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ekCar 叨逼叨.fm「VOL.16」Beat U?And You Lose!
GeekCar 叨逼叨时隔很久,终于复出啦! 今天我们要聊的是昨天的话题(其实就是昨天聊的···今天才发出来···没错,是拖延症发作!)上一周发生了一起重大的交通事故,宝马车以惊人的速度撞上了马自达。网络让这个事故迅速发酵,从单纯的车祸延展到仇富,藐视日本车等等一系列开了脑洞才能想到的话题。大尧对此有很多话想说,总结起来就是:你们闲的! 昨天神州专车和乌伯较了真儿,发了一则广告想要干掉乌伯的死忠,结果却引发更多的人站在了乌伯的队伍里。这一现象让我们仨有话说了,总结起来就是:想出这个方案的人真该下岗了! 顺带说一句,刘翔离婚了,你们造吗? 叨逼叨的死忠们,你们还好吗? 我想大声宣布:我宣你!没在怕的!(不是这句!是下面这句!)我们的节目有了固定的更新时间!以后每 周四 、 周日 我们都会疯狂的跟你们叨逼叨!如果在非更新时间特别想念我们的话,那就···回听以前的节目啦~么么哒! 本期人物介绍: 大尧——GeekCar 最具洞察力的运营官。北京土著外加 UK 留学背景,专业性极强又超接地气,一个能顶俩!记住:跟他聊什么都行,但就是千万别提吃饭的事儿,谁提谁 S*B! 大白——GeekCar 最没节操的内容官。这是一只活生生的段子手,热爱科技但绝不乏味,五大三粗还常常害羞脸红。记住:千万别跟他聊天,小心你的节操被他说没了,这你找谁说理儿去! 刘能叔叔——GeekCar 最不正经的铲屎官。虽然是个妹子,但非得给自己起个叔叔的艺名儿,而且自打公司来了三位猫爷,就变成了专注的铲屎官。记住:惹她可以,别说猫不好!别说! GeekCar 有话说: GeekCar 叨逼叨是我们一次新的尝试,有任何意见和建议都可以直接留言告诉我们!你也可以表达你的观点你的态度,让你的声音也出现在我们的节目当中~欢迎吐槽欢迎么么哒~
揭秘:Uber 是怎样撬开中国市场的?
4 月 25 日,Uber 酝酿多时的「 一键打直升机」 登陆上海。虽然已有很多声音「 揭发」 说这只是一场营销活动,不过这并不能阻拦用户们的热情。 从一键叫直升机、到一键叫舞狮、一键叫宠物、一键叫特斯拉、一键叫佟大为……虽然并没有像同行企业大张旗鼓地宣传补贴发券,但这家在人们印象中本该如 PayPal、eBay 一样水土不服的外国企业,却在短短一年多时间里,摸到了中国市场的脉搏。 2010 年,Uber 第一辆车上路,它一开始就是一个有成熟盈利模式的移动互联网公司。像以往所有「Copy to China」 的故事一样,Uber 的模式迅速被盯上了,很快国内就出现了类似的滴滴快的、易到等等一众创业公司。近期又出现了一波主打「 拼车」 概念的公司。 但是,跟过去那些故事不一样的是,Uber 并没有因为「 水土不服」 而在中国败下阵来。相反,在滴滴、快的们终于扛不住「 补贴烧钱」 而合并之后,Uber 开始大力补贴了,并且成效非常显著。 就目前的势头来看,Uber 在中国野蛮生长的速度已经让背靠阿里腾讯两大巨头的滴滴快的公司感到了压力。他们紧急推出了狙击 Uber 的产品,但看起来还是难以阻挡这个美国公司的扩张。 在 Uber 位于北京三里屯的办公室,每天都有上百号司机去现场办理签约手续。他们中的不少人,原本都是滴滴专车、一号专车的司机。 尽管不少人对 Uber 中国团队没有电话客服,只能发邮件反应问题的「 高冷」 风格颇有意见。但不得不承认的是,这家公司在中国的运营和发展,用现在的话说,已经越来越「Local」 了。 起步 2013 年初,时任腾讯 MIG 副总经理的王晓峰独自来到新加坡,他在那与 Uber 的团队有了第一次接触。 