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拜单车发布的 lite 车型,除了更「轻」之外还有什么不同?
昨天,罗永浩说,因为以往锤子手机的配置问题,他这几年「 受尽屈辱」,于是锤子科技发布了配置比肩安卓旗舰机型的新手机 M1 和 M1L。 「 受尽屈辱」 这个词用在这里,形容被别人黑的很惨。它其实同样适用于摩拜单车,理由是「 单车成本过高」、「 骑行起来过累」。 于是,他们在今天发布了新产品线——mobike lite。 lite,顾名思义就是「 简化的」。这个产品线所用的单车可以简单的理解为「 低配版」,中文名叫「 轻骑」。推出它的意思很明确:一方面是降低单车成本,一方面是让车子变得更轻,更方便骑行。 当然,在摩拜单车的 App 上,用户还是可以自由选择两种不同的车子来骑。 一次不可避免的妥协 前几天,一张蓝色 mobike 单车的照片在网上流行,这其实已经给所有人传达出了信号:摩拜的新车马上就来了。 但实际上线的 lite 版造型和那辆蓝车完全不一样。话说,以橙色为主打的摩拜,怎么可能再去拓展一个新色系呢?从品牌识别上来说,这就很容易被否定掉。事实上,新上线的 lite 版单车,最大限度的保留了现款的视觉识别度,比如橙色的车胎,大梁上的 mobike 字样。 其实,这辆蓝车是摩拜单车很早期的一个试验产品。 先通过视频了解一下新版 lite 单车: lite 版车型的一些特性: 1. 车重:17 公斤。现款摩拜单车为 25 公斤。 2. 材质:车身采用了钢结构,表面做了不锈钢效果的处理。 3. 刹车:前轮采用胶皮刹,后轮采用了鼓刹。 4. 传动系统:从轴传动变成了链条传动。 5. 座椅高低:理论上可调,但是如果要调节,需要用到扳手。 6. 智能锁供电:取消了后轮的发电花鼓,取而代之的是位于车筐内的一块太阳能板。实际上,用太阳能板供电,也是摩拜单车研发已久的。 总结来看,从外观上,除了「 硕大」 的智能锁、橙色实心胎以及车筐里的太阳能板之外,lite 和普通的公共自行车并没有很大的区别。也就是说,mobike 在第一版上坚持的高逼格和免维护,都在 lite 上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妥协。 利和弊 lite 的妥协从很多层面来说,都有着一定的必然性,也的确给摩拜单车之前被「 黑得最惨」 的点带来了显著的改变。 首先是成本降低。据业内人士不负责推断,车辆(不包括智能锁部分)成本很有可能在 500 元以内;其次是产能提升。摩拜单车创始人胡玮炜也透露,lite 车型是由合作伙伴负责生产。这就说明,老款车型由于造价、工艺等难点造成的产能不足,可以直接由大量的 lite 车型来弥补。这对于已有城市的推进和开拓新城市,在速度上都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产品线的增加,也给了用户更多选择。用户可以选择既高逼格又能健身的老款,也能选择更轻的 lite 版本。我在发布会现场简单体验了 lite,最大感觉就是「 轻」。特别是当心理怀着对「mobike」 健身效果的预期之后,你会发现整个世界都特别轻松。当然,这可能也是因为我太缺乏锻炼… 不过既然说是「 妥协」,那么免不了也会付出一些代价。最直观的就是摩拜单车一直对外传递的车辆「 免维护性」 受到了很大影响。虽然在链条上摩拜也进行了特殊改进,能降低「 掉链子」 的概率,但也给外力破坏留下了「 作案空间」。 另外,采用太阳能板的充电方式,虽然摆脱了需要经常骑行才能给智能锁蓄电的弊端,但受天气、外界破坏等不确定因素影响的可能性也变大了。不过胡玮炜告诉 GeekCar, 摩拜最早在上海投放的 200 辆实验车型也采用了太阳能板的设计,目前为止没有出现问题,所以他们并没有对这个问题很担心。 最后的最后,从外观上来说,虽然谁都能看出 lite 在尽力保持 mobike 原有的品牌调性,但这样的设计很难再和「 高逼格」 扯上关系。对于很多喜欢发票圈的用户来说,分享的动力可能也会受到影响。 不得不说的竞争 虽然摩拜单车一直避免谈及竞争对手,但 ofo 始终是个绕不开的话题。一直以来,由于双方先期投放市场、使用体验等方面的错位,始终没有正面交锋。直到不久前,ofo 开始进行社会化运营,这才开始了最直接的竞争。 前几天,ofo 发布了他们的 3.0 版本车型。新车采用了全新的转动锁,增加了密码被破解的难度,并且在设计上也有了改进,在耐用性上有提升。 如果我们把 ofo 3.0 版本的几个关键词提炼出来,你会发现一些有意思的事。例如半小时 0.5 元的定价(非师生)、后轮鼓刹、实心胎、转动车铃等等,是不是跟 lite 很类似?也就是说,ofo 3.0 除了在租用流程上和 mobike lite 有区别之外,双方在车辆骑行体验上的差异,理论上来说会比较趋近了。 