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S 2018 | 做机器人走火入魔,以后别再说本田是一家汽车公司了!
昨天丰田章男在 CES 上宣布丰田要转型成为移动出行公司,和谷歌、苹果做对手,而非大众,这震动了整个汽车行业,可以说是整车厂商在这次 CES 上的最大动作。 那么另外的亮点还有吗?我的答案是本田。 都说「本田大法好」,但那更多是针对本田发动机性能的调侃,看了今天本田展台之后,我想说的是——本田机器人大法也很好。在做机器人这件事上,他们绝对走火入魔了。 本田做机器人是有悠久传统的,这个想必大伙儿都知道,ASIMO 很大程度上就是本田在机器人领域的代名词,后来,他们开始开发越来越多的概念机器人,并且拿到展会上发布。这次 CES,他们的主题依然是机器人,但是一口气居然发布了四款! 下面这段视频是我在本田展台拍的,展示了其中的三个。视频里有他们的功能演示(一定要看,特别暖心): 分别介绍一下他们: 左边的这个叫 3E-A18,他的样子是这几个里最呆萌的。从可以看出来他的面部能显示出各种表情,在视频里,还能跟随人类的召唤,识别并回应人们的不同情绪。据说他还有柔软的皮肤,但是我没办法亲自摸摸,总之,本田把他尽可能的拟人化了,而不是做成冰冷冷的样子。这也是本田一直在探索的机器与人类的情感连接的体现。本田希望未来让他在商场或机场这种场景里为人们提供服务。 3E-C18,这是一个多功能货仓机器人,这个机器人的顶盖可以升降开闭,另外还能形成一个座椅,可以带着坐在上面的人移动。你也可以把行李、小 baby 放在它上面。它的前面也可以显示表情。 3E-D18,这个的样子看起来更像是一辆车了,但实际上它是一个自动驾驶越野机器人。「越野」是它的主要特点,可以被用于农业、救援等场景里。它用的是全轮驱动,轮胎也比较有意思。 另外请注意 D18 上的中部蓝色区域,这实际上是两块大号电池。它是可抽出的设计,每个的电量是 1kWh。造型让我想起来李想的车和家 SEV 用的电池。 可能是中国的共享充电宝项目给了本田灵感,他们也想基于这种电池来做共享电池项目。一方面它可以给类似 D18 这样的机器人供电,另一方面它还可以被当成大号充电宝,用来给一些设备供电(感觉有点儿类似应急电源)。电池没电以后你也不需要充电,直接把电池还到电池柜里,就会自动充电。以前还真没看到过有类似想法的整车厂。 除了我视频里的那三款机器人,本田还发布了一个 3E-B18。有点儿「电动轮椅」的感觉。本田说这种机器人可以在室内或室外使用,主要是帮助残疾人和老人。亮点是它在上下坡时,也可以保持座位的水平。去年本田也发布过一个和它类似的「电动板凳」,所以 3E-B18 应该算是对它的一个迭代了。 从视频里能看出来,这三个机器人都能听懂人类的指令并且做出相应的反馈。 想必你也看出来了,这些机器人的名字都带有「3E」的前缀,实际上这是 empower、experience、empathy 三个英文单词的缩写。 本田的野心在于,他们不只是想推出单独的机器人,还想做一个机器人平台,吸引更多的人一起加入。这其实有点像昨天丰田搞的那个 e-Palette 战略。 为什么特别关注本田的这几个小东西呢?一是我觉得他们仨简直萌翻了,二是宏观层面的感受: 当很多汽车厂商都在转型成为移动出行公司时,本田却在机器辅助人类方面,做了很多新尝试。从 去年的 CES 也可以看出来,交通工具小型化、情感化是本田产品的倾向。他们从 1986 年就开始研发机器人技术,在人性化上的探索,已经超出了传统汽车厂商的工作范围。在我看来,相比起那些酷炫的黑科技,本田更在意的是自己的产品怎么才能真正对人类生活有所帮助。这其实也反映出他们对未来的思考:高度自动化时代来临之后,机器和人谁才是主角?本田的答案显然是「机器应该完全服务于人类」。 再联想到本田之前发布的 Urban Concept EV 电动概念车,你可以发现的是,在越来越炫酷的科技进化里,本田可以说足够冷静和克制、返璞归真了,他们更多的还是从人类需求的原点去思考问题。 这样的本田,没办法不招人喜欢啊~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微信号:GeekCar)& 极市(微信号:geeket)。
