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 5G 技术遇到自动驾驶,车企和通讯商都按耐不住了

· Sep 25, 2015 333

在我们还在用 4G 网络看视频的时候,5G 网络已经悄悄和汽车发生了关系。 可能很多人会问:何以见得? 答案是:自动驾驶。越来越多的厂商开始着眼于车联网、自动驾驶技术,在未来,要把这些技术变成「 日常」,5G 技术就是不可或缺的。 5G 技术与自动驾驶 目前已经有量产车配备了诸如 ACC 自适应巡航、自动泊车等等高科技配置,相关配置解读已经很多了,但是这一系列的高科技,仅仅是「 辅助驾驶」,或者叫「 初级自动驾驶」。要实现汽车的完全自动驾驶,必须要借助的一个工具就是「 通信网络」,以此实现车与车(V2V)、车与基础设施(V2I)之间的通信等相关需求。 不同于电子产品,汽车关乎车内人员的生命安全。所以,自动驾驶对通信网络的要求就很高: 低延迟 :首先网络要有很的低延迟,汽车是在不断行驶的,如果车辆之间的通信延迟很高,可能会造成车辆无法获取其他车辆的精确位置,影响行车安全。 高带宽 :其次就是要能够满足大量数据和连接的要求,正是因为车辆位置的是变化的,所以需要与其他车辆和基础设施(如信号灯、指示牌等)之间不停地进行数据传输,以确定相互之间的位置。 举例来说,美国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发现,包括「 左转辅助」 和「 交叉口移动辅助」 在内的 V2V(Vehicle to Vehicle) 技术,每年可以预防 59.2 万起车祸,拯救超过 1000 人的生命。但这种 V2V 系统每秒钟需要交换 10 次位置信息。 稳定性 :三是要求网络有很高的可靠性,不能因为车速或者信号覆盖问题造成数据丢失,如果每辆车都有丢包问题,那麻烦就大了。同时,还要适应车辆快速移动之下的拓扑结构变化。 在车与车之间(V2V)进行通信,仅用车载传感器进行无线通信的延迟高达 300ms,使用 802.11p 技术的延迟为 50ms,使用 LTE-A 技术的延迟约 42ms,而使用 5G 技术的话延迟仅为 1ms。至于车与基础设施之间(V2I)的通信,若使用 LTE-A 技术,延迟为 37ms,而使用 5G 技术延迟仅为 2.5ms。 我们从一连串的数据就可以看出,未来的车联网/自动驾驶一定是基于 5G 的,毕竟速度优势摆在那里。 其实 5G 并不是要替代 4G、Wi-Fi,而是将 4G、Wi-Fi 等网络融入其中,所以未来更多的联网设备将会通过 5G」 连接「 起来。 5G 时代:通讯公司和车厂注定难分难舍了? 在研发 5G 技术的公司很多,他们都想要抢占先机。除了国内三大运营商,还有华为、三星、爱立信这样的公司。 可以预见到的一个局面是:在 5G 时代,车厂和通讯公司会非常紧密的捆绑在一起。虽然 5G 时代还有些遥远,但是双方已经有所行动了。(为了随处可见的中控大屏、车联网,其实车厂和网络运营商就已经做起了生意,只是现在关系升级了,范围也从运营商扩大到了通讯公司。)对于很多车企来说,生产出一辆消费者喜欢的车已经不是问题了。但是对于那些想研究自动驾驶技术的公司来说,少了 5G 技术是不行的,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与大型通信公司合作。因为在这方面,车厂的技术实力和话语权都不如大型通信公司。 车企与通信公司合作的典型案例不少,比如沃尔沃与爱立信,比如华为与东风、长安。 前几天的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上,爱立信展台就重点突出了和沃尔沃在 5G 方面的合作。沃尔沃曾明确提出要「 使车具有人工智慧,最终实现自动驾驶」,并且已经展开了路试。早在 2012 年,沃尔沃和爱立信就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宣布研发智能车联网平台。在沃尔沃的 Sensus 系统里,爱立信为他们提供云端服务,而在自动驾驶方面,合作显然会更加深入。 至于长安,他们也正在进行自动驾驶方面的研究,需要通讯公司的帮助也是顺理成章。 未来车联网技术是基于 5G 的。从车企与通信公司合作的背后,我们也可以看出致力于实现自动驾驶的车企的提前布局。 不过,5G 还是一个美好的未来。就目前来说 4G 已经满足了消费者的音频、视频所需。所以,在汽车领域,更像是自动驾驶对网络技术的苛刻要求在推动 5G 技术的发展。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同时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段子手」李书福的「造车论」

