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49:大学生造车比「互联网+」更靠谱?

· Oct 22, 2015 333

刚刚结束的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对于不常关注这项比赛的人来说,或许是非常陌生的。当然,这些人里还是得算上我一个,自从给自己贴上了没办法享受「 速度与激情」 的标签之后,就意外的发现,原来这个世界上有这么多好玩儿的车和比赛。 这次我们也有幸请到了前北京理工大学车队的队长——孙博,他将跟我们一起聊聊关于大学生方程式汽车比赛的那些事儿,以及比赛背后,发生在车队里的苦乐事儿。 从 2010 年刚刚起步时,仅仅只有 20 支车队参加比赛,到现在一共 71 支车队共同在赛场上比拼,五年时间,FSC(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愈发壮大,几乎可以说是碾压了亚洲其他国家的同等级比赛。当然,比赛自身的壮大并没有什么意义,重要的是各高校车队的实力越来越强,再也不能被其他国家所小觑。 而每支队伍以及每个队员在进步的过程中,总是会遇到很多的挫折和阻力。除了年轻的团队独自出国难以应对德国人的车检苛责外,还有在比赛还没开始之前遭遇赛车和全部家当焚毁的「 迷之火灾」,以及好不容易跑赢了斯图加特车队,却无奈中途退赛的遗憾······北理车队用他们的真实经历告诉我们,只有梦想才能让人变得不屈不挠。 看到他们的成长和进步,我想说大学确实是梦开始的地方,有人开始每天浑浑噩噩做起了白日梦,也有人不懈努力实现自己的造车梦、赛车梦。 我们始终觉得,这群人,才是中国造车的未来。 本期人物介绍: 孙博——本期嘉宾。北京理工大学方程式车队前队长,毕业后自主创业。不过,他看似选择了一份和 FSC 完全没关系的工作,却依旧赞助了几十支车队。比赛时还是会放下工作准时到场的他,估计这辈子都跟这个事业分不开了。 大尧——GeekCar 最具洞察力的运营官。北京土著外加 UK 留学背景,专业性极强又超接地气,一个能顶俩!记住:跟他聊什么都行,但就是千万别提吃饭的事儿,谁提谁 S*B! Jesse——GeekCar 最帅记者(这个称号当然是他自己起的!)。这个外表正经的小伙子,内心非常的傲娇。当然,他性格里那些阳光可爱积极向上等等赞美的词,就不用多说了···之所以这么赞美他,主要是怕说得不好被他打··· 刘能叔叔——GeekCar 最不正经的铲屎官。虽然是个妹子,但非得给自己起个叔叔的艺名儿,而且自打公司来了三位猫爷,就变成了专注的铲屎官。记住:惹她可以,别说猫不好!别说! GeekCar 有话说: GeekCar 叨逼叨是我们一次新的尝试,有任何意见和建议都可以直接留言告诉我们!你也可以表达你的观点你的态度,让你的声音也出现在我们的节目当中~欢迎吐槽欢迎么么哒~