做机器人颇有心得的本田,又要在 2018 CES 上发布四款全新机器人
在我看来,日本人好像很热衷于制作机器人。像本田的 ASIMO、索尼的 AIBO 都很出名,很多大学也有设立机器人实验室,就连漫画里也经常出现机器人题材,像高达、阿拉蕾、哆啦 A 梦。记得我童年的终极愿望就是有个机器人朋友,现在看来,好像并不是很遥远了。 本田从 1986 年就开始研发机器人技术,在这方面很有经验。明年 1 月的消费电子展(CES)上,他们打算给大家展示四款新的概念机器人,分别是伙伴机器人、一对移动机器人和自动越野车机器人。 第一个是微笑伙伴机器人,它可以展现出各种各样的面部表情。设计它可能是因为日本的上班族压力大,自杀率高,这种机器人可以表现不同的情绪,让人们感到温暖,在压力面前不那么孤独,非常人性化。 下面这个是椅式移动机器人,有可以控制方向的轮子和用于支撑的扶手和座椅,可以帮助行动不便的人。 然后是多功能货舱机器人,这款机器人在去年的东京车展上就亮相了,明年 CES 上将看到它的升级版,不知道它会带来什么样的用途。 最后是一款越野车造型的机器人,可以在各种崎岖的路面上移动,主要会用于灾后重建。 这四款机器人目前还都只是概念,本田表示还没有将他们上市的打算。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人们对机器人开始有些担忧,他们在变得越来越「 聪明」 的同时,真的会永远的「 服从人类」 吗?会不会像「 索菲亚」 一样,有了「 毁灭人类」 的思想?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本田的这四款可爱的机器人好像很单纯,应该对我们构不成什么威胁吧。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丰田版「霍金助手」:机器人史上的一小步,丰田的一大步
上一期 GeekCar 大酱汤《本田买发动机送车的真相,居然是这样!》发布后,炸出了不少本田的粉丝,纷纷表示本田大法好。看过评论后我发现,本田那些「 不务正业」 的伟大事业深入人心,比如造飞机、造个人平衡车和造机器人。 其实,本田的友商丰田,造车之余也会搞点副业,比如机器人。最近,丰田的机器人事业又有了新进展,算是机器人史上的一小步,丰田的一大步了。 具体怎么回事,看下面视频。英语不好没关系,后面我们慢慢解释。 故事还得从一个叫 Romulo Camargo 的哥们儿说起,他是美国特种部队的一个退役老兵。2008 年,他在阿富汗的一次行动中,被一颗子弹击中颈部。在当时,有的医生说他活不下来了,有的医生说他以后都得依赖呼吸机度日。 不过 Camargo 用行动证明,你们所有人都错了。现在的他,是这样的: 2015 年,丰田开始和 Camargo 合作,帮助他和她妻子 Gaby 开了「Stay In Step」,一家非盈利性质的康复中心。同时,丰田也开始研究「 人类辅助机器人(HSR)」,来帮助像 Camargo 这样的残疾人正常生活。 2 年的时间过去了,丰田在前两天终于发布了最新款 HSR 机器人。发布会举办地是在戴托纳国际赛车场,属于 Coke Zero 400 NASCAR 预赛庆祝仪式的一部分。(在上赛道前,还是不忘自己的机器人事业…)HSR 机器人功能看上去很简单,包括开门、捡东西、感知周围环境并做出反应。Camargo 可以用嘴控制一根触控笔,来操作轮椅上的平板,进而控制机器人。如果 Camargo 叫 HSR 机器人去拿杯水,它可以自动拿起水杯,并举到合适的高度给 Camargo 喝。 