(这个数字,估计是在太阳直射不阴天不雾霾的情况下算出来的。同时,由于第四代普锐斯油耗只有 2L,燃效提升体现在百分比上就比较大了)10%的燃效提升,有总比没有好。但是在美国地区这样的设计无法通过安全法规,因为太阳能电池板安装在强化玻璃上,发生事故时容易导致玻璃破碎。目前,丰田正在想办法解决这一问题。所以你只能在欧洲和日本地区,买到带太阳能电池板的普锐斯 PHV。 10 年前就有人这么做了 其实在丰田并不是第一个给普锐斯加太阳能电池板的,因为早在 10 年前有一个叫 Steve Lapp 的加拿大工程师,改装了自己的第一代普锐斯。 他在车顶上加装了太阳能电池板,产生的电量储存在额外布置的铅蓄电池里。同时,铅蓄电池又和普锐斯原厂的镍氢电池连接。经过变压器升压,这套太阳能发电装置能以最大 2A 的电流给普锐斯原厂的电池充电。 由于这两块电池的连接点是在原厂电池的开关侧,所以只有在发动机运转给原厂电池充电时,铅蓄电池才能和原厂电池形成通路开始充电。这样的改动相比其他方案更简单,成本和复杂程度都较低。 虽然只是一套 DIY 的装置,但根据车主本人的说法,这辆车的百公里油耗为 4.0L,比原来的 4.5L 降低了约 10%。当然,车主自己 DIY 的这套装置,在稳定性和安全性方面肯定不如车规级产品。 从能源的角度来看,太阳能确实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这其中「 怎么用」 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太阳能汽车看上去很美好,但缺点很突出,就是效率较低并且太阳能装置本身的制造过程也会产生污染。本质上,这已经不是车企所能解决的了,而是整个光伏发电行业所面临的难题。 对于车企来说,使用太阳能技术一方面是为了提升企业形象,另一方面是为了给车增加卖点。但对于消费者来说,太阳能装置所带来的额外成本和所省下的油费,在很长时间内都是不太划算的。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同时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说好一起造汽车,你却故意分了神
一般来说,汽车品牌生产出来的产品,都是我们常见的那种四轮汽车。但是,林子大了难免会出些奇葩,比如丰田。这个一年能卖出 800 多万辆车的公司(2015 年数据),就总是喜欢搞一些看上去奇奇怪怪的个人交通工具。 下面请搬好小板凳,自备矿泉水。 个人出行工具「 天团」 我们想主要举几个例子,来说明丰田对于个人出行这事到底有多痴迷。 除了传统汽车和电动车领域,丰田还开发了 i-Road/COMS、i-Real、Winglet 三种短途交通工具。有了这几个车,在目前的个人出行工具舞台上,丰田已经算得上是「 天团」 了。这些产品足够满足人们各种情况下的出行需求,当然,你要是想上天可能还要等等。 i-Road 和 COMS 分别是三轮和四轮电动车。最高时速 50km/h 左右,续航 50 到 100 公里,数据上好像和我们常见的三轮/四轮电动车差不多。(i-Road 前轮在不同行驶状态下的动态示意)(图为在法国进行的 Cite lib Ha:mo 共享用车项目,使用的就是 i-Road 和 COMS)双座三轮的 i-Road 想必很多人都非常熟悉了,它靠后轮控制方向,两个前轮提供动力并辅助控制车身姿态,能够提供滑雪般的驾驶感受。 至于单座四轮的 COMS,车身结构和普通汽车没有区别,前麦弗逊后扭力梁,中置后驱。 这两款车不仅充满驾驶乐趣,同时还搭载了丰田的 Smart Center 系统,这个系统除了实现导航、多媒体功能外,结合手机端应用还能够预测续航里程和联络沿途的充电桩。