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吉利新品牌 iNTEC:对于一家整车厂,「技术」到底有多重要?
作为一家汽车科技媒体,我们最近可以越来越明显的发现,自主品牌在汽车新技术方面的动作和发声越来越多。作为国内目前势头最好的自主品牌之一,吉利在「中国品牌日」这天也不甘寂寞的发布了一个「技术品牌」,名为 iNTEC。 听到「技术品牌」这个词,可能得让脑子多想几秒才能明白它的意思,其实说白了,这个「iNTEC」,就是吉利把他们在汽车智能科技方面的研发和产品以及今后的路线图打包,包装成一个整体化的东西,并不是说吉利又要做一个像 LYNK&CO 那样的汽车品牌。 把自己的技术拿出来,包装成为子品牌,在我看来这事特别有沃尔沃的作风。还记得早在 2014 年,我去参加过一个沃尔沃 Sensus 车载互联系统的发布会,当时,他们就把它拔高到了「创新科技子品牌」的高度。在沃尔沃旗下,类似这样的科技子品牌,除了 Sensus,还有 Drive-E 以及 IntelliSafe,前者是指沃尔沃的动力系统,后者指智能安全系统。 所以当吉利说自己要推一个名为 iNTEC 的「技术品牌」,你或许能猜到它都会包括哪些内容了。实际上,iNTEC 下面共有五个技术模块,分别是高效动力技术 G-Power、人本安全技术 G-Safety、智能驾驶技术 G-Pilot、健康生态技术 G-Blue、智能互联车行技术 G-Netlink。 按照官方解释, iNTEC 这个名字,「iN」 代表智能 (Intelligent)、融合(Integration)以及潮流趋势(IN Trend),「TEC」 代表着科技(Technology)。 下面,我们分别来解析一下这五个大的模块。 G-Power:顾名思义,这部分和发动机、变速箱有关。不过这不算是我们关系的重点,作为吉利的潜在车主,你只需要知道,在未来三年内,吉利会在自己的 所有车型上搭载自主研发的 1.0TD、1.4T 发动机以及 7 速 DCT 双离合变速箱。这些新动力总成会在动力表现、燃油经济性、噪声、振动水平上达到更高的水平。另外,在吉利新落成的杭州湾研发中心参观时,我还看到了最新的 HEV 混合动力技术解决方案,和目前主流的办法一样,吉利也把电动机和变速箱集成在了一起。 顺便说一句,目前在新能源车方面,吉利基于帝豪车型做出了 HEV、PHEV 插电混动、纯电动三种产品。 G-Netlink:车载互联相关的技术。这个是已经量产化的东西,目前吉利 3.0 时代产品上都有搭载。说白了这是一套车载互联系统,亮点功能包括了语音控制、最新的高德导航车机版、G on Call 紧急呼叫中心、GID 账号体系、CarPlay 支持等等。在功能上,吉利的这套车联网系统还是很完备的,不过在产品形态和理念上,和上汽阿里的斑马系统还是有所区别。 G-Safety:这是和车辆、行人、乘员安全相关的主被动技术。很多吉利车主的车上都带有所谓「安全识别圈」的功能,实际上就是这个 G-Safety 的内容。它所涉及到的内容包括驾驶安全、驾驶辅助系统、信息辅助和安全警示、主动避祸、被动碰撞安全以及事故报警、救援六个方面。反映在产品配置上,比如低速主动刹车、盲区预警、并线辅助等等,都属于这个范畴。这个 G-Safety,在我看来很大程度上是和沃尔沃的 IntelliSafe 一脉相承的。 吉利这次还做了一个「零伤亡」承诺:到 2025 年,不会有人因为驾乘吉利新车而出现重伤或死亡。这个时间点比沃尔沃要晚五年,但是在我的印象里,吉利还是第一个敢对此作出承诺的国内车企。 G-pilot:看名字就能猜到,这是高级驾驶辅助系统,比较让人意外的是,吉利这次非常明确的公布了自己从驾驶辅助过渡到自动驾驶的路线图,共分为四个阶段。 G-Pilot 1.0:以高级驾驶辅助(ADAS)功能为特点,通过 ACC 自适应巡航、AEB 自动紧急制动、LDW 车道偏离预警等功能实现车辆加减速控制和信息预警。在这个阶段,目前其实已经有不少吉利车都搭载了相关配置,最直接的判断方式是看车头保险杠中间位置是否带有毫米波雷达。 G-Pilot 2.0:据吉利汽车研究院院长胡峥楠的介绍,在这个阶段,吉利将实现车辆纵横向动力学的联合控制,通过多传感器的数据融合提高车辆对环境的感知精度和可靠性,从而进一步扩大智能驾驶的适用范围并达到部分自动驾驶的能力。