他们在一家星巴克第一次聊起 Uber 中国的将来。那时 Uber 只在巴黎、旧金山等三四十个城市存在,正试图往全球化扩展。 那时候中国国内还没有打车软件,Facebook 的移动广告刚出现。在王晓峰的概念里,手机上除了移动游戏,别的很难赚钱。 此外,他已见证了不少外资互联网公司进入中国却一一折戟,比如他的老东家 Google、被阿里巴巴干掉的 eBey,还有错误不断最终被关闭的 Yahoo 中国。 王晓峰最初对 Uber 也没有太多的信心。他认可 Uber 是个有趣的模式,但他认为困难会很大,「 因为 Uber 的扩张和 Google、Facebook 不会一样,这需要大量本地运营人员。」 不过,最终他还是加入了 Uber,负责上海团队。其中一个原因是,2013 年 7 月的一场 Google 领投的投资让当时的 Uber 估值就达到了 35 亿美金,王晓峰觉得这会是个有挑战性、有前途的公司。 Uber 上海 2013 年 8 月在全国最早开始试运营,上海也是全球第一个在非英语国家推出英语司机的城市。因为有数据显示,中国有 70 万个注册的外籍人士,17 万在上海,全中国数以百计的城市里有 1/4 的外国人在上海登记。 鉴于 Uber 这个品牌那时在国内实在是没什么知名度,他们觉得至少在上海的老外会是一个切入点。 后来的事实证明,这样的判断是对的。 从外籍人士切入之后,中国用户也被吸引了过来。在没有做任何特别广告推广的情况下,Uber 上海原本只占 10%-20%的中文语言用户在两个月内快速增长,并很快超过了使用英语的用户。 这让团队惊喜地看到他们更期待的本土市场。时不我待,他们接着计划往广州、深圳拓展。 Uber 在中国的扩张套路是,每个城市都以小团队、创业公司化运作。看好要进入一个新的城市市场,第一步先招这个城市的城市经理,然后组成三人小团队,提前半月找车,然后就试运营。试运营数据良好,回报旧金山总部,说服总部就可以放手去做。 2013 年 11 月,广深差不多同时试运营。为了让更多人使用 Uber,他们在信用卡支付之外,增加了一项中国人更习惯的支付方式——支付宝。 融入 王晓峰入职 Uber 上海那天,是 Ben 迎接了他。 有着 IT 工程师和风投背景的美籍华人 Ben(姜智亚)比王晓峰还要早加入 Uber。他说,2013 年,Uber 中国没有乘客、没有车、没有团队,但他们看到了市场,「 从人口数量、消费能力、交通情况……各种角度看都是个好市场。」 从那时起,Uber 就做了很多融入本地的努力。 「 你们是不是要抢我们生意?」 在 Ben 挨家挨户向本地企业推广合作的时候,他们大多第一反应会警惕地问这么一句。这些企业一般是国企或较大的公司,此前他们习惯定期的日租、月租或长租的做法。说服他们被 Ben 列为市场开拓期的困难之一。 「 我每次都会说,你完全不需要放弃你已有的生意,零散时间再做 Uber,没有风险没有成本,做一段时间不喜欢的话就再退出,继续做你原有的。」 说这话时,能让人想象到当时的 Ben 脸上认真诚恳的表情。 不过这不是 Ben 认为的最难的事,最难的是教育用户。Uber 最早在上海和广州当地的酒吧和博物馆合作免费乘客活动,如果说在酒吧教用户下载一个 App 尚属容易,但让用户绑定支付账户就太难了。「 对于一个没有知名度的软件这很难,因为用户没有信任感。」Ben 说。 经过一段时间的品牌推广,Uber 决定从高级车型(UberBlack)开始扩展。这也和 Uber 本身定位是符合的。在整个亚洲市场,Uber 的定位其实一直是中高端服务提供商。 在进入中国的初期,它延续了一贯的风格,只推出了高端服务 Uber … 继续阅读
降价背后:「进口」Uber 有必要找易到谈「国产」吗?
