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公司,想在 2018 年推出价格 100 美元的激光雷达
对于一辆自动驾驶汽车来说,激光雷达(LiDAR)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组件。 相比毫米波雷达、摄像头等其他传感器,激光雷达有着很大的优势。它不受恶劣天气和光照条件的影响,能够清晰探测到周围环境的 3D 数据。 能实现这样的功能,主要取决于激光雷达的原理。透镜两侧可以发射激光光束,遇到障碍后光束会发生折返,最终又经过透镜。激光雷达内部的接受器可以对反射光束进行分析,最终时间信息以及控制信号都会被传递到处理器内部进行处理。使用激光雷达,可以生成精确的 3D 环境地图,将自动驾驶汽车的周围环境特征还原出来。 不过在现阶段,激光雷达的造价很高。百度在之前演示的自动驾驶车上,使用的激光雷达成本就高达 70 万人民币。高昂的成本,就是导致自动驾驶汽车难以普及的重要原因之一。(上图为 Velodyne 的激光雷达)为了改变这种情形,一家叫作 innoviz Technologies 的以色列初创公司站了出来。他们承诺将在 2018 年推出一款高清晰度的固态激光雷达(HD-SSL)。这款激光雷达将会拥有更强大的性能以及更小的体积。外形方面,新款激光雷达的长宽高都不会超过 5 厘米。更重要的是,innoviz 将会把它的售价控制在 100 美元左右。 innoviz 成立在今年年初,8 月份的时候完成了一笔 900 万美元的 A 轮融资。innoviz 共有三位联合创始人:Omer David Keilaf(担任 CEO)、Oren Rosenzweig 以及 Amit Steinberg。这三个人均有在以色列国防部队工作的经历。目前,innoviz 大约有 30 名左右的成员,其中还包括一只叫做「winston」 的宠物狗。预计今年年底前,公司的人员规模将会进一步扩大。 不过,innoviz 没有透露团队到底怎样的技术路线能够支持这样的产品规划。对于他们的「 迷之自信」 来源,Oren Rosenzweig 只是表示 innoviz 的团队实力足够,成员们在计算机视觉、信号处理方法、自然光学以及通信方面都拥有相当多的经验,每个人也都具备多学科背景。 Omer David Keilaf 说,今后团队将会从底层工作做起,包括光学组件设计、信号处理器设计、高精地图定位以及软件搭建等方面。未来,innoviz 还将利用自主研发的固态激光雷达,在自动驾驶汽车传感器融合以及三维建模方面继续布局。 Omer David Keilaf 说,目前一级供应商、主机厂对 innoviz 反馈良好。 今年年末,innoviz 会发布一套固态激光雷达原型样机。2017 年,公司还会发布改进版产品,最终版本大约会在 2018 年中旬正式发布。 在低价激光雷达领域, innoviz 不是第一家,更不会是最后一家。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微信号:GeekCar)& 极市(微信号:geeket)。
为什么停车类 APP 看似缺口巨大却没有成长起来?