这个阶段表现在功能配置上,应该是全自动泊车。 G-Pilot 3.0:在这个阶段,车辆可以实现自动变道的动作,另外,车主还可以通过手机查看车辆的自动泊车情况,实现无监控自动泊车。另外,胡峥楠透露的一个重要信息是,未来吉利车将通过 OTA 的方式来逐步增强车辆的自动行驶功能。这和目前特斯拉所采用的模式是相同的。 G-Pilot 4.0:这个的实现节点是 2025 年,设想中的功能是完全自动驾驶,用吉利的话说就是「自动驾驶系统将提供完整的出行服务,汽车可以在无人驾驶的情况下提供门到门的接送。」结合时间和功能来看,这和目前国际主流车厂的时间表大体上是类似的。 G-Blue:以「车内环境」为主题的技术模块,功能包括从车内健康辅助系统、驾驶员疲劳监测系统、车内生命安全监测系统等等。当然,首先肯定是从空气净化开始的。这个我们不展开说了。 看到这儿你也能发现了,这个 INTEC,就是把目前吉利的技术储备和现有产品,打包在一起做了系统化的梳理,然后转化成市场端的「品牌」。整个内容没有太多出乎意料的点,不过在我看来,仍然可以给吉利点个赞。 原因在于,推出一个「技术品牌」,说明了吉利对于技术的重视程度,重视技术,其实就是重视研发。前面提到的那个吉利杭州湾研发中心,就是这种思维下的产物。我们参观了这个研发中心,硬件条件相当不错,而至于软件层面,也就是理念、体系、方法等,收购沃尔沃之后吉利在这方面的变化,大家是有目共睹的。 吉利杭州湾研发中心航拍 杭州湾研发中心试验中心里的 24 通道轴耦合道路模拟耐久测试仪器 其实,放到整个中国品牌层面来看,之所以大家觉得最近一年以来他们在产品上开始有进步,爆款车型越来越多,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研发实力、技术能力、设计能力的提升。 对于中国品牌来说,如果要讲提升自己品牌实力的方法,那绝对是研发,而不是抄袭、山寨。中国品牌们还是得树立起正确的「三观」。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一个向上的吉利,和它承办的向上马拉松
上周六(4 月 15 日)乘着考斯特,离开北京城区,到达位于北京城郊的古北水镇司马台长城,我才发现,原来北京还是有蓝天的。 不过,除了来城郊感受下久违的蓝天外,更重要的是要来见证向上马拉松 2017 中国公开赛的完美收官。 向上马拉松 2017 中国公开赛由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主办,吉利汽车和时尚集团联合承办,自 3 月 19 日以来,已陆续在上海、济南、成都、广州、大连、北京六大城市上演向上极限挑战。 而在收官现场,还有苏有朋、王祖蓝、莫小棋、谢楠等多位明星的参与。特别是五阿哥苏有朋,现场粉丝们的热情,我就不用过多赘述了,你们可以想象的。 此外,我还留意到一个细节,主持人在介绍苏有朋出场时,名字前面用的冠词不是「 歌手」,也不是「 演员」,而是听上去更加高大上的「 导演」,这大概是在表达一个娱乐明星在职业生涯中的向上之路吧。 而自主品牌在中国汽车工业中的向上之路,也似乎在慢慢向着「 导演」 二字靠近。 随着自主品牌 30 多年的技术积累,大多数自主品牌产品本身的技术进步非常快,包括造车水平、品质能力、营销能力等。 与以往合资品牌和跨国企业导演着整个中国车市相比,如今自主品牌也慢慢向着主导中国车市乃至国外车市的方向向上前进。 以吉利为例,在它自己二十载的「 向上马拉松」 中,总是不乏抄袭、质量差、廉价低端等这样的标签。 在收购沃尔沃之后,吉利则通过拿出一系列有实力的产品一步步向上提升自己的形象,从被誉为「 最美中国车」 博瑞,到博越,再到近期的帝豪 GL、帝豪 GS、新帝豪等中流砥柱产品,以及新能源车代表帝豪 EV,在各自的细分市场都收获了不错的战绩。 另外,去年十月,吉利还在瑞典哥德堡发布了旗下的全新高端品牌 LYNK&CO。 不过,路漫漫其修远兮,很显然,在这场「 向上马拉松」 中,吉利现在还需要继续奔跑,借用吉利汽车销售公司副总经理宋军的话: 「 自主高端,当然现在还会面临一些挑战或者阻碍,但我们一步一步走了过来,所以我觉得未来这些困难,这些挑战都很正常,要成为被世人尊重的品牌,成为汽车业界的强者必须挑战跨越这个困难,才可能被认可。」 最后,作为一家鼓励向上的媒体,向上马拉松 2017 中国公开赛总决赛的成绩还是得跟大家公布一下: 最终,男女青年组、男女中年组贾俄仁加、高萌、王志成、张辉骥分别以 10 分 07 秒、12 分 55 秒、10 分 58 秒、13 分 23 秒的成绩获得各组别冠军。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微信号:GeekCar)& 极市(微信号:geeket)。