· Jul 13, 2015 333

「 我不展开讲了,说好 20 分钟,我已经超了。但是刚才讲的都是有法律依据,事实依据的。如果哪一句话讲错了,竞争对手也可以向我发出挑战。」 如果不是因为李书福的个人身份标识太强烈,或许我会以为自己在听一场单口相声。虽说是规定 20 分钟的演讲,但李书福「 任性」 的讲了将近 50 分钟,给我们很好的上了一堂「 关于如何在段子里巧妙的穿插广告」 的课,以至于当他下台的时候大家还显得意犹未尽,就差大喊「Encore」 了。 「 不看好」 互联网造车 像文章开头所说,书福哥这次给热火朝天的互联网造车企业泼了一盆大大的「 冷水」,并毫不客气地发起「 撕逼战」。当然,国内有资格说这些话的大佬确实没几个,吉利董事长的身份足够支撑他以下的观点: 1. 互联网+汽车是大趋势,但不等于大号手机+电子商务。一些互联网企业造车目的不纯粹,有圈钱的「 嫌疑」。 2. 目前互联网企业造车,往往是先有概念,然后开发操作系统,再加上代工厂的硬件,把造车这件事想得太过简单。但是造车不简单,要有敬畏之心。 3. 在李书福看来,全球范围内有四家企业能够成为互联网造车的领导者,分别是:谷歌、苹果、特斯拉以及沃尔沃。沃尔沃很有可能是唯一的传统汽车公司,最具有互联网思维。 4. 通过 XC90,介绍了沃尔沃对于自动驾驶,互联网汽车的理解和研发成果,分为以下四个方向: 智能自由移动 :互联网汽车的本质还是汽车,应该优先满足人们移动的安全交通需求,坚持人对车的控制权。 智能主动安全 :智能安全汽车将大大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交通事故。互联网公司没有像沃尔沃这样的技术积淀和大量的真实交通事故数据积累。 V2X : 未来的互联网汽车,能实现车与人(包括车内车外的人)、车与车、车与基础设施的通讯连接。 完全自动驾驶与自动泊车 :互联智能汽车将实现完全自动驾驶,解放人类在车内的时间。自动驾驶分辅助驾驶、半自动驾驶、高度自动驾驶和完全自动驾驶 4 个阶段,沃尔沃 XC90 处于第三阶段。 双方的优势互补 虽然通过这段演讲,李书福基本上「 否定」 了目前大量互联网造车团队的模式。但在我看来,双方的关系远没有到「 水火不相容」 的地步,甚至还有合作的可能。 对于造车这件事,李书福认为简单的操作系统整合硬件的模式,造不出真正的互联网汽车。这也是由于多年的研发经验,投入了数百亿的资金实践之后得出的结论,因此在这个领域车厂拥有绝对的话语权。 不过,这并不是说互联网造车的团队真的就「 一无是处」。至少在商业模式和思维上,有很多值得让传统车厂学习的地方。李书福的这次演讲,不也可以看做是互联网模式下的手段吗?至少在演讲的时候,他还是显得很有互联网气质的。利用互联网来「 炒作」?沃尔沃这次肯定是成功了。 而很多互联网造车团队,他们的切入点并不是高度的自动驾驶或者高度的安全防护方面,更多的是共享用车等新型用车模式。这和传统车企其实并没有产生直接的冲突,这一点是李书福演讲中并没有提到的。 同时很多传统车厂在营销手段和模式上都落后于互联网企业。这是因为传统企业经营的条条框框很难短时间内进行突破,而互联网公司却没有这些限制。所以他们在模式上的创新是很难完全复制到车厂身上。 所以,我觉得以后或许会产生优势互补的模式。互联网团队要解决的,只是在造车的硬件上的短板,这也是传统车厂的优势所在。如果由互联网企业负责商业模式的研究,进而和传统车厂合作生产硬件。这样的资源整合,能极大的增进研发效率。与其互相质疑,倒不如踏踏实实合作来的实惠。 对于沃尔沃以及 XC90 的大段「 广告」,我们可以看作是李书福的出场费,换取他的站台。但我们不考虑演讲中的广告成分,李书福讲的还是相当精彩的,能看见一个大佬这么说「 段子」,也值回票价了。 最后套用李书福演讲的结尾:祝大家心想事成,身体健康,也祝大家更加安全!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同时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沃尔沃 S60L 插电混动版的试驾体验报告