我和大学生方程式的故事(8):北航 AERO 车队——穿风踏雨,完胜黑夜

· Oct 31, 2014 333

这是「 大学生方程式」 系列文章的最后一篇了,我们让那些参加了比赛的同学来讲自己的故事。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AERO 车队队员冉晓儒同学。 一个城市之所以令人回味无穷,无关风景,只为发生在那里的过往。 一个队伍之所以令人不舍放下,无关利益,只为一起努力过的人与梦。 相信,在襄阳赛场的每一个车队应该都有这种感觉。在那两个 3*6 米的篷房里,也装满了很多关于 AERO 的故事。 北航 AERO 赛车队为 2014 的 FSC 带来了油、电 2 辆赛车。其中油车并不是在去年的基础上进化,而是选择了革命,全新的设计、大胆的尝试,花费了 AERO 一年的心血,整个过程中,已经数不清他们有多少个通宵都耗在了车队的实验室,而令大家欣慰的是,今年全新的思路让设计报告取得了较好成绩。 因为加工件在加工时出现了很多插曲,导致油车总装计划一而再的向后拖延,以致 9 月末才开始让车手们熟悉这辆新赛车以及开始实际测试今年新设计的性能。可是车手训练没几天,油车的悬架却出现了问题。大赛在即,所以大家放弃了十一假期,又一次全情投入到新的一轮通宵大战。10 月初的夜已凉,但 AEROer 却说,他们的心始终是暖的。 虽然车手们与新赛车并没有磨合很久,对襄阳的赛道也并不熟悉,但 AERO 的车手们依旧信心满满、斗志昂扬。 10 月 11 日,下午 3 点,4 位车手动身; 10 月 12 日,凌晨 2 点,一辆货车平平稳稳从北航驶出; 10 月 12 日,早上 6 点,管理组随带队的林老师出发; 10 月 12 日,下午 2 点,大部队乘火车踏上征程。 10 月 13 日中午,所有队员终于聚齐在襄阳,集体前往赛场搭建篷房。 AERO 虽分为车架组、底盘组、动力组、电气组、空动组、电机组、管理组 7 大组,但车队的传统是有活大家一起干,不分你我,所以卸车时没有人闲着,一个个都像勤劳的小蜜蜂。尤其是动力组组员,大都是壮汉,承担了车队很多苦力的活,而且今年的动力组也很给力,在去往襄阳前,就把所有工作都做好了,到了赛场上,发动机可靠性强、动力强劲,表现简直满分。今年的动力组光在台架实验室进行搭建、测试和标定就呆了 2 个月,那段时间,他们满脑子都是联调联试、特性曲线、功率扭矩;那段时间,他们眼里没有男生、女生,只有能干活的、不能干活的;那段时间,他们只呈现 3 种状态:直勾勾的盯着发动机、直勾勾的盯着电脑、直勾勾的盯着测功机。。。就这样痴心而坚定地守护着发动机的他们带给了 AERO 本赛季最深刻的记忆——第一次成功点火,当听到发动机崭新有力的层层音浪,看到连续多日陪伴着的伙伴们兴奋的叫喊,动力组打心眼儿里觉得一切都值了! 凡第一眼看到 AERO 赛车的人,都会夸 AERO 的空动套件,它不仅美,也给赛车本身助力了不少,而且今年还增加了扩散器,这些都归功于空动组。为了这套华丽的战袍,空动组在暑假近一个月的时间里,跑去河北亲自操刀制作这套自己设计的碳纤维空套。为了给车队省钱,他们每天住的很省,几个人挤在一个不大的空间里,吃上也基本是自掏腰包,每天在粉尘乱舞的工厂里一呆就是一小天,边琢磨着边自己动手,虽然如此,但出门在外的他们从来不说,一心只想着要好好完成任务。功夫不负有心人,当这套外衣初次亮相,就赢得了所有伙伴们的大拇指~ ~ 神奇的管理组虽不涉及技术,但对 AERO 而言却十分重要。每天大家的财务、吃喝,车队的零件采购、人员接送,整个赛事的拍摄、录制,都是管理组的任务,他们好像哆啦 A 梦一样有着一个百宝袋,虽然只有几个人,却能够满足队员们一切要求!他们的尽职尽责,才会让 AERO 在襄阳安心的比赛。 提到每个车队的至宝,应该就是每个车队里的传统和老队员吧。每年留下来的老队员都是棒棒哒~~因为他们在新赛季里会承担更多、付出更多,所以拥有老队员的车队,都是幸福而幸运的。 AERO 的每一个襄阳之夜,都是老队员撑起的,尤其是耐久赛的前一晚,油车的右前 A 臂出现变形断裂,虽然有带备份的零部件,但大家仍希望能够想一个更优的方案,让第二天耐久赛的车手能更安全也能更好的发挥。这注定是个不眠之夜,老队员们带着相关技术组留在了冷冷的 P 房里修了一夜车。第二天的耐久赛,包括 AERO 在内的很多车队发车顺序被临时调到了后面,刚巧赶上了襄阳憋了多天的那场雨,相信这一刻在跑耐久的车队,都跟 AEROer 的心情一样,已经不在乎比赛结果了,只希望雨中的车手们一切安好,平安归来。AERO 第一位发车的耐久赛车手,技术娴熟,赛车流畅平稳,顺利跑下了 7 圈,未出现任何状况,连溅起的水雾看起来都很优美。AERO 的第二位车手,也很出色,在第二圈的回头弯处出现打滑,车头掉转 180 度,但车手反应快速、经验丰富,瞬间加油打转,赛车秒回头,漂亮的继续比赛。 在回北京的火车上,大家才看到了本次 FSC 的成绩和排名,有遗憾也有不甘,但 AERO 总是正能量满满,他们感谢这个平台给了大学生们机会,也坚信 AERO 的能力定会在这个平台熠熠发光,AERO 不会因为客观条件消极、止步,只会在自己热爱的事物上更加专注、付出。 一座城,一场赛,一场雨,一个梦。不管穿梭了多少风雨,不管放肆了多少黑夜,AERO 都是我们最爱的岁月!