丰田希望利用这套系统与物联网结合,给驾驶者带来更多人性化体验。2014 年 10 月丰田在法国把这两个车型用于一项电动车共享项目,旨在解决「 最后一公里」 的问题。 如果觉得 i-Road 不够科幻,下面这个「 车」 应该能满足你: 它叫 i-Real,基于 2003 年丰田的概念车 PM 而来,是继 i-Unit 和 i-Swing 之后的第四代设计。 i-Real 的特点在于车身的可变形。低速时,车身可以直立,乘客能获得类似站立时的视野,速度则相当于步行。高速状态下,它的前后轮距变大,车身向后倾斜,重心降低,稳定性可以得到提升。 Top Gear 节目曾经对这辆车进行过体验,强烈建议你看下面的视频: 丰田把 i-Real 定义为是更接近「 人」 的交通工具,在自由移动的同时,希望人们能获得更多接触人和物的机会。同样,i-Real 之间也具有互动交流的能力。i-Real 没有喇叭和前后灯,从客观上消灭了「 路怒族」 和「 远光狗」。当它接近行人时,车身会散发柔和的光线并配合音乐提示行人避让。 想象下大家都坐着 i-Real 出门见面的情景:两车相汇,目光相交,车身适时地制造点温馨的氛围,然后…… 这辆车其实充分代表了交通工具的本质:车子其实就是「 人」 的延伸。 话题继续,下面要介绍的是 Winglet。大约七八年前,丰田自主开发了这种电动平衡车。比起通过性极强、常做为「 作战装备」 的 Segway,Winglet 更强调室内到室外无间断的驾乘。 Winglet 有 S,M,L 三种高度的控制器,不管是老人和儿童,都能轻松驾驭。但是由于价格问题,当时的平衡车产品大都是土豪的玩具和公共事业部门的生产工具,比如用在警察的日常巡逻或者租赁场景下。 同时期,本田也推出过类似独轮车的自平衡产品 Uni-Cub 和 U3-X。所以在那个时候,自平衡车更多的是用来展示企业的科技实力、解释未来出行方式。而技术的普及是迟早的,业绩低迷的 Segway 在被 Ninebot 收购后,又被小米以「 九号平衡车」 的形式推出,终于成为一个能被普通用户消费的出行工具。 最新动作:电动轮椅 其实这篇盘点文章的引子,是下面这件事: 前几天,丰田和一家公司签署协议,联合开发一款为行动不便人士设计的电动轮椅产品。 事情是这样的:2009 年,发明家 Dean Kamen 的公司 DEKA 发布了全地形电动轮椅——iBOT,这个轮椅不但可以载着行动不便的人上下楼梯,还可以两轮站立并自动保持平衡。它给许多残障人士带来希望,但当时 2 万 5 千美元的高昂售价最终导致 iBOT 被搁置。 (坐在轮椅上的是 Dean Kamen,他旁边站着的人是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几年之后的最近,丰田决定和 DEKA 合作开发下一代 iBOT。从发布的视频来看,新的 iBOT 更加紧凑,希望将来价格也能更亲民。 在合作内容中,DEKA 授权丰田使用他们的自动平衡技术,以及在相关医疗领域的应用,乃至一些「 潜在的用途」。 环顾 Dean Kamen 的发明:iBOT 全地形轮椅、Slingshot 便携式净水系统,情怀满满,技术上大都能够实现,但受种种原因影响终究反响平平,反倒是基于 iBOT 自动平衡技术发明的 Segway,引发了人们对未来出行方式的探索。他在一次 TED 的演讲中曾提出,未来个人出行工具将结合许多自动控制技术,自动计算路线、躲避障碍,在拥挤的城市里自由穿行。 在辅助行动不便人士方面,其实丰田还有一个概念,叫做 Partner Robot。它并不是出行工具,而是一系列功能型机器人,传达了丰田「 与人和谐」 的理念。比起 i-Real 的出行工具和社交属性,Partner … 继续阅读
丰田、大众投资打车 App:来不及解释了,先上车再说!
