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无人驾驶车完成路测

· Dec 10, 2015

最近,百度无人驾驶车在北京完成了路测,他们的行驶路线是从北京中关村软件园的百度大厦出发,经过 G7 高速公路、五环,到达了奥林匹克森林公园。 在往返全程,这辆基于宝马 3 系 GT 改装而来的无人驾驶车,完成了多次跟车减速、变道、超车、上下匝道、调头动作,以及驶入和驶出高速,最高时速达到了 100 公里/小时。 百度的无人驾驶车项目从 2013 年开始,技术核心是「 百度汽车大脑」,包括高精度地图、定位、感知、智能决策与控制四大模块。其中「 高精度地图」 包含了沿途的三维道路信息,定位精度可达厘米级,这辆车所依靠的是「 交通场景物体识别技术」 和「 环境感知技术」。 另外,根据 GeekCar 得到的消息,百度将成立自动驾驶事业部。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同时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体验宝马新 7 系的「黑科技」,到底牛在哪里?

· Nov 04, 2015

前几天,我「 有幸」 静态体验了刚刚发布的全新 BMW 7 系。 说是静态体验,是因为我是在一个展区的围栏内见到的这辆车。和之前在上海车展体验互联商店相同,坐在主驾驶为我讲解的还是宝马的互联驾驶执行经理张石,算是老朋友了。 对于全新发布的 7 系,最吸引我的其实并不是性能、配置等等参数,反倒是全新升级的 iDrive 系统和高级驾驶辅助等功能恰好击中我的「G 点」。 因此我也着重从这两点向张石了解搭载在这辆新 7 系上的「 黑科技」。 1. 升级后的 iDrive 相比于之前的 iDrive,这次的更新主要在于交互方面的优化,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加入手势操作的功能。 通过位于车顶和屏幕的两套 3D 感应传感器,用户在中控前的操作都能被清晰感知。不过和很多别的品牌不同(例如在 CES Asia 上大众的手势控制),iDrive 中的手势操作并不是交互的重点方式,不能完成所有操作。 具体我们可以通过手指绕圈调节音乐音量大小(顺时针调大,逆时针调小);当有电话接入时,单指靠近接电话,挥过则拒接;同时,还支持双指靠近的自定义设置,可以满足用户个性化的需求。总之,手势在 iDrive 中并不需要承担一些复杂的操作,更多的用在帮用户做出简单判断上,也算是发挥了手势操作利索的优势。 如果总结这三种主要的交互方式,在实际使用中,用户感觉最直观方便、反馈最直接的是按钮和旋钮,因此旋钮和按钮还是作为操作中的「 主力」;语音更多的是用来唤醒一些功能;手势大多数用在操作简单、并且无后续动作的功能上(因此并没有加上我们常见的翻页,更多的是让用户做出判断)。 在 iDrive 原有界面中,操作流程也被简化,菜单层级减少,使用起来更直观。在信息显示上,新 7 系虽然有 3 块大屏(液晶仪表、HUD、中控),但显示内容的逻辑却很清楚。例如在导航时,HUD 就会显示地图简图,液晶仪表显示细节图、中控则显示大地图,功能层级被详细区分。 宝马的 iDrive 系统,体现了这些大厂在车内交互领域的积淀。这显然不是一块大屏幕就能超越的,是有逻辑、模式上的轻重缓急之分。对于这一点,我深信不疑。 2. 高级驾驶辅助 在低于 210km/h 的任何速度下,新 7 系能够进行高度自动的跟车动作,类似于自动泊车等功能也成为了很多豪华车标配。当用户转弯时,如果检测到有障碍物,方向盘还会给人反馈进行提醒。 在夜间,夜视模式能够检测车前 600 米内的行人,在大屏和 HUD 中显示。配合激光大灯,可以将光束精准打到行人身上(我总觉得这功能有种霸道总裁盯着你的感觉,怪怪的…)。 相比于特斯拉,虽然我们没有看到更酷炫的自动变道、超车等功能,但张石表示这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对宝马来说,在技术上实现类似功能难度其实不大,更多的是考虑在什么时间节点去给到用户手中。 这种做法倒是符合这类大车厂「 挤牙膏」 似的升级,当然这里并不是说小气,他们更多是去考虑功能的实用性(包括真实使用场景、法律法规政策等等因素)。 在钥匙上,宝马这次也玩出了花。虽然自动泊车功能在汽车领域已经不算是首家,但出现在豪华品牌中还算是第一次。用户不需要精准的将车倒入车位,车辆检测到可以停车的区域就可以自动微调角度停车。 说了这么多,相信你也能发现我所谓的新 7 系「 黑科技」 并不是体现在功能配置等如何全球领先,反倒是如何让用户在合适的时间接受恰当的科技,这更需要仔细考虑。 对于整车厂来说,既要保持自己的产品节奏,又不被「 特斯拉式」 的企业所击败,这个问题不简单。在产品背后的技术储备方面,宝马这种老厂,其实还是有很大优势。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同时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在法兰克福,奔驰宝马说他们不想当车厂了

