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 CES Asia 上,本田晒出了「关爱人类」的三个汽车黑科技
在上海举办的 2018 CES Asia 刚刚结束,这是个很像车展的活动,不过里面也有些好玩儿的技术可以体验。这里给我印象比较深的企业之一是本田,一方面因为他们采取了当场预约的方式,让人不用为了那么几分钟的体验傻站着排半小时的队;另一方面,这次他们展示的技术都从细节处入手,透着贴心范儿。 本田展示的黑科技有四个,除了 Honda 步行辅助外都属于汽车科技,是本田和他们科技创业公司孵化器项目 Honda Xcelerator 的合作伙伴共同开发的技术。 随着这次技术的展出,本田也宣布正在全球寻找合作伙伴的 Honda Xcelerator 项目正式进入中国。目前,该项目已经进驻了硅谷、底特律、日本、欧洲、以色列。 本田技研工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执行副总经理长谷川祐介表示,现在是本田的重大转折期。「 通过和富有挑战精神的创新型企业合作,将进一步丰富我们的产品、服务以及事业拓展的可能性。我们也将进一步强化发展中国事业、开展各项举措,并将这种创新合作模式拓展到本田的全球事业中。」 下面我们看看这些技术有哪些: 1)Honda 步行辅助:它是能帮助老年人和残障人士走路的训练器; 2)气味王国:根据驾驶场景和用户需求向车内释放味道的智能香氛系统; 3)Tactual Labs(触觉实验室):让双手不用离开驾驶把手也能进行手势控制; 4)WayRay:让驾驶者不佩戴任何设备,也能在视野范围内看到全息 AR 技术呈现的导航信息(AR-HUD)。 气味王国 我们在现场体验气味王国的时候,需要佩戴一个围在额头上的头套,因为气味是头套上散发出来的。 在模拟驾驶席坐下,座位前方的摄像头先给我们的脸拍照,根据每个人的表情、面貌给驾驶员分类,然后让你闻到适合自己的气味。气味分类里有治愈系、热血系、暗黑系、傲娇系、佛系等很多种,我体验到的是属于热血系的味道,并不是很喜欢…… 之后,前方的大屏幕播放了一段模拟路上行驶的视频。 通过对车外场景的分析,如果系统判断当前路况不稳定、驾驶员需要集中注意力的时候,屏幕上就会出现提示深呼吸的标志,同时释放混合了柠檬、西柚味的气体,给驾驶员「 提神」。 而在交通拥堵时,驾驶员终于可以稍微放松紧张的神经、稍作休息的时候,系统就会自动释放茉莉花香。 有研究称,在人类的五感中,嗅觉记忆是最持久和精细的,它对人身心的影响却少被注意,现在本田注意到了。本田中国方面称,「 气味王国是本田还在开发中的数字气味技术,目的是为了让驾驶者得到个性化的驾乘体验。」 我感觉气味王国的发明还可以应用于更多场景,而且不只是针对服务司机。例如,晚上在静止的房车里释放薰衣草的味道,可以为车里的人助眠;在车里有宠物时可以释放消除宠物味道的香水;有小孩儿时可以释放糖果味,让车有种糖果屋的感觉;有人头晕想吐时就释放带酸性的气味…… 上述的想象也许都在未来的研发中,只是想在真车里实现还需要耐心等待。 Tactual Labs 手势识别操作在汽车里并不算新技术,这一代宝马 7 系在量产车里首次搭载了手势操作技术,不过,当前主流的手势识别技术主要都是基于摄像头的。 本田 Honda Xcelerator 项目下的 Tactual Labs 技术本身 不需要摄像头,而是在摩托车把手里装进一个电容式传感器。 通过这个技术,驾驶员手部骨骼的动作可以被同步识别成 3D 数据。Tacrual Labs 不仅能判断驾驶员的手是否放在把手上,甚至能精确判断出你抬起了几根手指。 在体验时,我握住模拟摩托车的把手,从屏幕里可以看到车辆开始自动驾驶了,而放开双手的时候它就随时停下来。行驶过程中,抬一下左边的四根手指,系统就会打开或关闭车辆前方的大灯;而抬一下右边的四根手指,可以选择更换车载系统播放的音乐——每次抬起都会更换一次。 现场的工作人员表示,放在自动驾驶摩托车上只是为了方便展示这项技术,实际上它也可以应用到汽车方向盘上,或者其他设备里,这样一来就会有更多想象空间了。另外,本田中国还透露,Tactual Labs 作为新一代空间感应系统,还能够区分驾驶员和乘客。 