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尔沃也要学特斯拉搞直销了?
特斯拉一直以来引起轰动的原因除了纯电动的汽车以及富有个人魅力的头头 Elon Musk 以外,恐怕还有其在自己官网直接销售特斯拉电动车绕开经销商的这一销售模式。尤其在美国本土,各州的法规不尽相同,再加上经销商、州政府等利益博弈的复杂,所以特斯拉的直销模式在一些州经常遭到法律禁止直接销售。 最近消息,沃尔沃汽车也在重新考虑自己的市场策略,并且有一个叫做「 Volve Way to Market 」 的计划。计划内容包含要扩大沃尔沃的广告预算,以及对这些经费完全不同的分配方案。当然,计划里面最引人注目的一部分就是,这家瑞典汽车公司决定开始尝试在自己的官网上向世界各地的消费者销售自己的汽车。 目前沃尔沃已经就这一线上销售策略有了详细的细节,但是和特斯拉的官网直销有着本质区别的的:沃尔沃的这一策略并没有要排除现在经销商的意思。沃尔沃表示,以后线上销售的汽车仍然会走经销商的渠道网络交付到客户手中。沃尔沃汽车销售公司老大 Alain Visser 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说,「 我们在可预见的未来里,肯定不会自己去建立交付渠道网络。」 关注沃尔沃的朋友或许早就注意到今年年初,沃尔沃就已经在线上销售汽车上试水了:特别版的 XC90 在网上 47 个小时就售罄。 特斯拉肯定是线上直销策略的坚实拥护者和执行者,当然这和特斯拉高层的理念以及其独特的产品线有关。不过有趣的是,越来越多的汽车厂商也想尝一尝鲜,比如宝马和福特在某些地区已经做出了这方面的尝试。 其实今年国内的火爆的汽车电商双十一活动,除了提供传统购车线索外,各家汽车电商平台(汽车之家、易车、新浪汽车、淘宝等)都有了整车线上销售甚至线上付款的尝试。从销售结果来看,其实大家对于像汽车这样大件高价值的商品在线上销售上也有了很大的接受度。所以说这些电商平台为各家车企都做了线上销售的试验,看到比较理想的效果,车企肯定也想有一定主动权,不然其实对于车企来说意义变化并不大:只是经销商换成了电商平台这样的「 新经销商”,经销商从线下到了线上而已。 回到沃尔沃的话题上,我们还能注意到其他的变化:现在沃尔沃已经大幅削减大型车展的规模和频率,把注意力集中在每年几个较大的车展上,分别是日内瓦车展、上海车展、北京车展以及底特律车展。很多时候沃尔沃也选择在自己的年度庆典活动上发布新车型,这意味在其他方面的赞助将会减少,不过沃尔沃帆船赛(Volve Ocean Race)不在此列。 沃尔沃进行线上销售这一策略其实是面对互联网时代下商业模式变化的一种顺势而为,当然一家历史悠久的车企肯定不会像特斯拉这样「 激进」,因为一方面这种线上销售的模式目前还不太成熟,主流汽车厂商都还没有着力于此,大刀阔斧地转变到网上销售对公司的管理以及创新运作成本有较高要求;二是,沃尔沃这样的车企在长年累月中积累的经销商网络体系其实是一笔宝贵的资源,它是车企能够深入世界各地,面向自己品牌的消费者的最前沿的「 阵地」。何况长时间的合作,车企与经销商利益的捆绑以及经销商绝不会放弃这块蛋糕打算,这些都是特斯拉式的官网直销绕道经销商的模式触及到的利益,经销商哪里肯交出这一块「 阵地」 呢? 不过,有些东西虽然根深蒂固,但说不定哪天世界变化的速度就超越这些藩篱了呢。我们应该庆幸自己能够生活中这种从思维到存在每天都翻天覆地变化的时代里。
XC90:「创业公司」沃尔沃的诚意