有一辆开往几年之后的大巴车,名字叫「 打车软件」,两家大公司丰田、大众选择在同一天「 打卡上车」。 丰田坐在了一个叫 Uber 的座位上,但是他们没说票价是多少。大众集团坐在了名为 Gett 的座位上,花了 3 亿美元。 至此,几大汽车巨头在共享用车领域,确切的说是打车 App 领域,都已经先后上车。 先说说丰田和 Uber 的事。 丰田说这是一次战略投资,但是拒绝透露投资额。不过,投资人并非丰田自己,他们的金融服务子公司以及丰田参与的投资基金,会一起进行投资。 为什么要拉上做金融服务的公司?其实,丰田想的是,让 Uber 司机通过丰田金融服务来获得运营车辆(当然是丰田牌的)。翻译一下就是:想开 Uber,但是没车?没事,我给您一辆丰田车,您先拿走用着,钱呢慢慢还,大不了用您拉 Uber 的收入抵就是了。 这个套路不新鲜了,国内的滴滴、易到都玩过。4 月份滴滴推出了一个「 滴滴伙伴计划」,为缺钱买车或者是想拉滴滴又不想买车的那些人,提供融资租赁服务,车主交两万块的保证金,就能从和滴滴合作的厂商那儿拿到一辆新车。至于购车款,不着急慢慢还,反正你也跑不了。 所以,丰田投资 Uber,很大程度上还是为了卖车考虑。至于和 Uber 一起搞自动驾驶研发,这事也不急,慢慢来。当然,双方的基础都挺好的,丰田有造车技术,有巨大的销量和保有量,至于 Uber 的优势,早就说了无数遍了……另外,他们拉来丰田这个盟友,其实也算是对于苹果投资滴滴的一个回应。 以 Uber 今时今日的估值,虽然丰田不说到底花了多少钱,但是想必投后所持有的 Uber 股份也一定多不了。有意思的是,这还是 Uber 总部第一次接受来自整车厂的投资。此前,Uber 中国获得了中国广汽集团的投资。 2015 年,丰田在全球卖出了 800 多万辆车,在所有汽车品牌里排名第一。 再看看大众这边。 Gett 是一家发迹于以色列的打车 App 公司,目前在全球 60 个城市提供服务。这个平台在欧洲相对热门,但是在美国,明显干不过 Uber、Lyft,他们更多瞄准的是高端车以及出租车市场。 Gett 的负责人不想透露他们的估值。从一些报道看,他们之前期望的估值是 20 亿美元。这个体量别说和滴滴、Uber 相比,就是相比 Lyft,也差得很远。大众想通过投资 Gett 在共享用车方面掀起一阵血雨腥风,目前看还不是特别现实,毕竟 Uber 们可能有一百种方式分分钟搞定 Gett。 联想到大众此前在共享用车领域还少有动作,花上 3 个亿布一布局,也不是一个特别让人意外的事。 总之,共享用车、打车 App 领域,现在市面上可占的坑已经越来越少,那边通用、福特们搞得风生水起,甚至谷歌、苹果都积极布局了,对于丰田、大众这两个体量巨大的公司来说,不管怎么样都得「 赶紧上车」,况且,用来投资的钱,对他们来说其实都是小意思。 毕竟,在这股共享用车的大潮下,谁都怕有一天被革了命。而且,值得投资的公司就那么几个,那些不差钱的整车厂老司机们,还是先上车再说吧……不用解释太多,其实大家都懂。 下一个是谁呢?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GeekCar Daily」5.5:丰田研发高能量密度镁电池
丰田研发高能量密度镁电池 丰田北美研究所最近研发出了一种全新的镁电池,新型电池的阳极由金属镁制造而成,电解质的基本成分是能和金属镁兼容的简易型单碳硼烷镁盐。电动汽车使用镁电池后,不仅能够提高续航里程,对于整车的加速性能也会有很大的提升。丰田相关负责人称,距离镁电池的具体产业化至少还需要 20 年时间,但丰田会尽最大努力加快电池研究。 电动汽车的最大痛点依然还是电池。 宾利为添越推出 Apple Watch 软件 如今,车联网概念和可穿戴设备正在逐渐火热,一些汽车厂商也拥有了进一步发挥创意的空间。宾利为旗下首款 SUV 添越推出了 Apple Watch 专属软件。通过这款软件,车主不仅可以控制汽车的车内空调、广播、座椅加热以及按摩等功能,还可以在自己的 Apple Watch 上查看汽车的现行速度、里程数等基本行车数据。 Apple Watch 我有,宾利在哪? 法国计划打造欧洲首条超级高铁 法国国营铁路公司宣布,未来将投资 8000 万欧元用来打造欧洲首条超级高铁线路。法国政府将借助美国 Hyperloop Technologies 公司的技术。而我们也都知道 Hyperloop Technologies 超级高铁计划是由 Elon Musk 率先提出。