· May 29, 2015 333

还是那个熟悉的外表,但这次却有了一个不太一样的内心。 也许说「 平静的外表下有一颗不平静的心」 太过俗套,但这台刚刚上市、车尾带有「T6」 铭牌的插电混动版 S60L,确实拥有着 S60L 系列最强的动力输出和最好的能耗表现。之前我们分析过它的混动系统、政策优势等等,这次在上海,终于可以实际体验它了。 它搭配的 18 寸高性能轮胎显然不是为了好看才装的,0~100km/h 加速 5.6 秒的表现,虽不至于让它在同级别的竞争对手中「 孤独求败」,但快过同级别那些高功率版的 2.0T 还是绰绰有余。只要你舍得踩,在街上很难遇到对手。 与此同时,我们对这辆车进行了 100 多公里的试乘试驾体验,车内显示的百公里油耗仅仅是 5.2 升。 相对于普通汽油版本车型,插电混动版 S60L 的排挡杆前面多出来了三个按键,这才是这款车的精华所在。PURE、HYBRID、POWER,分别对应「 纯电」「 经济」「 性能」 三种模式。由此也造成了这辆车三种不同的性格。 纯电模式时是一辆后驱车 第一个按键 (PURE) 是以纯电力模式驱动。该模式下车辆的全部动力由安置在后轴上的一台电动机提供,电动机就近将动能传递给后轮,所以此时的 S60L 是一辆后驱车。 没有了汽油机的聒噪,纯电动模式下的 S60L 显得十分安静,连油门的回馈力度都变轻了不少。 当电量少于 15%的时候,发动机会自动启动,给电池充电。车子可以用纯电动的方式行驶一百多公里。不过前提是不要深踩油门,因为急加速的时候,发动机会自动介入,为车子提供更多的动力。 SAVE 键也是混动版本的特色之一。在电池电量不足时,可以手动按下这个键。选择这一模式时,即使车子停在原地,只要没有关闭发动机,汽油机依然会为电池进行充电,而在普通模式下是做不到这一点的。 官方提供的数据,电池容量 11.2kWh,纯电模式可以行使 53 公里。电动机的最大马力是 68 匹,最大扭矩 200 牛米。 四驱模式也能实现低油耗 第二个按键 (HYBRID) 是混动模式。该模式下汽油机与电动机共同工作,这样不仅实现了想要低油耗的愿望,还以这种方式实现了四轮驱动, 用于在路面湿滑的情况下,给车子提供更好的抓地力。 这款车的四驱方式非常有趣,它前后轮的动力是由不同的动力来源分别提供的。汽油机的动力仅提供给前轮,后轮也只由电动机提供动力。它们之间没有传动轴,连接它们的仅仅是一根电线。 「 躁」 起来的高性能模式 如果你想感受一下 S60L「 激烈」 的一面,那么你需要按下 POWER 键。这时 8AT 变速箱的换挡逻辑会变的更加激进,有时甚至会红线换挡。电动机和最大功率 238 匹的 2.0T 汽油机一起,可以为车子提供高达 550 牛/米的最大扭矩输出。5.6 秒破百的成绩,也是在两台 engine 一起工作的模式下取得的。 S60L 所处的级别本身就是竞争特别激烈的,补贴优惠以及高效低耗的特点,可能会让潜在买家们对它更多关注一些。而在它的 ABB 对手们都还在「 计划」 引入插电混动车型的时候,沃尔沃最先把自己的混动车型国产,也算是占了先机。 它最先会在上海开卖。虽然这辆 S60L 的售价是 50-55 万,但是由于在上海免牌照+补贴的优惠政策,或许会在销量上有意想不到的成绩。按照政策,这辆车的国家补贴是 3.15 万,上海市政府补贴 3 万,在嘉定和浦东还有 1.5 或 2 万块的地方补贴,再加上免购置税将近 4 万,最终的购买成本其实并不是非常过分。 在上海随处可见的比亚迪秦,会给沃尔沃很大的自信。

由沃尔沃 S60L 插电混动想到:「插电趋势」是自身看得远,还是政策逼得紧?

