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自动驾驶核弹:特斯拉正式启动「小视频」计划

· Jun 20, 2017

你肯定听过这么一句话,叫做:发动群众的力量。 如今,特斯拉深谙这句话的精髓,打算依靠车主们的力量来让「 无人驾驶」 成为现实。 5 月 7 日,特斯拉在向美国车主推送第二代 Autopilot 的软件更新(版本号 17.17.4)时,希望车主同意车辆拍摄一段小视频并上传至特斯拉服务器。(所以暂且叫它「 小视频」 计划好了…)特斯拉原话是这么说的: 我们在努力提升自动驾驶功能的安全性,并尽快让无人驾驶成为现实。 为了实现这一期许,我们需要用车辆的摄像头收集小视频,来让车辆学会如何识别车道线、路标和红绿灯位置。我们获得的道路数据越多,你的特斯拉的自动驾驶功能就会越强大。 我们必须告诉你,这些小视频不会和你的车架号关联。为了保护你的隐私,我们保证没人能在系统中搜到特定车辆所上传的小视频。 在下一段声明中,特斯拉再次强调了隐私问题,并提到这些数据会和合作伙伴分享。这里的「 合作伙伴」,目测就是英伟达了,两者之前已经达成合作。 下面这张图,就是特斯拉车主在升级时弹出的对话框。点下「I agree」,你就成为了无人驾驶事业的接班人,颇有「 我奉献,我光荣」 的感觉。 特斯拉的套路,有点类似于我们安装电脑软件、手机 App 时的「 用户体验计划」,厂家通过终端的自动反馈,来不断迭代 App。考虑到隐私和内存占用问题,我个人一般不参与任何「 用户体验计划」。所以特斯拉一再强调隐私问题,是有必要的。 两者不一样的地方,就是特斯拉收集的是小视频,而电脑、手机上传的是一系列错误报告。 每段小视频的数据构成是:车身 7 个摄像头以 1fps 帧率拍摄 10 秒(即 10 张图片);前视主摄像头以 30fps 帧率拍摄 10 秒,以及相应的雷达数据。 一位 ID 名为 verygreen 的网友在 teslamotorsclub.com 发帖表示,在研究了这套触发机制后,他发现特斯拉的这套数据采集系统非常灵活,特斯拉也可以决定视频拍摄时机、拍摄频率,也能筛选上传数据的车型和固件版本。 目前来看,这套数据采集系统可能是随机触发的,系统可能会在任何时刻开始拍摄视频。 国外有个网名为「kutrod」 的网友,在参与这项计划后,使用 Google Wifi App 监测了自己的 Model S 的流量使用状况,截图如下: 从图中可以看出,这辆 Model S 在 5 月 7 日升级新版固件后,上传数据量激增,而之前的数据量每次只有十几兆。粗略估算,从 5 月 7 日到 6 月 10 日,这辆 Model S 一共上传了 1.8GB 的数据量。虽然特斯拉内置 4G 模块,但根据外媒报道 ,目前只有当车辆连接 WiFi 时才会上传视频数据。 目前,特斯拉大概有 5 万辆配第二代 Autopilot 硬件的车。做个简单计算,假如所有车主都加入这项计划,那么特斯拉每个月可能会收到最多 100TB 的数据。 想要搞定这么多数据,想必特斯拉所打造的神经网络已经成熟,就等着接受海量数据了(这得买多少 GPU 来跑算法?)。 在我看来,这才是特斯拉发展自动驾驶,冲刺无人驾驶目标真正的「 杀手锏」。 其实,从目前的用户反馈来看,第二代 Autopilot 硬件的用户体验在某些方面不如第一代 Autopilot,主要是算法问题而非硬件。在特斯拉启动「 小视频」 计划后,想必能够加速第二代 Autopilot 算法的升级。 从升级第二代 Autopilot,到打造终极的无人驾驶系统,特斯拉这是典型的发动群众的力量。 有意思的是,前段时间通用制造了 130 辆自动驾驶版 Bolt 电动车,用于研究自动驾驶技术。同时,通用还自豪的宣布,这是业界第一次使用了批量生产的方法来生产自动驾驶汽车。 和通用一样,Waymo 为了让自己的无人车更快落地,在凤凰城部署了 500 辆自动驾驶版 Pacific。 相比之下,特斯拉走了一条完全不同的路子,号召广大用户上传数据来提高自动驾驶能力,而传统车企则做不到。一是因为所有特斯拉都具备联网能力,OTA 功能非常强大,这是必要条件;二是因为特斯拉已经卖出了足够多的车,可以收集到足够多的数据。 目前来看,特斯拉的这套「 众包计划」 只是在美国开展。在中国、欧洲会不会遇到法规问题,就不得而知了,比如欧洲某些国家禁用行车记录仪,而中国可能会考虑信息安全问题(毕竟采集地图数据都需要资质)。 特斯拉曾明确表示,依靠第二代 Autopilot 硬件就能实现无人驾驶。而这一切能不能实现,就看你们这些车主的「 小视频」 了。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同时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丰田已抛售所有特斯拉股份,传统车企与特斯拉大战在即?

