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ekCar Weekly」滴滴想改名,Uber 要兼职快递小哥

· Sep 06, 2015 333

这周,几乎每个人都被阅兵刷屏了。其实除了阅兵,很多公司的新闻也都很有看点,比如那些专车平台。 最近几个月专车平台的日子都不好过,各地纷纷约谈滴滴打车、Uber 等公司。最近一次,是深圳首次约谈滴滴打车、Uber、易到,并且认定平台下的私家车属于违法经营行为。 虽然这些平台确实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但一直是游离在法律边缘,被叫去喝茶是经常的事,于是滴滴打车选择了主动出击。 近日,滴滴打车发布消息说 9 月 9 日将会有重大更新。 对于这条消息,大家也是众说纷纭,目前比较被认可的说法是滴滴打车将要更名为「 滴滴出行」。根据已经曝光的信息,滴滴可能会下线快车业务,用专车来代替,而专车的价格也会相应下调。为了避免法律问题,专车业务也会逐步规范化,比如减少私家车挂靠,自己购车聘用司机等。 甚至有人发现,小桔科技(滴滴打车的运营方)已经注册了「didichuxing.com」 的域名和「 滴滴出行」 商标。 看来,「 滴滴打车」 这个称谓注定要在 9 月 9 号和我们说再见了。很大程度上,滴滴的变革都是政策使然,一直游走在法律边缘没准哪天就倒了。滴滴到底怎么「 上位」,还要等 9 月 9 号那天了。 滴滴的难兄难弟 Uber,也有自己的打算。 Uber 在美国近期已经提供了食品外卖服务,但 Uber 不想只当一个外卖小哥,还要兼职快递小哥。有消息人士称,Uber 的快递服务很可能即将覆盖大型零售商和时尚品牌,但具体是哪些品牌依然未知。Uber 最早将于 9 月末或 10 月初公布这份合作计划,并在纽约率先开展。 滴滴和 Uber 都变了,其实还有丰田…… 大约在一年前,丰田高层曾经说过他们不会发展无人驾驶汽车。但是前几天,丰田宣布在未来 5 年内投资 5000 万美元,用于建立自动驾驶研究中心,与他们合作的有美国的斯坦福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 虽然丰田依然没有透露他们最终想要干什么,不过只要这些研究还在持续进行,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些技术会在未来的自动驾驶中扮演重要角色。毕竟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制造商,紧跟潮流是很有必要的。 除了大公司的动作,还有两辆新车的消息。 Elon Musk 在本周透露了 Model 3 的售价,3.5 万美元起。这辆车将在明年 3 月发布,明年年中可以开始预订。 再来看看国内,乐视汽车的样车已经完成了,但可能不是之前曝光的效果图那辆。这款车是由众泰代工的,将于明年 4 月亮相。在未来,乐视将与众泰合作成立合资公司,在车载智能终端、互联网应用及服务方面进行合作。 同时,还有一种说法:奇瑞也是乐视的代工渠道。 明年的 3、4 月份,这两款车应该是头条了吧。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同时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GeekCar 周记】高调造势,低调做事

· Dec 14, 2014 333

这周的周记并不难写,因为在过去一周,我们被大新闻包围着,话题根本停不下来。 12 月 9 日,乐视 CEO 贾跃亭在微博上公开宣布了乐视的造车计划「SEE」,在第二天的媒体沟通会上,「 乐视汽车」 成为最核心的话题。 同样是在 9 日,滴滴打车宣布完成了新一轮 7 亿美元的融资,由淡马锡、DST、腾讯主投。 12 日,Tesla 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吴碧瑄离职,这是继今年 3 月份郑顺景从 Tesla 离职以后的第二个重大人事变动。接替她的将会是朱晓彤——Tesla 中国充电项目负责人。 同一天,传闻百度将要以不超过 6 亿美金的代价投资 Uber。但是这件事还没有最终的定论。 在第一时间听到这些消息,我们的反应夹杂着激动、震惊,以及各种五味杂陈。 滴滴和 Uber 这几天每次用滴滴打车,都不自觉的想起来那几亿美元。以前烧掉的那些钱,构建起了现在打车用车市场的基本格局,而不管是滴滴融到的 7 亿,还是百度可能投入的 6 亿,这些挂了好几个零的数字,究竟能在接下来给这个领域带来什么改变,我说不好,但是特别喜欢前几天我们文章里的一句话:到了不需要烧钱的时候,那些烧不起钱的 App 都已经死了。 对于现在还能烧得起钱的公司,我们应该给鼓鼓掌,至于原因,看看那篇《滴滴打车初期推广全纪录》就明白了,能从打车 App 刚刚起步时的混战中幸存下来,本身就是赢了。没有那个时候的坚持,也就不会有现在的这几亿美金。 朋友圈里滴滴优惠券的刷屏一方面让我们确确实实捡到了一些很小的便宜,另一方面其实让我们一遍遍的感叹,所谓的「 用户习惯」 真的很「 值钱」。 相比于滴滴,Uber 的前景可能不那么让人乐观。在国外的那些事迹证明了 Uber 是一家勇敢、任性同时也麻烦不断的公司,在百度的帮助下,它真的可以在中国扭转战局吗?未必。用户习惯是一件可怕的事,没有参与过国内烧钱大战的 Uber 在这方面有先天不足,而且在情感上,似乎大家对于「 自己人」 的亲切感更高一些。也许你会说,百度会改变 Uber,让它更加本土化,用百度的瓶装 Uber 的酒也很有可能,可是别忘了,就算是 6 亿美元,对于 Uber 的估值来说,也是很小的一笔钱,百度能做多大的主? 在这个打车用车市场,Uber 想要有所作为,恐怕还是得用钱去解决问题,改变用户习惯。刚才说到,「 用户习惯」 很值钱,但是在现阶段,「 用户习惯」 的忠诚度也同样和钱有关。 Tesla 对于吴碧瑄的离去,以及朱晓彤的接任,其实并不应该感到意外。大胆的猜测一下,或许朱晓彤也只是一个过渡人选,接下来是否还会有大的人事变动?以 Tesla 中国这一年来的风格来看,相当有可能。 一个高层离职,可以从各种各样的角度去解读,比如,Tesla 中国话语权的问题,比如,Tesla 在中国销量到底如何的问题。 Tesla 中国是一个创业团队,但也不仅仅是一个创业团队,对于他们来说,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其实比我们看到的要多得多,所以别拿 Tesla 中国当笑话看。 已经有文章开始表明观点:如果怎么都做不到让 Elon Musk 满意,那不如让他自己来兼任这个中国区总裁。 乐视 有人说,乐视就是个大忽悠,乐视造车计划就是个炒作。我倒是觉得,在具体的方案浮出水面之前,下这样的定论未免有点儿着急。 当然,期望越高,失望也就越大。 SEE 计划对于乐视来说,虽然不至于事关生死,但如果真的搞不起来,肯定也会元气大伤。高调造势之后,该是低调做事的时候了。   以上,就是对于这周几件大事的再次梳理和重新解读。建议想上头条的各个公司,发大消息之前,最好通个气,以免彼此撞车。 按照这种抢着上头条的节奏,我很怀疑自己是否可以好好过一个元旦,以及是否可以好好过一个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