广州车展,整个沃尔沃展台只有两辆车——全新的 XC90,一黑一白,光芒耀眼。 不太一样的插电混动 白色的那辆让我更感兴趣一些,不仅因为在灯光的映照下它更加闪耀,而且尾门上 T8 的标识证明了这是一辆顶配车型,具有顶级的动力配置——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 沃尔沃的工作人员 Olle Fast 向我介绍了这套创新的动力总成。一台 2.0T 横置汽油发动机和一台 32kW 的启动发电一体机(Integrated Starter Generator,ISG)占据了车辆前部的驾驶舱负责驱动前轮,另外一台 64kW 的驱动电机安装在后车桥,负责驱动后轮,构成了独特的混合动力四驱系统。 发动机驱动前轮,电动机驱动后轮的四驱概念,省去了从发动机舱贯穿地盘到达后车桥的传动轴。节省的空间用来安放 8kWh 的锂离子电池组,有点类似于雪佛兰沃蓝达的电池布置方式,但是 XC90 的这套电池并不会作为结构件承受车身的载荷。 这套动力系统的综合功率最大为 407 马力,可以让 XC90 在 5.6 秒内从静止加速到 100km/h。单纯使用电动机的最大车速是 125km/h,充满电之后,使用纯电模式可以行驶 41km。 沃尔沃之所以将这套「 地面耦合」 的动力系统称为全新的,是因为它有着一些显著卓越的优点。一般情况下,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动机舱不仅要容纳发动机,还需要安装电动机和电动机控制器,这就带来了布局上的难题,而事实上,混合动力汽车的动力系统布局正是这一领域的一大难题。将电动机置于后轴,释放了发动机舱空间,有利于散热和前后重量平衡,又实现四驱,一举多得。 关上门是北欧 这次车展,终于有机会感受一下 XC90 那块 9 英寸的屏幕以及号称沃尔沃史上最豪华的内饰。 操作系统被锁定在了演示模式,因此很多功能受到限制,虽然界面经过了汉化,但导航里的地图却是纽约的。从界面结构上来看,导航、媒体、电话等功能都可以在不切换界面的前提下快速操作,就像一个个「 抽屉」 一样。这样带来的好处是,整个界面层级非常扁平和轻量化。另外要说的是,触摸手感真的非常不错,而且屏幕的反光控制的很好。 至于内饰,对得起「 史上最豪华」 的称谓。在用料、做工达到百万级别水平的同时,它给人最大的感觉仍然是「 舒服」——保持了沃尔沃一贯的风格,并没有「 设计过度」,而体现「 奢华」 的元素主要是水晶档把以及 B&W 的扬声器,另外那套座椅也非常有质感。 事实上,看到实车之后,我们同行的小伙伴几乎一致给予了好评。在产品层面上,可以说沃尔沃是成功的,只不过六缸甚至八缸汽油机的缺席会让一些人感觉不爽,毕竟在有的人看来,气缸的数量和尊严问题息息相关。 沃尔沃的创业之路 在 X5、Q7 这种车型带给人的新鲜感越来越少的时候,新的 XC90 出现了。和竞品车型相比,它的竞争力足够强。需要担心的是,人们是否愿意花至少 80 万的代价买下它?毕竟沃尔沃的品牌力和 ABB 相比不占优势。不过,我始终认为,在未来几年,认可沃尔沃这种北欧奢华的人会越来越多。 其实,沃尔沃现在很像是一个创业公司,他们一点点剥离福特元素,直到拿出这款 XC90。它从里到外都是全新的,这在汽车行业里算得上罕见,所以才让我们如此关注。创业公司的诚意和战斗力有时是超乎想象的。
沃尔沃,在比更小更小的涡轮增压引擎上押注未来
沃尔沃生产那些安全但也无趣的车子已是名声在外。 不过,这家汽车制造商在它的旗舰 XC90 上,算是靠着酷炫的安全性和信息娱乐系统刷新了我们对它的印象,另外,它的高性能 Drive E 概念引擎简直堪称惊艳。这是个异常强大的四缸。虽然这款沃尔沃概念车取代的只是 2.0 版本,但它产生的可是 450 马力。这比福特野马 GT 5.0L 的 V8 版本还要多 15 个单位!这些瑞典佬是怎么做到了?他们在这上面加了 3 个涡轮增压器,3 个啊! 涡轮增压器是提高动力的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时着眼于节约燃料。简单地说,涡轮将更多的空气泵入发动机,燃烧也因此更充分。不过其不足之处就是在发动机低速运转时涡轮增压器达不到最佳工作状态,即所谓的涡轮迟滞——进气儿之后和感觉到推力之间存在瞬间的停顿。 我们之前也见过很多双涡轮增压器了。沃尔沃的创新在于增加了第三个——注意是第三个!涡轮。但这第三个涡轮并非是为发动机,而是为另外两个涡轮提供动力的。它是电动的,也因此得名「 电动增压器」,将空气送入两个常规涡轮以改善后两者的性能,到 3,300 RPM 以下,弥补扭矩曲线,消除讨厌的滞后问题。 此举充满智慧,但这也仅仅是个开始。