所以如果说,此前摩拜单车和 ofo 的竞争还有点儿错位,那么 mobike lite 的发布,就有点儿对 ofo「 正面打击」 的味道了。在巨额的资本进入共享单车领域之后,这几乎是必然结果。 双方都进入了「 不差钱」 的阶段,那么竞争重点就回到产品层面。造车、线下运维、推广、扩大运营城市和范围等等,这些就成了重中之重。而这一切的基础,就是一辆能在各方面都达到「 平衡」 的车。从这个角度来看,lite 对于摩拜单车来说,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在发布了 lite 之后,摩拜单车可以说完成了「 轻装上阵」。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双方的竞争肯定也会更加激烈。而对于像我这样的吃瓜用户来说,竞争带来的体验提升、车辆数量增加,才是最重要的。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微信号:GeekCar)& 极市(微信号:geeket)。
「GeekCar Daily」9.30: 摩拜单车完成超 1 亿美元 C 轮融资;雷诺未来将在中国投产低成本电动车
摩拜单车完成超 1 亿美元 C 轮融资 摩拜单车完成了一亿美元的 C 轮融资,高瓴资本与华平投资集团领投,包括红杉资本、启明创投等多家投资机构参与跟投。就在前几天,摩拜单车最大的竞争对手 ofo 也获得了来自滴滴的数千万美元投资,伴随着新一轮融资的推进,未来两家公司将在共享单车领域展开更加激烈的竞争。 用一亿美金造自行车,连起来能绕地球多少圈? 雷诺未来将在中国投产低成本电动车 据汽车之家报道,雷诺 CEO 卡洛斯·戈恩在巴黎车展上接受采访时说,未来,雷诺日产联盟会在中国投产低成本的电动车,目前,雷诺正在和东风进行讨论研究,具体投产车型还没有确定。目前,日产的 Leaf 车型通过启辰品牌实现了国产,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启辰晨风。 又来一位,国产电动车厂商,你们怕了吗? 优步中国副总裁柳甄正式离职 今天,优步中国高级副总裁柳甄向员工发送了一封内部信,确认了将正式从优步中国离职的事实。柳甄作为中国区战略负责人于 2015 年 4 月正式加入到优步中国,今年 8 月份,滴滴出行与优步中国正式合并。目前,柳甄并没有公布自己的下一步动向。 会不会也创业做共享单车? 微软将成为丰田 FIA 赛车队技术合作伙伴 微软宣布,将在 2017 年 FIA 世界汽车拉力锦标赛(WRC)当中和丰田采取合作。未来,他们将帮助丰田 GAZOO 车队进行数据分析平台的开发,双方团队还将实现信息共享。通过微软的云服务系统和显示设备,丰田 GAZOO 车队也将更好地与赛车粉丝展开互动,为他们带来更加真实的赛车体验。 微软最近在汽车领域的存在感真是强到不行~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微信号:GeekCar)& 极市(微信号:geeket)。
当我们聊车展时,他们却想让你重新骑上自行车 | 新出行
我司同学对于共享交通一直是「 真爱」,我们关注了太多的汽车共享项目,从北京到上海到杭州到成都……但是要说起「 共享交通」 这件事,汽车并不是唯一的交通工具。 这篇文章我们聊的是自行车共享——今天,一个叫做 mobike(摩拜单车)的自行车分时租赁产品在上海上线。 下面这段可能有点跳戏: 摩拜科技是我司(GeekCar)创始人创立的另一家公司,曾经的 Uber 上海区总经理王晓峰担任 CEO。在上线之前,这个项目秘密进行了一年多时间。 所以,作为一个「 目击者」,我全程见证了它的自始至今。这么说不是想表达类似「 创业很艰辛」 之类的情绪,因为每个创业项目都不容易,当然,介于刚才所说的这两家公司的特殊关系,这篇文章也不想单纯的给他们说好话。我想表达的是,看着这个产品从无到有,对于我们研究「 分时租赁」 这种共享交通模式,其实是非常宝贵的一个素材。 硬件+软件+自由流动 自行车分时租赁,用白话说就是「 公共自行车」。 不过,mobike 的模式和很多由政府主导的公共自行车项目不太一样,它更类似于汽车共享里面的 car2go 模式:通过手机 App 进行取还车操作;无需车桩,不设网点,自由流动;自行车并非采购,而是自己研发生产。 目前 mobike 在上海运营,车辆主要分布在徐汇区。虽然公司在北京,但是他们选择首先进入上海,按照 CEO 王晓峰的说法,这是因为上海的骑行环境相对较好。这里的骑行环境在我看来又包括两方面:一是城市建设、空气质量更利于骑行(对比城市你懂的),二是上海的道路边随处可见用白线划定的自行车停放点,通过简单的操作指引,用户就可以知道该把车停放在哪儿,更有利于「 自由流动」 模式的实施。 