· Sep 16, 2015

虽然没有身临其境,但是这次法兰克福车展,让我感觉到了「 变革」 的味道。 这个感觉一方面来自那些非常有分量的概念车,比如,保时捷破天荒的推出纯电轿跑,奥迪展示纯电动 SUV 概念车,奔驰用一辆可以变形的概念车展示了未来工业制造的前景,等等…… 但是,以上这些,是产品思路和技术层面的进化,在我看来,更能称得上是「 变革」 的,应该是汽车厂商对自己角色的重新定义。 法兰克福是这些德系厂商的主场,作为世界上最顶级的车展之一,怎么在这个场合说出自己的想法,对他们来说应该是深思熟虑过的事情。 结果是,不管大众、奔驰还是宝马,都借此机会,明晰了自己未来的品牌愿景: 宝马 CEO 克鲁格说:「 宝马集团正在从一个豪华汽车制造商不断进化为一个豪华出行和服务提供商。」 奔驰的全球总裁蔡澈说,「 我们正在从一个汽车制造商转变为一个联网出行提供商。」 而文德恩给大众集团的目标是:到 2020 年前,集团所有新车都会变成轮子上的智能手机。 可能这些话有务虚的意味,但是在这么重要的场合下,三家同时说出这种话,真的挺让人意外的。这足够颠覆大多数人对他们的传统印象了。而事实上,他们也都在进行着各种和出行、智能化有关的新尝试。 用车联网创业公司飞驰镁物 CEO 王强的话来说,大众、奔驰、宝马的这种表态,对他们自己来说「 是巨大的变化」。 那么,「 把汽车变成轮子上的智能手机」,「 从一个汽车制造商转变为一个联网出行提供商」,这话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从这几家德国车厂自身来说,作为有悠久历史的品牌,从最开始的汽车机械到后来的汽车电子,再到现在的智能化和新能源化,他们对于市场的跟踪其实非常清晰明确,这得益于他们强大的市场调研能力。虽然我们总是吐槽德国车的车机系统和人机交互如何如何难用,但是从宏观层面上,他们都看到了数字化变革对于传统汽车工业的改变。 三家公司的最高层出面说这个话,既是说给别人听的,也是说给自己公司的人听的,这相当于一个「 最高指示」 类的东西,整个集团谁敢不顺应这个趋势呢?高管对这种东西越重视,其实越有利于车厂把这事情做好。事实上,据业内人士说,宝马、奔驰的研发负责人,平时对于智能化、出行、服务这些东西都非常关注,理解非常深刻。 另外,大众提到了「 智能化」,奔驰和宝马提到了「 服务提供商」 的概念,把这俩结合起来看,其实国内也有持同样理念的公司,比如飞驰镁物的「 智能汽车即服务」,比如博泰应宜伦「 汽车就是智能终端」 的概念。在应宜伦看来,互联网、数字化的用户体验是「 标准化」 的,但是车厂过去各玩各的,这其实和标准化用户体验是相悖的。比如 TSP 平台,车厂之外第三方公司的产品,可能比车厂本身更有能力提供给用户这种标准化体验,对于国内的服务商来说,这也是一个机会。 我们都觉得,生产制造、工业 4.0 这种「 实体」 是德国的优势,「 软」 的东西他们可能并不擅长,宣传这种「 服务」 的概念,是不是一种「 扬短避长」?实际上,他们比谁都清楚,所谓的工业 4.0,只是工具而已,未来真正带来价值的恰恰是在这个基础之上的那些「 软」 的东西。看似保守的德国人,能琢磨清楚这个,既是大环境带来的压力,同时也有自己内在的动力。 奥迪、大众、奔驰的表态,在我看来一定会成为一个风向标,在未来,或许全球的汽车厂商,都会把自己当成是移动出行公司了。至于这些德国车厂在那个时候还能不能继续领先,就看他们自己了。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同时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生态」并不是乐视的专利,车厂其实也在做