沃尔沃还创造了一个 48 伏的电气系统(而非传统的 12 伏)来驱动电子涡轮。更强劲的电气系统能够改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和起停技术,不过这是需要 5 到 10 年才能全面引进的技术跨越,这也是为何这 3 个涡轮增压器仍然是一个诱人的概念。 前途光明,闪亮登场 无论如何,现在沃尔沃奉出的发动机让人印象深刻。这一切还要回到 2010 年,福特将沃尔沃汽车卖给了中国汽车集团吉利。福特承诺会继续为之提供发动机,但说到 2015 年沃尔沃必须拥有自己的发动机。沃尔沃工程师们用这五年的缓刑思考汽车动力传动系统的未来,思考他们能用这一沓子中国出的钱和一张白纸做点什么。 首先,沃尔沃研究了自己的客户究竟是怎样开车的。XC90 SUV 有一个强大的 V8 发动机,沃尔沃发现,它的司机们很少将发动机推到 4000RPM,而且即使濒临这一数值,也主要是用于像开上高速公路这样的强加速场景。由于 V8 引擎只有在最高转速时表现最佳,这样一来,沃尔沃的车主们很少能体会发动机的峰值扭矩或者最巅峰的马力。不过,他们倒是经验了一把巅峰油耗的滋味。「 要是客户在非常沉重的动力下驾驶时,」 沃尔沃动力总成副总裁 Michael Fleiss 说道,「 他们从没尝到过发动机的甜头。正相反,它所有时间几乎都在空转,在发动机版图非常低效的区域运行。」 为了设计一款全新的汽车,能够提供客户期望并确实需要的性能,沃尔沃决定彻底放弃 V8 和 V6 发动机,而将重点放在四缸车型上,能够提供更好的燃油效率,符合大多数人的驾驶习惯。更小的引擎让沃尔沃的车主们真正尝到了燃油效率的甜头。 2016 款 XC90 便是新一代沃尔沃的头一份。它使用的是 2.0 升四缸发动机,搭载了涡轮增压器。增压器能从怠速到 3500 转。此外,集成的离合器能够脱开增压器,以让涡轮增压器接管。 其结果是,发动机在低转速和高转速的情况下都能输出大功率,而不会有涡轮滞后的缺点。XC90 还配备了可选的插入式混动组件,能提供燃油效率和汽车性能,提供 400 的马力组合,其中的 320 马力来自小型汽油发动机。 XC90 上的发动机是新一代的第一个,在未来几年里会推出全品牌的阵容。工程师们设计了八台发动机——四台汽油,四台柴油——它们将共享同一个发动机缸体设计,和能自由拆卸的模块部件。省下来的钱就可以投资到其它方面,比如新款 XC90 里的巨型触摸屏。 采用涡轮增压器和电动马达有一个缺点:可移动部件越多,就越容易出错。不过 Fleiss 并不担心。「 到时候会有更多的技术来应对这件事。」 每个动力总成都必须通过统一测试,就和其它沃尔沃发动机系统经过的一样。目前的这一个还有待观察,不过沃尔沃生产强大动力系统也是出了名的。包括在 1966 P1800 里的那一个,去年它达到了 300 万英里的里程。 还有更多的好东西呢,Fleiss 说道。用在 F1 赛车上的技术,像高级涡轮增压能量回收系统,在未来的十年二十年里会来到我们身边。到那时候,我们就会对这种全新的超小型,超大功率发动机感到满意了。 编译自:Wired
车机导航行不行?(2)——沃尔沃 S60L 导航评测
现在是 2014 年,如果你买的车里没有个导航,可能都不太好意思跟人家打招呼了。但是,有没有是一回事,是否好用又是另一回事了。为了弄清楚车载导航是否好用这个问题,我们找来了几辆 2014 年新款车,看看它们的导航到底好用不好用。 (注:文中小图均可以点击放大)这个系列的第二篇,我们来聊聊沃尔沃 S60L。其中会有一些 2014 款和 2015 款的对比。 S60L 的导航供应商为高德,为前装导航产品。 操作方式 S60L 和老款沃尔沃车型的控制方式基本一样。控制导航可以采用两种方式。分别是中控台上的一体式按钮旋钮,另外就是方向盘上的多功能按键,两种方式的操作基本类似,方向盘上的滚轮和中控台的旋钮控制地图的缩放,方向盘滚轮向下按压的效果相当于中控台上的确认键。沃尔沃的导航不支持触摸操作。 界面 这套导航系统的 UI 设计还是挺好的,配色清晰明了。在视图上,2015 款 和 2014 款相比有个变化:2014 款可以设置双屏显示,但是 2015 款取消了这个设置,而是在重要的节点自动切换成双屏模式,但是普通情况下是单一屏幕模式。