本文来源于 PMCAFF 产品经理社区(微信公众号:pmcaffcom)原问题: 停车 APP 难以成长,到底缺了啥? 全国现有汽车已达 1 亿 7 千万辆,停车位缺于 6800 万个,看起来缺口巨大,但是各样的停车 APP 却没有成长起来,到底是什么原因? @咖啡要加奶糖的回答: 先来假设一下,生活会中碰到哪些停车问题? 一、周末小明开车带女朋友去国贸购物,到国贸后发现 找不到停车地方 ,急的团团转。 二、过了 10 分钟后,终于等到有空车位了,8 元/小时的 停车费 着实让小明顿时心疼一番,但为了泡妞也就忍了。 三、小明进车场一看,瞬间萌比了,车场分为 B1、B2、B3 三层,每层有 2 百多个车位,车场这么大, 空车位在哪里 ?小明只好一层层找空车位。 四、找到车位后,小明愉快的和女朋友逛街去了。由于玩的太开心, 忘记车停哪了? 小明和女朋友带着大包小包踏上寻车之旅。 五、出车场时,正好碰到下班高峰期,在 收费岗亭排起了长长的队 。流程大概是这样:小明把停车卡交给收费员—-收费员报停车费—-小明给钱—-收费员找零—-放行。 六、小明到家后,把车停到自己的产权车位上(花 30w 买的车位)。躺着床上小明 YY,要是自己的车位能出租就好了,这样可以赚一大笔钱。同时家住国贸附近的小红也在这样 YY。 如果现有 app 可以满足用户找停车场的需求(知道北京所有停车场空车位的数据),那用的人会不会很多? 正如张荣辉老师所说:「 我开着车呢你让我在手机上找一个 app 然后找停车位再开过去?有那功夫我直接转一转不行么?」 场景一:去目的地前打开 app A 直接开车过去,万一找不到再转一圈; B 提前打开手机找好停车场。 大部分的人内心是懒惰,不愿意提前做计划的;加上侥幸心理,万一有车位呢,就算没有再打开 app 也不迟,所以场景一还是比较少的。 场景二:到目的地找不到车位后打开 app A 开车转一圈找空车位的话,会做以下考虑: 1、现在油钱很贵的。 2、有的停车场前没有空车位标示,甚至有的车场压根不让进,怎样才能找到空车位? B 打开停车 app,看看附近哪里能停车。 如果到一个相对陌生地方,就算开车转一圈也不一定能找到空车位;如果到熟悉的地方,你可以开车转一圈找到空车位。但通过 app 可以帮你找到距离目的地最近、价格最便宜的停车场。 场景二肯定是存在的。 如果认为停车 app 只是提供找空车位的功能,那就错了。这上面假设的前提是在用户找不到空车位的情况下,每天有多少用户找不到空车位呢? 空车位数据只是一个切入点,而不是引爆点。 停车 app 解决的不仅是找空车位这个需求,还应包括反向寻车、错时停车、电子支付、自动抬杆等等。 但要做这些功能,就需要打通停车场的硬件,这是个非常大的难题。 一、因为硬件价格贵,一套得好几万,补贴不起。 二、停车场关系复杂,很多车场产权与经营权分离,谈判无法进行。 三、停车行业里大点的停车管理公司,自己做停车 app,无法切入。 推论: 1、一款好的产品不仅是功能上满足用户需求,还要让用户产出情感诉求。 2、需求是极端脆弱的,但凡缺少一个关键变量,或者一处重要细节上有缺陷,可能辛苦就白费了。 @BlinkQ 的回答: 停车 APP 在价值链中,主要解决以下 2 个问题: 1. 车位信息查询,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2. O2O 服务,比如医院停车难,你只用开到医院门口,把车交给停车小哥后就不管了,他帮你找个角落停好。 问题 1,其实目前大多商场有自己的停车位物联网,可以在商场外的 LED 屏中查看剩余车位情况,这些线下的公司已经把物联网入口占领了,以后对互联网提供接口也是时间问题。就算没有,简单的「 车位已满」、「 可对外停车」 已经够用了。 问题 2,对于急着办事又难找车位的地方(比如医院),代停车服务确实比较刚需,但这种地方比较少,比较固定,而且代停车服务对 app 没有必然的需求,你花上百万搞个 app,做一大堆功能(一键停/取车、爱车监控、车位数量),结果用户到场了才发现没装 app,可能还不如当地几位熟悉位置的大爷直接举个牌提供服务,怎么解决信任问题?有个 app 就更信任了?