· Jun 06, 2017 333

(本文作者:黄晚)6 月 3 日,丰田汽车公司对外发布消息称,公司已在 2016 年底前出售了其持有的全部特斯拉股份(2010 年,特斯拉 IPO 时的发行价格为 17 美元,目前,其股价已超 300 美元/股),并终止了与特斯拉联合开发电动汽车的计划。至此,特斯拉与传统汽车厂商彻底决裂了。 表面上看来,丰田这一行为似乎出于投资收益方面的考量,正如丰田发言人酒井良(Ryo Sakai)所说,这是对公司投资定期评估的一部分,「我们与特斯拉的开发合作关系在不久前结束。鉴于双方在这一领域一直没有新的进展,我们认为是时候出售剩余股份了」。但是,这一合作停滞局面的深层次原因是双方的竞争,是传统车企和特斯拉之间的较量。 例如,除了丰田,奔驰母公司戴姆勒也曾是特斯拉的股东之一。当时,特斯拉为奔驰提供电力传动装置和电池组,奔驰则为特斯拉的 Model S 提供零部件。但是,由于双方合作进展不顺,戴姆勒于 2014 年一次性清仓了特斯拉的股票,并套得大量现金。   至于丰田,它与特斯拉的合作始于数年前。2010 年,丰田出资 5000 万美元收购了特斯拉 3%的股份,并以 4200 万美元将其位于加州的已停工的工厂卖给了特斯拉。对当时的丰田而言,与特斯拉合作有助于其摆脱召回事件的阴影,并弥补其在电动车领域的不足。特斯拉则在获得大量资金支持的同时能够从丰田那里学习到宝贵的经验。 不过,双方的合作并没有顺利进行下去。虽然丰田章男在合作之初曾表示,希望特斯拉创业公司的管理文化能够为丰田注入活力,但丰田保守、追求安全的工程理念还是与特斯拉热爱冒险的硅谷风格发生了冲突。2014 年,特斯拉开始向丰田停止供应锂电池,丰田则停止销售双方共同研发的 RAV4 电动版,并出售了其持有的部分特斯拉股份。 此次,丰田宣布已全部出售其所持有的特斯拉股份,这一行为可能更多地由于丰田感受到了特斯拉作为竞争对手的威胁。 早在 1997 年,丰田油电混合动力车普锐斯就曾领跑市场。本来,丰田可以借势开始其在纯电动车领域的探索,但是,出于对续航里程、成本、电池容量等方面的考虑,丰田并没有继续深入下去。 现在,随着国际上对汽车尾气排放越来越严格的要求以及新能源的发展,电动汽车乃是大势所趋。所以,面对特斯拉的迅速扩张,丰田等传统汽车厂商如果想保住其市场地位,似乎必须与特斯拉在电动汽车上一较高下了。 就在去年 11 月,丰田任命其总裁负责新成立的电动汽车部门,并计划于 2020 年推出首款纯电动汽车。作为主流汽车巨头中最后一家宣布电气化战略的车企,丰田或许慢了点,但它似乎总算找到了方向。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Model 3 的一个隐秘细节,昭示了汽车智能化的发展之路?

