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万一辆的奇点汽车,沈海寅想怎么造?
在诸多的新造车团队里,智车优行算是一家比较早就推出概念车的一家公司。 在今年的 MMC 大会上,智车优行又展出了他们的概念车,引起吃瓜群众围观。其实对于业内人士来说,一辆概念车已经不足以触及他们的兴奋点了,毕竟最终一切还是要落实在量产产品上。关于这些问题,我们又和沈海寅聊了聊。 过剩产能不是垃圾产能 在造车伊始,智车优行的路线就是选择和主机厂合作,即所谓的「 代工模式」。在他们确立了代工路线后,确实遭到了不少质疑。时至今日,该建厂的已经开始建厂了,选择和主机厂合作的阵营也已经敲定了合作方案。大家都过了嘴炮的时期,开始着手解决制造这件事。 关于整车制造问题,按照智车优行 CEO 沈海寅的说法,现在中国的汽车产能是严重过剩的。并且在他拜访了十几家国内的车企后,发现这些产能并不是所谓的「 垃圾产能」。 在沈海寅看来,首先要明确「 优质产能」 的定义,如果优质产能就是类似奇瑞的高度自动化、全铝车身的生产线的话,国内确实不多。但如果是以钢为主的生产线,中国拥有非常多甚至可以说是全世界最好的生产线。目前中国有很多全自动焊装机器人的生产线完全空置,从中可以看出中国产能的过剩。 在中国要制造整车,首先要面对的就是「 生产资质」 问题。起码在未来几年,我们不太相信国家会放开对整车生产资质的管制,但要等到放开后再去造车,就错过了这一次窗口期。目前,中国只有两家新能源车企拿到了纯电动乘用车的生产资质,一家是北汽新能源,一家是长江 EV。 选择代工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也算是绕开了生产资质这个大坑,毕竟建厂就是一笔不小的投入。但更大的坑还在后面,就是智车优行如何与合作伙伴进行「 博弈」。在我们看来,再过剩的产能都是别人的,如何利用这些原本属于别人的产能为自己生产汽车,这是个问题,毕竟车企手握产线,就掌握了更大的话语权。至于未来量产车挂谁的标,谁来负责售后维修,利益如何分配等等,就要看双方如何斡旋了。 奇点汽车,30 万一辆? 看到过奇点汽车概念车的人都会觉得,这辆车还是「 太科幻」 了,只是单纯在展示概念。 沈海寅透露,量产版本车型会更多的把那辆对开门概念车上的元素落地,而不是鸥翼门的那台。至于量产车的研发进度,他只说「 正在按照原来的进度推进中,2017 年年底小批量上市。」 无论是对开门还是鸥翼门,其实我更期待智车优行研发的那套「 自主驾驶系统」。根据智车优行的用户调研,他们发现高速巡航、低速跟车、自动泊车、夜视、防疲劳驾驶等功能是目前用户最迫切需要的智能驾驶技术。未来,这些功能也会体现在智车优行的第一款产品上。同时,依托这些硬件、云平台和算法,他们能够实现系统持续的学习、迭代。 至于价格,他们的第一款车会控制在 30 万左右。这个数字是根据现在的电池成本推算的,未来电池成本下降后售价也会更低一些。 对于一个全新的自主汽车品牌来说,30 万的售价,还是令我有点担心广大消费者的接受度。其实你可以环顾四周,现在真正「 走量」 的国产车有几个是卖到 30 万的?而到了 2017 年之后,各大新造车团队基本都会推出自己的第一款新车,在这些新造车团队之间,竞争也会很激烈。 顶着「 智能」 光环的奇点汽车,未来到底会用一辆怎样的车让你甘心掏 30 万?拭目以待吧。 考虑到友商小鹏汽车就要在 9 月 13 号发布量产车了,所以我们推测,智车优行的下一个发布会可能也不远了。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VOL.99:新造车运动回归,你的姿势该更新了!