他在当时就认为,未来超级高铁的速度将超过普通高铁及大部分商用飞机,如果可以使用太阳能的话,预计将比传统电力列车更加节能。 哪里都有 Elon Musk 。 第一电动网推出未来汽车开发者计划 第一电动网正式推出了未来汽车开发者计划,将面向新能源整车企业、零部件企业、创业公司、汽车工程师以及用户,在全球范围内征集电动化、智能化、轻量化以及汽车共享方向的创新技术及项目。此项计划还将为汽车开发者及投资人搭建融资平台,促进他们针对未来汽车技术研发进行交流合作。 刚融完 A 轮就这么任性…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微信号:GeekCar)& 极市(微信号:geeket)。
丰田和微软合资,成立了一家叫做 Toyota Connected 的新公司
去年,丰田在全球卖出了超过 1000 万辆车,超过大众和通用,居全球首位。对于丰田公司来说,把造出来的车卖出去已经不是问题。 但这两年,汽车市场又有了新的潮流,就是「 智能化、互联化」。虽然已经拿下世界第一的称号,但丰田还是嗅觉相当敏锐,最近又成立了一家子公司。 丰田牵手微软 前两天,丰田和微软共同投资,成立了一家名为「Toyota Connected」 的子公司,微软占股 5%。这家子公司位于美国德州的 Plano 市,丰田和微软的工程师团队协同办公,该公司负责人是前丰田北美首席信息官 Zack Hicks。 值得一提的是,丰田在美国的总部,也将会从加州搬到 Plano 市,新的丰田总部将会在 2016 年下半年或 2017 年完工。 Toyota Connected 更像是一个丰田的一个软件技术中心,兼具数据处理功能。在这次合作中,微软提供的是自家的 Azure 云服务。他们的目的,是为了通过云服务,让我们的出行更加智能化。 目前来看,我们的车、手机确实具备一些互联功能,但这些服务相对孤立化,不能把高科技和我们的生活融为一体。而 Toyota Connected 就是为了给用户带来「 精准的、有情景的、直接的服务」,让你在驾驶过程中不被打扰,就能体验到高科技带来的便利。 关于 Toyota Connected,丰田方面列举了一些特定的服务场景,比如汽车可以通过面部识别来自动解锁,判断车主是否拿着行李箱,进而自动打开后备箱;当你开车到机场时,汽车会自动帮你寻找可用的车位;在方向盘上集成传感器,监控用户健康程度。 另外,丰田方面还提到能够自主学习用户习惯的导航系统、UBI 车险技术,以及能够通过车联网共享道路和交通实时信息的技术。还有家庭物联网技术、网络安全和智慧城市等等。 Zack Hicks 表示,Toyota Connected 将会把用户们从「 技术专制」 里解脱出来,让用户的生活更加简单。 同时,Toyota Connected 也会「 对外营业」,向其它公司或政府机构提供数据分析服务。 向「 服务型」 公司发展 从宏观层面来看,无论国内国外,不少车企都在转型。造车对于他们来说是核心业务,但也在朝着「 多元化」 发展。除了推出新能源车型、研究自动驾驶技术外,还有一条路就是向「 服务型」 公司发展。 梳理一下其它车厂最近一年的动作,你就会发现,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 最为典型的,就是通用汽车了,他们在共享出行领域发力。通用曾收购 Sidecar、投资 Lyft,最近还搞了个 Maven 项目。另外还有福特,他们曾推出 GoPass、GoDrive 以及 FordPass,主要解决的是停车和汽车共享问题。在国内,其实也能找到类似的例子,比如绿狗租车(恒誉公司旗下)就是北汽新能源和富士康投资的项目。 这次丰田和微软成立 Toyota Connected,同样是丰田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事件。与其它公司的各种出行服务不太相同,Toyota Connected 更像是一个技术部门。他们既专注车内,也专注车外,归根到底解决的都是「 连接」 的问题。 互联网时代,传统车厂并没有互联网基因,但是他们有再造互联网基因的能力:寻找跨界合作。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吉利和科力远合作的 CHS 混动系统能够比肩丰田吗?