· Jun 01, 2017

今天这篇文章还是和特斯拉 Model 3 有关。这辆电动车距离正式的量产越来越近,因此也有越来越多的信息被曝光。其中有一个细节挺有意思,但是很多人都没注意到: Model 3 的整车线束长度,将会是 1.5 公里左右,而在 Model S 上,这个数据是 3 公里。更「耸人听闻」的是,在未来将要推出的 Model Y 上,线束长度会被进一步缩短到只有 100 米! 别以为这是假新闻、放卫星,这话是 Elon Musk 自己说的。「汽车线束」,这是一个对于吃瓜群众来说并没有太大实际意义的东西,毕竟它属于隐藏在汽车「内部」的东西,谁都不会买了车之后自己拆车子线束玩。但是对于车辆研发和生产制造等环节来说,这个细节有点不太寻常。 所谓「汽车线束」,一般来说可以是这样的: 或这样的: 以及这样的: 那么在整车层面,它是什么样呢?下面这张图,是超豪华 SUV 宾利添越的整车电子线束图: 看起来像神经网络对吧。其实这些线束的作用也确实是把车上的各个电子部件、传感器、ECU 等等联结起来。可能很多人都有这种经历:买了车之后,你想去汽配城装个倒车影像,小工的大部分工作,其实都是放在了「线束」上。 上海大众某车型安装原厂倒车影像的步骤之一(图片来源于爱卡汽车论坛)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直到现在),某辆车的电子化程度越高,就意味着车里有更多的电子元器件、更繁杂的车内线束。还是以宾利添越为例,按照官方给出的数据,整车使用到的代码有一亿行之多、控制模块的数量在 90 个左右,然后重点来了:根据粗略估算,把宾利添越的车内线束掏出来扔电子秤上,大概会有 50 公斤的重量。线束使用量,远比一些看起来不那么「高科技」的车要多。 说到这儿,可能你就会很自然的得出一个结论了:每辆车内的线束总长度,其实是衡量这辆车电子化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 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个观点是没错的。但是现在情况有了变化。 我们先来看看线束看看背后的一些东西: 首先,正是因为承担着「神经网络」的角色,所以对于整车来说,它特别特别重要。比如,整车布线设计要合理,否则就有可能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往大了说会影响汽车性能。 其次,一辆车的线束如何排布,在前期设计上也不容易,要考虑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的问题还非常细节。在知乎上,一位曾经在整车厂做过线束工程师的同学就给出了「欲仙欲死,入行需慎重」的「忠告」。 第三,几公里的线束、各种各样的连接件、线束支架,对于整车生产装配来说也是很麻烦的事儿。 各种各样的线束插接件 第四,还得考虑重量问题。在整车追求轻量化的当下,动辄几十公斤的线束重量,显然很不「政治正确」,所以我们会发现诸如「能否用铝芯线束代替铜芯线束来减重」这种讨论。尤其是对于一辆电动车来说,设计师和工程师辛辛苦苦在车身、电池组等方面减重了 100 公斤,然后你作为线束工程师一下子怼了 50 公斤线束到车上,你猜他们想不想不分分钟杀了你? 看到这儿,你应该就能理解为什么 Elon Musk 要在 Model 3 上对线束动手脚,缩短线束长度了。因为更少的线束意味着车子可以更轻更省电、开发生产更省事儿,以及,降低成本。 当然了,这些其实还没「触及灵魂」。车和家创始人李想同学对此给出了一个答案:「从一堆线路的时代,变成电路板和半导体的时代。」再具体来说,是生产效率和车辆功能层面的变革。我们引用一段前几天他在「混沌研习社」上做的分享内容: 你很难想象在今年的情况下,腾讯作为一个两万亿人民币市值的公司,还有 50%的增长率。阿里巴巴也还有 60%的增长率。 这些公司的发展看不到边界,是因为整个生产效率和生产力完全不同。 我觉得整个汽车行业,还会在未来面临下一次的重要革命——生产革命。 汽车工厂有「 四大工艺」,这其中有三个环节是靠机器人运转了。但有趣的是,你会看到机器人都是停在那里上下动,不会左右腾挪的。为什么呢?因为如果机器人那样做,会做出堆成山一样的附件。因为总装是需要靠人的。 为什么总装需要靠人来装呢? 汽车最开始的架构一代一代升级到现在,每辆车几十斤重各种各样的线束,把这些东西塞到汽车里、包括检查,都是要靠人来完成。 这就造成了今天整个汽车构造复杂,成本也非常高。甚至汽车的不安全性也与其复杂性相关。未来智能化后,整合车间对于数据传输的要求会改变。 下一代汽车完全以太网化,包括各种各样的功能连接,线束变到最少。 到时,汽车会面临很有意思的时代,从里面一堆线路的时代,变成真正电路板和半导体的时代。 谁最有可能去改造汽车下一个时代生产的效率,谁就最有可能成为下一个更大的巨头存在。 因为市场占有率与这个行业的竞争效率相关。 而汽车电子应用工程师王星炜老师认为,Model 3 的这个变化,关系到完全自动驾驶的实现问题。因为这意味着整车要有全新的供电架构(fail operational)。修改电气化架构和电子方案毕竟需要花成本,如果没有更大的驱动力(自动驾驶),其实很难推动。 另一位汽车电子方面的大牛朱玉龙老师的观点是,因为 Model 3 功能更简化,同时高度集成,所以可以把线束和接口都做得更简洁。这带来的好处,还是在于生产装配方面,有利于优化整车装配节拍。 不过话说回来,对于 线束这种东西的革新, 其实不会在表层给消费者带来太多的触动,比如在上周,国内媒体都对 Model 3 的性能、配置等信息进行了分析(当然是差不多相同的信息来源),然后很多人就表示略有失望。 这就是矛盾点:Model 3 的潜在受众可能更关注功能、价格等东西,因为这是决定他们掏钱与否的源动力。但是特斯拉从商业角度上对于这辆车内在(架构、生产等方面)所做的一些革新,却很容易被忽视。 最明显的一个表现就是大家对于 Model 3 仪表盘的看法。特斯拉的做法是,取消传统意义上的仪表盘,把车速等信息放到 15 寸中控屏上去显示,节省成本、部件肯定是特斯拉的出发点之一,但是从用户角度来看呢,这种变化就非常让人「不适」。当然从客观上来说,这也或多或少的对于驾驶安全有些影响。 怎么去调和这种矛盾?这是个问题。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还原一个更真实的特斯拉 Model 3:它可能没那么酷