在三里屯附近的一家咖啡馆里,Uber 北京总经理 Ben 接过我们递给他的手机,看了一眼屏幕上关于 Uber 和易到合并的新闻,然后说,这是个谣言。 我们询问了易到方面的员工,得到了类似的回答。 不过,在滴滴快的合并之后,对于类似的消息,我们不得不保持高度警惕,宁可信其有。二者走到一起,也并不是没可能。 但这不是我们这次采访的主题,真正驱使我们来找他聊聊的原因,是最近 Uber 旗下人民优步服务的大幅降价,而开头的片段只是 GeekCar 对 Ben 采访结束之后的一个小插曲。 本来就不赚钱的人民优步,为什么又降价了? 周一,来自 Uber 北京微信公众号的推送文章刷爆朋友圈:从当天开始,人民优步价格下调 30%。比如,从国贸到望京这段路程,现在 App 里的预估价格是 22-30 元(视拥堵程度会有一定浮动),本来就比出租车便宜的人民优步,变得更便宜了,当然,也比目前的任何一个专车服务价格更低。 降价之后的人民优步定价机制很简单:0 元起步价,里程+时间双重计费机制,1.5 元/公里,0.25 元/分钟。 空驶率降低是价格得以下降的直接原因。虽然 Ben 并没有透露具体数据,但是他说,是用户和车辆规模的大幅提升,导致了空驶率的下降。 和滴滴、易到等专车服务的司机抢单模式不同,人民优步采用的是系统派单的模式,用户下单之后,系统会指派离用户最近的车辆去接,司机和乘客双方都没有选择的机会。 在 Uber 的定价机制里,乘车用户需要为车辆空驶的成本买单,如果出发和到达地点比较偏远,就意味着那个地方车辆密度不高,车辆为了接送用户,就会行驶更远的距离,另一方面,如果用户订单不够多,也会让车辆更多的处于空驶状态。 在这种机制下,如果规模不够,价格就没办法降下来。 但是,从去年 8 月上线之后,人民优步的发展速度似乎超出了 Uber 的预期,以至于他们几乎每个月都要调整 KPI。 那么为什么会超出预期呢?或许更多的原因还是专车市场的爆发,以及人民优步本身的低价策略。 虽然人民优步在产品形态上和普通的专车并没有太大区别,但是在 Ben 看来,这仍然是一个「 拼车」 产品。他给出的理由是,大多数的人民优步司机并非「 全职」。这些人多为私家车主,他们的上线率不高,比如只是在上下班时间上线接单。与此同时,Uber 也会对那些活跃司机给予奖励,以激励他们用更多的时间来做 Uber 司机。 从乘客角度来看,他关注的只是能不能以更低的价格得到比出租车更好的体验,人民优步到底是「 专车」 还是「 拼车」,对他们来说并不重要。 Uber 并不会从宣称「 公益拼车」 的人民优步司机那里抽成,所以这不是一个用来挣钱的项目。它存在的意义,主要是吸引更多的用户来到 Uber 的平台,培养用户粘性,然后通过 Uber 的其他用车项目来营利。 人民优步降价究竟有什么意义?一条知乎上的分析已经说的很透彻了: 对于乘客来说,意味着更廉价的服务,这一定是好事;对于市场来说,一次 NB 的折扣可以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Uber 想在中国继续发展,在现阶段这是最好的办法;后来者进入这个低价市场的可能性降低;Uber 可以借此得到更多的司机资源,步骤是低价吸引更多的乘客,在一个平台,供和需一定要侧重某一方,然后刺激另一方,才能疯狂增长。 下面这张图是一个外国投资人所画,他对于 Uber 的模式做了充分的解读,图上所说,其实正是国内人民优步降价的理由和目的。 降价背后的逻辑:虽然坚持了 Uber 的精髓,但是还得更接地气 但是,伴随着降价的新闻,一些质疑人民优步变相涨价的文字也映入我的眼帘,比如下面这段: 「Uber 降价但给司机的结算不变,到结算日补齐差价。但这个信息居然没有有效的通知给司机,导致大量司机因为价格过低弃运,然后由于车少,系统出现巅峰加价,乘客认为这是变相加价,放弃叫车。这是我今天早上因为限号从其他 Uber 司机那里知道的醉人消息 …」 其实在国内关于 Uber 的负面并不是没有,比如批评 Uber 在国内的推广、管理不接地气。 这和很多人的论调不谋而合:「 作为一个国际化公司,Uber 在中国的发展肯定水土不服。而纵向的去看国际化互联网公司进入中国的历史,其实并没有真正成功过的,比如 Google。」 这些大公司在中国的本土化之路确实很坎坷,而在共享用车这个领域,Uber 面对的是滴滴、易到这样的对手,关于 Uber 的那些悲观情绪,其实也并非没有道理,而「 人」 的因素也加深了这种悲观。 