我和大学生方程式的故事(7):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 LSRacing 车队——青春,有你才精彩

· Oct 30, 2014 333

大学生方程式的那些故事接着讲:让参加了比赛的年轻人讲讲自己的故事。这些投稿我们基本不去做内容上的编辑,为的就是看看真实的他们到底是什么样子。 这篇文章作者为车队成员:莫逸龙、陈晓梅。 青春的他们朝气蓬勃、活力四射,永远带着热情、自信和迎难而上的冲劲,或是在篮球场下挥洒汗水,或是绿茵场上肆意奔跑。他们看上去和校园里面的众多同学没什么不一样,然而在人群看不到的背后,他们喜欢闻着弥漫在空气中的汽油味,听着那随油门加大而嘶吼着的引擎声,感受着轮胎与地面的各种摩擦,这一切只因他们是来自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 LS Racing 车队一群大学生,只因他们心中有他们的赛车梦。 车身组的队员在赛车车身模具加工时,队员穿着拖鞋用水管围着模具不停地冲洗打磨,磨完一轮又去修补表面并不明显的凹痕,修补完了又接着打磨,如此这般反复的工作持续几个星期,砂纸的型号也从最初的 60cw 换到 2000cw。经过无数次打磨冲洗之后,整个车身模具表面已经宛如电脑三维模型渲染过后般锃光瓦亮。做出了漂亮的车身模具并不代表车身制作就完成了。 太阳还只泛着熹微的晨光,车身组的队员已经在车队旁边的大棚里换工作服。在这室外常温三十多度的季节,队员们为了保证皮肤不会沾上具有腐蚀性的试剂都统一穿上了长袖外套,脸上带着厚重的防毒面具,从清晨 6 点半开始一直忙到中午 12 点半,草草解决午餐后又开始了繁忙的工作。喷胶衣、剪裁、铺布、刷树脂,这些繁杂的程序每一项都必须细心谨慎才能保证车身成品表面的光滑,而且每次刷完树脂必须要等待表面树脂完全干透之后才能进行第二次涂刷,队员们则利用这些间隙,就地躺在工作间阴凉的台阶上稍事休息。赛车车身的初步加工的结束也仅仅只是整辆赛车从无到有,从图纸到实物的开始。但队员们脸上满带希望,因为他们眼里看到的是一个又一个零部件慢慢拼接组合成一台属于自己的方程式赛车,并驾驶它飞驰在赛道上! 一台好的赛车还需要一个优秀的车手才能将其性能最大地发挥出来,但成为一名优秀的车手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每天上午和下午,学校体育馆后面的篮球场就成了 LS Racing 车队的临时赛车场,密密麻麻的锥桶摆满了 2000 多平米的水泥地组成一个简单的赛道。车手组的队员集体出动,有负责掐表计的,有负责挥旗的,有负责后勤的。伴随着轮胎与地面摩擦发出的兹兹声,赛车在车手的驾驶下急速掠过每一个锥桶,流利攻下每一个弯道。在正式比赛过程中,赛车每撞倒赛道上一个锥桶就要从总计时当中罚时 2 秒,不设上限。为了让车手养成良好的习惯,车手组成员之间有个约定——让撞到锥桶的车手做俯卧撑,一来可以让车手引以为戒,二来可以提高身体素质。 车手的体能训练时间一般集中在晚上。当学校里情侣们花前月下、闲庭信步的时候,却有那么一组年轻人在长跑、仰卧起坐、俯卧撑、引体向上等。这些人是车队的车手,对车手要求有足够的体能以保证在激烈比赛时不会因为体力不支而无法完成比赛。每次体能训练后,车手身上的衣服都浸透了汗水,尽管如此,他们每日依然坚韧的执行所制定的训练计划,因为他们深知,驾驶着自己制造的方程式赛车在赛场上奔驰的梦想,这一辈子恐怕只有在这支车队才能实现,他们为之奋斗着、期待着…… 付出总有收获,爱拼总会赢。所有的准备只为胜利的那一天。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 LS Racing 车队经过一年的奋斗四天的驰骋,最终获得 2014 年全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总决赛电车季军,电车成本答辩第三名,油车第八名的优异成绩。 青春,就应该有如此飞扬的神采、燃烧的热情、一往无前的韧性、从容不迫的心态、拼搏进取的精神,无谓虚荣、名利,只为了自己心中的赛车梦而精彩!