嘿!本期节目评论中第 29 楼的小伙伴,能够拿到北京车展观众日的门票一张!快来碰运气啊!! 注意注意!听叨逼叨时务必将手机声音开大!我们已经努力的把设备调大声啦!但还是有听众反映声音有点儿小的问题,所以请戴耳机的同学不要只戴一边听!请外放的同学声音开得再大点儿!请大家统一在安静的环境下听!就酱听! 昨天,我们的节目并没有更新!原因是我们办了一个门槛很高的活动——新造车运动第二季!不知道你们在我们的熏陶下到底有没有对造车这事儿有更深入的了解,反正这次活动上我们请了很多大牛来给大家更新姿势。不愿意听节目也不想看文章,怪我咯?(对了,这次活动泰克鲁斯腾风的 CTO 也来啦!不看文章就太可惜啦!)很多人在去年都对新兴的造车企业有着各种各样的猜测和质疑,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他们在很多观念上确实有可取之处。虽说在很多人眼里,未来的汽车就像是装在四个轮子上的大 Pad,但毕竟手机、Pad 撞不死人,汽车却可以。所以避开国内造车的环境,闭口不谈造车资质问题的,都是耍流氓!没资质,再好的车也出不来! 搞定了资质的问题,接下来就得看看怎么造!新造车企业无非有两条路可走,要么自己建工厂,要么就找传统汽车厂做代工,这些企业一般会根据自己的情况作出选择。虽然这两条路都能通罗马,但并不代表这两条路上就没有妖怪了。或许能够设想一下,未来 3D 打印技术更加成熟的时候,汽车的生产步骤就会更加简化,对于新造车者们来说,也是一件好事。(我们马上就要一百期啦!你们有什么祝福要送给我们吗?快来评论告诉我们啊!)本期人物介绍: jojo——么么茶姐姐~来自 GeekCar 展览合作伙伴 MMC 的上海姑娘~比污?大尧可能真的比不过! 大尧——GeekCar 最具洞察力的运营官。北京土著外加 UK 留学背景,专业性极强又超接地气,一个能顶俩!记住:跟他聊什么都行,但就是千万别提吃饭的事儿,谁提谁 S*B! 刘能叔叔——GeekCar 最不正经的铲屎官。虽然是个妹子,但非得给自己起个叔叔的艺名儿,而且自打公司来了三位猫爷,就变成了专注的铲屎官。记住:惹她可以,别说猫不好!别说! GeekCar 有话说: GeekCar 叨逼叨是我们一次新的尝试,有任何意见和建议都可以直接留言告诉我们!你也可以表达你的观点你的态度,让你的声音也出现在我们的节目当中~欢迎吐槽欢迎么么哒~
智车优行的阶段性答卷:两台「概念车」,以及一群「好朋友」
人工智能在围棋领域战胜人类的同一天,智车优行 CEO 沈海寅把自己首辆「 互联网汽车」——奇(ji)点汽车(希望大家读的时候注意姿势)开上了发布会,并且表示希望用电脑替代人类完成驾驶行为。 不过抛开这个酷炫的概念,我们更有必要看看智车优行在宣布造车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发布的这辆车,究竟是什么样子? 概念车之上、样车之下 我们都以为智车优行会发布一款车,但实际上他们发布了两款,上海北京各展示一台。我们分别在上海、北京看到了这两台实车。相比起在北京发布的车,上海那辆并不能开,只是在内饰以及 HMI 等方面采用了类似的设计制造逻辑(以量产为标准)。这两款车在未来都有可能量产,会通过众筹以及用户投票来决定。下图是上海那台: 我们这篇文章重点讨论北京这辆车。用沈海寅的话说,这辆车已经不属于概念车的范围。整车设计、用料都是按照量产车的标准进行;不过在设计时,车辆并没有太多的去考虑法律法规等因素(例如没有后视镜)。量产车基本上会保留大多数的设计元素,只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微调。 因此,沈海寅把这辆「 奇点」 定义成了「 造型+功能」 样车。 车辆本身和生产问题 关于车辆外观,从不久前曝光的谍照中我们已经知道这是一辆 SUV ,并且采用了鸥翼门的设计。从大众普遍的审美来看,造型设计可能显得有些超前。 在大家最关心的性能方面(续航、加速等),沈海寅并没有透露太多细节。他觉得这部分参数在目前的进度中没有太多实际意义,而是需要等到量产车发布的时候再确定。 不过在三电方面,智车优行宣布了和日本电动跑车厂商 GLM 合作,会采用其三电核心技术,并且与国内供应商、主机厂合作落地。 