· May 10, 2015 333

上海车展期间沃尔沃在汤臣高尔夫球场上举办了「 看得远,才能走在前」 的沃尔沃 S60L 智能 E 驱插电式混合动力车上市发布会。在高尔夫球场进行发布会,很贴合沃尔沃一直以来举办高端体育赛事如帆船、高尔夫等的风格。发布会当天恰逢「 地球日」,日子选得不错。 车展也过了一段时间,脑神经传导较慢的我突然想起来「 插电混动」 一下子就在中国大地上「 燎原」 起来: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会有 20 多款新能源车上市,其中多数为混动车型。 先来重新温习一下沃尔沃 S60L。S60L 产品线位于四川成都龙泉驿汽车园区,是沃尔沃基于 S60 车型进入国产化的加长版。这款产品我们关注的原因主要是整个产品线都是从北欧瑞典「 原封不动」 地挪到了中国内陆,并且 S60L 还是国产化车中第一款出口到北美市场的产品。 此次推出的 S60L 智能 E 驱插电式混合动力车是沃尔沃首款汽油版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在中国上市(可以理解为 S60L 的混动升级),新车分为智驭(E 驱混动)版和智越(E 驱混动)版两款车型,均采用了 E 驱混动技术,售价分别为 505,900 元和 559,900 元。在国家和地方新能源补贴政策下,价格将由较大优惠,比如上海地区的优惠区间 18 到 20 万。 S60L 的技术亮点颇多,可以用强劲功效(Efficient Power)、电气化(Electrication)、环保(Environment-friendly)这 3 个 E 来诠释。对于电力驱动控制系统,沃尔沃采用了 3 套热管理方案来分别针对电机、电池和高压电控。 同时 S60L 提供了 3 种不同驾驶模式也满足不同的驾驶情景和需求:纯电模式可以达到 53 公里的续航里程,可以让一般的通勤实现零排放;混动模式能够确保 68L 燃油行驶 1000 公里,百公里油耗只需要 2.1L 且碳排放指标为 49g/km;高性能模式能满足大家追求刺激的驾驶体验,其马力达到 306hp,峰值扭矩为 550Nm,0 到 100 加速只有 5.6 秒。 需要注意的是 S60L 插电混动采用了 AWD 四驱,让前后轴动力输出保持强效,能够实现各个车轮的动力分配,保证整车更好的抓地。 说完这款车本身,我们来聊一聊沃尔沃在新能源技术上的战略。早在 1972 年沃尔沃就宣称坚持三步走的策略:一、改进传统发动机性能;二、发展插电式混合动力;三、使用纯电动并最终实现「 零排放」。显然,S60L 是其中的第二阶段。 不过对于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目前一大波插电式混动汽车的「 来袭」,其中的原因还是值得我们好好思考一下。 首先,传统车企在往新能源的路上都是亦步亦趋。传统车企转身所牵绊的东西更多,前几十年积累的燃油汽车的技术优势或者市场盈利惯性让他们不敢轻易的往「 插电」 上一下子迈开大步。但是,在一些新兴车企(如特斯拉等)纯电动的彻底进阶造成的压力下,传统车企又不得不重视。传统车企的雄厚财力让其对于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其实很早就已经进行,这是一种技术或者「 专利」 占坑行为。但是大规模推出产品到市场,这一决策的时间点对于传统车企还真不好拿捏。于是大家相互「 试探」 加上「 亦步亦趋」,现如今算是缓缓开启了混动时代。 另一方面,不得不提政策的力量。前两天 GeekCar 的文章有提到充电站收取服务费政策的相关分析引发了广泛的争论,不得不说政策对一个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尤其是在天朝)。我相信大家纷纷推出插电混动汽车除了所谓「 蓝天白云」 的情怀和秀出「 新能源技术」 之外,更多的是被政策逼着走。目前中国进口石油总量占比已达到 60%多,国家要求 2020 年车企达到 5.0L/百公里的油耗标准,如 果没有混合动力车型,相信任何一家车企都完成不了这个任务。同时,政府的新能源补贴政策相信也是推动混电和纯电汽车的一剂强心针。油耗规定和新能源补贴算得上是「 软硬兼施」 吧。 谈到沃尔沃 S60L 插电混动产品,想到了其即将在国内上市的 XC90,像这一类广受关注的热点产品未来必然会步上「 插电」 之路(据传四季度将会推出 XC90 插电混动)。 以点带面可以看到近期中国汽车市场上,不管进口合资还是自主汽车,一大波插电式混动产品正在「 来袭」。