· Sep 11, 2015 333

提到车厂和「 智能出行」 这个话题,可能很多人第一时间联想到的是福特。他们针对智能出行,提出层出不穷的实验项目,并且被媒体广泛关注。 而人们普遍用来说事的点是,福特最先以流水线方式生产出汽车,如今却在智能出行上狠下功夫,甚至做共享用车这样的尝试,因此,福特被看成是自我革新的典型。 但其实,在这方面进行尝试的车厂,远不止福特一家,比如今天这篇文章要说的宝马。 这个话题的由头,是前几天宝马和普天共建充电桩,推出 ChargeNow 服务。事实上,这个全球范围内的 ChargeNow 服务,就属于宝马在创新出行方面做的许多尝试之一。 这些服务包括 Now 系列,Mycityway 以及 Liife360 等等。而其中 Now 系列又包括 DriveNow、ParkNow。DriveNow 是一个基于 i3 的电动车共享项目,类似 Car2Go,目前在旧金山湾区运营。ParkNow,顾名思义,用来寻找、预约停车位,甚至进行停车费支付,以 App 和网页版的形式存在,目前也是在旧金山提供服务。 Mycityway 可以为人民提供位置导航和生活资讯服务,而 Life360 和汽车没太大关系,它是一个可以让用户共享位置给其他人的家庭社交 App。 除了创新出行上的尝试,宝马和 App 公司也有交集。我们曾经报道过一款查看前方红绿灯情况的 App——EnLighten,宝马就和他们进行了合作,把它引入自己的互联驾驶系统里。引入车内之后,EnLighten 获得了比手机上更好的使用体验。不过,这个应用目前也只在美国的四个城市可用。 当然,如果再把目光放宽到 MINI 品牌上,几个月之前非常火的那台 VR 眼镜,其实也算是车厂「 不务正业」 的表现之一。 留心就会发现,以上这些创新,大多数和美国有关。这绝对和宝马在美国「 有人」 分不开。早在 1998 年,宝马就在硅谷的山景城设立了技术中心。这个动作,比大多数车企都要早。宝马的硅谷技术中心研究的主要内容就包括可持续交通、流行趋势监测、可穿戴设备、车载互联等等。 而从这些项目来看,基本可以分为三大类:一是车内应用类的,二是车主应用类的,三是车与环境发生关系的,比如 Now 系列。说宝马在进行着全方位的动作,也不过分。人、车、环境,正好是未来智能交通三个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你说这属于「 生态」 吗?如果真的在这三方面都有深度研究,那宝马其实还真能形成一个由自己主导的汽车生态。 看起来像乐视才会干出的事?只是看起来像而已。车厂心里比谁都明白,光靠卖车绝对不行,必须得看得远一点。相信有很多车厂都画过类似的模式图,但是,能真正行动的,目前来看还真不多。 福特和宝马,在这个过程中相信都经过了内心的纠结。福特是一个老牌车企,虽然本身就在美国,很容易受到环境的感染,但是把自己从汽车公司变为科技公司,还是需要巨大的勇气。而宝马这样的德国车企,能放下自己的固执,用更互联网的方式去想问题,也并不容易。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同时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为了卖出更多电动车,宝马这次也是拼了