实现的原理不难:HSR 机器人头部有摄像头,可以识别贴在水杯上的二维码。同样,HSR 机器人也能为主人开门,也是基于二维码识别来实现的。 看上去简单, 但做起来难,比如机器人举起的水杯的位置要正好在 Camargo 嘴的附近,不能碰到脸… Camargo 说,对于每位残疾人来说,这简直是能够「 改变游戏规则般」 的存在。 当丰田的工作人员把 HSR 机器人送到 Camargo 家的时候,Camargo 露出了发自内心的笑容: 别看 HSR 机器人只能端茶倒水,但从无到有,花了丰田 10 年的时间,并且期间还有好几种形态的机器人出现。下面来看看机器人专家丰田,是如何在机器人这条路上越走越远的… 2007 年,丰田开启了「 机器人伙伴」 项目,旨在造出能够融入用户日常生活的一种机器人。 随后丰田搞了个机器人乐队,有小提琴手、小号手、大号手和鼓手,各自的形态也不太一样。 这些机器人乐手可以独奏,比如拉个小提琴: 合奏,比如吹个小号: 或者组个乐队: 除了搞机器人乐队,丰田还想搞一堆机器人上天,登陆月球。按照丰田的计划,他们想在 2020 年把这些机器人送上月球执行任务。这些机器人使用太阳能供电,能够适应月球的温度变化。 下面这张图是构想图,不过 PS 技术感人: 在 2011 年,丰田又发布了康复机器人,用于帮助人行走(减轻膝盖压力、保持平衡),其实就是机械外骨骼。 除此之外,左边这款机器人还能帮护士减轻负担,比如帮瘫痪病人上厕所。 为了在造车之余能更好的研发机器人,丰田还在 2015 年成立了人工智能研发中心(Toyota Research Institute),位于硅谷。这个研究中心主要聚焦于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自动驾驶汽车和机器人,计划在未来 5 年投资 10 亿美元。 无论是丰田还是本田,虽然主业都是造车,但都有机器人项目。毕竟日本老龄化严重,「 伙伴型机器人」 或许成为继无人驾驶汽车之后的下一个人类伙伴。当然再往大了说,作为生产「机器」的整车厂,适度的探讨一下人和机器之间的关系问题,也是特别有必要的。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同时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Uber 的秘密计划:进军机器人领域
(本文转载自《大众科学》中文版,原标题:《Uber 的秘密计划》)新型汽车服务公司优步有一个大胆的计划,想要成为机器人行业的老大。我们应该感到兴奋还是害怕? 今年春天,两名工程师蹲在计算机监控器前面,对一只机器猿进行细致的微调。这台叫「 黑猩猩」 的机器是仿照类人猿建造的,重 200 千克,它将参加由五角大楼资助的美国国防部预研局(DARPA)机器人挑战赛。这一建造救灾应急机器人的竞赛开始于 3 年前,现已接近最后决战阶段。卡耐基梅隆大学建造的「 黑猩猩」 是争夺 200 万美元最高奖的有力竞争者。 但就在「 黑猩猩」 一路过关斩将时,卡耐基梅隆大学国家机器人工程中心的其余机器人却受到了冷落。过去这里通常是一片忙乱,工程师们在控制终端前焦头烂额。控制终端连接着各式各样的自动化机器,包括割草机、收割机、挖掘机和作战车辆。然而如今尽管是工作日,这个美国最大的机器人项目实验室却仿佛像废弃了一般,看上去更像一个闭馆整修的博物馆。 国家机器人工程中心到底什么情况? 一句话,都是因为优步。这家总部位于旧金山的企业是硅谷成功的典范,据说它凭借一个汽车服务应用程序就筹集到了 28 亿美元的资金。现在优步正在加紧研究无人驾驶汽车。优步不再满足于与传统出租车公司竞争,而希望使用机器人降低打车费用,最终与整个汽车行业竞争。优步的首席执行官 Travis Kalanick 在去年的行业规范会议上说:「 如果出租车上没有驾驶员,到任何地方乘坐优步的费用都会比拥有自家车划算……以后买车的必要将会逐步消失。」 