本文作者张星宇,由其授权 GeekCar 发布。原文来源于作者对于知乎问题「 科力远研发的 chs 混合动力系统真的有丰田混动系统那么厉害吗?」 的回答。欢迎关注作者知乎账号及知乎专栏「 瓦罐车谈」。 科力远 CHS 系统实际是来自于吉利的技术,其首席技术官张彤也是来自吉利。仔细研究公布的这套用于混动系统的动力分流装置,核心是一个拉威娜式的双排行星齿轮组,这样的结构在自动变速箱中运用十分广泛,丰田经典的 4AT 上就在使用,说起来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关键是吉利通过运用双排行星齿轮组,巧妙地规避了丰田的专利限制,同时也让该系统向自身的技术水平倾斜,取长补短,实现非常接近丰田 THS 系统的性能。 先放个丰田 THS-II 系统示意图: 大家应该都比较熟悉了,利用行星齿轮组的差速特性,把发动机、主电机和发电机三个转速进行耦合,由齿圈进行输出。上图是二代普锐斯的系统,三代系统为了进一步改善电机的输出特性,给主电机和齿圈之间加了一个行星齿轮组,如下图: 就是左边的那个齿轮组,注意,由于这个行星齿轮组的行星架是固定在壳体上的,这只能算是一套减速齿轮,所以并不是说 THS 变成了双排行星轮结构,同时,将齿圈与主减之间的带传动改成了齿轮传动。 由于有丰田 THS 专利限制,单排行星轮的方案行不通,大家只能想双排行星轮的办法,在检索吉利专利的时候顺手看了一下其他如长安、长城这样厂商的专利,感觉大多是把传统自动变速箱内核挖出来然后把几个轴做组合,把原来的锁止离合器之类的全都保留下来了,系统比较复杂。 当然,吉利也有这样的,下图是吉利的另一个专利: 吉利的诉求比较明确: 1. 要把两个电机放到同侧,避免像丰田 THS 系统那样发电机(上图中 MG1)靠近发动机而影响工作温度,因此采用双排共用行星架的设计; 2. 降低对主电机的转速和转矩要求,因此通过齿比设计实现较为宽范围的传动比; 3. 尽可能提高系统传动效率,因此加入了许多锁止离合器,比如可以将发动机转速和发电机转速直接相连。 可以看到,这样的系统,主要体现了吉利对自己电机制造、控制以及热管理方面的技术水平较弱的而做出针对性设计。 然而这样的系统离合器太多,控制较为复杂,同时发电机调速也比较局限。因此,吉利才选择了目前看到的 CHS 系统作为最终的解决方案。(实际上 CHS 系统的专利申请要早于上面的这套系统,可以看出吉利也是通过大量的选型比较之后才确定下来的,而且,貌似也只有这套系统的专利发明人中有李书福,可以说是吉利内部比较满意和认可的方案)下面就来简单说说这套系统,图片是自己在专利图上做了一些简单标注而来的,手拙还望见谅。 CHS 系统相比之前的系统做了大幅简化,核心变成了一个拉威娜双排行星齿轮系。下图可能比较直观,1、2 是太阳轮,4、5 是分别与 2、1 啮合的行星轮,4 和 5 共用一套行星架,而 4 是一个长齿轮,又与 5 啮合,5 再与外面的齿圈啮合,所以 4 是不直接与齿圈啮合的。 于是系统就变成了下图这样,发动机输出到行星架,蓝色的是主电机,与大太阳轮相连,红色的辅助电机(主要起发电和调速作用)与小太阳轮相连。主电机与长行星齿轮啮合,辅助电机与短行星齿轮啮合。这样,这个系统与丰田 THS 最大的区别就是主电机通过长行星齿轮-行星架直接与发动机转速耦合了,长行星齿轮就充当了上面说到 3 代普锐斯中加入的减速行星齿轮组,同时由于与发动机转速耦合获得额外的速比,希望获得比较宽范围传动比而降低主电机制造要求的目的就达到了。这样一来,撇开蓝色的长行星齿轮不看,剩下的另外一排行星齿轮组是不是就基本上可以当成 THS 的那个单排行星齿轮系统来看了?只不过主电机的转速是经过了耦合再传递到齿圈上去的。 除此之外,这套系统还是保留了两个锁止离合器,一个用来锁止发动机,避免在发动机曲轴的倒转,降低纯电驱动时的控制负责度,另一个用来锁止辅助电机,避免辅助电机工作在零转速附近的低效率状态。