我有一罐儿漆,但我不住布朗克斯——Life Paint 夜光喷漆

· Apr 13, 2015 333

什么是【酷玩儿】: 当我们想让交通生活变得更美好的时候,我们发现我们无法仅仅寄希望于庞大的汽车公司。Geek 精神从来不是坐等生活变得更加美好,所以我们必须做点什么,比如,在这里给你推荐有趣的、好玩的、任何和交通有关的产品。 免责声明:看完之后心里长草、钱包变空,我们概不负责。 扯闲篇: 我今天说的这个故事,哪儿都不挨哪。首先,沃尔沃是一个做汽车的,一直以来都以安全标榜自己(也是事实),但是,他们却突然开始关注起那些没开车的人的交通安全问题。有一种罐儿漆,它被发明出来,却不是为了涂鸦。最后,这种材料几乎端了夜骑设备的饭碗,我没喝大,今天说的就是沃尔沃生产了种罐儿漆,可以让夜里的你更亮。 沃尔沃最近发布了一款试图把安全理念传播到行人和单车骑手们的身上的产品——Life Paint 夜光喷漆。简单的来说,这种喷漆可以让你被汽车大灯照射后产生醒目却不刺眼的白光,使得夜骑的人更容易被汽车驾驶员发现,从而起到提示司机,减少安全事故的作用。但是优点远不止这么简单,首先这种喷漆是无色的,就算全身喷上喷漆,在白天也是完全看不到的。而且你几乎可以喷到任何地方,头盔,防风衣,车架等等,就算你不骑车,你也可以把它喷到衣服、鞋、手套、帽子等等所有你想的到的地方,它完全不会对你的衣服产生任何不好的影响。每喷一次,效果可维持四星期,如果中途不想要了,只要用水清洗就可以了。就像他们的广告语一样:喷上 Life Paint 夜光喷漆,你需要担心的就只是暴雨和饥饿了。 有话说: 不过认真的讲,沃尔沃,你真的不知道有脑洞这种东西吗?你给了我们这么一个既炫酷叼炸天,但又对我们平常的生活没有任何影响的玩意儿,简直就像是给了我们一辆 911,又给了我们成吨的汽油,副驾驶还放了一个芝士边的海陆至尊披萨。如果我们不玩儿点花样简直就对不起设计师,喷个骷髅喷个字什么的简直弱爆了,我可能得先把前挡风玻璃喷满再说。 怎么买: Life Paint 目前前已经在伦敦和肯特郡等地的自行车店铺开卖,并且免费赠送了 2000 瓶给自行车骑行者。如果大家说好,那才是真的好。如果真的好,沃尔沃计划在 2020 年时全面推广 Life Paint。看见了么?免费赠送,啧啧啧……他们还让我把 911 开上了赛道。总之,各位生产夜骑设备的厂家们,「 打死奥拓(das auto)」 已经过时,「 打死沃尔沃」 才是你们最应该做的事。

我对沃尔沃自动驾驶的体验感受,和你想的一样吗?