关于 GLM 这家公司,我们之前也有过报道,主要进行电动跑车的改造。 值得注意的是,双方合作的三电及相关底盘技术并不会出现在第一代「 奇点」 汽车上,而会在第二代产品上搭载。第一代「 奇点」 的三电系统是和国内供应商合作,基于燃油车底盘改造,目前正在进行道路测试。 在生产模式上,沈海寅还是坚持自己之前的判断,会坚持寻找代工厂,并且已经和国内主机厂签订了协议,计划在 2017 年实现小批量量产。虽然没有透露主机厂的名字,但发布会 PPT 背景的生产线却是北汽,可能只是个巧合,别太当回事。 安全和智能化 在安全方面,智车优行自主研发了一整套主被动安全技术,包括全套 ADAS 系统、防疲劳驾驶系统、夜视系统等等。为此,他们选择和李德毅院士(国内自动驾驶「 先驱」,轮式机器人概念提出者)、地平线机器人等供应商共同合作。在现场,沈海寅也向我们展示了 ADAS 技术的相关 demo。 在车内 HMI 方面,智车优行选择和各个方案商合作研发。例如与 SHARP 合作配备可定制化的超高清车规级液晶中控和仪表;与异视科技共同研发全尺寸高清 HUD;与思必驰合作研发自主语音交互系统等。 「 奇点」 通过以太网+CAN 总线+无线设备的方式进行控制,并且能通过 4G 技术进行 OTA 升级。联网技术的应用也给车辆提供了更多应用场景,例如「 奇点」 搭载的主动安全技术能通过云端进行学习升级,适应不同道路情况。 在之前采访沈海寅的时候,他就把智能化的车辆操作系统作为自己的研发核心。在今天的发布会上,他也透露了相关信息。智车优行的车机系统目前开发了 QNX 和 Linux 系统两个版本,不采用安卓的原因是出于安全稳定考虑。 关于这套系统,沈海寅表示会供应给 GLM ,算是合作互补,并且未来也会考虑直接卖给主机厂。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说的这些技术,都还处在不同进度的研发阶段。不过可以肯定,我们会在明年的量产车上见到它们。 智车优行的那些合作伙伴 总的来看,智车优行在造车的问题上对于合作伙伴的重视依赖程度很高,「 合作创新」 也是智车优行造车的重要方式。我们也能从现场这张核心合作伙伴的 PPT 上展开一些关于「 奇点」 的联想。 例如, LG、东芝和欣旺达就是 18650 电池和电池包的相关供应商;我们也见到了大郡等电机供应商的名字。这些都是我们可以猜测能够在第一代量产车中见到的身影。 但是通过供应商合作的方式也存在很多问题,以三电系统为例。 对于 Tesla、蔚来这种想做电动超跑的公司,无论从国内还是国外,基本很难找到靠谱的供应商,能拿出可以商业化的产品,因此他们会选择独立研发。但是对于沈海寅来说,他们的车不需要拼性能,所以类似于大郡、GLM 等合作伙伴,有能力为他们提供可选择的商业化产品和技术。 但这种思路会导致一个问题,就是智车优行并没有太多专利积累。从资本层面看,这方面的价值对投资人的吸引力就小很多。从供应链层面,也很容易受到供应商的「 牵制」。毕竟对于一个新兴造车团队来说,虽然可以用「 情怀」 打动这些供应商(传统但又想跟上新能源趋势)合作开发相关的产品和技术,但和供应商关系的维护和质量管控对智车优行来说是很重要的问题,不然这方面都是「 坑」。 虽然智车优行表示和供应商会通过参股、利益共享等合作形式,但目前总的市场形势大多是「 店大欺客」,还需要实际验证。 从专利角度看「 奇点」 为了更好的了解「奇点」这辆「 造型+功能」 样车,我们还查了查智车优行的相关专利。 目前智车优行已经拿下了 6 项发明专利,都是以沈海寅的名义申请。其中,三项专利比较有意思,可以单独拿出来说说。从这些专利中,你可以推测出智车优行未来的量产车的部分细节。「车辆安全监测与控制装置及方法」: 这项技术包括「监测模块」和「控制模块」。车辆可以自动监测车辆侧面障碍物,在发生碰撞之前,自动计算车辆的安全行驶路线,控制车辆按照安全行驶路线行驶。 在现场发布会上,沈海寅也提到,车上配备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和单目摄像头。ADAS 相关技术的提供方应该是「地平线机器人科技」,该公司由前百度深度学习研究院 ( IDL ) 创始人余凯创办。「车内显示屏转动控制装置及方法」: 这个发明可以根据显示屏所显示的内容,控制转动显示屏,以保证观看效果。