相比于丰田 THS 系统,两个锁止离合器的作用其实主要是为了降低调速控制中的复杂度,这也是吉利希望避开的技术弱项。 几个工作模式如下 1. 起步: 起步时直接将发动机锁止,由主电机进行输出,完全就是一台纯电动车。这样,如果未来系统用于插电混动,增大电机,也比较容易适配。 2. 混动行驶 当超过一定车速后,由于辅助电机达到较高转速,发动机启动进行调速,同时将动力分流用于动力输出和充电(或辅助电机调速)。 3. 混动巡航 在高速巡航状态下,当辅助电机工作在零转速附近时,直接将辅助电机锁止,以提高传动效率。 4. 制动回收 当减速或下坡时,车轮的转动带动轮系,通过两个电机为电池充电。 由此可见,吉利经过长时间选型下来的这套 CHS 系统,实际上并没有特别的创新之处,只是用双排行星齿轮的方式,在绕开丰田专利的情况下,实现了与丰田 THS 系统十分接近的结构和工作模式,同时还有利于规避吉利自己的技术弱项。吉利与科力远合资却只拿 49% 的股份,又拉上其他自主品牌一起加入,发出要让所有中国品牌都用上 CHS 系统的豪言壮语,看起来是想要把科力远做成中国的爱信,通过培养核心零部件供应商来实现战略目标,真有点无论技术还是商业模式都全面学习丰田的意味。 不过从这套系统的特点来看,尽管已经向吉利的技术特点倾斜,吉利在电机制造和系统控制方面的能力,想要追赶丰田也非一日之功,同时丰田的商业化量产和成本控制水平也是吉利和科力远需要好好领悟的。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GeekCar Daily」3.8:丰田为盲人推出辅助设备,未来可能实现盲人驾驶
丰田为盲人开发可穿戴设备,未来可开车 针对盲人及视觉障碍患者,丰田开发了一款叫做 Project BLAID 的可穿戴设备,可以帮助盲人摆脱拐杖及其他辅助工具的束缚,使用振动电机、摄像头等传感器来检测佩戴者周围的障碍物,引导他们正确的行进。Project BLAID 目前还处于实验阶段,丰田希望未来能为该设备开发出脸部识别和物体确认等更复杂的技术来丰富它的功能,甚至可以帮助盲人进行驾驶车辆等相关动作。 或许盲人开车在未来也不是梦想了。 改装克尔维特成为速度最快电动车 一辆由 2006 款克尔维特 Z06 改装的电动车最近跑出了 186.8 英里每小时(大约 300km/h)的速度,这是迄今为止得到认证的电动车最快合法街头速度。 著名的电动车评测机构 Genovation 公司表示,测试跑道位于佛罗里达州卡纳维尔角的航太中心,全长 3 英里,克尔维特电动车在测试的第一天就顺利打破了记录。只是克尔维特创造的记录也许不会存在太久,一家新加坡公司正在研发打造一辆全电动的超级跑车,其速度能达到每小时 250 英里。 只有更快,没有最快… 韩国将现代捷恩斯作为自动驾驶测试车型 韩国政府宣布,将现代捷恩斯作为首辆官方许可进行自动驾驶测试的车型。韩国自动驾驶车辆的牌照及相关许可证审核相当严格,该车仅被允许在 6 条预先设定的道路上行驶,而且全程必须有 2 人在车内,证件有效期仅为 5 年。不过,韩国交通部宣称计划在 2016 年下半年增加几条预定路线为自动驾驶汽车进行测试。 在自动驾驶汽车领域,韩国人也不甘落后。 V2X 未来将成为车辆强制标准 随着各类联网汽车的出现,芯片厂商迎来了新的机遇。哈曼宣布将使用 NXP 出品的车对车通讯芯片平台,其中搭载了 V2X 技术,可以提升车辆之间的通讯能力,实时报告车辆的位置和速度;对周围车辆发出警告从而防止事故发生;可以接收交通部门发来的实时信息,例如堵车、红绿灯等。 预计到 2018 年, V2X 技术将成为欧洲汽车市场的强制标准,美国市场则将在 2019 年实施。 车与车之间的沟通也越来越重要了。 斯巴鲁推出全新平台,适用于电动车 斯巴鲁宣布将推出全新全球化平台,未来斯巴鲁森林人、傲虎、WRX 等车型都将转移到新平台生产,新车预计将在 2016 年下半年上市。新平台将很大程度地提升驾驶感受,减小车辆的噪音、震动来提高乘坐舒适性,该平台的产品结构强度也将增强 70%到 100%。斯巴鲁还表示,新平台未来不仅适用于汽油、柴油车,还将适用于混合动力及纯电动动力系统。 希望保留全时四驱系统。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微信号:GeekCar)& 极市(微信号:geeket)。