· Mar 28, 2015

我坐在一辆沃尔沃 V60 的副驾驶位置,在我旁边,是沃尔沃的高级技术主管,身高 1 米 99 的 Erik。他按下方向盘的上的两个按键,然后双手离开方向盘,这辆 V60 开始以 70km/h 的匀速行驶在北京的西六环上。 虽然已经在很多和沃尔沃自动驾驶有关的视频里看到过他和这辆 V60,但是我仍然特别期待他按下按键,这意味着自动驾驶模式被激活。在我看来,这是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动作。 Erik 打开车窗,朝旁边工作车上的乘客打招呼,同时带着非常标准的微笑。类似的桥段在这几天里应该已经重复了无数次,甚至有一次,他在车里端起了一个咖啡杯。 今天西六环的车并不少,外观很普通的这辆 V60,由于车门上有醒目的 Drive Me 贴纸,还是让不少不明真相的司机多看了几眼。他们中的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我们这帮人到底在干什么,而肯定也有一些人捕捉到了 Erik「 大撒把」 的动作。 能够「 偶遇」 自动驾驶汽车的这些人,其实是非常幸运的,他们以前肯定没有这样的经历。实际上,这是沃尔沃 Drive-Me 自动驾驶项目第一次在瑞典以外的地方进行开放道路测试。 坐在社会车辆里的人看我们的「 风景」,坐在自动驾驶车里的我看他们的「 风景」。在我看来,这多多少少有点时空交错的感觉。如果说他们走的车道叫做 2015,那我们这辆 V60 行驶的车道就叫做 2020。看起来不那么真实,但是两者就这么出现在了同一个空间里。 体验的路程不长,不过十几公里。在大约十分钟的时间里,V60 一直沿着外侧车道行驶,没有变道,也没有超车,速度保持在 70km/h,而超过它的社会车辆一个接一个。Erik 的手总是「 等候」 在方向盘旁边,准备在突发情况下随时接管。在我的观察里,正常行驶时他只进行了一次方向干预。不过进入匝道的时候,还是由他人工操作的。 整个的体验过程并没有什么波澜,我们和 Erik 聊着关于自动驾驶的各种问题,很快就驶离了高速公路。不刻意去看方向盘的话,不会察觉到这和一辆普通的车子在行驶上有什么异样。 我注意到了这辆 V60 车内后视镜附近的区域,在量产车里,这儿是被黑盒子罩起来的 City Satety 模块,而在这辆 V60 里,黑盒子没有了,芯片和线束裸露在外,显然是经过改装的。同样,它的仪表盘也被改装成了全液晶仪表。而在档把后面的位置,是几个看起来风格并不搭调的自动驾驶控制拨杆。 对于车子更大的变动是后备箱。打开后备箱,映入眼帘的是一整套电脑和网络系统。我看到了电源、各种网线、Netgear 的交换机,以及不只一个像电脑主机一样的机器,在这个机器上插着视频线,同时还有 USB、音频等接口。它被铝制散热器覆盖起来。 在后备箱里我还发现一张物品清单,这上面所列的项目,应该就是这个后备箱里的全部。 而在外观上,它几乎看不出什么异样,除了保险杠上增加的几个雷达和传感器。和后备箱里的那一坨设备相比,它的整合度很高,看上去根本不像后期改装过的。 这辆测试用的蓝色柴油版 V60 是从瑞典空运过来的。Erik 告诉我,在瑞典,他每天都会开着这辆车。类似的「 大撒把」,他应该已经做了无数遍。一方面,他在不断挑战人工智能的安全底线,另一方面,他又比绝大多数人提前享受到了 2020 年的生活。 这次在六环路上的测试,沃尔沃并没有给这台 V60 准备高精度地图,而是依靠 GPS 来定位。或许是由于这个原因,一些高级的自动驾驶功能我们无从体验,比如之前说到的变道、超车。据沃尔沃的工作人员介绍说,在瑞典,这些功能实际上都已经实现了。 2013 年 12 月,Drive Me 项目启动,自动驾驶车辆开始在哥德堡的公开道路上进行测试,这和很多封闭试验相比,要领先了许多,同时,开放道路测试意味着,有更多的交通参与者进入测试,甚至要涉及到政府、交管部门。这对于自动驾驶的商业化进程,会有特别大的帮助。从技术到产品,沃尔沃在稳步推进着。 当然,进入到开放道路测试的阶段,也同样意味着,技术已经达到一定的成熟度。接下来要考虑的,更多的是人和机器如何和谐相处、自动驾驶车和普通车如何共存等社会、伦理问题,而这要比技术问题更重大。 但是,沃尔沃的优势在于,他们比其他人更认真的对待自动驾驶这件事,并且真正在做出自己的努力。

沃尔沃是如何用科技公司的那套伎俩,搞晕媒体老湿的?