在汽车分时租赁里,要想实现自由流动、随借随还,意味着要搞定停车位、停车费、调度等问题,但是应用在自行车上,这些问题变得容易很多:在车辆存放上相当于零成本,虽然在运营前期,自行车也需要一定程度上的空间调度,但是和汽车相比,可以用更少的人力、时间去调度更多的车辆。另外,自行车的单体成本远低于汽车,可以实现大面积、大数量的投放。 从另一方面来讲,公共自行车要想自由流动,需要车辆本身具备智能化属性。在原有的公共自行车模式里,「 存放点」、「 停车桩」 一方面起到了「 网点」 的作用,可以用来归集车辆,方便运营方统一管理,但是这些「 停车桩」 更重要的一个功能是「 车锁」。不管是刷卡操作还是通过 App 操作,都需要在桩上进行解锁,而不是车上。而要自由流动,就需要把原本装在桩上的锁,装到车上。 这么推导下来,其实你也不难理解为什么 mobike 要自己研发自行车硬件,因为如果走采购模式,基本找不到能满足这种模式的现成产品。所以,他们花了大量时间进行锁的研发,智能车锁集成了手机 App 扫码开锁、实时定位、异常报警等功能。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智能车锁让运营变得效率更高。 在智能化之外,他们对于传统的公共自行车也进行了「 再设计」,这里所谓的「 设计」 不仅仅包括标签化的外观,还比如,用轴传动代替了传统链条或皮带传动,用类似汽车的五幅镁合金轮毂代替了传统的自行车辐条、实心轮胎、全铝车身等等,目的是为了降低后期维护成本,提升使用寿命。另外,这辆车的车重将近 25 公斤,用王晓峰的话说,「 用料很足」,而且这个重量可能或多或少会吓退一些想偷车的人。 mobike CEO 王晓峰,原 Uber 上海总经理 通过这些设计,其实你可以发现公共自行车的一些基本原则:坚固耐用、故障率低、维护成本低、防盗,而且,在越来越突出品牌的时代,一个足够有吸引力、有辨识度的外观也是必须的。 实际上,公共自行车和私人自行车在设计取向上有很多不同,现有的智能自行车,其实也不太容易用做共享。 但是自己从零开发,会遇到很多挑战。比如 mobike 的轴传动设计,它的成本不低,而且可选供应商非常有限,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去平衡车子某一部件的设计和整体成本之间的关系,是一个特别考验产品理念的事儿。 用户体验 mobike 的预约、取车需要通过 App 完成,在 App 里,系统会显示出当前定位范围内可用的车辆,预订之后车子可以保留 15 分钟,找到车子之后扫码开锁即可。还车的时候不需要在 App 上进行操作,直接锁车就可以完成还车操作。 eico 公司给 mobike 做了用户体验优化,从我个人的体验来看,整个流程还算简洁,当然,考虑到骑行用户相对轻量化的使用场景,也必然不能设计太过复杂的流程以及步骤。 mobike 上线之前已经进行过试运营,从我十多次取还车、60 多公里的骑行体验来看,仍然有一些问题存在,比如,开锁的时候偶尔会遇到 bug,感觉应该是后台和车辆的通信问题,车子长时间骑行容易疲劳,我的坚果手机定位有时不太准,等等。 目前 mobike 的运营区域并不大,在核心区域的车辆密度不成问题,不过,当范围逐渐扩大到整个上海城区时,在用户体验方面是否会打折扣还有待检验。 如果把范围扩大到全国,mobike 的自由流动模式在哪些城市可以快速被复制,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如果把交通出行当做一个整体来看,自行车一定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交通工具,但是在汽车、地铁、公交甚至滴滴、Uber 大行其道的时候,其实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问题依然没有得到完美、低成本的解决,而传统的公共自行车虽然在很多城市都有落地,但是被使用的频率是个问号。 那些让我们觉得稀松平常的领域,其实仍然有非常大的改进空间,可能这会是 mobike 的机会所在。不过最大的挑战是,如何让更多的人重新养成骑行的习惯。 至少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当 GeekCar 把「 发现并推动更美好的交通出行」 当成目标的时候,我们聊的对象绝对不仅仅是汽车。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微信号:GeekCar)& 极市(微信号:geek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