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开发 3D 打印指套保护工人指关节

· Jul 10, 2014 333

位于德国慕尼黑的宝马汽车装配工厂正在推进一项试点项目,探究一种创新型人体工程学工具所能带来的好处。该工具是一个有弹性的手指套,防止工人在执行某些装配操作时,拇指关节承受过量压力导致的应力损伤。此时点项目的灵感来源于宝马公司与慕尼黑工业大学人体工程学系合作完成的一篇论文学术成果。 每一个具有弹性的装配辅助指套都是独一无二的,因为它们都是根据每位工人手掌的形状和尺寸而量身定制的。宝马集团在公司内部自己加工出了这些矫正固定工具,并且额外使用了先进的 3D 打印生产工艺。 创新矫正指套率先应用在装配流程中的橡皮塞安装工序上,为了更好的完成涂漆工艺,橡皮塞需要利用拇指按压入排水孔内。然而即便对于那些肌肉力量出众的人而言,这种操作还是有些吃力的。 为了有效避免拇指关节的过度拉伸,热塑性聚氨酯手指套是十分必要的,就如同第二层皮肤一样保护整个拇指区域。在拇指关节部位,装配辅助指套拥有非常好的弹性,拇指可以不受限制的随意移动;拇指外侧的塑性材料得到强化,如果手指拉伸过度,强化组件就会发生碰撞,形成一个有效的稳固装置。得益于辅助指套工具,按压橡胶塞所需的力从拇指区域传向了整个手腕部位。 最初的实际测试中,来自工人们的反馈意见都是正面评价,对指套的使用持肯定态度;现在开展的评估工作为:在将来的生产领域把装配辅助工具作为标准工具加以应用,会有怎样的成效。 每一个指套都是为它的使用者特别订制的,为了实现这个目的,工人们的拇指需要在一个可移动 3D 人工扫描仪下进行数据采集。基于标准化生产布局,采集的拇指尺寸数据先被加工处理,然后转化成若干个图层;每个图层的厚度如同人们的头发直径,然后指套工具通过选择性激光烧结工艺制造完成。利用图层的数据信息,塑料粉末在预加热结构腔中通过二氧化碳激光进行有选择的熔融。在这种加工工艺下,塑性材料不但能够准确地呈现图层设计的形状,还可以与之前完成的部分有效地结合在一起。 使用的原材料为热塑性聚氨酯,特别适合加工具有灵活性的矫正固定指套;通常来说,聚氨酯有一定弹性,但在较高的材料强度下能够形成结实坚固的塑料制品;机械抗张强度较高,确保材料可以抵挡连续的高强度拉伸,而不发生撕裂。宝马公司对聚氨酯材料的研发已经有很多年了,现在终于获得了可以投放市场的创新材料。该创新材料的最大优势在于,通过组合不同的加工工艺参数,可以制造出多种用于不同机械元件特性的定制化产品。 从 1989 年开始,宝马公司就把创新型生产程序作为概念化快速成型技术加以应用,现在已经获得了长足的进步;根据各种特殊的零部件需求,宝马公司还会选用不同的工艺和材料。除了选择性激光烧结成型技术,还有很多其他先进技术:平板印刷、Polyjet 喷射 3D 打印、熔融沉积成型、金属流动熔炼(stream smelting)。利用这些技术,宝马公司每年加工 10 万个零部件,既有小型塑料夹,也包括设计模型以及用于功能测试的汽车元器件。利用创新型生产程序进行小批量生产可以节约经济成本,因为它们往往不需要成型刀具,简化生产流程,所以特别适用于汽车研发和测试中。 转自:车云网

停车即充电,宝马联合戴姆勒研发无线充电技术

· Jul 09, 2014 333

近一、两年,包括插电式混动车在内的电动车在中国市场的发展速度明显加快。Tesla 入华、各传统车厂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混动车投放以及政府部门对基础设施的重视,这些现象让我们看到,一个新的汽车时代步步逼近。 跟智能手机一样,时下主流的电动车充电方式也是有线充电,而一些车厂正在探寻无线充电技术,试图通过改善用车体验来推动电动车的发展。 宝马近日宣布,已与戴姆勒签署合作协议,将共同研发用于纯电动车和插电式混动车的新一代无线感应充电标准化技术。宝马表示,该技术未来将可用于旗下的 i 系列电动车,届时充电会变得更有效、方便和安全。 宝马和戴姆勒研发的无线充电系统包含两个部分:安装在汽车底盘上的次级线圈和安装在地上的初级线圈。电能通过线圈间的交变磁场传递。充电速率可达 3.6 kW 每小时,未来则有望提升至 7 kW 每小时。宝马称这一系统的充电效率可达到 90% 以上。 简单来说,司机只需将车开到充电器位置,然后按下车上的专用按钮即可充电。与此同时,你也可以通过手机 app 来获取汽车当前的充电状态。 据宝马介绍,得益于优秀的保护措施,这个感应充电系统不受天气状况的影响,这意味着你可以将充电器安装在户外。一旦充电过程中系统检测到干扰因素,那么就会立刻停止充电。 今年 4 月,大众表示该公司可能于 2017 年将无线充电方案以选装的形式应用于部分量产车。而丰田今年 2 月则声称,已经开发出无线充电系统,并会在日本爱知县内启动实证实验。 注:本文转自 爱范儿