WayRay WayRay 是一家瑞士 AR-HUD 技术公司,在 2017 年获得了阿里巴巴集团的投资,这次他们作为本田的合作方,展示的是融合了全息 AR 的 HUD 抬头显示技术。 在具体体验时,你只要站在屏幕前的指定位置,就可以不佩戴任何设备,在视野范围里清晰地看到覆盖在屏幕上的 AR 呈现出的导航信息。可惜 AR 画面用普通镜头照不出来,所以无法在这里给大家呈现出来了。 本田中国方面称,设计这个系统的目的是让驾驶员能完全集中精力驾驶,得到更便捷、舒适、智能的驾驶体验。 不用戴眼镜或设备就能直接看到 AR 影像,感觉确实很厉害。不过其实这个技术也并不是 WayRay 的独家专利,比如同样参展 CES Asia 的三菱电机也在研发这个技术,并且应用在了他们首次在中国展出的概念车 EMIRAI4 上——这辆车搭载了即使在浓雾天气等能见度恶劣环境下,也可以通过 AR 进行车道标示的抬头显示器。 本田这次展示的三个合作技术都或多或少弥漫着「 人性化」 味道,虽然是科技,但能感觉到,它们的出发点和思维角度都是「关爱人类」。这其实也符合本田以往参加 CES 时所展示出来的调性。 技术领域的竞争并不比其他领域平和,有先有后,有强有弱;但价值观是没有输赢的。为人服务的技术都有温度,相信也会在人群中有市场。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微信号:GeekCar)& 极市(微信号:geeket)。
CES 2018 | 做机器人走火入魔,以后别再说本田是一家汽车公司了!
昨天丰田章男在 CES 上宣布丰田要转型成为移动出行公司,和谷歌、苹果做对手,而非大众,这震动了整个汽车行业,可以说是整车厂商在这次 CES 上的最大动作。 那么另外的亮点还有吗?我的答案是本田。 都说「本田大法好」,但那更多是针对本田发动机性能的调侃,看了今天本田展台之后,我想说的是——本田机器人大法也很好。在做机器人这件事上,他们绝对走火入魔了。 本田做机器人是有悠久传统的,这个想必大伙儿都知道,ASIMO 很大程度上就是本田在机器人领域的代名词,后来,他们开始开发越来越多的概念机器人,并且拿到展会上发布。这次 CES,他们的主题依然是机器人,但是一口气居然发布了四款! 下面这段视频是我在本田展台拍的,展示了其中的三个。视频里有他们的功能演示(一定要看,特别暖心): 分别介绍一下他们: 左边的这个叫 3E-A18,他的样子是这几个里最呆萌的。从可以看出来他的面部能显示出各种表情,在视频里,还能跟随人类的召唤,识别并回应人们的不同情绪。据说他还有柔软的皮肤,但是我没办法亲自摸摸,总之,本田把他尽可能的拟人化了,而不是做成冰冷冷的样子。这也是本田一直在探索的机器与人类的情感连接的体现。本田希望未来让他在商场或机场这种场景里为人们提供服务。 3E-C18,这是一个多功能货仓机器人,这个机器人的顶盖可以升降开闭,另外还能形成一个座椅,可以带着坐在上面的人移动。你也可以把行李、小 baby 放在它上面。它的前面也可以显示表情。 3E-D18,这个的样子看起来更像是一辆车了,但实际上它是一个自动驾驶越野机器人。「越野」是它的主要特点,可以被用于农业、救援等场景里。它用的是全轮驱动,轮胎也比较有意思。 另外请注意 D18 上的中部蓝色区域,这实际上是两块大号电池。它是可抽出的设计,每个的电量是 1kWh。造型让我想起来李想的车和家 SEV 用的电池。 可能是中国的共享充电宝项目给了本田灵感,他们也想基于这种电池来做共享电池项目。一方面它可以给类似 D18 这样的机器人供电,另一方面它还可以被当成大号充电宝,用来给一些设备供电(感觉有点儿类似应急电源)。电池没电以后你也不需要充电,直接把电池还到电池柜里,就会自动充电。以前还真没看到过有类似想法的整车厂。 除了我视频里的那三款机器人,本田还发布了一个 3E-B18。有点儿「电动轮椅」的感觉。本田说这种机器人可以在室内或室外使用,主要是帮助残疾人和老人。亮点是它在上下坡时,也可以保持座位的水平。去年本田也发布过一个和它类似的「电动板凳」,所以 3E-B18 应该算是对它的一个迭代了。 从视频里能看出来,这三个机器人都能听懂人类的指令并且做出相应的反馈。 想必你也看出来了,这些机器人的名字都带有「3E」的前缀,实际上这是 empower、experience、empathy 三个英文单词的缩写。 