· May 25, 2017 333

Model 3 距离量产越来越近,与此同时它的「真面目」也越来越清晰了:它并不是一辆缩小版的 Model S。就像国外网友说的,如果用 iPhone 相比,它更像是 iPhone SE。 以上观点我们在月初的一篇文章里已经提到了,感兴趣的话可以 点击这里 去看那篇文章。 Elon Musk 自己也表达过这种观点,而且,最近其实也有越来越多的证据在证明它。 告诉你一个更真实的 Model 3 比如最近特斯拉官方就发了下面这么一张图,里面列举了一些 Model 3 量产版的关键特性: 简单分析一下里面的信息: 1.Model 3 的 0-60mph 加速将会是 5.6 秒。这个成绩有点意思,刚好比 Model S 系列里加速最慢的 75 车型(单电机后驱)慢 0.1 秒,基本上和目前国内在售的宝马 330 车型(2.0T、252 匹马力)水平相当,但是要快于宝马 i3 0-100km/h 7.3 秒的成绩。 2.Model 3 的续航里程将会是 215 英里+的水平,大约 344 公里。但是在上面图里,特斯拉并没有给出这个续航的测算标准。反观 Model S,入门车型 Model S 75 在 EPA 工况下续航是 249 英里(约 398 公里)。换句话说,Model 3 仍然比续航最弱的 Model S 还弱。根据国外的分析, Model 3 将要搭载 60kWh 的电池组,而 Model S 75 比它多了 25% 的电池组容量,续航里程多了大约 15%。(电池容量和续航里程的增加不成正比,是因为这里面还要涉及到增重的问题)3. 超充服务:Model S 和 Model X 车主是可以免费使用超充的。其实年初特斯拉发布了新政,打算让新车主付费使用超充,但是前两天特斯拉自己又推翻了这个政策。而 Model 3 呢,特斯拉当然不会免费让你用超充了,但是也不是购车时一次性付费开通免费超充特权,而是「Pay per use」,也就是按需付费。这是降低购买门槛的做法。 4. 后备箱容积:按照图里的官方数据,Model S 前备厢后备厢总容积 849 升,Model 3 前后加起来是 396 升,连 Model S 的一半都不到。做个对比:宝马 3 系官方给出的后备厢容积是 480 升,7 代高尔夫是 380 升。这么看的话,Model 3 的后备厢容积确实有点尴尬了。这也印证了 Model 3 发布会上我的一点担忧:Model S 是整体掀背式尾门,后备厢空间可以做到很大,同时后排放倒之后可以当成半个旅行车来用;而 Model 3 却采用了类似传统三厢车的后备厢开启方式,再加上车身不长,所以后备厢实用性和储物能力都不会太出色。 另外,Model S 的尾门开启特性,让特斯拉可以在后备厢里再放置两个朝后的座椅(供儿童乘坐),形成七座布局,但 Model 3 受限于车身尺寸和尾门开启方式,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五座车了。 5. 选配方案:Model … 继续阅读