在实际导航中,分屏模式可以看成是解决地图自动缩放问题的办法。 目的地搜索 在车载导航中,搜索目的地的成本很高,一是输入繁琐,二是地图数据中可能并没有你要的兴趣点信息。带有 Sensus 系统的 S60L 可以通过 volvo on call 呼叫语音中心,让他们帮助搜索导航目的地并且下发到车机。 从车机本身来说,S60L 可以按照地址或者兴趣点来进行搜索。按照地址搜索,需要先选择目的地所在的省、市、区。以我们去的张北中都草原为例,它位于张北县 207 国道旁,搜索的时候,要先「 变更区域」,把我们所处的北京市变成河北省,然后在河北省的列表里搜索张北县。这个列表列出了所有的县级以上行政区域,所以列表会很长,搜索的时候可以利用中控台上的数字键进行首字母快速检索,不过一开始我们并没有留意屏幕上的这行提示,仍然是用旋钮不停的往下翻。选择好张北县之后,进入输入道路名称的界面,在这一步里需要用旋钮选择出路名里每个字的首字母,然后确认。所以我们依次选择 ELQGD(207 国道),然后确认,就可以找到它。需要说明的是,在输入首字母的时候,系统会在后台进行检索,例如当你输入字母 E 之后,它会搜索所有以 E 开头的兴趣点和道路名,然后在字母选择界面把下一个字母里不可能的搭配变灰。 在 POI 搜索方面,可以按照名称搜索,同时也支持类别搜索。直接搜索名称的话,也需要和地址搜索一样输入目的地的首字母。和地址搜索不同的是,「 更改区域」 的步骤被挪到了首字母选择界面里。 不管是地址搜索还是兴趣点搜索,沃尔沃的导航不支持汉字输入,完全用首字母来代替。 另外,还可以进行「 互联网搜索」,这也是 Sensus 系统的一个新功能。不过搜索的步骤也比较多,并且需要联网。 导航表现 S60L 的路径规划比较合理,计算路径的速度也比较快。在去张北草原的时候,包括推荐路径在内,系统共计算出五条不同的路线。走完整个 200 多公里的路程,我们发现,系统的推荐路线还是比较靠谱,也确实是最好的一条路线。 在系统里面,可以设置选择路径的原则,这个比较类似于高德地图手机 App 里的使用习惯,用惯了手机端高德导航,再用这套车机,在规划路线方面不需要花太多时间去适应。 预估时间:预估时间基本靠谱。它可以结合路况信息来进行时间预估,所以比较实时。 定位能力:搜星速度没问题,偏航后可以重新重新规划路径,重新规划的这条路径也比较合理,这一点也和手机端的表现类似。 语音提示 开车听着音乐的时候,导航的提示音对于音乐的干扰并不大。S60L 对于这个问题的处理是,先把音乐声音压低,然后导航提示音出现,不管是压低的音量还是导航的音量,都是很合适的,不会给人很突兀很不适的感觉。 导航过程中,语音提示的频率比较低,当然这也跟我们在高速路行驶有关,在市区行驶中,提示就相对多一些。在直路上行驶,提示少反而是件好事,但是在面对立交桥、匝道等情况时,就需要语音和画面的提醒必须到位并且清晰易懂。 这辆车的语音控制在涉及到导航的时候,有几个小问题,比如,当发出取消路径导航指令的时候,它会向你确认一遍是否要取消导航,一般来说,这个指令是有很强目的性的,加入确认的步骤有些不够直接。在用语音的方式搜索兴趣点的时候,只能搜索车辆附近兴趣点,有些局限性。 路况信息:Sensus 系统带有实时路况功能,在检测到当前路径遇到拥堵的时候,会自动提示车主是否选择新路径,并且会在对话框里加入可以节省的时间,以及和原路程的距离比较,然后让用户选择是否绕行,这个功能非常好用。 总结 新款的沃尔沃 S60L 和老款相比,其实在导航方面改动还是比较大的,这主要是指,通过呼叫中心和 3G 联网,让导航有了除车机本身以为的更多连接能力,直接的表现就是,可以通过呼叫中心设置目的地,可以获取实时路况以躲避拥堵,还有就是通过互联网搜索目的地。 在上路行驶的过程中,导航的路线规划和引导都做得不错,界面看起来也比较舒服,总的来说就是让人感觉到「 实用」。
沃尔沃无人驾驶汽车,车祸瞬间自动规划「逃生线路」