· Sep 09, 2015

9 月 7 号,宝马公布了「BMW 创新出行服务中国战略」。「 即时充电」(ChargeNow)是这个战略里面的首个项目,宝马将和普天新能源合作,在 2016 年建成 1000 个充电桩。 汽车厂商又一次和搞充电的公司秀起了恩爱。 「 里程焦虑」 一直是电动车的一大难题,车企当然希望充电桩越多越好,宝马也不例外。而建设属于「 自己」 的充电桩,无非有两种选择,一是由车厂自己建桩,二是与充电桩企业合作建桩。 特斯拉的超级充电站属于前者,而宝马这次选择了后者。 「 合作建桩」 更有效率 其实,这个「ChargeNow」 并不是宝马在中国琢磨出来的新词,而是宝马的一个全球性计划。 宝马建桩的方式都一样,他们选择与当地充电行业内的领先公司合作。比如在香港,与宝马合作的是香港电动能源有限公司,他们推出了「 易充站(E-CHARGE)」 项目;在加拿大和美国,与宝马合作建桩的是 ChargePoint;在欧洲,以英国为例,与宝马合作的是 Chargemaster 等。目前 ChargeNow 计划已经覆盖到了二十多个国家。在这些地方,宝马 i 系列车主通过同一张卡,就可以使用所有该计划下的充电桩。 而在中国,普天的资历足够配得上宝马的要求了。 宝马之所以选择与其他公司合作建桩,原因也不难理解。 首先是充电桩的建设,涉及到的方面很多,比如场地、电力系统、当地相关政策等等。本地的企业更善于解决这些问题,而车厂对此其实并不擅长。所谓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 其次,时间不等人。车厂如果自己建充电网络,费时、费力,仅仅依靠自己的力量,很难在短时间内快速铺开充电网络。而专业的充电桩公司大部分已经建成了自己的充电网络。 特斯拉的超级充电站虽然属于他们自己,但建设过程,也少不了充电桩企业的参与。而且,在国内,比超充网络更密集的「 目的地充电」 网络,其实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一种「 合作建桩」 的模式。 合作建桩绝对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对于车厂来说,不管是通过哪种方式来建桩,一个完善的充电网络对于自家新能源车的推广、销售,都是必不可少的。 对于宝马来说,现在投钱发展充电网络肯定是赔钱的,但是还必须得建,就是为了给未来自己品牌的更多电动车型铺路。其实在今年的法兰克福车展中,宝马就会带来更多的插电混动车型:225xe、330e、740e。这些车,相信也会在国内出现。 服务自己的同时,成全别人? 在充电网络需求越来越大的情况下,这些充电桩公司,成了抢手的香饽饽。 北汽前一阵和特来电合作建充电桩,普天这边,在五月份的时候,他们宣布和易到用车联手建 1000 个桩,车厂方面,普天除了宝马,也和特斯拉有一些合作。 当然,如果仅仅是把普天这样的公司,看成充电桩硬件供应商的角色,显然有些低估。以后,他们在这个「 充电局」 里的地位,会越来越高。 比如,除了建桩,后期的运营对他们来说也是「 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在宝马 ChargeNow 项目里,我们参考宝马在加拿大、美国的做法,充电桩的运营方是 Chargepoint,在宝马 i 车主成为 ChargeNow 会员后,就可以使用所有 Chargepoint 的充电桩。宝马与普天的合作,应该也是这种方式,由普天来负责后期运营。这其中的利益分配,肯定也少不了普天的。 在这个合作里,还有一个值得注的信息:宝马这次建的充电桩,除了可以供宝马 i 系列、530Le 和之诺的车子充电以外,还可以给其他使用国标接口的电动车充电,比如北汽、比亚迪。不过,虽然现在国内有统一的充电接口标准,但是各大主机厂充电协议方面还有待统一。主机厂主导建设的充电桩,是不是有「 为人民服务」 的情怀,还需要实际验证。 这个信息点其实是在告诉我们,车厂拥有一个自己专属的充电网络,几乎是不可能的,在发展自己网络的时候,必须得抱着开放的心态。自己的网络,首先也得是电动车充电大网络的一部分。帮助别人,也就是帮助自己。 题外话:在宝马公布的「BMW 创新出行服务中国战略」 中,ChargeNow 还只是第一个项目。宝马在中国应该陆续会围绕出行推出更多的项目,比如在国外已经推出的 ParkNow 停车服务、DriveNow 租赁服务等。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同时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GeekCar Daily」8.17:宝马居然想给 M3 加上电动机