今年 2 月,优步宣布与卡耐基梅隆大学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双方将在匹兹堡的优步高技术中心共同开发交通工具。这个中心的位置与国家机器人工程中心仅一步之遥。但公司没有对外界宣布如何组建这个高技术中心。 事实上,优步悄悄地从合作伙伴那里抽走了大量人员。优步和卡耐基梅隆大学都不愿就此发表评论。我们参观的时候,这家新创公司已经聘用了国家机器人工程中心约 150 名研究者中的 40~50 人,包括 Tony Stentz,这位机器人研究方面的专家曾担任国家机器人工程中心副主任 13 年,担任主任近 5 年。「 优步这一招的确厉害,它找对了地方,因为谷歌之外,只有那里聚集了所有可能解决自主驾驶问题的人才。」Boris Sofman 说。 他在卡耐基梅隆大学师从 Stentz 研究机器人,像很多卡耐基梅隆大学的毕业生一样,自己创建了一家公司,取名 Anki,生产自动玩具汽车。 卡耐基梅隆大学长期以来一直是机器人研究领域的领导者,是第一所开设机器人专业博士学位课程的大学。国家机器人工程中心每年签订的机器人技术商业化合同,估计可以吸纳 2000 万美元的资金。中心的研究人员是机器人汽车研究方面的先驱,2007 年就以一辆无人驾驶的雪佛兰太浩赢得了 DARPA 城市挑战赛的冠军。谷歌刚开始其自动驾驶汽车项目时,也从卡耐基梅隆大学挖掘了不少人才。卡耐基梅隆大学野外机器人技术中心主任 William Wittaker 说:「 这并不是因为我们做得有多好,并不是因为我们有多聪明,而是因为我们捷足先登,我们有战略眼光,我们的团队纪律严谨,像一支军队。” 「 优步找对了地方,因为除了谷歌之外,只有卡耐基梅隆大学聚集了有可能解决自主驾驶问题的人才。」 但如果这支军队包括最高军官在内连夜被撤走 1/3,各种问题就会接踵而至。最重要的问题是:对一流研究机构的人才掠夺,对于机器人研究的未来意味着什么? 像大多数科学活动一样,机器人技术也会因研究团队和企业项目间的合作而蓬勃发展。但是,当这一领域得到大量的投资和关注,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时,许多最有才华的工程师正淡出人们的视线。亚马逊和苹果都已积聚了公司专属的机器人团队,而他们的工作大多是对外界保密的。优步也要求新加入的研究人员签署保密协议。2013 年年底,谷歌收购 8 个有发展前途的机器人技术公司后,这些公司的研究似乎戛然而止了。这些被收购的公司中,有一家名叫 SCHAFT 的新创日本公司,它建造的仿人机器人「 超级一号」 在第一阶段的 DARPA 机器人挑战赛中名列前茅。但去年年初,谷歌的收购导致 SCHAFT 退出了比赛,「 超级一号」 从此没了踪影。 在硅谷开始批量生产真正的机器人之前,有些人会认为硅谷最近萌生的兴趣有可能阻碍该领域的发展。Wittaker 说:「 我一直参与这一研究领域的高层对话。」 人们都感受到了研发能力下降的威胁。这个令人惊叹的巨大天才库正在被挖空,我们培养这些研究人员要花 10 年的时间,而他们的消失却如此之快。」 Rich Mahoney 是斯坦福国际研究所 (SRI) 机器人部主任,也是硅谷机器人行业集团主席,他认为创新正被私营企业所压制。(SRI 创立于 1946 年,是一家私立、非盈利研究机构。) 他说:「 硅谷中有成百上千机器人研究方面的专家,他们都是极有才华的人,但是现在却不再参与到机器人研究群体的交流中了。」 最近大量资金注入机器人行业的状况,可以比作早期的计算机行业。当时,像苹果和微软这样生机勃勃的新创企业,因其技术创新成为惠普、IBM 等老牌企业的有力竞争者。有所不同的是,现在像谷歌和优步这样的公司吸收了大量的机器人研究专家,可能导致将来众多新创办公司蓬勃发展的景象不再出现。Mahoney 问道:「 谁会是将来发展初期的领导者呢?谁会是机器人行业的比尔·盖茨和史蒂夫·乔布斯呢?