· Mar 25, 2015 333

如果要评选最近最有效率的一次汽车厂商活动,那一定是沃尔沃「 尊沃二手车」 的微信发布会。 3 月 10 号,我被公关小哥拉入一个叫做「 沃尔沃品牌二手车发布会」 的群,和我一起被拉进去的还有其他几十号媒体人。于是大家开始讨论关于沃尔沃以及二手车的种种,倒也算是活跃。 预热两天之后,3 月 12 号晚上 8 点,微信发布会正式开始,群主丢出一个介绍沃尔沃品牌二手车的 H5 页面,然后,群里有那么两三分钟静默无声,大家都遨游在 H5 里。过了一会儿,反应过来的老师们恍然大悟:「 这就完了?」 一时间这个疑问充斥了我的手机屏幕。 久居汽车圈的各位老师,显然对于微信发布会这种形式极度茫然。不过这也能理解,一直以来,微信发布会这种形式多见于科技公司发布互联网产品或者智能硬件,因其成本低廉、传播效果好而被人们屡试不爽,每当有这种发布会的时候,朋友圈一定会被有创意的邀请函刷屏。 不过汽车厂商用这种形式做新闻发布,之前还真不多见,去年陆风 X5 上市这么玩了一次,最近的一个例子是奇瑞艾瑞泽新车型的上市。 互联网包装下的品牌二手车 而具体到这个「 尊沃二手车」,专门给它办次实体发布会有些铺张,单纯给老师们的邮箱发篇新闻稿,肯定又得不到太多重视,于是沃尔沃想出这么一个办法,也算是一次取巧,再说,还节约了不少的碳排放。 从产品角度看,「 尊沃二手车」 的性质类似于奔驰的「 星睿二手车」、宝马「 尊选二手车」 以及奥迪的「 品鉴二手车」 等产品,都属于汽车品牌官方的认证二手车项目,沃尔沃老车主可以把符合条件的沃尔沃车卖给 4S 店,4S 店再来把这些车卖给新用户。 具体的模式其实很简单,和 ABB 的同类产品相比,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没什么值得展开说的。不过,沃尔沃把它用互联网的语言重新包装了一下,倒是值得注意。在各种关于尊沃二手车的新闻里,「O2O+C2C」 成为出现率很高的词汇。 沃尔沃对此的解释是,「 从线上估值、在线展示、线下检测、到店认证、再到金融和物流方案支持的无缝连接,打造线上线下交易闭环,全盘优化客户体验。」 打雷,还得下雨 如果你对沃尔沃比较关注的话,会发现在最近大半年,他们似乎特别有意识的在线上营销上下功夫,比如之前沃尔沃 XC90 限量版的网络销售。事实上,这也正是他们在去年底启动的名为「Volvo Way to Market」 新营销策略的落地体现。简单来说,这个策略的主题是,加强数字营销,在线上发力,大幅增加网络的广告投入。而这个举措是沃尔沃总部提出来的,不仅仅是沃尔沃中国的想法。 与此同时,沃尔沃也在计划逐步减少全球车展的参展频次,只重点关注日内瓦、底特律、北京(上海)等几个车展。去年在广州车展上,和其他品牌的兴师动众不一样,沃尔沃就只展出了 XC90 一款车型。平时跑沃尔沃这条线的媒体老师,以后会免去很多舟车劳顿之苦了。 然后,再回过头来看这个尊沃二手车的发布,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沃尔沃要搞成微信发布会的形式了。虽然这次发布会在「 用户体验」 方面做的并不完善,但这样的形式,想必沃尔沃以后肯定还会接着搞,同时也会让其他车厂效仿一阵。 看起来,沃尔沃是玩腻了那些传统的营销手段。用互联网元素进行自我包装,其实在现阶段反而容易捕获很多人的心。至于尊沃二手车的前景究竟如何?在我看来,在存量车本就大幅落后 ABB 的现实情况下,目前的正经事是先把新车卖好。 打开尊沃二手车的页面,目前还只有 21 辆车源。在二手车业务以及新车业务上,沃尔沃要努力的还有很多。营销、包装只是手段,最终目的还是卖车,热闹了半天,也得考量在销售上的业绩到底如何。 O2O 也好,C2C 也罢,尊沃二手车更多的还是在走 ABB 的老路,怎么让它真正具有「 数字营销」 的精髓,还得多琢磨琢磨。能认识到这些互联网理念是挺好的,更重要的是,怎么用这些理念建立起真正属于自己的壁垒。