LYNK & CO 领克:一次乌托邦式的未来汽车实验
「世界上还需要一个新的汽车品牌吗?」这几乎是每一个新品牌发布的时候,都绕不开的一个问题。对于吉利集团旗下的高端品牌 LYNK&CO 来说也是一样。去年 10 月在德国柏林发布之后,这个全新品牌终于迎来了在国内的正式发布,而且还有了一个中文名——领克,并不是之前大家一直传闻的「凌克」。 至于开头这个老生常谈的提问,LYNK&CO 高级副总裁魏思澜(Alain Visser)却给出了否定的回答。事实上,在他看来,市场上并不需要一个「传统」的汽车品牌,而是一个「与众不同」的新品牌,这个品牌做的事情,不能落入俗套。 这种「与众不同」,从整场发布会的风格上就可见一斑。现场给人给人营造出了极大的神秘感,这在以往我所参加的品牌活动里并不常见。场地布置、环节设置、创意,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当然,为了这场发布会,想必 LYNK&CO 花了不少钱,但是就像某位媒体老师在朋友圈里所说,「一个新品牌要营造自己的逼格,不拼不行。」一辆接近量产的 SUV 在现场,我们看到了他们的第一款车领克 01,这辆车已经非常接近最终量产版本。外观上,有人说好看,有人说丑,但整体上来说我们不能否认这个外观有非常强烈的年轻化、时尚化倾向,这对于一个面向未来的新品牌来说是必要的。不过,整车前脸我还是需要时间来习惯。当然,没有大面积镀铬,这个特别赞。 至于内饰,同行的媒体老师说「比沃尔沃看起来更好」,这话有夸张的成分,但是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问题:该有的科技感有,该有的温馨氛围也有。 说到科技感,我所看到的那辆展车,使用了 10.25 寸的液晶仪表(对,不是 12.3 寸),中控大屏的尺寸也在 10 寸左右,可视角度非常大。UI 上显然还是受到了沃尔沃风格的影响,看起来很有设计感,不是很俗套,不过简单试用一下之后可以发现,在菜单交互逻辑等方面并没有太创新性的设计,属于比较规矩的那一类。根据现场工作人员的说法,目前它的人机交互系统还不是最终版本。 LYNK&CO 从一开始就把「共享」放在相当重要的位置上,这也体现在了中控大屏上。所以系统里面的「分享」功能就成了它的最大玄机所在。 有理由相信,领克 01 是建立在一个较高电子化架构上的产物,作为一个以互联、共享为诉求的品牌,要实现这些功能,高度电子化是前提,至于网络、云端、账户体系这些东西,也肯定不能缺席。实质上,这也算是一台「互联网汽车」。 一次乌托邦式的未来出行实验 终身免费车内数据流量、终身免费道路救援、终身免费质保…… 多样化的拥车模式:可拥有可共享、可以购买车辆的使用时长或是使用里程…… 线上销售、提供 20 多种预设配置…… 这样的商业模式看起来足够大胆,和以往的任何一个品牌都不一样。听着听着,我觉得像是被 LYNK&CO 带进了未来出行的乌托邦里。 其实第一次看到这样的商业模式轮廓时,给我的感觉是,一个创立于移动互联、共享出行大背景下的品牌,为了迎合这个大趋势,不可避免的要用这些新的概念包装自己。相信很多人是抱有和我一样的想法。 但是,还是那个问题:我们还需要一个新的汽车品牌吗?我十分认同魏思澜的观点:要做不一样的品牌。那么,在这个趋势下,如果想做出差异化,那就必须从一开始就把这种趋势注入自己的品牌基因里,抛弃那些传统的东西。 还是像传统品牌一样造车、卖车?那样的话,其实 LYNK&CO 很难找到自己的机会所在,所以,与其循规蹈矩,不如天生就特立独行,开辟出另外一个战场。 因为 LYNK&CO 的竞争环境并不乐观:大车企虽然说转型有点慢,但是毕竟有巨大的体量,他们想转型成为「移动出行服务商」,虽然需要过程,但是未来仍然会是汽车行业的主流力量,而另一方面,国内的新造车势力们玩起商业模式来,肯定也不是吃素的,他们更懂「换道超车」的重要性。 