谷歌和优步这样的公司实力雄厚,可以雇佣大批的人才。如果它们让这些人才开发出合适的产品,将会一鸣惊人。如果没有,它们就只是让这些人才在市场上消失了。」 人们很容易把卡耐基梅隆大学的人才流失看作是硅谷贪婪利己主义的牺牲品,但机器人研究者却对此持积极态度。Vijay Kumar 是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机器人研究专家,也是该校 GRASP 实验室的前主任,他说:「 现在人才正从学术界向企业流失。但如果人才是从企业流失到学术界,那将意味着我们选错了行业。」 今年早些时候,高通技术公司收购了 KMel 机器人公司,它是一个 2011 年从 GRASP 实验室起步创办的专门生产无人机的公司。收购的条款没有披露,但据 Kumar 说,收购费用「 高得离谱」。另外,高通公司正投入 100 万美元开展为期 4 个月的机器人加速器项目,这一项目将在今年年底进入高潮。Kumar 说:「 我很开心这个领域正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我很开心我的同事和学生被谷歌、高通和优步这样的公司所吸引。企业对这个研究领域兴趣越大,就会有越多的人认识到,要生产一个完整的产品,需要在基础研究方面有更多的投资。」 毫无疑问,私营企业可以让机器人研究者有更自由的空间,并加快研究进度。安奇公司的 Sofman 说:「 一位教授平均要用总时间的一半来写研究计划,以便获准进行他们想做的研究。」 尽管 DARPA 城市挑战赛已经让人们看到了希望,但直到谷歌雇用了机器人研究专家并开始实地测试自动汽车,机器人交通工具才真正蓬勃发展起来。可以说是学术界促成了自动驾驶汽车的诞生,但如果没有一个企业生产它们,它们就不可能行驶在旧金山湾区的道路上。 Sebastian Thrun 是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实验室的教授,也是谷歌无人驾驶汽车项目的创始人。他说:「 只写研究论文是不够的。最终这些产品需要造出来推向市场,才能产生影响力。」Thrun 也许比任何机器人专家都更了解这个问题,他曾在卡耐基梅隆大学任副教授,2003 年进入斯坦福大学,而后从 2011 年至 2014 年全职在谷歌工作。优步招募机器人专家的规模让他感到惊讶,但他对此并不担忧,「 我认为这标志着一种信心,相信机器人时代已经来临的信心。」 该领域大多数人都和 Thrun 持相同的观点,即机器人技术已到达了一个拐点。除了上述一些公司挖掘人才和收购企业的行为之外,风险资本也在流向那些还没有被收购的小型机构。仅去年一年,企业在机器人领域的投资就达到约 3.41 亿美元。和其他科技行业相比,这个数字微不足道,但却比 2013 年提高了 1/3 还多。截至本文发稿时,优步的匹兹堡研究中心仍有 24 个岗位空缺。其未来无人驾驶汽车的车辆检测系统已经可以在城市的街道上看到。与此同时,国家机器人工程中心并未像《华尔街日报》所称,处于「 危机」 之中。该中心实验室正招聘人员填补空缺,同时增加了新职位,并寻求新的雇用方式,因此规划实际上在扩大。硅谷成功将会重现,像其他拥有广受赞誉的机器人研究项目的大学一样,卡耐基梅隆大学必须把未来不可避免的人员流失看作是这个行业的胜利。 Wittaker 说:「 衡量一项技术的惟一标准,要看它在现实世界中能走多远,能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人们的生活,并创造财富。我花一生的时间创造这些东西,不是为了让它们身上积满灰尘,永远呆在地下室。」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微信号:GeekCar)& 极市(微信号:geeket)。
四大帮派雄踞汽车制造机器人市场,国产无望?