还有很多其他方法吧(大爷也可以叫你用斗鱼看你的停车位直播啊,23333~)还有现在滴滴 uber 那么方便,真要去那么难停车的地方,不如叫车吧。但是, 在整个停车价值链中,停车位本身才是刚需,是卖方市场,有车位就是爷。 私以为,拿着几百万去搞 App,不如到繁华地段去键个停车楼,钢架加起重机那种,一旦投产(应该说是上线),稳赚不赔。 话说 Blink 有次在成都王府井附近停车困难之际,那踌躇的眼神瞥见一个老小区门口写着「 对外停车」,进去一看,本来楼前空地只能停 6 辆车的,结果小区住户集资建了下图中这种停车楼,能停 22 辆车,对外开放,年入上百万。 停车 app 和洗车 o2o 一样,在目前这个市场环境下属于数据刚需但实际上是伪需求。作为产品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评估什么是真正的用户需求。 … 继续阅读
「活动总结」「让停车不再困难」(讲演篇)
「 停车」 这件事儿,一定困扰过每一个开车的人。哪里有痛点,哪里就有创业的机会。 4 月 9 号,GeekCar 在 eico design 举办了「 让停车不再困难」 的创业主题分享沙龙,场面十分火爆。到场参加沙龙的嘉宾和观众来自停车创业公司、停车管理公司、地图商、互联网信息公司、交通领域企业以及多家投资机构。可见,「 停车创业」 已经受到了资本的强烈关注,同时还让传统停车管理公司提高了警觉,更是吸引了众多可以和这些「 停车创业」 公司有结合想象空间的企业的参与。 当天的活动,现场的朋友们对于「 停车创业」 这个话题做了比较痛快淋漓的交流和沟通。这里我们对活动进行总结,第一篇是嘉宾演讲内容: 丁丁停车(CEO 申奥):一个智能地锁,能否撬动停车产业?(丁丁停车:目前产品是智能车位锁,通过车位锁以期实现对于车位的精确管理。围绕车位锁,基于平台和数据,未来可以有共享、电动车位管理、广告等发散可能。)一个智能地锁,能否撬动停车产业?这是对于丁丁停车智能地锁的一个疑问,丁丁停车 CEO 申奥用自己的讲演让大家去理解所谓的「 安心的专属车位」。以车位锁切入停车行业,这是丁丁停车的角度。 申奥基于停车场景、停车 App 使用场景和频率分析、丁丁停车不用地锁行不行这几个方面具体进行了分析。停车场景的痛点分熟悉和陌生两种,各自特点区别如下图。 什么场景大家会掏出手机打开停车 App 呢?临时开车到目的地找不到停车位,导航在附近找到几个停车场进行比较选择,事先计划的目的地出发前搜索目的地停车场情况,用手机支付停车费更优惠便宜等。 上面说到了停车 App 使用的场景。申奥再结合汽车后市场进行比较:维修保险大概半年一次、美容一月一次、洗车一周一次、停车一天两次。通过数据比较,「 停车」 确实算是相对最高频的,但是应该注意到,这并不一定意味着使用停车 App 的使用频率就是高的。 丁丁停车的思路是用智能车位锁把闲时的被占用车位利用起来。不是告诉大家哪里有停车场,而是自己做停车场。个人所有的车位,被科学的利用起来,如果达到了一定规模,装上丁丁停车锁的车位综合起来相当于丁丁停车的停车场。 车位锁在每个城市的认知度高低不一,在某些城市,车位锁确实比较难进入。市区和郊区不同的特点也让丁丁停车的车位锁发挥不同的作用。不同城市车位锁和人力对于停车场的管理成本高低不一,某些场景不允许车位锁进入,申奥表示他们会专注于自己产品适合的场景。同时对于外界关心的车位锁被山寨的说法,丁丁停车表示并不害怕,因为产品是有一定技术门槛的,未来硬件和平台会齐头并进。 GeekCar 观点:与其说用车位锁撬开停车行业,不如说丁丁停车是想把闲时资源更好地利用起来。具体关于丁丁停车的介绍还可以参考 GeekCar 之前的采访文章:《丁丁停车:由「智能车位锁」展开的想象》无忧停车(董事长刘鹏):当「云平台」遇到停车创业(无忧停车:无忧停车的背后紫光百会是做停车场智能设备的,无忧停车是从硬件到软件的一个产品,面向用户提供停车信息、支付以及寻车等功能,集合停车场硬件实现一个「 云平台」 上的停车闭环。)无忧停车的背后是做了十年停车设备的清华紫光百会,刘鹏在这个行业进行了很长时间的探索和经验积累。无忧停车网站上线了 2-3 年,现在无忧停车 App 新版上线,对于推广补贴上更是用上亿资金砸向市场。