沃尔沃希望到了 2020 年,所有乘坐沃尔沃的乘客再不会因为车祸受伤、致死,愿景固然伟大,然而目前最前进的气囊和盲点预警系统只能做到这样了,要想实现它的「 无伤亡」 计划,还得汽车本身能发现、预测并避免麻烦。 这家汽车制造商正大张旗鼓地朝着无人驾驶汽车进发,现在,它又公布了一项新功能。几年内,沃尔沃汽车将会配备能够 360 度全覆盖周围环境的电脑,不断扫描评估周遭状况,并在隐患出现时立刻决定如何反应。 这款「centralized Sensor Fusion framework」(集中式传感器融合架构)连接了车载摄像头、雷达、激光雷达、GPS 及其他设备。它由 Non-Hit Car and Truck Project(这是 Volvo Cars 及 Volvo Trucks 之间为期四年的合作项目)及一些技术供应商和高校联合开发。其目标是减少乘用车和商用车的事故风险。 该系统距离正式上市至少还有五年。它能够在事故发生前就检测到潜在的危险,即使这些危险处于驾驶员的视线之外。如果一场事故已无可避免,这辆车会策定一条「 逃生线路」,甚至猛打方向盘以避免车祸。 该技术可以识别出不同类型的道路使用者,如行人、骑自行车的和汽车。这可是个至关重要的本事,因为这些交通参与者的行为模式都不一样,行进速度也不一样,且处于道路的不同部分。车辆能提前五秒钟对前方情况作出预测,并提醒驾驶者。如果驾驶者没有给出及时的回应,汽车本人就会采取行动。 这一自动化交通事故避免技术对「 无人驾驶汽车的发展至关重要,因为无人驾驶汽车的本意就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靠着打转向和车辆制动避免事故。」Non-Hit Car Project 项目经理 Anders Almevad 说道。「 我们的首要目标就是集中精力研究不同类型的事故场景。」 对 Volvo Trucks 来说,技术原理类似,然而应用起来却非常不同。大型货车驾驶员的能见度较为有限,这一点至关重要。「 卡车是一种非常特殊的车辆,」 系统工程师 Mansour Keshavarz 说道。「 它们的个头决定它们不能做出剧烈的规避动作。」 因此,在这里不要指望用上那套性感的逃逸姿势,只能额外做好事故预防。 很多司机都对高速路上填满「 机器人」 的后果忧心忡忡。该沃尔沃系统处于完全自动化和人类司机控制之间的中间态,这可以鼓励公众接受无人驾驶汽车。现在,每年美国境内会有 30,000 人死于车祸,这项技术则让我们离未来又近了一步,彼时,我们坐在自己的「 机器人」 汽车里,对人们竟然曾经亲自开车这一事实讶异不已。 编译自:Wired
世界最强 2.0T?沃尔沃发布全新四缸概念发动机
「 最大马力 450 匹」,你能想象到,这只是一台 2.0T 的输出数据吗? 确实没看错。沃尔沃刚刚发布了一台 450 匹马力的 Drive-E 系列 2.0T 概念版发动机。 沃尔沃给这台全新的发动机安装了三个涡轮。其中两台为传统涡轮增压器,一台是电子涡轮增压器。电子涡轮增压器的作用,并不是直接压缩空气、把空气送进去燃烧室中提高引擎燃烧效率,而是在引擎处于低转速时,用来驱动、帮助另外两个平行排列的传统涡轮增压器工作,大幅减少涡轮迟滞 (turbo lag) 的现象。 另外,发动机的供油系统也作了强化,厂家为其安装了来自电装的电控供油系统,工作压力值达到 250 bar。 如果按照升功率来看,沃尔沃的这台机器可以达到 225 马力/升,而 A45 AMG 上面的那台 2.0T 升功率「 仅仅」 为 180 匹,如果再往高端车型上看看,柯尼塞格 One:1 的升功率也不过 268 匹/升(5.0 排量,1341 匹马力)。 一个月之前,当沃尔沃发布全新 XC90 时,人们发现这款车全系都采用了 Drive-E 四缸发动机,而这正是沃尔沃未来的发展方向。没了六缸和八缸机,玩命给四缸机刷数据的沃尔沃也是蛮拼的。 不过,至于这款发动机何时量产,沃尔沃并没有给出明确的时间表。何时量产、量产版数据是否有折扣,这些值得我们继续关注。 沃尔沃 R&D (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 部门资深副总裁 Dr. Peter Mertens 说:「 当沃尔沃在 2013 年发表新一代的 Drive-E 系列引擎时,我们的目标就是要做出市场上最省油、最环保,但同时又拥有超强性能的四缸引擎。先前推出的 320 匹汽油引擎只是个开始,如今借由这具可产出 450 匹马力的概念引擎,我们向世人证明了沃尔沃的野心,同时证明我们的 Drive-E 引擎拥有极大的灵活性。」