本田的野心在于,他们不只是想推出单独的机器人,还想做一个机器人平台,吸引更多的人一起加入。这其实有点像昨天丰田搞的那个 e-Palette 战略。 为什么特别关注本田的这几个小东西呢?一是我觉得他们仨简直萌翻了,二是宏观层面的感受: 当很多汽车厂商都在转型成为移动出行公司时,本田却在机器辅助人类方面,做了很多新尝试。从 去年的 CES 也可以看出来,交通工具小型化、情感化是本田产品的倾向。他们从 1986 年就开始研发机器人技术,在人性化上的探索,已经超出了传统汽车厂商的工作范围。在我看来,相比起那些酷炫的黑科技,本田更在意的是自己的产品怎么才能真正对人类生活有所帮助。这其实也反映出他们对未来的思考:高度自动化时代来临之后,机器和人谁才是主角?本田的答案显然是「机器应该完全服务于人类」。 再联想到本田之前发布的 Urban Concept EV 电动概念车,你可以发现的是,在越来越炫酷的科技进化里,本田可以说足够冷静和克制、返璞归真了,他们更多的还是从人类需求的原点去思考问题。 这样的本田,没办法不招人喜欢啊~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微信号:GeekCar)& 极市(微信号:geeket)。
CES 2018 | 除了要让「骁龙」上车之外,高通和本田、比亚迪、捷豹路虎达成合作
「本次 CES 由 GeekCar、网易汽车、网易科技联合报道」想要让「 车联网」 彻底落地,只靠主机厂自己拼命肯定办不到,芯片设计公司的帮助绝对不可或缺。今年 CES 上,高通宣布他们将会把骁龙通讯模块搭载到更多车型上。另外,高通总裁 Cristiano Amon 现场还告诉大家,他们将与比亚迪、捷豹路虎、本田进行合作。 高通车载解决方案能实现什么? 在 Cristiano Amon 看来,骁龙汽车平台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实现一系列信息娱乐以及数据连接服务功能。另外,平台自身还具备机器学习(machine-learning)功能,可以保持高能效工作状态。 听起来有些复杂,不过高通官网上给出的表述或许会好理解一些:首先,他们的车载解决方案可以进行精准定位,随后也就可以实现共享用车、自动驾驶以及车载导航功能。其中用到了配备 DR 的嵌入式 GN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定位精度大概在分米级。 另外,在他们看来,车联网 (V2X) 将成为实现全自动驾驶的关键技术。V2X 最大的用处就是可以对其他受限于视距的传感器(如雷达、LiDAR 和摄像头)功能进行补充。例如处于天气状况恶劣或在十字路口的盲区,V2X 可以提供车辆需要的感知能力。骁龙车载套件在管理数据以及通讯方面的能力,恰好是实现 V2X 技术所需要的。 而在处理不同传感器数据环节,车载机器学习的作用就会体现。machine-learning 可以为车辆提供视觉感知来了解道路环境,包括识别交通标志和路况,以及车辆和行人。为了支持汽车生态系统,高通还推出了一款深度学习软件开发工具包 (SDK)。这款 SDK 可以为 OEM 构建一个节能平台,用来支持下一代智能终端。 同时与三家车企达成合作 在 CES 现场,Cristiano Amon 不止一次表达了对于车联网业务的看好。他认为,未来路上不会存在任何「 非联网」 车型,高通未来还准备把高端娱乐信息系统逐渐下放到中端车型上。目前,他们已经与 33 家车企达成了合作。而在活动现场,Cristiano Amon 还宣布比亚迪、捷豹路虎、本田也将加入到高通的合作名单当中。 根据协议,高通会为比亚迪、捷豹路虎提供骁龙车载娱乐信息平台。其中搭载这项技术的比亚迪车型会在 2019 年投产,车内娱乐信息系统将由 ECU 直接控制,同时还支持传感器融合以及计算机视觉辅助系统。另外,现场资料还显示,比亚迪上的车载娱乐信息平台使用的是骁龙 820A 芯片。 而对于捷豹路虎,高通则负责提供 4G LTE 连接服务、车内前后排娱乐系统。 另外,2018 款本田雅阁上也会搭载高通的车载解决方案,其中包括 4G 数据服务以及车载娱乐导航系统。 发布会上,Cristiano Amon 还告诉大家,由于骁龙车载平台需要用到通讯技术,未来他们还会与中国移动、AT&T、Verizon 等各国通讯运营商合作,拿到通讯许可。而对于高通自己,他们则会把骁龙车载平台与旗下的物联网、射频前端、移动设备、网络作业等平台进行融合,打造属于他们自己的通讯生态链。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与本土合作伙伴共同推进,本田的「新四化」战略终于开始浮出水面