· Aug 17, 2015 333

1.Fisker 插电混动车型最早在明年年中上市 6 月份,有消息说电动车品牌 Fisker 将在加州南部寻求建立新工厂,这两天有了确定的消息:Fisker 在莫雷诺山谷租赁了一个大厂房,将要在此生产插电混动车型,并且计划最早在明年年中上市销售。这个位于加州的工厂,距离 Tesla 在 Fremont 的工厂有 400 多英里的距离。 2. 下一代 M3/M4 将会加入电动机 据外媒报道,宝马高层已经确认,下一代 M3/M4 车型会有混合动力组合:汽油发动机仍然驱动后轮,但是前轮将会由电机驱动,同时配备 KERS-like 动能回收系统,车子的纯电续航里程会达到 32 公里。看来,M3 打算把「 离经叛道」 进行到底:先是告别了 V8,现在居然要加入电动机…… 3. 继滴滴之后,中投公司又投资了「 东南亚滴滴」GrabTaxi 之前投资了滴滴快的的中国投资公司,又联合其他投资者,一起参与了东南亚打车软件 GrabTaxi 将近 4 亿美元的 B 轮融资。GrabTaxi 的估值约为 16-18 亿美元。中投这是想把全世界的打车软件都变成中国人的?不知道 Uber 怎么想…… 4. 多氟多电动车计划公布:3 年之后,年产 10 万辆 收购了河北红星汽车的化工公司多氟多,在 8 月 15 号公布了他们的造车计划:明年生产 1.6 万辆,后年 3 万辆,到 2018 年,生产目标要达到 10 万辆……多氟多现在不仅有电动车三大核心技术,通过收购红星还间接获得了整车生产资质,不过,年产 10 万辆,你是认真的,还是随便说说?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GeekCar Daily」7.27: 以 i3 为基础,苹果研发无人驾驶

· Jul 27, 2015 333

苹果以 i3 为原型,研发无人驾驶电动汽车 苹果要造车的新闻早就已经不新鲜,但是最近的一项消息表明,苹果从去年开始就和宝马合作,利用 i3 来研发自动驾驶技术。苹果也想要通过这项合作,进一步了解宝马的 LifeDrive 架构、客舱动力传动系统以及电池模块等方面的技术。 从去年开始,苹果就开始计划无人驾驶了,并且也从 A123 公司挖来电池领域的专业人才,进行电池技术的研发。或许不久之后,我们就能看到贴着 Apple 牌的原型车在路上测试了。 特斯拉用 model x 为原型,测试无人驾驶相关技术 最近在美国加州街头,特斯拉 Model X 的原型车出镜率很高。当然,这些行驶在路上的 Model X,车身上有很多类似传感器的装置。这很有可能是特斯拉正在研发的更高级的自动驾驶技术的测试版本。 Jeep 与黑客合作,在线升级解决漏洞 上周一个黑客入侵吉普切诺基的视频,让我们对车联网安全产生了不小的担忧。为此菲亚特克莱斯勒汽车公司(FCA)上周发布了一项软件升级技术服务,目的是提升车辆的 Uconnect 游戏系统安全性,并加强通信系统的保密性。这项升级是 FCA 和入侵汽车的黑客联合完成的。黑客们也表示,他们入侵汽车是为了让汽车厂家意识到系统安全性的重要性。 预定一个月之后,首辆 Gogoro 正式交付 从上月 27 号开始接受预订,售价 12.8 万新台币(大约 25267 人名币)的 Gogoro 订单数量目前已经达到了 400 台左右。在 25 号,首辆 Gogoro Smartscooters 正式交付了。同时,Gogoro 官方也宣布,之后会有政府出台相关补贴政策,每台车的补贴额度大约为 2 万新台币,不过首批车主还不能享受到这样的优惠。电池的月租方案也增加到了四种,用户可以根据对里程不同的需求,选购 299~899 元(新台币)不等的套餐。 游侠汽车发布了 造车 482 天的游侠,昨天正式在三里屯橙色大厅发布了首款样车——游侠 X。这辆游侠 X,续航达到 460km,百公里加速 5.6s。同时,搭载游侠自己研发的 KITT OS,主要通过车内的两块大屏和语音进行交互。游侠 X 计划在明年年中生产 15 辆样车进行路测,并在 17 年正式量产。这是目前所有国内造车团队中,发布的最接近量产车的车型。 博世推出 EBike 自行车动力系统 博世推出的这套由电力驱动的、自行车辅助动力系统,可以轻松安装在所有的自行上,让普通自行车变成电动自行车。EBike 系统目前提供四个不同的骑行模式,包括旅行、竞技、加速以及日常,分别可以为为骑行者提供 50%~250% 的辅助动力。EBike 的电池容量为 400 千瓦,充电时间 3.5 小时。根据骑行模式的不同,续航里程为 64~161km。不过考虑到其 4000~7000 美元的售价,还是买辆电动车吧。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同时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宝马用 40 吨电动卡车送零件 每天能开 16 公里