「2014 年,全球的工业机器人销售总量为 25 万台,中国市场销量为 5.7 万台,稳居世界第一。未来中国机器人市场有望稳步提升。」 上海新时达机器人有限公司市场经理张镇奎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工业机器人使用较多集中于汽车行业。从全球看,汽车行业的应用约占工业机器人总量的 40%;而在中国,更是占到了 70%。 受核心技术制约,我国企业研发和制造的工业机器人很难进入整车企业。目前,90%的汽车市场被日系的安川、发那科、川崎,韩系的现代、罗普伺达、阿尔帕,欧系的瑞士 ABB、德国库卡、意大利柯马等知名外资企业瓜分了。 ■「 四大家族」 引领前沿技术 目前,ABB、发那科、安川、库卡是工业机器人行业中的「 四大家族」,并占据重要地位,产品性能及精度更是代表世界领先水平。 ABB 是全球公认的机器人行业老大,客户包括宝马、奔驰、博泽、佛吉亚、汇众等全球众多汽车及零部件企业。「 现在已能制造 6 种车型,平均 1 分钟 1 辆车下线。」 上海 ABB 工程有限公司机器人与应用部总经理梁锐介绍说,ABB 已能帮助汽车车间实现 90%的自动化,仅有 10%需要依靠人力。据了解,目前 ABB 为长安福特提供了最新的柔性车身总拼定位系统,可实现 6 种车型的车身共用同一条生产线完成制造,实现 18 秒快速切换。 不仅技术领先,还勇于创新,正因此,发那科一直保持世界前三地位。发那科机器人在汽车焊接、冲压、总装等工艺领域久负盛名。据悉,发那科是世界上惟一一家由机器人来做机器人的公司,惟一提供集成视觉系统的机器人企业,更是世界上惟一一家既提供智能机器人又提供智能机器的公司。「 弧形点焊机是安川的优势产品,很多汽车零部件企业是我们的客户。」 安川电机(中国)有限公司机器人事业部营业部部长桶谷重人告诉记者,安川活跃在汽车、机械、电机等各个工业领域,占有中国 20%的市场。 大众汽车的机器人很多来自德国库卡,因为其机器人拥有 PCBASED 控制系统,能在微软 Windows 界面下操作,该系统再加上标准化的个人电脑硬件,以及简单的规划和设置,使其 MTBF(平均故障间隔时间) 超过 7.5 万小时。库卡产品不但具备德国工业的严谨,还深受大众汽车的认可,同时也不乏时尚元素。据悉,2013 年库卡通过特斯拉审核,今年又为大众自动快充系统提供机器人。 日本 OTC 虽说总量比不上前四位,但其在焊接领域有一定知名度。希机电(上海)有限公司机器人销售部长岳峰说:「OTC 是全球第三大焊接机器人企业,能够为客户提供高性能的焊接服务。OTC 的焊接系统代表全球领先的技术。」 现代、丰田、三菱、电装等众多汽车及零部件企业在机器人制造领域也有建树。比如,电装以生产小型装配机器人见长。电装执行董事、控制系统事业部部长长岛良治表示,较高精密度要求和柔性要求的作业可能是未来车用机器人应用的一个重要方向。 ■自主企业:「 没有一家完全掌握核心技术」 自主机器人本体技术在发展,但局限是关键零部件。「 我国没有完全自主研发的机器人,RV 减速机、谐波减速器、伺服电机与驱动、控制器等核心零部件技术,自主企业只能做到部分国产化。」 中科新松有限公司营销中心销售工程师许小刚对记者说,尽管有些机器人宣称是自主研发的,但其核心零部件或多或少都有进口。 随着国家战略的支持,我国机器人市场一片繁荣。在近千家机器人生产企业中,沈阳新松、安徽埃夫特、广州数控、新时达等新秀近年来开始「 冒尖」。由于汽车对机器人的一致性、精密度等有较高的要求,目前自主机器人占汽车市场的份额不到 5%。自主机器人要想扎实发展,必需逐步攻破关键零部件技术。