面对汽车行业快速变革这件事,各家主机厂也都在思考如何制定新的战略来适应变化。电动化、自动化、共享化、互联化这四个趋势已经开始被大多数车企所认可,这其中当然也包括本田。 最近,他们举办了一场 2017 Honda 中国媒体大会,同时对外展示了电动车落地、共享用车业务以及 Honda CONNECT 系统的进展。除了大会上发布的一些信息之外,前段时间本田还宣布,他们已经放弃 Waymo 并与商汤科技合作研发自动驾驶方案。结合这些举动,我们能够发现,对于「 新四化」 趋势,本田有一套自己的理解。 明年在中国市场推出纯电动车 对于电动化趋势,本田中国本部长水野泰秀认为,2018 年将是本田电动车的元年,明年他们就会为中国用户推出专属电动车。这款车型会在本田紧凑型 SUV 平台上进行生产,由本田中国与合资公司(广汽本田、东风本田)共同研发。尽管本田自己没有透露这款车型的更多具体信息,但很多人已经猜测明年投产的这款车型很有可能就是纯电动版 XRV。对于一些人关心的驾驶乐趣问题,水野泰秀则特意强调, 这款电动车定位于 「SPORT EV」,即便是在电动车时代,他们还会以驾驶乐趣为首要目标。 在电动车这件事上,本田在今年走的是「概念车」路线。年初的 CES 上,本田发布了 NeuV 概念车,车内的一套 AI 系统可以不断收集驾驶员的信息和状态,随后给予反馈和支持。另外,他们还希望,这辆概念车未来可以实现自动驾驶并用于共享用车行业。不过,NeuV 最重要的意义还是展示本田对于未来的一些看法。至于量产这件事,现在来看还距离很远。 NeuV 不确定量产没有关系,本田今年在法兰克福车展上还发布了一款名为「Urban EV」的概念车,它是确定会量产的。有意思的是,作为一款纯电动车,Urban EV 既可以充电使用,也能反向为家庭供电,甚至可以在波峰股价时间向电网卖电。 在这次大会上,本田还宣布明年他们会在中国市场上推出一款电动两轮车,但是除此之外没有更多的信息,所以我们也不能确定它到底是一个创新型的个人交通工具,还是电动摩托。 本田之所以要在混合动力之外在中国推进纯电动车落地,理由非常简单,之前大众与江淮、福特与众泰的合作案例告诉我们,双积分政策对于车企的战略推动力度非常大,如果明年政策正式落地,本田一样会受到限制。因此,及时加快电动车落地速度也就成了必然。 放弃 Waymo,与商汤科技合作无人驾驶 无人驾驶方面,本田的一些战略规划实施的并不顺利。去年 12 月,他们与 Waymo 达成合作共同进行无人驾驶测试。按照本田此前的规划,应该会在 2020 年开始销售无人驾驶汽车。而选择与 Waymo 合作,也是考虑可以使用更多路径去实现自动驾驶。 不过真是应了中国那句老话:计划没有变化快。今年 7 月,本田 CEO Takahiro Hachigo 在接受采访时说,尽管他们与 Waymo 合作了 7 个月,但项目并没有什么实质性进展。于是就在这个月,本田直接宣布,他们与来自中国的商汤科技签订了一份为期 5 年的联合研发协议,两家公司将会共同研发适用于乘用车场景的 L4 级别自动驾驶解决方案。与 Waymo 的激光雷达方案不同,商汤科技选择图像识别技术以及视觉算法路线。(商汤科技图像识别演示)按照本田的自动驾驶落地时间表,他们计划在 2020 年让 L3 级别自动驾驶车上路,2025 年推出 L4 级别自动驾驶汽车。放弃 Waymo 并与商汤合作,不仅仅是由于产品本身的原因,无法按照预定时间表完成技术落地可能才是最主要的原因。 投资东软睿驰落地共享用车业务 除了电动化和自动化之外,对于「 共享化」 趋势,本田也开始加快他们的脚步。这一次的媒体大会上,本田宣布,他们与东软集团旗下的东软睿驰签署合作协议。此前,两家公司曾在电动车技术领域展开过技术合作。而这一次,本田则是向东软睿驰下的汽车共享公司睿驰达投资 6000 万人民币。投资完成后, 东软睿驰持有睿驰达 90%股权,本田中国则持有 10%股权。 