无忧或许是看到滴滴快的式的教育用户方式,或许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的确很符合中国的消费者。 刘鹏对行业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各个维度的深度分析:放开停车费;提升行业管理(借助底层设备和互联网);管理员人力成本高,素质差,服务水平不高;管理漏洞很大,现金流失率很高(30%-50%的现金流失率);静态交通产权很分散,管理部门不明确。 无忧停车想要解决的痛点:找不到车位(诱导不是主要解决方式);支付问题(排队缴费麻烦,如何变得便捷);找不到车,找不到电梯(反向寻车);增值服务(汽车后市场服务)。目前无忧停车已经做到 app 可以显示空满程度,2000 个动态数据,6000 个静态数据,北京今年预期做一万个数据。标记 18 个城市的数据,百度、高德、搜狗都使用无忧的数据。标停车场的出入口,照片,价格都通过 App 显示。 对于「 诱导停车」、「 智能支付」、「 反向寻车」、「 增值服务」 等几方面,刘鹏给大家分享了无忧停车在技术和思路上的准备和看法。 GeekCar 观点:无忧停车在技术和产品经验积累以及资金的充足准备上都有自己的优势,不过现如今 用户们对于「 停车 App」 使用中的信息准确和实时信息情况以及是否能够十分便捷的在城市各处都享受到十分关注 ,这也是「 停车 App」 需要不断提升来满足用户的地方。 萝卜停车(CEO 肖遥):给停车算笔账(萝卜停车:充分整合线下停车资源和信息,进行深度用户优化,一方面提供给用户方便及时的停车导航信息,提供给用户更好的停业业务服务;另一方面帮助部分停车场进行资源最大化利用以及服务推广。)肖遥这次带来的分享则是用实实在在的数据给「 停车」 算笔帐。 环保账:怠速或低速状态下,汽车污染物的排放是 15 毫克/秒;一辆车一天因停车耽误 20 分钟,多排放污染物 18 克;北京 560 万辆车,一天多排放 100 吨,一年多排放 4 万吨。 经济账:(单位时间用车成本+机会成本+隐性成本) x 平均花费时间;用车成本=油耗+车损,机会成本=最低工资收入,隐性成本=治污消耗;以停次车花半小时计,北京的停车成本 10 到 20 元,上海 15 到 25 元,不计算停车费。 管理帐:保安、会计、出纳等人员减编,开支减少 20%;现场补漏、线上管理、统一入帐,收入增加 20%;联网后从流量孤岛到市场竞争,收入增加 25%。 肖遥谈到了停车创业的一个趋势:停车市场分为停车前市场和停车后市场。 前市场是停车信息提供,后市场停车市场服务,而现在大多数公司是做前市场,但是未来这两个市场将相互融合。 对于大家普遍谈到的停车是否为汽车后入口,肖遥则给出了自己的理解: 停车虽然是高频次市场服务,但是有效高频次较少,不具备汽车后市场入口条件。 停车市场未来或将和百度、高德地图公司合作,整合地图信息,提供停车资讯,成为 停车+路况地图 2.0 版本。 GeekCar 观点:停车问题如果确实能解决得很好,肯定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不过很多明摆着的问题,不一样因为种种原因没有解法吗。对于停车行业,真的需要这些创业者搅动起来,带来真正的改变。还可以收听 GeekCar FM,听听肖遥和我们关于「 停车」 的聊天话题《停车难,「停车创业」更难——萝卜停车的创业经》悠泊泊车(CEO 孟超):「 卖车位」 不如「 卖时间」(悠泊泊车:通过代客泊车的形式,一方面是在具体场景中提供给「 人」 的停车服务解放一部分人的宝贵时间,另一方面是通过人肉调度使得停车场资源分配更为有效。)孟超和停车行业的缘分开始于对于停车位的投资。在投资的停车位过程中,发现其中一个停车位放空在那里资源浪费,于是想到了能否共享自己的车位出去。 后来孟超便在停车创业这条路上摸索,也尝试了不 同的切入方式,最后他和团队选择了围绕「 人」 服务这个本质,用国外已经时兴车的代客泊车的方式去解决停车难以及停车位利用的问题,同时很成功的绕过了啃「 停车场」 这款硬骨头 。 「 代客泊车是后市场的入口」 孟超如是说,因为泊车所带来的信任和中间时间,车主在有需要的情况下会选择代驾、维修、保养、洗车等汽车后市场服务。 