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ekCar Weekly」过着美国时间,心怀国家大事
这根本不是正常作息时间的一周。 一方面,我们要时不时的看看手机上的世界时钟,因为我们在那上面添加了「 拉斯维加斯」,16 个小时的时差让我们总是关心报道 CES 的「 前方记者」Sid 同学睡了没,起了没,我们的信息沟通渠道要时刻保持畅通。 另一方面,国内的汽车圈并不平静,以至于我们不得不在关心 Sid 之外,再分出心来关心国内这些「 大佬」 们过的是否精彩。 前者和「 科技」 有关,后者和「 汽车」 有关,这就是一家汽车科技媒体在过去一周的日常。 关于 CES 的事,我们在昨天已经做了「 总结陈词」,而现在要说的就是「 汽车」 的这部分,它的主题是「 合作」。 汽车之家和经销商、后市场服务商合作,在两天之内推出两款新产品:后服务品牌「养车之家」和针对经销商的智能营销系统「i 车商」,然后股票大涨。 但是紧接着,另一个大佬易车宣布了和京东、腾讯的合作,布局汽车电商,」 涉案金额「 高达 10 多亿美元,然后股票得到了更大的涨幅。 两家中国最牛逼的汽车媒体成了别人的报道对象。下周,我们会继续解读他们的这些举动。有人会说,这值得大书特书吗?其实,虽然看起来是「 汽车媒体」,但他们对于中国汽车市场的影响,现在很深,未来还会更深,所以回答是值得。 另外的合作是易到用车,合作对象却处于暗处,是不为很多人知的「 海尔金融租赁」。易到想进军租车领域,成立「 易到租车」,为这件事他们「 储备」 了 80 亿人民币。但是,如果明白「 融资租赁」 这个词的意思其实就会懂,易到付出的代价或许并没有这么惊人。 说到易到,就不能不提「 专车风波」 连续剧在本周的继续。交通部明确了对于「 专车」 的态度:玩创新的「 专车」 不违法,但是私家车从事「 专车」 运营就很违法,这个话已经说的很明白了。其实在我看来,「 专车」 能被正名,就已经是一个不小的进步。 车厂也没闲着。吉利选择和新大洋共同出资十亿人民币,成立合资公司,推广「 知豆」 电动车。去年,新大洋和众泰合作,解决了知豆车的生产资质问题,让这辆车进入工信部的新能源车目录,着实火了一把,这次又和吉利进行合作,显然是对知豆有着更高的期望。而李书福看上「 知豆」,也很明显是想在新能源车领域有更大的作为。 但是,当知豆 D1 和它的对标车型 smart 并排停在一起的时候,我们就知道了,它的野心很大,但是要走的路更长。 下周,我们会继续这种节奏,因为底特律车展又来了。
「易到租车」的 80 亿告诉我们,「改邪归正」并不重要
今天的消息:「 易到用车旗下从事汽车租赁等业务的「 易到租车」 将于近日成立。据悉,该公司已经为业务开展储备了 80 亿元人民币。」 大家的关注点首先是令人咋舌的数字,另外正好赶上这几天的专车风波,是非之时,是非之事,想不火都难。 前几天北京闹腾着禁止专车服务,易到、滴滴的人心里难免有些波澜,而有些人添油加醋、落井下石、起哄架秧子的心态估计会让他们更不爽,但是昨天交通部表态说要鼓励创新,只是禁止私家车参与「 专车」 经营,事情由此开始峰回路转。 但是,鼓励创新归鼓励创新,私家车参与「 专车」 经营毕竟还是被明令禁止,所以由此看衰易到这种公司的人还是不在少数。 对于易到用车来说,在这个时候抛出这么一条消息,或许也是想用自身的利好消息来转移大家的注意力。 而在战略层面,易到为什么要做租车业务呢?他们自己的解释是:「 打通轻资产的互联网技术平台、重资产的租车公司和金融业务之间的通道,建立起跨越驾驶服务、汽车租赁、约租车三个传统领域的创新模式,为乘客提供安全、优质、个性的出行体验。」 从轻资产到重资产,这对于互联网公司来说并不容易,而巨额的资金是首先要解决的。80 亿哪来的?易到方面并没有具体说明,私下里问易到的员工,只是说「 和之前的融资没有关系」。 最直接的联想是易到在去年 9 月和海尔融资租赁达成的那次合作。海尔融资租赁公司是海尔在上海自贸区组建的融资租赁公司,他们的业务就是向国内的中小型企业提供融资租赁的金融服务。而去年和易到用车达成的合作,据说资金不少于 30 亿人民币。 而另外也有消息说,在这个合作里,海尔融资租赁会负责搞定车辆,易到来负责搞定司机。 以上可以证明两点,一是易到用车做租车业务,并不是单打独斗,并且很有可能是以相对较小的成本,进入了一个很重的市场。二是,这件事至少已经酝酿了好几个月。选择这个时机发布消息,意味深长。 不管怎么样,易到开始做传统的租车业务了。与之对应的是,租车界的老大神州租车却在去年底开始试水约租车业务。至于原因,显然是因为类似的专车服务开始慢慢冲击传统的租车市场,相比于自己的「 老本行」,专车服务具有的想象空间更大一些。 专车做租车,租车做专车,在厮杀的背后,其实都是特别正常的商业行为。凡是有利于我们交通出行生活的新事件,我们都肯定和支持。 就像易到用车的航叔说的,「 我们应该形成一种新的观念:当你对现实不满时,不要光是想着吐槽发泄,也不要光是指望既得利益者良心发现自动改邪归正,还可以想想我们用什么技术,创造一种新的产品、服务或者商业模式来改变它。我相信,在未来,技术是推动社会进步最有力的武器。」 而在这个过程里,那些既得利益被触及的人肯定会说,你违法了你知道吗?但是说这些的时候,是不是也应该自己反省一下,为什么用户选择了人家,没有选择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