在水野泰秀看来,本田拥有汽车、两轮车等多元化移动产品,如果将这些出行产品与共享服务结合在一起,就可以创造出本田特有的出行服务模式。他们真正想要做的,是实现从所在地、购物中心、观光地点、交通枢纽一直到目的地为止的无缝交通体验。 据我们了解,睿驰达目前拥有一个电动汽车分时租赁平台「 氢氪出行」。而本田想要在中国市场推出共享用车业务,很有可能就是借助氢氪出行来完成。与一些共享用车项目不同,氢氪出行选择先与商业园区、交通枢纽这样的企业用户合作,随后再与 C 端用户建立联系。而这样的商业模式也与本田之前的想法类似,他们希望与睿驰达合作后,在未来三年时间内,将共享用车服务覆盖国内 80 多个城市,同时将运营车辆规模扩大到 18000 辆。 与阿里、高德共同研发 Honda CONNECT 系统 互联化方面,本田曾在 2015 年与阿里、高德共同研发过 Honda CONNECT 系统,通过车载通讯单元与云端互联,这套系统可以根据实际交通路况提供路线推荐,同时预测到达目的地时间。而在今年的媒体大会上,他们则宣布正在与阿里、高德共同研发全新一代 Honda CONNECT 系统,新系统将会具备在线支付、语音操控等功能。 其实总结本田在「 新四化」 方面的表现时,我们会发现,他们并没有像其他车企那么激进,反而是选择了按部就班的节奏来推进每项业务的落地。另外,涉及到「 新四化」 战略在中国市场上的表现时,本田终于开始注重与中国本土公司的合作,于是我们也就看到了广汽本田、东风本田、商汤科技、东软、阿里、高德等公司的身影出现在了今年的 Honda 中国媒体大会上 。 而这所有的一切也让我想起一句话:最懂本土用户的一定是本土公司。悟透了这个道理,本田的「 新四化」 之路才算开始走上正轨。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做机器人颇有心得的本田,又要在 2018 CES 上发布四款全新机器人
在我看来,日本人好像很热衷于制作机器人。像本田的 ASIMO、索尼的 AIBO 都很出名,很多大学也有设立机器人实验室,就连漫画里也经常出现机器人题材,像高达、阿拉蕾、哆啦 A 梦。记得我童年的终极愿望就是有个机器人朋友,现在看来,好像并不是很遥远了。 本田从 1986 年就开始研发机器人技术,在这方面很有经验。明年 1 月的消费电子展(CES)上,他们打算给大家展示四款新的概念机器人,分别是伙伴机器人、一对移动机器人和自动越野车机器人。 第一个是微笑伙伴机器人,它可以展现出各种各样的面部表情。设计它可能是因为日本的上班族压力大,自杀率高,这种机器人可以表现不同的情绪,让人们感到温暖,在压力面前不那么孤独,非常人性化。 下面这个是椅式移动机器人,有可以控制方向的轮子和用于支撑的扶手和座椅,可以帮助行动不便的人。 然后是多功能货舱机器人,这款机器人在去年的东京车展上就亮相了,明年 CES 上将看到它的升级版,不知道它会带来什么样的用途。 最后是一款越野车造型的机器人,可以在各种崎岖的路面上移动,主要会用于灾后重建。 这四款机器人目前还都只是概念,本田表示还没有将他们上市的打算。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人们对机器人开始有些担忧,他们在变得越来越「 聪明」 的同时,真的会永远的「 服从人类」 吗?会不会像「 索菲亚」 一样,有了「 毁灭人类」 的思想?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本田的这四款可爱的机器人好像很单纯,应该对我们构不成什么威胁吧。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谁说只有在汽车上才能使用 CarPlay?本田说摩托车也可以