不过,公平的说,在进入国内的过程中,Uber 在本土化方面做的努力其实并不少。比如,国外用户大多希望司机通过短信而不是电话联系自己,但国内用户的习惯正好相反,于是 Uber 在中国规定司机必须通过电话联系用户。另外,支持支付宝、使用百度地图,甚至春节之前推出上门舞狮活动,这些都是积极的变化。 可以这么说,在宏观层面,Uber 在中国的很多改变都是对的,但是在一些细节方面,难免水土不服,尤其是在有段位很高的对手作为参照物的情况下。 Ben 告诉我,Uber 北京团队的全职员工大约只有 15 人左右,这其中有一半人在北京生活了 4-5 年,还有大概三分之一的人有在国外生活过的经历。而在我们向他求证 Uber 易到合并消息的时候,他还调侃了一句:「 他们负责宣传的员工就比我们整个团队人数还多。」 其实就 Uber 北京来说,他们仍然是一个很小的「 创业团队」,所以有些错误是必然会犯的。 好的方面是百度和 Uber 的合作。双方除了在产品方面会有所动作之外,百度还会给 Uber 的中国团队提供非常有价值的本土化建议,按照 Ben 的说法,「 哪些事该做,哪些事不该做,哪些事要优先做,哪些事可以不用那么急,百度方面都会对我们有所帮助。」 这或许可以看成是深谙此道的投资人对于创业团队的「 指导」。 而 Uber 真正牛逼的地方在于数据、技术、算法。这从人民优步的定价机制和算法中就可见一斑,在知乎上甚至还有人专门从乘客和司机双方的角度来分析这个机制是多么合理。Uber 自己也很明白他们的优势,所以在本土化的过程中,他们仍然坚持了自己在技术方面的某些选择,比如不去像对手一样做司机抢单的机制。 就连那些质疑 Uber 管理的司机也说,他们认同 Uber 关于资源重新配置的宏伟愿景,并且还会继续使用它。这样的观点很说明问题。做了那么多本土化的东西,但 Uber 并没有迷失自我,在中国,Uber 仍然是一家由技术、数据、算法来驱动的公司。 所以,我们可以很清晰的看到 Uber 在国内的优势和劣势。基于这样的状况,Uber 和易到如果真的走到一起,其实并不是一件坏事,易到可以提供的是更接地气的推广、运营、管理能力,再加上 Uber 在技术方面的优势,他们绝对可以和滴滴快的抗衡,别忘了 … 继续阅读
免费打车啦!Uber 旗下「人民优步」即日起免费一周
今天,优步(Uber)宣布:针对「 人民优步」 服务,为用户提供为期一周的免费搭乘优惠(单程最高 60 元)。 “ 人民优步」8 月初开始在北京试运营,现在的免费搭乘,意味着优步开始大力推广这项「 公益性质的拼车业务」。 打开 Uber 手机端 App,就可以看到推送的优惠信息,从 8 月 27 号开始到 9 月 2 号,使用 App 选择「 人民优步」 预约车辆,到达目的地后无需支付车费。 为期一周的免费搭乘,对于旗下车辆还不是很多的优步来说,并不会承担过大的成本,而用户数量一定会有大量的增长。 相比 UberX 和 UberBLACK,「 人民优步」 服务拥有更低的价格。虽然系统提供「 分摊车费」 功能,看上去像是拼车性质,但是,往往并没有人和你同车同行,所以「 人民优步」 其实可以看成是更廉价版的普通 Uber 服务。我的同事使用这个功能叫车之后,App 里显示车型为现代索纳塔。如果对车型没有太高要求,「 人民优步」 自然更容易让人接受。事实也证明,在「 人民优步」 上线的几周时间里,人民优步司机的评分就创造了 Uber 全球历史新高。当用户开始接受并使用优步的时候,价格更高的 UberX 和 UberBLACK 就有了更大的发展基础。 在北京,私家车车辆都可以加入「 人民优步」 平台,通过平台搭载路线一致的乘客,并收取相应的用车成本费用。 在优步官方给出的资料中,这次免费活动还与中国民促会「 绿色出行基金会」 有关,优步和他们达成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虽然拼车的好处众所皆知,但它们早在 20 年前就已介入此领域并在行业内颇有权威。 优步与」 绿色出行「 的合作将一起探讨大城市中拼车行为对环境,经济和交通拥堵等方面带来的影响和好处。」(标题图片来自 Uber 北京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