宝马将投资 10 亿美元在墨西哥开设组装工厂

· Jul 04, 2014 333

德国豪华汽车制造商宝马公司计划投资约 10 亿 美元 在全球发展最快汽车市场之一的墨西哥建立首个组装工厂,扩张公司业务的同时促进当地汽车产业繁荣。 宝马公司承认公司计划于本周在墨西哥宣布这一消息,但拒绝对细节内容置评。消息人士表示,宝马公司一直考虑建厂地点选在墨西哥城北部的伊达尔戈州还是墨西哥中部的圣路易斯波托西州,圣路易斯波托西州很有可能是最终选择,另外,墨西哥总统恩里克-培尼亚-涅托有望于周四在位于墨西哥首都的总统府举办一场活动,宣布宝马公司的投资计划。 近来许多汽车公司宣布投资墨西哥的计划,现在宝马公司也成了其中一员。上周,德国戴姆勒汽车和日本日产汽车表示他们将联合投资近 14 亿美元在墨西哥开设一家新工厂,开发和生产豪华汽车。大众汽车旗下奥迪部门已于去年投资 13 亿美元在墨西哥建设一个新工厂。未来几个月,韩国现代汽车有望公布在墨西哥开设首家组装工厂的计划。 墨西哥已经成为生产供应给美国和加拿大市场的汽车的中心。根据国际分析咨询公司 KPMG 所做的一份研究,墨西哥的劳动力成本要比美国的低 60%。墨西哥还受益于「 向美国和加拿大运输汽车费用更少」 这一优势。 转自:腾讯科技

