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不需要八卦,工程师需要解决问题
农历 2014 年的最后一个星期天,在位于北京恒通商务园 B12D 的特斯拉中国地区总部,我见到了新上任不久的特斯拉中国区总经理朱晓彤。他一进门就指着会议室窗外的雾霾天说到:「 我觉得我们正在做对的事情,特别对!」 这也是在特斯拉公布 Q4 财报、原特斯拉大中华区 CMO 金俊离职后,朱晓彤的首次发声。在他的眼里,特斯拉的「 情怀」 并不仅仅停留在「 卖车」 这么简单,而且作为一匹刚刚杀入汽车行业的「 黑马」。或许这是他对于近期特斯拉的 Q4 财报以及高管频繁离职风波的最简单的回应。 有关财报:「 阶段性的增长是惊人的,总的来说成绩大于挑战。」 显然特斯拉的 2014Q4 财报并不好看,一方面是 Gigafactory 超级电池工厂和 Model X 影响了 Model S 的产能和交车,另一方面,对于「 财报风波」,朱晓彤也说到,去年特斯拉全球充电网络增长超过了 400%、增加了 21 个销售网点,新的组装工厂、钣喷工厂,以及对 Model S 的不断升级、研发等等 R&D 方面的投入,这些也都对财报有一些影响。 「 我们把资源用到了最该使用的地方去,我们希望带给用户终极的体验。」 朱晓彤如此解释 Q4 财报的亏损。 同时我们不能忽略的是,从 2012 年到现在,特斯拉的收益有 800%的增长、在全球建成 380 座充电站,有着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自建充电站网络,这些成绩对于「 刚刚起步」 的特斯拉可以说是一份不错的成绩单。而且目前已知超级电池工厂的产能有可能不到实际产能的一半。未来 Gigafactory 在产能和储能科技上会有非常大的提升,朱晓彤说 Elon 在开会时用「beyond the imagination」 来形容 Gigafactory 在储能科技上的技术进展,而「 可实用的」 储能科技才是真正能够颠覆和改变能源产业未来的技术。 有关特斯拉中国的质疑:「Elon 是一个工程师,最喜欢的就是解决问题。」 当然,中国市场销量的下滑和高管的频繁离职是特斯拉不可回避的问题,近期也有媒体和分析师对特斯拉中国地区的交车量和公司内部管理提出了质疑,甚至有媒体从 Elon 发给内部员工的邮件中猜测他对于中国市场失去了信心。对此,朱晓彤的回应是:「Elon 没时间搞八卦,他是一个 Engineer,最喜欢的就是解决问题。」 而且,他表示 Elon 对中国市场还是有着十足的信心,Elon 曾经也表示:就算中国今年的交车量为 0,Tesla 今年 5.5 万辆的产能也可以被消化掉。所以「 我们认为 Elon 看重的是中国市场的前景,而不是眼前的这几百几千辆特斯拉 Model S。」 而关于高管的频繁离职,朱晓彤的回应是:「 公司做的决定都不是『 惩罚性』 的措施,一切决定都是为了让事情变得更好。」 在他的眼里,特斯拉还是一个结果导向型的创业公司,能否为公司创造价值是唯一指标,他认为并没有必要对特定的人事变动做「 专门的解读」。 排除「 杂音」,在逆势中前行的特斯拉 质疑特斯拉,我认为是有必要的,不过如果真的形成一种「 墙倒众人推」 的氛围,那我认为是一种悲哀。在中国,人们可以很快接受新鲜事物,但却很难形成一种对于创新包容和鼓励的大环境。如果负面消息都是来自于产品和服务,那么无论是对于特斯拉公司还是消费者来说都是一件好事。 今年特斯拉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P85D 很快要在年后到来,这就意味着特斯拉要快速打造一支高效的团队并且对市场需求做快速响应。同时保证快速的充电桩建设,也是提升用户体验的关键点。 其次,特斯拉需要和中国政府走的更近。他们目前已经成立了和政府专家科研单位合作的几个课题组,把他们对于电动车的研究成果分享给中国的电动车和新能源产业。有可能会为北京市的新能源基础设施做出一些投入,建造一些符合国标的充电设施(交流电充电桩),也不排除有直流的快充设备。 我想,对于特斯拉中国来说,2015 是关键的一年,在 Model X 和 Model 3 正式量产前,目前只有 Model S 一个系列的车型,而特斯拉如何在逐步「 退烧」 的中国市场持续扩张,这对公司内部的每一个员工来说都是「 亟待解决的问题」。虽然我们可以说极客 Elon 的终极梦想或目标不能用几个销量数字来评价或衡量,但汽车市场终究还是那个血淋淋的,华尔街的狼群们一定不都具备理想主义的潜质,所以接下来这一年 Tesla 如何在逆势中前行, 我相信 Elon 心里有数,而 Tesla 中国能否给美国总部带来惊喜,我们也期待朱晓彤的第 234567 把火。
为什么是负责充电桩的人做了 Tesla 中国老大?