我和大学生方程式的故事(6):哈工大(威海) HRT 队——我们都是造车人

· Oct 29, 2014 333

大学生方程式的那些故事接着讲:让参加了比赛的年轻人讲讲自己的故事。这些投稿我们基本不去做内容上的编辑,为的就是看看真实的他们到底是什么样子。(这篇文章是 HRT 车队队员集体所作。)新生事物诞生时,总是会经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车队也是如此。创立之初,资金匮乏、场地短缺、人员不足,车队活动举步维艰。幸运的是,在领导、老师的牵头帮助下,我们寻求到了第一笔赞助,有了属于自己的实验室。缺乏经验就去研读本专业相关书籍论文,每小时 50 页的英文文献浏览速度成了队内的一项考核要求;人手紧缺,就去各院系宣传招募。 当时很多同学不理解,认为凭几个学生造方程式赛车简直就是天方夜谭,所幸的是梦想总能凝聚人心,二十几个人的团队初具规模,凭借着一腔激情热血在简陋的环境下忘我工作起来;工具匮乏,一遍一遍的用到报废,没有的就自己制作,焊枪一点、钢管一架、车床一动就成了专属工具。本就不轻松的学业再加上车队繁重的任务让年轻的先行者们只能更加勤奋忘我的工作,因为缺乏睡觉,第一任队长杨昌龙在加工零件时失神被齿轮砸到左手,当场晕厥。而当大家把他移到帐篷窝里时手里还拽着那只齿轮,醒来的第一句话就是问:那个齿轮没砸坏吧? 6 个月的辛勤工作后, HRT 的第一辆赛车 HRT 10 落地了,当学校领导和赞助商为它揭开红盖头的那一刻,很多队员流下了激动的泪水。可是,问题接踵而至。调试赛车需要场地,去哪里找测试场地呢?那段时间,队员们四处寻找,学校的主楼广场、篮球场,威海市交运驾校都成了 HRT 队员挥洒汗水和梦想的地方。由于赛车不能上路,每次去驾校练车,队员们都要推着二百多公斤的车子往返八公里,期间还要爬过一个斜度很大的上坡,晚上回到车间,很多人都累得直接躺在椅子上就睡着了。 但是,当 2010 年 HRT 10 疾驰在上海国际赛车场的赛道上并最终越过终点线时,我们收获了全场的欢呼和掌声,也收获了成功的喜悦。优越的性能,独创的单体壳技术以及超炫的外观让我们成为了全场的焦点。奖项荣誉蜂拥而至,我们取得了全国第九的成绩,同时囊括众多单项奖:最佳年度综合奖、最佳视频奖、最佳外形奖。 一路走来,如今再回首参加过的历届中国赛,我们走的并不顺利,有过失落,有过辛酸,无数次问过自己还要不要再坚持下去,这样的坚持是否还有意义…… 还记得 10 年 HRT 初战告捷后,巨大的喜悦感冲击了每一个队员甚至指导老师,开心之余也让大家越发的自信,相信自己是可以造一辆好车的,同时也萌发了更大的梦想——「 造辆好车去夺冠」。 在 HRT 11 的设计上队员们一致主张尝试使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最终打造出国内首例碳纤维单体壳车身,并把气动换挡等先进技术运用到 HRT 11 赛车上。 「 期望越大,失望就会越大」,在 11 年的中国赛赛场上我们深切的体会了这句话。 HRT 11 亮相上海国际赛车场,被媒体评价为国内技术含量最高的赛车。然而,发动机的突然报废让我们遗憾告别了比赛,也让我们被迫接受「 2011 年的赛车梦破没了」。 希望与现实的巨大落差让大家失落,也让一部分队员开始怀疑自己,怀疑这个年轻的团队,一时间车队的前途变得渺茫,大家的情绪都被压抑着。但是这个压抑的氛围被指导老师王老师打破了,犹记得那年赛季结束后,王老师每天都最早一个到车队工作室开门,然后拿着干净的布小心翼翼、以一种神圣的神情膜拜地去擦拭已有的两辆赛车 HRT 10 和 HRT 11,队员的不解得到了这样的解释:「 不管赛事结果如何,这两辆车是我们从无到有、一点一点设计、加工、调试出来的,他们就是我心中的赛车梦,如果我自己都不珍惜他们,我觉得我都没有资格去谈什么梦想!」 一席话,让队员们醍醐灌顶,我们是一群造车人,我们的梦没有破,他们还好好的存在在那里,坚定地告诉我们曾经的努力、现在的成就、未来的方向。 当然我们也从中不断反思自己,静下心来反省「 如何造辆好车去夺冠」。紧接着的 2012 赛季,所有队员都憋着一股劲,卧薪尝胆,奋发图强。车队加强了各方面的管理,设计上大家关注每一个细节,整辆赛车由六千多个零部件组成,每个零部件的减重都是以克为单位计算的,有时为了减轻十克的重量都要更换原本的紧固方案。从 HRT 11 到 HRT 12,整车质量从 260 kg 减到 了 220 kg 左右,仅单体壳减重就达到 19 kg! 这样的精神状态已经变成车队传承的一部分。在后来的 12 赛事、13 赛事、14 赛事,我们尝到过更大的成功,大到像 13 年一举拿下了燃油组赛车设计第一名、赛车轻量化第一名、ANSYS CAE 分析第一名等六个奖项,成为当届比赛 72 支车队中获奖数最多的车队,并最终夺得总成绩亚军,也曾跌落到更深的深渊,深至如 14 年油电两辆赛车都未能完赛。然而,我们从未再自我放逐过,一直保持着这样一份严谨踏实的精神理念,一直坚信着自己是造车人的梦想指航,相信着,并不断为之努力着。 是的,我们都曾失落、辛酸、质疑自己甚至想要放弃自己,但是,最后我们都没有,造车人的梦想让我们都义无反顾的坚持了下来,从中找到了自己生命的意义以及灵魂的归属感。 积累了一定的国内赛事经验后,车队有了新的目标:出国比赛,成为一支国际化的队伍。2012 年 9 月,HRT 第一次走出国门,参加了日本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完赛后队长登上领奖台,看着它胸前的五星红旗,HRT 人感到由衷的自豪。 2013 年 8 月,经多方筹措资金,我们终于有机会站在了代表国际最高水准的德国赛赛场上,与世界一流强队同场竞技,我们深刻体会到德国深入人心的汽车文化、精湛的制造技术、先进的管理理念、严谨的工程师素养。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与国际一流强队还存在很大的差距。耐久赛时,半轴的意外断裂又让我们铭记,赛车的每一个细节都能决定比赛的成败。 赛车是 HRT 的梦想,性能是 HRT 的追求,创新是 HRT 的灵魂。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没有忘记我们是一群造车人,我们要造辆好车去比赛,正是这个梦想和信念支持着我们坚持走下去从最初的一穷二白到如今的硕果累累,从一次次遭受挫折到重新奔驰赛场,这其中有太多的汗水、泪水和成长。HRT 人相信只有勇敢的追求过梦想,青春才无憾。