「 真正有能力制造机器人的企业不超过 10 家,每家各有侧重,其实不存在竞争的。」 张镇奎告诉记者,新时达、埃斯顿主推焊接机器人,新松特长是运输机器人,数控和电机起家的广数处于打基础阶段。 值得注意的是,装配机器人是外资品牌的天下。「 做好机器人,才有市场话语权。」 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李伯基表示,广州数控刚刚进入汽车及零部件市场,正在为广汽集团配套 4 台大型机器人,用于汽车冲压。新松成立于 1999 年,强项是 AGV 和外围集成项目能力。目前,AGV 产品综合竞争力强,被通用等国际知名企业列为重点采购目标。许小刚说,作为国产机器人的龙头企业,我们将借助中科院的技术实力,努力让机器人的关键零部件逐步国产化。【转自中国汽车报】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有了机器人驾驶员,任何车都可以是「自动驾驶」的!
「 无人驾驶汽车」 这个概念已经火到爆了,谷歌的无人车项目更是赚足了眼球。如果现在马路上跑的车子或者一些老车也想跟着「 无人驾驶」 的风潮,那该怎么办呢?也许下面这款 机器人驾驶员 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现在的所谓无人驾驶汽车大都从市面上的量产车,如尼桑 Leaf、雷克萨斯 RX(谷歌无人车项目使用)等改进而来。电子元件以及各种传感器都是精心而谨慎地被安装在汽车的里里外外。这些无人车的实际控制都是通过线控系统来实现的。 试想,如果把电子元件进行改进和重新组装,那么是否可以创造一个可以移动并且能够被方便安装在任意车辆里的自动驾驶装置?这种装置可以使一辆老爷车或 RV(游乐型的房车)分分钟实现自动驾驶(机器人代驾),瞬间高大上起来! 当然这种装置也是有很多重大挑战和限制的,首先机器人必须是「 人形」 的(这样才能匹配汽车的驾驶位置),其次实体的操控界面是必须的(不能总是依靠于线控)。 汽车踏板的问题已经由汽车零件制造市场解决了:辅助制动系统产品实质上充当了机器人的「 脚」,使得刹车、加速、离合器等能够和汽车主体装置的运转有效连接起来(可以通过蓝牙等无线连接方式)。踏板装置由于可以无线控制,所以它可以在车内地板的随意地方安置。机器人身上的方向盘控制系统需要通过某种「 夹具系统」 来调整和保证车轮的方向。另外,机器人附加的「 手」 可以用来控制诸如车灯、雨刷、仪表指示等,换挡也可以通过机器人驾驶员的「 手」 来操作(估计这需要对机器进行一定的「 训练」)。 机器人驾驶员放置于驾驶员座位上(用安全带或者其他方法使之固定),机器人底座采用橡胶垫以防止其滑动。当然如果 OBDII 接口可用的话,机器人驾驶员还可以与之连接以获得汽车的数据(车速、转速等)来协助驾驶。如果是老式汽车,车速则可以通过机器人内置的 GPS 系统获得,转速可以通过转速计的声音或是图像提示来获知。机器人驾驶员头部包含了主要的视觉、声呐、雷达等传感器,这些传感器可与汽车本身的传感器建立联系,共同来完成驾驶任务。 和自动驾驶汽车内置的各种装置相比,这种机器人驾驶员装置无疑更灵活更结实,技术将会使得「 机器人驾驶员」 很快成为可能。 想想有了它是多么的惬意:高速路上枯燥的驾驶将可以交给这个小家伙,日常车辆的护理交给它帮你开到汽车美容店去,当然最惬意的是可以让「 老爷车」 们在未来「 无人汽车时代」 同样跑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