别看这辆车的颜色怪,可是却大有玄机
「 到底买什么颜色的车?」,肯定很多人纠结过这个问题。今天给你们安利一下丰田的「 柠檬绿」,它不仅仅是一种「 车漆」,还有降低碳排放的功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不只是车漆 丰田为 2017 款普锐斯提供了「Thermo-Tect Lime Green」 车漆选装包,价格为 381 美元,仅在日本地区提供。从名字来看,你可以理解为它是一种「 具有隔热功效的柠檬绿车漆」。基本原理就是它可以提高车漆对太阳光的反射率,降低车身温度,从而降低空调能耗。 简单来说,这种车漆使用钛氧化物颗粒,替代了传统车漆中的碳黑颗粒。主要原因就是钛氧化物有很好的反光特性,而碳黑颗粒是吸热的源头。丰田方面表示,这种设计对红外线也有良好的反射效果。 听起来挺巧妙的工艺,其实你买一辆白色的车也能达到相同的抗热效果。一般来说,白色车漆能够反射约 70%的太阳光,即使是银色车漆也能反射 50%-55%的太阳光。 而丰田之所以这么做,原因很简单。丰田想在提供多种可选颜色的同时,也提供像白色车漆一样的抗热效果。 「 柠檬绿」 效果如何? 额外花了 381 美元选装「 柠檬绿」,买回来到底效果如何?丰田发言人 Takashi Ogawa 是这么说的:「 在夏天太阳暴晒的情况下,与同类车漆技术相比,使用了丰田隔热层技术的汽车表面温度要低 5 摄氏度。」 如果你可以接受柠檬绿这个颜色,又是个环保主义者,那还是可以考虑购买的,前提是你在日本… 至于为什么柠檬绿专供日本,丰田方面并没有正面回答。但丰田方面表示,新材料的「 隔热性」 和「 耐久性」 是需要平衡的一点,比如你可以增大钛氧化物颗粒直径来增加隔热性,但较大的钛氧化物颗粒很难附着到底漆上。 关于车漆与隔热这个话题,日本有一份报告专门研究了「 汽车使用反光涂料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他们使用两辆车做了一个实验,这两辆车都是深蓝色,但其中一辆使用了 SRP(Solar Reflective Paint,反光涂料),可以看出 SRP 隔热效果明显。 虽然只是在车漆上作出了改变,但人多力量大。这份报告大致做了一个估算,假如日本所有车都使用了反光涂料,那么每年可以减少 21 万吨的碳排放。对于环保这件事来说,这不是个小数目。 其实不仅仅是车漆,把隔热技术用在玻璃上,效果会更好。美国能源部曾经做了一个实验,他们改装了一辆凯迪拉克 STS,安装了防红外线玻璃,同样使用了反光涂料。最终的结果是空调所需功率从之前的 5.7kW,下降到了 4.0kW。 对于消费者来说,这种新型材料或许不是刚需,况且还要额外花钱。但对于车厂来说,拥有这样的技术可能更多的是着眼于未来。美国加州空气资源委员会规定,通过使用隔热涂料或其他方式来控制温度的车企,可以获得「 碳排放额度」。而碳排放额度又是可以互相转卖的,比如特斯拉的碳排放额度在 2013 年就卖出了 4000 万美元,而本田是主要买家之一。 再说回普锐斯。虽然现在只有柠檬绿,但是不排除未来推出更多「 节能」 颜色的可能。但作为消费者,你愿意掏腰包吗?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微信号:GeekCar)& 极市(微信号:geek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