我和大学生方程式的故事(5):辽宁工业大学队——披荆斩棘,无所畏惧

· Oct 28, 2014 333

大学生方程式的那些故事接着讲:让参加了比赛的年轻人讲讲自己的故事。这些投稿我们基本不去做内容上的编辑,为的就是看看真实的他们到底是什么样子。 这篇文章作者来自辽宁工业大学方程式赛车队:蔡亚风,悬架组组员;张慧心,车身组组员;张兴旺,车架组组员;孙威,发动机组组员。 2014 FSC 结束了,我们带着行李坐在返回锦州的火车上,看着窗外不时有建筑物向后掠去 ,脑海中不断的闪现着比赛中那些让我们记忆深刻的瞬间,那些惊心动魄的画面。第七名,这也算是队员们通过这一年的辛苦努力交上的一份满意的答卷吧。 回想起这一年造车过程中的一幕幕场景,其中的心酸在这一刻也就淡然了。我们在比赛中顺利完赛,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这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的自然,但背后都是由队员们的辛苦换来的。作为万得车队的队员,我们在造车的过程中力求完美,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与心。 大赛在即我们不得不加班赶工,每位队员在那时过着课堂、车间、食堂三点一线的生活。耳边没有优美的音乐,只有车间里角磨机发出的刺耳的噪声。每每加班到深夜,累了就走出车间借着路灯昏暗的灯光,蹲坐在路边,逗留片刻便返回继续工作,井然有序的装配赛车,心中只为了让万得三号驰骋在赛场上。 经过长途跋涉,队员们都已集结完毕,剑指襄阳。赛场上虽然没有照片上看上去那么华丽,但是从不缺少激情,看着各个车队,各个赛车,四处充满着劲爆音乐,赛车的轰鸣声让全场沸腾,大家积极备战。一切就等着车检过后参加动态比赛。 车检暴露问题 细节很重要 大家推着赛车进入车检环节,之前的几项检查都顺利通过了,正在大家以为可以一次通过的时候,没想到在最后一项中,不受重视的细节问题开始暴露出来。因为紧固车身的一个螺栓露出的螺纹数超出了大赛规定的 2 到 3 个,造成我们将赛车进行整改后重新车检,我们大家谁也没想到造成复检的原因竟然是这个小问题造成的,就是这个小问题推迟了我们的动态参赛时间,在之后的比赛过程中细节问题仍然困扰着我们,油压不稳,侧翼刮地,座椅设计不合理等,这些小问题都会影响我们的动态成绩,耐久赛之前水箱有开锅的危险,这一直牵挂着队员的心,大家都知道耐久赛对赛车的考验最大,而如果耐久比赛时水箱要是开锅了就 DNF 了,但是还好幸运女神眷顾了我们,耐久顺利完赛。 指导老师们与我们赛后总结特别提到了这个问题,细节重中之重,一定要注意,在这里真的要像那些强队学习,学习的并不只有技术,比如 2013 年的冠军厦门理工的车子,车身没有原子灰,直接烤漆,这样充分表现了他们轻量化的理念;太原理工的进气结构促进了发动机的进气;湖大的赛车翼片是弯曲的,这样看起来很有视觉冲击力。这些改动都对赛车上无论性能上,外观都有着很大影响。我们的赛车不论在工艺上还是在相关技术上都与强队差距较大,尤其看到国外的车队,看到斯图加特那设计精妙的稳定杆后,真是不得不感叹德国人在汽车方面的造诣。 FSC,不只是一个简单的比赛,这是一个让我们实现梦的舞台, 它可以让中国有着共同赛车梦的大学生们聚在一起,共同探讨交流,同场竞技。在耐久赛发车旗帜挥起的那一瞬间,赛车飞驰而去,我知道梦想不远了。 2014 FSC 结束了,但是队员们激动之情依然溢于言表,毕竟这里有太多让我们印象深刻的地方了,对于大四学长来说这个比赛已然成为回忆,回到学校后面对的是找工作,那些充满着激情,梦想的美好生活永远也回不去了;对于大三的队员们来说,接下来又是一个新的开始,不同的队员还要一起并肩作战去实现共同的梦想! 生命不息,战斗不止。2015 FSC,我们来了!