GeekCar 评车的 EQ&IQ:宝马 i3 可以定义未来吗?by 李志飞

· Jun 27, 2014

如果让你选出你心目中认为最科幻的一款量产车,你会怎么选?在形形色色的答案中,应该会有宝马 i3 的名字。前几天,GeekCar 拿到了一辆 i3 纯电动版进行短暂试驾,并且邀请了出门问问的创始人李志飞一同体验,关于这款即将上市的新车,他会如何评价呢? 由于宝马方面对 i3 试驾车的排期非常紧密,所以留给李志飞的体验时间只有半天,不过毕竟是极客,他在不多的时间里还是给出了不少关于 i3 以及未来的感受。 身为前 Google 员工,李志飞大部分的开车经历都是在美国,在那里他开的是奥迪 Q5. 这次体验 i3,是他第一次开纯电动车,这给他带来很多不一样的感觉,比如汽油车的那种味道,在这辆车里就闻不到。虽然是电动,但宝马的运动精神在 i3 上得到了很好的延续。李志飞对车子的操控性能十分喜欢,非常直接的加速感,加上比较小的车身尺寸,让穿插超车变得特别灵活,开起来给人很轻的感觉。不过缺点也有,抬起油门踏板带来的刹车感觉,他确实有点不太习惯。 但是除了操控和动力,李志飞对 i3 其他的方面就不是那么着迷,他首先提出的问题是内饰。i3 采用了大量的环保材料制作内饰,但是和同样四五十万价位的汽油车相比,内饰的感觉让他不太满意,档次感和价位有些不太匹配。不过他也承认,他是一个比较传统的人,可能对传统的内饰更容易接受。 宝马把 iDrive 做了一些对于电动车的功能优化,变成 eDrive 装到了这款 i3 上,「 总体来说还是比较传统。结果是上手没有任何难度,学习成本低,但是也让人感觉不到太多的新鲜感」,要知道,李志飞每天都有「 出门问问」 陪着,得出这样的结论,也是正常。 聊 i3 的时候,他更多聊到的是科幻感。虽然 i3 的外观内饰在潜意识里给人一种未来的感觉,但是以他的标准来看,仍然不够科幻,不足以支撑他对未来汽车的想象。 什么是未来的汽车?他觉得,至少在外观上要像科幻电影中呈现的一样。甚至对于颜色,他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特别深的颜色不会给人科技感,但是银灰色就好一些,比如飞船就是银灰色,又比如谷歌的那辆无人驾驶原型车。 如果未来无人驾驶汽车普及,那么对于行驶性能的表现,人们就不会太在意,反而对舒适性会有强烈的要求:想看电影的时候可以有电影看,累了可以在车里的沙发上休息一下,诸如此类。 对于纯电动车的评价,不可避免的会涉及到续航焦虑的问题,i3 一百多公里的续航能力在李志飞看来还是太短。如果一次充电的续航里程和一箱汽油的续航里程相近,那就能彻底解决续航焦虑了。对于宝马的都市代步定位来说,一周充电一次是合理的频率。不过,也不能把原因全都推给车厂,充电设施的不完善可能才是焦虑的根源。 理性的李志飞对 i3 做出了理性的评价,但是相比于对车的评价,对于未来的畅想更让人兴奋。冷静下来想想,有一辆车能引起我们对于未来的想象,其实就已经成功了。 李志飞对 i3 的 EQ 和 IQ 打分如下: EQ:3 星      理由:” 我对于车的舒适性和实用性要求比较高,权衡年龄和车价,我可能会选择更有性价比的车」 IQ:4 星       理由:「i3 跟其他车不太一样,属于新鲜事物,能给人心理满足感。另外操控性非常好。」 番外篇: 宝马 i3 来到 GeekCar 的两天,引起了很多人的讨论,其中也包括这篇文章的作者——我。在所有人里,我似乎是对它评价最高的一个。从接车到还车,基本上是全程体验。 开着 i3 行驶在路上,不用担心回头率的问题,它与众不同的造型很容易引起路人和其他司机的注意,开在路上,享受着这种注目礼,它和方向盘上的蓝天白云 logo 一起,给我营造了很奇妙的感觉。 但是从电动车本身的角度来说,纯电动版宝马 i3 的续航焦虑依然存在,而且很严重。充满电之后,正常模式下的续航里程 140 公里左右,以至于第一天晚上,我特意回到宝马 5S 店去充电,要不然真担心转天完不成李志飞的体验任务。不过即便这样,我还是遇到了挑战:从中关村到东五环还车,有 27 公里的路程,在出发之前,仪表盘上显示电量可达里程却仅有 22 公里。做好了半路抛锚的心理准备之后,我把车子选到 ECO PRO+(最节能的模式),这时车内空调自动关闭,我轻踩「 电门」,打开定速巡航,以 50km/h 的速度在四环上看着一辆辆车超过我,此时我再没有心情注意那些司机投来的好奇目光——「 你在车外看 i3,i3 里的人却在低头看电量」。好在,这个没有事先策划的「 测试项目」 有惊无险的完成,到了 5S 店门口,电脑显示的可达里程还有 8km。于是,我以一脚报复似的「 地板油」 结束了这次为期 2 天的 i3 体验,伴随着副驾位置上同事的尖叫。 i3 是一款可以让年轻人兴奋的车,但是这两天接触过它的人在听到价格之后,都表示不能接受。那么 i3 的市场定位究竟在哪?前特斯拉中国区总经理郑顺景的分析可能会给我们一些启发: 「 在国外,i3 的价格和宝马 3 系类似,但是从消费心态来说,宝马 3 系象征着年轻、帅气、成功、性能,它的购买者也是因为这些原因去选择,而 i3 所体现出来的 fun 与 cute,恰恰与 MINI 品牌相似。所以 i3 的目标人群其实是和 MINI 品牌重合的,而不是宝马。」      

宝马与特斯拉会晤,共商电动汽车大计

· Jun 13, 2014 333

对于高速充电站来说,我认为这是各汽车制造商合作的绝佳领域。事实上,昨晚宝马团队来拜访过特斯拉。我们探讨了合作的各种可能性,其中之一就是超级充电站建设。

首批配备激光大灯宝马 i8 交付

· Jun 09, 2014

据海外媒体报道,日前在德国,一场盛大的仪式上,首批宝马 i8 插电式混合动力跑车交付给了第一批车主。全部宝马 i8 皆搭载了激光大灯。

各大汽车厂商自动驾驶应用技术盘点

· Jun 06, 2014 333

从科幻电影,到合法上街,无人驾驶汽车终于出现在生活中。这其中,又有那些企业、公司参与到这项令人激动的事业中呢?

谁在骗我们一步步接受无人驾驶汽车?

· Jun 03, 2014 333

谷歌本周在无人驾驶技术领域出尽了风头,不过,主流汽车制造商也在摩拳擦掌,要在无人驾驶汽车领域分一杯羹,甚至,他们有赶超的势头。

宝马 UR:BAN 掺和无人驾驶,可预测行人和交通堵塞

· May 15, 2014 333

谷歌正挟着它的完全无人驾驶汽车火力全开,宝马的策略则是从对司机的辅助而非取代这个角度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