特斯拉超充又免费了?一篇文章看懂新政

· May 22, 2017 333

(本文转载自特斯拉 X,作者:于欣烈)北京时间周末这两天,特斯拉公布了一项新政策,炸翻了各个特斯拉群和论坛。 先摆结论: 简单来说,所有已售出的特斯拉电动车都可以免费享用超级充电桩服务。 特斯拉最新的超充政策,的确让我的嘴巴张开许久,并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下面我来慢慢给你讲解免费超充的事情。咱们一步一步说哈。 如果你对特斯拉比较关心,应该知道前不久,特斯拉出台了超级充电桩的付费政策: 每辆车每年可使用超充免费充电 400 KWh,超出部分收费。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超充收费标准各异。在中国大陆,超出部分按¥ 1.80 每度电收取。 这项收费政策本应该从 2017 年 1 月 1 日起开始执行,后来延后 2 周,1 月 15 日之后下单的 Model X、Model S 都需要付费使用超充了。 但这个周末,特斯拉任性地宣布自家所有的电动车,使用超充全免费! 免费用超充的变动,源自特斯拉公布的最新一期车主推荐奖励计划: 2017 年 5 月 20 日(美国时间 19 日)起,使用特斯拉老车主的引荐链接(引荐代码)购买全新 Model S 和 Model X 的客户均可获得减免¥8000 元优惠,以及不限额度的免费超级充电服务。 特斯拉发给 Electrek 的声明中是这么解释为什么「出尔反尔」的: 我们从车主们那里得知,他们告诉朋友特斯拉是一辆值得买的电动车时,最喜欢谈及的一个原因,就是特斯拉电动车可以无限制的免费使用超充。所以了最新一期的车主推荐奖励计划中,我们把这项福利给 Model S、Model X 的车主们带回来了。 从今天开始,使用特斯拉老车主的推荐链接购买全新 Model S 和 Model X 的用户就可以享受免费的超充服务。 每位老车主的推荐人数上限是 5 人。凡是已经购买过全新 Model S 和 Model X 的用户,也都可以享受免费超充服务。 现在所有特斯拉车主都可以享受免费超充了。那些之前需要为超充付费的车主,相关超充免费电量额度等页面,已经从他们的 MyTesla 中消失了。 来,大家看黑板,我给你们总结一下特斯拉超充免费条件: 2017 年 1 月 15 日之前购车的车主,情况没有发生任何变化,你们的电动车终身享受免费的超充服务。 2017 年 1 月 15 日之后购车的车主,超充新政策就对你们有影响了。 1. 你们从原来的收费模式,变成了免费使用超充服务。 2. 但你们的免费是有条件限制的:不再你的电动车终身免费使用超充,而是这辆车在你名下的时间里免费使用超充服务。这个免费服务是跟车主也就是你捆绑的。一旦你把车卖了,这辆车就要付费使用超充服务了。 3. 日后一旦你们再买全新的 Model S、Model X,这些车一样可以享受免费超充服务。 现在所有特斯拉车主都可以享受免费超充服务。区别是,一部分人没有限制,另一部分则是现有车主才能免费。 2017 年 5 月 20 日(美国时间 19 日)起,首次购买全新特斯拉电动车的用户,买到的电动车要付费使用超充服务。但如果他使用了特斯拉老车主的推荐链接,就可以从收费模式变成免费模式,但这个免费是跟人走而不是跟车走。 希望你没有被特斯拉的新政策搞晕了。 好,既然大家的情绪已经开始稳定了,One more thing ! 即便可以无限制免费使用超充的老车主,仍然有可能在使用超充时被特斯拉收费: 如果你的车完成充电后,仍然一直与超级充电桩连接,那么你就要支付超时占用费。 当充电站的空余车位不足 50%时,电量已满但仍占用充电车位的车辆将被收取超时占用费。 当车辆充电即将完成时车主会收到一次提醒。 当电量完全充满时车主会再次收到提醒。如果此时充电连接器仍未拔下,则” 超时占用费” 计费开始,计费标准为每分钟 2.60 元。 超时占用费会持续计费,没有上限。 如果车辆在计费开始后 5 分钟之内离开,则不收取本次费用。 上面这些情况下,车主花的钱主要是因为不合理占用了充电资源,而并不是因为充电本身付费。你可以把这理解为「罚款」,这是有本质区别的。换句话说,如果你规规矩矩的在超充上充满即走,就不会产生「罚款」。 除了对不少现在的特斯拉车主有很大影响之外,超充服务新政策将对特斯拉二手车业务产生很大的影响。买二手 Model X、Model S 的同学要注意了。 2017 … 继续阅读