所以,问题的关键是,现在 LYNK&CO 确立了自己的调性和路线,但是这些想法能不能义无反顾的执行下去?我想吉利和 LYNK&CO 的管理层都明白,只有足够离经叛道,才有机会。 或者说:既然想做移动出行服务商,可能意味着要抛弃类似「销量」、「利润」这样的 KPI,这是考验管理层魄力的事儿。 市场上可能不需要一个循规蹈矩的高端品牌,尤其还是「自主品牌」旗下的高端品牌,但是如果有一个天生就和他们不在一个维度上的「出行品牌」,那对于一些年轻人来说,这事就有点酷了。 说到自主品牌下的高端品牌,大伙儿都不可避免的要拿观致和长城的「WEY」来和 LYNK&CO 放在一起类比。事实上,这种对比也挺有意思的:观致和 LYNK&CO 都有「国际化」的元素,但是两者出现的时间不一样,几年之间,移动互联和共享出行的趋势愈发明显;而 LYNK&CO 和 WEY 则生在同一个时代,但是二者却选择了不一样的行为模式,WEY 显然是想在「高端」这俩字上做更多文章,而 LYNK&CO 押宝「趋势」。 或许晚生几年,或许从一开始就足够创新,可能观致的现状不至如此。而在移动互联的大潮下, LYNK&CO 和 WEY 选择不同的道路,到底谁才是对的,也只有时间才能给出答案了。对于从业者们来说,这也是检验中国汽车市场成熟度的两个有趣模板。当我天朝的汽车工业发展到现在的阶段,这两种模式哪个能走得更远?「野蛮人」李书福的再次闯入 现在看来,吉利当年收购沃尔沃,简直是一笔再合适不过的买卖,增强研发能力的同时,也让吉利具备了「上攻」的基础和空间。 对于定位高于吉利品牌但又低于沃尔沃品牌的 LYNK&CO 来说,他们的 slogan「生而全球」似乎是想明确的告诉人们,这并不仅仅是一个「中国品牌」。如果没有之前对于沃尔沃的收购,吉利想凭空做出这么一个品牌,几乎是不能想象的。 基于沃尔沃主导的 CMA 平台架构,欧洲设计、欧洲研发,LYNK&CO 倒确实有这个底气说自己是全球化的,一方面不至于被人揪住「血统」这个梗去吐槽,一方面也能保证车辆本身的水准。解决好了这两个基础层面的问题,先实现「造一辆好车」,才有可能去做「不一样的事」。 而换另一个角度来说,买了沃尔沃之后,怎么把他们的技术和研发体系最大化利用呢?新创一个高端品牌,其实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但是,关注 LYNKC&CO 那么久之后可能有的人会纳闷:为什么这个品牌看起来一点都不像吉利的风格?就比如昨天的发布会,台下可是坐着吉利高层的,但是台上居然能玩的那么疯? 其实不难理解:想想当初李书福进入汽车行业,不也是一次「野蛮人的入侵」吗?只不过,现在他披着一件更新潮更酷的外衣,又一次闯入了。 对于这样一个品牌,我们当然满怀期待。一次关于移动出行的创新,到底能不能有所结果?不管怎样,我们都乐于看到这种大胆的尝试,尤其是当它出现在一个国产车企身上时。 但愿这一切不是海市蜃楼。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GeekCar Daily」3.24: 吉利撤回宝腾股权收购提议;银隆电动皮卡得到曝光
吉利撤回宝腾股权收购提议 3 月 22 日,吉利总裁安聪慧表示,他们已经撤回了对马来西亚汽车制造商宝腾的多数股权收购提议。安聪慧说,吉利放弃交易主要是由于宝腾不停地更改商业计划书,而吉利则有一个非常明确的战略计划。如果交易不符合吉利的计划,便不会与之合作。宝腾负责人对此表示,尽管吉利意外退出,但股份竞购仍在进行中。 接下来就看 PSA 能否接盘宝腾了。 银隆电动皮卡得到曝光 日前,珠海银隆打造的一款电动皮卡得到曝光。与其他皮卡相比,银隆的这款电动皮卡在外形方面没有太大差别。只不过,这辆车出人意料地使用了一个「 五环」 车标。银隆电动皮卡的长宽高分别为 5219mm、1870mm、1844mm,整备质量为 1840kg。另外,银隆还透露,这款电动皮卡的最大续航里程将会超过 200 公里。 董小姐的车,连车标都是这么霸气。 百度将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加快自动驾驶普及 昨天,在日本东京举办的国际汽车行业峰会上,百度智能汽车事业部战略总经理袁星透露,百度将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加快自动驾驶普及。