· Jul 11, 2015 333

(转载自腾讯数码)最近,来自德国宝马汽车公司与物流合作伙伴 Scherm 共同研发的纯电动卡车正式在德国巴伐利亚州慕尼黑上路行驶。而这两家公司共同研发的这辆电动卡车在重量为 40 吨,完全通过电能作为动力,并且已经正式投入使用。 据悉,这辆卡车由荷兰卡车制造商 Terberg 负责设计和建造,并且完全使用可再生能源作为动力来源。这辆卡车完全充满电需要 3 至 4 个小时,充满电后可以行驶 100 公里。因此这辆卡车完全可以在一天充电一次的情况下工作。 根据宝马和 Scherrm 公司表示,这辆卡车行驶起来非常安静,并且零二氧化碳排放,同时不会产生细颗粒污染物。而使用可再生能源作为动力意味着每辆卡车每年要比同样载重的柴油卡车少排放 11.8 吨二氧化碳。这相当于宝马最节油的 320d Efficient Dynamics 车型环绕地球三圈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总量。 虽然电动汽车和小型卡车已经开始变得越来越常见,但是这些电动汽车载重量通常都在 10 吨以下。而这辆 40 吨载重的电动卡车还是首次在欧洲亮相。「 这将为我们将来在城市推广电动卡车物流提供宝贵的信息与经验。」 宝马集团负物流负责人 Jurgen Maidl 表示。「 我们将为城市完成减排目标做出贡献,并且骄傲的成为欧洲首家在公共道路上进行货物运输时使用电动卡车的汽车厂商。」 据悉,这辆卡车每天将在 BMW 集团中心和 Scherm 在慕尼黑的物流中心之间往返,用来运输包括减震器、弹簧和方向系统的汽车配件,每天累计行驶里程达到了 16 公里。虽然 16 公里看起来并不多,但是这仅仅是第一年试运行的强度,而未来宝马和 Scherm 将会陆续使用更多的电动卡车进行货物运输。 「 这个项目将为我们提供未来电动卡车与成为物流运输的宝贵经验。」Jurgen Maidl 表示。「 宝马及其合作伙伴将勇敢的尝试新技术和方法,并且进行创造性的工作内容。」

GeekCar 叨逼叨.fm「VOL.16」Beat U?And You Lose!

· Jun 26, 2015 333

GeekCar 叨逼叨时隔很久,终于复出啦! 今天我们要聊的是昨天的话题(其实就是昨天聊的···今天才发出来···没错,是拖延症发作!)上一周发生了一起重大的交通事故,宝马车以惊人的速度撞上了马自达。网络让这个事故迅速发酵,从单纯的车祸延展到仇富,藐视日本车等等一系列开了脑洞才能想到的话题。大尧对此有很多话想说,总结起来就是:你们闲的! 昨天神州专车和乌伯较了真儿,发了一则广告想要干掉乌伯的死忠,结果却引发更多的人站在了乌伯的队伍里。这一现象让我们仨有话说了,总结起来就是:想出这个方案的人真该下岗了! 顺带说一句,刘翔离婚了,你们造吗? 叨逼叨的死忠们,你们还好吗? 我想大声宣布:我宣你!没在怕的!(不是这句!是下面这句!)我们的节目有了固定的更新时间!以后每 周四 、 周日 我们都会疯狂的跟你们叨逼叨!如果在非更新时间特别想念我们的话,那就···回听以前的节目啦~么么哒! 本期人物介绍: 大尧——GeekCar 最具洞察力的运营官。北京土著外加 UK 留学背景,专业性极强又超接地气,一个能顶俩!记住:跟他聊什么都行,但就是千万别提吃饭的事儿,谁提谁 S*B! 大白——GeekCar 最没节操的内容官。这是一只活生生的段子手,热爱科技但绝不乏味,五大三粗还常常害羞脸红。记住:千万别跟他聊天,小心你的节操被他说没了,这你找谁说理儿去! 刘能叔叔——GeekCar 最不正经的铲屎官。虽然是个妹子,但非得给自己起个叔叔的艺名儿,而且自打公司来了三位猫爷,就变成了专注的铲屎官。记住:惹她可以,别说猫不好!别说! GeekCar 有话说: GeekCar 叨逼叨是我们一次新的尝试,有任何意见和建议都可以直接留言告诉我们!你也可以表达你的观点你的态度,让你的声音也出现在我们的节目当中~欢迎吐槽欢迎么么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