沃尔沃新车型由 Top Gear 设计?也是醉了……
一个厨师,不看菜谱,改研究兵法了,这是多吓人的一件事。 这不,有消息说,汽车视频界的李宗盛—— Top Gear 搞起了副业,他们设计了一辆被称为 沃尔沃 V40R 的概念车,并且把它发布到了自己的官网上。 这绝对算得上是「 粗大事了」。从效果图上来看,他们的设计做的还有模有样。 但是,对此我只能说四个字:我-不-相-信!汽车设计是多么具有技术含量的一件事,三个逗逼随随便便就能搞出一款基于 V40 的概念车?你们这是故意在汽车设计师朋友们吗? 果然,登陆 Top Gear 官网,看到了这条消息,不过人家并没有说这是自己设计的。原话是这样:Electronic crayon-wielders create a Volvo hot hatch we really want to drive。 不管是不是那三位活宝的杰作,咱先说说这车吧。 从外形上看,它还是一辆 V40,不过前大灯的灯腔设计显然借鉴了新 XC90 的「 雷神之锤」 元素。前包围有一定的修改,前后轮拱更加向外突出,后轮拱上还加入了进气口。不过仔细看看,这车少了点啥? 嗯,没有了门把手。有人说门把手是汽车设计的最大败笔,没准几年之后的车子还真就没这玩意了。怎么开门?人脸识别,指纹感应,尽情展开遐想! 虽然沃尔沃有代表高性能的北极星系列,但是在 Top Gear 看来,这还远远不够。他们甚至在 YY 全新 XC90 上面的那套插电混动系统(T8),将近 400 匹的动力隐藏在引擎盖下,这辆 V40R 为了完成带你装逼带你飞的任务,还真是挺拼。 当然,这只是 Top Gear 的白日梦。但是他们也鼓励粉丝说,如果真的喜欢这辆 V40R,那就把它打印出来,到当地的沃尔沃经销商门口游行示威…… 「XC90 证明了沃尔沃终于重新找回了自己的魔力,想必这是从宜家爱克托沙发上摔下来的结果。现在,是时候想想小钢炮的事了……」 Top Gear 黑人的本领值得我们好好学习,但是这也多少说明了一些事实:沃尔沃在性能车方面确实不够激进。 尽管是非官方的概念图,但网友们倒显得很兴奋,在那些留言里,总能发现一些亮点,比如: 「 我不希望它是混动的」 「 怎么让一辆沃尔沃变低(lower a Volvo):拿掉悬挂系统,并且把轮毂涂上油漆……」 「 沃尔沃,如果你看到这个了,请把它变成现实,但是不要混动!」 「 不要在意成本,把它造出来!」 「 捷豹路虎属于印度塔塔=好车;沃尔沃属于浙江吉利=好车??他们都曾经属于福特……我没别的意思……」 最普遍的声音是,Make it real!据说,有人甚至用这个图在微博上@李书福。
做一个安静的美男子——沃尔沃 7900 混动公交车
如果把世界各地的大巴兄弟们放在一起,最抢风头的会是谁?伦敦的「 斜头帘」?日本动漫主题大巴?还是北京长安街的「 大 1 路」?Nonono… 和这些喝汽油、大嗓门的大巴兄弟们相比,沃尔沃最近推出的 Volvo 7900 Electric Hybrid 混合动力巴士兼职可以说是巴士中的「 小清新」,它的宣传理念简单来说就是:我只想做一个安静的美男子,安静到你们可以聆听城市的声音。 这款 7900 混合动力巴士有什么独特的优点呢? 1. 安静清洁(70% 的时间里是电动行驶模式,在电动模式下安静零排放,整体减少 75% 的二氧化碳排放); 2. 节能(能节约达 60% 的能源); 3.「 敏感」 区域适宜(能在要求安静、0 排放的特殊区域畅行); 4. 性能好(对公交公司来说巴士的性能和运行时间都能最大程度下减小购买方的经济风险)。 怎么充电? 你在站台上上下车,这辆大巴也没闲着。实际上,它的充电正是在站台上完成的,而且是在进站的这几分钟里。站台上有个柜子,里面集成了充电装置和电子元件。