有人统计过,自从苹果推出 CarPlay 以来,大约有 50 家汽车企业与他们达成了合作。而在这周,本田则玩了一次「 出其不意」,他们首次将苹果 CarPlay 系统搭载在了 2018 款金翼摩托车上。 本田在这辆摩托车的仪表内部设计了一套 7 英寸的 LCD 屏幕,同时与汽车上的 UI 界面没有任何差异。当用户想要在金翼上使用 CarPlay 系统时,需要将 iphone 放置在车辆后备箱或者前储物箱内,随后连接 USB 接口。而在使用导航功能时,用户则需要使用一对独立或者内置在头盔内的蓝牙耳机。 与汽车上的使用方法不同,这辆本田摩托车上的 LCD 屏幕并不支持触控。因此用户想要切换 App 时,必须通过左车把上的控制按钮或者屏幕下方的控制模块进行操作。 自从上世纪 70 年代开始,本田就开始陆续推出金翼摩托车。而 2018 款车型却更像是一款可以代表未来的摩托车,6 缸水冷发动机、可选装的 7 速双离合变速箱、自适应悬挂、无钥匙解锁系统、LED 大灯等等配置,另外再加上 CarPlay 的支持,本田想要做的就是让摩托车可以像汽车一样具备科技感。最后,他们透露,这款摩托车的价格为 2.35 万美元。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本田不远万里跑到德国,带来了全场「最萌」概念车
逛完了法兰克福车展的所有展馆之后,我发现观展最认真的是日本人。媒体日这两天,几乎在每个展台上,你都会看到三三两两的亚洲面孔,背个书包,手里拿着小本写写画画。 那么最为认真、严谨的日本车企,不远万里跑到德国都展了什么车?在我看来,本田最萌小车 Urban EV 概念车是不得不提的。 其实法兰克福车展上的概念车不少,基本都是内部集成了各种电气化、自动驾驶和智能互联元素,外部线条夸张,以及车门开关方式是怎么复杂怎么来。 比如宝马 BMW i Vision Dynamics: 比如宝沃 Isabella: 概念车看多了,就会有点审美疲劳,直到我走到了本田的展台。看到了 Urban EV,它长这样: 和其他概念车相比,Urban EV 简直就是一股清流。当宝马、奔驰和奥迪争相在自家家门口推各种酷炫概念车的时候,本田似乎是在自己玩自己的。 Urban EV 的设计非常简约,圆滑的车身,复古式轮毂,通体白色,车门向后打开,目测比飞度还要短一截,它给我的的感觉更像是「买菜车」。 如果你把 Urban EV 的本田标抠掉,没几个人会认为这是一辆本田,毕竟大家所熟悉的本田的设计语言主要来自于现在的思域和飞度。 其实回顾一下本田历代产品,还是有两款车能看到 Urban EV 的影子的。 上世纪 70 年代的思域,当年的思域长这样: 本田 N-ONE,2012 年推出的一款 K-Car,只在日本售卖: 目前,本田并没有透露 Urban EV 的动力和续航等细节,不过有几点可以肯定: 1.Urban EV 基于本田专门的电动车平台打造,将于 2019 年登陆欧洲市场,美国市场未知。(本田在美国主推的是 Clarity EV 电动车,但美国人并不喜欢这个尺寸的小车,所以这辆车更适合欧洲市场。)2.Urban EV 内置 Automated Network Assistant(自动网络助手)系统,它可以根据监测驾驶员的判断来感知情绪,还能根据用户习惯来给出一些建议。 当然,未来能和自己的车对话也是必须的。 3. 这辆车是本田 Power Manager Concept(能源管理概念)的重要体现,作为一辆电动车,既可以充电使用,也能向家庭供电,甚至可以在波峰股价时间向电网卖电。 本田 Power Manager Concept 将于 2020 年,在法国进行试点。(不仅是一家车企,还是一家向个人提供多种能源方案的公司…)关于这辆呆萌的 Urban EV,争论也不少,来看看外国同行 Autoblog 的哥们怎么看: 「 本田 Urban EV 才是电动车设计的正面案例,它所做得对的地方正是 Clarity EV 做错了的地方!」 「 在美国没有人会买一辆不是 MINI Cooper 的两门紧凑型小车,大家还是会买雅阁!」 「 我不知道 Urban EV 能比日产 Leaf 多给我些什么,除了少了两个门。」 「 我很欣赏 Urban EV,因为这和那些象征未来的书呆子车完全不一样!」 「 日本人设计汽车的复古潮流正在显现…」 很多人在抱怨本田在电动车这条路上走得很慢,但无论如何,这辆全场最萌的 Urban EV 代表了本田拥抱电动车时代的决心。 那么,关于 Urban EV,你怎么看?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本田想用实际行动告诉你,什么才是「有温度的科技」| CES Asia 2017