目前,百度的自定位、环境感知、道路预测以及决策等自动驾驶关键技术已经成熟。其中,自定位技术在路测当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完全可以满足 L3 自动驾驶在高速场景下的应用。 希望百度可以早日实现技术落地。 特斯拉新专利将提高电池充电安全性 据外媒报道,特斯拉日前申请了一项新专利,这项专利可以有效提高电池充电的安全性。新专利将使用一套监测系统第一时间识别出电池组的短路现象,另外,这套监测系统还将与 BMS 系统相结合,随时采集电池的各项性能数据,确保整车电池组内部不会发生异常状况。特斯拉认为,尽管电池组短路的概率非常小,但是配备一套检测系统仍然非常必要。 电池短路这件事要是发生在汽车上可是会闯大祸。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吉利用 150 辆帝豪 GS 同时进行了自适应巡航,他们还顺便创造了一项世界纪录
上周日,由吉利帝豪 GS 车主发起并参与,同时在吉利官方的协助之下,150 辆帝豪 GS 同时开启 ACC 自适应巡航组成了一支超长车队。最终,这支车队保持了同车速、同车距、同车型穿越跨海大桥,并且创造了一项新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在了解这项世界纪录之前,请先允许我介绍一下 ACC 自适应巡航系统。ACC(Adaptive Cruise Control)自适应巡航允许车辆巡航系统通过调整速度来适应交通状况,与传统的定速巡航系统相比,ACC 自适应巡航更加智能。安装在车辆前端的雷达传感器可以持续检测前方道路,传感器发射雷达电波并接收车辆前方物体反射回的电波。 根据反射回来的信号,ACC 系统可以计算与前方车辆的相对距离、相对方位和相对速度。另外,ACC 系统还可以通过预测自身车辆的行驶路线来判断前方视野内是否有车辆处于自己的行驶路线上,进而判断是否采取安全距离控制。 ACC 系统在工作过程当中,还与 ESP 系统和发动机协同控制。除了可以适度采取制动之外,当前方车辆距离本车很远时,ACC 系统还可以控制车辆恢复到预设速度上。这样下来,驾驶员的疲劳在很大程度上将会得到缓解。 吉利帝豪 GS 搭载的是德国博世的 77GHz 毫米波雷达,最远探测距离为 160 米。ACC 自适应巡航系统开启的速度范围为 30km/h 至 150km/h,同时,与前车间距可以设置为 3 档,分别为:1s、1.5s、1.9s。为了方便用户随时控制 ACC 系统,吉利帝豪 GS 将开启系统、设定车速、跟车距离等功能按键全都布置在了方向盘左侧区域,用户可以单手完成操作。 当我们理解了 ACC 自适应巡航系统的基本原理之后,再去思考一下吉利的这项挑战就会明白,其实想要保证 150 辆车同车速、同车距巡航,技术难度非常高。整支车队当中,每一辆车的 ACC 系统都不能有任何误差,否则挑战就算失败。除了硬件之外,想要顺利完成挑战,对于 ACC 自适应巡航控制算法也是一个考验。 不过,如果可以在挑战过程当中增加一些弯道路况,那么这项挑战的含金量将会更高。举个例子,如果在弯道入口处前方车辆已经开始进入弯道, 而本车还在直道上, 那么通过本车当前状态预测前车轨迹将会增加很大难度,而这也将对 ACC 系统提出更高的要求。 最后我要说的是,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毕竟是一个比较抽象化的事件。能够将 ACC 系统下放到较低价位的车型上,或许才是吉利帝豪 GS 最值得称赞的事。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GeekCar Daily」3.10: 吉利透露新能源产品计划;迈凯伦将推出一款三座超跑