我和大学生方程式的故事(4):华南理工大学队——华工的速度与激情

· Oct 27, 2014 333

大学生方程式的那些故事接着讲:让参加了比赛的年轻人讲讲自己的故事。这些投稿我们基本不去做内容上的编辑,为的就是看看真实的他们到底是什么样子。 这篇文章作者是华南理工大学方程式赛车队新闻官朱筱萌: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车辆工程专业 ,2012 级本科生。图片由车队队员们提供。 下面开始: 又是一年 FSC 结束时。今年着实是令人激动的一年。 从结果来说是不错的。我们的油车队广汽 S-Power 车队获得了营销报告第一,八字绕环第二,总分第十名。电车队东风日产启辰电车队获得了耐久赛国内第一,直线加速国内第一,总分国内第三的好成绩。捧回了四个奖杯,油车电车都顺利完成了比赛。但这次的比赛过程,令我队所有队员的心情都跌宕起伏,久久不能平复。 先说说电车。我们今年是第一年做电车,途中真的遇到了很多困难,完全没有经验可以借鉴,完全是我们一步一步摸索着解决的。到了赛场后,电车的主力队员甚至说:别人都是去练车的,我们却是去修车的。确实,我们几乎是压着最后期限通过了电车车检,在临近直线加速比赛结束前的几个小时匆忙排队,参加了直线加速比赛。人人都对电车报以担忧,我们却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在这第一项动态比赛中便跑出了国内第一的好成绩。这是对我们电车队员付出的最大肯定。 然后考验还没有结束,最大的考验是最后一天的耐久赛比赛。电车主力黄伟定同学甚至做出:「 如果电车成功完赛,我请全队吃饭!」 的承诺。比赛当天,耐久赛裁判的黑旗一次次的举起,一支又一支的车队倒下了,未能完成比赛。终于,我们的电车 E-One 也踏上了赛道,当我们看着它顺利跑过一圈又一圈,最终完了全程!当我们听到我们耐久赛是国内第一名时,简直高兴得快跳起来了!这一年的努力不是白费的!并且相信经过这一年经验的积累,我们的电车会越做越好。 再说说油车。与往年不同,今年我们创新性地对我们的油车 S-Power Ⅴ 进行了大改进。为它换上了单缸发动机和十寸轮辋,并添加了空气动力学套件和 DRS 可变尾翼系统。 油车在八字绕环比赛中取得第二名也是对我们创新改进的肯定。但由于我们的高速避障比赛并没有发挥得很好,油车组排名第十三,没有进入前十二名。而下午的耐久赛比赛时,组委会临时决定把前十二赛车的发车提前。等前十二名的车比完赛,快要轮到我们的油车比赛时,骤然下起了大雨。 我们遭遇了 FSC 耐久赛以及华工车队参赛历史上的第一次湿地雨战。时间非常紧迫,在迅速的换胎和果断的处理后,我们终于还是赶上了耐久赛的发车。当队员们都松了一口气的时候,油车在耐久赛第 7 圈的时候动力却明显下降,速度非常缓慢,赛场上、观众席上的队员刚刚放下的心又提到了嗓子眼,每个人都不知道赛车究竟发生了什么。跑完第 7 圈,来到车手交换区,技术队长发现原来是发动机空滤在雨天严重积水堵塞空气,在迅速的换装并对新空滤加装保护后,油车又重新驰骋在赛场上。 「 小红牛」S-Power V 又复活了!在雨天湿地的恶劣环境下冲出重围,获得了湿地赛中最好的耐久成绩并刷新了湿地最快圈速。然而,对比起平时练习时的一般圈速 1 分 30 秒,今天我们的湿地圈速 1 分 50 几秒着实有些令人憋屈。辛苦完成的 DRS 因下雨也处于 OFF 状态。油车在雨战中就这样无奈地被憋着跑完。比赛结束后,我们的车手,家辉和锦恒站在车旁笑着看着我们的情景,一辈子也忘不了。 这一年,我们首次同时制作两辆方程式赛车,是最艰辛的一年,但也是收获丰富的一年。不论遇到多少挫折和不甘,我们从不放弃!新的赛季即将开始,华南理工,必将再创辉煌!