我们反复在说「CES Asia」上有很多炒冷饭的内容,本田展台就是其中之一。他们几乎完全照搬了年初拉斯维加斯 CES 上的展出内容,主要展品分为三大部分:一台 NeuV 概念车、一个自平衡概念摩托车、一个名为 UNI-CUB 的个人交通工具概念产品。 尤其是那辆 NeuV 概念车,算上这次在上海,半年里我见了它三次,对我来说实在是有点审美疲劳。 但是有意思的是,在整个 N3 馆里,本田展台的人气绝对可以排进前三名,或许大伙儿对一家汽车公司展出这些「不务正业」的东西有点好奇,也或许是他们安排了 UNI-CUB 的「试驾」体验太让人有参与感。 但是先不说这些东西,在本田展台,我发现三个有意思的细节: 一是本田非常贴心的给体验 UNI-CUB 的观众准备了放包的小筐,这就避免了把包直接放在地上所带来的杂乱无章,也让观众更有一种被服务的感觉,参加了这么多次展会,尤其是在这次 CES Asia 的 N3 馆里,能做到这个细节的几乎没有。这一点完全表现出了日本人爱收纳的性格。 二是对于观众坐席的设置。本田把展台一侧完全做成了观众看台,相比其他品牌的展台,可以容纳更多人休息。 第三个细节还是在这个观众看台上。本田提供了给手机充电的设备,甚至连数据线都不用观众自己准备,即插即用。再仔细一看,提供电力的设备还是本田自家生产的手持式蓄电机。真是变着法的提醒你「我们是一家不务正业的公司」。 机器参数看图: 这三个细节,一下子让我对本田展台好感倍增,虽然说饭是冷了点儿,但人家心是热的。 当然还得再说回展品。这次最出风头的应该算是 UNI-CUB。 在本田展台看的时候,好多人都问:这到底是啥东西?其实在年初 CES 的报道文章里我们写过,这东西在本质上你可以理解为一个带有座位的电动平衡车,或者是「电动板凳」。外观看起来像企鹅,具备自平衡技术,同时还有一定的自主行驶能力,人坐在它上面,通过控制身体重心来操控它的运动方向。 另外,不同机器之间还可以保持「步调一致」的运行。在现场观众体验的时候就有一个「编队运行」的项目,几台 UNI-CUB 排着队沿着同样的轨迹运行,非常有序。看了这场面你就知道了,不是日本人根本做不出这事儿。 然后经过同事的提醒,我还意外的发现,OK Go 乐队一首名为《I Won’t Let You Down》的歌曲 MV 里,就出现了 UNI-CUB: 再来说说另外两个展品: 自平衡摩托车和 NeuV 概念车。 这两个也都是在拉斯维加斯 CES 上展出过的东西,它们所展示出的理念其实在我看来也是相似的,本质都是在探讨人和机器的关系。 先说那个自平衡摩托车来。他也是内置了陀螺仪,目的就是为了降低骑车时的摔倒受伤概率,这个对很多骑摩托车的人来说应该绝对绝对算是一种福音了吧?当然这个东西现在还只是一个概念,没有量产的计划。但是我相信如果你看了他的自平衡演示,一定会觉得非常震撼,至少我是有这个感受。 另外就是 NeuV 概念车。这个概念车主打的是「情感」的概念,就是说这个车可以与人去沟通,可以去读懂驾驶员的心情。刚才说到了,这辆车想探讨的是人和车的关系问题,这种关系在自动驾驶的时代可能会被重新定义。 总体上来说,本田展台给人一个非常强烈的感觉:「我们其实是一家机器人公司,而不仅仅是一个汽车公司」。当然这可能也是未来交通工具发展的一个趋势:它们会变得越来越像有情感的机器人,而不仅仅是一个冷冰冰的交通工具。 一个延伸的思考是,我们如何看待科技?或者说科技到底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本田的答案其实其实很明确,就是科技应该让人的生活变得更美好,科技应该是有温度的。当然,「做有温度的科技」这个道理大家都懂,但是呢?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容易就点歪科技树,走偏了路。但是像本田这种公司,以及日本人,因为它们有长期的机器人领域的探索、技术积累,也可能因为它们的性格使然,所以他们对于「机器和人的关系」这个问题的理解可能会更深入一些。这里面其实也有很多我们能借鉴的东西。 因为本质上来说,我们现在探讨的很多问题、做的很多研发和探索,其实都是在重新思考和构建未来人和交通工具的关系。一方面,交通工具越来越智能,以后我们很可能要把它像生物一样对待,做个可能不恰当的比喻,这或许就是另一种「人和人的关系」;另一方面,交通工具开始向「移动空间」的方向发展,它也是我们的生活环境之一,因此「人和环境的关系」也很重要。V(部分图片拍摄于拉斯维加斯 CES 2017 本田展台)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本田与东芝成立合资公司发展新能源