车辆进站的时候,站台旁边的支架上自动伸出一个充电接口,这个接口和大巴顶部对接,然后就可以进行充电。为什么和顶部对接?因为这车的电池组就安装在车顶位置。只需要 6 分钟时间,快充系统就可以把它充满电。不过,我们并没有查询到这个电池组的具体容量。从充电时间上推断,它的电池组应该不大,所以纯电模式的行驶里程要打个问号。 还是没看明白?看看下面这个视频,或者想想北京的有轨电车。 关于动力的分配问题,这款车在平路和下坡时是纯电模式,上坡等路段为混合动力模式,而在上坡等路段还是使用传统的动力输出。如图所示: 最有意思的是,沃尔沃把城市的不同区域赋予了不同的特性,比如安静区域(Silent zones)、零排放区域(Zero-emission zones)、安全区域(Safety zones)。在不同的区域,大巴采用不同的行驶策略和行驶模式。在需要安静的地方,他会默默的驶过你的身边,不带走一片云彩。对于居民和政府来说,它绝对是一辆很乖的车。 动力: 最后,我们来聊聊参数。这辆大巴采用的是柴油+电机的混动方案,型号为 D5K 的四缸柴油机可以提供 240 匹马力,最大扭矩 918 牛米,而电动机可以输出 150kW 马力,扭矩可以达到 1200 牛米。 这样的动力,驱动 12 米长的车身,不是什么难事(还有 18 米长的铰链车版本)。 说几句: 被马路上公交车的乌烟瘴气弄的没心情上班了吧?没关系,国庆假期就快来了。开个玩笑…… 其实对于公共交通来说,新能源方案显得尤为重要。没准,以后坐公交也是一种享受。消夏避暑哪里好?电动公交里面躺…… 其实电动或者混合动力巴士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之前在采访比亚迪时,他们就和 GeekCar 表示他们的电动巴士已经卖到海外国家,并且销量一直保持增长。对于新能源车来说,公共交通领域是最理想的应用场景之一:相对固定的行驶距离和时间,使得续航里程和充电不再是个问题。在未来绿色智能城市交通系统中,电动或者混动巴士一定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对于电动公交系统,GeekCar 会保持持续关注,欢迎朋友们关于此类话题与我们联系。(邮箱:contact@geekcar.net)
协调型自动驾驶:本田用它重构交通秩序
月初,本田在美国底特律的 ITS 智能交通大会上展示了他们的互联汽车技术和自动驾驶技术,没想到,仅仅半个月之后,我就在北京体验到了它。 在本田中国媒体大会上,一套名为「 协调型自动驾驶」 的系统成为全场最有科技感的体验项目。当北欧那家车厂把一众媒体同行请到瑞典体验自动驾驶的时候,我只需要转三次地铁(此处可以吐槽北京交通),就来到了它的身边。 什么是「 协调型自动驾驶」? 不卖关子,来看看我的体验视频: (视频采用 Kyuba T6 行车记录仪手持拍摄)视频里的这辆混动版雅阁(右舵版本)就是主角。为了实现自动驾驶,本田对它做了一些改造,比如,加入了毫米波雷达、DGPS 系统、Wi-Fi 信号收发器等等,在车的前后挡风玻璃上,还装有方便从车外观察的状态指示灯。 在这个封闭的模拟社区里,本田模拟了四种交通情景。 第一,在斑马线之前,体验车检测到有行人准备过马路,于是停车让行。第二,在十字路口,一个电动轮椅车正在过斑马线,而在斑马线拐角位置的体验车自动停车让行。第三,体验车来到丁字路口,一辆摩托车快速在车前驶过,车辆停车让行。第四,在体验车当前的行驶车道上,有一台静止的汽车,体验车准备并线到旁边车道然后超车,这时车后驶来一辆摩托车,体验车检测到之后,暂时停车,待摩托车驶过,完成并线超车动作。 这四种情景都是比较常见的,但是本田的自动驾驶车处理这些路况时,用到了一些不同的技术。 在第一个情况里,车辆通过摄像头来识别斑马线和行人。这种属于可见危险,试验车可以通过自己的计算分析能力来化解。在后三种情况里,电动轮椅和摩托车都是视野外的移动物体,但是具体的处理情况又不相同。电动轮椅属于低速移动物体,试验车和电动轮椅之间采用了 Wi-Fi 进行通讯,电动轮椅的位置和驾驶者意图通过自带的 Wi-Fi 传输到试验车内,汽车的行驶状态又通过玻璃上的指示灯反馈给电动轮椅驾驶员。