2014 大学生方程式汽车赛落下帷幕:奖杯、啤酒、赛车、朋友,还有热爱

· Oct 19, 2014 333

写在前面: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襄阳市人民政府主办的 2014 年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Formula Student China ,简称 FSC),2014 年 10 月 14-18 日在襄阳市举行,来自国内外的 65 所大学的 82 支车队将在此演绎赛激情与梦想,其中包括来自德国的斯图加特、卡尔斯鲁厄大学车队、悲催的印度车队由于车被海关扣下了遗憾地没有进行动态比赛。(据悉此项比赛将永久落户襄阳梦想赛车场。)GeekCar 一直好奇于从大学生方程式汽车赛流传出的感叹:「 涌现天才级的汽车人才」、「 热情到爆的青年们」「 激动人心不亚于 F1 」…… 于是我们决定前往襄阳亲身体会。 昨天 GeekCar 发了胡阿姨的大学生方程式汽车赛的初接触见闻和感受,请看《「 小鲜肉」 的激情与梦想:胡阿姨带你看大学生方程式比赛》 GeekCar 「 第一次亲密接触」 比赛现场 车队报道注册后赛车会进行一系列的检查:一检主要是安全检查,二检主要是对赛车进行称重和侧翻,三检主要是噪声检测,其中电车还有电检项。 下面这张雨淋测试的项目主要是检查电车是否会漏电: 比赛前,赛车会在练习区进行一些热身和调试: 上图为斯图加特大学的电车(赛车采用了 4 台 AMK DT5  轮毂电机,与传统电机相比,避免了减速箱、传动件,所以大大减轻车身重量-仅 167 Kg,同时为赛车提高性能),最后斯图加特电车获得了耐久赛电车组第一名,电车组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 动态比赛相当精彩:直线加速的爆发、8 字绕桩的灵动,最为刺激的是耐久赛中赛车间的追逐的场面,激烈而扣人心弦! 直线加速 0-75 米,其中湖南大学和斯图加图大学都突破了 4 秒,其余的主要车队在 4 秒-6 秒之间。 8 字绕桩比赛主要考验了赛车和车手的灵活性,场地如下:(由于沉浸在比赛中,赛车比赛画面未能抓取到…… 我也是看比赛看醉了了啊!)高速避障的比赛和耐久赛都是对赛车性能和车手技术的综合考验,前者的的排位决定了耐久赛的出场顺序。其中避障赛中最强的 12 只车队在 18 号下午 1 点左右进行了耐久赛的 TOP 12 的精彩角逐!那场面,那声势,整个赛场都沸腾了,各种惊呼,观看人群估计比车手还紧张! 这里得唠一唠斯图加特和湖南大学之间的高手对决:刚上场的时候,斯图加特队由于不熟悉赛道,被湖南大学逼近了避让区,斯图加特被超过。(看台上瞬间炸开锅一般!)当然斯图加特车手状态立刻满血恢复,第二圈就瞬间反超湖大,后面紧跟着同济大学赛车,于是湖南大学被两车超越。整个比赛调动了全场人的肾上腺素! 这里不得不提的是一个细节(来自太原理工的新闻官):德国的团队不仅技术上有很多值得我们国内大学车队学习的地方,其赛车在耐久赛中跑了 14 圈,其拉拉队每一次在自己赛车经过观众看台时,都站起来整齐有序鼓劲助威;相反国内车队的队友或者观摩人员则比较松散。 耐久赛的后半段,天公不作美,飘起了雨。由于雨天赛道湿滑的缘故,赛车要更换雨胎,这对赛车的成绩或多或少都有影响,不过车队们还是积极应对,还出现了车队之间友好地借雨胎行为。(友谊第一啊!)大连理工油车在下雨的情况下,发挥出色,在同组中速度最快。同日上午他们车队克服了前日电车刹车故障,虽然圈速不理想,但是坚持到最后完成了耐久赛。(这已经值得给个大大的赞!)如上图:大连理工电车在 17 日中出现事故。直线加速中,赛车失去控制翻滚了几圈冲出了跑道,所幸车手没有受伤。(不得不提一点,安全一直是比赛中最重要的一点!)颁奖晚会& 收拾行囊: 比赛结束后:最终油车组总分第一名的是湖南大学,第二名是北京理工大学,第三名是厦门理工学院。电车组总分第一名的是斯图加特大学,第二名是北京理工大学,第三名是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其他各种分类奖项也如数揭晓。(哈哈哈,现场有 5000 瓶啤酒供大家畅饮,把酒言青春啊!)最后收拾帐篷,装箱赛车的场面有点儿让人留恋,不过明年大家还会相聚! 分隔线:我分! 到了赛场,GeekCar 的伙伴在感受赛场激情的时候,也想聊一聊这一群人的故事。