吉利透露新能源产品计划 日前,吉利透露了他们的新能源产品计划。未来,吉利将在纯电动车型、混动车型以及插电混动车型的基础上推出多款产品。其中纯电动车型除了目前在售的帝豪 EV 系列之外,还将推出一款 A 级 SUV 和一款 A+级轿车。等到 2018 年时,吉利的纯电动车型续航里程将达到 400 公里,新能源车型将达到 5 款以上。 目测一群吉利新能源汽车来袭。 迈凯伦将推出一款三座超跑 据外媒报道,迈凯伦 CEO Mike Flewitt 透露,他们将会推出一款三座超跑,车型代号为「BP23」。这款全新超跑将会搭载一台由 4.0 L 双涡轮增压发动机与电动机共同组成的混动系统,混动系统的最大功率为 673kW。同时,迈凯伦推出的这款三座超跑仅会限量生产 106 辆,未来它还将取代 P1,成为迈凯伦品牌的旗舰车型。 迈凯伦新旗舰即将发布,是时候把你的 P1 换掉了。 加州 DMV 批准 Uber 自动驾驶测试申请 昨天,加州 DMV 正式批准了 Uber 的自动驾驶测试申请。不过,他们对于 Uber 的测试进行了严格的限制,测试车辆的数量必须由去年的 16 辆缩减为 2 辆。另外,在测试过程当中,必须有人在车内以便随时接管测试车辆。去年,Uber 在没有获得加州 DMV 批准的情况下,进行了自动驾驶测试,最终被加州 DMV 强制叫停。 该走的流程一步都不能少啊。 底特律电动获远东智慧能源 18 亿美元投资 据外媒报道,底特律电动日前获得了远东智慧能源的 18 亿美元投资,此前,两家公司还曾在中国成立过一家合资公司「 帝特律电动汽车」。未来,底特律电动将花费 3.7 亿美元建设他们的英国工厂,用来生产旗下的 SP:01 电动车。底特律电动还宣布,最快明年,他们就将推出一款纯电动 SUV,等到 2020 年时,他们还将推出一款纯电动轿车。 注意要理清「 底特律电动」 和「 帝特律电动」 的关系。 Evoke 电动摩托向中美市场开放订单 今天,纯电动摩托车制造商 Evoke 宣布,他们旗下的「Urban S」 电动摩托将向中国和美国市场开放订单。同时,Evoke 还将与富士康合作,继续扩大生产规模。Evoke CEO Nathan Siy 说,2017 款的「Urban S」 电动摩托配备了容量为 9kWh 的三星 SDI 锂电池组,城市道路的续航里程为 200 公里,高速公路的续航里程为 120 公里。另外,这辆电动摩托还配备了一台 19kW 的电机,极速可以达到 130 km/h。 富士康在出行领域的存在感越来越强。 部分宝马 i3 增程版车型将被召回 日前,宝马向国家质检总局备案了召回计划,部分 i3 车型由于油箱通风管布置不合理,增大了车辆起火风险,存在安全隐患。宝马将会召回 2014 年 3 月 4 日至 2016 年 12 月 30 日期间生产的部分 i3 增程版车型,中国大陆地区一共 358 辆。宝马将会为召回车辆免费进行检查,消除缺陷。 车辆召回是一种负责任的态度。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LYNK & CO:吉利的「新造车运动」
这礼拜,国内一部分汽车圈媒体在美国,乐视把他们带到那儿,看生态如何在北美落地;还有一部分媒体老师被拉到了瑞典哥德堡和德国柏林,他们被吉利集团邀请去见证 LYNK & CO 品牌的发布,然后在各大媒体自媒体上,我们就又看见了那句熟悉的设问: 这个世界上,还需要一个新的汽车品牌吗? 吉利把现场做成了潮牌发布会的感觉,这也是这个新的 L 品牌的调性,他们还顺便发布了两台概念车:其中那个叫做 01 的 SUV 已经非常趋近于量产,另一台概念跑车更多的意义在于展示设计理念。那辆 SUV,预计明年开始量产,明年底上市销售。 它属于吉利集团旗下,他们想用这个品牌来填补沃尔沃品牌和吉利品牌之间的细分市场。当然,这个品牌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虽然中国是最重要的市场,但是吉利可没想着让它只在国内玩玩,人家把 LYNK & CO 的对手定在了大众、丰田这种品牌身上。 以上,可能你已经从很多媒体文章里有所了解了。不过按照 GeekCar 的口味,我们得聊聊这个新品牌在汽车科技、未来出行方面都有什么打算。 还好他们是有的…… 并不是一个电动化品牌 LYNK & CO 并不是一个新能源品牌,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它「 新」 的并不彻底。第一款 SUV 车型预计将搭载的发动机是一台功率 132kW 的 1.5T 发动机,来自于沃尔沃。 