说简单点,就是这辆车的中控屏可以旋转角度,减少反光现象。 在发布会上,我们看到大屏位于中央扶手箱位置,可以自动伸出以及调整角度。这款高清大屏由夏普提供,据称是「车规级」。「车内环境参数自动调节装置及方法」: 它主要是根据采集到的驾驶员信息,自动调节车内的环境参数为当前驾驶员的喜好模式。这样的设计,应该是为了沈海寅提到的「卖服务赚钱」准备的。另外,在智车优行的公司注册信息中,经营范围也有「汽车租赁」一项。 但是,关于智车优行的具体商业模式,目前还不清晰。沈海寅在去年 6 月份也表示,他们对未来的盈利模式还没完全想清楚,并认为最主要的是先推出一个好的产品。 不过专利并不能说明一切,因为从构想走向量产,需要平衡用户体验、成本、耐久性等因素。在这些构想中,到底在量产车中会有多少落地,我们只能等 2017 年了。 后面呢? 作为第一辆能够开起来的「 互联网汽车」,智车优行看起来已经比其他公司领先了一步。不过其实仔细想想,「 能开」 并不能证明他们在三电方面就已经领先了多少多少,后面需要大量的实际验证。 在今天的发布会上,我们没有见到太多凭空而来的参数,更多的是实际研究成果的技术展示。有了之前游侠等造车团队的发布会经验教训,智车优行的这场发布会,从宣传策略和方式上明显进步了很多。 不过对于智车优行来说,阶段性成果展示之后还有一系列的问题。例如代工模式的品控、供应链的管理整合、核心车机系统的体验和原型功能验证、车辆的商业模式等等,在这些方面,智车优行需要做的仍然很多。 这些才是智车优行量产需要面对的最大困难。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微信号:GeekCar)& 极市(微信号:geeket)。
「GeekCar daily」3.3:智车优行新车谍照被曝
智车优行首辆工程样车谍照被曝 互联网造车公司智车优行的车子再次曝光,从谍照上来看,这是一台 SUV 车型,整车的造型设计充满概念性,由于照片所限,对于这辆车的内饰设计及动力配置我们还没有具体信息。据说智车优行团队在整车工程及智能系统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新车的征名海选工作也正在进行中,他们将在 3 月 9 号举行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实车。 还有不到 1 周的时间,期待…… FIA 测试 F1 赛车半封闭式座舱 国际汽联(FIA)表示将于 2017 年正式将半封闭式座舱引入到 F1 赛车当中,FIA 为此已经进行了多次秘密的测试,其中奔驰设计的一个叫做「halo」 的方案最有可能被采纳,采用半封闭式座舱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将任意角度飞来的赛车碎片抵挡出去,进而保护车手的安全。当然,最终的设计方案会采取更加轻量化的材料来替代现有设计方案。 F1 赛车观众再也不用为车手捏把汗了…… 电动汽车拉力赛今年继续进行 世界最大的电动汽车拉力赛 WAVE 计划在 2016 年创造一项新的记录,这个比赛在去年创造了全球最大电动车游行的纪录,共有 577 辆电动汽车、电动摩托、电动踏板车相聚德国柏林。今年,赛事规模将进一步地扩大,因此主办方打算在瑞士日内瓦的联合国大楼前创造新的世界纪录,WAVE 将于 2016 年 6 月 11 日在德国不来梅港拉开序幕,截止现在,已经有 40 支队伍参与报名。 如果来中国举办,相信赛事规模会更大。 菲亚特克莱斯勒 CEO 表示愿意同苹果共同造车 苹果想要造车的消息早已经让一些传统汽车厂商按捺不住,菲亚特克莱斯勒 CEO 马尔乔内就在日内瓦车展上表示愿意参与到苹果的汽车项目当中,他认为汽车产业是一项技术门槛极高的产业,因此苹果选择与传统汽车厂商合作造车是一个更好的选择,如果双方能够就这一项目展开合作的话,这对于两家公司来讲是一个双赢的决定。 马尔乔内干的最多的事儿可能就是「 求合作」 了。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微信号:GeekCar)& 极市(微信号:geeket)。
沈海寅的车,造的怎么样了?