第三种情况里的摩托车是高速物体,它和试验车之间采取 DSRC 技术和 Wi-Fi 进行无线通讯,摩托车上把自己的位置、速度等信息传输给试验车,试验车同样通过灯光提示来提醒骑行者。第四种情况,摩托车出现在试验车后方盲区内,试验车通过安装在车尾的毫米波雷达对其进行探测。 在这套系统里,汽车、电动轮椅、摩托车、基础交通设施,行人,这些交通参与者都是互相连接的。本田的技术人员松永慎一告诉我,这套系统之所以叫做协调型自动驾驶,就是因为它包括了车和人的关系,车和其他交通参与者的关系,环境识别以及车辆间通讯等多个层面的因素。看得见的危险通过环境识别来处理,看不见的危险通过通讯技术来识别。 本田的愿景是,创造一个「 零事故」 的社会,并且「Safety for Everyone」,它不仅注重保障车内乘员的安全,同时还希望让所有的交通参与者都处于安全状态。所以,在本田的这套系统里,电动轮椅车驾驶者和摩托车驾驶员也可以随时获取附近驶汽车的行驶状态。在本田看来,人、科技、通讯这三者是创造「 零事故」 社会的支柱,而他们分别指向安全教育、安全技术、安全信息。 理想主义的产物 虽然试验车顺利完成了整套项目,但这个封闭环境里的交通状况还是太过简单了,而且本田的理念多多少少有些理想化,要在实际道路情况下将其变为现实,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简单的说,本田希望通过改变其他因素来实现自动驾驶,而不是仅仅改变车辆本身。他们想再造一个社会。在这个过程中,需要「 协调」 的元素太多。 一方面是车辆和其他交通工具之间的协调。我的车子具备通讯能力,但是不能保证路面上的每一个交通工具都有 Wi-Fi 等通讯能力。 一方面是不同汽车厂商之间的协调。本田希望创造「 零事故」 社会,但是路面上的其他车辆不一定都是本田车,不同品牌之间自动驾驶理念的不同,也许会造成不能融合的后果,按照本田的思路,其他交通参与者势必都要使用使用他们的标准。 一方面是交通参与者和政府之间的协调。要把众多的交通参与者紧密结合起来,仅仅依靠汽车厂商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有政府层面的支持。而且在不同交通参与者之间进行无线通讯,也需要政府来规定特定的频段频率。 每一个问题,都是相当大的阻碍,甚至无法逾越。本田负责 ITS 研发的横山利夫说,本田要实现自己的愿景,确实需要政府的推动,而他们也在联合其他汽车厂商来探讨自动驾驶技术应该怎样落地。总体来说,有两点是实现的基础,一是全面提高技术能力,二是加快形成社会共识,以及让通讯规格标准化。 事实上,本田从 20 年前就开始进行相关技术的研发,他们会把其中成熟的部分逐步投向市场。 本田重构交通秩序 巧合的是,沃尔沃希望在 2020 年实现「 零伤亡」,他们的自动驾驶技术和本田相比,更多的是对其品牌核心基因「 安全」 的延展,以及大数据的积累。沃尔沃对车辆本身下的功夫或许更大一些,虽然我不用去瑞典体验沃尔沃的自动驾驶技术,但是封闭场地内的体验还是不能带给我百分之百的兴奋。 本田创始人对安全的理念是,尊重生命,主动安全,这套「 协调型自动驾驶」 似乎是把这个理念诠释到了极致。与其说本田是在做自动驾驶,不如说他们是在重构整个社会的交通秩序,这确实是一个让人敬佩的想法。它产生在凡事讲究秩序的日本,一点都不奇怪。 不过在其他地方,这种理想和现实之间的距离太远了。 名词解释: DGPS:Differential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差分全球定位系统。定位精度可以达到厘米级别。 DSRC:Dedicated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s,专用短程通信技术。它的优势在于可以捕捉高速移动物体(0.2 秒响应速度),并且通讯范围可达 300 米。ETC 不停车收费系统使用的就是 DSRC 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