一篇沃尔沃的冰雪游记

· Dec 29, 2014 333

前些日子(16 日到 19 日)我接到沃尔沃的邀请,「 混迹」 在沃尔沃车主的队伍里,来到美丽冻人的哈尔滨,参加了沃尔沃亚布力北国冰雪体验之旅。这次的文章按理说应该重点介绍沃尔沃的 XC Classic 和 2015 新款 XC60 的雪地表现,不过很多其他媒体同仁已经对此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呈现,所以我更想单纯地讲一讲这次沃尔沃的冰雪之旅。(关于 XC Classic 与新 XC 60 的具体细节,请大家关注沃尔沃的官方信息。)哈尔滨到亚布力:沃尔沃不赶路,去感受路 17 号早上,大家都聚到了沃尔沃在哈尔滨的全新标准零售体验 VRE(Volvo Retail Experience) 店,这里已经是全新的北欧风情展示大厅。对于零售体验店来说,沃尔沃进行这样的升级改造,很明显是在这方面最大限度地激发国内购车者去感受具有瑞典基因的沃尔沃。在这里,我们还走进了沃尔沃售后车间,工作人员介绍体验店对于来到这里进行售后服务的车辆每一个流程都有严格的时间控制。同时师傅还专门针对冬季汽车保养以及 XC Classic 的一些新功能和沃尔沃车主进行了交流演示。 之后就是长达约 4 个多小时的哈尔滨到亚布力的旅程:一路上公路两边的雪景十分漂亮,各辆车之间通过对讲机欢乐互动,使得整个行程轻松愉快。其实「 在路上」 这个场景最能体现一辆车的精髓:在雪地湿滑路面上,整个车队保持着很好的节奏向前行驶,坐在车里的感受十分平稳,空间非常舒适性。除了车,那么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是活动中认识的朋友:有刚刚因为车祸后果断考虑「 安全」 因素而新购沃尔沃的北京美女,也有来自沃尔沃经销商的爱足球爱户外的活力青年,还有一对从事科研工作的老夫妻。从和他们的交流中,他们对于沃尔沃能够邀请车主来进行这样的活动表示十分欢迎。一方面,可以亲身感受一下自己所购品牌的汽车在这种特殊气候条件下的性能表现;另一方面,还能和不同地方的沃尔沃车主交朋友;当然顺便欣赏雪景、滑雪那也是挺让他们高兴的。其实车主们这样的感受,就是沃尔沃想要传递给客户的东西,我理解这是对「 以人为尊」 的又一种诠释吧。 冰雪试驾& 滑雪活动 来到亚布力后,最重头戏的就是体验冰雪试驾以及滑雪了。沃尔沃事先在亚布力布置了专业的冰雪试驾场地,同时邀请了专业车手进行了雪地漂移、翻越雪坡等表演;当然我们也能够参与到活动中,进行冰雪试驾场地和越野场地的试驾。 选择亚布力进行这样的活动,对于沃尔沃来说是还原北欧极限路况,充分展示其雪地优越性能的很好选择。目前很多汽车厂商都纷纷挑战起了冰雪,比如宝马、奔驰、福特等等,不过对于沃尔沃来说,其活动宣传语则貌似更有冰雪世界王者的风范——「 北欧经典 驭雪而生」。 下面一段视频是一位妹子司机在冰雪试驾场地的表现。 XC Classic 在黑龙江大庆生产,关注到车尾「 亚太版」 的字样得知,大庆生产的此车将会面对整个亚太市场。 下面是驾驶沃尔沃 XC Classic 在冰雪林间道路上的刺激场面。 当然活动中也体验了滑雪(在滑雪之前摔肿手腕的我,因祸得福得到了两位美女的真切关心,哈哈哈,这必须值得写到这次的沃尔沃游记之中啊,你们不要羡慕嫉妒恨)。

沃尔沃的这个可震动头盔,可以防止自行车和汽车的碰撞

· Dec 22, 2014

对于未来智能交通运输系统的关键技术 V2X 来说,很重要的一点是汽车与另外的汽车、人、交通信号、基站等要实现互联,其中人这个因素是最具有不确定性以及难以和汽车系统产生互联关系的。 最近,沃尔沃汽车与瑞典运动安全设备领导者 POC 公司以及爱立信携手推出了全球首款汽车与可穿戴设备互联技术。这项互联解决方案,由一辆配备联网功能的汽车和一个具有数字反馈功能的自行车安全头盔原型组成。头盔里面安装了感应装置,然后结合手机 App 以及沃尔沃云端的服务,让自行车骑行者和汽车的驾驶员能够联系起来,实时、准确地感知发哦汽车和自行车之间的位置和距离关系,并在两者距离过近时,发出相应的警告,并将相应的情况投射到挡风玻璃上,从而减少汽车和自行车碰撞的交通事故。据悉,这项技术将在下个月初的拉斯维加斯的 CES 展会上展出。 之前沃尔沃开发的城市安全系统(City Safety)已经能够「 察觉」 到汽车前方的车辆和自行车,并且能智能报警和紧急制动。 城市安全系统和上面讲到的头盔与汽车「 互联」 都是在车联网方面的积极探索,尤其是自行车头盔与汽车互联方案的推出,给了我们汽车与人实现较好互联的启示。 同北欧一些流行自行车的国家相比,中国自行车数量更庞大,再加上中国主要城市交通拥堵严重,所以自行车相关的交通事故经常发生。利用头盔实现了骑行者和驾驶员之间的信息交流,便能有效地减少了自行车汽车碰撞带来的事故。 另外一方面,目前创业领域很火爆的智能可穿戴式设备,如果能够在硬件产品中加入相应模块,使得可穿戴式设备能够和汽车紧密的联系起来,那么移动中的行人也能够被汽车有效的识别出来。所以在某些没有交通信号灯的路口行人穿过马路时,两边车辆就够通过行人身上的可穿戴设备给出的信号提醒驾驶员,甚至再一定的距离时自动启动减速或者制动功能。 想一想,你的智能手环、智能项圈、智能手表都能够很好的与汽车进行信沟通,不仅能够通过通过这些设备打开自己专属汽车的车门,还能够发出信号让其他车辆识别间距:这一切或许很快就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