(亲们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微博噢,么么哒!)许俊:把职业和梦想联系起来是很幸福的事情 在赛场旁边的一个帐篷里面,和我对坐的是许俊:戴着棒球帽,脸被晒得黝黑,微笑着递给我一瓶水,这次来到赛场还要担任比赛裁判等工作。现为一汽工程师的他曾经就是从大学生方程式汽车赛的赛场里面脱颖而出的人才,回想那段时光仍能感受到他内心的激动。2010 年到 2011 年,作为西华大学车队队长的他带领队员参加比赛,当时想用进口四缸 600 cc 的发动机以提高赛车性能,在车队缺乏资金的情况下,许俊拆掉了自己心爱的本田摩托车,取下摩托车的 600 cc 的发动机安装在他们的赛车上。准备比赛的过程中,他带领车队克服了悬架仿真、缺乏 KC 试验台、发动机标定等一些难题,包括比赛中直线加速中赛车的故障。「 回想起当时第一次直线加速后赛车现车出毛病后,当时的忐忑,知道比赛结束前 15 分钟才终于调好,然后完成了比赛……. 当时在洗手间里面这个大男生抑制不住自己的眼泪。」(参加过比赛的同学都能体会这种情感,前几届比如北理工车队的赛车在运到赛场途中燃烧了,一年的功夫白费,队员只能在比赛中看着别人的车跑起来的感觉,很难受。)和许俊的交流中,他也谈到了自己对于未来汽车的看法「 汽车的基本性能仍是很重要的,至于无人驾驶,我更看重的是那种对于驾驶乐趣的享受」。值得一提的是,许俊聊到大学生方程式汽车赛对于自己意义重大,学习到了很多东西,提供了展示才能的平台,最后还能够进入一汽。 「 大学生通过这个比赛得到了很多,应该有所回馈,号召广大爱好汽车的大学生能够加入到自主汽车品牌,为中国汽车行业贡献自己的才能」,许俊如是说。 太原理工大学车队:第一次,够拼的 其实在这次比赛中,或许大部分人都把眼光投向了厦门理工、北理工这类往届取得优异成绩的车队,又或者是顶着名校光环的清华车队,还有来参赛的德国的两支车队。GeekCar 要讲的太原理工大学车队是第一次来参加大学生汽车方程式大赛:200 余天的时间从最初设计到制造赛车然后来到襄阳赛场,连答辩评委都感叹于他们的速度。其实这次比赛车队本来不打算参加今年比赛,学校方面本想先设立个赛车中心然后慢慢学习积累了再参加比赛。但是车队成员们特别渴望参加比赛(等报名成功后才告诉学校),于是整个车队 20 多个成员就从零开始直到赛车开上比赛赛道。在资金缺乏经验缺乏各种困难面前,太原理工车队决定要拼一下,采用了多连杆悬挂(本次比赛中唯一采用此技术的车队),由于缺乏资金车身绝大部分采用成本较低但重量大的玻纤,工作台就是地面(很难保证水平),他们都一一克服了这些难题,来到襄阳就是他们的胜利了! 车队的技术负责人的一句话令我很感动「 要不是今年车队来参加这个比赛,我肯定坚持不下去,马上就要毕业,还有毕业论文等各种事情都还没有弄……」 他们是够拼的,虽然今天的耐久赛他们没有坚持到最后,不过相信这次参赛不仅能够为太原理工以后车队的发展积累经验,还能给队员们以后的的职业和人生带来很多积极的影响。 汽车赛里面的女队员们:那些花儿,别样美丽 以前在学校的时候就觉得与汽车相关技术专业里面女生是「 稀有生物」,至于赛车,我基本很难想象女生的存在。 在这次的 GeekCar 大学生方程式汽车赛「 观光游」 中,就邂逅了这么两位女生。 一位是北航的冉童鞋,学管理专业的她在车队里面扮演的角色是后勤加上协调以及车队宣传等事物。对于大学生方程式汽车赛进行到第 5 年的现在,在营销宣传方面的评比也是整个比赛很重要的一环。现在很多车队在这个方面可以说是达到专业水平,在各种网络媒体上对车队进行宣传推广、帮助车队找到合适的赞助,整个运作为汽车营销等行业培养了很多的潜力军。 另一位要说的女生是吉利大学车队的王童鞋,看到她穿着车手服出现场地上的时候,完全被那种「 帅气」 给惊艳到了!她表示自己也是进入车队后,经历了不太懂车到后来爱上汽车甚至当上车手的过程。看到这样酷酷的样子,不知道其他妹子们有木有动心也想开上赛车一把! 类似车队和队员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我们会慢慢挖掘其他的精彩故事!(求各车队来讲讲你们的故事噢!联系我们邮箱 contact@geekcar.net 或者关注我们微博、微信平台。)分隔线:我再分! 以下附上一些赛场的其他图片: 部分车队赛车和车手(特别感谢武汉理工车队、大连理工车队、太原理工车队、北航车队等车队队员、一汽许俊、重大文浩童鞋等参与采访以及提供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