目前来说,悠泊切入的服务网点分布在重点医院、商圈、学校等停车需求较多的地方,目标人群首先是渗透中高端人群。未来,悠泊还会在一些季节性或者临时性的活动场景中,提供代泊服务,解决用户的停车问题,同时也环节具体区域的交通拥堵。 「Wait Less,Live More」,悠泊给出的服务为客户减少了麻烦带来了享受。 GeekCar 观点:目前最能看到清晰盈利模式,又巧妙迂回绕开「 攻破停车场」 这一难题或许就是代泊了。具体关于悠泊、关于代泊模式的细节可以阅读《你不需要自动泊车,你需要的是「人肉代泊」》视觉中国(智慧旅游负责人檀林):这些打停车主意的创业者,是先驱还是先烈? 邀请到的檀林先生对于「 停车」 有过较为深刻的调研,同时对于国外的「 停车」 创业模式比较了解。这次分享,檀林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发散性的启发。目前任职视觉中国智慧旅游负责人的檀林首先提到在 旅游市场中,停车是刚需 的观点,未来这一块和各位停车创业公司都有合作的空间。 然后介绍了国外几家典型停车创业公司的情况: 1.streetline 核心是智能停车大数据开放平台,获得政府的支持和花旗银行的投资,致力于提供端到端的智能停车服务,帮助城市减少交通拥堵和碳排放,同时还提供绿色城市的监控服务。 2.Parkingpanda 和 justpark 两家公司,基于共享经济的原则,分享车位。 3.spothero 把社会的资源提供在平台,优势在于可以比价模式。 … 继续阅读
「GeekCar Weekly」自动驾驶技术成熟之后,会带来哪些创业机会?
这周的主题仍然没离开自动驾驶。 宝马中国在自己的总部给我们做了一次自动驾驶「 科普讲座」,从技术讲到法规,基本上全面梳理了一遍关于自动驾驶的基本概况。借着上周末沃尔沃的自动驾驶路试,于是这周我们一直沉浸在对于未来自动驾驶生活的畅想里。 今天浏览知乎,一个问题映入眼帘:在自动驾驶技术日渐成熟的背景下,会带来哪些创业机会?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未来自动驾驶一定会达到一个相对高级的程度,在这种情况下,会带来一系列的连锁反应。这是在技术、法规之外,又一个让人脑洞大开的命题。 一位叫张翼飞的用户进行了高度的概括总结,他认为以下这些细分领域「 大有可为」: 激光雷达设备相关、高精度地图处理相关、拥有甲级测绘资质的公司在车道级导航领域及 10cm 级别路况识别、能解决大雾天或雾霾天路况识别的技术、图片视频指示灯识别、车内控算法、拥有及时的路况信息公司、解决路况预测悖论的公司、车体安全材料相关、地基增强技术相关、高精度定位技术相关、拥有高精度的改装车辆公司、甚至配套的无人飞行器相关公司…… 一位叫做 maggie 的用户的回答得到了最多的点赞数。她从事安全行业,在听了百度余凯博士的一次演讲之后,发散出了这些答案,摘录如下: 「 代客泊车」、「 代客挪车」、「 代客加油」、「 代客充电」、「 代客洗车」。 汽车的智能发展会进一步降低驾驶人的驾驶技能要求,更多缺乏手动驾驶技能的人出行,就要求有相配套的服务跟上,而城市基础设施支持「 智能和自动化」 的改变是个长期演变的过程,所以就需要有人来帮助完成相对复杂、且不能带来愉快体验的工作。从事代客业务的人要求具备更高的操控汽车技能,当然随着汽车实现人车一体化进程的演变,这些技能要求会越来越低。 「 娱乐业」 高度自动驾驶使人被解放出来,有更多可以被利用的碎片时间。那么针对个人的、自定义时间的小片段娱乐节目将成为一个创业机会,就好比我们现在在飞机上经常看不完一个电影,是多么令人郁闷的体验!进一步联想,由于少了一个驾驶员,车内增加了一个座位空间,这个空间被缩减就会更节能,如果保留就可以有更大的娱乐空间,可以用来放马桶,也可以用来放其他娱乐项目……(GeekCar 有话说:高度自动驾驶时代,或许也是需要驾驶员坐在方向盘后的,所以对于「 车内增加一个座位空间」 的说法,持保留意见)将产生自动驾驶下的「 公路社交」 生活方式,人们可以在公路上聊天(线上)、拼车(线下)、别忘了你有更大的可以利用的私密空间,和可以规划的完整时间,可以用来社交和娱乐,比如车震。 