一大早,就被 Tesla 中国再次发生人事变动的消息惊到了: 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吴碧瑄离职,接替她的将是朱晓彤——Tesla 在中国的充电业务负责人。 让我们猜测一下吴离职的原因: 进入中国不到两年,Tesla 已经更换了两位中国区负责人。不管是郑顺景还是吴碧瑄,他们的任职时间都仅仅是一年左右。 Tesla 官方还没有发布吴碧瑄离职的消息,至于离职原因,也没有一个官方说法。在我们看来,直接原因应该是「 破解事件」,至于根本原因,或许还是因为在吴碧瑄的带领下,Tesla 在中国的销量并没有实现突飞猛进的增长。 先说直接原因:前一阵,黑客团队 Keen 破解掉了 Tesla,并且宣称 Tesla 存在安全漏洞。当时,Tesla 中国对此持否认态度,但是后来,Tesla 总部的安全部门负责人专程飞到上海拜访 Keen 团队,并且承认了漏洞的存在。有人对此评论说:「 其实中国区和某数字公司一起宣布否认 GeekPwn 发现漏洞的时候,基本就注定了两边的负责人都会因此离职」。 在销售方面,其实 Tesla 中国也比较「 混乱」,最近的天猫开店事件就是最好的例子。不管是出于什么目的在天猫开店,总之 Elon Musk 对于这种中国独创的销售方式很有意见。 加入 Tesla 之前,吴碧瑄在苹果的 title 是「 大中华区教育和企业市场总经理」,而在 Tesla,她出于扩大销量的目的,建立起了大客户和团体销售业务,这和 Elon Musk 崇尚的零售、直销理念有些背离。 而实际的销售业绩又是怎样呢?据一位在广东的朋友讲,他们那里被豪车经销商买断的 Tesla 车,甚至在以十几二十万的降幅销售。另外,2014 年 1-9 月,特斯拉 Model S 在中国总共交付 3500 辆,但是交付的更多是之前的订单,而近一段时间的销量却并没有什么实质增长。 在将前期 Tesla 铁粉们的需求释放掉之后,销量放缓是可以想象的,但是基础设施的不完善,也拖累了 Telsa 在更大范围内的销售。 另外,在整个销售流程里,前期的工作进展越快,越需要后期尽快跟上。在销售订单累积的时候,交车压力也随之增加。Tesla 团队面对的问题是,要快速解决充电桩等基础设施的问题。这些解决不了,就会拖慢整个的销售流程。 一切为了快速发展? 所以,朱晓彤的接任,很明显的表明了 Tesla 总部的立场:接下来会在中国重点开展充电桩建设工作。这并不代表销售工作放缓,相反,充电设施越多,越有利于销量的提升。留给 Tesla 的时间并不多,因为其他传统车厂也都有电动车计划,要赶在它们之前抢占尽可能多的市场。 相信很多人的疑问是,朱晓彤是否能胜任更高的职位?他在今年 4 月加入 Tesla,Tesla 对他的评价是「 曾在挑战艰巨的环境下带领团队拓展新兴市场,达成关键目标,推动业务高速增长。」 这和 Tesla 目前的情况倒是很相似。 资料显示,朱晓彤加入 Tesla 之前,曾经创办过多家企业。「2009 至 2011 年期间,他在非洲负责了两项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的项目管理工作。在此期间,他全面管理所有在建项目,负责和所在国政府、客户进行商务谈判,组建核心团队及应对突发事件。2013 年,朱晓彤创建工程管理咨询公司,从事国际工程项目管理咨询工作,帮助中国企业开拓海外工程市场。」 关于教育背景,他本科毕业于新西兰奥克兰理工大学,在美国杜克大学富卡商学院获得 MBA 学位。 除此之外,朱晓彤在网络上的资料少之又少,他的微信朋友圈,也仅仅有两条内容。因此,多少给人一些神秘感。 不排除吴的离职原因是因为某些工作失误或者理念差异,但是作为 Elon Musk 来说,考虑更多的肯定是战略层面的东西。在短时间内频繁的进行人事变动,这种「 哪里不行补哪里」 的做法,看起来有些「 急功近利」 和「 简单粗暴」,但是 Elon Musk 可能不会顾及这么多,对他来说,就是要在中国快速野蛮的发展。所以,如果在不久的将来,Tesla 中国再次出现高层变动,也不应该感到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