(本文来源:极车制造)本田和东芝的汽车配件公司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 日前宣布将共同出资成立合资公司研发并销售电动汽车,以便在新能源车市场上取得更大的领先优势。 东芝公司其实从 2011 年就开始为本田提供其当时技术领先的 SCiB TM 可充电电池为电动汽车 Fit EV 提供动力。 而现在,随着竞争的白热化,传统的汽车巨头们也越来越倾向于谨慎地在自己的供应商里面挑选更为合格的合作伙伴以便在飞速发展的新能源车市场上迅速扩张自己的产品线,同时还能更合理地控制成本。 汽车制造毫无疑问是个资本密集型产业,本田的 CEO Takahiro Hachigo 表示,实现规模化生产的同时必须能更好地为多样化的用户服务,同东芝合作,本田希望能够更好地借助对方在规模化生产上的经验和优势。 这家合资公司将会在 2017 年 7 月建成,预计投资 50 亿日元,其中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 将以 51%的比例控股,而本田将占有剩下的 49%。 这家新公司将专注于新能源车型的建造,包括油电混动车型、插电式混动车型和纯电动车型,而它的产品除了供给日本本土市场之外,还会推向美国和中国市场。联想一下 2016 年广汽本田在中国推出自己的新能源旗舰产品——混动雅阁,我们有理由相信,本田在中国新能源市场上的发力才刚刚开始。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 是东芝的全资子公司,也是本田在发动机和制动配件方面长期而稳定的合作伙伴。而它最大的客户其实是日产-雷诺,每年和日产-雷诺之间的交易会占到它三分之一的年销售收入。同时,它的客户还包括丰田、福特和大众。 这项合资的举动,显示了本田在新能源车领域与其他行业的合作伙伴联手以图提速发展的强烈意愿。不仅如此,在同业之中,本田也在不断尝试合纵连横。就在上周,本田刚刚宣布和 GM 在美国共建氢燃料电池工厂,并计划在 2020 年前实现量产。本田多年在新能源领域的技术积累和战略布局,已经在慢慢浮出水面。 显然这样的联合战队形式今后还会更多地出现在汽车行业里,特别是涉及到新技术的研发。和传统的汽车技术体系不同,今后汽车行业中一些前沿科技的研发,将不会再掌握在单个企业手中,一方面固然是因为研发成本的高企,更重要的是,技术和智力储备体系的路径不同决定了合作将会是更好的选择。站在现在这个节点上,没有人能够真正准确地预测行业最终的走向,所以,多样化的解决方案无疑是针对未知的未来更为稳妥的策略。 对本田来说,现在仅仅占到 5%份额的新能源车型要在 2030 年跃升到其总量的 2/3,需要的不仅仅是战略上的雄心而已,更为紧迫的是要找到现实而高效的实现路径。 2015 年 10 的东京车展上,本田曾经展示过自己的氢燃料电池车型 Clarity。2016 年 3 月,Clarity 在日本正式上市销售,新车售价为 7,660,000 日元起,约合人民币 43.8 万元。在氢燃料电池车型这块市场,除了丰田的 Mirai,Clarity 并没有直接的竞争对手。而在 2017 年底之前,本田将会发布 Clarity 的纯电动版本和油电混合动力版本。 而对于格外重要的中国市场,本田已经明确了自己在新能源市场的布局:将在广州制造混合动力版本的雅阁和讴歌 SUV,同时还将制造混合动力版本的思铂睿。其中,混动雅阁和混动思铂睿已经在中国上市,而 PHEV(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 的发布时间被定在了 2020 年。 汽车行业的变化又走到了一个新的拐点,面对互联网野蛮人的频频挑衅,传统汽车巨头们的应对各不相同,但对技术的重视却再次达到了高度的一致,也许,这会是「 技术宅」 厚积薄发的又一个春天。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