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流电池汽车公司 nanoFLOWCELL 靠谱吗? 我们和他的创始人聊了聊
日内瓦车展是传统汽车厂商的舞台,但它的魅力更在于,有很多小众跑车品牌以及我们所谓的「新造车」品牌在车展上亮相。它们的展台可能不像奔驰路虎的展台那样人头攒动,但是依然有自身存在的价值。这种「包容万象」,也是日内瓦的特色之一。 来自列支敦士登的 nanoFLOWCELL 公司可能会对此有很深的感受。在展馆二层,他们的展台在相对挺边缘的位置,面积不小,但是硕大的展台上只有两台车展出,让人「心疼」他们对展位面积的浪费。 提到 nanoFLOWCELL 这个名字,想必很多人会很陌生,但是如果你对汽车行业有些了解,一定会知道那个造「液流电池车」的公司,没错,就是这个 nanoFLOWCELL。独特的动力系统解决方案,也让它在整个日内瓦的展馆里显得有点「另类」。这个公司的另一个话题点来源于它的 CTO:Nunzio La Vecchia。这哥们儿曾经是音乐人,发过唱片,后来开始做太阳能,然后又是液流电池,这几年居然还搞出了汽车。 所以,这几天我每次路过 nanoFLOWCELL 的展台,都有意识的想去寻找这个人的身影。很幸运,一个穿着朋克风格黑色皮夹克的人成功的引起了我们的注意,那造型,一看就是玩音乐的。近距离接触这位在网上有颇多争议的公司创始人,他比我们预想中的要 open,经过一段不算长时间的专访,我们对 nanoFLOWCELL 终于有了第一手的认识。 他为什么觉得液流电池车靠谱? 引用我们之前文章里的一段话,再简单科普一下液流电池技术: 液流电池中,电极部分和电解液部分是分离的,在充放电的过程中,电解液在泵的作用下通过电极,电解液中的电解质在电极处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释放吸收电子,电子通过电极上的集流设备连接外接电路进行充放电。 当需要补充能量的时候,只需要更换掉原来的电解液就可以,比充电的速度更快。在 nanoFLOWCELL 的展台上,我们看到展车旁边也同时展出着加液桩。某种程度上来说,有点像加氢。 Vecchia 之所以对他们的液流电池技术有信心,理由有这么几点: 首先,在他看来,未来汽车的趋势并不是一味的去把电压平台做高。这里有必要提到目前电动车研发的趋势:高电压平台。比如,这次日内瓦车展上展出的柯尼塞格 Regera 混动超跑是全球首个采用 800V 电压平台的车,而特斯拉使用的是 375V 电压平台。 而另一方面,48V 电压平台也成为很多汽油或混动新车的首选,因此你会看到「基于 48V 的微混技术」等术语。Vecchia 觉得这才是未来的趋势。理由在于,48V 平台的车因为电压不高,所以稳定性更好。而像特斯拉等产品,不可避免的会遇到车辆起火等问题。 当然,48V 意味着做不到极致的性能。这也和 nanoFLOWCELL 对于自身技术的定位有关,他们的理念是推行平民化日常用车,而不是那些拥有变态性能的超跑。他们更关心跑的有多远,而不是有多快。 他们对自己的原型车做过测试,续航里程可以达到 1000 多公里,而跑完前 1000 公里只用了 8 个小时,平均速度达到了 120km/h,这说明它可以用来做跨区域通勤,同时效率有所保证。这是 Vecchia 第二个信心来源。 第三,Vecchia 提到了一个更高层面的问题。他觉得,电动车虽然相比于传统燃油车更加环保,但是电池的降解又是一个新的课题。液流电池技术却可以绕开这个问题,它对环境没有污染。 看起来 Vecchia 很自信于 nanoFLOWCELL 的液流电池技术,他觉得在这方面,他们公司在他所知的范围内是领先的。 那么,nanoFLOWCELL 的商业模式又是什么呢? 这家成立于 2013 年的公司,今年已经是连续第三年出现在日内瓦车展的舞台上,而每次都是带来了概念车。看起来,这是一个用另辟蹊径的技术来造车的故事。 不过,和 Vecchia 聊完之后我们发现,以前我们的想法其实不太准确。他们真正想做的事情,是卖技术给其他汽车制造商。不管它是宝马、奔驰还是其他一些创业造车的公司。说的再准确一些,是卖「生产许可」,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 license。而 nanoFLOWCELL 自己,只有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才会考虑小批量生产搭载液流电池技术的车辆。 我们顺其自然的问到了他资金来源的问题,他告诉 GeekCar,目前他们的资金来源于两位个人投资者。至少,这看起来不是一个在资金方面「高举高打」的公司。 和他的聊天,在一定程度上帮我们揭开了 nanoFLOWCELL 的神秘面纱,但是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对于这家公司以及他们的液流电池技术,还都有不少的怀疑。而 Vecchia 音乐人的「出身」,也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这种怀疑。是神棍还是天才?我们还得继续等待结论。而这一切,其实也给汽车行业增添了一抹不一样的颜色。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