彻底「杀死」汽车制造业?Space X 首席技术官解读 Elon Musk 野心

· May 17, 2017 333

(本文转载自 36 氪,作者:GentlemanZ)一直以来,特斯拉 CEO Elon Musk 在介绍特斯拉理念的时候,像极了已逝的前苹果公司 CEO Steve Jobs:「 特斯拉会把打造优秀的产品作为公司的最高优先级。」 但最近,他开始变得喜欢谈效率,如今他担任 CEO 的私人太空探索公司 Space X 的 CTO Tom Mueller 曝出,Musk 决定祭出他著名的「 第一原则」 思维来改造特斯拉的汽车制造,从而彻底「 杀死」 这个行业里的其他竞争对手。 动辄「 杀死」 对手,听起来非常故弄玄虚。我们不神化 Musk,抽丝剥茧,来看看 Tom Mueller 到底说了些什么。本月早些时候,Mueller 与纽约大学天文学协会的一些天文学家进行了 Skype 通话,在通话过程中,他比较了特斯拉和 Space X 在制造工作方面的相似之处,重点提到了 Musk 的「 第一原则」 思维在两家公司的产品设计和制造方面的应用。以下是 Mueller 回忆的他与 Musk 就火箭发动机成本的某次对话:(为便于理解,先科普一下何为「 第一原则」 思维,所谓「 第一原则」 思维,即从基本的公理和不证自明的假设出发来思考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坚决杜绝从其他现有的推论出发来思考,后者会让人倾向于比较,而「 第一原则」 思维,则是从事物的本质和基本物理规律出发,一步一步往前推。 举例来讲,在特斯拉创立之初,曾有动力电池专家指出特斯拉根本不可持续,理由是动力电池成本居高不下。Musk 就此提出了几个问题:「 动力电池的原材料是什么?这些材料在相应市场的价格是多少?制造成本是多少?如果规模化量产的话,理想的动力电池成本是多少?」 根据他的推算,最终动力电池成本可以降至 80 美元/kWh。 Tips:2010 年动力电池的成本高达 1000 美元/kWh,截至目前特斯拉的电池成本已经降到 125 美元/kWh 以下。)以下才是真·Mueller 与 Musk 就火箭发动机成本的某次对话: Elon:你觉得制造一辆 Model S 的成本是多少? Tom:我不知道,五万美元? Elon:不,约 3 万美元是生产这辆车的边际成本。你觉得它有多重? Tom:约 5000 磅。 Elon:对,约 5000 磅,梅林发动机(Space X 的当家花旦猎鹰 9 火箭发动机)重量多少? Tom:约 1000 磅。 Elon:那为什么要花费一百万美元来制造梅林发动机呢?它不是由全铝制造、也不必冲压(Model S 是全铝冲压车身,这项工艺使得该车型成本高昂)。那为什么要花掉制造 Model S 20 倍的成本呢? 这算是 Musk「 第一原则」 思维的另一个典型案例,应用到制造业的话,应该这样表述:用于汽车制造的原材料本身是影响制造成本的主要因素,对于所有整机厂而言,整个制造过程中的一切都是公平竞争的,特斯拉完全可以从提高效率的角度重新发明整个过程。 「 这就是 Elon 经常挑战的例子之一,他总是说我们应该挑战物理学的极限。」 Mueller 补充道。 接下来,他终于提到了 Musk 在特斯拉加州弗里蒙特工厂的野心: 「 我再给一个特斯拉汽车制造工厂的例子。众所周知,汽车行业的典型生产速度,例如在丰田或雪佛兰的工厂,一辆汽车从无到有走完整条流水线,生产速度以英寸/秒的单位计量,这远远低于人类步行的速度。Elon 的想法是,流水线上的自动化机器人应该尽可能快的移动,所谓挑战物理学的极限——它们的生产速度应该快到你根本反应不过来,这就是为什么他总说未来的工厂里工人数量会大大减少,为什么不能有人在那里?工人们移动太慢,机器会伤害工人。这就是他一直在思考的问题,物理学极限的限制下,汽车生产的速度能有多快?」 Mueller 表示,Musk 最近在研究可口可乐高速制造易拉罐的视频,以此挖掘如何速度更快的制造汽车。Musk 告诉 Mueller,他想让汽车制造也达到这样的速度——快到让人眼花缭乱。为什么说 Musk 真的可能变革汽车制造业?Mueller 认为,只有 Musk 尝试用「 第一原则」 思维改造汽车制造业,没有人会这么做,这就是业内其他整机厂可能被「 杀死」 的原因。理论上来说,相同占地面积的工厂,改造后产能可以提高 10 倍。汽车制造业的竞争从原材料制造成本转变为高效率工厂的建设成本之争,这就是 Musk 考虑问题的方式。从「 第一原则」 思维来看,汽车成本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在同等占地面积的工厂里,太多低效率的元素,例如工人、自动化程度低的产线,使得产能的峰值很有限。 特斯拉工厂正在做的,就是在相同占地面积的情况下,通过高度自动化生产线的改造,使产能达到之前的 10 倍。 如果光是自动化机器人的应用,也没什么可怕的。福特、奔驰、宝马近年来都在纷纷上线自动化机器人,特斯拉收购而来的德国自动化机器人工厂此前的客户就包括奔驰和宝马。 这里插一句,Musk 的传记《硅谷钢铁侠:Elon Musk 的冒险人生》中记载,作为 Space X 的 3 位创始员工之一兼 CTO,Tom Mueller 已经与 Musk 共事十几年。可以这样理解,Mueller 算是深谙 Musk「 第一原则」 思维。 继续聊回特斯拉,Musk 似乎是利用自动化改造的工厂来生产 … 继续阅读