相比蔚来汽车、乐视等关注度超高的「 明星」 造车团队,沈海寅和他的智车优行却低调很多。确实,无论从资本、研发实力层面,智车优行都没有这些企业的优势。 很多人甚至会有这样的感觉,这样的小团队造车都要「 悲剧」?为此,GeekCar 又和沈海寅聊了聊,也把心中这样那样的疑问都抛了出来。 进度在计划之中 沈海寅表示,造车的进展还在计划的可控范围之内,农历年底之前(春节前后)会把样车对外展示(上次采访的时候可没说是按农历啊)。 一辆家用电动车(部分基于聊天推测): 出于保密原因,沈海寅并没有透露关于这辆车的太多细节。下面是我根据聊天内容整理推测的部分参数细节(如不属实,纯属猜测): 车型:已经确定,但还不能透露。SUV 的可能性较大,也不排除轿车和 MPV 的可能性。 售价:补贴前大约在 30~40 万之间。 续航:沈海寅认为 350km 是一个合理的续航里程,能够满足日常生活中的基本出行需求。上班族一周一充、专车司机一天一充。 性能:不极致追求,但会满足一般用户需求。 应用模式:销售之外,也不排除共享、专车等使用形式。 从以上信息和之前的采访推测,我们可以总结这辆车的画像:一辆补贴之后在 20~30 万之间、性能没那么出众(相比特斯拉)、造型比较有设计感、续航 350km 左右的家用车型,并且内饰会有一些贴心的设计(在设计之初已经确定)。 (图文无关)研发模式 虽然对车的信息保密,但对于研发模式,沈海寅倒是做出了详细解释。 「 三电」 是电动车的核心已经成为很多造车团队的共识,为此很多团队都选择自己研发。智车优行在这部分却选择与供应商合作。供应商根据要求提供相应的产品,智车优行负责进行技术整合,最终实现目标性能。 在外观方面,车身造型已经基本确定,只需要等底盘开发完成之后进行适配。底盘的进度目前还在研发阶段,有两条线同时进行:1. 逆向开发特斯拉底盘;2. 改造一款燃油车底盘。 对质疑的「 反击」 对于目前这些造车团队,尤其是研发实力看起来没有那么强的这部分,外界对于他们的质疑往往很一致。总结一下无非就是造车资质、质量、安全、销量这几个方面。 对此,沈海寅表现的相当自信。 由于确定采用代工模式,并且已经和主机厂达成了相关合作意向。所以无论是生产资质、车辆的稳定性等硬件方面,沈海寅并不担心自己的车会比别人的差。 对于安全这个最大的质疑,沈海寅分为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主动、被动、电池、网络。横向比较的话,目前的电动车各项起点都差不多,甚至于在网络安全方面,作为互联网公司还有一定优势。所以,安全问题在他看来其实并不是问题。 但过分依赖代工存在一定隐患。在和主机厂的合作中,智车优行很有可能会失去话语权。然而沈海寅认为这不是问题的关键,接下来的才是核心。 核心还是软件 对于智车优行来说,造一辆各方面都满足用户需求的车分为两个方面。第一步是汽车本身,这是必然要做好,也是必然会做好的部分(自信来自将生产完全交给主机厂)。 第二步则是软件,智车优行认为的核心竞争力。这里的软件包括车辆底层系统和车机端的操作系统。车的存在更多的是让软件更好的发挥性能、服务车主。 这类似于苹果硬件和 iOS 系统之间的关系,智车优行更多是想用车来验证自己的软件。 智车优行真正要做的,就是用软件去服务车主,无论是在车内、与车相关的服务(LBS 等)、甚至用户的日常生活场景。这些领域是他们想慢慢渗透进入,也是能够增加用户粘度,再反馈汽车销量的关键部分。 因此,对于将自己定位成软件服务供应商这件事,他们一开始就想好了,也在坚持做下去。 在明年北京车展前后,智车优行的样车就会正式对外发布。在 17 年,量产车也会正式下线。从时间点来看,他们刚好能赶上第一批把车造出来的阵营,但真正的考验其实从那时才开始。 在其他领域(例如手机),软件影响用户购买决策已经经过验证。但对于一辆汽车来说,在硬件并没有优势,甚至还有不足的前提下,能否靠软件层面的服务拉开和竞品差距,这才是困难所在。 当然,现在着急去否定也没有太多意义,不如坐等 2017 年咯。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同时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又一个互联网造车项目曝光了,这次的主角是原 360 副总裁沈海寅