「 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 建筑业必须规划高度自动化的停车场,私家车位甚至有可能消失,进行集中化集成化管理。 如果高度自动驾驶实现,可以开车上路的人会变多,路上会出现更多的车,现有的公路、高度公路、上下行线、停车场都要提升承载强度并且支持自动化。 「 飞行器」 和「 服务机器人」 公路上挤满了自动驾驶的车辆,并且为了公路安全也不可能任意超车,作为应急和临时需求的飞行器和机器人将会成为公共服务设施的一部分。 「 智能感知」 领域技术的进一步提升 更精准的定位技术、汽车周围环境图像内容学习、实时道路场景理解、更廉价的感知设备,将使得自动驾驶更安全。 「 自动驾驶服务提供商」 出行前根据个人需要定制「 最快路径」、「 最优体验」、「 最节能路径」。这些服务将继续延伸、更加深入到我们的个人生活,直指出行目的:比如我今天打算去超市买东西,服务提供商会根据我的个人习惯、喜好、路况、超市的拥挤程度,帮我定制最优的出行计划,安排好一切,我只需按照提示出门,上车,下车,买东西,回家。 再来看看 moya xu 的回答: 1,租赁公司或者 P2P 的汽车借出服务:自动驾驶也就意味着汽车的驾驶工作标准化了。那么第一个影响到的就是汽车的所有关系。你无需自己拥有汽车来实现位移了,你所要做的就是打开手机 App,输入时间地点与目的地,是否愿意拼车等信息,然后车子就会在指定时间开到你家门口,到达目的地,车子就会自动开走。 2,第三方自动检测与修理机构。所有权外移以后,有一个问题就是汽车的物理安全性问题,包括汽车保养,汽车状态检测等。当然租赁公司可以承担一部分这个问题,但是由于其利益相干所以最好引入第三方检测机构。此外对于 p2p 的租赁服务,第三方的安全服务更是不可缺少。当然汽车原厂公司也可以填补这个空白。 3,汽车信息安全。由于汽车自动驾驶,那么假如有人可以在汽车的自动驾驶机器上植入木马,理论上就可以控制汽车,这会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所以汽车的信息安全需要考虑。 4,汽车娱乐产业。如果不需要驾驶,汽车很有可能不需要长成现在这样,座位可以更舒适,在汽车上可以安置更大的电视。在汽车上的碎片时间都可以用来娱乐。比如结合 5G 技术的汽车高清 3D 影院,刚在家看到一半的电影可以在车上继续看,而效果不打折。 5,汽车旅馆服务。结合房车等技术,以后到异地旅游,租部房车吧,吃住行全在房车上,再也不要考虑宾馆的牵绊了,也不用考虑以前房车的驾驶问题或请司机的私密性问题了。特别适合举家旅游。 当然,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无人驾驶时代来临之后,有人赚钱,就有人失业。 比如,我们很容易就会想到,代驾司机可能无事可做了。驾照销分的人也无事可做了。 还有人说,交通广播电台会受到不小的影响。因为一切都交给自动驾驶,司机不需要再关心交通路况了。 当然,肯定少不了逗逼答案,比如这个:「 新行业不知道,碰瓷这一行算是毁了。」 持这种观点的人还给出了论据:有研究称,人类对 ATM 找茬的概率远远小于柜台服务人员…… 汽修也可能是一个被自动驾驶「 革命」 的行业,不过有人给出了「 下岗再就业」 的出路:反其道而行之,开交通拯救公司,把那些路上坏掉了的自动驾驶汽车拖回去修理厂……当然了,修车的以后也得会刷机才行。 还有的人持非常悲观的态度 :「 汽车这东西,就算是周边,也不是没钱的创业者能玩儿得起的。现在的创业,被互联网搞秀逗了,认为一间屋子一条网线,两台电脑,一箱泡面就能做个 App 颠覆行业了。没那么简单了,汽车行业要硬实力才能折腾。总不能写个 App,让汽车来个花式驾驶,华尔兹路线什么的吧?」 类似的消极观点:「 很多人只考虑到诗和远方,而无视眼前的苟且。」 另一个人给这句话重新翻译了一遍:「 问怎么办之前,先问是不是。谁告诉你自动驾驶技术日渐成熟的?」 不过,马云同学曾经教导过我们: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