L 品牌的产品会基于 CMA 模块化架构打造,吉利集团的 CEO 安聪慧说这个架构可以满足新能源车的需求,并且,L 品牌里也一定会有纯电动平台。 不过,不是现在。至少第一款产品还得在燃油车的市场里面的竞争。 而从我个人角度来说,我还是更愿意看到它从一开始就是一个新能源品牌。原因很简单,目前的国产电动车普遍缺少品质感,虽然和燃油车相比,这个市场要小很多,但是潜力一点儿都不小。LYNK & CO 的高端、品质定位,正好是国产电动车所缺少的。嗯,作为一个新能源车的拥护者,在这个问题上我是有「 私心」 的…… 所以,就看 L 愿意花多少精力在新能源车上面了。 不得不说的模式创新 其实,LYNK & CO 的官网能告诉大伙儿好多东西。看完之后我发现,这绝对算是一个非常有科技感的品牌。 从车子的科技配置层面来说,会带有全液晶仪表、十寸的中控屏、手机无线充电、语音控制系统,可能还会有类似 Volvo On Call 的人工呼叫后台,以及包括自适应巡航在内的高级驾驶辅助系统,这个受惠于沃尔沃。 再上升到一个宏观的层面,可以看出,吉利集团给这个品牌下的定义很潮,在他们看来这不仅仅是一台车,还是服务、平台,所以,很多现在流行的创新概念,都被他们加进来了。 最明显的一个例子是汽车共享。除了购买,未来他们还可能会提供长租、按需租用(分时租赁)的模式,而在「 共享」 这个维度,很有可能会引入 P2P 的模式,简单地说就是,你有一台 L 品牌的车,在你的车闲置不开的时候,你可以通过 App 把它租给其他有用车需求的人,获得收益。L 的官网上用 Airbnb 的模式做类比。 看个视频: 其中要涉及到「 数字钥匙」 的概念,如下图: 这相当于用手机 App 对车进行开关车门等控制,不算新鲜,不过基于它来做 P2P 共享用车,很多品牌也都有这个设想,比如前一阵上市的互联网汽车荣威 RX5,和厂家的人聊天,他们也提到了开发这种功能的可能性,但是,目前貌似还没有哪个品牌真正把它变成现实的。 对于奉行「 车和老婆概不外借」 的我朝人民来说,这种模式能否行得通还有待讨论。另外,这种模式如果要保证不错的用户体验,车辆的数量也是需要有所保证的。 不过,按照 LYNK & CO 的定位,他们做这事儿,至少调性上是挺契合的,这也是新品牌的优势:没有什么负担,可以一开始就从技术、模式上朝这个方向打磨产品。 实际上,在汽车共享方面,吉利集团已经有了尝试,比如和康迪合资在杭州做「 微公交」 分时租赁,搞网约车平台「 曹操专车」。这些平台的运营,应该给他们积累了一些做汽车共享的经验,对于 LYNK & CO 来说可能是个帮助。 对了,他们还提到了自行车的事儿: 只不过,不确定他们是想做一个和汽车配套的自行车,还是说打算做共享单车,但是似乎前者的可能性更大一些,总不会他们也要和摩拜单车、ofo 去抢生意吧?不过汽车品牌和共享单车平台进行合作,确实是可操作空间的。总之,4+2 出行的道理,LYNK 也是懂的。 C2B C2B,C 指用户,B 指整车厂,意思就是说让用户参与到产品的设计、开发过程中(形式可以多样),由用户驱动产品,这和目前「 整车厂给什么,用户就买什么」 的模式截然不同,C2B 基本也算是目前各大汽车品牌的共识了。 LYNK & CO 提出了一个 CO:LAB 的概念。为了解释这件事,他们做了个不错的视频: 虽然名为 CO:LAB,但这和「C2B」 的模式是一样一样的。 你也可以从中看出「 众包」 的概念,提到这个,奇瑞旗下的凯翼汽车就是一个典型。也就是说,对于 LYNK & CO 的车子有任何的想法、建议和好的玩法,都可以参与进来,和厂家一起实现这些功能,当然,要哪个不要哪个,还得从汽车工程、成本等角度去综合思考。你可以把它看作是车厂想让产品更好的一个方式,也可以看成是品牌和用户互动的途径之一。 写了这么多,你可能发现了,LYNK & CO 的很多思路,和现在国内的很多新造车团队是没什么两样的,所以在我看来,这或许可以称为是吉利的一次「 新造车运动」,它的想法很新很前沿很「 互联网」,同时还有沃尔沃和吉利的技术、资金、工厂加持,看起来貌似很靠谱。 但是,就算模式、想法都对了,它能不能真的火起来,还得需要其他很多因素来决定,比如最重要的:车子本身到底怎么样? 不过至少这是中国品牌一个不错的尝试。舒服哥还是厉害的。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GeekCar Daily」10.12:丰田与铃木合作研发新能源汽车;吉利公布新品牌「LYNK&CO」更多信息