互联网造车的大军里,又多了一个新力量,这次的主角是沈海寅,原奇虎 360 公司副总裁。 几个月之前,我们从朋友口中得知了这件事。360、造车,这样的关键词连在一起,让我们再一次感叹互联网造车运动的疯狂。接下来,我们在 GeekCar 的车联网安全活动上见到了故事主角沈海寅,逐渐搞明白了很多真相。而直到前几天,我们来到这个造车团队在望京的办公室,才终于能好好聊聊造车这件事。 第一个被澄清的疑问是,这家叫做「 智车优行」 的新公司,和 360 确实没什么关系。 虽然在此之前沈海寅的职务是 360 副总裁,但是这个项目却是他的最新创业项目,并不意味着「360 造车」。目前他已经开始全身心投入到这个新公司里。 另外,虽然现在才开始被媒体报道,但他们的项目已经秘密「 潜行」 了半年。「 智车优行」 公司在去年 11 月份就已经成立,最初的酝酿更是早在去年 3 月份就开始了。现在团队规模已经达到 60 人左右,在北京、上海设有办公地点。而最初起步时,他们是在仓库办公的。 他们做的是什么? 接下来,我们关心的是,他们是否真的是在「 造车」?要知道,现在很多人都愿意把自己的项目包装成「 造车」,而实际上却只是个幌子,或者说「 愿景」。 沈海寅给出的答案是,他们做的确实是造车项目,更偏向「 主机厂」 这样的定位,只不过是轻资产的那种。在上海的团队负责的就是车辆造型、研发的工作。他们从标致雪铁龙找来了汽车方面的专业人才,目前正在进行车辆外观的造型评审等工作,至于北京团队,工作内容主要是车辆的智能系统研发。他们计划在今年年底推出搭载了智能系统的、可以行驶的 demo。好吧,这个节奏还真是挺快的。 那么,他们要造的是一辆什么样的车?从不多的信息来看,它真的是一辆「 汽车」,而不是低速电动、个人交通工具、微电车之类的形态。动力来源当然是电动,会具备不低的配置水平,比如他们反复提及的「360 度环视系统」,或许还会带有 ADAS 高级驾驶辅助系统,会有符合年轻人口味的外观,会有基于 Linux 打造的智能系统,会有与众不同的车辆底层架构,会让有生产资质的企业代工…… 但是,他们应该并不会拿出博泰 Project N 那种炫酷风格的概念车,未来正式销售的产品也并不会有长城华冠跑车那样的高定位。他们更愿意以一个低利润的价格来销售汽车这个「 大号智能硬件」,然后用服务、软件去形成「 商业模式」。说白了,就是小米的路子。 而他们最为看重的就是智能化的部分。就像刚才说的,沈海寅一直在强调,他们的车子就是一个智能硬件,所有的外延都基于这个核心展开。沈海寅和博泰沈晖的观点一样,在未来车子应该是一个具有高度智能的机器人,如果这么来看,它的智能化,就不仅仅是做一个智能操作系统那么简单。 除了情怀,还有什么? 之前在 360,沈海寅建立了智能硬件产品部以及智能硬件投资团队,所以在智能硬件这方面,他的经验不可谓不丰富。而这个创业项目,其实也可以看成是他把相关的工作经验做了一个延续,用他自己的话说,「 做智能硬件的男人,最后总是梦想造一辆自己心目中的车。」 再加上他本身对于汽车的长期爱好和关注,所以做这样的决定,看似意料之外,实际上是在情理之中。更重要的是,互联网造车确实是现在最热的潮流。 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是在采访过程里,沈海寅对于智能汽车的理解程度,还是超过了我的预期。可以想象的出,他对于自己要进入的领域,做了充分的功课。如果不看他的履历,你会理所当然的认为他是互联网汽车这个圈子里面的人。 当然,仅仅有这些并不够。既然是真刀真枪的造车,就仍然有许多需要修炼的地方。沈海寅的团队会面临和其他很多互联网造车团队一样的困难和挑战。 不过我倒是觉得,这些造车者面对的共同问题是,如何在资本、舆论、环境都越来越热的情况下,保持一个冷静的心态。至少到目前来说,沈海寅他们做的还不错。 而现在最大的挑战是,怎么在年底的时候如期推出样车。 PS:在上海车展之前 GeekCar 活动上,我们请沈海寅聊了聊对于车联网安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