关于特斯拉 Model 3 的量产版,这里有目前已知的一些信息

· May 03, 2017

自从去年特斯拉发布 Model 3 以来,大家有关这款车的猜想就没停过。 赶在 Model 3 量产的前夕,我们正好梳理一下这款车型在外观、动力系统、车内人机交互以及生产方面的信息。其实我们不妨也大胆猜想一下,Model 3 的量产版车型究竟会是什么样子? 外观 上个月,蓝色款和白色款的 Model 3 测试照片被曝光,这应该是我们能看到的最新 Model 3 路测照片。请看下面这两张图: 国外网友对此还特意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一共有约 6000 名网友参与,结果是蓝色最受欢迎(占比 40.74%),其次是白色。 随着 Model 3 逐渐接近交付,越来越多的外观细节也开始被人发现。上个月,眼尖的外媒突然在一辆 Model 3 测试车上发现,车辆两侧 C 柱上也分别安装了一个摄像头。 其实根据已有信息来看,Autopilot 2.0 应该有 8 个摄像头,其中有 3 个在车辆前脸、2 个在 B 柱、2 个在前挡泥板处,还有一个在车尾。(C 柱根本没有摄像头)不过,测试车型上的 C 柱摄像头设计是否会延续到量产车型目前还很难说。 目前来看,Model 3 的外形基本保持了特斯拉的家族设计风格,只不过 Model 3 的车身尺寸要比 Model S 更紧凑一些。不出意外的话,Model 3 的前进气格栅依然会保持全封闭设计。更多外观细节,还得等到量产那天。 动力系统 一直以来,大家对于 Model 3 动力系统的猜测就没有停止过。目前,特斯拉官网也只是放出了部分动力信息:最大续航里程超过 345 公里、百公里加速不到 6 秒。 除了官网之外,Elon Musk 经常通过推特放出 Model 3 的最新消息。今年 2 月份他透露,受轴距限制,Model 3 的电池组容量不会超过 100kWh。随后,Elon Musk 又放出消息,Model 3 电池组的最大容量不会超过 75kWh,发售之初只有后驱单电机版本。 尽管车辆还没有上市,但针对用户更加青睐哪些配置,有人已经提前做起了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美国本土用户最关心的配置是 Autopilot,而欧洲用户最关心的配置则是电池组。除了这两项配置之外,这两个地区的用户也很关心「 驾驶体验」。 由于售价、定位等因素的限制,Model 3 的性能或许不会超越 Model S。从特斯拉的角度来说,他们想要打造的,是一款可以适应全球市场的纯电动车型,如何去满足大多数消费者而不是少量发烧友以及狂热粉丝,才是他们考虑的重点。 车内人机交互 如果说 Model 3 这款车上哪一点最具神秘感?恐怕就要看车内人机交互了。 按照 Elon Musk 的说法,Model 3 不会搭载 HUD,车内也不会有传统汽车上的仪表盘设计,所有的信息都将通过一个 15 英寸的中控大屏来显示。 不难想象,这种反常规设计很有可能将会引起争议。与 Model S/X 上的竖置大屏相比,Model 3 上的这种横置大屏更加夸张,相当于把一台 15 英寸的笔记本电脑安装在了原有的中控台位置。仔细观察上图中的红圈就会发现,特斯拉还尝试将速度和档位信息放置在大屏左上角处。 这样的设计或许是出于成本考虑,只不过在我看来,很多用户或许对此很难适应,大多数人习惯了通过传统仪表盘来获取驾驶信息。Elon Musk 对此给出的说法是:未来随着自动驾驶汽车逐渐成为主流,用户观察仪表盘的频率将会大大降低。 调查结果显示,27.4%的人表示他们 Model 3 的中控问题并不关心,只求能够买到自己的 Model 3。(Shut up and take my money)关于 Model 3 的内饰设计还有一个好消息:去年,特斯拉将保时捷 … 继续阅读