丰田与铃木准备合作研发新能源汽车 据外媒报道,丰田准备和铃木达成合作,双方打算在日后共同研发新能源汽车。此前,铃木曾和大众合作过一段时间,但最终因为管理分歧等原因分道扬镳。铃木汽车社长铃木修说:丰田是全球汽车产业的领头羊,未来双方将成为可靠的合作伙伴。目前,丰田与铃木的合作细节还没有透露,两家公司正在准备召开记者发布会正式宣布合作。 分手快乐,我已经找到更好的。 吉利公布新品牌「LYNK&CO」 更多信息 据汽车之家报道,吉利公布了全新品牌「LYNK&CO」 的更多信息。新品牌的首款车型将是基于 CMA 平台的一款紧凑级 SUV,新车预计将在 2017 年第四季度正式上市。吉利高级公关总监杨学良说:LYNK&CO 将在传统销售渠道之外尝试直营店和电商等多样化销售模式,不会与吉利汽车并网销售。 考虑过沃尔沃的感受么? 英飞凌将收购半导体公司 Innoluce 据外媒报道,最近,德国芯片公司英飞凌收购了荷兰半导体公司 Innoluce,Innoluce 主要负责微型激光雷达模块设计。今后,英飞凌将会使用 Innoluce 的技术,研发自动驾驶汽车激光传感器。英飞凌汽车业务负责人说,收购 Innoluce 之后,公司将会进一步降低自动驾驶汽车的研发成本。 芯片商最近都爱上了买买买。 超跑 SCG003S 将在 2017 年正式量产 最近,超跑制造商 Scuderia Cameron Glickenhaus (SCG) 宣布,将会在明年 3 月的日内瓦车展上,正式推出超跑 SCG003S 的量产版车型 。SCG003S 量产版使用了一台 4.4L 的 V8 发动机,最大功率为 559kW,百公里加速不到 3 秒。它的前任 SCG003 还曾在德国纽博格林北环赛道上创造了 6 分 42 秒的成绩。 这年头还能坚持认真做燃油超跑的,确实挺不容易。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微信号:GeekCar)& 极市(微信号:geeket)。
「GeekCar Daily」9.28:吉利赞助超音速汽车项目,Elon Musk 公布「火星殖民」计划
吉利赞助超音速汽车项目 近日,吉利宣布与英国「 寻血猎犬」 超音速车项目达成合作,吉利将在三年内向该项目提供经济上的和技术上的支持。「 寻血猎犬」 项目的目标是制造出极速达到 1609 公里/小时的汽车,由于资金方面出现问题,该项目曾于 2015 年停滞。在得到吉利的资助后,如果进展顺利,他们将会在 2018 年重返南非,完成超音速挑战。 吉利的第一辆超音速车。 Elon Musk 公布「 火星殖民」 计划 今天,Elon Musk 在第 67 届国际宇航大会详细公布了自己的「 火星殖民」 计划。该计划有四个基本要素,包括可重复使用性、在太空轨道上进行补给、在火星上制造推进剂、以及使用正确的推进剂。按照 Elon Musk 的说法,该计划将会在 2020 年代的后半段将人类送上火星,并且最终去一次火星的成本可能只要 20 万美元。 嗯,不说了,开始攒钱了。 宝马和 Formula E 车队 Andretti 达成合作 在经过几个月的传言后,宝马正式确认和 Formula E 车队 Andretti 达成合作,这次合作将会持续两个赛季。对于宝马来说,这只是一个「 评估考察期」。如果两个赛季过后,宝马认为自己能够成为 Formula E 赛事的一员,将专门组建一个车队参赛。 现在 ABB 就差奔驰没来了。 本田雅阁混动版上市 本田雅阁混动版将于今晚上市,这款车搭载本田 i-MMD 混动系统。这套混动系统包括一台 2.0L 阿特金森循环发动机、两台电动机、E-CVT 变速箱、动力控制单元以及锂电池组。它可以在纯电动、混合动力和发动机直驱三种模式之间进行无缝切换,官方百公里油耗为 4.2L。 本田混动大法好。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微信号:GeekCar)& 极市(微信号:geek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