「GeekCar Daily」4.17: 奥迪发布全新概念车预告图;博世与百度、高德、四维图新达成合作

· Apr 17, 2017 333

奥迪发布全新概念车预告图 日前,奥迪官方发布了全新概念车「e-tron Sportback Concept」 的预告图。这款概念车的内部代号为 X17,是一款跨界 SUV。奥迪 e-tron Sportback Concept 采用了一个大尺寸六边形前格栅,中间有一个发光的奥迪 logo,这款车型将会在今年的上海车展上亮相。 发光车标,让我想起了比亚迪。 ICONIQ 发布纯电动概念车 最近,ICONIQ 发布了他们的首款纯电动概念车「Seven」。这款车搭载了一台最大功率 165kW 的电动机,续航里程超过 400 公里。另外,ICONIQ 还透露,这款纯电动车型将在 2019 年量产,具备 OTA 升级功能。根据 ICONIQ 的计划,2023 年时他们就将实现 Level 5 级别的自动驾驶。 来一辆电动保姆车怎么样? 无人驾驶公司 Luminar 准备生产激光雷达 据外媒报道,硅谷无人驾驶技术公司 Luminar 透露,Luminar 设在佛罗里达州奥兰多的制造工厂即将完工,他们将在今年生产 1 万台激光雷达。 Luminar CEO Austin Russell 说,他们开发的激光雷达 可以利用 1550 纳米的波长提高分辨率和观测范围。 Velodyne 最大的竞争对手? 陈安宁出任奇瑞总经理 昨天,奇瑞执行副总裁陈安宁接任尹同跃成为新一任总经理。未来,陈安宁也将全面负责奇瑞汽车的管理工作。2009 年,陈安宁从福特离职,以国家「 千人计划」 特聘专家的身份加入奇瑞。2014 年,陈安宁出任奇瑞捷豹路虎董事长以及观致董事长,同时还主导建设了奇瑞上海技术中心。 顺便提一句,尹同跃依然是奇瑞董事长。 铃木东芝电装成立合资公司 据外媒报道,铃木汽车、东芝、电装准备在印度成立一家合资公司,新合资公司将负责生产锂电池。根据铃木介绍,合资公司预计投资 200 亿日元,铃木、东芝、电装的持股比例分别为 50%、40%以及 10%。未来,新公司将会确保锂电池组货源可以稳定供应。 松下、LG 感受到压力了吗? 特斯拉目的地充电点超过 5000 个 据外媒报道,特斯拉目的地充电点规模在过去三个月扩大了 25%,目前在全球一共有超过 5000 个特斯拉目的地充电点。根据特斯拉的计划,他们将向酒店及餐馆免费(或提供大幅折扣)提供 2 个充电器,只不过商家需要自己承担电力费用。通过这种方式,商家可以吸引特斯拉用户前往,而特斯拉也可以借此扩张充电网络。 Elon Musk 这小算盘打得够精的。 博世与百度、高德、四维图新达成合作 今天,博世与百度、高德、四维图新正式签署了自动驾驶战略合作协议,他们将共同研发用于自动驾驶的高精地图,从而推动先进自动驾驶技术的本土发展。博世底盘控制系统中国区总裁陈黎明透露:在自动化出行方面,博世每年有 4 亿欧元投资,1800 名专家正在致力于电气化研究,已经接到超过 30 个来自整车厂的订单。 以上就是今天其他的大新闻。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特斯拉纯电动半挂卡车、皮卡,真的都要来了!

· Apr 14, 2017 333

Model 3 还没正式开始量产,本周四,Elon Musk 却通过 Twitter 向全世界宣布,特斯拉将在今年 9 月揭晓首款纯电动半挂卡车,并且夸赞自己的团队完成了一件 amazing 的事儿,称这又是一次伟大的超越。 另外,在与 Twitter 网友的互动中,Musk 还同时透露到:特斯拉将在 18~24 个月内揭晓首款纯电动皮卡;下一代特斯拉纯电动超跑 Roadster 将配有折叠车篷;同时再次重申了 Model 3 将在今年年 7 月量产的消息。 关于首款纯电动皮卡,卡车行业杂志 Truck Trend Magazine 在 Musk 的 Twitter 下回复道,希望能长这样: 我可不希望,感觉好娘! 关于下一代 Roadster,上个月 Musk 在 Twitter 上称,会比 Model S 车速还快。(不然还怎么做跑车?)还有国外媒体爆料道,下一代 Roadster 预计在 2019 年发布。 关于再次重申了 Model 3 将在今年年 7 月量产的消息,虽然说过去 Musk 对交车时间的判断总是过于乐观,但是联想到本周特斯拉市值首超通用,投资者们的信心似乎都很足,或许这次 Model 3 还真能在 7 月正式量产。 除了本周四 Musk 在 Twitter 中提到的首款纯电动半挂式卡车、首款纯电动皮卡和下一代 Roadster,目前已知正处在计划中的特斯拉新车型还有紧凑型纯电动 SUV Model Y 和纯电动城市大巴。 虽然也有行业分析师质疑特斯拉推出众多车型后会导致经精力分散的问题,并且称这还会影响到 Model 3 的量产,但是 Musk 却反驳道,新车型均处于「 前期的开发阶段」,并不会占用过多 Model 3 项目的资源。 别忘了,在纯电动车产业链的布局上,特斯拉可是率先建立起了 Gigafactory 电池工厂,或许特斯拉想的真比某些行业分析师要多得多。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